導航:首頁 > 住宅開發 > 天津三味書屋二期房價

天津三味書屋二期房價

發布時間:2021-03-03 23:06:55

『壹』 11月初天津到杭州旅遊都有什麼旅遊景點可也去,大概費用在多少,2人

這個季節到杭州來自認是少不了到西湖了,西湖主要是散步,然後看看內三潭印月、雷峰塔就可容以了,之後可以出城,到杭州附近的紹興魯迅筆下的百草園、三味書屋等看看(大巴車估計1個多小時)。哦,杭州城裡還有小孩子最好玩的地方嘟嘟城,西溪濕地,西湖景區內還有不下於5處可供賞玩的景點,都在西湖邊上,坐電動車或是租騎自行車都可以。祝你玩得愉快!

『貳』 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對比有幾處分別是什麼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那麼同學們在做句子賞析時需要注意哪些東西呢整理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句子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句子賞析
1、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如題目所示,寫的是兩個天地的生活,兩個生活環境的變化。對百草園有這樣一句敘述: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似乎確鑿」或者會被指為不合邏輯。然而,這是魯迅特意使用的;如此用法在別的作品裡也出現過,比如小說《孔乙己》的結末有雲:「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的確死了」是說孔乙己在他被打折了腿的困境中必死無疑,「大約」指的是並未得到確證或實信,全句意為:估計孔乙己一定是死了。「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句,亦與此彷彿。「似乎」一詞,用來說明離開百草園已經多年(「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隔了七八年」),恐怕記憶不真;「確鑿只有一些野草」,用來表述百草園留在記憶里的印象確實如此。這樣說,沒有什麼違反邏輯之處,正像「諸事齊備只欠東風」的說法並不受邏輯的指摘一樣。
既然在記憶里它「只有一些野草」,並沒有引人入勝之處,為什麼又說「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呢?
這里,千萬不要看漏了「那時」兩字。「那時」自然是童年時期。但是,我們如果據此說,從兒童的眼光來看,百草園是富於生活樂趣的,那不免是一偏之見。讓今天的兒童到百草園去,大約不會感到樂了。百草園之所以成為「我的樂園」,就因為「那時」是魯迅的孩提時代。「我出世的時候是清朝的末年,……正是聖道支配了全國的時代。」(《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那時,按照「讀書人家的家教」,「屏息低頭,毫不敢輕舉妄動。兩眼下視黃泉,看天就是傲慢,滿臉裝出死相,說笑就是放肆。」(《忽然想到》)在這種狀況下,宅子的後面有個百草園,雖則是荒園,也就成為幼年魯迅流連忘返的樂園了。
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是下文所作的描寫里,還敘及見到過不少昆蟲,還有飛鳥。「只有一些野草」之說,是否失之於偏狹了呢?不是的。所謂百草,是相對於百花而言的,這個園原是荒園,只是任其生長野草,並不種植花木,更無名花異卉,因此不以花園為名,而稱之為百草園。至於園內有昆蟲飛鳥,那是流動出沒其間,並非固定不變的。說它「只有一些野草」,示其不植花木,說明荒園的特點而已。
2、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
關於這篇散文里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應當怎樣理解,曾有種種說法,大別之,則可分為無寓意、有寓意兩類。有的研究文章說,它並沒有什麼意思,只是童年事情的記實,記長媽媽用一個迷信故事來嚇唬小孩,好讓他不要到「長的草里」去玩。如果真是這樣實敘「嚇唬」,何以寫了三個自然段、四百多字,佔了寫百草園那部分文字的三分之一?魯迅惜墨如金,該不會把文筆花在這樣的枝蔓上吧。有的研究者認為故事有「深刻的寓意」,說:「這個故事給他很深的印象,啟發他認識『做人之險』。這都是從童年的心理寫出的,與後面對照,突出了給他深刻印象和教益的,是勞動人民講的民間故事傳說,而不是書中的封建教條。」教益何在?據說是在於它「包含了與人民為敵的妖魔鬼怪是會披上漂亮的偽裝來害人的這樣一個深刻的寓意」。但又說,美女蛇之終於未見,說明著「『教訓』也不可靠」。(上海師大中文系編寫組:《魯迅作品教學參考資料》第198頁、第202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如此一來,「深刻的寓意」有也若無,那末這個故事又何必寫進去呢?說者曰:「『飛蜈蚣』得不到,『教訓』也不可靠,這對前述故事中的迷信成分含有批判之意。」(見前書第202、203頁)說「深刻的寓意」在於批判「迷信成分」,固然不失為一種見解,可惜這位研究者又自己否定了:「童年的魯迅還不可能對之進行正確的分析和批判,這樣做也不是本文的任務。」我們當然不會強令「童年的魯迅」進行什麼「正確的分析和批判」,但是既然「這樣做也不是本文的任務」,魯迅又怎麼會把批判迷信的「深刻寓意」貫注於本文之中呢?搜尋寓意,結果未能自圓其說。
我們不必從美女蛇故事本身去研究它的寓意,而應當從魯迅何以要把長媽媽講美女蛇故事記在回憶性散文里來作探索。長媽媽不識字,當然沒有看過什麼書,但她把聽來的故事,講給童年的魯迅聽,而入塾以後的魯迅,極想了解「怪哉」的來歷,塾師卻怒而不說。這是一個對比:三味書屋只讓學生讀四書五經,連古書上有記載的「怪哉」故事也不許問,由此反襯出不識字的長媽媽倒是懂得小孩子好聽故事的心理的。
自然,長媽媽所講的故事,並不見得有多少積極意義。不僅美女蛇故事,《阿長和〈山海經〉》里所記的故事也是如此。魯迅只是挑一個與本文記載的百草園、三味書屋有關的寫在這里罷了。然而,長媽媽所知道的,無非是這樣的東西,我們又何能苛求?若說美女蛇故事有消極成份,則「怪哉」還有因果報應呢,魯迅卻輯入了《古小說鉤沉》。是的,《古小說鉤沉》是輯錄小說研究史料的書,並非兒童讀物,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閱讀對象要比《古小說鉤沉》寬得多。但是魯迅已經說了:「我們那時有什麼可看呢」(《二十四孝圖》),我們可以仿此而說:魯迅那時有什麼故事可聽呢?——我們看魯迅介紹百草園的時候,不能忽略「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在看四百多字的美女蛇故事時,也同樣不能忽略那時「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研究者不可忽略具體的時間、地點和人物。
3、本城中極方正,質朴,博學的人。
三味書屋的塾師,在散文中不書姓名,只稱「先生」。介紹這位先生時,說:「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朴,博學的人。」
根據這「極方正,質朴,博學」幾個字,有一些人判定這先生為「維護封建教育制度的腐儒」,並被指為用的是「反語」。如果真是「反語」,我們就得問一問:這是誰使用的「反語」?依文章看,不外乎兩者:一是魯迅「聽到」別人用,因此也這樣記了下來。然而,記下別人的「反語」,又不表示自己的態度,這種「反語」所要表達的正面意思該怎樣使讀者領會?二是魯迅自己在使用「反語」。可是借別人的評論來作自己的「反語」,也得有所暗示,否則讀者也難以明白。何況,對一位塾師,用「反語」進行諷刺,在當時也毫無忌諱,何以要曲折到令人看不出它的「反」來?我們知道,把魯迅的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話,甚至把他的一些不合今之評論者意見的話,加上「反語」兩字,是極為省力的做法,然而這樣做恰恰也「省力」地破壞了語言的表達功能。
不是反語,就是正面的說法,於是有人便從頌揚的角度來理解。鄙見以為,頌揚自然是有一些的,但並不完全是頌揚。我們不能以今例古,把這句話理解為政治品質、道德作風、學識之美的崇高規范。魯迅聞之於別人,也許別人是有如此歸美之意,但魯迅使用時,卻是按照他自己的意思來說的。
先看「方正」一詞。這個詞,與明初的方孝孺有點關系。明太祖在位時,方孝孺被蜀王世子聘為師傅,講的都是儒學。蜀王把他的書室題作「正學」,所以後人稱他為「方正學」。明成祖奪了皇帝位,方孝孺不肯為他草擬詔書,結果被殺,還連誅十族。方孝孺的方正,特點也就是硬氣到迂不可及的程度。
說及方孝孺的方正,當然不是說凡以方正論人必與方孝孺相同。但人們使用這個詞時,也總是包含了「方正學」中的某一意思,比如「不知圓通」之義,或者還有謹守規矩之類的意義。
魯迅使用的「方正」,並非褒義詞,當然也不是貶義詞,而是中性詞。
「質朴」之有褒義,是不必懷疑的。
「博學」,一般說,自然是學識豐富之謂。但因人們所「博」的「學」各不相同,未必全有稱譽的意思。魯迅說:「前清時代,一個塾師能夠不查他的秘本,空手點完了『四書』,在鄉下就要算一位大學者。」(《花邊文學·點句的難》三味書屋塾師博學之稱,原因亦不會超出「空手點完了『四書』」之類。
即使如此,這樣的塾師在當時已經是不可多得了。我們固不應誣之以惡,也不該隨便加上溢美之詞。
4、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
這句話只是告訴我們:入學時行禮如儀而又別無一物。「扁和鹿」本是書房中間的陳設,並非專備學生行禮而設。因此,就不能說,這幅畫是用來代替「孔子牌位」、教育學生求祿的。這樣的教育內容未必沒有,但不在這幅畫上。把這畫看作專門教具,乃是出於某些評論者的想像。
總之,我們不必對此去探求什麼微言大義。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魯迅不能任意變易事實,只能從記憶里抄出來,如實敘說。也許有人要問:散文也有取捨,魯迅為什麼對這些東西取而不舍呢?答曰:魯迅要寫出清末的書塾生活,略去了這些東西,也就減弱了對書塾生活的寫實了。
5、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
在三味書屋裡,學生念書的時候,「先生自己也念書」。文中記下的是「鐵如意,指揮倜儻……」幾句。魯迅緊接著寫道:「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
原先大家都不知道這位塾師讀的是什麼文章,近年才有人查出,是清末劉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崗賦》,編入江蘇江陰南菁書院出版的《清嘉集初編》。於是,就有人探究這一篇是否稱得上「極好的文章」。也就是說,魯迅在這里有沒有諷刺的意思。
有的同志認為,「先生」不讀八股,而讀辭賦,可見他漠視利祿。
有的同志發出駁難,說:「他讀的律賦,雖不是清代規定的科舉試體,卻曾是唐代的考試項目。更重要的是,所謂『豪情勝概』,不過是鎮壓農民起義起家的李克用,在爭權奪利的混戰中凱旋而歸時的得意忘形的情景罷了,有什麼值得欣賞的呢?……他對這樣的語句如此神往心醉,怎麼能說明他對功名富貴全然不放在心上呢?」(孫慎之:《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瑣記》,見山東師院聊城分院中文系編《魯迅作品教學初探》第259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這種駁難,未免責之過苛。就說律賦是「唐代的考試項目」吧,我們很難相信清末的寒儒讀了律賦准備去應唐代的考試。如果說,在這一點上要注意不把清末當作唐朝,那麼在另一點上則要避免把清末看成現代。清末有人寫了李克用在唐末「爭權奪利的混戰中凱旋」、置酒高會,就要一筆抹煞這樣的作品嗎?老塾師對劉翰的賦讀得入神,就判定他有「立場感情」問題,恐怕是以今天的要求來苛責前人吧。要知道那時中國連《天演論》也尚未出版呢。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是就「先生讀書入神」而言的,不必把它看作諷刺語,也不必把它看成贊揚語,總之,我們不必看得太實。
6、畫的成績卻不少了。
這些話,寫出了封建教育不能束縛住兒童的興趣愛好。
影寫綉像之外,「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這些,當然令人想到前文記敘的溜到書塾的一個小園里去「捉了蒼蠅喂螞蟻」。然而這種不是游戲的游戲,卻被稱為小園里的「最好的工作」。書塾里偷得片刻閑暇,卻只有這樣的活動,豈不使人搖頭!相比之下,室內的影寫綉像、做指戲便是「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二十四孝圖》)的行為了。
魯迅寫這一些,也如同《二十四孝圖》里所說,如此「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乃是「給我們記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弔唁」。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賞析
這個世界是由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組成的。先是百草園,顧名思義,是個荒涼的地方,如作品所說,「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時卻是我的樂園」。「草園」變成「樂園」,其間就充滿了童趣,作品即以這為中心進行構圖。
兒童最大的心理特徵就是好奇,自然的形態,自然的情調,自然的聲音,必然萌發起他們的興趣,勾起無窮的聯想,那蟬的「長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都是孩子們對昆蟲「語言」的好奇想像。魯迅在百草園里描繪的就是兒童在自然環境里的極樂世界。在作者筆下,百草園是一個充滿了顏色和聲音的生命世界,連那青青的野草叢里,也氤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這故事極有聲色,但見金光閃閃,風聲颯颯,鬼影幢幢,妖氣重重,恐怖極了,又生動極了。有人認為這像是閑筆,其實這看似信筆插話,卻是極具匠心,眾所周知,這是一個民間的古老傳說,魯迅藉助它饒有興趣地從另一側面豐富了作品的內容。
從結構角度看,這個故事是從園里草叢中相傳「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引發出來的,文氣貫通,毫無游離之感;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兒童的心理,挖掘了潛存於他們心靈深處的奧秘。人們可以想像得出,孩子們對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歡又害怕的。在技巧上看,這一插話是轉敘事為描寫,別開生面地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園一滲入人情,就更具魅力了,這實是一記妙著。 百草園的另一景觀是冬天,作品集中筆力只寫雪天捕鳥,怎樣張設機關,鳥雀如何入彀,閏土父親如何傳授方法,自己又是如何不行,雖然著墨無多,但卻相當傳神,是一幅充滿了兒童樂趣的動畫,你簡直可以從里頭看到孩子們歡蹦亂跳的情景,聽到快樂的歡語笑聲。寫夏天,用濃墨重彩,寫冬天則輕描淡寫,這一筆路的轉換,也是很討巧的。把這兩大片斷連貫起來,構成了百草園的大全景,它所表現的就是「無限的趣味」,那是一個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可以無拘無束地盡情歡笑的兒童樂園。 三味書屋的況味就完全不同了。
由於對它理解不同,因此對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創作意圖也有多種猜測。有的認為魯迅所勾勒的三味書屋是一個封建的囚牢,禁錮兒童身心的場所,因此論定作者意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有的則相反,以為三味書屋和百草園一樣,都是表現兒童樂趣的。孰是孰非,只有正視作品實際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方能得出比較恰當的答案。三味書屋是個私塾,如作品所說,「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它的樣子就很古老,何謂「三味」?實是經、史、子三類書籍,「三味書屋」這一名稱就鮮明地表現了這所私塾的辦學宗旨和教育內容。在作品裡,魯迅十分逼真地描寫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學生進學先向孔子牌位行禮,其次是拜先生,平時只能專心攻讀經書,旁的學問是不許過問的。日常課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每天只能專門攻讀經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書慢慢加多,對課也逐漸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書塾設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罰跪的規則。總之,三味書屋絕不是和百草園一樣是兒童的樂園,它是一所名副其實的「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要受到規矩的束縛,自由是沒有的;但魯迅也沒有把書塾寫成兒童的囚牢,這不是他創作的本意。讀這篇作品,誰都會真切地感到,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裡,卻有一股親切的氣氛流動其間,這就是兒童的諧趣。有三幅明麗的圖景,值得注意,一是「園戲圖」,書屋後面有一個小園,學生有時偷偷地從課堂里溜出來到裡面玩耍。再就是「讀書圖」,師生都放開喉嚨讀,可讀到後來,學生的聲音漸漸地低下去,以至靜了下來,只有老師一個人在那兒搖頭晃腦大聲地朗讀著,這情景實在有趣極了。
最後是「課嬉圖」,在課堂間隙,當先生獨自「讀書入神」之時,孩子們便調皮起來了。這三個充滿諧趣的圖景,和「最嚴厲的書塾」似乎有點不大相稱,反差很大,但這恰是透露了魯迅的創作意圖,於「嚴厲」的環境中,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天性和本能。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結構上確實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書屋雖然是所典型的封建私塾,而魯迅立意並不在於批判。這篇散文題目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點出了創作的本意和內容,即敘寫自己從有「無限樂趣」的「樂園」到全城「稱為最嚴厲的書塾」的過程和心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敘事生動,寫人也出色,最感人的是塾師形象。對先生這個人物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他是一個封建老頑固,作者對他是暴露和抨擊的。其實不然,如作品所暗示的,魯迅對先生是「很恭敬」的,作品一開始便以簡潔的線條描繪出他古樸的形象,接著,以肯定語句,介紹了他的品性。在魯迅的筆下,這位老先生似乎也並不太「嚴厲」,學生行禮,他在一旁「和藹」地回拜,備有一條「戒尺」,定有「罰跪」的規則,但都不「常用」。通常也只是「瞪幾眼」,大聲嚷道:「讀書」。管制似乎也並不太嚴,學生不是都能溜到小花園里頑皮,課間也能偷偷地嬉耍么?但他刻板、迂倔,顯然在他看來學生是只許攻讀經書子集,其他都是不正經的,不許涉獵。
課讀那一場景卻又映現了他性情的另一方面:朴真。只見學生都悄沒聲兒各自嬉戲去了,就他一人大聲讀書,面帶「微笑」,「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那聲音,那表情,那動作,自我陶醉,神遊其間,真是活顯出一個迂老夫子的天真靈魂,可愛極了。不可否認,魯迅在對這位善良老人的描繪中,隱含有調侃之意,但其間多的是溫和的微笑,眷念的深情。
↓↓↓ 下頁更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原文" ↓↓↓
(一日學http://www.yirixue.com ,互聯網學習資源最豐富的免費共享學習網站,涵蓋思維訓練、幼兒中小學教育、生活及職場技能、語言技能等多方面網路學習資源,全面的分類,免費的學習資料下載,助你日日精進,每天離夢想近一點!一日學一日功,一日不學十日空,趕緊收藏網站每日學習噢!一日學 http://www.yirixue.com. )

『叄』 天津第二期人教版語文

1."從·····到····」表示這篇文章大致包括兩部分,同時也告訴我們文章前後版兩部分的內容。
2.從開始「權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中間「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是寫三味書屋的部分;中間「我不知道為什麼激勵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是兩部之間的過渡段。
3.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第一種,魯迅批判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虐殺兒童的天性;第三種,最易為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為合理。.
4.「單是」後邊重點寫泥牆根一帶的各種各樣的玩法
5.小隊長很會當「母雞」,她把兩手伸直,擋住我,向右拐彎。我趕緊向左猛追,可是,他們像猜透我的心思似的,馬上向相反的方向移動。「小雞」跟著「雞媽媽」左躲右閃,把我弄得暈頭轉向,無法對付。
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你如果想看標準的買一本全解吧!受累投我一票

『肆』 夢幻西遊天津衛區和那個區合並了

部分伺服器列表拆分公告

尊敬的《夢幻西遊》玩家:

為了更高地為廣大玩專家提供服務,我們屬將對以下單區伺服器列表進行區域細分,詳細情況如下(括弧內伺服器表示已並入前伺服器):

河南2區拆分為河南2區和河南3區:

河南2區:王屋山 小浪底 龍門石窟 萬山湖 牡丹亭 少室山 雲台山 安陽殷墟

河南3區:雞公山 商丘古城 卧龍崗 南陽府 武侯祠 弦歌台

安徽區拆分為安徽1區和安徽2區:

安徽1區:三孝口(紫蓬山) 逍遙津 三河集 龍子湖(禹王宮) 採石磯 壽州窯

安徽2區:慈光閣 蓮花峰 九華山 琅琊山 天門山(點將台)

華北區拆分為華北區和天津區

天津區:醉月城 黃崖關(精武門) 天津衛 衛津河 大沽口

華北區:凌雲殿 摘星台 懸空寺

拆分時間:2007年5月22日上午常規維護時間

『伍』 求兩位名人的資料,急需!!!!!!!!!!!

周恩來[1],
1918年周恩來赴日本東京求學
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原籍浙江紹興。字翔宇,小名大鸞,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 1913年進天津南開中學學習。1917年留學日本。1919年回國。在天津參加五四運動,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 1920年至1924年先後去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在旅歐的中國學生和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由張申府等人介紹),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書記,並參加中共旅歐總支部的領導工作,對早期的建黨、建團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從巴黎回國,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長、常委兼軍事部部長,主持建立黨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葉挺獨立團。 1925年2月、10月,領導進行了第一、二次東征,為鞏固和發展廣東革命根據地和進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貢獻。 1926年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軍事課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兼中共江浙區委軍委書記。 1927年3月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獲得勝利;8月領導了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 紅軍時期的周恩來
槍,為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起義中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同月在中共「八七」會議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28年出席黨的六大,在會上作了關於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的報告。後在上海堅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曾發表《堅決肅清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意識》和《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為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義會議後,仍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任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權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蔣介石進行談判,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書記,並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長期在駐國民黨政府所在地武漢、重慶進行黨的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澤東去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斗爭,《雙十協定》簽訂後,率中共代表團留在重慶和南京。 1946年11月從南京返回延安。 西安事變時的周恩來
1947年7月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時轉戰在陝北,同年8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軍委總參謀長。 1948年9月,參加領導和指揮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同年11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創建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府總理、外交部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屆主席。是中共五屆中央委員,中共六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六屆、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八至 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屆、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擔負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同時,和毛澤東一起制定了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幾個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都是他親自主持制訂和組織實施的。 1960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國民經濟順利地得到恢復和發展。還提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等觀點,對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大意義。在國際事務中,參與制定並親自執行了重大的外交決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和政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了黨的革命外交路線。 1954年,倡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周恩來總理
1955年4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使會議通過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 1961年,出席蘇共二十二大,對赫魯曉夫集團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行為,進行了堅決斗爭。 在「文革」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盡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的黨內外幹部,費盡心血,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斗爭。 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代表黨提出: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的宏偉規劃。 1972年患病以後,一直堅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7歲。 主要著作編為《周恩來選集》。

魯迅:
童年時期 家庭的變故和變故後的人生體驗,也使魯迅從少年時候起就親近下層人民。他的外祖母家在農村,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和了解農民的生活。特別是在他祖父入獄的前後,他不得不到農村的親戚家避難,長時期住在農村。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心,相互友愛。魯迅把他與農村小朋友這種樸素真誠的關系當作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系而懷念著,描寫著。 青年時期的魯迅
求學時期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做官的道路 。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俗稱「師爺」),倘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商。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借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的欺凌。 魯迅先生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公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 魯迅先生畫像
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現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他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
棄醫從文
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視。在他們的眼睛裡,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95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一場電影中,魯迅看到眾多的「體格強壯,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在淡然地圍觀被當作俄國偵探處死的同胞。魯迅受到極大的打擊,這時他已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於是他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於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 在日本留學期間,魯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不但為當時大多數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1909年, 魯迅
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後的現實,社會的混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五四運動之後,他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並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小說創作
魯迅先生畫像
1918年5月15日,魯迅先生在《新青年》雜志上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它奠定了新文化運動(1919),推進了現代文學的發展。這篇小說,大膽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理念,向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發出了「從來如此,便對么?」的嚴厲質問,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魯迅先生的小說作品數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魯迅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層,描寫這些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這是與魯迅的創作目的分不開的。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這種表現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使他描寫的主要是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祥林嫂、愛心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系難道是合理的人際關系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們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採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洩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郁積的怨憤之氣。在《孔乙己》里,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阿Q正傳》中,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有趣的故事來欣賞……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愛他們,希望他們覺悟,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自主、自強,擁有做人的原則。 魯迅先生對權勢者和偽君子抱著深惡痛絕的態度。《孔乙己》中 的丁舉人、《阿Q正傳》中的趙太爺、《祝福》中的魯四老爺、《長明燈》中的郭老娃、《離婚》中的七大人等,都是這樣一些權勢者的形象。他們有權有勢,但對他人的命運卻沒有真誠的關心,對社會的進步沒有絲毫的熱情,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權勢和地位,自私、虛偽、冷酷,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銘、《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則是一些假道學、偽君子,他們口口聲聲說是關心社會的道德,實際上他們自己都是毫無道德心的人。 魯迅先生的小說寫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卻充滿了無窮的藝術魅力。這種魅力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他對人、對生活的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對人的內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畫帶來的。讀魯迅的小說,時時有一種「發現的喜悅」。畫面是普通的畫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卻在這普通的畫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隨時都能注意到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特徵,察覺到平時察覺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正是由於這種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使魯迅小說的藝術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徵。在青年時期,我們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學生對故事中所描寫的魯鎮等江南水鄉、三味書屋等風土人情還不夠熟悉,對人生還沒有更多的親身體驗,魯迅小說是作為一個整體進入我們的感覺世界的。為了揭示不同生活畫面和不同人物命運的不同的意義,魯迅的小說結構是多變的,幾乎一篇有一篇的樣式,一篇有一篇的寫法。《狂人日記》與《阿Q正傳》不同,《孔乙己》與《白光》不同,《故鄉》與《祝福》不同,《孤獨者》與《傷逝》不同。不僅結構樣式不同,音調節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麼的單純而又冷峻,《傷逝》則那麼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魯迅的小說不僅是小說,也是詩,它以平凡的社會生活為題材,整體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意境幽深,外冷內熱,其運用民族語言的功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寫作《吶喊》《彷徨》的同時,魯迅先生還創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魯迅先生作品(12張)。前者出版於1928年,後者出版於1937年。如果說《吶喊》《彷徨》中的小說是魯迅對現實社會人生的冷峻的刻畫,意在警醒沉睡的國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則是魯迅溫馨的回憶,是對滋養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懷念。幼時的保姆長媽媽,在備受歧視的環境中給予過他真誠的關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羈的老友范愛農,給過他無限樂趣的「百草園」,吸引著他的好奇心的民間戲劇和民間娛樂活動……所有這一切,都是在這個險惡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們,滋養了魯迅的生命。這些散文,把抒情、敘述、議論結合在一起,有時如平靜的港灣,有時如波濤翻滾的大海,有時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時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態,體現了魯迅散文創作的藝術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凈細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詩則呈現出迷離恍惚、奇詭幻美的意境,它們像一團團情緒的雲氣,在空中旋轉飄盪,變幻出各種意想不到的形狀。魯迅內在的苦悶,化為了夢,化為了超世間的想像,使《野草》成了中國現代主義文學中的一朵奇葩。魯迅曾對別人說:「我的哲學都在《野草》里。」魯迅最內在的情緒體驗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過這種奇特的藝術手段傳達出來。魯迅的藝術創造力是驚人的。 魯迅先生晚年還完成了一部小說集《故事新編》(1936年出版)。《補天》可以被認為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創世紀」, 在魯迅的觀念中,真正體現中華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聖先賢和帝王將相,而是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女媧,她是中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徵;《奔月》寫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劇,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類,但那些自私狹隘的世人並不想繼承、發揚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實現自己自私狹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學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拋棄;《鑄劍》表現的是被壓迫者向壓迫者復仇的主題;《理水》《非攻》歌頌了中國古代那些身體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式的人物。孔子、老子、莊子、伯夷、叔齊這些歷史人物也在魯迅的筆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愛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魯迅的《故事新編》以荒誕的手法表現嚴肅的主題,創立了一種完全新型的歷史小說的寫法。
雜文創作
魯迅畫像
最充分體現魯迅先生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還應該首推他的雜文。「雜文」古已有之,在外國散文中也能找到類似的例證,但只有到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到了魯迅的手中,「雜文」「是匕首、是投槍」,這種文體才表現出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潛力。從五四起,魯迅就開始用雜文的形式與反對新文化的各種不同的論調進行斗爭,但那時他還是不自覺的。到了後來,有些人開始嘲笑他是一個「雜文家」,他才更明確地意識到「雜文」的力量,並且開始自覺地從事雜文的創作。魯迅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它能夠「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從而為新文化、新思想的發展在舊文化、舊思想的荊棘叢莽中開辟出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夠存在,能夠發展,能夠壯大。魯迅一生寫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6部雜文集。在這16部雜文集中,魯迅把筆觸伸向了各種不同的文化現象,各種不同階層的各種不同的人物,其中有無情的揭露,有憤怒的控訴,有尖銳的批判,有辛辣的諷刺,有機智的幽默,有細致的分析,有果 決的論斷,有激情的抒發,有痛苦的吶喊,有親切的鼓勵,有熱烈的贊頌,筆鋒馳騁縱橫,詞采飛揚,形式多樣,變化多端。它自由、大膽地表現現代人的情感和情緒體驗,為中國散文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更加寬廣的道路。魯迅雜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魯迅先生在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詩、歷史小說、雜文各種類型的創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創造。他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掙扎奮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筆堅持社會正義,反抗強權,保護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熱情支持青年學生的正義斗爭,揭露段祺瑞執政府鎮壓學生運動、製造「三·一八」慘案的罪惡行徑,寫下了《記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後期,他反對國民黨政府對共產黨人和進步青年的血腥鎮壓,參加了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寫下了《為了忘卻的記念》等一系列充滿義勇正氣的文章。「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發起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
魯迅先生1931年在上海倡導發起了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新興木刻從誕生那天起,便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緊密相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命運血肉相連。他是中國革命文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國統區美術的主力軍。當時的版畫是以藝術家和革命者的雙重身份出現,以藝術作為戰鬥武器,在思想教育戰線上發揮了它的巨大作用。由於魯迅的倡導,進步的藝術青年拿起了木刻刀,組織起木刻團體,1931年初春被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開除和退學的「一八藝社」社員張眺(耶林)、於海(於寄愚)、陳卓坤(陳廣)、陳耀唐(陳鐵耕)等聯合上海的周熙(江豐)等人在上海成立一八藝社研究所。6月,在虹口每日新聞社樓上舉行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展品180幅,其中有油畫、雕塑、圖案及木刻。這是新興木刻版畫首次在展覽會上展出,並出版了畫冊,魯迅為之作序。 從此在魯迅的領導下,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新興木刻版畫代表人物有:胡一川、陳鐵耕、陳煙橋、沃渣、馬達,黃新波,李樺,楊可揚,江豐,王琦,黃永玉,鄭野夫,朱宣咸,汪刃鋒,王麥稈,邵克萍,鍾步青,苗勃然,陳鐵耕,力揚,荒煙,王樹藝,余白墅,陳珂田,趙延年,李志耕,丁正獻,徐甫堡等。 後來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似星星之火燎原了整個中國大地,以延安為代表的解放區新興木刻版畫也蓬勃發展了起來,代表人物有:古元,力群,馬達,彥涵,石魯,夏風,李少言等等。從20世紀30,40年代由中國革命文化主將魯迅播下並精心培育起來的中國新興木刻版畫的種子,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和藝術實踐,如今已經終於成為一片「茂林嘉卉」,並已組成魯迅於生前所期望的「旌旗蔽空的大隊」,正以矯健的步伐迎著新世紀的朝陽邁步前進。
病逝上海
魯迅先生葬禮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字。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生前,他立下遺言:「一、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列。二、趕快收殮、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如果不,那就真是糊塗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亞說:「一個人的臨終遺言,就像深沉的音樂,有一種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魯迅先生葬禮
魯迅一生的著作和譯作約600萬字,其中雜文集共16本。其中《風箏》選進人教版初一上冊,《故鄉》《孔乙己》《詩二首》選進二期課改教材初二下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進人教版初一下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風箏》《雪》《藤野先生》《社戲》等都被選入初中人教版語文課本。《朝花夕拾》一書也成為中學生的必讀書目之一,而他的小說集《吶喊》《彷徨》也成為後代人的精神佳作。 1918年起,先後發表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葯》《墳》《故鄉》《故事新編》等小說名篇,後來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魯迅先生一生寫作600萬字,其中著作500萬字,輯校和書信100萬字。 魯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等皆收於《吶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共收錄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已被納入初中一年級語文人教版課本) 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 散文詩集:《野草》(含《風箏》、《雪》等作品) 論文集:《門外文談》 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准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雜文集。 魯迅文集選 《而已集》文選 《魯迅傳略》;《偽自由書》文選 《野草》 《朝花夕拾》《吶喊》;文集《且介亭雜文》《二心集》;雜文集 《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 《白光》 《端午節》 《風波》《故鄉》《孔乙己》。1918年5月發表首次用筆名「魯迅」的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後來又發表了《明天》《社戲》《頭發的故事》《兔和貓》《一件小事》《鴨的喜劇》《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樓上》《傷逝》《離婚》《孤獨者》《高老夫子》《示眾》《長明燈》《肥皂》《幸福的家庭》《墳》文集《題記》《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說胡須》《論照相之類》《看鏡有感》《燈下漫筆》《春末閑談》《論「他媽的!」》《雜憶》《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堅壁清野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寫在『墳』後面》《藤野先生》《父親的病》《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反駁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墓碣文》《「友邦驚詫」論》,魯迅的自撰文《魯迅自傳》。這些文章都被摘入《魯迅全集》。 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浙江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法等50多種文字。 被選入課本的篇目有《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風箏》《閏土》《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故鄉》《雪》等。

『陸』 天津買房子

四大園的房子不錯!都是在2002以後建成的。另外還可以考慮三味書屋和四季馨園的房子內。都是10年以內的次新容房,即使貸款也沒有問題的。這幾個小區我都轉過,覺得環境都很不錯。
我覺得小海地比較適合居住,交通便利,生活設施便利,物價相對較低。
如果考慮升值的問題的話,等小海地那裡的小二樓都拆了,升值的空間就大了。你可以在海地那往友誼路的方向看看,那裡和梅江平行,想想梅江的房子要多少錢一平。小二樓拆掉的話,幾乎就和梅江連通了!個人覺得還是有很大的空間。
我個人在那裡生活的4年,比較喜歡那裡!

『柒』 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所描述的「百草園」,最讓我嚮往的是什麼為什麼

讓我最嚮往的是輕捷的叫天子,因為它在空中自由穿梭,令我十分嚮往。

『捌』 有誰知道天津小海地龍博花園(即三味書屋)業主戶口到底屬於哪個區啊!

應該是河西 這跟外地不外地關系不大 看你那個房地產坐落在哪就是哪的戶口。具體問題你最好跟開發商協商

閱讀全文

與天津三味書屋二期房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