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08年杭州房產現在的狀況怎麼樣嗎
近年來杭州房價上漲幅度較快,主要由於供求關系的嚴重失衡引起。杭州是全國第一個實行土地「招拍掛」的城市,土地的不飽和供應令土地成交價格連年倍升,2003年,杭州的土地交易價格漲幅為38.1%,排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之首,高額的地價成本直接抬高了房產價格。加上「創業在杭州」一系列引進人才、購房入戶等優惠措施,杭州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市場對房地產的需求非常旺盛,支撐著杭州房地產價格的不斷上升。
房價的高速上漲受到嚴重抑制是在2005年,杭州樓市出現轉折點。政府針對投機需求、過度投資、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等四個方面的不合理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過熱的市場需求已經開始降溫,投資需求已經退潮。通過一系列的市場變化,杭州樓市走向規范,走向平和理性,房價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市場基本穩定。從長遠發展分析,杭州房價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2005年杭州房地產交易結構優化。杭州樓市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房源在不斷增加,非普通商品房日漸成為市場主流。2005年5—12月,杭州六城區(不含蕭山、餘杭)商品住宅成交單價在4000元/平方米以下的,占總成交量的19.6%;4000—6000元/平方米的佔22.4%;6000—8000元/平方米的佔25.2%。三者合計67.2%,較2005年1—4月提高了10.7個百分點。140平方米以下房源成交比例由2005年1—4月的67.6%,上升到2005年5—12月的73.1%。
2006年為房產政策消化年,政策影響顯現。2006年1-5月杭州批准預售商品房面積383.22萬平方米,其中批准預售商品住宅340.23萬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預售面積234.27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預售196.38萬平方米;二手住房成交68.1萬平方米。住宅存量的積壓已經對開發商的資金回籠產生影響,由於資金壓力,不少開發商開始選擇戰略收縮,新開工面積大幅度減少。2006年1-5月杭州全市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為224.8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7%。
本報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紹了房地產的相關定義、分類及特點等,其次分析了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概況,再次分析了杭州房地產業的外部環境、杭州房地產市場的總體情況及杭州土地市場的供求狀況,再次分別對杭州住宅市場、別墅市場、商業地產市場、寫字樓市場、商鋪地產市場、經濟適用房市場、二手房市場做了具體分析,再次介紹了杭州房地產重點企業的運營情況,再次對杭州房地產市場做了營銷渠道分析、投融資分析、未來發展趨勢分析,最後解析並詳細列明了房地產相關政策法規。您若想對杭州房地市場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杭州房地產,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一. 2004年杭州市經濟運行情況:
2004年,杭州全市實現生產總值達到2515億元,比上年增長15%,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常住人口人均GDP為35113元,比上年增長13.7%,按現行匯率計算為4242美元。杭州全市實現生產總值突破2500億元,達到2515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39.1億元,比上年增長5.1%,第二產業1332.9億元,比上年增長16.7%,第三產業1043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的比例為5.5:53.0:41.5。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計算為35113元,按戶籍人口計算為38858元,比上年增長13.7%;按現行匯率計算分別為4242美元和4695美元。
二. 2004年度杭州市房地產市場總體供應情況:
杭州全市房地產業穩步發展。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28.54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商品房施工面積3381.8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8.0%,竣工面積679.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商品房銷售面積605.1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9%,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509.4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2%。
杭州房地產市場正進入大供應時代。去年1-11月,全市批准預售的商品房面積達655.87萬平方米,而2003年同期只有202.74萬平方米,同比增加了2倍多;商品房住宅預售均價較之2003年同期漲了近1000元。
據統計,2004年1-11月,全市商品房住宅預售均價為5743.9元/平方米,2003年同期為4723.2元/平方米,同比增長21.6%;二手房均價為4459.5元/平方米,同比增長5.6%。
由於2002年和2003年杭州市有大批量土地推向市場,其中住宅用地就有近6000畝,因此去年全市批准預售商品房面積達655.8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521.88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223.5%和242.8%。
2004年全市商品房施工和新開工面積繼續擴大,意味著今年的商品房供應量將繼續放大。04年完成房地產施工面積240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882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37.0%和143.8%;新開工面積54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428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15.1%和105.8% 。
而與項目相關的餘杭區2004年房地產投資大幅回落。全區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額57.5億元,增長29.2%,增幅比2003年回落103.4個百分點。占投資總量的比重為36.0%。建築業平穩發展。全年建築業總產值41.6億元,增長27.9%,建築業增加值11.8億元,增長2.3%。房地產業穩步發展。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7.5億元。商品房施工面積672.7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40.5萬平方米,銷售面積126.9萬平方米,分別增長78.6%、54.3%、46.2%。
㈡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房地產價格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房地產價格上漲的原因、危害及對策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持續高速發展,作為國家支柱性產業之一,對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相對不成熟,房地產投資過熱、房價收入比過高、房價漲幅過快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不少城市出現了房價增長幅度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相符合、與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相協調的現象。從一方面來說,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是房地產價格的「催化劑」;但是,從另一方面,房地產價格增長速度過快卻會增加城市的生產、生活成本,阻礙城市經濟的發展,降低城市的競爭力。
一、房價上漲的成因分析
(一)供需不平衡。房屋的供應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對房價的變動起著主導作用,但是房價的供應和需求同一般的商品相比還有其特殊的地方,如每年新增房產的數量只佔房地產市場總量很小的一部分,供應變化相對於其他許多商品較遲緩(從買地到銷售需2-3年),因此,從短期看,房產的價格更多的取決於需求數量而不是供應數量。伴隨著全國樓市回暖的大趨勢,素有火爐之城的武漢在房價上漲上也表現出相當火爆的勢頭。而造成江城「房地產盛夏」的原因,從供需方面來看主要有兩個:一是房地產開發商刻意營造「熱銷」氛圍。他們找來各種「房托兒」,進行瘋狂購買,擾亂了正常購房者的理性思考,造成需求競爭激烈的假象,從而為房價的量價齊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二是購房者通脹預期強烈,消費者心理規律導致廣大住房需求者追漲勢頭強硬。
除開2010年2月,從2009年3月起,武漢樓市銷量已連續11個月過萬套。進入4月,40家樓盤捱過了「兩會」,在確定了政策方向後,加大了供應。供給量增大,投資方仍熱情不減,而剛性需求置業者則在做最後的掙扎。拋開表面的繁榮發現,今年3月,支撐樓市銷量絕大半集中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及8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樓盤。根據億房網研究中心的數據,3月,全市商品房銷量佔比中,價格在5000-6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樓盤比例為28.18%,8000元/平方米以上的為24.06%。從數據組成不難發現,是剛性置業需求在尋求平價房源,而投資型需求在中心城區搏殺。長城建設錦綉龍城、百步亭世博園等,這些地處三環線以內,價格相對較平的樓盤,受到剛性需求置業者的追捧;另—方面,福星惠譽國際城、融科天城等高價樓盤,也迎來投資客的瘋搶。但也應理性地看到,由於房價虛高,隨著自住型需求的急劇萎縮,其崩盤的危險,也日益膨脹。需求方加入了另一個新的購房群體———炒房團。與以往不同的是,以炒房著稱的溫州投資者,此次將主力轉向了二三線城市。這批購房者是從上月底開始陸續進入武漢樓盤的。目前國家只對境外人士購房有限制,如一人只能買一套等,對境內炒房者能夠採取的應對措施不多。炒房團的加入,不論是給普通自住房性購房者,還是住房投資者都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使原本就激烈的需求競爭變得更加緊張。而炒房團引起的更巨大的需求,不僅在保持房價高漲上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同時也使地產商們的資金流動性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商品房的投資速度和供給量。一般來說,房產的需求越大,則房產的價格越高,而房產的供應越大,則房產的價格越低。從2009年以來,市場持續旺銷,需求量不斷加大,但供應量下降幅度較大,因此,新增供應量與需求量的差距不斷被拉大。2009年,武漢商品住宅累計供應面積與成交面積的比值為1:2.11,新增需求量遠遠超過了新增供應量,供需矛盾更為激化。
(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響。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是衡量居民購買力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支撐房地產價格的重要指標。
城鎮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一直處於快速增長中,並一直處於商品銷售價格和住宅銷售價格之上,城鎮居民收入和支出支撐著房地產價格的上升。從這一角度看,我市的房地產價格以居民收入的增長為支撐,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對房地產的有效需求相應增加,房地產的價格也隨之上漲。
(三)通貨膨脹因素。根據近幾年國際上的部分國家和城市情況可看出,投資房地產是抵禦通貨膨脹的一個很好的途徑。越是在物價上漲的時期,房地產越能體現其保值性,也就是說,在物價上漲的時期里,持有房產是比較理想的,正因為這樣,真實的通脹率和預期的通脹率一般會對房價產生正面的影響,通脹率越高,人們對房地產的投資就越多,房價上漲的也就越快。
蓬勃發展的房產推動著我國房地產及相關行業的迅猛發展,這幾年,房地產等行業連續幾年以超過20%的增速運行,對房屋的需求大量增加,使得相關原材料價格穩步升高,特別是與建築業密切相關的鋼鐵價格大幅上升,增加了房地產的開發成本,繼而導致了住房價格的上升。
(四)政策因素。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及信貸的擴張給開發商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使開發商資金緊張程度降低;另外,存貸款利率的下調,購房首付款的壓力減小,使得投資投機型和自住型需求同時擴大。在供給彈性較小甚至有所減少的情況下,需求量的擴大必然就引起了房價的上漲。與此同時,由於擔心國內外銀行向市場注入的大量流動性資金,加上國內經濟形勢開始好轉,投資者對未來通脹的預期也越發強烈,在金融市場發展緩慢、投資渠道有限的情況下,我國富有階層資產保值增值的首要選擇即是置業買房大量購入固定資產以尋求保值。再者,中央採取了增加稅收的措施,其原意本是控制房地產投資過快增長,而實際上卻將增加的稅費轉移到消費者頭上,使得房價不跌反而上漲;再加上,十多年前的分稅制改革,使得地方事權、財權不對等,財政缺口大,政府就通過把土地高價賣給房地產來彌補財政缺口,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房價的上漲。
(五)投機因素。在房價剛剛起來,而大量的投機資金還沒有進入房地產時,開發商開始自買自賣,通過假按揭來套現。開發商利用假按揭,提前收回成本,變現利潤,把風險和包袱悉數丟給銀行,自己進退自如,完全占據主動。由於房價估值越高,假按揭從銀行套取的資金越多,開發商越傾向於提高價格。這正是房價與房屋成交量同步上升的根本原因。從2008年11月開到2009年6月,國家投放了8萬多億資金,龐大數量的投入帶來了一種非常強烈的通貨膨脹預期。為了規避通脹帶來的經濟損失,在通脹期間,但凡有點經濟實力的理性人為了使自己手中的資產保值甚至增值,就會去購買能保值增值的商品。但由於我國投資渠道十分有限,投機客覺得在貨幣貶值的情況下,房價肯定有獲利空間,導致投機客們大量湧入房地產。據武漢房地產業內人士介紹,2009年武漢就來了一批溫州「炒房團」,在武昌繁華地段的幾個樓盤里,一出手就是半棟樓,並以現金付款,當時以均價4000元/平方米買下,幾個月後,房價就開始上漲。在房價肆長的情況下,一些自住型購房者也就恐慌了。擔心房價沒完沒了的漲,越等下去住房成本越高。自住型購房者的這種盲從心態使得他們也進入了房地產。這樣三波力量導致前期房價非理性上漲。武漢市房地產市場信息網統計,到2010年3月底,全市商品房成交均價為6321元/平方米,漢口、武昌、漢陽三大中心城區的商品房成交均價分別為9210元/平方米、8508元/平方米、7913元/平方米。而2009年3月的「小陽春」,三大片區中,價格最高的漢口中心區成交均價只有6982元/平方米,價格漲幅驚人。
二、房價上漲產生的危害
第一,房價上漲過快使得居民購房負擔過重,抑制了居民的其他消費。2009年武漢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02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食品支出5109.70元,增長4.7%;房地產投資增幅由一季度的0.5%,升至上半年的23.1%,再到1—11月份增幅達41%。由於預期房價將會繼續大幅上升,因此許多家庭會為了積攢首付款和支付月供款,減少在其他方面的消費,住房的需求明顯擠出了工薪階層的其他消費需求。在金融形勢嚴峻的今天,這無疑削弱了我市刺激內需的政策效果,成為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絆腳石之一。
第二,房價上漲過快導致社會財富向富人轉移,擴大了貧富差距。居民的財富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當期收入、不動產和動產。不動產包括房屋、土地等,動產包括銀行存款、家用電器、汽車、衣物、傢具等,而房地產在居民的財富中佔了很大的比例。中國人擁有個人住房的比例超過了80%,大部分人在房改過程中付了有限的費用之後將公房變成個人所有,還有相當比例的窮人沒有自己的住房,或者說居住在比較簡陋的房屋裡,越富裕的家庭擁有的住宅價格越高,那麼高收入家庭的資產總量將迅速增長,加大了低收入者家庭之間的差距。
第三,高房價推動下的房地產業容易形成經濟泡沫,從而降低社會生產和資源配置效率,威脅金融市場的秩序。在發展中國家,資金屬於稀缺資源,再加上經濟泡沫的存在,房地產佔用了相當大的資金,如2008年武漢市房地產投資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26%,從而無效或低效的使用著稀缺資源,嚴重扭曲了資源配置,從整體上降低了社會生產效率。
第四,房價的過快增長將影響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城市化步伐是我市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之一。房價增長過快,提高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成本,從而抑制了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不利於解決「三農」問題。
第五,房價的過快上漲提高了我市城市整體的運行成本,降低城市的綜合競爭力。由於高昂的房價加大了自住房和商務用房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優秀人才向大城市的聚集,減少了外資的投入數量,降低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不利於城市經濟的長期發展。
三、緩解房價上漲的政策建議
第一,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供應,並實現其模式的多樣化。武漢市政府可以通過提高住房貸款利率水平和購房首付款比例,抑制投資性購房,同時制定出引導消費者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調整住房供需結構,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同時政府還應該鼓勵住房建設多元化,無論是開發商、住房合作社還是個人,只要其住房開發與建設符合政府的城市發展規劃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都應該得到允許和鼓勵。
第二,逐步完善住房金融體系,促進總消費增長。居民為了能夠購買合適的住房,重儲蓄、輕消費成為消費率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在消費不足的環境下,充分發揮住宅價格的財富效應,促進城鎮居民的消費,保證經濟穩定增長,為使住宅價格帶來的財富效應能順利實現,必須有發達的住房二級市場,只有這樣,消費者才可能比較容易地進行住房交易,順利地實現房屋的價值,進而刺激家庭的消費支出。
第三,控制住房抵押貸款風險,防範因投機行為對宏觀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房地產商可以通過拓寬融資渠道,實現企業融資方式的多元化來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找到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㈢ 請問杭州最近的房地產市場發展趨勢怎麼樣,誰比較懂,能說下嗎
最近正好讀到來《仲量聯行自 2019上半年杭州房地產市場回顧及展望》這篇行業分析文章,目前杭州企業擴張需求增速放緩,租金小幅承壓,摘取裡面一部分內容供參考。
宏觀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使得辦公樓需求增速放緩,企業短期內擴張意願相對謹慎。盡管上半年辦公樓市場進入盤整期,但以一汽奧迪亞太銷售總部落地杭州為例,市場需求方面仍不乏亮點。
杭州憑借在長三角一體化格局下的戰略地位、城市創新能力及政府服務意識,從候選城市中脫穎而出。此外,科技類企業在優質辦公樓市場中的活躍度顯著提升,多家互聯網平台企業入駐錢江新城,成為二季度租賃需求主要驅動力之一;而人民生活品質提升使得健康醫療、教育、娛樂等產業積極擴張,成為優質辦公樓市場新增的潛力市場。
仲聯量行JLL旗下地產搭檔是在線物業租賃平台,你可以去網站上搜索了解熱門商業項目的具體情況。
㈣ 杭州各區經濟狀況
浙江省政府位於西湖區,杭州市政府位於下城區,這兩個區應該算是發展更好一些的吧
㈤ 杭州的經濟發展狀況 十萬火急!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符合浙江實際的發展路子。全省經濟發展迅速,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並成為全國經濟增長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6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3%,比全國平均增速高出4.3個百分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16570元。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總收入分別為1167億元和567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總收入均居全國第4位。
產業結構
目前,浙江一、二、三產業比例為8.8:51.2:40.0,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比例為54∶46。產業結構以輕型工業為主,輕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62%。重工業中相當一部分工業也屬於小型金屬、機電輕工業和精細化工業。勞動密集型工業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全省36個工業行業中24個屬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數量多,佔全部企業數的99.6%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基本保持在第3到第5位之間。農業和農村經濟在發展效益農業、實施戰略性結構調整中穩步發展。
浙江輕紡、機電產品在國際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紡織、服裝、皮毛羽製品、文教體育用品製造、石油加工及煉焦、化學纖維製造和普通機械等7個行業利潤佔中國同行業利潤的1/5以上。涌現出一批產品市場覆蓋率較高、競爭力較強、在全國同行業中處於領先的優勢企業,如娃哈哈集團公司、萬向集團公司、浙江納愛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優」的「小型巨人」企業。
所有制結構
浙江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991家,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國有資產進一步向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集中,在全省電力、通信、自來水、煤氣供應等行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比重超過80%,在化學、冶金等資本密集的基礎原材料產業中比重超過50%,在電子、醫葯等技術含量較高的新興產業中超過40%。國有企業還通過產品、技術和設備的擴散,為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浙江個私經濟比較發達。浙江是全國最早發展鄉鎮企業的省份之一,全省的鄉鎮企業總體發展水平已躍居中國第一。近年來,非國有投資已佔全社會投資的一半以上。到2002年底,共有私營企業24.73萬家,實現總產值7426.74億元。個私經濟總產值、銷售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出口創匯額、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企業戶數等五項指標位居中國第一。全國民營企業綜合實力500強中,浙江有170家,數量居中國第一;中國十大民營企業排行榜上,浙江佔有一半,且有金義、金田、邦迪、飛躍4家躋身前5名。全省個私企業注冊商標中有222家被認定為省著名商標,傳化、步森、康奈、正泰、德力西等13隻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區域特色經濟
浙江區域特色經濟發達。全省的區域性塊狀經濟已經涉及到製造、加工、建築、運輸、養殖、紡織、工貿、服務等十幾個領域,100多個工業行業和30多個農副產品加工業。據統計,浙江省區域特色經濟工業總產值約佔全省全部工業產值的49%。樂清低壓電器、海寧皮革服裝、永康五金製品、諸暨珍珠和大唐襪業、浦江水晶工藝品等在全國享有盛譽。特色工業園區等各類工業園區是促進浙江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浙江現有縣市以上工業園區820個,以特色工業園區為主的各類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累計投資已達550億元,約有1萬家企業進駐。
專業市場
浙江專業市場繁榮。商品交易市場數量多、規模大、綜合能力強、輻射范圍廣。商品交易范圍基本覆蓋生活、生產資料的所有領域,形成以消費品市場為中心,專業市場為特色,生產資料市場為後續,其他要素市場相配套的商品交易網路。2002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場4193個。全年商品市場成交額4997億元,年成交額超億元市場達457個,超十億元市場77個,超百億元市場6個,被譽為中國「市場大省」。市場成交額、超億元市場數、單個市場成交額3項指標連續多年居中國榜首。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紹興中國輕紡城是全國經營規模最大的專業市場。2002年義烏小商品市場成交額達229.98億元,其中出口額105億元,市場成交額和出口額又一次居中國各市場榜首。浙江人還在全國各地興辦了一批「浙江商城」、「溫州街」和其他市場,在俄羅斯、南非、中東、南美等地也創辦了一批市場。
涉外服務
浙江是中國對外開放度較高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投資環境較好的省份。 浙江十分重視涉外管理和涉外服務,適時修改和完善了涉外經濟法規和政策,加快與世貿組織規則接軌。出台了改善外商投資環境的若干規定和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的優惠措施,建立健全了公示制、工作日制,實行了網上審批等工作制度。進一步下放外商投資項目的審批許可權,改進審批方式,簡化審批程序,規范審批行為,方便申報人查詢和監督。給來浙的外國專家提供和辦理外國專家證,為他們在浙工作、居留和出入境提供保障。海關、商檢、金融、稅務等部門依法行政,為投資者提供便利服務。各地普遍建立了對外合作項目庫,舉辦大型對外招商活動,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企業信用查詢系統開始運行。
交通郵電
以省會杭州為樞紐,滬杭(上海-杭州)、浙贛(浙江-江西)、蕭甬(蕭山-寧波)、宣杭(杭州- 宣城)、金溫(金華-溫州)等線路構成了浙江鐵路運輸網路。到2002年底,浙江擁有鐵路營業里程1207公里,其中復線為593公里。金麗溫(金華-麗水-溫州)高速公路二期、杭州灣跨海大橋、溫福(溫州-福州)鐵路和甬台溫(寧波-台州-溫州)鐵路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現有6條國道和66條省級公路,總里程4.5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7公里,省會杭州至陸地各地級市「四小時公路交通圈」建成。有杭州、寧波、溫州、舟山、義烏、台州和衢州7個機場,開通國內、國際航線185條。年吞吐能力1450萬人次的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一期已建成使用。
浙江有可建港海岸線240公里,已形成以寧波、溫州、舟山、乍浦和海門5大港為主的港口群。寧波港是一個綜合性的億噸級大港,擁有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35座,其中有第五代、第六代國際集裝箱碼頭及20萬噸級(可兼靠30萬噸船舶)礦石碼頭、25萬噸級原油碼頭和8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有集裝箱航線73條,已形成除澳洲外的全球海運覆蓋體系。2002年,寧波港完成吞吐量15398萬噸,繼續保持大陸沿海第二;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5.9萬噸TEU,同比增長53.3%,增幅4年列中國大陸沿海主要港口第1位。
浙江已基本建成包括航空、鐵路、公路等多種運輸手段綜合利用的快速郵運網,設立了杭州、寧波、溫州、金華4個航空通運局以及杭州國際郵件交換站。2002年底,全省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1880萬門,長途電話交換機容量達36.2萬路端 ,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達1888萬戶。縣以上城市全部開通行動電話。數據通信、聲訊信息服務、電話智能業務等信息化應用在全國領先。公眾數據通信和會議電視電話覆蓋率居中國各省(市、區)首位。
開發區
浙江省共建有8個國家級開發區,54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累計基礎設施投入549.8億元,已開發面積491.5平方公里;開發區已成為中外客商投資的熱土。2002年各類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18.3億美元,佔全省總數的58%。區內產業結構日趨合理,除製造業等工業項目外,農業、交通、運輸、郵電業等一、三產業項目大幅度增加。
國際經貿往來
浙江省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截至2002年底,浙江與世界上21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的經濟貿易關系。浙江積極實施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出口市場、出口產品多元化和貿易方式多元化。已初步形成外貿專業公司、自營進出口生產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共同開拓國際市場的格局。2002年,全省進出口額達42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達到2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出口商品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機電產品成為浙江第一大類出口產品。
浙江堅持擴大規模和提高質量並重,利用外資上了一個新台階。2002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364家,合同利用外資67.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1.6億美元。其中嘉興、湖州、杭州、寧波四市合同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佔全省總數的77%、59%。利用外資結構逐步優化,大項目的數量、規模和高新技術比重有所增加。截至2002年底,全省累計共批外商投資企業24013家,總投資654.7億美元,合同外資金額362.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8.7億美元。全球500強企業已有54家在浙江投資了115個項目。
浙江實施「走出去」戰略,發揮加工工業的優勢,推動製造業到境外投資,開展境外加工貿易;推動商品專業市場到境外設立分市場,開展跨國營銷。2002年全省新批境外投資項目226個,中方投資額5132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7%和53%。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10.5億美元,同比增長56.7%,在中國排名第3位。到2002年底,浙江已在10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企業1081家。
㈥ 以當前房地產利好前景,從政治,市場,經濟角度分析當前房地產的狀況求大神詳細解答!
當前有庫存來。就是在一線城市會有繼源續蓋樓房。二三線幾乎不可能。一線城市誰都想去。哄抬物價。當然和樓市政策有關系。消化庫存需要時間。這個不一定多長。當然經濟繁榮。也會加快消庫存。現在經濟下滑。幾乎不可能快速消掉。當經濟繁榮了。可能房價也高了。因為有人用錢投機。現在去二三線買房還是比較好。一線適合投機。
㈦ 2007年度杭州房地產市場分析報告
2007年度杭州房地產市場分析
2007年,杭州房地產市場有太多的話題值得我們關注,政策、開發商、土地、消費者……都是值得關注的對象,市場在發展中變化著,同時在這樣的變化中,市場的各種元素又表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徵,散發出一個發展階段特有的氣息。
一、2007宏觀調控政策一覽
2007是房地產調控年。今年政策出台之密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當然,樓市「變奏曲」尚未定音。今年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也許會在明年顯現出更大的威力。
1.清算土地增值稅
1月24日 《關於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出台後,土地增值稅將執行四級超率累進稅率,即土地增值稅要視增值率的大小,採取分段計算應納土地增值稅稅額的方式,對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分別適用30%、40%、50%和60%的稅率,不再全部按60%的稅率計征。
從此掀開2007年房地產稅費調控的大幕。按照新的計稅辦法,項目開發的速度越慢、土地囤積的時間越長,企業就會支付更多的稅款。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開發商囤積土地。
2.央行一年內連續6次加息
自3月18日至12月20日,央行連續6次加息。從2007年12月21日起調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提高到4.14%;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提高到7.47%;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
2007年以來,宏觀經濟保持了較快發展的勢頭,受食品、能源等結構性因素的影響,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不斷攀升,通貨膨脹壓力有所加大。央行希望通過加息,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
明年元旦起,新的貸款利率將會執行。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加息的影響沒有太多的體現,不過加息這個事情關鍵是其本身的延續性,此次加息的影響很有可能會在明年更多地體現出來。就現在來看,真正會受到影響的購房者主要有以下三種,一類是首付比例偏低的人群;一類是貸款期限相對較長的人群;還有一類就是購房資金成本較高的人群。不少購房者為了減輕新利率標准下所產生的高利息負擔,已經紛紛向銀行提出還貸申請。
3.4月6日《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工商總局等部門,聯合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發布《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強化房地產市場監管,對房地產開發企業依法進行審計和檢查,依法打擊房地產開發建設、交易、中介等環節的違法違規行為。
4.打擊外資炒房
6月10日商務部、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規范外商直接投資房地產業審批和監管的通知》。通知強調,外商投資內地房地產項目必須通過審批。與此同時,未來所有由地方部門審批的外資房地產公司必須上報商務部備案。
10月31日 國家發改委聯合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其中指出,我國將繼續限制外商投資於高檔賓館、別墅、寫字樓和國際會展中心的建設、經營,外商投資土地成片開發則必須與內資企業合資、合作,並新增對外商投資房地產二級市場交易及房地產中介或經紀公司的限制。同時,將「普通住宅用地開發建設」從鼓勵投資類別中刪除。
5、6月27日《關於取消部分地方稅行政審批項目的通知》
《通知》宣布取消《國家稅務局關於印發〈關於土地使用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補充規定〉的通知》第四條和第六條,即取消涉及基建項目以及房地產開發商的土地使用稅優惠規定。同時,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對於土地轉讓環節的征稅管理將加強。
減少土地出讓環節的優惠政策無疑將加大房地產開發商的開發成本,對我國目前房地產市場投資過熱的情況會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同時可以完善房地產的稅收制度,加強監管力度。但是,本政策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土地隱形轉讓並使開發商將該部分費用轉嫁到房價中。
6.8月13日《國務院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
《意見》明確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明確廉租屋制度是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的主要途徑。
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城市居民的住房問題越來越突出。該文件首次提到把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責,把住房看成了重要的民生問題,並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定,這無疑將有助於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
與此相關其他文件:
11月14日,財政部出台《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管理辦法》
11月30日,建設部等七部門發布《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
7.2007年9月12日打擊囤地
中國國土資源部發布下發通知,各省市須加快處置利用閑置土地,土地閑置費用原則上按出讓或撥土地價款的20%徵收。業內人士認為,面對如此高額的土地閑置費,房地產開發行業的「圈地熱」有望至此降溫。
8.9月27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首付提高至40%
《通知》規定,對購買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20%;對購買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上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30%;對已利用貸款購買住房又申請購買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40%,貸款利率不得低於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的1.1倍,且貸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應隨套數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具體提高幅度由商業銀行根據貸款風險管理相關原則自主確定。
此次出台房貸新政目的主要有三:降低銀行房貸風險,緩解流動性過剩,保護各商業銀行利益,防範金融風險;打擊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行為,保障自住性需求,平抑房價;降低房地產投資熱度。首付門檻提高、利率上調,投資房地產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風險加大,對炒房者起到震懾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機性需求,短期內購房總需求有可能出現下降,從而起到打壓房價的作用。
9.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物權法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有人分析物權法的頒布對於房地產行業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一、住宅70年產權到期後自動續期,提高了住宅類物業的內在價值。二、實行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三、土地出讓方式上有嚴格規定。四、拆遷補償的規定維護了物權擁有者的利益,但可能會增加房地產開發的成本,延緩拆遷開發的速度。五、明晰小區公用部分的產權為規范房地產市場提供依據。六、為物業稅的徵收提供了法律依據。
10.10月10日《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39號令)
該《規定》定於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規定》明確將工業用地也納入了招拍掛的范圍,並明確如土地受讓方未繳清全部土地出讓價款,不得向其發放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39號令從更細致的層面規范土地市場,是對土地市場政策規范的一種補充,有助於規范土地招拍掛程序;打擊囤積居奇、哄抬房價的行為;抑制土地出讓過程中的權利尋租行為。
11.杭州市對房地產市場監管力度加強
杭州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商品房(預)銷售管理相關事宜的通知》,對杜絕樓市囤房惜售進行了一系列規定。
1)審批房源須一次性銷售
《通知》稱,對房屋用途為「住宅」的商品房在申請商品房(預)銷售審批時所有房源必須一次性全部上網對外公開銷售。對房屋用途為「辦公」、「商業」等公建用途的商品房在申請商品房(預)銷售審批手續時可以按期房預售和現房銷售分別申報。開發企業申報的現房銷售房源在完成權屬初始登記的同時轉為現房公開上網對外銷售。
2)期房不得辦理在建工程抵押
《通知》規定,對辦理商品房(預)銷售審批手續後作期房預售的不得辦理在建工程抵押;作為現房銷售的房源,在未申請權屬初始登記前可辦理在建工程抵押,但在申請權屬初始登記時需辦理在建工程抵押注銷手續;對未申報商品房(預)銷售審批手續的商品房項目,不得辦理在建工程抵押;對完成權屬初始登記後的商品房項目不再辦理現房抵押手續。
3)開發商自留房將集中清理
杭州市房管局將對2004年1月1日至今各房地產開發企業申報的自留房進行集中清理,對符合現房銷售條件的均應轉為現售房源對外公開銷售。
此外,對列入房地產開發計劃的商品房項目應全部申報辦理商品房(預)銷售審批手續,實行公開上網銷售。對未申報商品房(預)銷售審批手續的商品房項目,在申請權屬初始登記之前需申報辦理商品房(預)銷售審批手續。
㈧ 杭州 歷年住宅平均銷售價格等數據圖表,要寫論文,找不到太全的數據,哪裡能找到關於杭州房地產、房價的數
10年數據很多要下半年才有
㈨ 08年杭州住宅市場特點
1.「尾盤消化年」
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下,2008年成為杭州樓市尾盤的消化年。2008年新房上市量的萎縮,而住宅市場卻依舊火爆,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場面,帶動了尾盤的消化。同時,在新開樓盤價格不斷上調,而處於尾盤的樓盤的價格比同區域的樓盤相對低,而受到市場的關注,也加速了尾盤的消化。
2.外地人購房者成上升趨勢
今年前11個月,外地人在杭購房比例達22%,而2006年同期這個比例為17%,提高了5個百分點。外地人在杭州購房比例明顯提高,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杭州成為越來越多的外地富裕的人異地置業安家的理想之地;其二,杭州相對上海等大城市房價相對低,升值空間比較大,在資本向二線城市轉移的時候,杭州自然成為投資居住的理想之地。
3.供需矛盾依舊突出
前11個月,杭州主城區總共新上市300萬平方米,相比2008年的400萬平方米銷售量,供應量明顯不足。新增上市量的減少造成可售住宅面積的大幅度減少,2008年11月30日,杭州可售住宅面積為204萬平方米,比年初減少了三分之一。11月份,杭州出台「3萬方政策」,原定11月開盤的因為開發量不夠標准,而推遲開盤,進一步加重了短期的供需矛盾。
4.中小戶型房源開始放量。
受國家「90/70」政策的影響,杭州小戶型住宅的供應量開始增加,2008年前11個月杭州小戶型房源上市佔了總住宅30%,比去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在杭州可售面積大幅度減少、房價上漲、住宅市場供求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小戶型面積的總價位較低,比較受市場歡迎,因此成為市場消化的主體。
5.土地與房價交互推動市場上揚
杭州住宅市場需求旺盛,土地價格也應聲上漲,2008年住宅市場房價有兩波明顯的上漲,分別是6-9月以及10月至今。而在這期間杭州土地市場也風起雲涌,不斷被刷新,樓面地價從6月的1.22萬元/平方米到9月的1.57萬元/平方米,再到11月底的1.9萬元/平方米。一方面樓市的火爆,增加開發商對市場的期望值,不斷以大手筆拿地,推動土地價格不斷上漲。另一方面,土地價格上漲,使開發成本增加,也帶動房價上漲。在土地市場和住宅市場的相互作用下,使杭州房地產市場不斷上揚。
6、外地開發商入杭腳步加快
在土地和資金獲取上,地方房地產企業因為與地方政府的良好關系而占盡優勢,外地房地產企業一般難以進入。然而,隨著房地產企業全國化、一體化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區域企業為王的局面慢慢被改變。杭州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市場經濟發達,成為眾多外地優勢房地產企業優先考慮進入的城市。外地開發商明顯加快了進入杭州的步伐,以期在未來發展中占據有利的位置。如百強開發商雅戈爾置業,首次在杭州拿地,就把杭州的最高樓面價提高到1.57萬元/平方米,顯示出外地開發商爭奪杭州市場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