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亞馬遜河的資料
【現狀】
亞馬遜部分雨林辟為保護區,例如己西塔帕若斯河岸邊的亞馬遜國家公園,面積近一萬平方公里。
據巴西太空研究全國學院發布的初步數據,亞馬遜森林面積每年的消失率已增至近15%,森林面積已減少了19386平方公里。該機構稱這一數據是根據衛星圖片的比較中得出的,但實際情況可能會更差。據估計,1998/99年度亞馬遜河森林面積消失了16926平方公里,最後的統計數據表明,實際森林消失面積達17529平方公里。至1999年,亞馬遜河森林的消失面積已達569268平方公里,占森林總面積的14%。巴西政府現將亞馬遜部分雨林辟為保護區,例如己西塔帕若斯河岸邊的亞馬遜國家公園,面積近一萬平方公里。然而,目前的伐林速度若不減慢,亞馬遜這片佔全球林木總面積三分之二的廣大森林,將在二十一世紀消失。
亞馬孫河發源於秘魯的安第斯山區、橫貫南美洲北部的亞馬孫河,全長6400千米,僅次於尼羅河,是世界第二長河。亞馬孫河有1.5萬多條支流,河水流經巴西、哥倫比亞、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委內瑞拉、蓋亞那等國的全部或部分領土,組成了一張巨大的河網,罩在南美大陸之上。它的流域面積達705萬平方千米,居全世界第一位,是尼羅河的2.5倍,約佔南美洲陸地面積的40%。
亞馬孫河流經的地方大都是赤道雨林帶,所以流量特別大,居世界之冠。河口年平均流量為12萬立方米/秒;到了洪水期,可以達到20萬立方米/秒以上。每年從馬拉若島附近排入大西洋的水量達6773立方千米,佔世界所有河流注入海洋總水量的18%。在離河口300多千米遠的大西洋上,還可以看到渾濁的河水。
亞馬孫河還是世界上通航最長的河流 。幹流自河口至伊基托斯 ,長3 598千米,一路均可通行3000噸級的海輪。1969年,美國地理學會考察隊自秘魯的聖佛西斯科順流而下航行,直至巴西的貝倫,航程長達6187千米。這是世界上任何河流都無法比擬的。
亞馬孫河的名稱來源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16世紀西班牙人奧列雅在亞馬孫河探險時,受到了當地印第安女人的猛烈進攻。這些女人勇敢剽悍,像希臘神話中拉弓搭箭的「亞馬孫」女戰士。後來,亞馬孫也就成了這條河的名字。另一種說法是,亞馬孫河口呈喇叭形,河面寬闊,漲潮時,巨浪洶涌澎湃。當地人常常發出「亞馬孫納」的感嘆,意思是「湍急的巨浪」。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波濤洶涌時,小船常常被打翻,河名就是地方語「毀舟者」的意思。
亞馬孫河兩岸是一望無際的熱帶叢林,各種樹木交錯生長,大大小小的河流成了一條條林中狹道。森林中動植物種類繁多,僅紅木、烏木等貴重林木就有數百種之多。這里人口稀少,農業用地很少。船是人們的住宅和活動場地,商店、學校都設在船上,連集會、婚禮和葬儀也都在船上舉行。
⑵ 古代人怎麼洗口刷牙啊.還有在沒有紙的時代,他們大便後用什麼來清潔呢
古代人怎麼洗口刷牙?
我們的祖先早就掌握了許多護齒措施。在《禮記》中,「雞專初鳴,屬咸漱」的記載,這證明我國人民於2000年前就知道要早晨洗臉、漱口了。刷牙是在漱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潔牙方法。
有關學者認為,我國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國家。因為在遼墓穴中發現過骨質的牙刷柄,它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牙刷實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時間。不過,墩煌石窟中的壁畫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當「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張用左右手同時裂饋?杉
⑶ 普納古戰場是那個國王年代
元末明初,聚居在今北盤江畔普安、晴隆、盤縣、水城、六枝、郎岱交界處專崇山峻嶺中的紅苗(苗族的一種屬)仡佬族,雲集普安讓里(今龍吟)一帶鑄刀槍、造錢幣,揭竿起義。明洪武二年(1369年)開始"調北征南",派指揮使胡源率軍征剿,征討48寨。四年(1371年)又派武德將軍黃遷仕征剿,攻破了"城子洞大兵營",六年(1373年),攻佔了"普納山根據地"。戰後,明軍入苗族仡佬族女性成家,屯墾戎邊,穩定了社會,發展了經濟。黃遷仕"建設兵團"的成功,促進了明王朝"調北填南"開發大西南決策的形成和實施,對大西南的經濟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⑷ 誰知道亞馬遜河的歷史
亞馬遜河又名亞馬孫河。被譽為「河流之王」,亞馬遜河全長6440多公里,其支流有上千條,與幹流共同組成了總長度達6萬余公里的亞馬遜河水系,其流域面積705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大陸總面積的40%,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約6600立方千米,相當於世界河流注入大洋總水量的1/6。
亞馬遜河是南美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流域面積和流量最大的河流,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二,僅次於長6695公里的尼羅河。亞馬遜河每秒鍾把116000立方米的水注入大西洋,流量比薩伊河約多三倍,比密西西比河多十倍,比尼羅河多六十倍,佔全球入海河水總流量的五分之一。水量充沛、水勢澎湃,河口淡水沖入大西洋中達160公里。支流中,七條長逾1600公里;最長的是馬代拉河,長逾3200公里。
亞馬遜河大部分在巴西境內。巴西人自豪地稱之為「河海」。亞馬遜河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驕傲。亞馬遜河滋潤著南美洲的廣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使這一片地域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國」。
【主要支流】
阿普里馬克河
烏魯班巴河
烏卡亞利河
馬臘尼翁河
納波河
雅瓦里河
普圖馬約河
雅普臘河
普魯斯河
內格羅河
馬代臘河
特龍貝塔斯河
塔帕若斯河
興古河
托坎廷斯河
【流域】
源於秘魯南部南美洲安第斯山中段,秘魯的科羅普納山東側的米斯米雪峰之顛。其正源——烏卡利亞河,不斷地接納雪峰上的淙淙冰水,一路向東,沿途接納了1000多條支流,進入著名的亞馬遜平原。亞馬遜河流經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玻利維亞和巴西等國。最終在巴西的馬臘若島附近流入大西洋。
亞馬遜河上游約長2500千米,分為上、下兩段。上段長約1000千米,落差達5000米,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形成一條系列急流瀑布;下段為兩條巨大支流注入亞馬遜河的兩個河口之間的河段,因為進入亞馬遜平原,流速緩慢、曲流發達,至末端河寬約2000米。
亞馬遜河中游流經秘魯、哥倫比亞、巴西、全長約為2200千米。在巴西北部, 亞馬遜河水深45米,河寬3000米,流速緩慢;河中島洲錯列、河道呈網狀分布,兩岸河漫灘寬30~100千米,地勢低下,湖沿密布,排水不暢;河流兩側支流眾多,都發源於安第斯山東坡,呈羽狀分布。至中游末端,河寬至11千米,河深99米。
下游長達1600千米,時而水深河寬,兩岸階地分明,地勢地低平,河漫灘上水網如織,湖泊星羅棋布,時而水面緊束,水流加快。入海河口寬達330千米,大西洋海潮可溯河直上,最遠可深入1600千米。亞馬遜河水系跨赤道南北,終年高溫多雨,物種豐富,淡水魚類多達2000餘種。還有海牛、淡水豚、鱷、巨型水蛇等水生動物。流域內大部分地區覆蓋著稠密的熱帶雨林,植物種類繁多,礦產資源豐富。
【降水】
亞馬遜河流域地跨赤道,由於赤道附近多雨地區,亞馬遜水量終年充沛,亞馬遜河口年平均流量為每秒22萬立方米,年降水量多在1500毫米以上,並有安第斯山冰雪融水補給,水源供應充足。流域內降水季節變化較小,加以南、北流域雨季錯開,主流水量在不同時期得到補償,變化幅度和緩,洪水期與枯水期平均流量比率為五比一,體現了赤道型水系的特點。主流洪水期大致始於10至11月,次年3至6月進入最高洪水期,6月以後逐漸減退,至9月最低。個別年份因雨季變動而使南北支流洪水同時發生,主流便出現特大洪峰,如奧比杜斯附近曾記錄到每秒280000的流量。由於中、下游平原地勢低,河流比降微緩,流速較慢,一到洪水季節河水宣洩不暢,水位平均上漲幅度9米多,洪泛寬度25至80公里,河口地區可達240公里,呈現一片汪洋,因此亞馬遜河素有「河海」之稱。
【景觀】
亞馬遜河有一個世界自然奇觀--涌潮,它可以和我國的錢塘江大潮相媲美。在穿越了遼闊的南美洲大陸以後,亞馬遜河在巴西馬拉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亞馬遜河的入海口呈巨大的喇叭狀,海潮進入這一喇叭口之後不斷受到擠近而抬升成壁立潮頭,可以上溯600-1000公里。一般潮頭高1米-2米,大潮時可達5米。巴西人把亞馬遜海潮稱為「波波羅卡」,涌潮時遊人爭相前往。每逢漲潮,濤聲震耳,聲傳數里,氣勢磅礴。
【物種】
亞馬遜流域適合植物生長,有浩瀚無際的原始森林,各種植物兩萬余種,盛產優質木材,並被譽為「地球之肺」。亞馬遜流域植物種類之多居全球之冠。許多大樹高六十多公尺,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禿禿,只有一層腐爛的枝葉。澇地森林則情況迥異,灌木和喬木有板狀基根,幫助維生。樹冠由高至低分層,各層充滿生機。葛藤、蘭花、鳳梨科植物爭相攀附高枝生長,其間棲息著猴子、樹懶、蜂鳥、金剛鸚鵡、巨大蝴蝶和無數蝙蝠。
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大半位於巴西,面積約為印度的兩倍,海拔不超過二百公尺。這里雨量充沛,加上安第斯山脈冰雪消融帶來大量流水,每年有大部分時間為洪水淹沒。有一片名叫瓦西亞的森林,面積大如冰島,每年有數月水深九米。還有一個稱為伊伽普斯的地區,大部分時間淹沒在水裡。雨林內幾乎全年悶熱潮濕,日間氣溫約攝氏三十三度,夜間氣溫約攝氏二十三度。
亞馬遜河最以其為世界淡水觀賞魚主要產地而聞名。其豐富綺麗的淡水熱帶觀賞魚一直牽動全世界觀賞魚愛好者和生物學家的心。
亞馬遜河水中生活著凱門鱷、淡水龜,以及水棲哺乳類動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陸地生活著美洲虎、細腰貓、西(貊)、貘、水豚、犰狳等。另有二千五百種魚,以及一千六百多種鳥。亞馬遜森蚺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長可達十公尺,重達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軀干;但一般森蚺長度在五公尺半以下。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棲息在泥岸或者淺水中,捕食水鳥、龜、水豚、貘等,有時甚至吞吃長達兩公尺半的凱門鱷。森蚺會把凱門鱷緊緊纏繞,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後整條吞下去,此後幾個星期,不用進食。盡管成年森蚺是極可怕的獵食動物,但是幼蚺出生時,長不過七百六十公釐。幼蚺是卵胎生的,有時一胎達七十條左右。許多幼蚺被凱門鱷吃掉。倖存的長大後,反過來吃凱門鱷。
【亞馬遜河系網】
亞馬遜河全長六千多公里,其支流有上千條,與幹流共同組成了總長度達六萬余公里的亞馬遜河系網。以亞馬遜河為主幹的亞馬遜水系是一個龐大的水系,其河網密度、流域面積和水量均居世界首位,亞馬遜河的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亞馬遜河上游為烏卡亞利河(長2560公里)和馬臘尼翁河(長1600公里),它們分別發源於秘魯南部和西部的安第斯山西科迪勒拉東坡。兩河穿越崇山峻嶺後,在瑙塔附近匯合,始稱亞馬遜河。自此向東,流貫於亞馬遜平原,至馬瑙斯為中遊河段(2240公里);馬瑙斯以下至河口為下游(1600公里),最後在馬臘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從烏卡亞利河源頭算起,全長6400公里以上。沿途接納源自安第斯山東坡、蓋亞那高原南部、巴西高原西部與北部大大小小的支流,其中長度在1500公里以上的大支流有17條之多,如南岸的茹魯瓦、普魯斯、馬代臘、塔帕若斯、興古、托坎廷斯等河,北岸的普圖馬約、雅普臘、內格羅等河,都是源遠流長的大河。亞馬遜水系流域面積達705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大陸總面積的百分之四十,范圍之廣,為世界各大河所遠遠不及。
【地理】
此河橫貫南美洲,水從冰川融匯而成的湖泊流出,洶涌奔流,在東面山坡上沖刷出氣勢磅磚的峽谷。由於沖出大量沙泥,河水渾濁,恍如加了大量牛乳的咖啡,故稱為白水河。還有一些支流流經沼澤,沖出腐植質,水色較深,稱為黑水河。隨著地勢漸趨平緩,河水流速減慢,流至山下廣闊的亞馬遜盆地。
亞馬遜河河源至河口間的高差不大,加之又處於赤道多雨地區,河床深、寬且平坦,流速很緩,適宜航運事業,馬瑙斯港是亞馬遜河的重要港口。
要想像亞馬遜河之壯闊,幾乎跟理解「無限」同樣困難。亞馬遜河共有一萬五千條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積幾乎大如澳洲。主流河水很深,整條河有一半可容巨輪航行。遠洋巨輪由大西洋經河口溯流而上,可航至秘魯的伊基托斯。通航河道河面寬廣,不能同時看到兩岸。
亞馬遜河在入海之前形成巨大的河汊網,並與南面的托坎廷斯河和帕拉河匯合,浩浩盪盪流入大西洋。河口寬三百二十公里,其中兩條河汊由馬拉若島分隔,該島面積與瑞士相若。河口年平均流量每秒210000立方米,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達6600立方公里以上,約佔全世界河流每年注入大洋總水量的百分之十四。在遠離河口320公里的大西洋上,還可以看到亞馬遜河的黃濁河水,河水將這一帶海水沖淡,因此人們把這一帶稱為「淡水海」。亞馬遜河是全球水量最大的河流,其流域面積達南美洲的三分之一,亞馬遜河共有一萬五千條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積幾乎大如澳洲。主流河水很深,整條河有一半可容巨輪航行。遠洋巨輪由大西洋經河口溯流而上,可航至秘魯的伊基托斯。通航河道河面寬廣,不能同時看到兩岸。水從冰川融匯而成的湖泊流出,洶涌奔流,在東面山坡上沖刷出氣勢磅磚的峽谷。由於沖出大量沙泥,河水渾濁,恍如加了大量牛乳的咖啡,故稱為白水河。還有一些支流流經沼澤,沖出腐植質,水色較深,稱為黑水河。隨著地勢漸趨平緩,河水流速減慢,流至山下廣闊的亞馬遜盆地。 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大半位於巴西,面積約為印度的兩倍,海拔不超過二百公尺。圖中藍色為幹流和主要支流,綠色為一般支流。從中不難看出亞馬遜河水系的龐大。
【現狀】
亞馬遜部分雨林辟為保護區,例如己西塔帕若斯河岸邊的亞馬遜國家公園,面積近一萬平方公里。
據巴西太空研究全國學院發布的初步數據,亞馬遜森林面積每年的消失率已增至近15%,森林面積已減少了19386平方公里。該機構稱這一數據是根據衛星圖片的比較中得出的,但實際情況可能會更差。據估計,1998/99年度亞馬遜河森林面積消失了16926平方公里,最後的統計數據表明,實際森林消失面積達17529平方公里。至1999年,亞馬遜河森林的消失面積已達569268平方公里,占森林總面積的14%。巴西政府現將亞馬遜部分雨林辟為保護區,例如己西塔帕若斯河岸邊的亞馬遜國家公園,面積近一萬平方公里。然而,目前的伐林速度若不減慢,亞馬遜這片佔全球林木總面積三分之二的廣大森林,將在二十一世紀消失。
亞馬孫河發源於秘魯的安第斯山區、橫貫南美洲北部的亞馬孫河,全長6400千米,僅次於尼羅河,是世界第二長河。亞馬孫河有1.5萬多條支流,河水流經巴西、哥倫比亞、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委內瑞拉、蓋亞那等國的全部或部分領土,組成了一張巨大的河網,罩在南美大陸之上。它的流域面積達705萬平方千米,居全世界第一位,是尼羅河的2.5倍,約佔南美洲陸地面積的40%。
亞馬孫河流經的地方大都是赤道雨林帶,所以流量特別大,居世界之冠。河口年平均流量為12萬立方米/秒;到了洪水期,可以達到20萬立方米/秒以上。每年從馬拉若島附近排入大西洋的水量達6773立方千米,佔世界所有河流注入海洋總水量的18%。在離河口300多千米遠的大西洋上,還可以看到渾濁的河水。
亞馬孫河還是世界上通航最長的河流 。幹流自河口至伊基托斯 ,長3 598千米,一路均可通行3000噸級的海輪。1969年,美國地理學會考察隊自秘魯的聖佛西斯科順流而下航行,直至巴西的貝倫,航程長達6187千米。這是世界上任何河流都無法比擬的。
亞馬孫河的名稱來源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16世紀西班牙人奧列雅在亞馬孫河探險時,受到了當地印第安女人的猛烈進攻。這些女人勇敢剽悍,像希臘神話中拉弓搭箭的「亞馬孫」女戰士。後來,亞馬孫也就成了這條河的名字。另一種說法是,亞馬孫河口呈喇叭形,河面寬闊,漲潮時,巨浪洶涌澎湃。當地人常常發出「亞馬孫納」的感嘆,意思是「湍急的巨浪」。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波濤洶涌時,小船常常被打翻,河名就是地方語「毀舟者」的意思。
亞馬孫河兩岸是一望無際的熱帶叢林,各種樹木交錯生長,大大小小的河流成了一條條林中狹道。森林中動植物種類繁多,僅紅木、烏木等貴重林木就有數百種之多。這里人口稀少,農業用地很少。船是人們的住宅和活動場地,商店、學校都設在船上,連集會、婚禮和葬儀也都在船上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