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張作霖生平簡介與張學良生平簡介
張作霖: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1] 。與孫中山、段祺瑞及盧永祥結成同盟 。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葯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後即逝世。
張學良: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 ,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離台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另外,他風流倜儻,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稱「少帥」,他和趙四小姐的愛情也成為一段佳話。
㈡ 張作霖及其子張學良的住所
奉天
㈢ 張學良的故事
西安事變
張學良在東北1934年2月張任豫鄂皖三省剿總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營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總副司令並代行總司令職權。
此時,日本侵華日亟,國民政府一再妥協。中共駐共產國際代錶王明在莫斯科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的名義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簡稱「八一宣言」),全國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到西安督戰。張學良與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第17路軍總指揮楊虎城共同向蔣面諫,卻遭到蔣拒諫。蔣介石令張學良、楊虎城立即進攻陝北紅軍,否則將其所部分別調往福建、安徽。
1936年12月9日,中國共產黨組織大規模的群眾遊行示威,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特務軍警開槍打傷一名學生,群眾非常激憤,決定到臨潼直接向蔣介石請願示威。
蔣介石強令張學良制止學生運動,必要時可以向學生開槍。張學良接到命令後,趕上遊行隊伍,極力勸說學生回去。東北大學學生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東北軍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等口號。張學良向群眾表示一周內以實際行動答復學生要求。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兵諫蔣介石,共同逼蔣聯共抗日,造成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當天,張學良、楊虎城向全國發出關於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停止一切內戰。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開放民眾愛國運動。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立即召開救國會議」的要求。
(3)東北王住宅擴展閱讀:
張學良是民族英雄。張學良最偉大的是他本可以做東北王,但是張學良熱愛祖國,東北有獨立的本錢卻沒有獨立,比台灣大36倍的地方不肯獨立。他的爸爸為此而死。他自己為了中國的主權獨立尊嚴,被蔣中正從36歲關到83歲。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李登輝執政後,1990年起,張學良全面恢復人身自由,之後到美國探訪。1993年4月,受聘為東北大學名譽校長。5月受聘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名譽理事長。1995年離台,僑居美國夏威夷,在那裡長居,直到逝世。
㈣ 抗戰之東北王txt全集下載
抗戰之東北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內
抗戰之東北王容 第五十章 戰爭的步伐
馮玉祥也加緊了在北京城內倒直的軍事內應。在馮玉祥的建議下,曹錕讓王懷慶的13師開赴前線,把孫岳的15混成旅調過來拱衛京城,孫岳也被任命為北京警備副司令!
曹錕這個時候其實已經名聲掃地,就在去年,曹錕憑借著吳佩孚的武力淫威,自認統治已經穩定,就兇相畢露地准備越俎代庖。
民國十二年六月,曹錕策劃使內閣倒台,指使軍警及「公民」輪番到黎元洪住宅前示威,使黎元洪狼狽出京。九月份,曹錕開始演出一場金錢加大棒的賄選丑劇。通過高價收買和武力威脅,曹錕終於坐上了總統的寶座,制定了一部污穢不堪的「賄選憲法」。
至此,辛亥革命留下的僅有的一點資產階級民主殘余,也煙消雨散,無影無蹤了。
對曹錕的總統夢,吳佩孚其實有些不以為然。以吳佩孚的威望和實力也完全可以取曹錕而代之,但是,秀才出身的吳佩孚,深受儒家「上下」,「尊卑」,「主從」等封建道德的束縛,終究還是服從了曹錕這個昏庸的上司。
無論曹錕……
㈤ 沈陽的大帥府介紹
沈陽的大帥府也叫張氏宅邸。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朝陽街少帥巷四十六號。這是張作霖版和長子權張學良的官邸和私人住宅。
張帥公館成立於民國九月份,總面積36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7600平方米。民國五年,張作霖正式遷入,並不斷擴張,逐步形成了由四部分組成的建築體系,即東院、中院、西院及院外建築。
每種建築風格都不同,包括中國傳統風格、中國西式風格、羅馬風格、北歐風格和日本風格。主要建築有大綠樓、小綠樓、西院紅樓群和趙小姐四號樓。
(5)東北王住宅擴展閱讀:
張氏帥府是仿王府式建築。從圍牆內的建築來看,整個帥府是以東、中、西三路南北縱向排列布局,營造府的氛圍。
為將府宅建得和沈陽故宮一樣氣派,張作霖將帥府前部營造成一個過渡空間前庭院,由東西走向並排的東、中、西三座轅門和一座大型影壁構成的1500平方米的前庭院是進入帥府的導入區。
張氏帥府的府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共有11棟57間,建築面積1768平方米。 四合院正門南側有一座起脊挑檐的影壁。
㈥ 張宗昌打算投靠張作霖,他送了兩個籮筐做禮物,為何張作霖驚喜不已
都說亂世出英雄,在中國近代史上戰亂的年代涌現出了很多雄霸一方的軍閥,其中張作霖就盤踞在東北,那個時候為了擴展自己的勢力,也是到處網羅人才,尋找能夠為自己所用的人,其中有一個人叫張宗昌,他在打算投靠張作霖的時候,送了他兩個籮筐作為禮物,張作霖收到後竟然非常開心。
張作霖當下說出了張宗昌送來兩個籮筐,但是還缺一個扁擔,是想要幫助張作霖分擔,想要成為他幫手,幫他扛起重擔的意思,這個時候張宗昌才覺得自己並沒有看錯人,張作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而看不起他,反而還要對他委以重任,之後他也為東北軍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
㈦ 張急!!張作霖及其子張學良的住所,叫神什麼,三個字的!
張氏帥府 張氏帥府介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氏帥府又稱「大帥府」或「少帥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張作霖及其長子、偉大愛國者張學良將軍的官邸和私宅,始建於1914年,總佔地3.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2.76萬平方米,是迄今東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名人故居。
張氏帥府是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築等四個部分組成的龐大建築群,其中既有中國傳統風格的四合院、水榭亭台的帥府花園,又有歐式風情的大青樓、邊業銀行、紅樓群,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樓和趙四小姐樓。1991年,,張氏帥府被列為我國優秀近代建築群。
張氏帥府內大量的石雕、木雕、磚雕和壁畫作品飽含濃郁的東北民俗風情,它們取材廣泛、寓意深遠、製作精美,個個栩栩如生,是研究中國建築藝術與民間習俗的珍貴藝術資料。
張氏帥府作為張氏父子兩代的官邸和私宅,曾是東北的政治中心,期間歷經兩次直奉大戰、武裝調停中原大戰、東北易幟、楊常事件、九一八事變以及新舊中國的巨大變遷,飽經滄桑的張氏帥府已成為東北近代歷史的見證與縮影。
1988年,在各級政府的關懷下,張氏帥府被定名張學良舊居陳列館暨遼寧省近現代史博物館對外開放,2002年正式更名為張氏帥府博物館暨遼寧近現代史博物館。館內基本陳列《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業績展》、《張作霖生平大事與張氏家族展》、《張學思將軍業績展》,全面展示了張氏父子兩代人不同的人生經歷;張作霖力、公室、張學良辦公室、東北政務委員會辦公室、老虎廳、小青樓、趙四小姐樓等一系列的復原陳列展覽,再現了張氏家族當年生活及重大歷史事件的場景。
十餘年來,張氏帥府博物館的各項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共舉力、各類型展覽百餘次,出版了以《張氏帥府》為代表的多部學術專著,已發展成為集東北近現代史、名人紀念性質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如今,張氏帥府共累計接待海內外觀眾達200餘萬人次,已成為沈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著名的旅遊景觀之一,每年都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海內外廣大遊人。
大青樓:
大青樓是張氏帥府的標志性建築,建於1918年——1922年,為仿羅馬式建築,因該樓採用青磚建造,故稱大青樓。大青樓總建築面積2460平方米,樓高37米,是當時奉天城的最高點之一。整體建築富麗堂皇,外部立體浮雕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內部主要房間的壁畫裝飾技藝獨特,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大青樓堪稱民國時期東北建築的經典之作。大青樓融辦公與居住為一體,作為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主政東北時期的重要辦公場所,曾歷經兩次直奉大戰、東北易幟、處決楊、常、武裝調停中原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內涵,是東北近現代歷史的見證和縮影。
小青樓:
小青樓位於張氏帥府的東院,由於地處帥府花園的中心,又有「園中花廳」的美譽,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磚木結構小樓,建成於1918年,因其採用青磚青瓦建築而成,俗稱小青樓。它是張作霖為他最寵愛的五夫人壽氏專門修建的。小青樓建築面積450平方米,小巧精美、造型獨特,整座樓體呈凹字形,中間為兩層高門樓,二樓有外廊式陽台,其正面朱漆廊柱、雕梁畫棟、彩繪雀替,體現出傳統的中國建築風格,小青樓梟混線條的雕飾、窗口飾以鎮石、樓後頂部砌有環形女兒牆等手法則是典型的西洋風格。小青樓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築。小青樓作為張氏帥府第一座仿西式建築,它採用了大量的木雕、磚雕等中國傳統工藝來裝飾。分布在小青樓的28幅雀替木雕,多以梅花、柳枝、蘭花為主,雖風格各異,但各個栩栩如生。而小青樓兩側壯頭的垂簾磚雕,以寓意深遠的松、鶴為主畫面外,飾以代表吉祥、喜慶的中國結,整組構圖搭配和諧,布局嚴謹對稱,具有較強的藝術觀賞性。小青樓最為考究的是,它的每個門窗的上面均採用鎮石磚雕裝飾,這些鎮石磚雕以花、鳥圖案為主,形象逼真,令人嘆為觀止。小青樓外部裝飾精美,內部裝修同樣豪華氣派。小青樓上下兩層,內設5個房間。其中,一樓東、西兩個房間分別為壽夫人卧室和會客廳,二樓除東西兩個居室外,還設有一個寬敞的中廳。小青樓是沈陽地區近代較有代表性的優秀建築之一。壽夫人搬到小青樓後,為避免引起其她幾位夫人的不滿,聰明的壽夫人把大夫人趙氏生的女兒首芳、二夫人盧氏的二女兒懷英、四女兒懷卿、四夫人許氏生的三女兒懷曈、五女兒懷曦接到小青樓二樓居住,所以早期小青樓亦被稱為「小姐樓」。 1923年,當壽夫人得知張作霖在天津相中了天寶戲班的馬月清後,立即親赴天津將馬月清接回帥府,並以貼身丫鬟的名義,安排馬月清在小青樓二樓居住。1924年馬月清生下女兒懷敏後,母女始搬到大青樓居住。此後,隨著幾位小姐的陸續出嫁,小青樓便成為壽夫人與其四個兒子學森、學俊、學英、學銓單獨居住的地方。小青樓也是張作霖日常生活起居的一個重要場所。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傷的張作霖就是在這里走完了他短暫而充滿傳奇的一生。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帥府被日本人佔領後,小青樓的使用屢經變遷,先是同大青樓一道經過改造,被辟為偽滿洲國國立圖書館。1946年2月,大青樓被國民黨沈陽黨部佔用後,小青樓又成為黨部書記章寶慈的私人居所。1948年沈陽解放後,小青樓由東北圖書館使用,初為單身宿舍和辦公室,1949年被辟為兒童閱覽室。1952年小青樓被改為遼寧省作家協會家屬宿舍。1973年以後,小青樓歸遼寧省圖書館,作為家屬宿舍使用。1990年小青樓正式劃歸張學良舊居陳列館,經過重新修繕,於2001年對外開放。
趙四小姐樓:
趙一荻故居,俗稱「趙四小姐樓」,位於張氏帥府的大院的東牆外,為一座二層中西合璧式建築,因1928年—1930年間,張學良將軍的紅粉知己趙一荻(人稱趙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趙一荻故居佔地547平方米,建築面積428平方米,獨立成院,清幽雅緻。整幢小樓裝飾精美別致,這里既有體現中國傳統風格的描金彩繪,又有雕刻廊柱等歐式建築藝術的鮮明特色。其室內陳設以法式傢具為主,盡顯豪華氣派。 2001年10月,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將「趙四小姐樓」進行全面修繕後,正式對外開放。內設會客廳、舞廳、餐廳、琴房、起居室、書房、辦公室等多個房間的復原陳列,真實再現了趙四小姐與張學良將軍共同生活的真實場景,演繹著他們偉大、動人的愛情故事。趙一荻故居不但是張學良將軍和趙一荻「當代冰霜愛情」的歷史見證,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學良舊居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處引人駐足的亮麗人文景觀。
西院紅樓群:
紅樓群位於帥府的西院,西院原為江浙會館,是江蘇、浙江兩省旅居奉天的同鄉聚會並兼做生意的場所,共有房間40餘間。張作霖買下榮厚公館後,江浙會館懾於張作霖的權勢,也將房舍做價出售。西院總佔地11017平方米,被張作霖買下後,與中院的四合院同時修建。西院南半部建有7間瓦房做帥府衛隊營部,瓦房南側到西轅門則為衛隊營訓練操場,7間瓦房是帥府衛隊營營部。西院北半部以青磚圍牆與衛隊營相隔,以東西並行建設兩組四合套院,每組套院均建正房、門房、廂房各五間。兩院各走獨立門戶,以與衛隊營界牆北側胡同為共同通道,與中院、東院相連,在中院的北牆處,原來建有一處網球場,東連大青樓,西接西院四合院,屬於西院建築,酷愛網球的張學良經常帶領兄弟姊妹在這里打球。西院的四合院西邊一套是張作霖的二哥張作孚的夫人及孩子張學成、張學文居住。張作霖共有兄弟三人,大哥張作泰早年因患病死去,二哥作孚與張作霖感情甚深,不幸的是在1909年的一次剿匪戰斗中陣亡,張作霖從此承擔了扶養家嫂和其子女的責任,將學成、學文視為己出,與學良兄弟一同啟蒙。令人痛心的是,九一八事變後張學成甘於充當漢奸,干出許多有辱民族大義、有損張家名聲的壞事,痛心疾首的張學良大義滅親,親自下令黃顯聲將其剿滅在北鎮高山子。西院四合院東邊一套則是張學良的幾位弟弟居住,張作霖一生娶妻六位,共生有八男六女,幾個兒子分別是學良、學銘、學曾、學思、學森、學俊、學英、學銓,姐妹六人分別是首芳、懷英、懷瞳、懷卿、懷曦、懷敏。前面已經提到幾位大小姐與壽夫人同住在小青樓。幾位兄弟隨著年齡的增長,相繼娶妻生子,1927年張學良的二弟學銘與姚氏結婚時,新房就設在此四合院,1918年張學良和於鳳至也曾一度在這里住過。張學良主政東北後,決定拆掉西院四合院和衛隊營房,請國內著名設計師設計了7棟具有英國都鐸哥特式風格的三層樓房,准備分給每個弟弟一幢。1930年秋天,在國際上招標,最後選定正給葫蘆島施工的荷蘭建築公司承建,雙方簽訂了合同,1931年春荷蘭方面開始修建。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氏帥府陷於日本帝國主義魔爪中,張學良將軍只好通知荷蘭方面停止修建已打好地基並完成了地下室工程的紅樓群,荷蘭公司以合同為依據,要求張學良賠償全部損失。這一要求被張學良將軍斷然回絕,荷蘭建築公司為此訴諸國際法庭,張學良派專員前往日內瓦出庭申辯,據理力爭,指出:我本人全部財產包括施建工程已被日本當局強行霸佔,因而,也就不該由我繼續履行合同義務。法庭判處日本當局應當承擔履行建築合同義務。在此情勢下,日本方面迫於國際輿論壓力,只好接手履行建築合同,由它向荷蘭建築公司支付全部建築費。於是荷蘭建築公司繼續施工,但日本方面把7幢紅樓改成6幢,而且在設計位置上作了變動。1933年西院紅樓群正式建成。紅樓群是帥府規模最大,房屋最多的建築。大樓均為3層,地下一層,其中有兩幢廂樓,4幢正樓。每一幢樓的平面、立面造型各具特色,但風格大致相同,它們均採用三角形的山花、紅磚牆體、堅立比例的矩形方窗,壁柱、線腳、門窗框、檐部系採用白色石頭,色彩明快。盡管張將軍只見過設計圖紙,還沒見過這片樓房,但在沈陽市房產登記檔案里,這片紅樓群的產權歸屬欄里,仍赫然寫著「張學良」的名字。西院紅樓群是張氏帥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