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人把住宅做到了極致,到底有哪些驚人的細節
一、顏色控制木色是最流行的日式配色,它不同於其他顏色,它是一種重要的顏色,它具有天然的質地和豐富的機制,它具有自然的自然美,給人以慰藉和心靈的安寧,它的顏色比較淡定舒緩,看上去讓人的心情非常舒適。
四、裝飾中不使用金屬飾品和傢具,更多的是使用原木、席子和竹子來保持原有的色彩和顯示而不進行修改。日本傢具的特點是降低所有的重量,如咖啡桌、電視櫃甚至門廳的鞋凳都做成低矮的風格。日本風格的簡約感源自傢具的減少。它可能起源於傳統的茶室,即使是當代日本傢具,整體也是很低的。重點是要排列整齊。
所以大家才會說日本人在裝修方面算是做到了極致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② 日本樓市的興衰史,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泡沫時期的所有邏輯都會在泡沫破滅後被證偽,幾十年後回過頭來看會覺得自己是多麼的愚蠢和無知。不過,相對其他國家而言,日本的結局雖然苦澀,但還不算是災難,因為在1990年的時候,日本已經在海外再建了一個海外日本為自己供血。我們有這么好的運氣嗎?96初,到日本的第一天,住在一棟樓里的鄰居須藤用茶盤端著沏好的抹茶來到我的房間,這可能是他獨有的「初次見面、彼此認識一下」的表達方式。語言溝通上的障礙也只能是簡單的十幾分鍾「寒暄」,須藤把他房間里的電話給了我,讓我告訴家裡人可以通過他的電話和我聯系。在我沒有裝電話的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去須藤那裡接過幾次電話,每次接完電話我都帶點東西過去感謝一下。這樣一來,每個星期抽1、2個小時坐下來聊聊天就成了一種習慣。須藤48歲,是一家從事商業設施管理的管理員,每月工資40多萬日元。我當時很奇怪,他的工資不算低,又是獨身,為什麼還會住在這樣一棟月租金只有3萬多日元、一居(12㎡)一廚(4㎡)一衛(3㎡)、5人合用一個浴室的樓房裡呢?(如下圖)須藤對我這種疑問表示非常理解,他告訴我說,在日本經濟泡沫時期的88年,他花6000萬日元購買了一套二層別墅。現在這套別墅的價格已經跌到了3000萬日元。他把別墅已經出租出去了。他住現在這樣的房子是為了省下錢來和別墅的租金合在一起還銀行的貸款。等他65歲的時候就可以還清貸款,然後再把房子抵押出去得到養老送終的錢。不過,他的妻子並不願意和他一起住這樣的房子,離婚了。
③ 日本傳統房屋的發展歷史
包括鐮倉時代和室町時代(1184~1572年)。
近世則為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1573~1867年)。
若以研究對象的類型來分,有寺院、神社、住宅、都市、城郭和茶室等等。 飛鳥時代(553~44年),是日本建築真正成體系發展的開始,這一時期的建築雖然現今已不存在,然所謂飛鳥樣式的建築卻有留存,即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法隆寺。
關於飛鳥時代建築研究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戰後寺院遺址的發掘頗盛,通過遺址發掘的考古研究,獲得了一批珍貴可靠的實證材料。 平安時代是日本建築史上最具特色的時期之一,在 8世紀後期至12世紀的四個世紀中,日本建築的發展經歷了一個重要的演變時期。簡而言之,即唐風向和風的演變,或說唐代建築的日本化。在內容上,佛教建築仍為主流。受唐文化的影響,密教與凈土教盛行。故日本平安時代建築史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密教與凈士教建築的研究為中心的。
日本的密教有天台宗與真言宗,二宗的大本山比睿山延歷寺和高野山金剛峰寺,則自然是密教寺院建築研究的重點。此外東寺、醍醐寺、室生寺、當麻寺等也都是密教的重要根據地。 奈良時代(645~80)是日本古典建築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佛教寺院建築尤其興盛,其建築奠定了日本所謂和式建築體系的基礎,並且這一時期的寺院木構建築擁有相當數量留存至今。著名的代表有東大寺、西大寺、葯師寺、元興寺、興福寺、大安寺及唐招提寺。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建築的形式亦不例外,尤其是中世紀的日本建築。其可分為三大樣式,即和式建築、唐式建築、及天竺式建築。而其中所謂的唐式建築即是源於中國宋元一帶的建築樣式。而宋元文化中又以禪宗對日本的中世文化影響最大故唐式建築又稱禪宗式建築。此時中國文化的傳入不但豐富了日本的宗教文化,更使日本的建築文化邁入一個新紀元。也使日本的各種藝術表現不論是建築,庭園,傳統茶道,甚至是能劇的表現都充斥著高度禪意,創造了一個寂靜且充滿冥想的空間,使人心更加的清澈,單純。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聯系起來,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主要是通過茶會和學習茶禮來達到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的目的。
傳統的日本建築師強調整體的生態設計,他們以敏銳的感官去探究空間的深層本質,進而轉換成建築空間的元素,以榻榻米、竹、石、紙、木等,簡單的構成要素,形塑「空、間、寂」的獨特的日本美學。本書從茶室、民家、山莊、旅館、武士住宅、田舍家等12種典型的日本傳統建築形式,展現日本純粹與和諧的風格構成
近些年日本建築開始融入西洋風格,雖然看上去樣式是西式 ,但是仍將房間一部分做成和式,保留塌塌米風格。
④ 日本建築的具體結構誰能具體一下嗎
葉雨曉枝您好!
在世界建築發展大潮中,日本建築無疑是令人矚目的。作為經濟、文化、科技三者結合的產物,日本當代建築創造了建築史上劃時代的作品。日本的當代文學、美術、音樂似乎還沒有日本當代建築這樣高的成就。中國建築界一直關注日本建築界的發展動向,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馬國馨院士的《日本建築論稿》(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年版)就是這方面的重要著作。
《日本建築論稿》包括《日本建築文化淺析――吸收與創造》和《日本建築國際化的第四次浪潮》這些很有分量的長篇論文,還有關於丹下健三、黑川紀章及日本女建築師的專題研究,還涉及日本的野外博物館、日本桂離宮及其大修、日本的村山水、賴特和日本等問題,內容十分豐富,顯示了作者的淵博學識。本書最吸引人的當然是作者對日本建築近現代步伐和新時代新發展的精彩論述。馬國馨認為:日本有著與眾不同的強烈的傳統文化,有著固有的獨特的建築觀,同時又存在著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和吸收。在創作方法上,日本存在著多種理論和流派,比如老一輩建築家村野藤吾就始終和現代建築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丹下健三則一直致力於日本的的現代建築運動,使之逐漸在日本建築界占統治地位;磯崎新使用的視覺語言,是在世界的文脈中找出他認為適當的語言;黑川紀章則要在東洋的思想中表現現代日本的主題;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最簡潔的質感體現了低技――高手工技術。這些建築家各有不同的立場和方法,主要觀點有三:其一是努力研究和提煉日本的特點,然後用現代的手法來加以實現。其二是追求「無形」的普遍性,也就是如何把日本的精神用一種曖昧的形式來加以表現。其三是一種新的和洋折中的方法,但有時一看就完全是日本的風格,又都只是表層的內容。在實際創作中,日本的建築家常常在這些觀點之間搖擺、彷徨,從中努力尋找新的結合點,尋找一條新的出路。
本書論述的「日本建築國際化」亦是讀者感興趣的問題。80年代後半期到90年代初,日本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泡沫經濟」,出現了一時的建築熱潮。國外建築師尤其歐美建築師大量湧入日本建築市場,隨之出現了日本建築國際化的「第四次浪潮」(日本建築史學家鈴木博之語)。馬國馨在本書中討論了日本建築國際化的第四次浪潮,分析了其中深刻的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從世界級大師到後起之秀,從建築設計到室內設計,從歐洲到美國,最引人注目的大師如美國的格雷夫斯、埃森曼、屈米、貝聿銘,英國的福斯特、羅傑斯、斯特林,義大利的皮阿諾、羅西,瑞士的波塔等都在日本留下了作品,表明日本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有數的建築活動的中心和熱點。這次浪潮,如鈴木博之認為追求的是一種「同時代性」,即不僅是追求一種異國情調而是和別的國家「現時」同一水準的內容,是日本建築和外國建築的「平起平坐」。馬國馨則認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考察,尚沒有完全達到「平起平坐」的地步,引進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就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次浪潮將深刻影響到日本建築界。這種外來建築文化和日本本土建築文化之間包含著復雜的內容。他們既有彼此在一定時期內共存的一面,也有產生激烈沖突的一面,由此將引起日本建築系統整體結構的變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建築界在吸收與創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樣值得中國建築界思考。在西方建築文化佔主流地位的情況下,日本建築界作出了有力的回應,日本建築文化因此成為當代世界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丹下健三、磯崎新、安藤忠雄等也成為國際知名的建築家。而中國,雖經過長期的奮斗,但似乎還未能在國際建壇上起主要作用。整個20世紀,能在世界建築史上留下名字的中國建築師恐怕只有戴念慈一人,他是具有保守傾向的古典主義大師(這里的「保守」指一種文化態度,沒有貶義)。而力圖創造中國現代建築的建築師,則因為沒能解決世界性的難題而不為國際建壇所關注。追求創新的建築師,有時卻只能落得「勇敢的犧牲」的結局。面對中國建築的現狀,日本建築的發展應該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希望您滿意,謝謝!
⑤ 日本可以自己建房子嗎
如果是自己有地或者原有的房子,可以的。
⑥ 日本傳統房屋的結構
日本式房屋的特點之一——靈活無礙的自由空間。日本式房屋的結構很簡單,幾乎僅由地板,柱子和屋頂3部分組成,講究一點的,在延伸的屋檐下有條走廊,供納涼或小憩。房間內部被拉門隔開,方便拉上和開啟,這讓看起來很狹小的日本式房屋顯得很寬敞。 特點之二——陳設簡單。日本式房屋均鋪有高出地面數十厘米的地板,以便使屋內東暖夏涼,也避免事內潮濕。日本式房間的地板上都鋪有俗稱塌塌米的草墊。塌塌米是用稻草製作的厚草墊子,上面縫有細席子,長約180厘米,寬為90厘米,做工極為精細。寢室白天表面上幾乎空無一物,只是在一邊設有壁櫥,放置衣服和被褥等物。 特點之三——適合日本人低坐的生活習慣。盡管衣櫃,椅子,高腳餐桌等西洋傢具已經進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但日本人仍然拖鞋走進日本式房間,坐在坐墊上休息,或是圍著矮桌用膳最符合日本人的體型很生活方式。 不同經濟層次的日本人居住在不同類別的房屋裡。雖說當今日本建造了大量有十幾層之高的設備齊全的高級公寓,但每個日本人夢寐以求的仍是購買一塊地皮,建造一座日本式房屋。日本人愛用「貓之額」來形容自己住宅的狹小,但言談之中仍掩飾不了他們為自己能擁有一幢獨立的日本式房屋而感到驕傲的喜悅之情。
⑦ 請介紹一下日本幕府時期的庭院建築
文化創造的本質是發現、選擇、吸收和創造。同處東亞的日本與中國有著一衣帶水的特殊的地緣關系,在深受中國唐代建築風格影響的同時,日本人以強烈的好奇心與對外來異質文化的寬容而非排斥地兼容吸納,逐漸發展了自己的建築特色。從神社到住宅府邸,從茶室到枯山水式的寫意庭園,無不體現出這個島國民族獨特的創造力。尤其是日本傳統建築室內中所蘊涵的自然生態觀,我們應從中尋到一些有益的啟示。這里的「自然」,既包涵了自然的物質因素,也包涵了自然的精神因素,包括建築室內空間中的自然品質、自然美及其暗含的哲理。
一般來說,傳統的住宅建造材料通常是該地區最容易獲得的原料。石頭資源豐富的歐洲與樹木資源豐富的日本,其住宅建材的不同顯然是由於自然條件不同的緣故。而日本的住宅由於結構體即為室內,這種建造法的原因導致了日本和式住宅與和式室內的關系密不可分、一脈相承。所以,日本的室內史即是住宅史,這與歐洲有著很大的不同,此亦是筆者在本文開頭應特別指出的。
一、日本傳統建築室內的演變
日本的古代文化受到中國文化全面、深刻的影響而發展起來。日本最初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日本文字的產生和形成是在中國漢字傳入日本後開始的。英國著名建築史學家帕瑞克·紐金斯說:「當我們研究日本建築時,我們發現,正如許多建築藝術史實中所述,日本建築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之大。」事實上,作為一種全新文化的注入,日本在公元1世紀時就已經接受了典型的中國南方建築形式,盡管它存在不少缺陷,但由於適合日本群島的環境氣候條件,仍然被沿用下來。
公元6世紀中葉,佛教自中國傳入日本,同時也帶去了中國傳統的建築技術與藝術,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的建築結構和建築技術、布局方式以及城市規劃思想等(如日本古都奈良的建築規劃就與我國西安古城的布局幾乎如出一轍),使日本建築技術出現了飛躍。這時,日本一方面模仿中國建築樣式,另一方面將其與自己固有的文化加以融合,逐漸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和樣建築」及「唐樣建築」,同時在居住建築中逐漸形成了「寢殿造」、「書院造」等一些日本化的型制和「草庵風茶室」、「數寄屋」等一些具有濃厚日本格調的建築類型。與中國建築的宏大壯美相比,日本建築更加洗練、優雅和素潔,更擅長表現建築結構的構造美和材料的質感與色澤的美。此外,在用建築表現自然美的構思和技巧上,日本建築似乎也顯得匠心獨具。
日本的建築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早期——公元6世紀中葉至12世紀,即飛鳥、奈良、平安時代的建築;中期——公元12世紀末至16世紀中葉,即鐮倉、室町時代的建築;近期——公元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即桃山、江戶時代的建築。而日本和式住宅的沿革大致經歷了寢殿造、書院造、茶室、數寄屋等階段。
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住宅是天平年間建造的近江紫香樂宮的中納言藤原豐成的板殿。在那裡,用屏風、簾帷、幕布等來劃分內部空間。室內實施了簡單的裝飾,配置了日用器具,同時設置了椅座與平座,公事時則使用御椅。
約公元552年,佛教自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同時也帶入了中國南北朝和隋唐的傳統建築技術與風格。從此,佛寺建築成為日本的主要建築,其影響遍及宮殿與神社。在飛鳥時代(公元593—709年),佛寺建築的布局與形式各異,到奈良時代逐漸形成統一的風格,既有中國唐代建築的明顯特徵,又在向有日本化的型制過渡。神社是具有典型日本風格的建築類型之一,通常以正殿為主體。正殿一般為長方形或方形,木構架,底部架空,兩坡頂,懸山造,正脊上橫向安置著一排被稱作「豎魚木」的原木,脊的兩端各有一對方木高高挑起,並相互交叉,被稱為「千木」。神社內的柱子、板壁、欄桿等木構件處理成素麵,木紋清晰,色澤柔和。在通往神社的大道上或圍欄上,常設有一種被稱為「鳥居」的大門,其形式為一對木柱上架設一根兩端懸出的橫梁,梁下又橫穿又一根兩端挑出的枋木。鳥居的形式雖然簡單,但比例精妙,姿態樸拙而又輕逸,具有一種特別的冼練美。到平安時代(公元794—1184年),這個過渡基本完成,在佛寺建築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和樣建築,在貴族府邸中形成了「寢殿造」。 寢殿造形成於平安朝代後期,是仿效中國宮殿式建築的住宅,其有寢所的內部空間除塗籠(泥牆小屋)外沒有明確的區分,只在有活動時用屏風、簾帷等加以劃分。而配置的必要的室內用品,則稱之為「室禮」、「鋪設」,榻榻米也僅在必要的場所鋪設。
從鐮倉幕府時代(公元1185—1335年)到室町幕府時代(公元1335—1573年),日本地方勢力興起,宮殿、神社、佛寺、府邸逐漸推向全國。此時,日本建築一方面繼續受中國建築的影響,同時又融入本民族的特色加以創造,日本住宅建築也開始打破古老的文化,並形成了一種地上鋪滿榻榻米,頂棚被裝修,有角柱、高低擱板與書院的固定建築樣式,這就是書院造建築。「書院造」往往在一棟住宅的若干房間內擇其一間,做坡屋書房並進行裝飾,以適應僧人與武士的生活方式,其室內地板稍高於其它房間,並有香爐、燭台、花瓶成對的陳設在地板上。
到安土桃山時代(公元1573—1602年),日本既有文化開始真正邁向近世文化,形成了以城郭建築為代表的宏壯的文化,並形成了真正的書院造建築。這時從中國傳來的飲茶、品茶逐漸變成習慣,並在禪師倡導的品茶與鬥茶下形成茶道,並成為日本人審美觀的一種特有的綜合藝術,並影響到書院造建築,茶室遂大興其道,其間又以草庵風茶室最為流行。草庵風茶室往往採用民居的泥牆草頂、落地格窗,並在周圍設一個面積很小的高度寫意的茶庭,將竹籬笆、「役石」(即步石)、石洗手盆(或湧泉、水井)、石燈籠(常以茶室主人的名字命名)等布置成淡雅、簡朴的環境,還在通往茶室的路上種植樹木,以茶道「和、靜、清、寂」的精神為旨趣,意在陶冶情操,啟迪性靈。此類茶室體形較小,若是單獨建造,則常選取於山野之郊,依山傍水隨形就勢而築;若是在住宅中辟出一隅而建,則多與野趣庭院相結合。它講究動靜之變,往往以一間單獨的書齋為中心,氣氛沉靜、優雅、純潔。取材與構造通常為木柱、泥壁、或毛竹做的窗欞,慣用帶皮樹干為木質構件。
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產生了數寄屋式的住宅形式。「數寄」(日語音譯)是指外麵糊半透明紙的木方格推拉門,也有紙夾在雙層木格中間的,最初由中國傳人日本,既可用於分割室內空間,又可作為住宅的外牆。數寄屋是一種平台規整,講究實用的日本田園式住宅,是取茶室風格的意匠與書院式住宅加以融合的產物,常用「數寄」分割空間,慣於將木質構件塗刷成黝黑色,並在障壁上繪水墨畫,意境古樸高雅。在日本,聞名遐邇的桂離宮(公元1616—1661年建成)其建築與庭院一體化,呈現出一種人工與自然之間相互滲透、互相融合的空間形式,突出地表現日本傳統的建築樣式與幽雅美,是數寄屋式建築的傳世經典之作。與庭院協調的造型技法是日本住宅繼承發展到今天的營造基礎,數寄屋式的傳統仍強烈的反映在當今的日本住宅建築風格上。
書院造與數寄屋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並趨於結合,逐步演變成日本近現代和式住宅。
到明治時代(公元1868—1911年),政府把日本置於與歐美近代國家並列作為目標,招聘外國建築師建造西式建築。因此,室內裝飾逐漸採用了「西、日折衷」的形式。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建造的明治宮殿,為以後日本的建築、裝飾和傢具界樹立了一個雙重結構的典範:公共部分用西洋式,對內部分用和式,使內外有別。至今,西式傢具在日本仍然占據主流,而雙重結構的做法也一直沿用至今。一般日本居民的住所,客廳、飯廳等對外部分是使用沙發、椅子等現代傢具的洋室,卧室等對內部分則是使用榻榻米、灰砂牆、杉板、糊紙格子推拉門等傳統傢具的和室。「和洋並用」的生活方式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而「全西式」或「全和式」都很少見。
二、日本和式住宅建築的特點
和式住宅多為「田」字形,南北朝向,外部四周設平台,台上設檐柱,形成迴廊。其屋頂彷彿是一把撐起的大傘,人們即在傘下暗淡的陰翳中營造住宅。和室住宅的屋檐很寬,與氣候、水土、建材等因素有關。由於不使用磚、水泥等,為了阻擋斜侵的風雨,伸長屋檐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和式住宅的分割多用推拉格子門(平滑移門),可開可閉,內外通透,不佔空間,構造簡單,而且牆、門、窗、圍護結構、採光、通風多種功能合為一體。住宅的地板常高架於地面,一般比室外高600mm左右,有時懸空達1000mm,這樣使底部通風從而可保持室內地面乾燥。地板上鋪設「榻榻米」(一種草編的席子),人們跪坐其上品茶、談天論地。
茶室是日本居住建築中一類最具傳統風格特徵的住宅類型。
它追求一種淡雅、清寂的趣向,體現了傳統的禪宗精神。茶室最初與禪宗有關,禪師們常用飲茶來保持自己在打禪沉思時的清醒。茶室室內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榻榻米」那深色邊框所限定的地坪的幾何外形,以及木本色的柱子與房梁,以其清晰的線條勾劃出室內空間的范圍。茶室天花本身也是一種輕巧的木格子,上面鋪著不加修飾的薄板。在空間劃分上擯棄了曲線,這使得住宅在優雅、簡潔方面有了一種幾何美感。茶室中往往都設有壁龕,它作為室內的視覺主體與審美中心,用來掛裝飾軸畫和擺放裝飾品等。壁龕里的地面是一高約100—200mm的地台,上面是低吊頂的天花。地台上設有一個矮的茶幾,現在也有將之省去的。地台或茶幾上通常陳列著一件重要的藝術品——或一個陶碗,或一束插花、一套茶具、一個香爐等,龕壁上則掛一幅有卷軸的字畫。在這里,朦朧的畫面與幽暗的壁龕十分的協調,寂寞、淡淡的陰影永遠不變的靜靜的沉澱和籠罩在那裡,給人一種雖在塵世之中,卻又一塵不染,或又有似在塵世之外之感。
為了模仿深山幽谷的氣氛,使茶室表現出山村茅舍的特點,茶室中要選用各種自然材料:彎曲帶皮的木柱,有節疤的更好;帶樹皮的木板;糊有土泥巴的籬笆牆;質地松軟、剪切整齊的草屋頂;紙糊的格子門;還有不加斧鑿的毛石做的踏步或茶爐架;用竹子做的窗欞、天花;粗糙的蘆葦席做的隔斷等等。最為考究的室內構件要數壁龕旁的柱子,要求有剛柔兼具的自然彎曲,蒼勁古樸的天然紋理。因此,為求上品主人往往不惜重金以求之。
在選用天然材料的同時,還十分注意充分利用材料的自然屬性,如材料的質感、肌理、色彩以及不同的編結組合方式等來達到豐富細部處理的目的。在這樣一個限制非常嚴格的區域中使用如此多樣卻又天然的材料,反映了一種欲以最少而獲得最多的願望。單獨的主人入口與狹窄的客人入口,半透明的「數寄」式格子窗以及偶爾設置的天窗,是其與外部世界僅有的聯系,這種私密感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環境氛圍,也達到了一種放鬆靜思、超塵脫世的完美境界。
在日本島國的國土上,是一幅幅海濱、森林、丘陵與山嶽交映變化的景色,而且隨著四季的變化:春櫻花、夏深綠、秋紅葉、冬白雪,表現出絢麗多彩的景觀。因此日本人對於自然有著與眾不同的強烈意識和感受,他們熱情的贊揚自然、歌頌自然、熱愛自然,對自然的感覺十分敏銳。平原山川的景色、氣候的細微變化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和內心的喜悅之情。這一切形成了日本民族與眾不同的自然生態觀。
在這種自然觀理念指導下建造的建築與營造的室內氛圍,尤其是人們日常居住的住宅,在設計和建造的過程中都很注意:室內並不是從自然中分割或製造出獨立於自然之外的一部分空間,也不是通過牆體把居住生活空間和外部環境之間加以界定,而是一種開放的、盡可能在自然中的生活方式,盡管它必須具有遮風避雨、防寒御暑的功能。在和室住宅中,人們將日本古典園林中的「枯山水」和「茶庭」用寫意 的手法濃縮後引入室內,正是這種自然觀的集中反映。
在建築總體上,和室建築還力圖避免沿縱軸方向對稱以追求自然,不喜歡對抗自然的高大建築,理想的住宅及室內不是希冀通過它來誇耀人的力量,而是要與自然協調,與大自然渾然一體,著眼於溫馨親切的空間氛圍。
三、日本和式室內的特徵
日本建築通常都非常簡單,室內風格也是如此,但室內的細部設計卻是頗費心機甚至殫精竭慮的。在非常有限的空間里,細節的變化極其豐富而復雜。被稱為「隱居之所」或「城市中的山野隱居處」的和室,被認為是通往「冥想之路」的入口。在這里,通過簡單與復雜的對立統一,為人們在虛飾繁雜的都市生活中創造出一片自然的天地。
和室的設計,源自傳統的日式住宅。故而它的地板、支柱、壁面和門的大小,都有平衡的比例。典型的和室,地上鋪滿榻榻米,採取跪座姿勢較多,房中傢具較少,移動方便,所以能隨時可改變其用途。地面、牆壁、天花板也用木材、竹材等天然材料,讓人有回歸自然的親切感 。
和式室內的重要特徵是視點低,也就是室內的傢具都很矮,進門塌塌米,人們席地而坐。另外,日本室內風格中的造型比較明快。室內裝飾簡潔、變化不多,色彩較單純,多以淺木本色。同時,日本人比較注重傳統文化氛圍的營造,在現代和式建築中比較注意根據地區氣候、地域風土來安排居室,使住宅努力追隨大自然的陽光、風和綠色。在充滿著木材紙張(糊於移門窗扇上)等天然材料的特殊氣息所形成的氛圍中,長方形的線條、自然的色調與植物柔和的色彩給人以幽靜和美的感覺。
和室中常把實用性的傢具、陳設都布置於室內的中央,使自由空間的感覺得到更充分的體現。色澤柔淡的砂壁塗料塗飾於壁上,由於深深的屋檐與長長的迴廊而使其遠離日光。這樣,無論在室內何處,我們都能欣賞到這朦朧的日光投射在昏黃色的牆壁上,似乎在勉強地維持著「落日的余輝」。陽光和陰影使白天的室內永遠有一種下午時分的韻味和感覺,物體的視覺特徵變得豐富起來,粗糙的表面也變得異常的柔和。和室室內很少採用人工照明,自然光由深深的屋檐下透過低矮的窗格,經地面的反射往往成為室內採光的唯一來源。和室室內人為的痕跡被減少到了最低限度,與自然更貼近。
具體的說,日本和式室內的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室內多用(平滑)推拉門扇分割空間,開閉自由方便;
2、室內大量地使用木裝修,如天花、隔斷多為木質材料;
3、室內地板多覆蓋草編的席子,人們慣於在榻榻米上席地而坐,夜間則鋪上寢具席地而卧;
4、擅長表現室內飾材的質感與色澤的自然美,講究構造美;
5、室內環境色彩素潔、淡雅,陳設洗練;
6、室內傢具造型簡潔,帶有東方傳統傢具的神韻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日本和式建築與室內所體現出的一種「自然、淡泊、雅靜」的境界,或者說它所追求的一種自然生態觀,乃是日本傳統建築室內特徵的真正本質。今天,日本和式建築室內也成為了人們暫時遠離喧囂塵世、舒緩身心壓力、回歸自然以求得片刻閑逸的樂土。
在人類的設計思想經歷了由「以機器為本」轉向「以人為本」,直至今天的「以自然為本」的嶄新的生態設計觀,在經歷了20世紀末資源枯竭和生態環境慘遭破壞的痛苦之後,開始追求「簡略設計」(後現代主義新的設計文化觀)、「簡單生活」、「適度消費」,這與日本哲人、茶道鼻祖千利休(1522-1591年)所提倡的「簡朴生活」的茶文化理念是極其相似的。賴特是享譽世界的一代建築大師,其獨特的「有機建築」思想對現代建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其漫長的建築設計生涯中他和東方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是日本和式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高度統一,曾對其創作思想與創作活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他說「日本的建築……具有有機的特點」,它使用與人非常親近的木材這種材料,其建築不是表現和自然的對抗與對立;而是去努力表現與自然的統一與諧調;在建築處理上注意每一個細節都和自然環境緊密地結合。而日本建築室內中所凝聚的那種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則正與當代倡導的「生態設計」的主流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進入21世紀,在人們一改往昔貪圖「奢華、享樂」而轉向「崇尚自然、追求簡朴(並非貧窮、簡陋)」生活方式的今天,日本傳統建築與室內的獨具的自然風格與形式,營造手法與細部處理,以及其中所深涵的哲理,一定會對現代建築與室內環境設計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帶來巨大的啟示作用。
⑧ 日本樓市的興衰史,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日本經濟實力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強勁的出口,讓日本經濟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匯率走高,銀行低利率,國外熱錢湧入,日本又推出稅制改革,一下子日本彷彿進入了最好的時代。
日元的升值,帶動了國內物價的下降,整個國家的經濟全部由內需拉動。金融行業繁榮,也讓更多的企業放棄了主業,轉為投機,普通員工的工資也飛漲。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經濟學家紛紛說,傳統經濟理論對日本不適用,日本正在創造「新的經濟規律」。
於是,日本人買了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徵——洛克菲勒大廈,買了美國電影的象徵——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買了加拿大的森林,澳洲鐵礦,香港最貴的房子,日本女人買了70%法國生產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結隊飛去泰國打高爾夫……
那時的日本房地產更是不可一世,一個東京市的地價就可以買一個半美國。一間900萬的公寓,在泡沫時代可以賣出16.5億日元的高價。簽訂完廣島協議的1986年,東京平均房價直接暴漲120%,1991年樓市頂峰,平均能到272萬日元每平米,而東京市區更是高達1450萬每平米。
到後來,大家都買不起房了,達到了無力承受的地步。於是民眾開始抗議了,希望政府提高利率,出台房產稅壓制房價。正好政府也認為經濟過熱房價過高,加上賣土地的錢不是自己的,但是房產稅收的錢妥妥的是自己的,於是順應民意開征房產稅,另外提高利率。
加息和房產稅是壓制房價最有效的大殺器,每一個效果都很好,雙劍一合璧,日本房價直接崩了。到了1992年日本經濟就不能正常運作了。房價下跌最狠的是1991年,跌幅達到20%-30%。
隨著房價無休止下跌看不到希望,投資炒房客開始大量拋盤,惡性循環,房子越來越廉價。雖然房子越來越廉價,窮人卻依然買不起。因為經濟風暴來臨是無人可以倖存的,大量企業倒閉,工薪階級首當其沖,失業率飆升,大批日本人被套死在樓市中,一輩子給銀行打工償還債務。
(8)日本住宅建造過程擴展閱讀:
泡沫破裂後許多日本居民成為千萬「負翁」,家庭資產大幅度縮水,長期背上嚴重的財務負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嚴重影響正常消費。日本銀行及非銀行機構的不良債務高達100萬億日元,最後成為壞賬的達到幾十萬億日元。
日本房價從1991年開始就一直跳水,一直跌到了2002年才回暖。2001年最低谷時,東京平均房價已經從91年的272萬每平米(人民幣15萬)跌到了61萬每平(人民幣3萬)。房價崩塌,會連帶整個經濟體,結果就是企業倒閉,萬業具廢。
⑨ 日本的和式住宅是如何發展而來的。想要知道它的發展歷史,建築特點。求助啦~
指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的建築。日本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盛產木材,木架草頂是日本建築的傳統形式。房屋採用開敞式布局,地板架空,出檐深遠。居室小巧精緻,柱樑壁板等都不施油漆。室內木地板上鋪設墊層,通常用草席作成,稱為「疊」(漢語音譯「榻榻米」),坐卧起居都在上面。古代日本風俗,一屋只住一代,下一代另建新屋居住,持統女皇(690~697年在位)以前,皇室也是每朝都營新宮。
日本早期住宅多採用木架草頂,下部架空如干闌式建築。佛教傳入後,住宅也有明顯變化。
日本從漢代起就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深具日本特色和日式美感的日本園林也是非常有有代表性的日本古代建築。日本園林在結合了中國盛唐與宋時期特色的同時,因自身的自然條件與文化背景,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日本民族的纖細敏感的對人生與美的追求,使日本園林極富詩意和哲學意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枯山水,
日本古代建築[1]
是日本
枯山水代表京都大德寺大仙院特有的造園手法,體現日本園林的精華。[1]後期的代表性建築物唐招提寺(759)金堂,是中國鑒真和尚東渡後率弟子建造的,反映了中國唐代建築的風格。平安時代(794~1192)貴族們嚮往西方凈土極樂世界,促使華麗的阿彌陀堂發展起來,突出的遺例有宇治的平等院鳳凰堂(1053)、京都府凈琉璃寺的阿彌陀堂等。其中鳳凰堂匯集了繪畫、雕刻、工藝、建築各方面的精品。鐮倉時代(1192~1333)新興的武士勢力取代貴族集團執政,中國宋代傳入的禪宗獲得武士們的贊賞和信仰,禪寺由此興起,實例有鐮倉圓覺寺舍利殿等。此類寺廟往往仿照中國宋代建築,稱為「唐樣」;因襲平安時代舊樣的建築,稱為「和樣」;另一些受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建築式樣影響的佛寺,則稱為「大佛樣」或「天竺樣」,典型實例有奈良東大寺南大門和兵庫縣凈土寺凈土堂。室町幕府時代(1338~1573),禪宗繼續有所發展,在京都和鐮倉都仿照南宋時中國禪宗的五山十剎之制,設立五山寺院。
⑩ 誰知道類似日本的木質結構的房屋建造細節或者說過程的網站或論壇的要有細節 謝謝 答案好的的 另外加100
框架式木結構的特點
框架式木結構體系,是由構件斷面較小的規格材均勻密布連接組成的一種結構形式,它通過主要結構構件和次要結構構件共同作用,來承受各種荷載,將荷載傳遞到基礎上形成一體。這種木結構體系是流行於北美的住宅建築方法,俗稱「2×4」結構。該結構的主要特點是,使用標准規格的木材製作房屋框架,在樓面、牆體、屋面均鋪設標准規格的結構膠合板或定向刨花板。這種結構也可以用於大型的工業和民用建築。
2 框架式木結構住宅的建造過程
框架式木結構住宅建造工期非常短。一般來說,從開工到完工大約需要12周的時間。當然,不包括施工過程中因惡劣天氣、施工檢查、材料短缺等因素造成的延誤。建造過程主要分為3個階段:地基施工、主體框架和內外裝修。
2.1 地基施工
在木結構房屋建造之前,要選地址。選地址時必須注意,不要影響到可能存在的地下設施。在工地清理干凈後,應參照地皮拐角的准確位置,標明房屋的周邊范圍。房屋的各個角落都用小木樁表示,木樁頂部釘上釘子,標明地基牆的外圍線。用木樁標出的開挖區域通常比房屋角落寬。開挖的深度以及相應的地基高度通常取決於街道、下水道和供水設備的高度、地質情況、以及房屋周邊竣工地面的標高,同時必須考慮相鄰房屋的高度。
開挖工作結束後,確定基腳和地基牆的位置和標高。在澆注混凝土時,可以使用已拌和混凝土,也可以現場攪拌混凝土。澆注時,不要使混凝土堆積在一起,應不時整平,並用振搗器搗實混凝土。混凝土的養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混凝土凝固的效果與周圍的溫度有很密切的關系。不同的季節採用不同的養護方法。
其地基施工過程與普通混凝土別墅地基施工類似,在細節方面唯一不同的是木結構住宅的地基要預埋地腳螺栓,並且內地基牆上要留檢修道、外地基牆要留通風孔。
2.2 主體框架
在地基成型後,直接在地基上放基木板。有時在地基和基木板之間放置實心泡沫或橡膠墊層。牆體框架支撐在基木板上,由牆骨、牆頂板、底板和過梁組成。對於外牆,還有剛性或半剛性的保溫層。牆體的施工是利用每層樓層平面作為上層牆板的施工平台,先外牆後內牆。將底梁板、頂梁板與按間距排列的牆骨柱逐個釘連接,在門窗孔洞處使用雙牆骨柱,其中一根托柱與門窗過梁同時安裝就位,外牆板在木框架檢查對角線和平整度後,再鋪設上去,然後用汽釘槍將u型釘釘住防潮紙。正立牆體後,用釘將牆板的底梁板固定在樓板框架構件上,並設置臨時支撐,如此重復將樓層上的外牆板全部立起,然後製作內牆木框架,正立內牆板。待該層內外牆板全部立起後校正,再釘上頂梁板連接成整體。上層與下層頂梁板的接縫應至少錯開一個牆骨柱的間距,接縫位置應在牆骨柱上。
擱柵是樓板系統中的主要構件。擱柵有規格材、工字梁和膠合木。擱柵與釘於其上的底板共同組成了樓板系統。樓面施工按先梁後板,先主梁後擱柵的順序進行。
屋架製作可以在工廠預制,也可在現場製作。根據屋架製作圖拼裝成形,在各桿件節點處釘連接片,經過壓輥機碾壓成屋架片。預制的屋架片通過人工捆綁繩索起吊就位或架設滑道提升就位。屋架在承重牆上安裝定位後,每榀之間可設置水平連接木方等永久支撐,保持屋架側向穩定,形成空間結構體系,然後交錯鋪設屋面板。
2.3 內外裝修
房屋的外部裝修主要有外牆的裝修和屋頂裝修兩大塊。外牆裝飾面通常採用護牆掛板和粉飾灰泥、飾石磚等。在對天花板、牆壁和樓板飾麵粉刷和油漆前,應立即對內門、框架和飾線以及樓梯欄桿柱和扶手進行木工裝修工作。內牆體和天花板一般都使用石膏板裝修,也有的使用帶有花紋的裝飾板材。紙面石膏板厚度通常是以單層的形式直接鋪設於框架構件上,使用螺釘沿支撐釘入。有時為了控制雜訊和增加耐火等級,可以使用2層石膏板。樓板底板上一般要鋪設木質地板。使用瓷磚地面的一般是衛生間、浴室和廚房,為了不使底板因吸水而膨脹,可採用干貼法。
3 框架式木結構住宅的防火、防潮、防腐和防蟻處理
3.1 防火處理
建築物的防火能力並不取決於單項建築材料的性能,而是取決於整個建築系統的耐火等級。木結構住宅主體框架採用密封防火設計,並封閉在石膏板後面。石膏板遇火災時產生的結晶水可以有效地阻燃,而木結構的密封設計也防止了火焰的蔓延。耐火實驗證明,在室內發生火災的2小時內,木結構住宅的主框架保持穩固完整,居住者有充分的時間離開火場並採取滅火措施。
為了減少火災的發生,應按安全規范設計電氣,按規程使用和操作電器設備。另外,在有爐灶和取暖設備的區域應使用防火材料裝修;還要安裝報警裝置,設計合適的消防通道和消防出口,設置防火隔斷,安裝滅火設施。
3.2 防潮處理
木結構住宅的防潮防腐主要通過對木材的防腐處理和配套使用防潮建材來實現。例如,在地基周圍和裡面設置通氣孔,這樣便於混凝土地基內部形成空氣流通,避免返潮,並且通氣孔加防護網,防止蟲鼠進入;在與混凝土基礎接觸的部位加一定厚度的墊層,使用經防腐處理的木材;在外牆體鋪設單向透氣的防潮膜,既可防止外界潮氣對牆內保溫材料的侵襲,又能避免室內潮氣在牆體內形成冷凝現象;在屋面瓦的下面也鋪設防潮建築紙。
合理的結構設計使木結構住宅具有良好的防潮防腐能力,即使是建築在海邊的住宅,其堅固耐久性也是經得起考驗的。其實,加拿大的溫哥華是全世界最潮濕的城市之一,其位於海邊,年均降雨量超過中國的任何大城市,但木結構住宅在那裡並沒有受到威脅。加拿大木結構住宅的標准使用壽命為70年。實際上,在溫哥華地區逾百年的木宅比比皆是。
3.3 防腐處理
木材的腐朽大多數是由侵蝕木材的真菌危害木材造成的。要避免木材的腐朽就要破壞木材中真菌的生存環境,進而避免和消滅真菌。真菌在木材中生存需要3個條件,一是空氣,真菌生長發育的最低空氣量僅為木材體積的5%,木材中的空氣足以適應真菌生長;二是溫度,一般適宜真菌生長的溫度為20~40℃;三是水分,多數真菌適宜在木材含水率為35%~60%時生長。從以上因素來看,對於木結構住宅來說,前2個條件改變的難度大,一般是改變後一個來控制或消滅真菌。
木結構所用木材在使用之前,要進行乾燥處理,使木材含水率降至20%以下,可以達到抵抗真菌的條件。在木結構建造中,屋面要做好排水,在玻纖瓦下面應鋪設防水層。外牆體鋪設單向透氣的防潮膜,一層樓板底板下面要加設防水紙。在地基上的木構件要做好化學防腐處理。通過以上控制濕度和化學處理的辦法可抵抗木材的腐朽。現在也有人採用生物防腐的辦法。
3.4 防蟻處理
木結構易受到白蟻等昆蟲的侵蝕,所以建造木結構住宅建築時需要採取一定的防蟻措施。比如建前先對場地進行清理,挖出場地內的腐木和樹根。在建築物周圍修築一圈拌有化學葯物的隔離帶,使白蟻無法通過,這種方法防蟻可達50年之久。但是,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環保,盡量少用或不用化學葯品,因此目前也用經夯實的、密閉性能較好的、特殊的砂石來修築隔離帶。木構件在置於地基上之前,先放一些橡膠墊層,形成一定距離,並且鋪設網眼非常細小的金屬網,使白蟻無法抵達。
另外,木構件要做化學防腐處理,使其具有防蟻性能。還要採取監控和補救措施,一旦發現木結構有蟲害,馬上分撒對其具有吸引作用的葯物,讓白蟻將葯物搬進洞穴,徹底消滅。或者用隔離罩封閉建築物來進行高溫熏蒸。
4 框架式木結構住宅的發展優勢
4.1 設計靈活
由於建築材料自身的特點,使木結構住宅的外觀造型和室內布局設計十分靈活,可以充分發揮設計師的想像力和人居者的個性。在加拿大,即使在大規模的住宅區也很難找到兩幢設計相同的住宅,更沒有「兵營式」的同房型小區,而這正是目前中國的房地產業所缺乏的。
中國的低層住宅在設計水平和品位上尚待提高,一個重要的障礙就是使用混凝土材料難以完成復雜靈活的建築造型。而木結構住宅在這方面擁有極大的優勢.不僅房屋設計可以隨心所欲,施工過程中還能隨時調整和更改房間的布局、門窗的位置等,甚至在使用過程中,也可以輕易地擴建和改造。這些都是混凝土住宅所難以企及的。
4.2 原材料資源可再生利用
木材是可再生資源,若將森林加以科學的管理,堅持生長量大於採伐量,森林資源就可持續利用,循環使用。竹材也是一種極好的可再生資源,竹材膠合板等各種竹材人造板都可以作為建築材料,在木結構房屋的建設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4.3 施工期短,維修方便
與其他結構住宅相比,木結構住宅施工方面最大的區別就是在牆體建造期間可以同時現場預制屋架,這大大縮短了工期。一般木結構住宅的施工周期只是同類磚混結構的l/2~1/3,具有布局與造型靈活以及維修和翻修方便的特點。木材進行維修或改造時所需要的設備相對簡單,人員也較少。
4.4 節能保溫又隔音
木結構建築具有良好的隔熱保溫性能。研究表明:同樣的保溫效果,木材需要的厚度是混凝土的l/15,鋼材的1/400。使用同樣的玻璃纖維或泡沫塑料作為保溫材料時,木結構比鋼結構的保溫性能高15%~70%,使建築物的能耗大為降低。
利用夾層保溫和空氣屏障的原理,使木結構住宅的保溫能力甚佳。木材和石膏板都是熱的不良導體,二者結合的框架結構形成相對封閉的室內空間。因此,無論是冬季取暖,還是夏季製冷,木結構住宅的能源消耗僅為磚混住宅的1/5,大大節省了能源費用。
由於牆體內裝有保溫隔音材料——玻璃纖維岩棉,更有效地提高了木結構住宅的保溫和隔音能力。同樣厚度的玻璃纖維岩棉,其保溫效果是混凝土的8~12倍,其降噪吸聲效果是混凝土的4倍。實際檢測結果表明,50 mm厚的玻璃纖維岩棉可以降低噪音50分貝。中空玻璃窗的選用也提高了保溫隔音效果,創造了靜謐溫馨的居住空間。
4.5 防震抗風
木結構房屋的抗震能力是眾所周知的,它對於瞬問沖擊和周期性破壞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框架式木結構住宅的牆體和樓面、屋面六位一體,均勻受力,抵禦地震。另外,因木結構住宅又屬於密肋的牆承重體系,並且六面整合,抗側力很強,所以能夠承受風速為70 m/s的颶風。在颶風多發的美國西海岸地區和陸龍卷風強烈的加拿大北部地區,木結構住宅仍是當地居民的首選。
4.6 環境友善
現代建築材料應該朝著遵循「4R」(Re-new,Recycle,Reuse,Rece)的原則發展。木結構住宅,可以說是最接近於健康住宅的一種建築。使用國際認可的「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對主要建築材料的環境污染指數進行測試的結果表明:木材對環境污染的各項指標,均大大低於磚瓦和混凝土,對水、空氣、土壤及周圍環境均不造成污染。
隨著國外技術的引進和房地產開發商的參與,在我國一些大城市,木結構住宅的建設如今已成為一個新的熱點。木結構住宅憑借其獨特的性能,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但當前木結構住宅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客觀、冷靜地面對和思考,進而不斷地去完善它。只有這樣,我國的木結構住宅才會迎來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