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五十年代蘇聯援建的住宅拆遷國家是否有相關規定
有的!民政部門!
2. 前蘇聯建房(居民住宅),是否有歷史意義
除了一些城市的地標建築,其他的民房沒有什麼歷史意義;
在東北三省內,前蘇聯建房很多,在城市的旅遊、商業繁華地區的前蘇聯著名建築,可以保留,其他的分布在各區的前蘇聯建築民房,根據城市規劃需要的可以拆除。
3. 大家覺得列寧去世後 如果是托洛斯基而不是斯大林掌權的話,在Trotsky領導下的蘇聯會不會發展的更好
哈哈,米壯士,你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吧!托洛茨基最擅長的,不是軍事,而正是經濟!他比列寧更早提出新經濟構想!只是當時列寧過於樂觀,提出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如果是托洛茨基當政,蘇聯的經濟無疑會更加均衡完善。但重工軍工也會不足,最終影響衛國戰爭,使戰爭更加艱難,很可能無法誕生「鋼鐵洪流」。
二戰不是偶然,而是一戰的延續和資本主義內部矛盾不可調和的必然產物。列寧做出了警示,法國的福煦元帥做出的二戰爆發預言甚至精確到月。
斯大林模式作為備戰的經濟制度無可質疑。但是二戰結束後未進行調整就不應該了。
蘇聯並不是一直都專制,列寧就不專制。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列寧的意見常常被人們反對。更多作為列寧思想繼承者的托洛茨基,應該是會偏向集體領導而不是個人領導。政策會更開明,民主,但也可能給外國間諜以可乘之機。
所以說如果托洛茨基當政,蘇聯可能會創造出一個民生奇跡,也可能輸掉二戰。
托洛茨基被斯大林擊敗後就出逃,成了修正主義的社民派,叛變了革命。如果他能贏得二戰,估計也會變修,就像小平那樣,再過些年,蘇聯人民就也得自己買房(蘇聯的住宅全部是國家超低價出租的),再過些年,多數人一輩子也買不起…
米壯士你不懂就別來胡扯,多讀書,少練功,連最基本的客觀,辯證的評價都做不到,就會大肆毫無依據地謾罵,誤導人家。看見你就惡心。
4. 蘇聯式的筒子樓的構造是什麼樣的 [
塔樓是像北京的那些高度很高的,外形不規則,比較美觀的大樓,這樣的房子有朝向區分,有採光好的戶型有採光不好的戶型. 塔樓的四大優勢:1.節約土地資源,房價較低。由於塔樓社區的建築密度較高,因而可以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有效降低每平方米的房價,讓更多的人安居。2.空間結構靈活,宜於改造。塔樓多採用大框架結構,除少數承重梁之外,戶內分隔牆基本都可以拆改,某些塔樓甚至可以將整層樓面打通,靈活分割戶型。3.結構強度高,抗震性好。高聳的塔樓由於採用了框架結構,現場澆築樓板,因而其結構強度比板樓高,抗震性與安全性很好。4.居高望遠,視野開闊。塔樓住戶可盡覽都市美景,相信低層板樓的住房是無法領略這一份心曠神怡的感受的。 塔樓的兩項缺點:1.均好性差,居住密度高。塔樓每層的住戶多為6戶以上,甚至高達12戶,數百戶人家擠在一棟大塔樓里,居住環境當然不如板樓優越。而且,塔樓每層都有部分住戶的採光、通風、景觀等條件比較落後,且不可改變。2.使用率不高,存在灰色空間。塔樓戶型的使用率普遍低於板樓10個百分點左右,而且戶型內部的廚房、餐廳與洗手間往往不可直接採光、通風,這樣的地方被稱為「灰色空間」。 「板樓「,一般建築層數不會超過12層。 板樓四大優點: 1.南北通透,便於採光通風.板式住宅多是正南北方向,進深在15米左右,南北通透,便於採光與通風,而且戶型方正,平面布局合理,各功能空間尺度適宜。通常而言,由於板樓的面寬充裕,因而戶型設計更容易出精品。 2.板樓均好性強。 眼下一梯兩戶的小板樓非常受寵,正是因為整棟板樓中各套戶型的優劣差距很小,均有若干套朝北的戶型難於處理。板樓由於住戶不多,居家生活也比較清靜。 3.管理成本不高。通常而言,板樓的管理成本普遍較塔樓低廉,多層板式住宅可以不設電梯,不設變頻供水系統,包括外牆粉刷在內的日常維護費用當然要比塔樓便宜得多。 4.住戶使用率很高。 板樓戶型的使用率通常高達90%以上,而塔樓戶型的使用率通常僅為75%,因為塔樓內的電梯井、候梯廳、變配電機房等都將作為公共面積攤到每個業主的頭上。同樣是購買建築面積100平方米的住房,板樓戶型的使用面積往往高出塔樓住戶約10平方米。 板樓的兩項缺點: 1.建築密度低,房價高。板樓社區多屬低層低密度,容積率較低,盡管居住舒適很強,但房價會高,特別是在城區內寸土寸金的地段,主流產品仍舊是塔樓,為數不多的板樓非工薪階層能消費得起。 2.戶型格局不宜改造。 板樓特別是磚混結構的板樓,戶內多數牆體起重作用,不可以變化,這一點不如塔樓的可改造性強。 是像一些小城市比較多,是南北通風較好的樓型,各戶型都有陽面和陰面.這是最適合人居住的房子了. 「筒子樓」建築又稱為兵營式建築,一條長走廊串連著許多個單間。筒子樓」面積狹小,每個單間大約為十幾個平方米的面積。筒子樓是頗具中國特色的一種住房樣式,是七八十年代中國企事業單位住房分配製度緊張的產物。這種有著長長的走廊、衛生間和廁所都是公用的房子,其前身不過是各個單位的辦公室或者單身職工宿舍。曾經有無數的中國人在筒子樓里結婚生子,奏鳴著鍋碗瓢盆交響曲。
5. 蘇聯老百姓沒房子住,赫魯曉夫上台,如何巧妙解決問題
赫魯曉夫根據法國的廉價社會住宅想到了建立大量的極簡主義樓房也就是簡易的居住樓,裡面什麼都沒有非常簡潔,所有的住房就像流水線一樣,風格大小等全部統一,沒有多餘的裝飾,因為簡易所以建造及快,解決了百姓沒有房子住的煩惱。
蘇聯專家就開始設計了簡易房,很簡單等於是粘貼復制型的建設。因為赫魯曉夫解決蘇聯百姓的住房問題,讓人們都有一個家,因此蘇聯人民也將這種樓房稱為「赫魯曉夫」樓。
6. 蘇聯建築的建築思潮和設計
20年代的蘇聯建築界,基於對新社會和許多新生事物的不同認識和解釋,在文化藝術界的影響下,出現了許多派別和思潮,既有古典主義的,折衷主義的,也有同西歐現代主義建築比較一致的。主要學派有現代建築師聯盟 (OCA)、新建築師協會(ACHOBA)等。
現代建築師聯盟的B.A.維斯寧等(見維斯寧兄弟)設計的第聶泊水電站被譽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最出色的工業建築。1932年聯共(布)中央通過取消文藝派別,建立統一的創作聯盟的決議,並取消了各種建築派別,規定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文學、藝術、包括建築的創作方法。俄羅斯古典主義作為民族形式,從公共建築到大量住宅,從高層建築到地下車站,被廣泛採用。如第二、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最大的建築工程之一──莫斯科地下鐵道的許多車站,都按要求設計得象地下宮殿一樣(見彩圖);1950年前後建造的莫斯科第一批高層建築,每幢都有帶標記和星星的尖頂,尖頂高達20~50米(見圖)。1954年全蘇建築工作者會議上提出了廣泛採用建築的工業化體系提高質量和降低造價的問題,批判了建築設計中一味模仿古典形式的傾向,建築思想和建築風格出現了轉折。1958年建成的世界博覽會的蘇聯館,1961年建成的克里姆林宮蘇維埃大會堂,以及莫斯科市西南區住宅街坊的設計等,都顯示出這個轉變。同時,蘇聯也注意借鑒西方建築經驗,重新評價20年代的一些建築思潮和人物。7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先後召開了兩次有關建築創作和建築藝術評價的會議,對蘇聯現階段建築創作方向有深遠影響。1975年全蘇建築師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要求蘇聯建築師堅持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向,重視科學技術在建築和建築工程中的作用,尊重地區和民族的建築傳統。會上肯定了蘇聯城市建設方面的成就,指出公共建築及住宅設計有忽視建築藝術、片面崇尚技術的「技術主義」傾向,以及只從形式出發的設計思想。1981年全蘇建築師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著重指出,蘇聯城鄉建築應具有獨特的建築面貌,要克服建築物無特點、無個性、單調呆板的弊病,重視建築的社會經濟效益和思想性,注意建築的藝術形象、建築布局與構圖,以及建築與雕塑、壁畫等其他藝術的結合。在1982~1983年全蘇建築師協會第3~5次理事會上,分別討論了與上述內容有關的專題。蘇聯85%的公共建築是托幼建築、學校建築、醫療建築以及各種生活服務性建築,近年來按照全蘇《工業化定型構件統一目錄》設計,以加快建設速度。市級的或具有重要意義的區級的大型公共建築,通常按其特殊要求單獨設計。
近20年來,較有影響的公共建築有:1969年在莫斯科加里寧大街建成的經濟互助委員會大樓(見彩圖),高110米,31層,大樓的兩翼呈弧形,以樓梯電梯廳聯結,兩個曲面的輪廓和形象隨著人們視點的移動不斷變化;1974年在杜尚別市列寧大街中心廣場上建成的政治文化宮(建築師э.葉爾紹夫斯基等設計),以簡潔、莊重的外形與生動活潑的民族傳統裝飾相結合;1970~1975年建成的阿拉木圖列寧宮(建築師B.金等設計),金色電鍍鋁材花飾的大挑檐與雪山背景形成鮮明對比,建築物頗有民族特徵;1982年在新羅西斯克市建成的衛國戰爭紀念建築群(雕塑家B.茨卡略、建築師Я.鮑里索維奇等設計),以紅軍戰士群像和傾斜的主體建築同原有的道路和環境結合頗為得宜。
7. 蘇聯建築風格
各個領導人時期都不一樣。
「斯大林式建築」——莊重,宏偉,高大,方方正正,最上面有個尖,莫斯科大學的大樓是最典型的。如果你是在北京,那就去看看北京展覽館,1954年建的,典型的中國蘇式建築。而蘇聯原版的還要更大,更宏偉。還有個特點就是窗戶不大,但裡面房間的面積和高度都大的驚人。
「赫魯小樓」——斯大林所蓋的裝飾門面的高幹樓,只是讓社會頂層的精英們錦上添花罷了,而普通蘇聯人民仍然缺少住房,莫斯科房荒嚴重。因此斯大林的繼任者赫魯曉夫下令大量建造廉價的預裝混凝土式的五層樓房。之所以定為五層是因為五層樓不必安裝電梯。為了加快速度,他還不必要的強調全用同樣的建築圖紙,陽台也作為奢侈品取消了。一時間這種難看的樓房遍布莫斯科,但卻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莫斯科人的住房問題。赫魯曉夫原文Хрущёв,貧民窟俄文трущоба,於是蘇聯人把這兩個詞結合起來,把赫魯曉夫的貧民窟叫做Хрущоба。
勃列日涅夫時期——城市的面貌問題被提上了議程,同時由於人口膨脹,五層樓房已不能應付,更高也更漂亮的住宅樓出現了。在70年代,修建了大量很長很寬的11層樓房,特點是直線形狀,黃色為主,容量非常巨大,一般一棟樓房可以住幾千戶上萬人,又稱「聯合艦隊式樓房」。而已經建好的「赫魯小樓」,也都盡量加以裝飾。
正因為如此,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大致可以根據樓房的外觀判斷建造的時期——斯大林式的高幹樓,赫魯曉夫的五層板樓,勃列日涅夫時期的略帶現代氣息的住宅樓。
8. 很久以後,我才終於明白.俄羅斯人由於貧窮,由於生活單調乏味,都喜歡拿痛苦來開心,賞析!!!!!!
高爾基的童年
因為他們是窮人,而不是娛樂,所以苦中作樂採取痛苦的快樂。深厚的感情體驗肯定不能。我舉個列子運行,你知道為什麼他們會做中國的計劃生育嗎?
由於貧窮,由於單調的生活,我們只所以娛樂
9. 蘇聯解體對蘇聯當地房價的影響
按照一些經濟學家的說法,當今的俄羅斯是「華盛頓共識」的受害者。所謂回「華盛頓共識」就是國有企業答私有化、貿易自由化、宏觀經濟穩定化、嚴格財政貨幣紀律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亦被成為「休克療法」。
蘇聯解體(1991年12月25日)後,1992年1月,俄羅斯以全面開放價格為起點,推行「華盛頓共識」,這場運動,給俄羅斯造成累累傷痕,包括帶來的房地產泡沫。特別是進入到21世紀後,俄羅斯房價迅猛飆升。2002~2005年,3年間,俄羅斯房價上漲了253%!2006年,又上漲了53.8%。而首都莫斯科的房價更是上漲了93.8%。
另據俄羅斯正府的數據,全俄住宅短缺最高達17億平方米。以當前的建築速度看,還需要16的時間才能補上缺口。
10. 為什麼說通過81年蘇聯家庭生活照能判斷蘇聯解體
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先講個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居住在柏林的英國商人格羅曼,撰寫並公開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內中詳細記載了德軍各軍區、軍種的編制、部署以及軍官姓名。如此絕密信息一面世,自然引來各國極大的關注。德軍統帥部聞之大怒,當即逮捕了格羅曼,並打算以間諜罪起訴他。而希特勒更是怒不可遏,指示軍方馬上找到泄密者並予以清除。 可幾次審問後,德國人卻開始哭笑不得,因為他們驚奇卻又無奈地發現,格羅曼的小冊子中所有的信息,都來自於德國公開出版的報刊。 舉個例子說,柏林當地一家晚報就曾刊出過這樣一則消息:第二十五裝甲師司令范布里希攜妻子自魯爾至柏林休假……而格羅曼也就由此推測,德軍第二十五裝甲師已部署在魯爾區。 格羅曼是個有心人,為得到這些被德國人視為絕密的信息,他沒有喬裝打扮、雲游四方,更不用出生入死,只是坐在家中,廣搜博覽、分門別類,細心地將有用的信息檢索出來再重新整理組合,最後勾勒出了一幅軍事全景圖。
我不知道你所說的「娛樂方面」是指什麼,但一張照片已經可以大致看出蘇聯居民的消費水平,因為蘇聯基層人民收入相差並不遠,再根據蘇聯的鐵道運輸情況,港口的集裝箱堆集情況推算出蘇聯國民生產總值及各產業間的比例,一旦發現生產消費比例或產業比例嚴重失衡,就可以下病危通知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