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住宅開發 > 氈包式民居住宅

氈包式民居住宅

發布時間:2021-01-03 17:34:06

⑴ 中國西北部房屋的建築風格

下表是陸元鼎先生對中國民居的一個簡單分類,希望對你有幫助

民族或地區 氣候條件 地理環境 主要建築材料 外觀主要特徵
1 漢族
北京平原地區 亞寒帶
寒冷乾燥 平原 木、土、磚 平面前堂後寢、中軸對稱、內部院落相同、規整嚴謹、為典型的四合院
外觀青磚灰瓦、穩重朴實
室內裝飾裝修豐富
東北寒冷地區 寒帶,寒冷日照少 平原 木、土 牆體和屋頂較厚,宅前院落寬敞
住宅南窗大、內部火炕採暖
中原黃河流域 亞寒帶地區 平原 黃土 窯洞民居,建築內部深厚,構造簡單
外觀拱券門窗、凹凸牆面,厚實簡朴
長江下游江南地區 溫帶地區
夏熱多雨
冬寒冷 平原
多河 木土磚
山區有石 水鄉民居特色,建築與河湖相結合
建築內部通透開朗、庭院種植花木
外觀簡朴秀麗,體型組合靈活勻稱,地方材料質感強
閩粵南方地區 熱帶、亞熱帶地區
濕熱多雨,多台風 丘陵地
多河流 木、土、磚石 平面外封閉內開敞,布局為以小院建築為組合單元的梳式或密集方式
建築密切結合氣候、組成廳堂天井、廊道相結合的通風體系
外觀規整朴實、細部輕巧明快,富有南方特色
川貴山區 溫帶、亞熱帶
地區夏熱多雨冬冷 多山 木、石、土 建築結合山地,有台、坡、梭、拖、挑、吊燈多種手法
外觀以披梳屋頂台、吊結合地形和穿斗式結構為其主要特徵
2 藏族 寒冷、少雨
日照少 高原
多山 塊石、木 石砌厚壁台階式平頂建築,石條密肋樓板、密肋屋面、布帷幕窗楣、石框梯形窗,放牧地區則採用方形活動帳篷
3 蒙古族 寒冷少雨 草原 木條、氂毛 圓頂氈毛穹窿頂帳包
4 維吾爾族 溫帶
大陸性乾旱氣候 沙漠
盆地 土、木 封閉性院落住宅,拱廊內院,平台屋頂
土坯建築與結構,外型朴實,體性錯落
尖拱和火焰式細部樣式,裝飾豐富
5 白族 亞熱帶地區
濕熱 靠山近水 木、土、磚 平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外觀由照壁、大門、圍牆、兩山牆面組成,高低參差、造型勻稱多變化
門樓、照壁、山牆面重點裝飾、華麗豐富
6 傣族 熱帶、亞熱帶地區濕熱多雨 平原
多水 竹、木、土 獨院干闌式竹樓。敞廊、敞梯、室內開敞通透。高聳式歇山頂
7 壯族 亞熱帶地區,濕熱多雨 丘陵
多山 木、土 干闌式麻欄建築,平面多開間,廳堂大空間。外觀完整,輕盈簡朴。村寨建於半山、沿等高線布置、疏密相間,規整而有序

⑵ 建築史復習資料

第一講 宮殿建築
宮殿是中國古代帝王居住和辦公的大型建築組群,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建築類型。
故宮是現存古代宮殿規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宮殿建築,
北京故宮的藝術構思:
1、中軸對稱布局(居中為尊思想,整體而有層次)
2、院落運用與空間變化豐富,有音樂節奏感,三個GC,五座金水橋,華表,石獅,天安門,是第一個GC;進端門到雄偉的午門,第二個GC;三大殿雄偉庄嚴,第三個GC
3,建築形體尺寸對比 主次分明,屋頂各不相同
4、富麗的色彩和裝飾;色彩以黃為尊,依次為赤〉綠〉青〉藍〉黑〉灰,宮殿用金,黃、赤色調,富麗堂皇;彩畫題材以龍鳳最貴,其次是錦緞幾何紋樣,花卉風景只可用於次要庭園建築,彩畫等級還可以用金的多少來區分。
5,技術設施;有河道一萬兩千米左右,防衛,防火排水,有完整的溝渠系統。用水:帝王用城外玉泉山之水,另有80口井供水。防火有防火牆水缸。採暖:地下火道,地坑;材料徵集於多地,質量很高。如楠木,皖陶土,蘇磚,南方彩料等。
宮城是皇城的核心,南北960M,東西2500M。矩形平面,四周城牆高10M,每一面各有一座美麗的角樓。城四面辟牆,有東華門(東),西華門(西),神武門(北),午門(南)。城外有護城河。按宗法禮制,有左祖右社,內城外在四方建天壇(南),地壇(北)日壇(東)月壇(西)四壇。天安門前左右兩翼為五府六部衙署。
北京城有一條全長約7.5公里的中軸線貫穿南北,南以安定門為起點,經正陽門、皇城的天安門、端門、紫禁城的午門,穿三大殿、神武門,越景山和地安門,而止於北端的鼓樓、鍾樓,建築群沿軸線設置,體量宏偉壯觀,色彩富麗,與老百姓的青灰建築屋頂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紫禁城採取嚴格對稱的庭院布局,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群布局的最高水平,分外朝內廷兩區。外朝有三大殿為主。東有文華殿,西側武英殿。
內廷,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主體。東西兩側為東,西六宮。東出景運門為太上皇宮、寧壽宮。西出隆宗門。有慈寧宮等(皇太後居住的地方)。宮城最北部為御花園,宮皇族成員休息娛樂遊玩。
第二講 壇廟建築
現有最著名的壇廟為北京天壇。天壇是祭天之所,皇帝每年冬至祭天,皇帝登基也要祭天地,表示「受命於天」。北京天壇的位置,元代大都時已設置。明初在南京實行天地合祭,建大祭殿。遷都到北京後改革,嘉慶時天地分祭。清乾隆年間改建天壇。祈谷壇改名為祈年殿。一律用青色,更顯莊重。現存的是光緒十六年(1890)重建。
天壇位於北京永定門內大街東側,與先農壇相對,東西1700米,南北1000米。兩重垣,滿植柏樹,北呈圓形南為方形,象徵著天圓地方。天壇內分兩組祭壇,圜丘和祈年殿,各有附屬建築,還有一組齋宮建築,為皇帝在祭天前夕居住持齋處。
祈年殿:平面正圓形,上面是三重檐攢尖頂,外檐12根柱(代表12月)立於三層漢白玉須彌座上,底層直徑90米,殿身38米高,朱紅色柱、枋,青色琉璃瓦,鎏金寶頂,檐下彩繪金碧輝煌,整個色調純凈典雅,南面有祈年門。
祈年殿前庭地面比院外地面高4米,加上三層台基使其高於牆外10米以上,有力的烘托出祭祀上天的神聖氣氛。
第三講 中國古代城市設計
「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在古代城市是政治統治的據點,城市又集中體現了當時時代的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多方面的成就,
《考工記》記錄,春秋到隋唐實行里坊制(里坊制:里正、里卒。漢代、唐代只有列侯與三品大臣才能在街鼓停後像大街開門。唐代江南蘇揚等地已有夜市「十里長街井連」「夜市千燈照碧雲」。宋代出現廂坊或保甲,打破里坊制
《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六大古都:長安洛陽開封南京北京杭州

第四講 中國古代陵墓建築
秦漢時期堆土為陵;唐朝依山為陵;明清時期在地面建造大量明樓建築。

第五講 中國園林建築
世界的園林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幾何圖案式的園林,一類是追求自然山水之美的園林,中國園林屬於後者,它與其他藝術一樣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採取抒情表意的藝術手段,創造出極富詩意的自然美和藝術美。
園林四大構成因素:水、山、植物、建築
中國園林的發展階段
漢以前以帝王貴族畋獵苑囿為主體的時期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園林發展的轉折時期也是山水園的奠基時期。
這一時期出現評多公共游覽的城效風景點山中建亭台樓閣,文士游覽,成一時之盛事。
佛教僧侶為了尋找清凈修引之所也到山村中創建寺廟,促進了佛寺園林景觀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園林即是一種「以玄對山水」(《說新語》劉義慶)的文化方式,是一種體悟「玄道」的文化方式。
唐代是風景園林全面發展時期
隋唐的統一局面打開了封建社會鼎盛的大門,也促進了園林的全面發展。
兩宋時期造園更世俗化
明清是我國古代園林的最後興盛時期,明清造園活動曾出現兩個GC
①明中晚期北京,南京和江南一帶私園的繁榮。
②清代中葉清帝苑囿和揚州,江南各地私園的興盛。
計成的《園治》是我國古代最系統的園林藝術論著
私家園林規模不大:小的一畝半畝,大的十來畝到幾十畝。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出自然的意境,江南園林形成許多設計原則:
1、把全園劃分成若干景區,每區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又連成整體(用牆、漏窗、廊、亭、廳、軒、樓、館、假山、樹木等)層次分明。對景是園林造景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國園林的對景不同於西方的對稱手法,而是根據地勢、因地制宜、步移景異。或從某觀賞點出發,通過門窗、廊等欣賞風景。
2、水面處理手法
「無水不成園」。園林以橋、廊、島等方式分隔水面,營造深遠的空間層次,達到自然的境界,追求「可行」、「可望」、「可游」、「可居」,「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
明代文學家歸有光曾嘆曰:「天下之山、得水而悅,天下之水、得山而止」。
3、假山是園林的重要因素
堆山理水是造園的重要手法。房前房後,臨水疊石,風格雄偉或秀美,一般用土、石或土石結合。
4、建築處理
建築與山水形成統一整體,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廳堂、軒、館、樓、台、閣、亭、廊、舫等。
5、花木在私家園林中以單株欣賞為主,較大的空間也成叢林地栽植。
中國園林的審美特徵總結:
1、追求自然美「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2、堆山理水,順應自然,山水景物搭配又一定規律:
另外,園林屬於大自然,造園家都追求天人合一,將自然界的光影、陰晴雨雪變化都納入園中,風花雪月。所謂「相於清風明月際,只在高山流水間」
3、以曲為勝,「曲徑通幽」。因地制宜,巧於因借。尊自然、抑人工、性柔曲、無章法
4、營造意境。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利用分景、借景、隔景、抑景等手法營造意境
5、講究文心畫品。文因景成、景借文傳。

第六講 宗教建築
一、佛教建築
寺院:山門(也叫三門殿,內有哼哈二將)——第一重大殿「天王殿」,供奉彌勒菩薩、韋馱天、四大天王。——正殿大雄寶殿供佛陀像,有坐姿與卧姿等姿勢。佛的左右有迦葉與阿難,
或者供奉三世佛:東方凈琉璃光佛,中間釋迦牟尼,西方阿彌陀佛。
或者為過去佛燃燈、中間現在佛釋迦牟尼,未來佛彌勒佛。
藏傳佛教分布在西藏(布達拉宮)、甘肅(扎什倫布寺)、青海(塔爾寺)及內蒙古一帶,以拉薩、日喀則為中心。
南傳小乘佛教範圍較小,僅限於雲南的西雙版納地區,其佛寺平面與建築風格與中土大相徑庭。
佛塔原是放佛骨的地方,最初是教徒膜拜的對象。後來根據用途又分為經塔、墓塔等。梵文Stupa、巴利文Thūpo的音譯,窣堵坡(婆)或稱塔婆、浮圖(浮屠),簡稱塔。原始的窣堵坡由台座、覆缽、寶匣、和相輪四部分組成。傳入我國後,在印度佛教與健陀羅文化影響基礎上,綜合中國樓閣建築形成塔。可以在內部供佛像,還可登高遠眺。原來的破縮小在塔頂,成為剎(後來代稱佛寺)除了樓閣式塔外、還有密檐式塔、單層塔、喇嘛和金剛寶座塔。
經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刻經文,用以宣揚佛法的紀念性建築、始於唐、宋、遼時有大發展,一般有基座、幢身、幢頂組成。
石窟:中國的石窟源於印度的石窟寺,南北朝時期傳入我國,各地多有興建:敦煌、雲岡、洛陽龍門、天水麥積山、永靖炳靈寺、太原天龍山等,多數都在黃河中游、西北一帶。
二、道教建築
東漢時道教形成,繼承了道家思想,把道神秘化,把老子神話成太上老君,漢代張道陵創五斗米教,以老子為教祖,南北朝時期形成三清的崇拜體系。即:玉清、上清、太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大道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道教的布局和形成,大體仍遵循了我國傳統的宮殿、壇廟體制,即建築以殿堂、閣樓為主,依中軸線作對稱式布置,與佛斯相比,規模偏小,且不建塔、經幢和鍾、鼓樓。目前保存較完整的道觀,以建於元代中期的山西永濟縣永樂宮為代表,道教的聖地,最著名的有江西龍虎山、茅山、湖北武當山,山東嶗山、四川青城山、陝西華山等地。
三、伊斯蘭教建築
伊斯蘭教在世界三大宗教中產生最晚的,但影響也很大,其建築風格別具一格。清真寺、陵墓有很強的宗教特色。清真寺在阿拉伯文中叫「麥斯志得」意為「禮拜的地方」,故又稱「禮拜寺」。按教規,穆斯林每天應朝向聖地麥加的克而白禮拜五次。每周五中午,成年男子都必須去清真寺參加公眾禮拜。禮拜前要沐浴凈身,以示贖罪。因此各國伊斯蘭建築布局相近,成為「伊斯蘭風格」主要表現:
(1)封閉院子,中央有一個水池或噴泉。寺內祈禱室中聖龕方向必須朝向麥加的克而白。
(2)每個清真寺有一個或多個「尖塔」它一般建在寺院四角,作為宣禮員登高召喚教徒做禮拜用。後來兼做船舶和沙漠中的迷路者指明方向的燈塔。阿拉伯語中叫「麥納拉」意既燈塔。
(3)每個清真寺的屋頂都有一個或幾個洋蔥頭式的尖形頂。
(4)清真寺的立面一般比較簡潔,牆面多半是沉重的實體。門和廊子多由各種形式的拱圈組成。
(5)內部裝飾豐富多是幾何紋,而不是人像、動物和寫實的植物。後來才允許一些程式化的植物紋。大面積彩繪,喜用藍色。
今伊朗的伊斯法罕皇家清真寺為蘇菲王朝時建,穹高54米,正門一對尖塔有41米高。
印度的泰姬—瑪哈爾陵,莫卧兒王朝的沙加干為愛姬修建,意為「宮廷的花冠」請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格達等地巧匠共同設計。陵園寬293米,長576米。分前院、花園、水池、陵墓平台和陵墓等幾部分。陵墓高5.6米白大理石,四周有40米高圓塔。上有穹頂,前方有方形草地,水池,整個陵園秀美聖潔,被譽為「印度的珍珠」。
第七講 古代橋梁
古代橋梁分類:
1梁橋:將石樑架在溝谷兩岸而成。
2懸索橋:
3拱橋:趙州橋。以拱作為橋身主要承重結構。
第八講 民居建築
最早的居住:巢居、穴居。
中國民居分類:
1) 院落式
2) 干欄式:不落夫家「吊腳樓」
3) 窯洞式:靠崖式、地坑式、錮窯。
4) 氈包式:蒙古包、哈薩克等族是弧形頂、圓錐形頂;鄂溫克族是「撮羅子」式。
5) 碉樓式:藏族、羌族。
6) 一顆印:雲南。以昆明為中心,很普遍。最常見的是三間四耳式。

徽派民居建築:高牆小院,雕飾精美。
北京四合院:樸素淡雅。秩序井然。門—影壁—前院—內院主體房屋
蘇州民居建築:高牆,有天井,房屋按照中軸對稱排列,樓房居多。
閩南土樓建築:福建龍岩、上柱、永定一帶,夯土技術高超。有方、圓型、以及五鳳樓。族居形式。
四川山地民居建築:因地制宜敞開式建築。蜀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維吾爾族住宅建築:客廳很重要,有暖爐、向天井開窗。
藏族住房:平頂,石頭建築。樸素協調。裝飾很少。
傣族干欄式建築:西南地區許多少數民族的主要居住形式。

中國古建築結構常識
1 間:中國建築的平面單位。四柱成間,如面積、規模較大的或者帶出廊的可以六柱成間,八柱成間或者十二柱成間。每柱之間的柱距為「面闊」,前後柱子的間距稱為「進深」。一棟建築總的面闊稱「通面闊」,總進深稱為「通進深」。一棟建築通常是三間或者五間,正中稱為明間,兩旁的房間稱為次間,最盡頭的稱為梢間或者盡間。
2 檐柱:從進深的方向看,最外面的檐下的柱子稱為「檐柱」,裡面的稱「金柱」,也稱「老檐柱」。直通脊檁的柱子稱為「中柱」山牆上的中柱稱為「山柱」。位於四角的柱子稱為「角柱」。支撐屋頂的柁梁放在兩間之間的一行柱子上,也就是檁與檁相接搭處,術語稱為「縫」。每縫採用抬梁式做法做成兩坡屋頂。所謂抬梁式,就是在樑上立小短柱,稱為「瓜柱」,再在瓜柱上逐層加短梁,樑上加檁。檁與檁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為「步」。檁與檁的垂直距離稱為「舉」。舉的尺寸逐層加大。越高越陡。
3 收分:中國古典建築中的木柱柱徑上端小於下端的稱為「收分」。
4 台基:是保護牆體和木柱的基礎。《禮記•祀器》:有以高為貴者,天子之堂高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我國最早的台基是平直的,六朝時期佛教興盛,須彌座式台基出現。須彌為「佛座」之意。常用於宮殿以及紀念性、裝飾性建築上。
5 牆倒屋不塌:中國建築以柱、梁承重,牆體是圍護結構。
6 屋頂:基本上是兩坡和四坡。兩坡有硬山、懸山;四坡有廡殿頂、攢尖頂等。兩坡和四坡組合成歇山頂,結構復雜。
7 斗拱:是我國古代建築木結構體系的特殊構件。起源很早,可追溯到秦漢時代。開始是由方木塊的「斗」和曲形木塊的「拱」組合而成。斗拱在屋頂以及柱間承擔重量(載荷)和支挑出檐的重要功能。又有很好的裝飾作用。古代有斗拱的建築代表主人的身份地位高。根據其所在位置的不同,分為柱頭科斗拱、角科斗拱、平身科斗拱。
8 外檐枋: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以梁、椽、枋、檁為主,枋子、墊板只是加強穩固作用。還起到美觀作用。檁是直接承擔重量的構件。並將載荷傳導到梁和柱上。在硬山、懸山、廡殿、歇山等大屋頂建築里,檁與梁成90度角搭置。根據位置不同,可以分為「檐檁」、「金檁」、「背檁」。
9彩畫:裝修裝飾的方法。用油漆摻雜顏料彩繪,形成色彩鮮艷的圖案。合稱「彩畫」明清時期將彩畫分為三大類:Σ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

⑶ 簡述我國民居住宅的構築類型,及其主要分布地是怎樣的

1.干闌
炎熱潮濕地區架空的木、竹建築(南方)
2.氈包
輕木骨架覆毛氈(北方游牧)
3.窯洞
黃河中上游(陝西、甘肅、河南與山西的部分地區)
4.井干
原木壘成(東北、西南林區)

⑷ 中國古代住宅最主要的形式是什麼

中國古代住宅最主要的形式是四合院。

四合院是古代民居住宅中流傳下來的一種最常見的院落住宅形式,它是古代建築技術和文化藝術的結晶。

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軸線為主體建築,周圍為迴廊鏈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

晚唐出現具有廊廡的四合院,逐漸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後,廊院逐漸減少,到明清逐漸絕跡。

元明清時期四合院逐漸成熟完善,漸漸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建築風格。

(4)氈包式民居住宅擴展閱讀

古代房屋劃分等級的方式

在古代,房屋形式可以粗略的歸為三種:殿式、大式、小式

1、宮殿式

是古代等級最高的房屋,通常帝王妃子等的起居處。佛教的大殿也有這種形式,比如:大雄寶殿這類房屋有些顯著特點:宏偉華麗,屋頂瓦飾,建築色彩和繪畫都有專門的意義。比如: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式,朱漆大門,彩繪龍鳳等。

2、大木大式

大木大式通常是各級官員和地方富商縉紳的起居處。 特點是:不用琉璃瓦,斗拱彩飾有嚴格的規定。

3、小式

這種房屋是古代尋常百姓的住所。特點是:色彩單調,以黑色、白色為主。

古代屋頂的等級由高到低排序為:

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重檐攢尖頂、單檐廡殿頂、單檐歇山頂、單檐攢尖頂、懸山頂、硬山頂、四角攢尖頂。

台階:一般來說級數多的大於級數少的,漢白玉做的台基高於其他材料,設有圍欄的大於無圍欄的。

最高級台基:皇宮中的最高級建築和一些寺廟最高級殿堂,級數較高,用料較好,多用各類玉石,以漢白玉為主。

較高級台基:用於宮殿建築兩廡的次要建築,有圍擋結構,用料漢白玉。

一般台基:《大清會典》中記載:公侯以下,三品以上,准高二尺;四品以下到士民,准高一尺。而一般皇家建築的台基可有5尺之高。

⑸ 我國民居住宅構築類型與主要分布地是怎樣的

1、中國古代主要建築體系(四種)
1.生土建築體系
①窯洞式建築—黃河中上游
②土牆平版頂、土坯權拱頂建築—新疆乾旱少雨地區
2.石構建築體系
碉樓式建築——西藏、青藏高原等多山地區
3.氈包式建築體系
蒙古包——內蒙古、新疆等游牧民族
4.木構架建築體系。
①分布於漢、滿、回、侗、白等民族 ②宮殿、壇廟、陵墓、佛寺、道觀、住宅等
③是中國使用面最廣、數量最多的建築類型

閱讀全文

與氈包式民居住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