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區景觀綠化設計有什麼要求
小區景觀綠化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滿足人們休息、健身、休閑娛樂的空間;堅持生態性原則,在設計施工中選用了大量抗污染,吸收有害其氣體的鄉土樹種;堅持簡潔大方、特色突出的原則,力求以流暢的綠化曲線,色彩鮮明植物配置,獨具特色的景觀小品,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堅持小區園林景觀設計功能分區,中心區以雕塑和噴泉配以景牆,廣場區以低矮花灌木為輔,自然休閑景觀區以健身,休閑為一體。
小區景觀設計要求:
一、 安全性。安全性需求是居民最基本的需求。安全的居住小區環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增強歸屬感。安全性在設計中不僅體現在空間安全感營造方面,而且體現在景觀元素的設計上,例如,道路安全、水景觀安全和無障礙設施安全。
二、經濟性。經濟性是居住小區景觀設計的宗旨。居住環境建設在把握經濟性的前提下,提高戶外環境的使用率。通過相對少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提升居住區戶外環境效果,盡量減少軸線式噴泉水景、羅馬柱、尺度誇張的中心廣場、大草坪等與人的使用限度相背離的設計手法,在滿足生態功能要求的基礎上,使戶外環境設計真正為人服務,而非只是從感觀賞吸引人的眼球。
三、 地域性。居住小區景觀設計要把握地域的歷史文化脈絡。設計者在景觀設計之初要對居住小區所在的地域文化、民俗風情等進行調研,通過對地域文化的珍視,使居住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我國幅員遼闊,景觀設計的主題要充分體現地方特徵和基地的自然特色。居住小區景觀設計還應充分利用區域的小地形、地貌特點,一方面運用我國古典園林景觀營造的精髓,利用自然、依託自然;另一方面用現代的技術手法借景而造景,從而塑造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景觀空間。
四、持續性。居住小區景觀設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具體表現為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居住小區景觀設計要真正體現生態的內涵。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不僅要提高居住區的綠化率,加大水體的面積,還要將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作為自然系統中的開放子系統,合理利用現有條件,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避免過多空間閑置,造成空間的浪費;避免超過實際使用需要的環境尺度;合理採用節能的活動設施和小品,避免不必要的豪華裝飾所造成的浪費。在居住小區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社會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則。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提高,居民們勢必會對居住小區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任何一個當前看似完美的景觀設計在時間的長河中必會露出某些缺陷,因此設計者在景觀設計時要考慮到更長遠的需求,為小區的未來發展留下餘地,以供日後居民根據他們的實際體驗進行建設。
五、參與性。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居民的參與具有重要的意義。居住小區景觀設計的目的是為居民提供一個可以參與交往的空間,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徵。居住小區景觀設計必須要能夠喚起居民的參與,讓居民享受生活在居住小區景觀環境中的樂趣。例如,設置一下互動性、體驗性強的景觀設施,能夠充分調動居民的參與性;還可以通過居民對環境的綠化、美化以及維護工作的參與,既讓環境滿足了居民的需求,又在參與的過程中加強了居民間的了解和認同,為居民的和諧交往也提供了一種途徑。
六、整體性。居住小區環境的整體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各類空間的設置比例適當,設施的配置位置、數量平衡,植物配置整體統一。在居住小區景觀的設計中,各類空間相互聯系,交織成網,形成住區的空間網路,這個網路要與居住小區整體規劃和諧統一。
七、識別性。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的識別性原則是指置身於景觀空間中的人們能夠輕松地對空間、方位等進行識別並作出快速的判斷。對於整個環境來說,只要方向明確,結構清晰,即使有局部存在一些認知模糊的區域也不影響整體環境的可識別性。在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有許多方法可以提高住區的可識別性,如,樹立標志物、設計節點、創造獨特的景觀小品、形成特有的空間環境等。
八、私密性。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的私密性原則主要指在景觀設計中讓居民生活的私密性能夠得到保障。現代居住小區開發程度越來越強,容納的居民也越來越多,尤其與建築的底層相連的景觀設計應該考慮私密性處理。例如,可以在住宅前用柵欄圍出一定范圍,作為住戶花園,加強住戶私密感和控制感;還可以在圍牆設計時,將視線以下的部分設計成實牆,視線以上部分設計成欄桿或木柵欄, 視線可以穿過,這樣住宅內的人可以看到花園以外的情景,外面的人看不到花園裡面的情況,既保證了私密性,又阻擋室外的景觀引入室內。
② 如何做好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
居住小區,園林綠化,景觀設計,植物多樣性 居住小區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圍的獨立生活居住地段。近年來,隨著房地產開發業的蓬勃興起,人們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和對生活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在選擇住房的過程中,人們開始強調景觀環境方面的條件。這種現代生態居住觀,給小區環境設計注入了新的內容,同時也為居住小區環境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小區的綜合環境在人們心中越來越佔主導地位,而居住小區綠地是綜合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住宅建設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軌道,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也給建築師、規劃師們提出了更新的課題。本文就目前居住小區綠化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綠地樹種選擇和植物配置加以分析,以期為居住小區綠化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一、 目前居住小區園林綠化的現狀 居住小區綠化是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有的綠化部門或投資者未能對居住小區原有的立地條件進行調查,實地勘察、分析,對所選用植物本身的生長規律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未作細致的考慮,就盲目地進行綠地規劃設計,或照抄照搬,或是設計者、投資者的愛好,認為只要種上草,栽上樹,綠化的目的就達到了。例如模仿頻率很高的「法國規整式」,在許多居住小區中都可以看到,整齊的綠化成為建築的花邊,其作用僅僅是為居住小區「塗脂抹粉」。人們看不到小區的整體空間景觀,看到的只是零碎的片段。因為在高密度的居住小區中,景觀設計沒有被首先完整地提出,只是樓與樓夾縫之間的環境美化。 二、 現代居住小區植物景觀設計原則 1. 營造人工生態植物群落。 隨著生態園林的發展,以生態學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學互感、生態位、物種多樣性和競爭等作用)為指導來建設一個人類、動物、植物和諧共生、良性的生態環境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居住小區的綠化是對自然系統的恢復,將居住區建設成為生態小區是目前園林工作者對其進行綠地規劃的理論前提,堅持以生態平衡為主導,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營養等方向進行合理配置植物,把大自然引進人們生活,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生態系統的融合和相互協調,最大限度滿足人們對環境的生態要求。在居住區綠化中必需借鑒城市綠地中植物的豐富搭配類型,如喬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喬木-灌木-草本型、喬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在實際應用中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居住區綠地服務對象的需求和應達到的功能要求進行植物設計,例如棚架下採用藤本植物遮蔭;活動現代居住區採用高大喬木遮蔭;以觀賞為主的綠地可採用灌木-草本型或喬灌草搭配型;觀賞結合散步游覽的綠地可採用喬木-草本型的植物配置方式。 2.植物造景要有良好的景觀效果。 人是居住區的主體,居住區的一切都是圍繞著人的需求而進行建設、變化的,不斷趨於文明和理性的社會越來越關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適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需不斷 地向更為人性化的方向發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結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強調人性化居住小區的植物造景要特別強調根據不同植物的干、形、葉、色、花、果等觀賞元素特點進行花色、花期、花葉、樹型的搭配,根據地域特色結合季相變化對植物進行合理配置。良好的居住區綠地應該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配置效果,創造出優美、長效的花卉風景,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3.植物造景過程中植物配置的形式。 居住區綠地植物造景中植物配置應適應綠化的功能要求,適應所在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點,選擇抗病蟲害強、易養護管理的植物,體現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地域特點。要充分發揮植物的各種功能和觀賞特點,合理配置,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生相結合,構成多層次的復合生態結構,達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諧。植物品種的選擇要在統一的基調上力求豐富多樣,要注重種植位置的選擇,以免影響室內的採光通風和其他設施的管理維護。 三、居住小區中植物的選擇 1.居住小區中植物的具體選擇方案。 小區內道路分連接各小區分區之間的主幹道和連接小區宅前道路的支幹道、小道。樹木配置以規則式、行列式為宜, 在不影響採光的情況下,宜配植以造形優美, 有季相變化的落葉喬木, 如垂柳、欒樹等, 以遮擋東西向的太陽輻射, 在夏日為行人提供綠蔭, 喬木以下配植剪形花灌木, 如紅檵木球、海桐球、水蠟球、榆葉梅球等, 適當點綴幾組常綠樹, 如檜柏球、千頭柏,使道路兩旁春季有花、夏季蔭濃、冬季有綠, 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觀, 增加綠色空間層次。但小區內各條幹道綠化樹種不宜雷同, 每條路都應以植物形成自己的特色。 2. 居住小區中綠化植物配置原則。 ⑴ 植物配置要層次分明、注重色塊。 在居住小區中進行配置時,也應該注重其層次的搭配。用喬灌、地被等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層四個層次,再進行空間的分割與聯系,通過各個層次,使空間更具自然的節奏。 ⑵ 季節性觀花觀葉植物相搭配。 「意春早臨花爭艷,夏季濃蔭好乘涼,秋季多變看葉果,冬季蒼翠不蕭條。」這首詩道出了季節變化及對小區設計的最直接要求;應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綠。 ⑶以草本花卉彌被木本之不足。 雖然草木花卉在管理中比較煩瑣,但是相對來說更易於成為造景要素。在組合時必須考慮到小區中植物的色澤、花型、形狀和高度、植物壽命、生態長勢等方面,使之互相協調。 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要在合理運用植物、園林小品、園路和鋪裝等前提下,強調園林景觀與生活、文化的緊密連接,在空間組織上達到一步一景,景隨步移的效果;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同時兼備觀賞性和實用性,在綠地系統中形成開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娛樂設施,使休閑、運動、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間與設施融合在園林景觀中,營造有利於發展人際關系的公共空間。在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條件下,開拓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遊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鬧市的居民獲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這是人們共同追求的理想,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③ 如何對居住小區進行園林綠化
本文介紹了居住小區綠化的作用和現狀,並對其植物配置及植物多 【摘要】居住小區綠化在城市生態系統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已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本文介紹了居住小區綠化的作用和現狀,並對其植物配置及植物多樣性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居住小區,園林綠化,景觀設計,植物多樣性 居住小區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圍的獨立生活居住地段。近年來,隨著房地產開發業的蓬勃興起,人們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和對生活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在選擇住房的過程中,人們開始強調景觀環境方面的條件。這種現代生態居住觀,給小區環境設計注入了新的內容,同時也為居住小區環境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小區的綜合環境在人們心中越來越佔主導地位,而居住小區綠地是綜合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住宅建設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軌道,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也給建築師、規劃師們提出了更新的課題。本文就目前居住小區綠化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綠地樹種選擇和植物配置加以分析,以期為居住小區綠化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一、 目前居住小區園林綠化的現狀 居住小區綠化是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有的綠化部門或投資者未能對居住小區原有的立地條件進行調查,實地勘察、分析,對所選用植物本身的生長規律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未作細致的考慮,就盲目地進行綠地規劃設計,或照抄照搬,或是設計者、投資者的愛好,認為只要種上草,栽上樹,綠化的目的就達到了。例如模仿頻率很高的「法國規整式」,在許多居住小區中都可以看到,整齊的綠化成為建築的花邊,其作用僅僅是為居住小區「塗脂抹粉」。人們看不到小區的整體空間景觀,看到的只是零碎的片段。因為在高密度的居住小區中,景觀設計沒有被首先完整地提出,只是樓與樓夾縫之間的環境美化。 二、 現代居住小區植物景觀設計原則 1. 營造人工生態植物群落。 隨著生態園林的發展,以生態學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學互感、生態位、物種多樣性和競爭等作用)為指導來建設一個人類、動物、植物和諧共生、良性的生態環境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居住小區的綠化是對自然系統的恢復,將居住區建設成為生態小區是目前園林工作者對其進行綠地規劃的理論前提,堅持以生態平衡為主導,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營養等方向進行合理配置植物,把大自然引進人們生活,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生態系統的融合和相互協調,最大限度滿足人們對環境的生態要求。在居住區綠化中必需借鑒城市綠地中植物的豐富搭配類型,如喬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喬木-灌木-草本型、喬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在實際應用中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居住區綠地服務對象的需求和應達到的功能要求進行植物設計,例如棚架下採用藤本植物遮蔭;活動現代居住區採用高大喬木遮蔭;以觀賞為主的綠地可採用灌木-草本型或喬灌草搭配型;觀賞結合散步游覽的綠地可採用喬木-草本型的植物配置方式。 2.植物造景要有良好的景觀效果。 人是居住區的主體,居住區的一切都是圍繞著人的需求而進行建設、變化的,不斷趨於文明和理性的社會越來越關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適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需不斷 地向更為人性化的方向發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結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強調人性化居住小區的植物造景要特別強調根據不同植物的干、形、葉、色、花、果等觀賞元素特點進行花色、花期、花葉、樹型的搭配,根據地域特色結合季相變化對植物進行合理配置。良好的居住區綠地應該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配置效果,創造出優美、長效的花卉風景,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3.植物造景過程中植物配置的形式。 居住區綠地植物造景中植物配置應適應綠化的功能要求,適應所在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點,選擇抗病蟲害強、易養護管理的植物,體現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地域特點。要充分發揮植物的各種功能和觀賞特點,合理配置,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生相結合,構成多層次的復合生態結構,達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諧。植物品種的選擇要在統一的基調上力求豐富多樣,要注重種植位置的選擇,以免影響室內的採光通風和其他設施的管理維護。 三、居住小區中植物的選擇 1.居住小區中植物的具體選擇方案。 小區內道路分連接各小區分區之間的主幹道和連接小區宅前道路的支幹道、小道。樹木配置以規則式、行列式為宜, 在不影響採光的情況下,宜配植以造形優美, 有季相變化的落葉喬木, 如垂柳、欒樹等, 以遮擋東西向的太陽輻射, 在夏日為行人提供綠蔭, 喬木以下配植剪形花灌木, 如紅檵木球、海桐球、水蠟球、榆葉梅球等, 適當點綴幾組常綠樹, 如檜柏球、千頭柏,使道路兩旁春季有花、夏季蔭濃、冬季有綠, 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觀, 增加綠色空間層次。但小區內各條幹道綠化樹種不宜雷同, 每條路都應以植物形成自己的特色。 2. 居住小區中綠化植物配置原則。 ⑴ 植物配置要層次分明、注重色塊。 在居住小區中進行配置時,也應該注重其層次的搭配。用喬灌、地被等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層四個層次,再進行空間的分割與聯系,通過各個層次,使空間更具自然的節奏。 ⑵ 季節性觀花觀葉植物相搭配。 「意春早臨花爭艷,夏季濃蔭好乘涼,秋季多變看葉果,冬季蒼翠不蕭條。」這首詩道出了季節變化及對小區設計的最直接要求;應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綠。 ⑶以草本花卉彌被木本之不足。 雖然草木花卉在管理中比較煩瑣,但是相對來說更易於成為造景要素。在組合時必須考慮到小區中植物的色澤、花型、形狀和高度、植物壽命、生態長勢等方面,使之互相協調。 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要在合理運用植物、園林小品、園路和鋪裝等前提下,強調園林景觀與生活、文化的緊密連接,在空間組織上達到一步一景,景隨步移的效果;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同時兼備觀賞性和實用性,在綠地系統中形成開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娛樂設施,使休閑、運動、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間與設施融合在園林景觀中,營造有利於發展人際關系的公共空間。在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條件下,開拓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遊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鬧市的居民獲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這是人們共同追求的理想,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