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房價走勢 > 印度房價為什麼不跌

印度房價為什麼不跌

發布時間:2021-01-01 19:24:27

❶ 印度的房價為何比中國還貴

印度的人口很多,但是他們的收入水平都很低,人群的收入連明每個純金中國人的一半都不到.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房價的價格都很低,反而很多地方的房價還很高。在他們地區有一些地方的房價差不多摺合人民幣二點五萬左右每平米。

該地區在印度是屬於最好的一個城市,也是被認為最發達的地區。但是在這個地方上班的人,他們每年平均的收入摺合成我們人民幣計算也就是二點五萬左右。因此也就是說,他們在那個地區工作的人員需要攢一年的錢才能購買到一平米左右的地方。

印度的一些地區非常的落後,裡面也存在著很多臟亂差這些問題,在他們國家非常的常見,也沒有人去管這些事情。在印度的富人去他們居住的地方,有專門的城管人員進行每天的巡視,很多的設施裝備等都堪比一個發達的國家。

❷ 印度人均年收入和房價的比列是多少

印度中央統計組織向國會報告,2008-09財年居民人均收入為37490盧比,回比上財年增加答4207盧比,增幅12.7%。按照目前匯率折算,2008-09財年人均收入約為773美元。 印度大中城市的房價也可謂是高的離譜,如孟買像樣點的高檔公寓樓平均得4000美金一平方米。

❸ 印度人那麼多,為什麼房價這么低

印度人口多,但人口素質低下。 種姓制度嚴重地危害印度人的思想理念,受內先進的思想文化意識容和現代的自由平等思想影響少。 印度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宗教多。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尤其是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沖突影響國家的發展

❹ 印度為什麼貧富差距這么大

貧窮和富有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人人都希望可以過上富有的生活,但是人生並不能如每個人所願。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印度的富人的生活條件可以排在世界前列,而印度窮人的生活條件卻又位列世界末端,這也導致了不同的印度人對自己國家的定位不準確。在印度的媒體上常常可以看到印度與其他國家的對比,甚至還有媒體表示印度是亞洲之首。


貧民區住著60到100萬人

那麼,印度的貧富差距究竟有多大呢?用一句話可以來形容:印度有一條街,街的一邊是連吃飯都困難的貧困區域,而另一邊則是房價高大十幾萬人民幣每平方米的富人區域。因為受到印度嚴格等級制度的影響,印度的貧民區和富人區往往都成群出現。上圖中的貧困區容納了60到100萬的貧困人民,與另一邊的高樓大廈只差一條街。


貧民窟有著自己的一套制度

當地的政府不會管貧民們的生活,因此住在貧民區的人有著自己的那一套生活體系。他們有自己的餐廳,有自己的菜場,也有自己的學校。貧民區的人就在貧民區生活,彷彿一個小國家一般。雖然人們的生活質量很低,但是過得卻是井井有條。而印度的富人區就完全是另外一種景象,剛剛小編也提到了印度的房價,可能聽著很誇張,但是這片區域印度房子的價格確實很高很高。比如下面這套房子每平方米的售價高達二十萬人民幣,這是印度最有錢人居住的地方。


印度最貴的房子

這一塊區域的房價都很貴,比如這套房子的一邊就有幾幢比較破舊的房屋,但是因為地理位置好,這幾幢房子的報價也達到了每平方米十幾萬人民幣。不過房子的主人並不打算賣房子,佔領著最好的地段,這些房屋只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收益。


因為地段好,房價十幾萬每平的房子

所以如果大家想去印度旅行,孟買等城市會讓你們感受到現代都市的感覺,但如果去偏遠一些的地區遊玩,就得注意自身的安全了。

❺ 孟買市區海景房價每平米10萬以上,那孟買的貧民窟房價是多少

據相關媒體報道,孟買的住宅地產周圍的貧民窟房價高達6萬左右。孟買這個地方有更大的貧富差距是眾所周知的。《福布斯》排名100多的全球富豪也有生活在這里的,這就像西雅圖在美國的地位。

富豪居住也會提高房產的價格,因為他們追求的是高質量的生活方式。一邊的富豪住所單價早已超過十萬,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即的,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印度的巨大貧富差距。

❻ 印度房價現在大約多少新德里office租金大約多少

扯! 新德里的房子很貴的!比北京要貴上接近6,7倍左右吧,我現在住新德里。隨便一內個HOTEL都是容100美金的。要是租房子的話看位置,位置不好的地方,一個月,一居室的差不多600美金吧。OFFICE就更貴了。

❼ 如果當年美國和日本通過印錢保房價,現在會怎麼樣

不用想像,那美元日元可能還不如委內瑞拉幣。

❽ 我想知道中國.美國.台灣.印度.巴西的房價.收入.消費水平

表10 92-97年5大洲及16個國家或地區進口份額 %
obs M92IS M93IS M94IS M95IS M96IS M97IS
亞洲合計
香港
日本
韓國
新加坡
台灣
歐洲合計
英國
德國
法國
義大利
荷蘭
俄羅斯
西班牙
比利時
拉丁美洲合計
巴西
北美合計
美國
加拿大
大洋洲合計 60.83
25.48
16.98
3.25
1.53
7.27
19.96
1.25
4.98
1.85
2.17
0.63
4.37
0.43
0.57
2.36
0.65
13.44
11.04
2.38
2.5 60.19
10.07
22.37
5.16
2.54
12.44
23.07
1.60
5.81
1.58
2.64
0.68
4.80
0.45
0.75
1.86
0.83
11.61
10.28
1.32
2.3 59.48
8.17
22.77
6.33
2.15
12.18
21.64
1.53
6.18
1.68
2.66
0.61
3.02
0.78
0.90
1.95
0.92
13.61
12.01
1.60
2.5 59.09
6.50
21.96
7.79
2.57
11.19
21.06
1.49
6.09
2.01
2.35
0.62
2.88
0.68
0.83
2.25
0.93
14.23
12.28
2.03
2.3 60.10
5.63
21.01
8.99
2.59
11.65
19.91
1.35
5.27
1.61
2.33
0.66
3.70
0.37
0.73
2.60
1.07
13.48
11.63
1.85
2.8 62.09
4.91
20.36
10.49
3.13
11.55
18.09
1.39
4.34
2.28
1.72
0.75
2.87
0.39
0.65
2.65
1.05
12.85
11.45
1.41
2.6

註:92-97中國從列名16個國家或地區進口的份額集資為84.6%、83%、83.2%、81.9%、80.3%、78.3%。其中亞洲3國和香港台灣集資佔54.5、52.4、51.4、49.9、49.8和50.3個百分點。
八、財政收支分析
我國的財政收入,從1991年與GDP0.145:1連續下降至1995年的低谷0.107:1之後,兩年回升到1997年的0.116:1。財政赤字95年比91年增加了1.45倍。盡管96、97年財政收入與GDP的比有所上升,但赤字在96年下降8.9%後,97年赤字又回彈,並超過了95年的水平。回顧1986-1990年間財政收入與GDP之比是0.169:1,面對1991-1995年這個比值的下降是導致財政赤字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此,我們對財政收入的結構做深入。討論1991-1995年間由農業來的財政收入與農業增加值(或農業GDP)從0.025:1上升到0.03:1,由工業來的財政收入與工業GDP從0.184:1下降到0.111:1,建築業從0.048:1下降到0.031:1,交通運輸郵電業從0.111:1下降到0.073:1,商業從0.407:1上升到0.412:1,其他(包括金融保險、房地產、社會服務、衛生體育、教育文藝廣播、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國家機關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其他行業)從0.126:1下降到0.076。從另一個視角觀察,國家財政收入中按部門的份額,1986-1990年間,農業、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商業和其他分別為4.5%、52.7%、1.4%、6.1%、20.1%、15%,1991-1995年間,各部門份額分別是5.3%、46.2%、1.8%、4.2%、30.4%、12.1%。從這些數字看到工業在財政收入中舉足輕重,91-95年的5年中貢獻的份額比86-90的5年中下跌了6.5個百分點。91-95各年間貢獻份額波動,從最高92年的48.9個百分點下跌到95年的44個百分點。91年工業總產值2.66萬億元,增加了6.53萬億元,而貢獻的財政收入只增加了1256.45億元,假設在這5年中增加工業總產值,按1991年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應該增加財政收入3648億元。假設的財政收入增加的值與實際增加的值之間的差異為2392。相當1995年財政收入6242億元的38%。可見工業貢獻下降的影響。工業總產值增加的6.53萬億元中,國有企業佔24.9%集體企業佔38%、個體企業佔16.1%、其他企業(「三資」企業)佔20.9%。如此增加的結果使工業總產值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1991-1995年間國有工業總產值占的份額從56.1%下降至34%,集體工業從33%上升為36.6%,城鄉個體工業從4.8%上升為12.8%,其他經濟工業從6%上升為16.5%。我們的結論是工業對財政收入貢獻的下降與工業總產值結構的變化有密切關系,深層次的問題是各種政策的綜合影響。本文無法對此做更多的定量分析。
另一方面討論財政支出,91-95年財政支出年均增長率17.2%,按費用類別其中:經濟建設費、國防費和其他費用增長率都低於財政支出增長率。而社會文教費和行政管理費的增長率分別為18.9%和19%高於財政支出增長率。在這期間社會文教費平均占財政支出的25.6%,行政管理費占財政支出的13.5%,這兩種費用合計約占財政支出的40%。人財政支出節流以減少赤字,目標應該是降低行政管理費和其他費用,隨著政府機構的改革和反腐倡廉的不斷深入,降低行政管理費用是有望實現的。財政收支的開源節流,會導致赤字的減少,甚至收支平衡。

表11 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預測
年份 財政收入(億元) 財政收入增長率(%) 財政支出(億元) 財政支出增長率(%) 財政赤字(億元) 財政收入佔GDP(%)
1995 6242. 19.6 6824. 17.8 -582. 10.7
1996 7408. 18.7 7938. 16.3 -530. 10.9
1997 8651. 16.8 9234. 16.3 -582. 11.6
1998 9853. 13.9 10771. 16.7 -918. 12.4
1999 11169. 13.4 12664. 17.6 -1495. 12.8
2000 12676. 13.5 14156. 11.8 -1481. 13.3
2001 14359. 13.3 15869. 12.1 -1510. 13.7
2002 16222. 13.0 17824. 12.3 -1602. 14.0
2003 18306. 12.8 20058. 12.5 -1752. 14.4
2004 20635. 12.7 22609. 12.7 -1975. 14.7
2005 23265. 12.7 25531 12.9 -2266. 15.1

九、城鄉居民收入
1978年以來,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經濟穩定增長,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純收入都有了較大的增長。1978-199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1978年為基期,年均增長率6.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8.2%,高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率。1978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1:2.57,到1995年按可比價,這個比值已降至1:1.94,96-97兩年,由於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個比值在1997年又降至1:1.83。反映了城鄉人均收入差距逐漸在縮小。根據抽樣調查,198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83.2%是國有職工、集體職工的工資以及職工從工作單位得到的其他收入,其中國有職工工資佔61.7個百分點,轉移性收入(離退休人員的離退休金)佔8.9%,個體經營者收入1.4%。1995年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相應的值是74.7%、60.1%、13.7%和2.1%。10間的主要變化是集體企業職工工資下降了6.2個百分點,國有企業職工工資下降了1.6個百分點,轉移性收入增加了4.8個百分點,個體經營者收入只上升了0.7個百分點。除此之外95年比85年間財產性收入增加了2個百分點。1997年的相應值是72.4%,62.4%,14.6%和3.2%。在職工工資中減少了職工從工作單位得到的其他收入,但國企職工工資比1995年上升了2.3個百分點,超過1985年的百分比。另外,轉移性收入又上升了0.9個百分點,個體經營收入上升了1.1個百分點,財產性收入略有增加。從收入結構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極大部分是職工工資收入和轉移性收入,95、97年分別佔92%、88.4%和83%。預計按目前經濟體制和可預測的經濟發展速度,這種結構在2005年前,不可能產生巨大的變化,所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這期間會有一定增長,但並不能希望有大幅度增長。
根據抽樣調查,1985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生產性純收入佔92.5%,非生產性純收入為7.5%,生產性純收入中來自第一產業的佔81.1%,來自第二產業的佔8%,來自第三產業的佔10.8%。1995年相應的份額為93.8%、6.2%、67.3%、19.4%和13.2%。1997年相應的份額為95.1%、4.9%、63.7%、22%和14.2%。從上述一組數據中不難看到,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生產性純收入1985-1995的10年中增加了1.3個百分點,97年又比95年增加了1.3個百分點。在生產性純收入中,來自第一產業的貢獻,85年為81%,95年為67.3%、97年為63.7%,85-95的10年中,下降了13.8個百分點,95-97的2年中又下降了3.6個百分點,同時來自第二產業貢獻的相應份額為10.8%、13.2%、14.2%。在第一產業貢獻份額下降時,第二產業貢獻的份額在85-95的10年中上升了9.4個百分點,95-97年又上升了2.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貢獻的份額較小一些,10年中上升了2.4個百分點,後2年又上升了1個百分點。表示了農村居民純收入中,超過1/3的份額來自非農產業,拓寬了農村收入的渠道,為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指出了方向,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徑。未來農村居民的收入將會增長快些。
表12 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預測
年份 農民人均純收入(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率(%)
1995 1578. 6.3 4283. 4.9
1996 1926. 8.0 4839. 3.9
1997 2090. 4.6 5160. 3.4
1998 2159. 4.2 5421. 5.8
1999 2370. 4.0 6035. 6.1
2000 2550. 3.8 6596. 5.8
2001 2717. 3.8 7182. 5.7
2002 2883. 3.8 7820. 5.5
2003 3055. 3.8 8523. 5.3
2004 3239. 3.9 9297. 5.1
2005 3437. 3.9 10147. 5.0

十、城鄉消費
我國的改革在80年代使農村居民純收入年均增長率高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縮小了農村人均收入與城鎮人均收入的差距,同時也使1978-1996年間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年均增長率以11.9%的速度高於城鎮居民10.2%的速度,使城鄉消費水平對比(按可比價計算)。90年代上半期,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增長率低於城市居民消費水平增長率,又使城鄉消費水平差距拉大,1995年的城鄉消費水平對比為1:2.76(按可比價計算)。1995-1997年的消費水平年均增長率農村居民為8.3%,城鎮居民為2.0%,所以1997年的城鄉消費水平對比又縮小為1:2.45(按可比價計算)。(註:按現價計算,90年代以來城鄉消費水平對比超過1:3.0,95年為1:3.4,97年為1:3.1,參見1998年統計年鑒P72)。這個結論與城鄉居民收入的對比是吻合的,消費水平的增長與收入水平的增長基本是一致的,但增長值並不恆等。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抽樣調查材料揭示,消費結構也發生變化,城鎮居民1985年食品消費占消費支出的份額為52.2%,1995年降至49.9%,1997年降為46.4%,衣著消費份額也從14.5%下降至13.5%和12.4%。與之相反,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和居住四項支出都有不同的上升,從1985到1997年增幅在1.8到3.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在相同的時點上,食品消費佔57.8%、58.6%和55%,由於農村住房的新建和修理是自己花錢,所以農村居民用於居住和室內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的消費占消費支出的份額就成為第二大支出,所佔消費份額為23.2%、19.1%和19.7%,衣著為9.7%、6.8%和6.7%呈下降趨勢,但交通通訊的支出的份額從1.7%上升到3.3%,增幅最大的是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三個時點所佔份額分別是3.9%、7.8%和9.1%。對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分析,有助於未來經濟發展中以擴大國內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的策略。

年份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
1995 10.2 9.9
1996 6.1 13.9
1997 4.2 3.9
1998 6.2 4.3
1999 7.7 4.6
2000 8.6 4.9
2001 9.2 5.1
2002 9.5 5.3
2003 9.6 5.5
2004 9.5 5.6
2005 9.3 5.7

十一 國際比較
一 現狀比較
199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74772.4億元,人均6048.3元,以當年匯率換算成美元,分別為9019.6億美元,729.6美元。從總量上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位居世界第7名,不僅如此,從1992年以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一致居世界前列(參見表14)。如果從物質生產部門生產能力和產品產量來看,目前我國主要工農產品產量、建築竣工面積、交通運輸周轉量、郵電通訊容量等項指標,多數已居世界前列。
表14 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國家 1997年GDP
億美元,按當年匯率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中國 9019.6 14.2 13.5 12.6 10.5 9.6 8.8
美國 80799 2.7 2.3 3.5 2.0 2.8 3.8
日本 39020 1.0 0.3 0.6 1.5 3.9 1.0
德國 20346 2.2 -1.2 2.7 1.8 1.4 2.3
英國 13009 -0.5 2.1 4.3 2.7 2.3 3.5
法國 13573 1.2 -1.3 2.8 2.1 1.5 2.3
義大利 11088 0.6 -1.2 2.2 2.9 0.7 1.3
加拿大 5983 0.8 2.2 4.1 2.3 1.5 3.7
俄羅斯 4366 -14.3 -9.0 -12.5 -3.9 -1.9 1.3
印度 3251 4.2 5.0 6.9 7.4 6.9 5.8
韓國 2484 5.1 5.8 8.6 8.9 7.1 6.0
印尼 1343 7.2 7.3 7.5 8.2 8.0 5.0

(國外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金融統計月報》1998年9月;《世界經濟展望》1997年12月)
但從人均收入來看,由於我國人口眾多,1997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到1000美元,而發達國家的人均GDP普遍高於2萬美元,世界平均水平也為4000-5000美元,說明我國的水平不到發達國家的二十分之一或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屬於發展中國家的低收入國家。若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國人均GDP可達到1300-3000美元,則已進入下中等收入國家之列(參見《21世紀中國經濟大趨勢》第8頁,李京文主編,1998年遼寧人民出版社),但購買力平價指數究竟為多少還是一個引起廣泛爭議的問題。
從結構上來看,我國的水平也大大落後於發達國家。首先從產業結構來看,1997年,我國的產業結構大致相當於發達國家1860-1920年的水平,如表15所示。這說明,從產業結構上,我國的總體生產力,尤其是農業生產力還處於發達國家40-100多年前的水平,我國許多農村地區還處於刀耕火種的生產力水平以及還有6500千萬農村人口處於不能維持生存水平的貧困狀態下。從就業結構來看,表16所示我國與發達國家就業結構的比較結果。可以看出就業結構比較的結果與產業結構比較的結果大致相同。兩種比較顯示我國經濟結構比發達國家要落後40-100年。從消費支出的結構來看,1997年我國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即食品消費占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為46.4%和55.0%,還處於從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的低收入國家之列。中等收入和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分別為35%和20%左右;在衣著消費上,我國城鄉居民的衣著消費占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分別為12.4%和6.7%,相當於中等收入國家居民的支出水平。從消費支出結構上看,城鄉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別。
表15 中國1997年產業結構與幾個發達國家的比較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 1997年美元折算的人均GDP($)
美國1869-1879年
(1859價格) 25.8 37.7 36.5 2633
加拿大1919-1923年
(1949年價格) 20.8 42.4 36.8
英國1851-1861年
(1885年價格) 19.5 36.3 44.2
法國1896年
(1954年價格) 25.0 46.2 28.8 1992
荷蘭1913年 18.8 36.8 44.4
日本1952年-1953年
(1936年價格) 22.4 39.4 38.2 2008
中國1997年
(當年價格) 18.7 49.2 32.1 729

資料來源:
(1)〖美〗西蒙·庫茲涅茨《各國的經濟增長-總產值和生產結構》,常勛等譯,1985年商務印書館,第150-153頁
(2)李善同,候永志《對我國工業化進程的認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報告1996年第108號
(3)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1997年》,1998年中國統計出版社
(4)《21世紀中國經濟大趨勢》第6-7頁,李京文主編,1998年遼寧人民出版社

表16 中國就業結構與發達國家比較(%)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美國(1869-1879年) 50.0 29.0 21
加拿大(1871年) 52.9 47.1 *
英國(1801-1811年) 34.4 30.0 35.6
荷蘭(1849年) 41.7 28.5 19.8
日本(1920) 45.4 29.4 25.2
中國(1997年) 49.9 23.7 26.4

(資料來源:同表15)
註:*表示包括在第二產業中
從社會指標來看,我國平均預期壽命為69歲,高於世界平均63歲的水平;中國嬰兒死亡率為3.1%,低於世界平均4.8%和發展中國家平均5.5%的水平(資料來源:《中國發展報告》,1996年統計出版社)。1997年,中國學齡兒童升學率為98.9%,相當於世界平均99%的水平,小學組和初中組升學率分別為93.7%和44.3%,均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但我國的教育總體水平依然低下,我們來看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在人口中的比重,它可以衡量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源開發水平。表17所示為世界上主要國家的各種教育程度的人數在總人口中的比重。
表17 各種教育程度的人數在總人口中的比重(25歲以上)(單位:%)
國 家 年份 人口(+25) 大學 中學 小學 文盲
中 國* 1995 121121 2.1 35.6 38.4 23.9
美 國 1990 15887 45.2 44.4 9.1 1.2
日 本 1990 8049 21.2 44.5 34.3
加 拿 大 1991 1747 21.4 62.0 15.7 1.0
澳大利亞 1971 688 21.5 48.3 29.3 0.9
前 蘇 聯 1989 17041 13.9 63.3 14.9 7.9
波 蘭 1988 2299 7.9 47.8 42.8 1.5
匈 牙 利 1990 680 10.1 30.7 57.9 1.3
印 度 1981 28060 2.5 13.7 11.3 72.5
印度尼西亞 1980 5844 0.8 9.6 48.4 41.1
韓 國 1990 2341 13.4 53.9 21.7 11.0
埃 及 1986 1944 4.6 14.8 16.5 64.1
墨 西 哥 1990 3119 9.2 23.4 48.5 18.8
阿 根 廷 1991 1734 12.0 25.3 56.9 5.7

*中國為總人口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1996
由表17可以看出,1990年,美國25歲以上人口中獲得大學教育的人數所佔比重為45.2%,大大高出中國的相應比重。從大學程度人口所佔比重這個指標的情況來看,中國基本上低於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國家,包括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只比印度尼西亞的情況稍好一點,比印度的水平還低,遠遠落後於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等國的水平。同時,中國文盲所佔比重要遠高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比重,但是低於埃及、印度和印尼等國家相應的比重。這說明我國掃除文盲的工作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公共教育支出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這一指標的情況來看,中國不僅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而且低於東歐一些轉型國家,同時,也低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世界上上大多數國家的公共教育經費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都為5%左右,而中國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低於經濟發展水平比中國還低的印度。例如,1992年印度公共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7%,而中國僅為2.3%,比印度低1.4個百分點。
在科技指標上,我國的水平也落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以研究與開發支出佔GDP的比重為例,如表18所示,我國落後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
表18 研究開發支出佔GDP的比重(%)(1994年)
日本 2.88
美國 2.44
韓國 2.29
台灣 1.80
新加坡 1.18
中國 0.50

(資料來源: 《1996年世界競爭力年鑒》第524頁)
二未來比較
從現在到2005年年末,同世界上主要國家即7大工業國家相比較,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繼續處於領先位置,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為8%左右,而根據我們的估計,西方主要工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速度為2%左右。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位次進一步提升,下世紀頭五年將是中國經濟總量趕超世界主要工業國家最多的時期,如表19所示。
表19 2001-2005年時期中國與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
(單位:億美元)
1997年 2000年 2005年 2005年的位次
中國 9019 11404 16896 4
美國 80799 85744 87459 1
日本 39020 39406 40194 2
德國 20346 21593 22023 3
法國 13573 14403 14691 5
英國 13009 13805 14081 6
義大利 11088 11766 12002 7
加拿大 5983 6349 6476 8

(註:本表以1997年不變價和匯率計算)
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總量將逐步跨入世界前列,199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74772億元或9019億美元,以1997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00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14404億美元;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6896億美元。1997年到2000年,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名列第7;從2000年到2005年,中國經濟總量將先後超過義大利,英國和法國,居世界第4位。
不僅如此,從2001-2005年,中國經濟總量與美國、日本和德國之間的相對差距和絕對差距都在縮小,如表20所示。從1997年到2005年末,中國經濟總量與美國、日本、德國的相對差距在不斷縮小,從絕對差距來看,1997年到2000年,中國與美國的絕對差距還在擴大,而在2001-2005年,中國與美國的絕對差距開始縮小,只有絕對差距的縮小才能說明真正步入趕超進程。但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即使實現預計的經濟增長,到2005年,人均收入也只有1300美元左右(1997年不變價和匯率),仍然不到主要發達國家人均收入的20分之 1。

表20 2001-2005年中國經濟總量
與美國、日本和德國之間的相對比較和絕對比較
1997年 2000年 2005年
中國/美國(%) 11.2 13.3 19.3
中國-美國(億美元) -71779 -74340 -70563
中國/日本(%) 23.1 28.9 42.0
中國-日本(億美元) -30000 -28002 -23298
中國/德國(%) 44.3 52.8 76.7
中國-德國(億美元) -11326 -10187 -5126

十二.同「八五」和「九五」時期的比較
一經濟增長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在「八五」、「九五」以及2001-2005年的年均增長速度如表21所示。2001-2005年的經濟增長速度要低於「八五」時期、同「九五」時期接近,表明中國經濟將繼續運行在適度快速的軌道,2001-2005年同「九五」時期的略微差別主要來至於勞動力, 增長速度的減慢,實際上,根據我們的預測,社會全員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2001-2005年要快於「九五」時期,這是改革的進一步完善應該出現的結果。從經濟結構變化的趨勢來看,2001-2005年將繼續「九五」時期的趨勢,第一產業所佔的份額逐漸減少,第二、三產業所佔份額逐漸增加,結構繼續優化。
表21 各個時期年均經濟增長速度(%)
時期 年均經濟增長速度 %
「八五」 12.0
「九五」 8.5
2001-2005年 8.2

(其中,「八五」時期為實際統計數,「九五「和」2001-2005年為預測數)
二 就業
2001-2005年的就業壓力將高於「九五」和「八五」時期,表現為城鎮登記失業率要高於前面兩個時期,這主要是因為還有許多國有企業下崗職工要下崗和再就業,農村重的剩餘勞動力也需要轉移。
三 財政
2001-2005年一個明顯的變化可能使財政收支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會逐漸增長,由原來的佔10%左右上升到佔15%,這主要是因為實行稅費合一的政策,國家財政征管能力增強,以及累進稅制的結果。在客觀上,中國需要加強財政力量,因為國有企業的改革將使原來企業所管的社會公益事業轉移到國家財政負責,國家需要防止地區差異和個人收入差距過分擴大。
四 外貿
2001-2005年同前面的兩個時期相比另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出口的增長速度將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外貿依存度有所下降,這說明該時期中國的經濟增長增長在更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內部需求,這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應出現的現象。

❾ 印度三縣城市房價是多少價

印度三縣城房價8000元一平米。

❿ 印度的經濟沒有中國發達,可是為什麼孟買的房價比北京、上海的房價還要高出很多

炒上去的,這有什麼奇怪,你抄成多少就是多少,雖說孟買不小,但是黃金地段面積不大,中間那麼塊好地方當然貴

與印度房價為什麼不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