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房價是怎樣上漲起來的
高壓下才能產生動力,這是內燃機的原理,我們人也是這樣的,沒有壓力就不版能成熟,權國家為了讓年輕人很快的成熟起來,真是用心良苦,為了減輕心理負擔,天天宣傳控制房價,如果不是如此,房價還不知道搞成什麼樣子呢?其實從宣傳中我們應該明白,不管怎麼樣,自我尋開心就行,房價已經如此了,自己再難過也沒有用。
B. 房價走勢圖怎麼做
目前國家也來參與炒房,看來想錢已經想瘋了!!!房產稅轉嫁到租金,看來國家目前是要打擊沒房住的人多掏租金去租房,想逼老百姓都去買房。 轉嫁到租金,租金增高,加劇新一輪搶房潮投資出現,房價繼續高漲,稅收增加,國家目的達到。**轉嫁房產稅可暫時影響供求及保障矛盾,徵收房產稅會使國家會更加強大,國富民弱會更加突出,但為了國家利益,老百姓犧牲一下個人利益吧。 一但房產稅改革後,**最怕有房的老百姓較真,都去找國家要土地增值那部份錢,或老百姓都去找國家要回自己的土地所有權,那國家麻煩就大了,呵呵。 重點:落實解決供求關系,很簡單的事情,不清楚為何**要故意搞得特別復雜。 房產稅政策短期影響房價很難說,因國家未實質解決保障房的供求矛盾,國家每出台一個政策調控,就變相抬高一次成本,越抬越高,最後還是老百姓去買單。所以長期來說是看漲的。 國家新政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家是要求房價繼續上漲,但不要漲得太快。房價下跌不符合國家新的政策,新政本來就是不需房價下跌,但需**的溫和上漲。 有人去市場花100大洋買了一隻小豬認養10年,1年後長成可以賣1000大洋的大豬,有一社團組織告訴你這豬的增值部份你1文錢不能拿,每年還要再徵收你把豬養大了的養豬增值稅100大洋。就是這種稅,請問你認為應採用何種形式徵收?呵呵。社團組織對豬的打壓的政策就是明白告訴要搶劫,有本事你就別去買豬,看豬價會不會下跌。但豬涉及民生問題,有很多人需要買來吃或養,社團組織如果從源頭上解決有大量的小豬、大豬的供求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社團組織是否願這么干?而不是單一去研究下一步如何搶劫的辦法。否則搶劫一次,豬價的成本被抬高一次。 漲價不是房漲價,房是每年都要折舊,增值的原因是**的土地而持續增值的。 在國外因土地增值要收地產稅(房產稅、物業稅,什麼名稱不重要),國外土地是私有化的業主擁有所有權,業主自己的土地增值了,國外的業主非常高興,當然願意交地產稅。中國也准備征稅,但問題是房是每年都在折舊跌價,中國的土地全部都是國家所有的,老百姓僅僅只有使用權而已。但土地又是持續增值,增值部份也是國家的土地增值,問題是增值部份的物業稅應該向誰征稅?地方**找****徵收?不可能。去找老百姓徵收,但老百姓的房在折舊貶值,轉而只有轉嫁去抬高房的價格,造成房價爆漲。
C. 房價為什麼怎麼搞
投機咯,現在看起來GDP很高,不過都是虛的,比方有的人,資產有好幾個億,其實那個好幾億裡麵包含了(比如:股票,房子)沒有實體的資產,如果哪天市場不好,有可能一夜變成窮光蛋的
D. 房價 怎麼搞
什麼意思啊?看不懂你的問題。
E. 政府怎樣調控房價
最近,住建部、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等多個部委,在近半個月的時間里,緊鑼密鼓地出台了若干房地產調控政策:從「營業稅徵收2改5」,到「國四條」,再到「拿地首付不低於50%」,從「5年內普通住房轉讓差額徵收營業稅」再到「督辦全國18宗房地產閑置土地」,調控之聲不絕於耳。 但是,相關調控措施可能適得其反,因為,這些措施不僅未能解決根本問題,還滋生出了新的問題——這也是被以往房地產調控後的效果證明了的,幾乎每次房地產調控過後, 房價 都會出現新一輪報復性上漲。 12月23日,在接受央視《今日觀察》采訪時,我提出了兩點建議(播出時只播了第一條): 一是對現行分稅制進行調整。分稅制改革以後,地方政府的財權減少了,事權反而在增加。地方政府不僅要 發展 經濟,還要提供足夠的公共服務、公共產品,但它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困擾。目前,地方政府基本上就是通過土地出讓金、房地產相關稅費收入來填補這個資金缺口的。所以說從利益驅動方面來看,地方政府是沒有任何動力去抑制 房價 的。道理非常簡單, 房價 上漲,才能拉動地價上漲,地價上漲,地方政府才能獲得更多的土地出讓收入。無論房地產調控措施多 么 嚴厲,最終都要靠地方政府來落實,由於受制於利益因素,地方政府在執行房地產調控 房價 只會陽奉陰違。因此,要從根源上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對分稅制進行調整,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只有在它的財權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才可能真正地落實抑制 房價 上漲的措施。 二是改變現行的官員政績考核標准。現在主要以GDP來考核幹部政績,地方官員為了獲得更高的GDP增速,更有動力推高地價、 房價 ,以提升其進行基本建設投資的能力,推高GDP,獲得更多、更好的升遷機會。只要這種畸形的幹部政績考核標准不改變,地方官員推動 房價 上漲的動力就永遠不會減弱。GDP只是量化經濟活動的一個指標,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在追求民眾幸福指數的提高而非GDP,我國的許多官員本末倒置,在畸形的考核制度下,把GDP當成了唯一的追求目標。試想,在這種考核標准下,哪一位官員能夠真正關心民生呢?因此,現在必須盡快調整對官員的考核標准。 由於這兩條建議,在目前並不受到重視,那 么 ,就必然導致越調控 房價 越漲的畸形結局。 以土地「重拳」為例。12月17日,財政部、國土部等五部委出台《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確開發商以後拿地時,「分期繳納全部土地出讓價款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一年,特殊項目可以約定在兩年內全部繳清,首次繳款比例不得低於全部土地出讓款的50%」。如果開發商拖欠價款,不得參與新的土地出讓交易。此舉被媒體稱為「房市調控第一拳」。 開發商囤地、炒地的目的,在於獲取增值收益。即使讓開發商一次性付清全部土地出讓金,他仍然可以囤積土地,坐等土地升值。也就是說,開發商囤積土地的源動力不在於他是分幾次拿的地,而在於他可以分享升值帶來的暴利——這種暴利甚至超過他搞房地產開發獲取的收益。中國的許多開發商並不建房而只炒地,也源於此。 其實,打擊囤地並不需要另出「重拳」,只需嚴格執法即可。我國早在1994年7月公布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就規定,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的,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徵收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20 %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兩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此後,國家又陸續出台類似的法律法規,但是,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越來越多,而囤積土地的現象卻有增無減,囤積土地者有恃無恐,原因在於法律與土地一 樣 「閑置」。如果嚴格執法,沒有一個開發商敢囤積土地,道理非常簡單,囤積兩年後不僅不能享受增值收益,連地也重新被政府收回了。這個賬開發商都會算。 開發商為何敢囤積土地呢?因為地方政府縱容。 那 么 ,地方政府為何縱容開發商囤積土地呢? 利益使然。 地方政府如果嚴格執法,對囤積的開發商進行處罰,開發商爭相拿地的積極性就會降低,地價就會跟著下來,地方政府的收益就會減少。為了謀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慢慢拿出土地進行拍賣,開發商高價拿地後坐享升值之利,雙方都有好處,互惠互利,就形成了一種利益共同體。在這種情況下,讓地方政府去處罰與自己處在同一戰壕中的囤地者,是非常不現實的。所以,但見法規紛飛,就是不見囤地者減少。 房地產調控的重拳,應該打在供應上。通過嚴格執法,迫使開發商按照規定開發,建造成房屋供應到市場。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開發商原本有限的資金大部分用到拿地方面,提前確保了政府出讓土地的收益安全,卻可能使開發商因資金緊張,開發進度進一步降低。 而且,在「地王」不斷涌現的大背景下,動輒上億元的土地,沒有實力的開發商根本沒有競爭力,在首次繳款比例提高後,這些開發商被淘汰出局,進一步減少了房屋供應能力——小的開發商是這個市場的必要補充。同時,行業的壟斷性加強, 房價 會進一步上漲——中國油價高於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就是壟斷導致的必然結果。如今,這種壟斷正在快速向房地產領域蔓延。 另一方面,許多供應到市場中的商品房被炒房者囤積起來,人為減少了市場供應,是催生 房價 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二手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5年,增加了流動成本,而這些成本在房屋供應不能增加的情況下,很容易轉嫁到民眾身上。而且,流動性的降低,也會導致房屋實際供應量的下降。 顯然,這些重拳並不能真正抑制 房價 的上漲,原因在於,這些重拳都首先在悄悄確保政府的收益不減少,高 房價 是地方政府、開發商、銀行、炒房者利益共同推動的結果,作為獲取主要收益的一個主體,地方政府必須帶頭壓低地價,才能夠理直氣壯地擠壓房產商的暴利,否則,在各方利益都不減少的情況下,出台的任何希望 房價 下跌的措施,都將成為空談。 房市調控重拳必須打到點子上,那就是,打到利益上,打到供應環節上,否則,花拳綉腿耍得再好看也難有效果,更有可能, 房價 還被「重拳」打得越來越高。 後記: 我對避開根源的調控措施抑制 房價 已經不抱任何幻想。 《通貨膨脹早已在我們身邊(兼談 房價 )》一文是我對未來 房價 趨勢 走勢最明確的分析: 在綜合這些年的大量數據及政策信息後,我得出結論:政府能夠容忍的中國 房價 的最大跌幅應在 20 %以內,時間應在 10 個月以內。超出這個極限,政府就必然出台救房地產的政策。 20 08年, 房價 剛剛步入下跌軌道不久,系列房地產救市政策的出台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此,除非有能夠替代房地產解決地方政府財政缺口的產業, 房價 雖然會有調整,但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推動下,大 趨勢 仍是上漲,會一直上漲到即使在任何推動力量下也不能再上漲為止,即崩盤為止。 當下中國最大的問題是,開發商等強勢既得利益集團的勢力越來越強大,他們已經能夠直接影響一些政策的出台。公眾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權力部門的高官(對政策出台有決定作用)與開發商勾肩搭背在一起,宛如同志。在這種情況下,官商勾結之網如何能夠打開呢?誰來打開呢? 我認為: 房價 是長是跌已經是人們現在關注以及爭論的一個焦點,我覺得每次在出台一些政策後,雖然市場是有些暫時的低迷,但是過後會有個報復性的上漲,從08年就是,當人們還覺得08年底09年初 房價 會降到個能接受的價位的時候,不曾想 房價 在不經意間就起來了,而且是報復性的上漲,讓人還沒有回過神來就已經跟不上腳步了,很多人都後悔沒有在年底年初的時候把握住機會,所以我想不管是一時的調整能下來多少,長遠看 房價 還是要漲的,只能自己去把握機會了
F. 未來五年房價如何
未來五年房價將跌翻番 房價上漲是謊言
地產專家哥李寶新,近日又有新的斷言:
3月,房價將暴跌。房價為何會在暴跌?這是供求關系決定的。由於限購令等一系列政策,2011年之後土地供應開始出現下滑。2012年的土地負增長比去年還嚴重,因為土地2011年上半年還是增長的,下半年以後才是負增長的,2012年全年都是負增長。2012年第一、二季度負增長幅度都很大,三季度雖然有所回升,但二季度是負增長26%。沒有土地去保證供給,房價必將出現暴跌。
「暴跌論」是有依據的。根據統計,「2006年土地供應負增長,2007年房價暴漲,2008年土地供應負增長,2009年房價暴漲。既然前兩次都出現土地負增長之後房價暴漲,那是不是這次也會出現相同狀況?因為供求關系是平衡的,除非需求下降了。但現在看來需求沒有下降的可能性。」
「暴跌」的標準是什麼?「如果房價增長幅度大於收入增長的幅度他就變成房價收入比例差距越來越大,它是不合理的,就叫暴漲。所以很多人搞不清楚,一說暴跌好像就以為非得暴跌翻兩番才叫暴跌。」
盡管2012年末市場有所回升,但是房地產市場大幅反彈的可能性不大。就宏觀政策和外部經濟環境看,短期房地產市場「穩」字當頭,2013年市場不會有大幅的回升。首先,現在的房地產市場環境不同於2009年,當時是政府放鬆貨幣的幅度非常大。今年的貨幣政策是有限放鬆,寬松幅度並不是很大。其次,本次調控對於投資和投機性需求採取比較嚴厲的控制。最後,現在的庫存量非常大,明年即使房價有所上漲,回升的幅度也是有限的。
房價下跌,現象存在,但不容樂觀
從2009年開始,中國房價瘋漲,經過2年,房價已至高位。2011年,物價上漲加劇,國家調控力度加強,2011年底漲勢控制,甚至略有回落。轉眼到2012年,房價會如何呢?
1.房貸利率上浮。但難以阻檔購買房的需要,在實際利率為負數的情況下,證券市場漂浮不定,中國人有錢就置辦房地產的傳統,80多萬億的本外幣存款和游資進入,使對固定資產(土地與房產)的購買慾望成為現實的保障,城市化進程使大量的農村人員進入城市、近700萬的學生新增就業,又形成了對房產的剛性需求。
2.存款准備金率上調的緊的貨幣政策,使商業金融機構貸款大大減少,但他們可以繞過政策,通過開發大量的理財產品籌集資金,使政策大打折扣。
在國家一系列調控措施下,房價擠去一部分「過快」上漲部分的水份後,處於盤整狀態:房地產商進入「冬季」蟄伏等待春天,地方政府躲著國家調控的風頭。風頭過後(調控政策松動),春天到來,房價還會漲,與前輪上漲相比,會漲得理性一些,不會漲得那樣瘋狂。
1、政府行政干預
2、熱錢、炒樓資金撤離
3、輿論向導,購房者觀望
4、房地產商降價回籠資金,現金為王策略
5、樓市泡沫逐漸擠出
G. 如何使房價降價
劉曉齊
成都齊力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山傳海
成都尺度地產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傑
成都天意天映置業顧問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解讀國六條
焦點:房價為何越調越高?
山傳海:壟斷下的高房價
首先要知道的是,宏觀調控更多意義上是指調控投資、暴利的那部分,目的是維持市場的健康於良性發展。房價是市場的東西,調控是計劃的東西,兩者一旦處理不好就容易出問題。
另外,有這樣的情況,比如有些城市,政府壓低房價,但地價、建築等成本並沒有降低,最後存活下來的就是一些經濟實力雄厚的大公司,這幾家寡頭聯合抬價,房價就會在短時間內暴漲。這種情況是大家都不願看到的。
劉曉齊:需求的井噴
基本上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宏觀調控出台→持幣觀望→抑制需求→(成本不變,房價沒有下跌,但需求仍然存在)需求暴漲→房價上漲。所以有人說,調控的結果就是房價再度上漲,因為城市化進程是必然的,需求是不會消失的。
李傑:成本在上漲
其實「國八條」的效果是明顯的,強力糾正了上海、蘇杭等城市的房價和房市過激現象,並且警示了其它區域市場的買賣雙方的理性投資。
至於全國房價持續上揚,是因為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和相關產業在健康成長。房地產開發的成本沒有降,反倒有所增長,地價、設計等費用都在上漲
開發商不可能做倒貼錢的生意,成本不降低,房價自然不會下跌。
焦點:解剖房價構成
李傑:成本決定一切
主要是成本的問題。今天同區域市場上供給的房地產作品,與一年之前的產品相比,可以非常明顯地感覺到:設計水準更高、建築質量更好、選材更精、配套更完善、節能性和舒適安全性更突出…。這樣,開發企業才能生存,代價是不斷提高成本,超越之前項目。
由於房地產市場的茁壯成長,房地產業的上游產業也得以蓬勃發展,使得土地更貴、苗木價格瘋長、主材提價、人工和機械緊張…,要使得項目順利完成,開發商得追加成本;
消費者權益保護、民工權益保護、行業提高規范、建築升級規范和金融風險等社會義務,開發商得責無旁貸地擔負起來。因為該行業關系著國計民生,房地產開發行業作為中國的支柱產業,肩負著為行業局部市場和行業相關產業鏈的噴嚏承受感冒病痛的義務。
劉曉齊:誤解了利潤
很同意以上的說法。我舉個例子,如今開發商要做一個項目,不單要考慮地價、車庫、設計等成本,而且還要承擔很多公共義務,比如承擔大量公共設施用地的規劃和修建,這些最後都只要轉移到房價上。
這裡面還有一個誤解,比如開發商投入了1000萬,最後賺回2000萬,很多人就認為開發商的純利潤是1000萬,沒有考慮到整個工期是三年,平均利潤率還要除以三。
焦點:開發商的社會義務?
劉曉齊:承擔了過多的社會義務
因為開發商是房屋的終端製造者,當房價過高之時,其矛頭必然指向開發商。而作為開發商,在這里不得不澄清一下。如果想要真正降低房價,國家不僅僅只是對最終產品的調控而是要從產品源頭上的各個生產環節來進行綜合調控。希望這個建議能夠引起國家對房屋這個特殊產品的成本組成給予高度的重視,國家也不要再一味地增加開發商的成本了。
想要降低房價,各級地方政府應則應拿出相應的姿態。對開發商而言,成本構成中一是土地成本,政府如何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的政策來使我們的房價得到有效的控制。二是資金成本,比如開發商要幫建築業交「幾百萬的保證金」。這顯然是不合理的。開發商與建築商之間是有合同的,民工工資是由建築商來付,而不是由開發商來付。開發商為了獲得利潤,這一切的成本最終都將會轉移在房價上。所以,各級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時候要考慮它是否會影響開發成本?是否會影響到房價?
山傳海:開發商在夾縫中生存
開發商追求合理利潤是合理的,但他們一直都是在夾縫中生存。一方面,國家政府不斷對產品項目提要求,規定了高檔、齊全的配套,讓開發商承擔本不該它們承擔的社會責任與義務,另一方面,政府又不允許開發商的定價過高。熟不知,類似於人防、車庫,公共設施等配套的成本都轉嫁到了房價之中。
舉個簡單的例子,規劃局住房的標准,車位必須配備0.7。試想一下,100個人裡面,就必須要有70%的人不僅要買得起房子還要買得起車子。這樣的標準是很高的。目前,成都的車庫不好賣,又沒有人去租。國家又限制了車子租賃的價格,以致於開發商不得不把車庫的成本轉嫁到房價上,房價自然就要高一些了。
焦點:購房首付比例
劉曉齊:提高首付比例會引發民怨
「要把老百姓們購房的首付比例提高到4成或5成。」,這個觀點我是不贊成的。既然國家要想讓大多數人都能買得起房子,就肯定不能這樣做。特別是針對目前的一些年青人來說,如果首付比例提高4成或5成,那購房對他們而言就更是望而生畏了。
在國外發達國家,就連買沙發都可以搞銀行按揭,為什麼我們購房不可以呢?我認為只要建立了健全的信譽機制是完全可行的。政府如果盲目地提高首付,則會嚴重地影響市場,給廣大的消費者造成不利,同樣也更容易激發消費者的怨氣。雖然說首付一成、二成是不可能的,但較低的首付至少可以滿足他們提前消費的心理。
山傳海:提高首付會抑制購房需求
之前,央行有提出將購房的首付提高到50%,在網上也有很多人在關注、討論這個問題,但最後的結果是普遍認為出現這個情況是不太可能的。因為這樣對房產的需求抑制非常利害,可能會將需求打掉一半左右。在成都一般房子總價50、60萬,如果首付一半就是20、30萬,對於一次置業的消費者來說就不太容易實現了,那麼只有再往後等,越等房價越漲,這樣,就形成了永遠都買不起房子的局面,很容易引發百姓的不滿情緒。
李傑:應有針對性的區別對待
近些年房地產市場能有供銷兩旺的好光景,離不開按揭貸款政策的強力支撐。如銀行不斷提高按揭首付比例,無疑將對遏制房地產市場住房類產品的成交總量產生巨大影響。從控制房價暴漲的積極面看,通過提升消費壁壘,消減市場需求量,可以有效抑制開發商的贏利預期和炒家的投資熱情。但這對市場而言,首先開發商的市場風險會增加。其次,由於供給和需求的差距加大,項目的開發周期延長,導致開發成本,經營成本和利息成本等,必然加大。第三,必然催生市場土地存量大,土地取得價格高,而房價和需求量無力支撐供給量和供給價格的矛盾。作為「國六條」宏觀調控房價的措施之一,住宅類產品的按揭首付比例調高,我認為只能針對購買第二套及以上房產的消費群體。
焦點:房地產信息披露
劉曉齊:數據應進行專業分類
作為主管部門,房管系統公布的數據還是相對真實、科學的。相關信息及數據的公布是對市場來說,形成了一個預警機制,是規范市場的必要手段。不過可以對其進行更加專業性的分類報道,可分為開盤量、開工量、完工驗收量、銷售量等,無論是開發商,還是購房者都可以各取所需。
山傳海:數據透明才能消除恐慌
了解到市場上有多少商品供應,開發商才能一目瞭然,並進行參考與借鑒,進而對市場作出有效正確的判斷。及時地不斷調整產品的供給結構國。同時,也讓消費能夠掌握目前市場上有多少商品可供他們進行有效的選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房地產市場上的信息、數據相對透明,更有利於市場的良性發展。 早報記者熊麗關敏以上言論僅代表嘉賓觀點
H. 如何炒房
炒房是一個新興名詞,是伴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而產生的投資行為。由於政策影響,房市攀升,一些人借機囤積房源,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慫恿大家買房,增大供應,進一步提升房價,轉手獲利,這一類的特殊投資行為被稱為炒房。
炒房的方式分為四種:
通過團體購房,以團購形式增強和開發商談判的能力,壓低價格整體買入,之後再以零售價格獲得回報。它類似於商品買賣中的批發與零售,其購房的目的是賺取零售時的差價。
通過新聞炒作、散布、傳播消息等手段形成房價上漲的假象,造成虛假的供求不平衡,影響房地產市場價格,再通過房地產交易獲取利潤。這與房地產市場不規范,市場信息不透明,缺乏必要的監管機制,對虛假廣告打擊不力密切相關。一些媒體、開發商為牟利而聯合炒作,也讓這種行為屢能得逞。
將市場即將發生變動的意思向不特定的人傳播是這種行為必要的構成要件。它的行為特徵和目的與證券市場中惡意散布、製造虛隔信息操縱市場行為類似,並違背《廣告法》和《房地產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等法律的規定,應當用法律對其進行制約。
虛假交易。包括開發商的洗售行為以及炒房團的相對委託行為。開發商的洗售行為是指開發商以獲取利益為目的,由其內部人員或僱傭外部人員,以炒房者名義通過虛假交易製造房地產市場假象、誘騙他人作出錯誤的房產投資。其手法是開發商先預售或銷售部分商品房(期房),由預炒房先安排好的同夥(炒房者)配合買進,繼而退還開發商,取回價款。這種行為是一種不改變實質所有人而對同一商品房(期房)賣出後又買回的操縱行為。
所謂實質所有權人是相對於名義所有權人的一個概念,它是指盡管商品房(期房)並非以自己的名義持有,但是以自己的資金購買的商品房(期房)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享有該商品房(期房)的權益的人。他們的行為或許會在開發商和炒房者的產權登記上發生移轉,但事實上依然是由開發商控制與支配,這種情況下只是名義所有權的轉讓或名義所有權人的變更,不屬於轉移實質所有權的商品房買賣。開發商的這種行為與《證券法》中的操縱市場行為中的洗售(washsale)十分相似,也稱為"沖洗買賣"。
一些炒房團(包括個別炒房者)以實際交易操縱的方式炒高房地產。炒房團利用其資金優勢買進某一樓盤,使散戶產生錯覺,誤以為交易活躍、房地產市場價格上漲,盲目跟進;而炒房團趁機拋售從中牟取暴利。其行為方式類似於證券法的實際交易型的操縱市場行為。
I. 房價怎樣發展
.
目前國家也出政策公開參與炒房,房產稅轉嫁到租金,看來國家是要打擊沒房住的人多掏租金去租房,目的是想逼老百姓都掏錢去買房。
最終轉嫁到租房人,租金增高,加劇新一輪搶房潮投資出現,房價繼續高漲,稅收增加,國家目的達到。政府轉嫁房產稅可暫時影響供求及保障矛盾,徵收房產稅會使國家會更加強大,國富民弱會更加突出,但為了國家利益,老百姓犧牲一下個人利益吧。
一但房產稅改革後,政府最怕有房的老百姓較真,都去找國家要土地增值那部份錢,或老百姓都去找國家要回自己的土地所有權,那國家麻煩就大了,呵呵。
重點:落實解決供求關系,非常簡單的事情,不清楚為何政府要故意搞得特別復雜!!!多學學重慶政府,因加大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賃房)供應,所以重慶房價在全國城市中目前來說還是最低的,而且是按套內計算。今後通貨膨脹因素會上漲,但至少遏制了房價的過快上漲。
房產稅政策短期影響房價很難說,因國家未實質解決保障房的供求矛盾,國家每出台一個政策調控,就變相抬高一次成本,越抬越高,最後還是老百姓去買單。所以長期來說是看漲的。
國家新政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家是要求房價繼續上漲,但不要漲得太快。房價下跌不符合國家新的政策,新政本來就是不需房價下跌,但需和諧的溫和上漲。
例:有人去市場花100大洋買了一隻小豬認養10年,1年後長成可以賣1000大洋的大豬,有一社團組織告訴你這豬的增值部份你1文錢不能拿,每年還要再徵收你把豬養大了的養豬增值稅100大洋。就是這種稅,請問你認為應採用何種形式徵收?呵呵。社團組織對豬的打壓的政策就是明白告訴要搶劫,有本事你就別去買豬,看豬價會不會下跌。但豬涉及民生問題,有很多人需要買來吃或養,社團組織如果從源頭上解決有大量的小豬、大豬的供求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社團組織是否願這么干?而不是單一去研究下一步如何搶劫的辦法。否則搶劫一次,豬價的成本被抬高一次。
漲價不是房漲價,房是每年都要折舊,增值的原因是政府的土地而持續增值的。
在國外因土地增值要收地產稅(房產稅、物業稅,什麼名稱不重要),國外土地是私有化的業主擁有所有權,業主自己的土地增值了,國外的業主非常高興,當然願意交地產稅。中國也准備征稅,但問題是房是每年都在折舊跌價,中國的土地全部都是國家所有的,老百姓僅僅只有使用權而已。但土地又是持續增值,增值部份也是國家的土地增值,問題是增值部份的物業稅應該向誰征稅?地方政府找中央政府徵收?不可能。去找老百姓徵收,但老百姓的房在折舊貶值,轉而只有轉嫁去抬高房的價格,造成房價爆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