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06年美國房價為什麼會降低
提問者採納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與傳統意義上的標准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在房價不斷走高時,次級抵押貸款生意興隆。即使貸款人現金流並不足以償還貸款,他們也可以通過房產增值獲得再貸款來填補缺口。但當房價持平或下跌時,就會出現資金缺口而形成壞賬。
次級按揭貸款是國外住房按揭的一種類型,貸給沒多少收入或個人信用記錄較低的人。之所以貸款給這些人,是因為貸款機構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級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價高漲的時候,由於抵押品價值充足,貸款不會產生問題;但房價下跌時,抵押品價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臨著貸款違約、房子被銀行收回的處境,進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壞帳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閉案增加、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增加。
3.次貸危機的原因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由於之前的房價很高,銀行認為盡管貸款給了次級信用貸款者,如果貸款者無法償還貸款,則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來還,拍賣或者出售後收回銀行貸款。但是由於房價突然走低,貸款者無力償還時,銀行把房屋出售,但卻發現得到的資金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利息,甚至都無法彌補貸款額本身,這樣銀行就會在這個貸款上出現虧損。(其實銀行知道你還不了。房價降溫,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們一手掌控的)
一個兩個貸款者出現這樣的問題還好,但由於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這些貸款者本身就是次級信用貸款者,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無法還貸的貸款者。正如上面所說,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債危機。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② 經濟危機時刻美國的房價如何
我在美國待過,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
各個地區是不同的,在次貸嚴重地區,出專現了屬不要錢的房子。但是如果買了,還是得需要交很高的房屋佔有稅的。最關鍵的是一個小區沒有其他人家,買了也沒什麼意思。在矽谷等實體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房屋價格沒有什麼影響,大概一個普通的single house60萬美元左右。
去美國買房,至少需要綠卡,普通中國人是不行的。
③ 美國房價為什麼會下跌
美國的房價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是一定會下跌的。
商品房是一種金融商品,和股票的性質是差不多的,只不過商品房也有點實用價值,這是以擁有著對其的用法不同而性質有所差別。
如果我猜的不錯,閣下真正想問的問題肯定是,為什麼美國的房價會下跌,中國的不會,那麼我就給你解析一下,中國房價和美國房價的差別。
中國房價之殤,其實保障房的缺失賦予了商品房這種金融商品一個硬性消費的強大支撐力,導致商品房價格過高。美國房價現階段之所以會跌,那是因為美國有健全的房地產體系,導致商品房和土地會隨著美國大經濟氣候的波動而波動。
如果聽起來難懂,我就給你打個比方,車
一般人出行,通常是坐公交,租車,打的,或者電瓶車自行車等方式,只有有錢人才能自己買車,如果我是一個中產階級,稍微有點寬裕,可能買輛差一點的車,幾萬塊錢,加上每年養車1萬5,大概5年的成本是三萬多塊錢,在一般的二三線城市,出行是比較方便的。如果我覺得買車不劃算,每天打的的話,平均一次10元錢,一年可以打三千次的士。這樣作為我本人來說,選擇性比較強。
但是如果有一天,的士公交都被取締了呢?要坐車只能買車了,後果會怎麼樣?後果肯定是汽車的售價水漲船高,因為你的出行是離不開汽車的,除非你提早1個小時出發上班,否則你就只能買車,那汽車的售價可不是調控就可以調住的哦。
房地產市場就是那麼一個原理。
住房分兩種,第一種是保障性住房;第二種是商品房。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用國家的土地,建造的房屋,一般又分為經濟適用房、廉租屋、公租屋、棚改房等等,在我的比方當中,就相當於公交車和計程車。居住人沒有對房屋的所有權,居住價格也相對便宜,經濟適用房的價格,一般國家設定為當地人均年收入的六倍,但是不能轉賣,要賣也是能原價賣還給政府。保障房的建設,其目的是為了達到人人有房住的目標,這也是一個正常政府的基本義務(保證公民的衣食住行教育)。
商品房則是另外一種概念,商品房的所有人擁有房屋的所有權以及土地的所有權(在中國例外,是土地使用權),私人房屋及私人土地的升值後帶來的財富也由個人擁有(產生財富後納的稅稱之為房產稅),所以,商品房是一種典型的金融產品(這里請注意,為什麼炒大蒜是違法的,炒房子是合法的,就是因為大蒜不是金融產品,然而商品房是金融產品),是一種很正常的投資渠道。
那麼搞清楚了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差別,我們在來說說商品房和保障房之間的關聯。
剛才我提到了房產稅,沒錯房產稅正是連接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之間的關鍵點。
政府為了達到居者有其所的目標,就必須為中、下產階級的人建造保障房,(首先給你住的地方,然後再由你自己決定,是要多努力賺錢買商品房,還是賺多少花多少瀟灑走一生,你自己決定)那麼政府造保障房的資金怎麼來?當然是房產稅了!
那麼什麼是房產稅呢?可以這么理解,商品房的所有者,因土地的增值,而得到的利潤當中,繳納部分的稅。
而繳納房產稅本身不會對商品房的所有者帶來任何不利的影響,因為土地增值了,有錢賺了才達到納稅的標准,所以商品房的所有者會很願意納稅給政府,而政府索取了房產稅後,就有這個資金去建造保障房。所以,在一般國家的一般情況下,保障房和商品房是個共生的關系,商品房的價格越高,保障房的建設就越完善,而且還不單單收益的是保障房的建設,房產稅還被用於地方治安和教育事業。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合理的徵收房產稅,關繫到一個城市的居住環境。
但是這是一般的情況,中國情況特殊,是不適合房產稅的,因為其他國家徵收房產稅的目的不是讓商品房的房價跌,而是讓商品房的房價漲,再拿漲的部分取出稅來補貼保障性住房,而中國目前是要讓商品房的房價不漲,所以中國還沒有達到徵收房產稅的先決條件。
然後說說中國的商品房為什麼會漲!
剛才說道保障房和商品房是個共生關系,然而在中國則比較特殊。不同的國家,保障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各有不同,有的是8:2的比例,有的是9:1,但是有個基本點,就是先有保障房的前提,然後有商品房的市場,但是中國卻是相反的,保障房比例是1,商品房是9。
那麼為什麼我們國家的保障房會那麼的少呢?
我們應該都記得,現在的80後,小時候和父母居住的房子,很多都是單位里分的。這個分的房子,就是保障房,在我們小時候,保障房的佔比足有90%。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沒有了。為什麼呢?
那要從98年說起!
中國在98年後,由於改革開放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這里可以詳細查閱網路:下崗),下崗危機到達最高峰,失業率高,就業率低,當時政府想到的辦法,就是停止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增加商品房的建設,然後讓原本應該買保障性住房的老百姓自己掏錢去買商品房,政府拿了土地出讓金後,再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把城市美化好後,再進行招商引資。而在建設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眾多就業崗位,就業問題得到緩解,就業率得到報障後,周邊行業(比如鋼筋水泥)就得到發展,就業人數多了,零售業生意就好做了,中國經濟就得到了喘息的時間。然而這樣,必然會產生住房問題。
由於保障房的建設停滯了,商品房的剛性需求則日益凸顯,而商品房也是一個金融產品,將一個金融產品賦予強大的剛性需求,其結果是非常恐怖的。我剛才說過了,商品房本身就是一個金融產品,不同於炒綠豆,炒大蒜,綠豆大蒜屬於民生食品,炒作這東西是犯法的,屬於違反「反壟斷法」,抓住要坐牢的。但是商品房本來就是金融產品,金融產品的作用本來就是包含了投資用途,炒房雖然不合情,但是卻合理合法。恰好有正值80後年輕人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對於房屋的需求越發的大,故此在近年來,房價來了個大爆發。
那麼美國的房地產近年來為什麼會跌呢?
和中國恰恰相反,因為美國有健全的保障性住房的市場,總體來說,美國的老百姓是居者有其所的,所以沒必要硬著頭皮去買商品房。而且美國在市場不景氣和美國緊縮的前提下,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就是保存貨幣。這和中國的情況完全是相反的,中國是通貨膨脹,錢越來越不值錢,美國是通貨緊縮,錢越來越值錢。
兩個原因加起來,自然可以想像,美國人在現階段當然不情願買房子了,美國人在現階段大家都收緊錢袋,不願意多消費,那投資的商品房就很難出手賣給別人(再加上房產稅的徵收,還容易虧本)。大家都不願意買房子,房價自然就跌了。
④ 美國房價以前為什麼會一直上升而後來就暴跌
美國房價以前一直上升原因:美國為促進房屋銷售對住房貸款管理很松甚至一些還款能力極其差勁或根本沒有還款能力的人都可以貸款買房。
後來暴跌原因:過度房貸導致了泡沫經濟,最終導致銀行資金運轉出現問題。經濟危機爆發,房奴為還貸款拋售住房,以至於房價暴跌。
⑤ 美國房價為什麼會跌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與傳統意義上的標准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在房價不斷走高時,次級抵押貸款生意興隆。即使貸款人現金流並不足以償還貸款,他們也可以通過房產增值獲得再貸款來填補缺口。但當房價持平或下跌時,就會出現資金缺口而形成壞賬。
次級按揭貸款是國外住房按揭的一種類型,貸給沒多少收入或個人信用記錄較低的人。之所以貸款給這些人,是因為貸款機構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級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價高漲的時候,由於抵押品價值充足,貸款不會產生問題;但房價下跌時,抵押品價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臨著貸款違約、房子被銀行收回的處境,進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壞帳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閉案增加、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增加。
3.次貸危機的原因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由於之前的房價很高,銀行認為盡管貸款給了次級信用貸款者,如果貸款者無法償還貸款,則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來還,拍賣或者出售後收回銀行貸款。但是由於房價突然走低,貸款者無力償還時,銀行把房屋出售,但卻發現得到的資金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利息,甚至都無法彌補貸款額本身,這樣銀行就會在這個貸款上出現虧損。(其實銀行知道你還不了。房價降溫,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們一手掌控的)
一個兩個貸款者出現這樣的問題還好,但由於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這些貸款者本身就是次級信用貸款者,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無法還貸的貸款者。正如上面所說,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債危機。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⑥ 美國房價為什麼會下跌
美國的房價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是一定會下跌的。
商品房是一種金融商品,和股票的性質是差不多的,只不過商品房也有點實用價值,這是以擁有著對其的用法不同而性質有所差別。
如果我猜的不錯,閣下真正想問的問題肯定是,為什麼美國的房價會下跌,中國的不會,那麼我就給你解析一下,中國房價和美國房價的差別。
中國房價之殤,其實保障房的缺失賦予了商品房這種金融商品一個硬性消費的強大支撐力,導致商品房價格過高。美國房價現階段之所以會跌,那是因為美國有健全的房地產體系,導致商品房和土地會隨著美國大經濟氣候的波動而波動。
如果聽起來難懂,我就給你打個比方,車
一般人出行,通常是坐公交,租車,打的,或者電瓶車自行車等方式,只有有錢人才能自己買車,如果我是一個中產階級,稍微有點寬裕,可能買輛差一點的車,幾萬塊錢,加上每年養車1萬5,大概5年的成本是三萬多塊錢,在一般的二三線城市,出行是比較方便的。如果我覺得買車不劃算,每天打的的話,平均一次10元錢,一年可以打三千次的士。這樣作為我本人來說,選擇性比較強。
但是如果有一天,的士公交都被取締了呢?要坐車只能買車了,後果會怎麼樣?後果肯定是汽車的售價水漲船高,因為你的出行是離不開汽車的,除非你提早1個小時出發上班,否則你就只能買車,那汽車的售價可不是調控就可以調住的哦。
房地產市場就是那麼一個原理。
住房分兩種,第一種是保障性住房;第二種是商品房。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用國家的土地,建造的房屋,一般又分為經濟適用房、廉租屋、公租屋、棚改房等等,在我的比方當中,就相當於公交車和計程車。居住人沒有對房屋的所有權,居住價格也相對便宜,經濟適用房的價格,一般國家設定為當地人均年收入的六倍,但是不能轉賣,要賣也是能原價賣還給政府。保障房的建設,其目的是為了達到人人有房住的目標,這也是一個正常政府的基本義務(保證公民的衣食住行教育)。
商品房則是另外一種概念,商品房的所有人擁有房屋的所有權以及土地的所有權(在中國例外,是土地使用權),私人房屋及私人土地的升值後帶來的財富也由個人擁有(產生財富後納的稅稱之為房產稅),所以,商品房是一種典型的金融產品(這里請注意,為什麼炒大蒜是違法的,炒房子是合法的,就是因為大蒜不是金融產品,然而商品房是金融產品),是一種很正常的投資渠道。
那麼搞清楚了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差別,我們在來說說商品房和保障房之間的關聯。
剛才我提到了房產稅,沒錯房產稅正是連接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之間的關鍵點。
政府為了達到居者有其所的目標,就必須為中、下產階級的人建造保障房,(首先給你住的地方,然後再由你自己決定,是要多努力賺錢買商品房,還是賺多少花多少瀟灑走一生,你自己決定)那麼政府造保障房的資金怎麼來?當然是房產稅了!
那麼什麼是房產稅呢?可以這么理解,商品房的所有者,因土地的增值,而得到的利潤當中,繳納部分的稅。
而繳納房產稅本身不會對商品房的所有者帶來任何不利的影響,因為土地增值了,有錢賺了才達到納稅的標准,所以商品房的所有者會很願意納稅給政府,而政府索取了房產稅後,就有這個資金去建造保障房。所以,在一般國家的一般情況下,保障房和商品房是個共生的關系,商品房的價格越高,保障房的建設就越完善,而且還不單單收益的是保障房的建設,房產稅還被用於地方治安和教育事業。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合理的徵收房產稅,關繫到一個城市的居住環境。
但是這是一般的情況,中國情況特殊,是不適合房產稅的,因為其他國家徵收房產稅的目的不是讓商品房的房價跌,而是讓商品房的房價漲,再拿漲的部分取出稅來補貼保障性住房,而中國目前是要讓商品房的房價不漲,所以中國還沒有達到徵收房產稅的先決條件。
然後說說中國的商品房為什麼會漲!
剛才說道保障房和商品房是個共生關系,然而在中國則比較特殊。不同的國家,保障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各有不同,有的是8:2的比例,有的是9:1,但是有個基本點,就是先有保障房的前提,然後有商品房的市場,但是中國卻是相反的,保障房比例是1,商品房是9。
那麼為什麼我們國家的保障房會那麼的少呢?
我們應該都記得,現在的80後,小時候和父母居住的房子,很多都是單位里分的。這個分的房子,就是保障房,在我們小時候,保障房的佔比足有90%。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沒有了。為什麼呢?
那要從98年說起!
中國在98年後,由於改革開放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這里可以詳細查閱網路:下崗),下崗危機到達最高峰,失業率高,就業率低,當時政府想到的辦法,就是停止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增加商品房的建設,然後讓原本應該買保障性住房的老百姓自己掏錢去買商品房,政府拿了土地出讓金後,再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把城市美化好後,再進行招商引資。而在建設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眾多就業崗位,就業問題得到緩解,就業率得到報障後,周邊行業(比如鋼筋水泥)就得到發展,就業人數多了,零售業生意就好做了,中國經濟就得到了喘息的時間。然而這樣,必然會產生住房問題。
由於保障房的建設停滯了,商品房的剛性需求則日益凸顯,而商品房也是一個金融產品,將一個金融產品賦予強大的剛性需求,其結果是非常恐怖的。我剛才說過了,商品房本身就是一個金融產品,不同於炒綠豆,炒大蒜,綠豆大蒜屬於民生食品,炒作這東西是犯法的,屬於違反「反壟斷法」,抓住要坐牢的。但是商品房本來就是金融產品,金融產品的作用本來就是包含了投資用途,炒房雖然不合情,但是卻合理合法。恰好有正值80後年輕人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對於房屋的需求越發的大,故此在近年來,房價來了個大爆發。
那麼美國的房地產近年來為什麼會跌呢?
和中國恰恰相反,因為美國有健全的保障性住房的市場,總體來說,美國的老百姓是居者有其所的,所以沒必要硬著頭皮去買商品房。而且美國在市場不景氣和美國緊縮的前提下,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就是保存貨幣。這和中國的情況完全是相反的,中國是通貨膨脹,錢越來越不值錢,美國是通貨緊縮,錢越來越值錢。
兩個原因加起來,自然可以想像,美國人在現階段當然不情願買房子了,美國人在現階段大家都收緊錢袋,不願意多消費,那投資的商品房就很難出手賣給別人(再加上房產稅的徵收,還容易虧本)。大家都不願意買房子,房價自然就跌了。
⑦ 美國經濟大蕭條和經濟危機的原因
原因就是經濟危機,為什麼經濟危機呢,當然是大家口袋裡沒有錢,而生產出來的商品又太多,於是成為惡性循環,企業越來越沒利潤,於是大家手裡的工資越來越少,社會動盪不安。
⑧ 美國2020為什麼沒有經濟危機
2020不是會不會有經濟危機的問題,是目前已經處於全球性經濟危機。並且接下來幾年並不會得到顯著緩解。
2019年經濟已經出現下滑,各類貿易爭端頻出,預示著危機悄然到來。
2020年我們身處變故之中而不自知,大部分人笑著說「販賣焦慮」,甚至還覺得自己馬上會發財。我哀嘆一聲,老祖宗教導居安思危,可傳下來的怎麼是夜郎自大?
說正題,如今是個什麼局面?細細講講。
1、製造業。
從19年開始,我國製造業就出現了往東南亞轉移的趨勢,雖然媒體不喜歡報道,但搜索越南等國的出口增長就能明白大致情況。
當然,對於體量巨大的中國來說,那點東西還不至於傷筋動骨,唯一值得忌憚的是趨勢,別忘了,咱們就是從低端代工爬起來的,現在東南亞尤其越南大力施行體制改革,那勁頭和決心不像滿足現狀的老實貨色。最重要的一點,美歐等國對它們有貿易優惠措施,比如零關稅。
【469.8億美元!越南對美貿易盈餘增長34.7%,正邁向世界出口大國?】https://rg.mbd..com/r/31ktjlf?f=cp&u=5f143b55b4051738
說到這里,有人要蹦出來一句「產業升級」,我不知道什麼叫升級、從哪升級、怎麼升級,沒有科技和技術的支撐,最終還是加工,依舊會被替代。
這幾年美國多次喊製造業回歸本土,近期更是態度強硬,連懲罰措施都用上了,大家都意識到製造業的好處,開始搶肉吃,蛋糕就那麼大,最終會怎樣,很難說。
總之,前有狼,後有虎,我不認為現在可以樂觀,尤其在危機中大家都飢腸轆轆,兇殘的本性只會暴露無遺。
2、進出口。
疫情爆發,各國消費按下暫停鍵,我們的外貿受創嚴重。
按國外官方預測,疫情或許會持續一年之久,消費如果持續低迷,進出口企業根本撐不住。
眾所周知,民企融資渠道窄,承接就業多,現在他們出現無訂單狀態,導致外匯收入減少,持續性流出,就業形勢也發生了變化。
我們天天嚷著「去美元化」,睜開眼看一下,沒有外匯的國家都什麼樣。我們天天喊著「拋棄低端製造業」,現在外貿也岌岌可危,工作怎麼辦?
當然,樂觀的情況是疫情早日得到控制,世界恢復秩序,解決各種爭端後再重回軌道,我們能做的只有靜觀和等待,祈禱和祝福。
3、友好度。
這個或許會敏感,不知道能不能發出來,我盡量少牽扯。
從最近媒體的風向可以得知,很多國家對我們都不太友好。是非對錯暫且不談,只說事情,我認為疫情過後肯定會出現一波爭端,尤其美國,它的貿易戰還沒打完,「新仇舊恨」估計要一起算。
事實上最近的確出現了情況,晶元限制、公司制裁、醫療設備禁購等等,有興趣自己搜索新聞。
我在回答某私信時就說過,疫情進行時不一定最困難,疫情結束後也並非會輕松。
說完了外面,再來談談裡面。
一、內需。
造出來的東西外面不買,我們就自己買。
無論從哪些數據看,老百姓的負債都是非常高的,而且沒有算上影子銀行之類的債務(你就理解為親戚朋友間借款),有人要反駁說錢越來越多(m2規模),說實話我挺懶得搭理,講m1、講貨幣、講存貸比例什麼的也聽不懂,咱們簡單點,通俗點,用邏輯來思考,請問,錢那麼多為什麼央行年年喊「增加流動性」?錢那麼多為什麼一天到晚放水?錢那麼多為什麼降息寬松?
有答案了么?對,缺錢!只有缺錢才這么折騰!
要是人吃飽了還往嘴裡塞飯菜,那叫自殺!
當然,錢荒不會立刻顯現,民生產品、低端消費撐幾個月問題不大,大宗商品就自覺准備後事吧。
二、資金走向。
這個我是最不喜歡寫的,觸及太多人利益,總被追著打,醫葯費都付不起了。
說正題。
美國疫情自救第一槍就爆掉了股市泡沫,讓錢流入市場拯救企業和流動性,其實我們也有雷,泡沫不輸美股,它就是房地產。
流動性、負債率、內需減弱都與這傢伙有關。
老百姓熱衷於買房,企業熱衷於炒房,當危機到來,各行各業低迷沒利潤,恐慌情緒增加,投資渠道減少,錢只會加速湧入地產,推高泡沫鎖死流動性。
不爆掉這顆雷,怎麼放水怎麼去杠桿都沒用,只要大部分人還相信房價漲,炒作就會持續,資金流向不變。
各位買房買成信仰的人別噴了,我住公園長椅上,買不起房也沒房,做為生意人單純從經濟角度看問題而已。你們的房子漲也好跌也罷,我只想經濟好點,別天天頂個雷,生意越來越難做。
三、改革。
以前回答中總出現「4月1外資准入」的字眼,我沒有詳細回復,在這統一說說。
外資企業來我國不是做慈善來的,它有許多要求,比如版權保護、法律完善、規則補全等等。本土企業潛規則慣了,欺負傻子慣了,現在要求它們規規矩矩很困難,股市注冊制,不能再上演「扇貝跑了」的戲碼,勞動法嚴格執行,不能上演開除不給錢的戲碼,我是做小買賣的,深知此中變化,喜憂參半,喜的是可以憑良心和本事賺錢,憂的是按規矩辦事成本上升,老百姓能不能承受。
除此之外,很多人沒意識到,如果外資有不良用意,專門定點針對經濟中的泡沫下手,刺激、膨脹,推高後套現離場留下一地雞毛,受苦的是誰?我們!想想國人怎麼炒加拿大房子,讓其怨聲載道的吧。
就寫到這吧,問題很多時間有限,不吃這碗飯,見諒。
總之,我們身處危機中,必須步步為營小心應對,一個錯誤決定就會引發經濟風險,別總覺得自己要上天,哪哪都挺好,咱們是發展中國家,沒到人人趾高氣昂的地步。
⑨ 急需 經濟危機前後 美國的各項經濟指數 以及 前後政策的變化
一、先行指數(the Leading Index)
先行指數是先行指標(the Leading Indicators)的合成指數。美國的先行指數由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Board)根據下列先行指標編制:(1)周平均製造時間;(2)周平均失業保險申領;(3)生產商新訂單(消費品和原料);(4)銷售商業績;(5)生產商新訂單(不包括防禦設施的資本貨物);(6)新建房屋許可;(7)500種普通股票價格;(8)貨幣供應量M2;(9)10年期國庫券利率與聯邦基金利率的差值;(10)消費者預期指數。
附:先行指標是指在宏觀經濟波動達到高峰或低谷前,超前出現的高峰指標或低谷指標。先行指標可以對將來的經濟狀況提供預示性的信息。先行指標相對於同步指標、滯後指標,是三類經濟指標之一。目前許多西方國家都把先行指標作為短期預測的重要依據,但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先行指標體系,如美國確定的先行指標包括上述10個指標,日本經濟企劃廳確定的先行指標包括13個指標。先行指標一般主要有貨幣供應量、股票價格指數等。
同步指標主要包括失業率、國民生產總值等。這些指標反映出的國民經濟轉折點,大致與總的經濟活動的轉變時間同時發生。
滯後指標主要有銀行短期商業貸款利率、工商業未還貸款等。這些指標反映出的國民經濟的轉折點,一般要比實際經濟活動晚半年。
二、消費者信心指數(the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消費者信心指數是反映消費信心強弱的指標,是綜合反映並量化消費者對當前經濟形勢評價和對經濟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預期以及消費心理狀態的主觀感受,預測經濟走勢和消費趨向的一個先行指標。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樂觀看好,消費信心提升,消費支出則增長;如果消費者對經濟的發展和前景缺乏信心,或對經濟前景的看法從樂觀轉向悲觀,消費緊縮會接踵而至,直接影響或間接影響為經濟發展速度減緩。
消費者信心指數是由滿意指數和預期指數構成。滿意指數是指消費者對當前經濟狀況的評價,預期指數表示消費者對未來一段時期經濟前景的期望。消費者信心指數是宏觀景氣監測預警系統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編制和應用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己很成熟。美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由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指出。我國目前也已編制和應用這一指數。
三、CEO信心指數(CEO Confidence Index)
美國CEO信心問卷調查和CEO指數編制,是由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於1976年發起,旨在反映CEO對宏觀經濟的預期。
CEO指數的構成和編制以第季度的CEO信心問卷調查為基礎。調查群體為800-1000個美國公司的CEO,從中選擇l00-150個有代表性的回復問卷作為樣本。調查內容涉及四個常規問題,其中兩個是關於宏觀經濟的態度和預期,兩個關於各自所處產業的整體狀況態度和預期。此外,在每個季度的調查中還涉及1-2個特殊的附助問題。CEO指數是下列三個答案序列的算術平均值:(1)當前以及6個月以前的經濟形勢;(2)對此後6個月經濟形勢的預期;(3)對此後6個月各自產業的預期。
四、招工指數(the Help-wanted Index)
招工指數 (又稱求職指數或企業增人指數)是由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對全美51家主要報刊上的招聘廣告進行統計後得出的。招工指數如果增加,則顯示企業正在增加雇員數量。美國今年7月招工指數降至37,說明企業正在減少雇員數量。
五、商業信心指數(the Business Confidence Index)
商業信心指數是指企業對經濟形勢所作出的基本估計,出現負的指數表明絕大部分企業對本國經濟前景不抱樂觀估計。發達國家一般都己編制和應用商業信心指數。美國的商業信息指數由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編制。日本銀行每季度都進行一次商業信心的調查,作為主要的經濟數據來源和進行新的經濟計劃的參考數據。
次貸危機以來,美國經濟哀鴻遍野,風聲鶴唳,拖累全球經濟陷入泥潭。現實的危機也給經濟理論界帶來巨大沖擊,有學者甚至調侃地說美國經濟的歷史被切割成史前(BC:Before Crisis)和史後(AD:After Disaster)兩部分,史前被奉為圭臬自由市場體制夥同貪婪的金融業者共謀了當前的危機;而在史後,廣泛深入的政府幹預,甚至金融國有化才是建立健康經濟體制的唯一良策。這種聲音似乎在中國得到了更熱烈的響應,危機之後,在各類媒體上,堅持市場化改革的聲音被冠以「市場原教旨主義」和「利益集團掮客」的名目遭到了更猛烈的聲討。然而,市場機制真的是引發當前危機的罪魁禍首嗎?當今經濟學界泰斗,美國貨幣理論的權威約翰.泰勒(J.B. Taylor) 在他的新書《脫軌:政府的調控和干涉引發、延長和加劇了金融危機》(Getting off Tracks:How Government Actions and Interventions Caused,prolonged and Worsened the Financial Crisis)中以翔實的論據和有力的推論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令人耳目一新。
貨幣學派經濟學大師弗來德曼非常重視穩定理性的國家貨幣政策對經濟運行的穩定作用,通過對美國貨幣政策歷史的研究,他認為,上世紀20年代的大蕭條和70年代的大通脹都是由於美國貨幣政策的失誤造成的。 泰勒的對本次危機的研究再次印證了老弗來德曼的結論,他認為本次經濟危機同樣是政府在貨幣管理領域的舊病復發,而且病灶也大同小異:錯誤引發了危機,危機後,在民意的壓力下一連串驚慌失措,進退失據的補救性措施反而加劇和延長了危機。對於美國朝野當前吵得沸沸揚揚的開聽證會判定誰應為當前經濟災難負責的問題,泰勒給出自己的答案:政府失當的經濟調控和經濟干預引發、加深和擴大了當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而市場和金融機構不過是政府失誤的替罪羊而已。
本輪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禍起於美國的次貸危機,而次貸危機的核心問題是在金融創新的名目下,美國各類金融機構以看似合規的手段規避了政府金融管理機構和信貸評級機構的約束機制,把購房貸款發放給了償還能力不足的人群。然而,是什麼引發了金融機構過度放貸和消費者非理性消費的沖動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爭議:美國危機前不斷高企的房價引發了金融企業和消費者的非理性狂熱。房價升降和壞賬率(Delinquency rate)和斷供率(Foreclosure rate)成反比,在房價不斷攀升的背景下,銀行放貸和業主購房時是可以忽略風險的,因為即使購房者發生了財務問題,也可以很容易地以更高的價格把房產變現,而金融機構甚至期盼借貸人發生斷供的問題,因為銀行通過抵押房產變現往往可以獲得比利息高出許多的收益。懂得這些經濟學規律是不需要高深的經濟學背景的,對於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經歷過房價飛漲的人士來講,這些也許就是他們自身的經歷或身旁活生生的例子。大多數政府為了防範金融風險都會有一套防火牆機制,金融機構如何能規避這套機制,發泄高房價引發的過度放貸的沖動呢?在中國,金融機構智力水平有限,想像力匱乏,加之體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所以低智商手段足以,通過違規放貸,文件造假即可解決。但是低智商犯罪的最大缺點是手段簡單,隱蔽性差,所以只能幹些如來佛手掌中翻跟頭撒尿的把戲,風險容易判別和控制,只掀得起洗臉盆中的風浪。在美國則不然,法制體系無比完備,公然的作姦犯科死路一條。金融機構要想發泄過度放貸的慾望,只有一個辦法,組織大批的法律金融專業的精英,在金融創新的題目下,和金融監管和信用評級機構搞智力競賽,尋找規避管制的「合法」路徑。然而這種高智商手段的問題在於它不是創造了一個或幾個錯誤,而是一個錯誤的模式,這就形同在美國金融防範體制上鑿開了一個洞,所以引發不良信貸泛濫成災。
過渡的金融創新,導致金融衍生產品的泛濫和失控的確是本輪美國金融危機中獨特的現象。然而,究其本質,過快的房價上漲才是導致經濟過熱和不良信貸增多的真正原因。那麼誰是美國房價過快增長的幕後推手呢?泰勒在分析相關的財政數據後給出了清晰的答案:美國政府錯誤的貨幣政策。在次貸危機發生前,尤其是2003年至2005年前後,美國的貨幣政策無視過去20多年成功的經驗,背離了謹慎穩健的政策思路,放棄了一直行之有效的貨幣政策指導原則,把基準利率設置在過低的水平,造成了貨幣供應的泛濫。貨幣供應的泛濫是經濟過熱的主要原因,而幾乎所有國家的經濟經驗都表明,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房地產市場的過渡繁榮是伴生的現象。回顧本輪經濟危機開始的情景:過多的貨幣供應引發房價泡沫,泡沫必然破裂,破裂的泡沫引發房貸以及房貸關聯的證券市場的崩潰,市場驚恐萬狀,金融風暴就此拉開序幕。回顧次貸危機的起源,金融衍生產品的泛濫和失控的確扣響了金融危機的扳機,但是, 金融衍生產品管理泛濫和失控的主要原因在於金融機構追逐利潤,無視風險。是什麼撩人心神的魅惑勾引著各大投資銀行以捨身飼虎的狂熱一路狂奔跳入危機之沼呢?當然是被政府「有形之手」通過超低利率不斷推高的房價!再者,泰勒認為美國政府背書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addie Mac)這一干涉市場的行為也無端地助長了整個市場低估風險的情緒。由此可見,在事後以「誰更無辜」為題的討論會上,苯嘴拙腮的金融機構和無人代言的市場,在人人喊打的大環境里,百口莫辯,著了政府這個行為乖戾,慣於推卸責任的壞孩子的道,成了政府貨幣政策失誤的替罪羊,真比竇娥還冤!
探討本輪經濟危機的起源,筆者認為金融創新利弊的問題值得深入地思考:金融衍生產品失控泛濫固然和次貸危機有直接的關聯,但是,金融創新對經濟社會的正面意義是不容忽視和抹殺的。通過金融創新,打造更為復雜高效的金融體系,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是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 必要前提和有益手段,金融創新有以下幾個好處:第一,可以更有效地從億萬散戶手中以較低的價格匯集散碎的資金,克服古板的舊金融體制無法克服障礙,為巨型企業提供使之浮出水面金融的基礎。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在發展國家中開放金融市場的國家(包括中國)經濟增長迅猛,其原因就是變相地利用了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第二,使更廣泛的個體消費者品嘗到金融理財的好處,更加平衡地應用一生所得,得以用未來的收入,提前解決一些終身大事。中國的住房市場化被罵得狗血噴頭,其實這是有失公允的。市場化之後的基本事實是大多數城市人口的住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如果摒棄市場的手段,住房改善的速度,質量和公平性都會有更大的問題。在舊體制內,大比例的城市人口被排除在國家房屋供給體制之外,如果不搞市場化,沒有房貸這一金融手段,我們很多人會沒有手段解決住房問題,即使在體制內有分得住房的機會,大多數也是五六口人住不到十平米,這種體制會比市場化更優越?!而配給制是根據所謂行政級別的實行的,難道會更公平?!金融創新的第三個好處是更有效地幫助投資者分散風險,投資的渠道越多,單個項目的資金量也就越小,風險當然也就越低。任何經濟行為本質上都是一種對利弊的權衡,金融創新和金融衍生產品應當是利大於弊的,對中國相對落後的金融體制而言,金融創新的好處更明顯,要求也更緊迫。
泰勒對危機之後美國政府的救市行動不以為然,認為布希政府被民意操控,毫無定見,左沖右突的救市行為反而延長和加劇了危機。2007年8月9日至10日金融形勢急劇惡化,其表現為市場利率(Money market interest rate)急升和銀行三個月短期拆借利率和隔夜拆借利率等利率間的利率差(Interest rate spreads)抬升到前所未見的高度。 一般情況下,這種局面成因為二:一是銀根吃緊,放鬆銀根即可緩解。 二是由借方失信風險(Counterparty risks)造成的,則需要通過增強銀行帳面帳目質量和提高帳目透明度來逐步緩解。但美聯儲一如既往地選錯了答案。 通過TAF(所謂「定期競標工具」)向市場撒錢,葯不對症,當然無功而返; 2008年2月,總額200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被通過,法案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向美國公眾發放100億美元現金刺激消費。短期的收入提高焉能引發長期的消費增長,結果當然是竹籃打水。2008年4月,美聯儲再出重拳,把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由2007年的5.25%猛降到2% ,效果倒是立竿見影:美元立即驟貶,油價立即驟升,在2008年7月油價達到每桶140美元的高位,其後雖然受對未來全球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測影響,油價不斷下跌,然而,為時已晚,全球經濟已飽受高油價摧殘,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已經初現端倪了。在將近一年連續的政策失誤之後,2008年9、10月間危機急劇惡化,美國爆發了一輪更嚴峻的信用危機,使遭受油價暴漲,房市崩潰等一連串危機重創的美國經濟更加風雨飄搖。
本次危機中富有戲劇性和充滿爭議的一個事件是9月13日和14日(周末)美國政府拒絕對陷入絕境的雷曼兄弟施以援手,很多人認為這是金融危機惡化的轉折點。但是泰勒對這種判斷不置而否,他通過細致地研究發現,其實危機惡化另有更為復雜的原因。9月15日,政府拒絕救援雷曼後的第一個周一,雖然利率差略有提升,但是基本和前年的水平持平,而且在一周餘下的幾天里大致維持在相同水平。 9月19日(周五)美國財政部宣布了一個一攬子的救援計劃,但沒有公布細節,原因是根本沒有細節,草案的內容是在該周的周末才被拼湊起來的。9月23日美聯儲主席博克南和財政部長保爾森應招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陳詞作證,推出了這個名為《問題資產救助項目》(TARP)的方案,方案所需資金的總額為700億美元。這個計劃草案粗糙簡短,竟然對資金使用的限制條件和如何監管隻字未提。他們遭到委員會委員們連珠炮似的質詢,兩位大員的表現豈是一個「糟」字了得。他們隨即遭到全國性的拍磚,國會收到的抗議信象雪片一樣。泰勒認為這次聽證會才是危機惡化的轉折點,會後利率差不斷加大。因為這次聽證會的惡果有二:其一,一次政府官僚拍腦門決策的活報劇;其二,博克南和保爾森想利用鋪陳金融危機嚴峻性逼迫參議員們就範,但這也等於政府正式宣布美國金融形勢危急異常,朝不保夕。總而言之,這次聽證會引爆了其後幾周的金融恐慌。當然,美國政府放棄援救雷曼是一個明顯的錯誤。因為美國政府沒有明確說明忽而救援貝爾登斯,AIG,忽而放棄雷曼是基於何種考量,依據何種准則,事實證明,這種莫名其妙,極不靠譜的行為模式的確對惡化危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弗來德曼在《美國貨幣政策史》中把大蕭條的罪魁禍首判定為美國貨幣政策的失誤,他的判斷逐漸得到經濟學界的普遍認可。在2002年,弗來德曼90壽辰的party上,當時的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小麥克迪爾(ROBERT D. MCTEER, JR.)談到這個話題,略帶詼諧地致辭說「您對了,我們錯了,但我們不會再錯了。」他的話恐怕只對了一半,美國的貨幣政策這次可能又錯了,至少泰勒用環環相扣的鐵證宣判了政府有罪。但是,我們也應注意,泰勒本意不是要把政府或其任何成員送上任何形式的審判台,也絕沒有提議把政府驅除在市場經濟機制之外。任何市場經濟的理論,包括最「原教旨主義」的奧地利學派,也從來沒有質疑過市場體制中政府作為秩序守護者的崇高地位,也從沒吝嗇過對政府的各種經濟政策失誤報以寬容;但幾乎所有的市場經濟理論學者,包括凱恩斯,都在反復講述這樣一個道理:現代經濟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我們人類智力所能認識的水平,我們每個人都應對市場這個交融了億萬人生生不息思想和行動的巨大的自發機制充滿敬畏之心。政府和市場,誰應主導經濟的命脈?從現代文明破曉至今,人類經歷700多年的艱苦求索,在20世紀已經基本給出了答案,本輪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只是為這個答案增添了一些新的證據,而非給出了什麼反證。
⑩ 美國十年前房價多少現在
十年前,美國發生了涉及全球范圍大規模的經濟危機,這次危機的發生使得全球各個國家的經濟受到重創,隨著經濟危機的消退,美國的經濟也逐漸恢復,隨著美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也得到長足的發展,那麼,美國近十年房價走勢情況如何呢?
2008年,以美國為主的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爆發大規模的經濟危機,由美國的華爾街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這次的經濟危機的爆發主要就是美國的房產經濟方面的原因,美國的房產市場泡沫破裂,導致經濟危機的爆發,這次經濟危機的爆發使得美國的房產價格跌至冰點,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低的價格。
直至2013年,經濟危機的餘威才漸漸的消退,美國的經濟才恢復到以前的水準,而且美國的房產價格也開始恢復到以前的水準,甚至出現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房產價格,目前為止,美國的經濟依然是世界第一的位置,而房產價格也是處於不斷的上漲狀態的,對於這樣的情形來說,也是預料范圍以內的。
綜上所述,美國近十年的房產價格波動較大,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使得美國的經濟受到重創,失業率增高,這樣的情況使得美國的房產價格下降嚴重,經過將近5年的時間,經濟危機才漸漸的消退,美國的經濟才得到恢復,其房產價格也在不斷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