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敦化市江東萬恆東方城樓盤怎麼樣,每層的樓價是多少,樓盤質量和潛力值得購買嗎
敦化市江東萬恆東方城樓盤怎麼樣,每層的樓價是多少,樓盤質量和潛力值得購買嗎?
這個問題最好親自去樓盤現場看看,畢竟眼見為實,實在不懂可以問下售樓處的工作人員,買不買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Ⅱ 為什麼房價那麼高呢
通脹是一方面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目前城市化進程過熱
其次,部分壞人把房價買高了,有些樓盤開盤一大班人擠在那裡,超市門口打折,還沒開門時等在門口的老太一樣熱情高漲。
Ⅲ 如今房價越來越高的原因是什麼
房價(房地產價格)是指建築物連同其佔用土地在特定時間段內房產的市場價值,即房價:土地價格+建築物價格,是房地產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最重要的調節機制。房價的價格定位由多種因素構成。
房價有三種存在形式:要約價格、成交價格、申報價格。要約價格隨市場行情隨時波動,成交價格是供需雙方博弈後的結果,申報價格是向政府管理部門登記的結果。而廣泛使用的房產成交價格往往是申報價格,而申報價格質量非常差。
所謂地租實質上就是土地使用者為使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人支付的費用,反映了土地的自然資源價值。從這個角度看原始土地的價格並不是勞動價值的貨幣表現。但另一方面,現實生活中的土地已經過了勞動加工,又凝結了大量的人類勞動。為了使土地符合人類經濟性的運用,人們在開發利用土地過程中,對原始土地進行改造,又投入了大量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特別是作為建築地塊的土地投入的基礎設施等費用更多,而且越往後去投入的勞動積累越多,這些投入的勞動凝結而成的價值與一般商品一樣具有同等性質的勞動價值,從這個角度看土地價格絕大部分又是勞動價值的貨幣表現,它的價值量是由投入的勞動量來衡量的。
所以,房地產價值是房屋建築物價值和土地自然資源價值及土地中投入勞動所形成的價值的統一,房價就是這種綜合性特殊價值的貨幣表現,由於房屋建築物價值和土地中投入的勞動形成的價值佔了主要部分,因此可以說房價基本上是房地產價值的貨幣表現。
Ⅳ 吉林省敦化市的房價為什麼這么高
主要原因,是因為農村的人都有錢了,都在敦化買房子,所以把敦化的房價抄的這么高。
其因二,現在全國的房價,都很高,不是單獨敦化是這樣的
Ⅳ 房價為什麼這么高,根本原因是什麼
城鎮土地並不稀缺,一到春節,還不是一座空城?越來越多地農村人是湧向了城市,但是也只是工作,不要想的太多,房價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實際上買房的的人並沒那麼多,越來越高原因:
一是國家政策。某種情況來說,現在的情況只不過是國人,簡單效仿西方對房地產發展過程,國家對經濟的中存的問題沒處理好的緣故。
二是農業和重工業這大核心產也快速消失,注重股票、基金等等的虛假經濟,股票和基金的運用不是西方國家一般,大偏離了本身的定義,因此產生了很多畸形的經濟問題,經濟澎脹。如騙人集資而捲走的事件屢見不鮮。
三是國家大力發展公路、鐵路和飛機場等的基礎設施,造成鋼筋、水泥供一直處於不應求,造成價格過高,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其它原因還有泛濫的地產行業等等情況,造成了所畏的一般概念的建築成本高。
四,房子的實際價值不高,定價虛高,已到有『有價無市』,即有價格沒人買,就像把一個雞蛋賣到1億元那樣的不切實際。
目前房地產大部分買房的人,其實入住的應該在20%—35%,空置房子可想而知,而一般房子壽命只有70年,商業房20-50年,中國每年那麼多房子空閑著,不用多久將都是危房,只能說,一起見證這種遲早會崩潰的實體經濟的。
最終大概會是以一場經濟泡沫為結局。
Ⅵ 房價為什麼會長那麼高
北京房價和上海房價類似,泡沫情況不是很嚴重。主要原因在於需求很高。中國有錢人總數不少。而其中想進入北京的不佔少數。因為戶口原因,外地人才想留到北京,必須要有房子。旺盛的需求是北京房價高的主要原因。
Ⅶ 延邊州敦化的生活水平如何 高不高 大眾消費水平怎麼樣
可能是因為有很多來朝鮮源族的關系吧,消費水平比較高,物價絕對不比長春低!但是房價在3000-4000吧,還是很低的,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延吉的生活質量也是很高的,延吉人都比較會享受,那的「軟體服務」水平特別高,比如說一些KTV或者是串城,不僅環境好而且服務更是沒的說,要比長春好多了敦化是延邊州治安最好,環境最好的城市,而且還有可以觀光的山啊,廟啊什麼的,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的,可能因為我是延邊人的關系吧,我覺得那是一個很適合生活的地方,就是有一點那不太大
Ⅷ 房價為什麼那麼高
不是房價太高,是你太沒用!
中國富人比想像中多。
胡潤最近發布的白皮書顯示,截至2016年5月中國內地千萬高凈值人數高達134萬人,億萬高凈值人群數量8.9萬。
廣東一個省千萬資產人群數量就高達24萬人,北京一個市23.8萬人,上海則有20.5萬人。
這134萬人都是對北上廣深房產具有直接購買力的人群。如果要算信貸杠桿,家裡凈資產300萬、甚至100萬以上(一套300萬的房首付不到100萬)也可以買北上廣深的房,那就更多了。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2013年的數據顯示,資產100-200萬家庭佔比8.9%,200-1000萬的佔比6.9%,1000萬以上的佔比0.6%。
所以資產100萬的家庭佔比為16.4%,比例大約六分之一。以中國4億家庭計算,大約有6560萬家庭(涉及近2億人)資產達到和超過100萬。這些潛在購買人群數量很大,超出一般人想像。
我們在高呼房價要壓死人,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套房的時候,可能那些能壓死你的房價也只能壓死你而已,中國房價泡沫馬上要破喊了幾百年,依然沒破,依然有無數接盤俠在接盤,在中國依舊有無數的人在這樣的房價下買的起房,只是不是你而已。
我們這代人,從小沒有對自己規劃的意識,一直都是看別人做什麼,自己千萬別落下。人人都哭喊著,父母不能隨了自己意,但真的給你點自由度,立刻抓了瞎。選什麼工作,是不是要跳槽,領導難搞怎麼辦?統統能焦慮的睡不著覺。
我租的房子在東京杉並區,住了不少有錢人,但是房主年紀大多比較大而且還在還貸款。年輕人婚後很多也和父母一起住,直到有能力買房。由於日本的房子是由長子繼承的,長子和父母住,長子以外的人,婚後要去外面租房,一般也是租個十年八載才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東京的平均購房年齡是35歲,還貸款要還到退休。這是個成熟的、經歷了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城市,這里的房子沒有人炒作,
Ⅸ 為什麼房價這么貴啊
可能過於長,請耐心看,真的很有用。 高房價問題,近年來已經成為一個舉國關注的焦點問題。當許多人爭論房價「到底該不該漲」、「漲多少」這類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時,曹建海先生卻突破利益的羈絆,用系統的研究,為公眾打開了一扇直擊根源和症結的窗。 高房價下的房地產業在拯救中國經濟嗎?高房價中的暴利被誰攫取了?誰是高房價的真正推手?公眾為何因為住房問題承受著如此巨大的壓力?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又如何解決? 曹建海先生在這本書中,都一一做了詳細的解答。 曹建海先生認為:「高房價下的房地產業不僅不能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而且必將成為中國經濟復興的最大障礙。」 其依據是:首先,高房價損害了居民消費福利。在高房價下,出現了一些人住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的局面,影響了一批城市年輕人的創業熱情;在高房價下,工人的工資即使上漲,也失去了改善生活的意義,他們不得不拿出其中的一大部分應付房價或租金的上漲。 的確。中國內需屢拉不動,成為困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死結,高房價起的副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許多城市,買一套房,相當於吞噬掉一個中等收入家庭幾十年的全部收入。他們哪裡還有能力消費?至於那些按揭貸款者,在長達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背負著沉重的還貸壓力,平常不得不節衣縮食,高房價透支了他們未來幾十年的消費能力!再加上社會保障機制的不健全,因此留下的巨大缺口仍要由他們來填補,內需還怎麼拉動? 許多專家、研究者、房地產開發商,常常根據我國居民收入增長的速度來論證高房價的合理性,但他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民眾收入的提高並不意味著購買力的同步提高。因為,社會保障的不健全蠶食了民眾相當一部分購買力,更何況,民眾收入的增長速度要遠遠滯後於房價的漲速。 那麼,這些年來,民眾為高房價、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暴利(前者賣房、後者賣地)付出了多大代價呢?1998年至2009年,最保守的估計也超過10萬億元!相當於2.5個「4萬億救市計劃」。倘若這些資金不被既得利益集團掠奪,中國的內需何以長期萎靡不振? 可想而知,當這些巨額利潤集中在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手中的時候,對民眾購買力的蠶食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內需屢拉不起,中國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遠遠小於發達國家,也與此有關。財富向少數人集中的結果,是貧富差距的拉大和中國消費能力的下降。 曹建海先生從中國產業競爭力的角度,進一步論證了其觀點。他認為:「高額的房價使產業資本投資其他產業的收益率下降、風險加大,迫使產業資本投向利潤高、技術門檻低的房地產業,或者直接將資本投入樓市,而這將會造成更大的泡沫。高房價推動的高工資勢必推動商品價格的虛高,將使中國製造業步香港地區的後塵,失去國際競爭力。即使世界經濟復甦,中國產品的出口也將失去擴張的機會。」 這一觀點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不僅指出了現在的問題和隱患,更預言了未來的危機與困境,如果了解日本房價泡沫破滅後的慘狀,就不難理解曹建海先生預警的真誠與可貴。 凡是過於倚重房地產業拉動的經濟體,幾乎都經歷過崩盤的慘狀,中國難道會成為唯一的倖存者嗎? 至少,從尊重客觀規律的角度出發,我們更應該提前解決問題、消除隱患,而不是在豪賭中逐漸喪失自我修正的機會。而這也正是曹建海先生向高房價宣戰的意義之所在。在人們聽慣了房地產的重要作用之後,曹建海先生的觀點所飽含的,不僅僅是研究者所具備的良知和勇氣,更是他對於民族經濟未來的展望與預言——這何嘗不是一種大愛? 那麼,是什麼因素在推高中國的房價? 答案是:過於倚重房地產,商品房一枝獨秀,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壟斷。 在發達國家,開發商供應的住房在整個住房供應體系中所佔的比例,一般都在25%左右,而保障性住房或者帶有保障性特徵的住房,則佔比非常高。比如,美國帶有保障性質的住房,佔了整個住房供應體系的80%。而在新加坡的整個住房供應體系中,保障性與帶有保障性的房屋佔比高達97%。新加坡政府規定:佔住戶總數3%的富人由開發商提供住宅,收取很高的土地出讓金,入住後收取高額物業稅;而對佔住戶總數80%的中低收入者,提供由政府控制戶型和房價的房屋;同時,對佔住戶總數8.5%的困難戶,供應由政府補貼的60-70平方米的房屋,對佔住戶總數8.5%的特困戶,出租42平方米左右的房屋,每月僅收十幾新元房租。新加坡設計的這種住房體系,既很好地解決了國民的住房問題,也能有效避免房價的失控——其實,在這種大背景下,商品房的漲跌已經無關大局。 而在當今中國,由於經濟適用房被架空,廉租房許多地方政府沒有動力建,城鎮居民自建房被禁止,導致整個城鎮住房供應體系的90%以上被商品房所佔領——商品房佔比之高,全世界找不出第二個。商品房一手遮天,正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壟斷地位牢不可破,房價持續上漲,民眾為住房問題深切憂慮的根源。 一些與既得利益集團為伍的學者認為,中國房地產業與近60個行業息息相關,倘若房價下跌,將影響中國經濟的復甦,因此,他們喊出了諸如「買房就是愛國」這樣的口號。問題在於,中國房地產業對其他行業的拉動作用,在房價下跌至接近民眾購買力的階段,不是體現得更明顯嗎?恰恰是高房價導致的購買力的下降,嚴重抑制了房地產的積極作用,使得房地產業成為民族經濟發展的障礙。 曹建海先生對那些荒謬觀點的駁斥非常有力。他認為:「我國各種自建房、集資建房、單位建房的慾望很高,也完全有能力建房;中低收入群體對於獲得政府保障房的期望很大;農村集體宅基地建設小產權房銷售的願望也很大;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家園的願望很大。但是由於體制的限制,除災後重建外,上述有效住房需求則牢牢地被我國的土地管理和建設開發管理體制禁錮了;保障房建設政策的執行則被限定於『不會沖擊商品房市場』的原則下,將保障房建於偏遠地帶,並且定價水平越來越接近於商品房。可見,與其不惜毀壞未來銀行體系拯救房地產商,不如通過體制調整疏導居民住房消費的需求,同時為銀行體系建立房地產信貸危機的『防火牆』,於國於民更為有利。」 曹建海先生一針見血地揭穿了所謂房地產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神話。他指出:「從房屋形態的最終層面看,剔除土地位置引起的價格差異,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在使用價值上並無任何不同,差的是後者不能為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提供不勞而獲的暴利。由此看來,以商品房投資為絕對主體的房地產開發業所創造的GDP,本質上是通過排斥居民自建、單位自建、政府保障性住房等形態而獲得的不當得利,不僅對城鄉居民消費,而且對農工商等經濟實體發展,都形成了嚴重的透支。」 結論是,政府應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非盈利性或微利性住房,同時為開放居民自建房、集體土地房屋平等流轉等創造條件。這些住房同樣會拉動近60個行業的發展。並且,民眾購房的支出大大減少,有利於民眾財富的積累,當然也有利於支持他們在其他領域的消費。 房地產定位的調整,不僅有利於民生問題的解決,而且,困擾中國經濟多年的內需不振問題也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