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08年往後房價走勢會是如何
現在的中國存在一個危險性,就是農村人口以中老年為主。不過20年我專相信這個問題肯屬定會成為一個重要問題。隨著大量農村青年進入城市,他們要住要吃要穿。其中住是第一位,他們要嗎買房要嗎租房子,在這種大量農村青年湧入城市的環境下,傻瓜才會認為房價會跌。等到我前面提到的問題突出的時候,政府一旦要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我相信城市的房子會賣都賣不出去(我國20左右不可能實現外國農業的全機械化,還是要依人為主要勞動對象)我的看法:今後1-5年房價穩定稍微上漲期,6-10年房價穩定稍微下降期,11-15年房價下降期,16-20是房價蹦盤期,20年以後房價無人買期。
Ⅱ 2008年房價走勢
又回顧這個話題,突然想起1997年的香港樓市崩盤.印象中,當時最便宜的一坪才賣7000~港幣.具體是不不是這個數字.也早就記不起了.
但是印象深的是大家的恐慌.對政府的不信任,以及民間對未來經濟的隱隱絕望.
這次的內地房屋交易情況萎縮,及所引起的房屋價格適當調整.其實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在這里討論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在我看來.造成這種原因的主要有這幾點:
1\國家對大幅增長的房地產交易價格及盲目性投資等問題非常重視,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來加以抑止\懲罰.
2\由於這兩年國家多災多難.在懲罰房地產的同時,提高儲備金率及信貸利率,在某些程度上大力抑止了購房者的購買剛性.並對部份中小型開發商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全部由自有資金開發明顯壓力過大.銀行不放貸,某些中小型開發商.連飯都吃不飽了.
3\歐州國家,特別是以美\英為首的國家,次貸所造成的經濟危機前兆,部份私有銀行的倒閉,整體經濟的回落下滑,所帶來全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影響.
4\國民由於今年物價暴漲而帶來的信心缺失.
其實所謂房價問題.在我看來.主要是經濟問題.而非房價的單一性問題.
像樓上所言.實際上,房價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在下跌.一些漲幅不大.利潤率約為20%左右的企業.特別是三四級城市的小開發商們.他們還是照樣活得很滋潤.畢竟.金融危機離他們太遠.住房的剛性需求仍在.
說了這么多.卻也好像什麼也沒說.有太多的感嘆.總結一句.是社會經濟問題.而非房價本身問題.
沒有了經濟,失缺了需求.自然任何一樣生意都會有起落.這是萬宗不離其變之道理..
!
Ⅲ 2008年中國經歷了什麼大事
2008年1月-2月 1月10日以來在中國發生的極為嚴重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時值春運高峰,大雪造成了人員傷亡、電力中斷、公路封道、鐵路受阻,回家過年的人群滯留公路、鐵路客站。2月14日,國新辦上午就近期救災和市場保障工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截止2月12日,災害波及21個省(區、市、兵團),因災死亡107人,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111億元。其中湖南、貴州、江西、安徽、湖北、廣西、四川等省(區)受災較為嚴重。 2008年3月14日 西藏3月10日發生西藏喇嘛的示威,3月14日演變為打、砸、搶暴力事件。3月15日時值兩會閉幕。國新辦多次舉辦新聞發布會。 2008年03月22日 台灣選舉,馬英九得票破700萬,國民黨宣布獲勝。此前,國民黨黨章刪除了關於「統一」的條文。 2008年4月27日 新華社通報安徽省阜陽市手足口病疫情。直至目前為止,全國范圍內已有超過43000例。(4.27是正式發布時間,疫情暴發與三月初。) 當天,火炬在韓國首爾傳遞。 2008年4月28日 4時41分,北京開往青島的T195次旅客列車運行至山東省境內膠濟鐵路周村至王村間脫線,與煙台至徐州的5034次客車相撞。膠濟鐵路列車相撞事故造成72人死亡。 當天,火炬在中國最好的朋友北韓平壤,此站為國外傳遞最為順利的一站。 2008年5月1日 香港發生嚴重交通意外,一旅遊巴上午由黃大仙駛往西貢經南邊圍迴旋處時翻側,造成至少十七人死亡、四十餘人受傷。 當天,聖火抵達香港。 2008年5月12日 14時28分04.0秒,在四川汶川縣發生M7.8級地震(後修訂為8級),震中位於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截至22時20分,四川地震已造成8533人死亡。 當日,火炬在福建省傳遞中 6月28日下午,甕安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群體性突發事件——當地約200人沖擊縣公安局、縣委、縣政府、縣財政局與縣民政局行政大樓,上萬群眾圍觀,整個過程持續近七小時。據媒體報道,事件起源於當地警方對一個名叫李樹芬的17歲女中學生22日非正常死亡的死因鑒定引起死者家屬不滿,導致當地群眾到縣政府上訪演變而成。 7月1日上午9時許,一名叫楊佳的北京男子持刀闖入上海市公安局閘北分局,連續捅傷多名民警和一名保安後被民警當場擒獲,致6人死亡4人受傷。據媒體報道,事件源於07年10月楊佳騎一輛租來的無牌無證自行車在閘北受到警方盤查,因拒絕出示身份證件和提供所騎自行車來源證明,被帶至派出所作進一步調查,在被查清真實身份及自行車確系租用後被放行。上海警方稱其作案動機是報復行凶。 7月3日,A股滬指跌至年內最低2566點,較年初下跌51%,較最高點6124點下跌58%,創2008全球股市跌幅之冠。 8月 8日奧運會開幕 2008年8月30日,四川再次發生6.1級地震,導致數十人死亡。 2008年9月山西襄汾發生潰壩事件,省長辭職,死亡人數數百. 2008年9月三鹿,伊利,光明.蒙牛知名企業出現奶中摻化學葯品,造成嬰兒患腎結石,甚至死亡,受害人遍布全國各地,國家因此取消食品免檢. 9月26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進行太空行走,之後安全返回,宣告成功.
Ⅳ 08年金融危機中中國房價為什麼不降反增
需求:中國有龐大的剛需,世界罕見
供給:保障房供應不足,開發商潛規則太多(如內捂盤惜容售等),炒客手上也捂了不少造成供不應求
體制:土地出讓金、稅費、關系費等佔到房價的四成
經濟政策:太多社會資源過於集中在少數城市,中小城市和鄉鎮配套不完善,地區發展差距太大
觀念:有房才有家在中國深入人心,進入婚嫁年齡的人數越來越多
城市化:中國正在進行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城市化進程,農村大量人口湧向城市
戶籍、城鄉二元制度:城市人城市戶籍能享受到比農村多很多的實實在在福利政策
通脹:中國通脹嚴重,物價上漲,人民只好用房子等保值性較強的特性來抵禦通脹
預期:正如炒股一樣,人們買漲不買跌,房價連年持續上漲是事實擺在眼前,投資的見到有利可圖或剛需見到擔心以後漲更多買不起等等多種因素集中在一起造成大量的需求集中爆發,而供給卻是有限的,所以,上漲是必然的事了。我想你多少知道些了?希望能解決你的疑問。
Ⅳ 1998年到2008年全國重要城市的房價變化
房價的上漲一直成為政府、市場、媒體和民眾關心的事情,於是許多人在評論房價再漲十年中國必將天下大亂,事實真會如此嗎?
其實房價再漲十年會如何?這是個偽命題。問題並不在於房價是否上漲,而在於收入是否上漲;在於人們各種通過勞動所得和資產紅利所得的增長速度是否大於房價的增長速度;在於社會保障是否可以解決人們的後顧之憂以加大居民收入中的住房支出比重。
中國的房價已經漲了不止十年了,但仍在持續的上漲之中,並且在上漲的過程之中城市化率在不斷加大、城市已建成面積在不斷擴張、城市居民的住房在不斷改善、城市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積在不斷的快速的增長,這是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房價的上漲並沒有阻止人民改善生活質量的步伐。
中國第一次房價的暴漲來自於土地實行有償出讓制度。第二次上漲來自於外銷商品房的推動。第三次上漲來自於貨幣化改革之後的需求市場化。第四次上漲則來自於土地供給制度的變化(包括招拍掛制度與緊縮土地供給)。
其中兩次來自於土地制度的變化,兩次來自於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前者是供的質量變化,後者是需求的變化。而今是兩者結合的一種上漲。
既有土地供給的原因,也有需求產品和需求變化的原因。
從1996—2003年的房價增長與收入增長的情況看出,房價的增長速度遠遠低於收入的增長速度。住宅價格增長了37.8%,年均4.7%,而收入增長了75%,年均9.37%,約為房價增長的一倍。只有2004年的房價增幅大於了收入的增幅,自2004年的調控政策出台之後,連續幾年的房價增幅在持續的下降。
2004—2006年的各年房屋銷售價格指數分別為109.7、108.4、106.4,2006年回落了兩個百分點。二手房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分別為115,108.4,105.3,2006年回落了三個百分點。
2007年一季度的房價增長了5.6%,但城市人均收入增長了16.8%,遠遠高於房價的增幅,只能說明房價收入比在逐年的縮小而不是逐年的擴大。在確保人均收入增長的前提下,只要房價的增長幅度小於收入的增長,那麼房價的上漲又有什麼不合理呢?又有什麼可怕的呢?人均收入的增長中難道不包括建築工人工資收入的增長嗎?
天下豈有隻許買房人的收入增長,而不許建房人的收入增長的道理嗎?
更重要的是土地出讓價格的增長幅度大於房價增長幅度。如今年一季度土地價格上漲9.8%,遠高於房價增幅的5.6%。累計看房價的增長中大部分來自於地價的增長,許多城市的土地樓面價已經超過了萬元/平方米,房價的增長中成本的增長佔有一定的地位。
如果在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土地的價格連續高速增長,又如何讓房價不隨之增長呢?
從2005年全國主要城市商品房住宅房價表中可以看出,市場中盡管有大量高於銷售均價的樓盤,但除一線城市和發達地區之外,普遍的商品住宅房價並不高。其中高於全國平均房價的只有六個省市地區,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之外,大部分省市都處於合理水平。
只要房價低於收入增長的速度,再漲十年也不會讓房價收入比惡化,而只會縮小房價收入比之間的差距,而可支配收入中並未計算不斷提高標準的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障的收入,更沒有計算84.6%的擁有私有住房家庭的存量資產在房價上漲中的升值。當二手房交易價格上漲高於一手房商品房市場的價格增幅時,說明這些資產的轉讓會對購置新房有更大的幫助。
在人均收入大大高於房價增長時,是否還會有問題呢?答案是很明確的——會!
盡管從總體而言,只要人們的收入增長超過了房價增長的速度,房價收入比就在縮小而非擴大。但收入分配卻並不平衡,並且極可能是向中等以上收入的家庭傾斜。比如今年一季度城鎮居民平均收入增長16.8%,但中等以上收入家庭的增長可能大於20%,而中等以下的家庭收入增長小於10%。
於是可能因一次收入分配形成的結果是一部分人增加了住房的消費能力,而另一部分人收入增長較低的,則削弱了住房的購買能力。因此收入增長高者可以接受或推動上漲的住房價格,而收入增長低者則罵聲不斷、難以承受,形成了兩極分化。
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則在於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性住房確保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權利。同時應有解決夾心層人群的貼息貼租政策,當然也包括限戶型、現價、政策性租賃房等相關政策(我不認為現行的限價房有上位法的支持,但國家完全可以在審定住房法時給以上位法支持)。政府無法在一次分配中解決的問題,只能用二次分配來彌補,從而將市場中無法解決的價格上漲趨勢轉化為市場只面對有消費承受能力的人群。
只要社會保障到位,只要收入的增長快於、大於房價的增長,則房價的增長就並不可怕。不能想像當中國的GDP總量和人均GDP快速增長中,房價不增長;也不能期待人均收入高增長中,房價不增長。除非大量增加土地供給,同時嚴格控制城市化進程。只要城市人均擁有的成套住宅總量始終少於城市家庭總戶數,房價就不可能不上漲。短期內的政策所影響的價格波動並不能阻止城市家庭分裂速度遠遠大於住房供給速度下的房價上漲。
從人口結構看中國的房價會至少再漲十年,從城市化和中國經濟的宏觀看,也許會再漲更長的一段時間。但只要人們的收入增長大大的快於房價的增長,市場就不但會健康發展,而且也是合理的。
少數城市與地區的高房價,更多的是經濟發達推動的,也包括非本地收入家庭的外來購買能力的支撐。公共財政制度的優勢必然吸引更多的消費向發達的公共財政靠攏,互補中會抵消房價的上漲因素,因此發達地區的房價一定會高於非發達地區的房價。
可怕的不是房價的上漲,而是怕收入不漲。假如王小魯關於收入計算的報告是成立的,那麼非正常收入將支撐房價更持續的上漲。只希望房價的上漲保持在合理的穩定之中。
未來20年左右,桂林市房地產業牛市還將延續,房價將平穩上漲,預計近5年後均價將達到7000元/平方米左右!
2006年桂林市房地產各項調控政策的實施,已經取得了初步成績。今年6月份以後,相當一部分未開工項目重新進行了規劃設計的審批和調整,延遲了部分項目的開工,所以有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房地產開發投資出現一度快速上漲的態勢,房價將進一步上漲。
如果未來3到5年人民幣升值30%至40%,桂林市房地產將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值,實際增長率會在15%至25%。這個數據是合理的,是跟桂林經濟基本因素相吻合的。桂林房地產業今後還將有近20年的穩步發展期。
而人民幣升值壓力和全國大環境強勁的經濟增長,將對桂林市房地產價格未來變化提供強有力的資金鏈支持。
Ⅵ 2008年房價為什麼跌的那麼高
有以下十點原因:
一、價格由價值決定,同時受供求關系影響。
看看日本的例子,日本因為人多地少,所以舉國上下認為日本的房子應該大漲特漲,結果在最高峰時,東京及周圍三個地區的理論地價超過美國整個國家及在美國忸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公司的凈資產值。在這樣的氣氛中,人不免狂熱,失去應有的理智。所以恐怕不能因為上海的土地成本高就認為上海房子的價值就應該高達10000以上,因為土地的價格並不代表價值。
二、人口結構的變化導致房價下跌。
從一般規律來看,25—35歲是結婚的高峰,也是第一次購房的最高峰。上世紀60、70年代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在2000年左右正好是處於買房、結婚的高峰。但2008年之後,當1978年出生的人口年齡超過30歲以上時,我國的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將結束他們買房、結婚的高峰期了。2008年前後的人口結構變化將非常明顯,2008年之後的結婚人口比2008年之前下降30%多,而且是突然的下降。這樣的人口變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因為影響房價的最重要原因是邊際需求因素,當邊際需求減少時,價格肯定會下跌。
沒錯,從本國國情出發,對於人口大國的中國,人口結構變化卻是對房價影響是相當大的。
三、奧運會的結束導致房地產市場缺乏再度膨脹的空間。
奧運會舉辦之後,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必然沒有前期「大興土木」給房價帶來巨大的升值空間,而且開發商也失去了炒作的題材。可能有人說了,這僅僅是北京,對中國的房價可能沒有影響。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開發商炒作的力度絕非我們所能想到的,不光是北京在拿奧運說事,跟北京沾邊的,不沾邊的,跟奧運會沾邊的,不沾邊的,只要是能扯上,都給它扯上關系。
四、政府宏觀調控的效果的影響。
政府宏觀調沒有錯,但為什麼對房價調控的收效總是甚微呢?其實,這種調控尤其是對房地產這種特殊的市場的影響畢竟有一定的滯後性,經預測估計到2008年後可能效果會凸現出來。
中小戶型的房子數量將空前增多。以前90平米以上的房子佔70%,90平米以下的佔30%,現在正好倒了個個。也就是說,即使房價不變,由於房子的小戶型的數量多了,以前假設10000平米只能解決100戶的住房問題,現在可以解決200戶了,從而可以在建築面積相同的情況下,為更多的購房者解決住房問題。
另外還有的說,中國房價必跌無疑,否則,政府就是狠狠抽了自己一個耳光,如果預見無錯,接下來的國土、建設、規劃、金融機構將要陸陸續續出現新聞----肯定有幾只「雞」被幹掉,以便給猴看。
話雖說得不好聽,但是很容易理解。
五、土地不能再成為房價上漲的理由。
10月25日,北京市國土局局長安家盛在談到第一批上市限價房地塊時,再次強調「房價和地價沒有直接的邏輯關系」。數據分析顯示,北京公開出讓的住宅用地成交單價已經出現大幅回落,住宅用途為主的土地成交單價從2005年的每平方米2578元降至2006年的2272元,降幅約12%。由此可以看出,開發商所提出的房價上漲是因為地價在不斷上漲顯然不成立。
另外,北京住宅土地招標方式出讓不但沒有使地價上漲,反而招標達到了抑制盲目競價出現地價上升的現象。
六、房價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上升到政治高度。
現在房價已經不單單是經濟問題,它關繫到整個社會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穩定房價已經是中央堅定不移的政策。2005年許多地方政府逆向調節已經讓中央感到惱怒了,讓我們敬愛的溫總理都在2006年的人代會答記者問時,將房價問題作為自己最痛心的三件事之一了。今年出台的《意見》由2005年的7部委增加為9部委,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增加了國家監察部,大家知道監察部是干什麼的嗎?監察部是處理幹部的。也就是說,如果今年再有地方政府穩定房價不力,頂風而上,必將作為出頭鳥被幹掉。
七、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房價漲到一定程度肯定會下降。
其實這就是哲學上講的,說這句話可以不用擔心會負責任。因為這是真理,房價再怎麼漲它總有回返的一天,我也知道房價必跌,但是究竟哪一天會降呢,2年、10年還是30年,我說不準。但是說2008年後房價必跌應該算是一個比較聰明的說法。
八、購房者觀念的改變。
可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迫於壓力和無奈,以及媒體的宣傳,人們開始學習國外租房模式的行為,摒棄居者有其屋的傳統觀念,把「真正的生活不是看擁有多少房子,而是看一套房子里擁有多少生活」作為自己的生活境界,如果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那將是對將來房價的一個嚴厲的沖擊。
其實購房和安居不能劃等號。
九、建設成本的降低導致房價降低。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節能建築的推廣,建設成本應該是越來越低,所以房價下跌是必然的。
十、開發商的種種劣行導致購房者望而卻步。
最近關於開發商的罪行屢屢曝光,購房者與開發商的官司不斷,可能由此導致不少購房者對開發商失去信心,處於一種觀望的狀態。購房者攥著錢不撒手,不會有什麼損失,而開發商就不同了,房子出不了手,那銀行高額的貸款利息可是要月月繳。
Ⅶ 2008年的房價是上升還是下降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又是多少原因是什麼
大勢還是來上漲的。漲幅與07年的漲源幅基本持平。
原因是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的增長,現在物價都在漲,房產是最保值的,而且升值潛力巨大,相信會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這一產業來。
房價大勢下降除非中國經濟出現負增長,從現在經濟狀況看中國經濟至少可以高速發展10幾年!
Ⅷ 為什麼2008年房價下價降了而後又一路狂飆
房地產是支柱產業,當時房產不景氣,跟著房產相關的很多產業,比如剛鋼筋水泥製造業和相當多建築相關行業都受波及,影響很多人就業尤其是農民工,政府怕樓市太低會對整個產業鏈產生不良影響,對樓市實行政策傾斜,制定了不少建設貸款稅收方面的優惠,而且有的地方政府喊著,愛國就買樓。於是,在政府幹預下,中國樓市開始堅挺。。。
至於08年的下跌原因,以下是摘抄的,我覺得比我自己說的要好。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一是房價持續高漲,超過消費者購買力。我國房地產業和房地產市場經歷了近10年快速發展,高收入、富裕家庭的自住房需求已經基本滿足,購房主要群體轉移到工薪階層,住房市場的需求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階段性釋放,價格彈性開始顯現,但近幾年房價一直快速飈升,導致市場支撐能力減弱,房價增長空間透支。價格上漲超出消費者購買能力時,價格回落就成為必然,樓市也是如此。
二是調控政策使投資特別是投機風險增大。2007年下半年出台第二套房貸新政,使投資特別是投機性購房門檻提高、風險增大,這一政策在2008年延續實施。同時,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下滑壓力的加大,2007年底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的調整跡象進入2008年逐漸明朗,使投資、投機性購房風險進一步增大。盡管因投資、投機性購房數據缺失,無法估算投資、投機性購房減少對2008年市場銷售量減少的影響,但因投資和投機資本的逐利本性和對市場變化的敏感性,人們有理由相信,2008年投資和投機性購房大幅減少(有人甚至認為已經基本絕跡),是銷售量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政策和經濟下行環境影響消費者心理預期。全球金融危機蔓延,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預期收入下降。國內持續多年的控制房地產開發、抑制房價的政策和輿論導向,使消費者心理預期發生變化,購房意願下降,觀望情緒濃厚。
四是開發企業應對市場變化遲緩。2007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行業運行環境已經發生改變。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市場反應相對遲緩,土地儲備和在建、新建面積較大,2007年土地購置面積、竣工面積達均達房改以來最高。
房價高企並快速上漲與消費者購買力之間的不匹配是目前房地產市場成交量下跌的主要原因。在金融危機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房地產業拉動內需保增長權重增長的情況下,多種因素疊加、交織的共振效應導致的成交量萎縮成為當前市場的主要問題。
Ⅸ 2008年的房價上漲和下降的的走向是什麼
現在如果誰要預測2007年房價下跌,就可能被視為怪物,甚至被認為是瘋子,承擔挨罵的風險。這與日本1985年到1991年房地產泡沫形成期間,日本國民只相信房地產價格只升不降的神話,爭相購置房產地契的情況何其相似。
但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房市突然降溫,接著就出現了全國性的房價暴跌,整個經濟受到重創。直到2005年年末,日本經濟才從可怕的低谷中走出來。
近三十年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暴漲之後必然暴跌。投資股市的時候有一句善意提醒: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但房市現在卻幾乎沒有人提醒可能面臨的風險,只有喊漲的聲音追捧著市場繼續抬升。只說事物的一面而不說另一面,這不是對民眾、對國家負責的態度。
北京等大城市的房價漲得快要見頂了,再漲下去,不僅政府不能接受,老百姓不能接受,開發商也不能接受,因為他們害怕再往上漲真沒有人買了。
筆者關於2007年房價下跌的概念含義是,2007年房價漲幅小,呈現下降趨勢。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目前中國決定房價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供求關系是第一因素,政策取向是第二因素,產品成本是第三因素。
首先看供求關系。現在大家都說的住房供不應求,實際上不是真正的供不應求,而是從投資、炒房角度講的供不應求,在2006年上半年股市大漲以前中國投資者缺乏優良的投資產品,投資渠道相對狹窄,房產幾乎成為惟一的績優投資品。各個行業、各個渠道的資金紛紛湧入房市,造成房產的供不應求,比如上海房價最瘋狂時,有個炒房者的按揭貸款就達1000多萬元,國內外機構巨資整購樓盤的案例也有很多。所以從投資者的角度看,市場是供不應求。
但從居民自住、自用角度看,市場是供大於求,准確地講是供大於用,我們建的房子比實際自用、自住的需求多。需要跟需求是兩碼事,誰都需要住房,但形成經濟學上的需求,則必須是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可以完成購房。現在還有很多空置房,需要的人很多,但由於收入低、買不起,也形不成市場需求。
來自各方面的數據均顯示,房地產業發展速度比國民經濟發展速度要快,房價上漲速度和幅度大大高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房價與居民收入比已達到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遠高於國際水平,空置率一直居高不下。
中國的住房消費增長一直趕不上住房投資和施工面積的增長,每年都製造了大量的「過剩存量」,是一種潛在的過剩。通過下面幾組來自權威部門的數據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來自北京市建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12月1日,北京期房可售住宅為8.6萬套,未簽約現房住宅2萬套;還有可售的住宅面積1249萬平方米,未簽約現房住宅面積328萬平方米。
把以上兩項加起來,北京市目前依然可售的住宅套數為10.6萬套,仍待消化的住宅面積為1577萬平方米。總體而言,北京房市並非如一般所言是供不應求。
同樣,來自北京市建委的統計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市有空置商品房面積為1374.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6%,約佔全國的1/10。按北京現人均26平方米住房算,可居住40多萬人。也就是說,2005年全國有空置商品房面積約為1.4億平方米,可居住400多萬人。2005年上海空置房面積也達到1000萬平方米以上。
筆者近日在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節目中談到這個問題時,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認為空置房概念有誤,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是我們不相信政府公布的數據又相信什麼呢?建設部在2006年3月下達了清查商品房空置情況的緊急通知,說明商品房空置率嚴重國家需要搞清楚。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最近也發表了《重視房屋潛在過剩的矛盾》的報告。主張房地產泡沫嚴重的學者認為,當前我國商品房空置率已高達30%多,遠遠高於10%的國際警戒線。
商品房空置率的高企說明供過於求不僅存在,而且比較大。
從土地供應方面的情況更能說明問題。北京國土局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的數據表明,近兩年半以來,北京供應了712宗近6000公頃住宅項目用地,截至2006年6月底,已竣工的土地面積669公頃,僅占總量的12%。也就是說,捂在開發商手裡的未開工的住宅建設用地就有3000多萬平方米,規劃建設面積8000多萬平方米。
商品房空置面積增長、未開發土地比重增大等方面情況都表明:房屋存在潛在過剩風險。
那麼,為什麼我們很多人都看到排隊買房的情況呢?這實際是供應結構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是中小戶型、中低價位、工薪階層需要的住房斷檔、短缺。
但近日多家房地產經紀機構的研究預測都顯示,北京2007年新增住宅供應量將大漲,漲幅超過50%,到下半年數萬套小戶型將集中入市。為了規避奧運會後市場的風險,開發商極有可能在2008年前採取加大住宅供應放量甚至降價的策略。在產品數量和供應節奏加快的情況下,2007年北京房市價格上漲的速度和幅度將明顯減緩。
第二、中國房市與股市一樣是「政策市」。宏觀調控政策是決定房價走向的第二因素。
2006年宏觀調控政策的最大成績是,中央終於認識到房地產市場是不能完全市場化的,政府必須在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即投資興建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廉租房,保證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權利,除此之外,對商品房市場進行的調控才能是有效的。
隨著宏觀調控政策落實力度的加大,到2007年下半年這些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效果就會開始顯現,如大量經濟適用房、限價房項目的開工、建設和預售,勢必產生強大的心理預期——「我有可能買到比市場便宜多的房子」,從而產生觀望的情緒與行動。
從近日國家對90平方米面積標準的從嚴解釋、不容「注水」,可以看出中央堅決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嚴格控制戶型面積,推進中小戶型、中低價位住房建設的決心。政府繼續落實、進一步細化現有的宏觀調控政策以及穩定房價的決心將會對2007年的住房成交價格走勢帶來關鍵性的影響。
如果房價繼續高漲,中央還會出台一些調控政策。問責與稅收手段可能是2007年房地產調控兩大重點。
一是加強對地方政府的檢查、監督,對政策執行不力的地方政府會受到懲治,直至追究有關負責人的責任。
反腐力度的加大,對降低房價的作用比較直接。如上海社保基金 案的查處,使上海房價穩穩下降、漲不起來,一些涉案地產商紛紛退地自保。最近閉幕的中紀委全會也有新的有力度的舉措反腐,特別是把土地腐敗案列為專項懲治目標。政治上的問責對房市降溫和降價的作用不容忽視。
二是稅收手段。近日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表示,建設部、國稅總局、財政部等部門正在研究徵收住房「保有環節」稅費問題,對於戶型面積偏大的房子收取一定費用。
開征房地產保有環節稅,不僅讓投資者持有成本增加,而且還會讓接手的買家思忖再三:買大房子的居住成本能否承受?這個消息已讓不少大戶型住宅的業主感到恐慌,到經紀公司咨詢賣房事宜,他們普遍擔心未來大戶型保有稅的開征,會使他們的投資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相當多的業界人士認為,醞釀已久的物業稅可能在2007年下半年試點或實施。
物業稅的實質在於把原來的土地出讓金 均攤成70份
Ⅹ 2008中國房價會出現什麼趨勢
年初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房價持續下降,關於2008年房地產市場走勢眾說風雲,我想用幾個關鍵詞試加分析; 貨幣政策從緊 貨幣政策從緊 ,房地產業高盈利能力將削弱,同時,購房需求也將受到遏制,特別是投資性購房,但如果國家希望經濟穩健增長,08年房地產從全國范圍內就不會出現拐點,頂多是由前期上漲過快變為緩慢上漲,或者是進入房地產的蟄伏期,總之,穩定房價的真正含義是不能上漲過快、也不能巨幅下跌。前期房價漲幅過快、投資需求比重較高的深圳和廣州地區銷售量明顯下降,逐步回落至一個相對理性的區域。 人民幣升值 對於中國,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境外資金流入逐利,促使國內房市、股市等資產價格膨脹。 城市化 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的城市化、城鎮化大概每年提高1%左右,房地產市場升溫的趨勢至少還會持續10年以上,提高幅度大約10%~20%以上,這種剛性需求決定長期的升溫趨勢,加上城鎮居民自住升級,有機構預測這種趨勢會延續到2020年。 行業洗牌 政府調控方面力度越來越大,一些行業龍頭主動打折促銷「清理門戶」,08年房產開發商和房產中介企業面臨新的洗牌。 奧運版塊地產將風靡一時 2008北京奧運迫在眉睫。奧運商機帶動和催生奧運地產的迅猛發展。在奧運拉動下,其周邊的房市將呈顯出異常火爆的場面。奧運版塊地產將出盡風頭、獨領風騷、風靡一時。其相關區域房價可能會出現局部性階段性躥升的情況。 主要結論: 2008年房地產業高盈利能力將削弱,投資性購房需求也將受到一定遏制 ,房價逐步理性回歸,中長期仍看漲,房產開發商和房產中介企業面臨新的洗牌;奧運商機帶動其相關區域房價出現局部性階段性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