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國家嚴厲的調控政策下,為什麼房價還在上漲
現在有點諸侯割據,地方政府要GDP,房產商要暴力,百姓要安居。最倒霉是百姓。總理的話都當耳邊風,房產市場可以經歷房價和數量兩種泡沫。近代大多數房產泡沫都是房價泡沫。上世紀80年代,東京房價猛增,供應卻沒有相應上
漲。上世紀90年代,香港房產市場也遭遇類似情況。房產市場易產生價格泡沫,因為一些獨特因素限制了供給的反應速度。
首先,房產建設與政府管制息息相關,與其所在社區關系尤其密切。成熟社區中,通常規定新建樓房不得超過一定高度和密度。
因此,這類社區實際上不可能迅速提高供給。
其次,基礎設施建設耗時較長。缺乏土地通常與基礎設施稀缺有關。基礎設施建設很費時間。房價高時,假使資金充足,人們也對基建持謹慎態度,不敢一哄而上,擔心費時費力的基建結束後,房價已然回落。因此,即使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房產供應也可能無法對漲價作出反應。
房屋數量泡沫比價格泡沫少見,而且持續時間不長。出現房量泡沫時,供給增加,房價遭遇下行壓力。此時僅需增加貨幣供應,就可穩定房價。房量泡沫有時為建設泡沫,但往往伴隨建設周期一起結束。因為一旦供給抬頭,房價將急劇回落。
目前,中國正遭遇房價泡沫。通過研究分析房價/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我們就可以判斷,泡沫是否已經產生,程度如何。如果城市裡每平方米房屋均價為居民平均月收入的5倍-10倍,房市規模相對家庭總量大得多,高房價就很可能是泡沫。成熟經濟體的房價/收入比應在1倍左右。在發展迅速的經濟體,比率可能為2倍。中國房產價值都集中在大城市,其房價水平無法通過理性因素來解釋。
中國的房租也正在上漲,而如果真是遍地都是閑置房,兩種現象無法互相解釋。有人批評房產中介公司哄抬市場。除非市場待租賃房產都集中於一家之手,否則,難以積聚足夠的市場力量形成壟斷。中國房產中介產業非常分散,因此,這種解釋很難成立。
中國的房產泡沫與其他泡沫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有著前所未有的數量,中國不存在供給不足。城市住房大多可分為單位舊房和私人住房。後者在過去十年突飛猛進,達6000萬套。其中,約2000萬套由開發商在建。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大約還能再建2000萬-3000萬套房屋。大量單位公房拆遷後再開發。在最近一輪再開發熱潮之前,單位公房量可能超過100億平方米。相對於新建住房量,拆遷房
數量不可能太大,否則,這些公房對地方政府來說就失去了商業意義。現有住房總量可能在90億平方米左右。
除了商品房建設,公司和政府也自行建房,分配給員工。農村也建設了大量住房。在毗鄰大城市的地區,此類住房影響房產供給。如果郊區農田被重新規劃為城市用地,官方分類將農房變為城市住房。
獲得城市住房總量的可靠數字實在很難。人均住房面積數據還比較有用。在大部分城市開展的調查顯示,平均住房面積為每人28平方米-30平方米。我們不知道這項調查覆蓋了多少人口,但是,這些數據肯定不包括農民工。我們不知道這項調查是否將空置房計算在內。粗略估計,中國城市住房總量約為170億平方米,誤差區間為上下各10%。
盡管數據不精確,但仍可斷定,中國不存在絕對住房短缺的情況。如採用日本的標准,中國城市住房足以安置所有的中國人,所有農村人口遷到城市都足夠。
掌握投機型(而非其他目的)空房的數量,比掌握住房總體數據重要得多。雖然政府未能公布空房數據,但我認為商品房空房率為25%-30%,比正常市場情況下至少高出100%。這種差異可被視為投機庫存,如同有人囤積黃銅,待價而沽。這種投機庫存的價值可能佔GDP的15%左右。
更可怕的是,2010年-2011年將可能形成大量投機庫存。近期信貸收緊,擠壓第二套及第三套房購房者,導致全國交易量崩盤。
我從房產中介發現,大多數房產需求被納入調控范圍,即投機購房。可以假設,2010年-2011年,房產供給將接近GDP總量的15%。房產政策調控抑制市場過熱,開發商勢必囤積供給,作為庫存。一旦再次放寬調控,投機行為將卷土重來,可能導致投機庫存價值翻番。
放鬆現有調控措施的幾率很大。部分城市的銀行已經逐步放開信貸。地方政府靠房地產增加收入。如果交易量持續走低,他們將陷入財政危機。許多地方政府本已債台高築。地方政府負債超過收入五倍很普遍。如果收入來源枯竭,地方政府會拖欠債務。有鑒於此,中央政府可能放鬆調控力度。調控放鬆可能秘而不宣。政府改變心意,雖然短期內可緩解政府的財政困難,但是,一旦房產泡沫破滅,問題將接踵而至。
除了商品房空置,其他類別的房產空置率也居高不下。優勢群體或關系戶(例如,郊區的農民和可以自行建房的公司的雇員)不受市場約束,將占上風。因此,這方市場的閑置率將比商品房市場更高。雖然這些房產不參與市場競爭,但它們卻參與租房市場競爭。它們構成有效供給的一部分。計算房產市場過量時,也應考慮它們的閑置率。
即使中國的城市空房少於6450萬套,也將達到國際標準的一半。這仍相當於城市住房總量的20%,高於台灣高峰期的閑置率。如果放鬆調控政策,空房量將超過城市住房總量的30%。
中國的房量泡沫的規模的確前所未有。中國住房供給過量並不稀奇。總的說,過度供給很常見。它反映出資本價格過低。中國經濟的結構決定了,供給將迅速增加。然而,閑置率居高不下,而房價還持續走高,真是咄咄怪事。在正常情況下,投機者會因為高閑置率止步不前。目前跡象很明顯,房價將陷入困境。以下四個獨特的因素或許可以解釋中國的特殊情況。
B. 為什麼國家對房價調控越調越高呢
理論驗證:之前很抄長時間房貸比率高於襲60%,如果房價下跌超過30%甚至40%,銀行將收回貸款,你覺得,可以跌嗎?
現實驗證:93年國家通過政府調控冷卻海南樓市,海南40多家國企只活下了椰島椰樹兩家,其他包括海南發展銀行全部倒閉,之後10餘年海南樓市1000左右徘徊。
所以政府如今是不敢出狠招,我們知道經濟有底點,中國的中性描述叫著陸點,政府需要的是經濟軟著陸,顧名思義就是要有緩沖的時間,所以任何房價神話都會破滅,只是我們總是做很多事延後他的發生。
C. 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為什麼房價還一直在漲
國家宏觀調控,只能涉及到部分的地區,而且上面發放政策或,下面可以根據內政策再自行發布一些更容改的信息,而且國家發布的政策都不是固定的,是有些漏洞可以鑽的!!!你仔細看下國家發布的政策基本都不是很全面的!!!
D. 國家最近一直出一些調控房地產的政策,可是為什麼房價還是一直上漲呢
我覺得你首先應該明白政府的真正目的是想讓房價漲起來的。因為
一、高房價向來唄認為是房專地產屬市場繁榮的標志,而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則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拉動GDP的增長,這當然也涉及到各級政府的業績考核啊。
二、高房價能夠推動地價上漲,而地價上漲又會增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為少數有權者創造更大尋租空間。
三、高房價聚集的經濟風險金融風險有延後性,在短期內和當任內基本不會發生的。
所以如果你是政府,你會抑制房價嗎?你難道不想留個再創GDP新高的名聲嗎?政府固然出台了很多政策,美其名曰保障大眾利益,抑制房價上漲。我覺得這也只是個幌子吧,所以明智點,再多再嚴苛的政策都不過是短暫的,一兩個月見效,一兩年你看哪項措施還在用的,還有效的啊,所以國家政策的扶植最後還是房價上漲,除非像90年代日本樓市崩潰,否則總體上漲格局不會有什麼大變化的
E. 為什麼國家一直調控房價但房價依然高漲
這是XX城鎮化過程中,剛需一族決定它上漲的!
這兩年XX打壓房價,近期可能會有小幅波動。版但房價權是不可能會掉下來的,特別是一、二線城市,在完成70%城鎮化前,肯定還要上漲(這些城市預計還有3倍以上的漲幅)!
從投資角度上看,這場盛宴中(XX、銀行、大佬)都在裡面沒出來呢,我們還擔心啥呢!
每年都有很多新生力量(大學生、新生代農民工等),這些人都加劇房價的上升!
從過去的經驗充分證明,房子總體上只會升值(絕無下降的可能),俗語道「辛苦創業是瞎忙,不如投資一套房」這就是真理!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哦!
F. 國家不是宏觀調控了房價,但是為什麼房價還是居高不下
如果看到問題的本質,調控房價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1、保證所有公務員都專住上永不能在市場流轉的公租房屬;
2、在共產主義理想沒有實現之前,公務員不能購買商品房。
理論依據是分蛋糕原理:切分蛋糕的人最後一個吃蛋糕。只有當政策制定者喪失優先選擇權時,他們才會對政策的公平合理性負責到底!
按照公布的人均住宅擁有面積,其實中國人的住房問題不應該這么突出的。主要還是分配不公的問題。一個簡單的例子:為消除腐敗隱患,中國各級官員都有異地輪崗制度,官員每隔兩三年都要換個地方當官,官員們每到一處首先都要設法解決居住問題,這樣一來,即便最廉潔的官員十年下來也都有三五套房了。
政府調控房價並不是沒有手段,而是沒有決心。老百姓需要的是公平、公平,還是公平。
附,這個辦法同時解決公務員考試千軍萬馬的問題,一舉而多得。
G. 為什麼房價越控制反倒越貴呢
房價越控制反倒越貴的原因:
房產成本意識居高不下,整個行業已經如此;
房價內一直都是穩中上漲容,漲價不明顯但是很穩定;
房產市場一直不差,國家調控針對的是房產交易價值,而對其餘成本卻忽略了;
可以看看出政策到現在房價有沒有變,其實變沒變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該買房的時候買房就對了。
H. 為什麼國家調控房價,房價還那麼貴
中國房價來高漲的原因根本源不是什麼房屋建造成本高漲!而是: 首先是98年分稅製造成的土地財政,由其引起的直接後果! 即各省市當地企業的稅收由中央的國稅拿走70%,只給地方政府的地稅剩30%,導致目前全中國的各地方政府的年度稅收中40%至50%
I. 為什麼國家對於房價越調控房價越高
在市場經濟下,本身應該交給市場的東西要交給市場,實行行政手段硬性調控本內身是非正常情況下容的非常之舉。實際上,稅收機制的應用可能更有效,但房產稅目前千呼萬喚難出台,房地產調控缺乏一個長效機制。
此外,房價問題本身不能以房治房,其和資本或者說資金在不同領域的收益比較有很大關聯,這是資本的逐利性決定的,哪裡更加保值、哪裡更加增值,資金就會流向哪裡。如果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的收益更高,資本是不會大部分匯集到房地產中的。
房價越調控越漲,是因為減少商品房的土地供給後,土地減少,房產供給會減少,會造成新的供求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