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政府現在在調控,房價會不會降呢
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
房子的供需關系
廣州2016年人口增長率為5%,大約55萬人。一線城市的人口吸聚作用短期內還將繼續保持。意味著廣州的住房需求端仍將保持強勁的需求。而攻擊端方面,截至2017年9月,廣州的新房去化周期大概是5.8個月(正常是6-12個月)。說明整體上,廣州的住房市場保持供不應求的局面。
構成房價的幾個要素
房價的要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地價、原材料、人工等。2016年以來,廣州的拍地價格持續高漲,地王頻出,即使2017年拍地進入限價模式,但是也附加個各種配建、自持的條件,整體上低價還是保持在高位。原材料方面鋼筋水泥由於供給側改革,也逐步進入漲價通道。人工方面,中國的人工成本每年都在呈上漲趨勢。
可以看到,以上幾個要素的成本都在上升,那麼房價的成本就一直在上升,開發商降價的空間不大。
政府的態度
由於地方政府特殊的土地財政,對土地收入的依賴非常高。以2016年的數據為例,廣州的財政收入大概是2381億,其中土地收入大約是660億。如果房價下跌,那麼地價必然也下跌。隨之而來的就是政府的收入下跌,這可能引發政府的債務危機,造成政府信用破產,從而引發更嚴重的後果。所以作為地方政府,實際上也不希望房價下跌。這也是為什麼廣州現在雖然對新房限價了,但是卻衍生出雙合同的現象。
❷ 降房價,政府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降低商品住房價格是有可能實現的,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政府為內了降低市場風險,容可以採取必要的激勵政策,或者是團購保障性住房的做法,鼓勵開發商主動降價。當然,房地產市場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人們買房子大多是在房價上漲的過程中實現的,如果房價處於下降通道,人們擔心後悔很少會出手購買。因此,政府和社會各界,還要盡量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環境,以利於人們做出理性的購買決策。
降房價,最簡單的,是把地價壓下去。但是,這涉及各級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今年土地出讓金已經下降了30%多,壓力已經很大。如果再降價賣地,那真是雪上加霜,所以這不太現實。
不過,相關稅費、各環節的圖章,現在還是很多的。不光是製造企業,相關服務領域也應該簡政放權,降低這些交易成本。
建一個房子,除了消防、安全這些好理解的圖章要蓋,就連文化、體育這些部門的圖章也要蓋,有時候沒有100多個圖章,你這房就甭想賣出去。這個意思就是,要麼你得給這些部門送房子,要麼人家買房子的時候你得照顧,這裡面交易成本的負擔是非常大的。所以說,稅費、交易成本這些,是最有壓縮空間的。
❸ 政府怎樣調控房價
最近,住建部、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等多個部委,在近半個月的時間里,緊鑼密鼓地出台了若干房地產調控政策:從「營業稅徵收2改5」,到「國四條」,再到「拿地首付不低於50%」,從「5年內普通住房轉讓差額徵收營業稅」再到「督辦全國18宗房地產閑置土地」,調控之聲不絕於耳。 但是,相關調控措施可能適得其反,因為,這些措施不僅未能解決根本問題,還滋生出了新的問題——這也是被以往房地產調控後的效果證明了的,幾乎每次房地產調控過後, 房價 都會出現新一輪報復性上漲。 12月23日,在接受央視《今日觀察》采訪時,我提出了兩點建議(播出時只播了第一條): 一是對現行分稅制進行調整。分稅制改革以後,地方政府的財權減少了,事權反而在增加。地方政府不僅要 發展 經濟,還要提供足夠的公共服務、公共產品,但它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困擾。目前,地方政府基本上就是通過土地出讓金、房地產相關稅費收入來填補這個資金缺口的。所以說從利益驅動方面來看,地方政府是沒有任何動力去抑制 房價 的。道理非常簡單, 房價 上漲,才能拉動地價上漲,地價上漲,地方政府才能獲得更多的土地出讓收入。無論房地產調控措施多 么 嚴厲,最終都要靠地方政府來落實,由於受制於利益因素,地方政府在執行房地產調控 房價 只會陽奉陰違。因此,要從根源上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對分稅制進行調整,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只有在它的財權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才可能真正地落實抑制 房價 上漲的措施。 二是改變現行的官員政績考核標准。現在主要以GDP來考核幹部政績,地方官員為了獲得更高的GDP增速,更有動力推高地價、 房價 ,以提升其進行基本建設投資的能力,推高GDP,獲得更多、更好的升遷機會。只要這種畸形的幹部政績考核標准不改變,地方官員推動 房價 上漲的動力就永遠不會減弱。GDP只是量化經濟活動的一個指標,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在追求民眾幸福指數的提高而非GDP,我國的許多官員本末倒置,在畸形的考核制度下,把GDP當成了唯一的追求目標。試想,在這種考核標准下,哪一位官員能夠真正關心民生呢?因此,現在必須盡快調整對官員的考核標准。 由於這兩條建議,在目前並不受到重視,那 么 ,就必然導致越調控 房價 越漲的畸形結局。 以土地「重拳」為例。12月17日,財政部、國土部等五部委出台《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確開發商以後拿地時,「分期繳納全部土地出讓價款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一年,特殊項目可以約定在兩年內全部繳清,首次繳款比例不得低於全部土地出讓款的50%」。如果開發商拖欠價款,不得參與新的土地出讓交易。此舉被媒體稱為「房市調控第一拳」。 開發商囤地、炒地的目的,在於獲取增值收益。即使讓開發商一次性付清全部土地出讓金,他仍然可以囤積土地,坐等土地升值。也就是說,開發商囤積土地的源動力不在於他是分幾次拿的地,而在於他可以分享升值帶來的暴利——這種暴利甚至超過他搞房地產開發獲取的收益。中國的許多開發商並不建房而只炒地,也源於此。 其實,打擊囤地並不需要另出「重拳」,只需嚴格執法即可。我國早在1994年7月公布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就規定,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的,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徵收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20 %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兩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此後,國家又陸續出台類似的法律法規,但是,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越來越多,而囤積土地的現象卻有增無減,囤積土地者有恃無恐,原因在於法律與土地一 樣 「閑置」。如果嚴格執法,沒有一個開發商敢囤積土地,道理非常簡單,囤積兩年後不僅不能享受增值收益,連地也重新被政府收回了。這個賬開發商都會算。 開發商為何敢囤積土地呢?因為地方政府縱容。 那 么 ,地方政府為何縱容開發商囤積土地呢? 利益使然。 地方政府如果嚴格執法,對囤積的開發商進行處罰,開發商爭相拿地的積極性就會降低,地價就會跟著下來,地方政府的收益就會減少。為了謀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慢慢拿出土地進行拍賣,開發商高價拿地後坐享升值之利,雙方都有好處,互惠互利,就形成了一種利益共同體。在這種情況下,讓地方政府去處罰與自己處在同一戰壕中的囤地者,是非常不現實的。所以,但見法規紛飛,就是不見囤地者減少。 房地產調控的重拳,應該打在供應上。通過嚴格執法,迫使開發商按照規定開發,建造成房屋供應到市場。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開發商原本有限的資金大部分用到拿地方面,提前確保了政府出讓土地的收益安全,卻可能使開發商因資金緊張,開發進度進一步降低。 而且,在「地王」不斷涌現的大背景下,動輒上億元的土地,沒有實力的開發商根本沒有競爭力,在首次繳款比例提高後,這些開發商被淘汰出局,進一步減少了房屋供應能力——小的開發商是這個市場的必要補充。同時,行業的壟斷性加強, 房價 會進一步上漲——中國油價高於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就是壟斷導致的必然結果。如今,這種壟斷正在快速向房地產領域蔓延。 另一方面,許多供應到市場中的商品房被炒房者囤積起來,人為減少了市場供應,是催生 房價 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二手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5年,增加了流動成本,而這些成本在房屋供應不能增加的情況下,很容易轉嫁到民眾身上。而且,流動性的降低,也會導致房屋實際供應量的下降。 顯然,這些重拳並不能真正抑制 房價 的上漲,原因在於,這些重拳都首先在悄悄確保政府的收益不減少,高 房價 是地方政府、開發商、銀行、炒房者利益共同推動的結果,作為獲取主要收益的一個主體,地方政府必須帶頭壓低地價,才能夠理直氣壯地擠壓房產商的暴利,否則,在各方利益都不減少的情況下,出台的任何希望 房價 下跌的措施,都將成為空談。 房市調控重拳必須打到點子上,那就是,打到利益上,打到供應環節上,否則,花拳綉腿耍得再好看也難有效果,更有可能, 房價 還被「重拳」打得越來越高。 後記: 我對避開根源的調控措施抑制 房價 已經不抱任何幻想。 《通貨膨脹早已在我們身邊(兼談 房價 )》一文是我對未來 房價 趨勢 走勢最明確的分析: 在綜合這些年的大量數據及政策信息後,我得出結論:政府能夠容忍的中國 房價 的最大跌幅應在 20 %以內,時間應在 10 個月以內。超出這個極限,政府就必然出台救房地產的政策。 20 08年, 房價 剛剛步入下跌軌道不久,系列房地產救市政策的出台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此,除非有能夠替代房地產解決地方政府財政缺口的產業, 房價 雖然會有調整,但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推動下,大 趨勢 仍是上漲,會一直上漲到即使在任何推動力量下也不能再上漲為止,即崩盤為止。 當下中國最大的問題是,開發商等強勢既得利益集團的勢力越來越強大,他們已經能夠直接影響一些政策的出台。公眾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權力部門的高官(對政策出台有決定作用)與開發商勾肩搭背在一起,宛如同志。在這種情況下,官商勾結之網如何能夠打開呢?誰來打開呢? 我認為: 房價 是長是跌已經是人們現在關注以及爭論的一個焦點,我覺得每次在出台一些政策後,雖然市場是有些暫時的低迷,但是過後會有個報復性的上漲,從08年就是,當人們還覺得08年底09年初 房價 會降到個能接受的價位的時候,不曾想 房價 在不經意間就起來了,而且是報復性的上漲,讓人還沒有回過神來就已經跟不上腳步了,很多人都後悔沒有在年底年初的時候把握住機會,所以我想不管是一時的調整能下來多少,長遠看 房價 還是要漲的,只能自己去把握機會了
❹ 政府免費提供住宅用地,房價就會下降,採用土地拍賣方式,房價就會上升嗎
土地拍賣很重要 上升很正常 馬路邊的一草一木都是地方政府賣地換來的專 你知道馬屬路邊一顆直徑10厘米的樹 造價多少錢嗎?告訴你8000-1萬 隨便一條路上幾百-幾千棵樹很常見,馬路兩側1000顆樹,也就大概1公里左右。一般的路燈每個大約1.5萬元 修高速1公里造價1億左右 在柏油馬路上開30厘米寬的一個小溝每米費用2800-3500元 每個立交橋的造價都上億 這錢怎麼來呢?如果不賣地或者說房價不是漲的這么高 那麼地方基礎建設絕對不會這么快。
❺ 土地價格不降,房價能降下來嗎
.落實解決供求關系,很簡單的事情,不清楚為何政府要故意搞得特別復雜。因國家未實質解決保障房的供求矛盾,國家每出台一個政策調控,就變相抬高一次成本,越抬越高,最後還是老百姓去買單。所以長期來說是看漲的。國家新政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家是要求房價繼續上漲,但不要漲得太快。房價下跌不符合國家新的政策,新政本來就是不需房價下跌,但需和諧的溫和上漲。有人去市場花100大洋買了一隻小豬認養10年,1年後長成可以賣1000大洋的大豬,有一社團組織告訴你這豬的增值部份你1文錢不能拿,每年還要再徵收你把豬養大了的養豬增值稅100大洋。就是這種稅,請問你認為應採用何種形式徵收?呵呵。社團組織對豬的打壓的政策就是明白告訴要搶劫,有本事你就別去買豬,看豬價會不會下跌。但豬涉及民生問題,有很多人需要買來吃或養,社團組織如果從源頭上解決有大量的小豬、大豬的供求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社團組織是否願這么干?而不是單一去研究下一步如何搶劫的辦法。否則搶劫一次,豬價的成本被抬高一次。漲價不是房漲價,房是每年都要折舊,增值的原因是政府的土地而持續增值的。在國外因土地增值要收地產稅(房產稅、物業稅,什麼名稱不重要),國外土地是私有化的業主擁有所有權,業主自己的土地增值了,國外的業主非常高興,當然願意交地產稅。中國也准備征稅,但問題是房是每年都在折舊跌價,中國的土地全部都是國家所有的,老百姓僅僅只有使用權而已。但土地又是持續增值,增值部份也是國家的土地增值,問題是增值部份的物業稅應該向誰征稅?地方政府找中央政府徵收?不可能。去找老百姓徵收,但老百姓的房在折舊貶值,轉而只有轉嫁去抬高房的價格,造成房價爆漲。
❻ 地價在漲 房價怎麼降
地價是房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說出讓金占房價的60%,開發商不可能做虧本生意,所以房價沒法降。
❼ 現在的房價那麼貴,出台那麼多的控制房價政策,但是為什麼不能用政策來規定土地拍賣價格降下來
土地拍賣的財產是當地政府或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部分,怎麼可能會有政策來降低?土地拍賣價格高,房價怎麼降得了?
❽ 地價怎樣影響房價
今年以來,高價地塊在一些大城市不斷出現,再次引發了業內關於房價和地價因果關系、招拍掛政策對房地產市場影響的討論。 縱觀三十多年來土地政策的變遷,我們大致可看出經歷了三個階段,1978年至1987年是土地商品化和使用方式市場化的摸索階段,《土地管理法》的出台明確了土地集中統一管理。1987年至2004年,《土地管理法》確立了對土地集中統一管理和依法有償使用的制度。2001年首次明確經營性用地一律實行招拍掛出讓,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協議出讓仍是市場主流。2004年至今,土地政策基調從嚴,供應方式由協議出讓全面轉向招拍掛出讓方式,並加大了對土地閑置的處理力度,調整土地供應結構,限制別墅類項目供地,增加中低檔商品住宅的土地供應量。 要釐清地價與房價的關系,首先要弄清楚地價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筆者以為,第一是政府土地供應計劃。經營性用地必須通過「招拍掛」的方式進行,土地供應計劃也因此成為影響地價的關鍵因素。第二是商品房市場形勢及未來走勢。開發企業決定購買土地時,往往會從商品房市場形勢出發,預測該地塊未來可能帶來的收益,從而決定對該地塊的報價。如果商品房市場銷售活躍,房價處於上升通道,開發商拿地意願就高,土地市場競爭也會更加激烈;相反,如果商品房市場處於下行通道,開發商拿地意願不強,地價就會下降。例如,去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較上年大幅減少20%,導致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滑8.6%,土地流拍現象頻頻出現。第三是企業資金狀況和融資環境。對於已經上市的開發商,土地是在資本市場籌資的工具,成為吸引股民購買公司股票的題材。房價上漲擴大了開發商從資本市場融資的空間,開發商拿著從資本市場籌集來的資金大量購買土地,導致地價上升;同時企業資產規模的擴大和預期盈利的增加,也使企業更易於從資本市場融資。土地市場與資本市場相互推動,促使地價上升。此外,開發商取得土地往往還需要銀行信貸的支持。信貸政策的變化會影響開發商能夠籌集資金的規模以及資金的使用成本,從而影響開發商取得土地的數量以及取得的地價之高低。當銀行對房地產企業大規模放貸時,會有更多的開發企業競投土地,也有可能推高地價。 再來看房價的影響因素。第一是宏觀經濟形勢對房價有重要的影響。宏觀經濟形勢好,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快,對未來收入預期樂觀,會增加住宅消費,推動價格上漲。第二是信貸政策。住宅消費涉及金額巨大,絕大多數居民一次性支付房款比較困難,銀行的信貸支持使大量潛在的需求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比如,降低住房首付比例也就是降低了居民的購買門檻,降低貸款利率也可降低購房者的月供款,從而降低購房成本,增加住房需求。第三是稅收政策。政府在房地產發展的不同時期,開征不同的稅種、稅率,都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重要的引導和調控作用,進而影響房價。第四是地價。地價在住宅成本中佔有較大的比例,往往成為房價的決定因素。短期看,地價的變動會影響推盤速度,影響市場供給量,從而對房價產生影響。第五是經濟結構。大城市基礎設施好,就業機會多,已成為吸引社會資金、資源和勞動力的強大磁場,房地產市場需求巨大,房價會在相當長期內處於上升通道。 分析地價與房價的相互關系,筆者認為,首先,不論長期還是短期內,房價及其預期都是地價最主要的影響因素。處於上升趨勢的房價以及活躍的商品房銷售市場會使得開發商對市場前景充滿信心,加大土地競購力度,從而推動地價上升。其次,長期看,地價是房價的底線,如果地價高於房價或者房價與地價的差額使得開發商投資地產項目無法達到目標收益率,那麼一部分開發商會逐漸轉移到其他收益率更高的行業。這樣,將減少商品房供給,推動房價上升,使得房價與地價的差額達到一個市場滿意的水平。歸根結底,房價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地價作為一種成本能否向房價轉移,企業的資金實力,回款意願和利潤率的高低等因素也不容忽視。
❾ 政府一面調控房價,一面高價拍賣地塊.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矛盾的情況
高價拍地政府可以獲得巨額的收入
調控房價的方法很多 比如「他們」所說的多建設保障房。
❿ 問政府一句「地價降了嗎」,如果沒降,房價如何降到底是誰推高了房價請高手指點。
建安費用20%,地價35%,稅費20%,開發商利潤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