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獅金王首府1號樓1305室每平米61887.77元要比1405室6025.55元和1505室6092.22元貴很多呢
各個樓盤房源的價格會根據朝向、樓層、採光等因素來定價,價差比較大。
⑵ 房價什麼時候會下跌
等2012吧
⑶ 呂後尋包公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李後
第一簽、上簽子宮:【鍾離成道】 開天闢地作良緣,吉日良時萬物全;若得此簽非小可,人行忠正帝王宣。
詩意:此卦盤古初開天地之象。諸事皆吉也。
解曰:急速兆速。年未值時。觀音降筆。先報君知。
故事:山中宰相之典故其實應該是六朝『陶弘景』,他是茅山派祖師之一,梁武帝在位時曾任官,後棄官入焦山(在茅山不遠處)修道,梁武帝多次召見皆辭,武帝無奈只好以書信往來請益治理之道,時謂『山中宰相』,武帝曾好奇於信中問起山中修道之事,陶弘景作詩一首覆之,其詩曰:『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堪自愉悅,不堪持贈君』。陶弘景亦擅書法,今留存者有焦山『瘞鶴銘』,刻鑿於臨水山壁,原有三百餘字,歷兩次為雷擊中墜入江中,又稱『雷打石』,後枯水時露出撈起將之置於山上寺廟壁上,但僅餘九十餘字。此銘向被譽為『書家冠冕』,評其書有仙氣。
第二簽、下簽子宮:【蘇秦不第】 鯨魚未變守江河,不可升騰更望高;異日崢嶸身變化,許君一躍跳龍門。
詩意:此卦鯨魚未變之象。凡事忍耐待時也。(高有作聞。)
解曰:得忍且忍。得耐且耐。須待時至。功名還在。
故事:戰國。蘇秦。洛陽人。師鬼穀子。游說秦王。書十二上其說。不行。裘敝金盡。憔悴而歸。至家妻不下(織)機。(不理睬其夫)嫂不為炊。(不煮飯給其叔)秦慚怒。得太公陰符。發憤苦讀。困怠時用錐刺股。痛而再讀。後以合從(合縱)之說。聯六國抗秦。說趙竟佩六國相印。
第三簽、下簽子宮:【董永遇仙】 臨風冒雨去還鄉,正是其身似燕兒;銜得坭來欲作壘,到頭壘壞復須坭。
詩意:此卦燕子銜坭之象。凡事勞心費力也。
解曰:千般用計。晨昏不停。誰知此事。到底勞心。■故事與簽詩不合
故事:(董永遇仙)漢。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獨養父。流寓孝感。父亡無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日後無錢還。當以身作奴。葬畢。道遇一婦人。求為永妻。永與俱詰。錢主令織縑(錦)三百疋以償。一月而畢。辭永去。乃曰。我(系)天上織女。緣君至孝。玉帝令我助君償債。言訖。凌空而去。
(董永賣身)漢。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獨養父。流寓孝感。父亡無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日後無錢還。當以身作奴。葬畢。其主要董永日取柴一擔。汲水四擔。鋤田六七畝。辛苦難當。一日上山砍柴倦睡。皇天見其孝行。即差仙女下凡為婚。董永醒來見女恐是妖精。女攔曰吾無父母又無依。欲結為夫婦。董永見其凄涼。帶女回歸。主人責董永拐帶婦人禍及其主。後暫留該女。遍訪四方家庭並無失婦人。才允成親。董婦百日織得錦五十丈。剪一半往市賣出得銀。贖脫董永身。後將錦進。敕封進寶狀元。仙姬曰。天賜兒子三歲送還。(仙女回天)。後其子十六歲中狀元。衣錦還鄉。
第四簽、上簽子宮:【玉蓮會十朋】 千年古鏡復重圓,女再求夫男再婚;自此門庭重改換,更添福祿在兒孫。
詩意:此卦串鏡重圓之象。凡事勞心有貴也。
解曰:淘沙成金。騎龍踏虎。雖是勞心。於中有補。
故事:荊錄記。宋朝。錢玉蓮與王十朋結婚。十朋上京赴考。孫汝權逼玉蓮相嫁。玉蓮投河自殺獲救。十朋中狀元。拒娶丞相之女為妻。二人幾經波折。夫妻始復團圓。
第五簽、中簽丑宮:【劉晨遇仙】 一錐草地要求泉,努力求之得最難;無意俄然遇知己,相逢攜手上青天。
詩意:此卦錐地求泉之象。凡事先難後易也。
解曰:慾望心事。西方可求。不如莫動。立地可謀。
故事:東漢。劉晨和阮肇國二人入山采葯。遇二仙女。招至成親。半年後二人回家。怎知至家已過百年。無人認識二人。二人返山找仙女。終不可得。喻有心花開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第六簽、中簽丑宮:【仁貴遇主】 投身岩下銅鳥居,須是還他大丈夫;拾得營謀誰可得,通行天地此人無。
詩意:此卦投岩銅鳥(雕本作銅;大本作女。及早本作拾早。)之象。凡事宜順吉之兆。
解曰:食用無魚。身清喜貧。待時利樂。權與概人。
故事:唐朝。薛仁貴三次投軍。只任伙頭。唐太宗(李世民)被蓋蘇追殺。危急之中。得仁貴救。即被唐太宗封為元帥。帶兵東征。累立戰功。
第七簽、下簽丑宮:【蘇娘走難】 奔波阻隔重重險,帶水拖坭去度山;更望他鄉求用事,千鄉萬里未回還。
詩意:此卦拖坭帶水之象。凡事守舊則吉也。
解曰:退身可得。進步為難。只宜守舊。莫望高扳。
故事:周朝景王時。皇後蘇英。善與鸚鵡對話。遭西宮梅玉春陷害。潘葛之妻代後受刑。娘娘逃至白馬寺。腹痛產子。喻誰無逆境。隨遇而安可也。
第八簽、上簽丑宮:【姚能遇仙】 茂林松柏正興旺,雨雪風霜總莫為;異日忽然成大用,功名成就棟梁材。
詩意:此卦此卦松柏茂林之象。凡事有貴氣也。
解曰:路上亨通。終身有功。田蠶豐熟。家道興隆。
第九簽、中簽寅宮:【孔明點將】 煩君勿作私心事,此意偏宜說問公;一片明心光皎潔,宛如皎月正天心。
詩意:此卦皎月當空之象。凡事光明通氣也。(說同悅。)
解曰:心中正直。理順法寬。聖無私語。終有分明。
故事:(孔明點將)即諸葛亮。三國時。劉備三顧草廬。出任軍師。曹操大將夏侯敦領兵來攻。孔明升帳。調兵點將。於博望坡敗曹軍。
(三顧草廬)漢。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漢末避居南陽。志學清修。養生之道。研究奇明(門)遁法。天文術數。卦算韜略。無所不精。初不求聞達於諸侯。後徐庶薦於劉先生。先主凡三往問計。延為軍師。先主即位。拜丞相。受以託孤。後主封為武卿侯。卒諡忠武。
第十簽、中簽寅宮:【龐涓觀陣】 石藏無價玉和珍,只管他鄉外客尋;宛如持燈更覓火,不如收拾枉勞心。
詩意:此卦持燈覓火之象。凡事待時成就也。(外客有作外界。)
解曰:姻緣會遇。何事不成。須無限意。眼前是真。
故事:戰國。孫臏齊人。龐涓魏人。同師事鬼穀子。孫臏之學優於龐涓。涓為魏將。與臏鬥智。輸而忌之。乃以計刖其足。後孫臏假作顛狂。得脫歸。齊威王以(臏)為師。將兵伐魏。龐涓至營地觀陣。孫臏用減灶添兵之法。賺龐涓。追至馬陵道。伏弩射死。
十一簽、上簽寅宮:【書薦姜維】 欲求勝事可非常,爭奈親姻日暫忙;到頭竟必成鹿箭,貴人指引貴人鄉。
詩意:此卦因禍得福之象。凡事營謀吉利也。(中箭本作鹿箭。)
解曰:有意興變。到底安然。若問用事。只近貴人。
故事:書薦姜維(書獻姜維)三國時。孔明帶兵六齣祁山。病重命危。將兵書二十四篇。傳大將軍姜維。望其秉承遺志。
十二簽、上簽寅宮:【武吉遇師】 否去泰來咫尺間,暫交君子出於山;若逢虎兔佳音信,立志忙中事即閑。
詩意:此卦禍中有福之象。凡事先凶後吉也。(擊有作系。)
解曰:換麻得絲。擊人雙足。要見分明。因災得福。
故事:(見於封神榜)武吉本是樵夫。姜子牙釣於磻溪。二人相遇。見子牙用直鉤釣魚大笑。子牙看武吉氣息斷曰。今日入城打死人。武吉怒別。擔柴入城。誤觸王相致死。文王畫地為牢。武吉後被暫釋。照顧老母至秋後正法。老母令其找姜子牙求救。太公收其為徒。授兵法。又令其挖坑施咒破解先天數。秋後不見武吉伏刑。文王演先天數。以為武吉已畏罪自殺。後文王碰見武吉。武吉引文王見姜太公。受封武德將軍。師徒二人為文王效力。
十三簽、中簽寅宮:【羅通拜師】 自小生在富貴家,眼前萬物總奢華;蒙君賜紫金角帶,四海聲名定可誇。
詩意:此卦龍門得通之象。凡事有變大吉也。(腰帶本作角帶。有作玉帶。)
解曰:囚人逢赦。病即安然。龍門得遇。名遍名都。
故事:唐初。羅通十七歲。於校場比武獲帥印。領兵北伐掃敵。後觸怒唐太宗被免官。獲程咬金求情得寬赦。喻少年得志。有成語曰。羅通掃北。
十四簽、中簽卯宮:【子牙棄官】 宛如仙鶴出凡籠,脫得凡籠路路通;南北東西無阻隔,任君直上九霄宮。
詩意:此卦仙鶴離籠之象。凡事先凶後吉也。(凡有作樊。)
解曰:任意無虞。路有亨通。隨心自在。逍遙如人(神)。
故事:(封神傳)商朝紂王時。姜子牙火燒琵琶精後。獲司天監職。官拜下大夫。紂王建鹿台。子牙諫王免勞民傷財。不果。逃回宋異人庄(宋家莊)上。欲與妻馬氏離朝歌(首府)往西岐(文王首府)。其妻不肯。子牙寫了休書。獨自往西岐去。
十五簽、中簽卯宮:【蘇秦得志】 行人怨日氣難吞,忽有災事勿近前;鳥破林巢無所宿,可尋深處穩安身。
詩意:此卦鳥鵲巢(離)林之象。凡事到底應心也。(跘曰本作(缺字)日;有作一日。巢破林鳥本作鳥破林巢。)
解曰:若人得怨。何時可伸。好言不信。守舊待時。
故事:戰國。蘇秦。洛陽人。師鬼穀子。游說秦王。書十二上其說。不行。裘敝金盡。憔悴而歸。至家妻不下(織)機 (不理睬其夫) 。嫂不為炊 (不煮飯給其叔) 。秦慚怒。得太公陰符。發憤苦讀。困怠時用錐刺股。痛而再讀。後以合從(合縱)之說。聯六國抗秦。說趙竟佩六國相印。
十六簽、中簽卯宮:【葉夢熊朝帝】 愁眉思慮暫時開,啟出雲霄喜自來;宛如糞土中藏玉,良工一舉出塵埃。
詩意:此卦陰陽和合之象。凡所謀皆吉也。(藏玉本作戴玉。薦舉本作(缺字)舉;有作一舉。)
解曰:得處無失。損中有益。小人逢凶。君子順吉。
故事:明朝。嘉靖年進士。萬曆年間。葉上朝晉見神宗皇帝。求領兵討伐邊寇。
十七簽、中簽卯宮:【話梅止渴】 莫聽閑言說是非,晨昏只好念阿彌;若將狂話為真實,書餅如何止得飢。
詩意:此卦書餅充飢之象。諸事多虛少實也。(將本作獎。)
解曰:心中不定。枉看經文。恰似書餅。食也難吞。
故事:三國。曹操領兵。敗季缺水。兵卒口渴。曹曰前有一梅林。到那當可吃梅解渴。望梅止渴出此。與畫餅充飢同意。
十八簽、上簽卯宮:【曹國舅為仙】 金烏西墜兔東升,日夜循環至古今;僧道得知無不利,士農工商各從心。
詩意:此卦陰陽消長之象。凡事遂意之兆也。(金烏指太陽。玉兔指月亮。)
解曰:心中無事。所作有功。如弓上箭。一發當空。
故事:八仙之一。宋朝曹太後之弟。後散盡家財。周濟窮人。入終南山修道。遇鍾離權及呂洞賓。引入仙班。手持玉簫為其標志。
十九簽、中簽辰宮:【子儀封王】 急水灘頭放船歸,風波作浪欲何為;若要安然求穩靜,等待浪靜道此危。
詩意:此卦船行急灘之象。凡事守舊待時也。
解曰:急水下船。險處待時。若問營謀。盡(不)可施為。(簽詩與故事不合。)
故事:唐朝大將軍。平安祿山和史思明之亂。歷七帝。唐肅宗拜為大元帥。封為汾陽郡王。剛八十歲。知有敵侵犯。郭子儀即披掛上陣。八十五卒。
二十簽、中簽辰宮:【姜太公遇文王】 當春久雨喜開晴,玉兔金烏漸漸明;舊事消散新事遂,看看一跳過龍門。
詩意:此卦久雨初明之象。凡事遂意也。(當春本作堂春。玉兔金烏指月亮太陽。)
解曰:神佛護持。有災無危。途生平安。到底榮歸。
故事:周。姜尚。字子牙。汲人(東海許州人)。道號飛熊。先世封於呂。亦曰呂望。避紂亂居東海之濱。釣於磻溪(渭水)。其鉤為直。意不在魚。志在君相。文王聞其賢。聘為師(丞相) (其時年八十)。後周伐紂。滅商興周。武王稱曰尚父。封其子丁公於齊。
二一簽、上簽辰宮:【李旦龍鳳配合】 陰陽道合總由天,女嫁男婚喜偎然;但見龍蛇相會合,熊熊入夢喜團圓。
詩意:此卦陰陽道合之象。凡事和大吉也。(熊羆入夢本作熊熊人蘿。)
解曰:謀望從心。婚姻孕男。資財進益。更利田蠶。
故事:李旦為唐睿宗。武則天登基。皇帝貶作平民。流落鄉間。巧與胡鳳姣相遇。結為夫婦。龍指睿宗。喻婚姻由天也。
二二簽、中簽已宮:【六郎逢救】 旱時田裏皆枯槁,謝天甘雨落淋淋;花果草木皆潤澤,始知一雨值千金。
詩意:此卦旱逢甘雨之象。凡事難中有救也。(不便本作便豈。)
解曰:田蠶倍熟。命運漸來。病遇良葯。行人不便。
故事:楊延昭為楊業之六子。稱六郎。楊業統率三軍。被番邦圍困。楊業頭撞李陵碑而亡。楊七郎討救兵被箭射死。六郎撤退至葫蘆谷。得五台山和尚(楊五郎)相救出險。喻及時雨也。
二三簽、中簽已宮:【懷德招親】 欲扳仙桂入蟾宮,豈慮天門不任君;忽遇一般音信好,人人皆笑嶺頂花。
詩意:此卦手扳仙桂之象。凡事必有貴人也。(普開本作普虛。普君有作豈慮天門不任開。人花有作人人歡笑喜慶來。)
解曰:商賈利益。行戴有(無)危。病安訟遂。盡可施為。
故事:高懷德乃開國功臣。陳橋兵變。皇袍加身。高懷德擁趙匡胤做皇帝。又娶宋太祖趙匡胤之妹。燕國公主為妻。官封駙馬都尉。後領兵與楊家將同征遼國。
二四簽、下簽已宮:【殷郊遇師】 不成理論不成家,水性痴人似落花;若問君恩須得力,到頭方見事如麻。
詩意:此卦痴人道塞之象。凡事守舊待時也。
解曰:是非莫說。必須仔細。心正理直。方免災危。
故事:(封神榜)殷郊是商朝紂王之子。拜廣成子為師。三年後學得法術。下山時曾向廣成子宣誓。不幫紂王干壞事。往投靠文王。半途受人唆使回家協助紂王。師父往勸。師徒大打出手。後姜子牙合燃燈道人。把殷郊夾於兩山之間。被廣成子鏟死。以應其誓。
二五簽、中簽已宮:【姚能受職】 過了憂危事幾重,從今再立永無空;寬心自有寬心計,得遇高人立大功。
詩意:此卦古井逢泉之象。凡事貴人成就也。
解曰:訟終有理。病得安全。出入求謀。古井逢泉。
二六簽、中簽已宮:【鍾馗得道】 上下傳來事轉虛,天邊接得一封書;書中許我功名遂,直到終時亦是虛。
詩意:此卦虛名之象。凡事虛多少實宜守舊也。
解曰:上下心煩。求閑不閑。慾望功名。守舊身安。
故事:姓鍾名馗。字正南。中南山人氏。唐時人。上京赴考。得狀元。但相丑。豹頭環眼。鐵面虯須。唐德宗見怕。欲取消其名銜。宰相盧杞附和。鍾馗打盧杞。德宗命拿鍾馗。鍾馗奪劍自殺。陸贄進諫。封為驅魔大神。鍾馗以為鬼魔必在地府。遂往斬之。閻君曰:大凡人鬼之分只在方寸間,心正之鬼可為神,心歪之人即為鬼。姓鍾大悟。陰間鬼魅有十殿閻君經理。遂返陽間斬妖除魔。成了捉鬼大王。
二七簽、中簽午宮:【劉基諫主】 一謀一用一番書,慮後思前不敢為;時到貴人相助力,如山牆立可安居。
詩意:此卦屋好牆壁之象。凡事穩當無險也。
解曰:改舊成新。寒花遇春。從前阻滯。今得稱心。
故事:明朝。青田人。字伯溫。通經史。工詩文。精天文兵法。佐朱元璋統一天下。時朱揀領兵往安豐。解除該城之圍困。劉基急來勸阻。判斷此去必敗。如劉基所料。元璋被困。將軍徐達及常遇春相救。才得脫險。
二八簽、中簽午宮:【李後尋包公】 東邊月上正蟬娟,頃刻雲遮亦暗存;或有圓時還有缺,更言非者亦閑言。
詩意:此卦月被雲遮之象。凡事昏迷未定也。
解曰:浮雲遮月。不須疑惑。等待雲收。便見明白。
故事:(朝野史)宋李後(妃)為奸佞郭槐所害。所懷太子生後被換狸貓。包公夜審郭槐。尋回李後。真相大白。李後乃宋真宗妃。給劉妃陷害。把狸貓剝皮去尾。調換太子。李後被打入天牢十年。哭泣至失明。出獄後乞食。包公審此案。真相大白。
二九簽、中簽午宮:【趙子龍救阿斗】 寶劍出匣耀光明,在匣全然不惹塵;今得貴人攜出現,有威有勢眾人欽。
詩意:此卦寶劍出匣之象。凡事有威有勢也。
解曰:寶劍出匣。光輝萬里。貴人指引。無不觀美。
故事:三國。趙雲。字子龍。常山人。初依袁紹。後從劉(備)先主。時曹操欲下江南。先攻先主於莘野。先主走樊城。復敗於當陽。家眷失散。雲於土牆下遇縻夫人。夫人將子阿斗托雲。雲將馬授夫人。夫人不肯授。投井而死。雲哭埋畢。懷抱阿斗。殺出重圍。(阿斗乃劉備之子即劉禪。)
三十簽、中簽午宮:【棋盤大會】 勸君切莫向他求,似鶴飛來暗箭投;若去採薪蛇在草,恐遭毒口也憂愁。
詩意:此卦安份守己之象。凡事小心謹防也。
解曰:閉口含齒。他事莫理。若有虧心。到頭害己。(故事與簽詩不合。)
故事:唐太宗時。薛仁貴西征被困。仁貴之子薛丁山與其妹往救。至棋盤山。竇一虎劫糧不果。匪妹竇仙童迎戰並擒丁山。程咬金做媒。兩對兄妹結為夫婦。同往救薛仁貴。喻冤家變親家。賊匪從良。
三一簽、中簽未宮:【佛印會東坡】 清閑無憂靜處坐,飽後吃茶時坐卧;汝下身心不用忙,必定不招冤與禍。
詩意:此卦守舊安然之象。凡事時待時則吉也。(儈同會。)
解曰:守舊安然。叩問神仙。直待時來。事亦偶然。
故事:佛印姓謝名端卿。表字覺老。江西饒州府浮梁縣人氏。因應舉至京。宋神宗因天旱求雨。往大相國寺臨壇。謝端卿欲瞻龍顏。東坡允其充作侍者。神宗見捧茶侍者慌忙。問其出處。端卿巧答。皇帝大悅。賜名了元。號佛印。即時披剃為僧。端卿無奈成為和尚。喻人莫無事生事。做事勿慌忙。否則生禍。
(警世恆言十二卷)謝端卿被逼成為和尚。蘇東坡欲以美女色誘佛印。使其還俗。趁佛印酒醉。逼琴娘陪寢。佛印不為所動。並常以佛理曉悟東坡。東坡終成正果。有詩曰。東坡不能化佛印。佛印反得化東坡。若非佛力無邊大。那得慈航渡愛河。(愛河指東坡之情慾。其有七位妻妾。)
三二簽、中簽未宮:【劉備求賢】 前程杳杳定無疑,石中藏玉有誰知;一朝良匠分明剖,始覺安然碧玉期。
詩意:此卦剖石見玉之象。凡事著力成功也。
解曰:寶在石中。異人少知。直待分明。盡可施為。
故事:(劉備求賢)三國時。諸葛亮隱居於隆中之茅屋。劉備求賢。往訪三次才得見孔明。諭有寶心安。得意遲早。靜待時機。不請自來。
(三顧草廬)漢。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漢末避居南陽。志學清修。養生之道。研究奇明(門)遁法。天文術數。卦算韜略。無所不精。初不求聞達於諸侯。後徐庶薦於劉先生。先主凡三往問計。延為軍師。先主即位。拜丞相。受以託孤。後主封為武卿侯。卒諡忠武。
三三簽、中簽未宮:【咬金聘仁貴】 內藏無價寶和珍,得玉何須外界尋;不如等待高人識,寬心猶且更寬心。
詩意:此卦藏玉外尋之象。凡事待時可也。
解曰:內藏金玉。不識外尋。遇貴指引。不須勞心。
故事:薛仁貴於山上午睡。突見程咬金路過被虎追。仁貴打虎。救了咬金。程咬金給令箭一枝。著仁貴投軍。薛仁貴後成唐朝名將。程咬金為唐之開國功臣。喻有寶之人。終有出頭之日。
三四簽、中簽未宮:【桃園結義】 行藏出入禮義恭,言必忠良信必聰;心不瞭然且靜撤,光明紅日正當中。
詩意:此卦紅日當空正照之象。凡事遂意也。(從本作聰,言聰有作矢必忠良志必同。中有作空。)
解曰:心中無事。秋水澄清。不須疑惑。事自然成。(故事與簽詩有不合。)
故事:大丈夫(關公)以四海為家。何患乎吾無兄弟。入桃園。睹兩人奇異。請問英雄何處。雄紏紏。朗曰張飛。貌堂堂。溫言劉備。出生投地今逢主。須待挽天河水來盪滌。誠哉龍虎風雲會。宰牛馬昭告天地。結義匡扶漢室。
三五簽、中簽申宮:【唐僧取經】 衣冠重整舊家風。道是無穹卻有功。掃卻當途荊棘刺。三人約議再和同。
詩意:此卦衣冠重整之象。凡事先難後易也。
解曰:不用憂疑。自有佳期。若問前程。前路可宜。
故事:唐三藏信姓陳名禕。十三歲出家。法號玄奘。往天竺(印度)取經。歷盡艱辛。四年始達。學習十五年後返國。攜回大量佛經。並譯成中文。西遊記內述其故事。
三六簽、中簽申宮:【湘子遇賓(寶)】 眼前病訟不須憂,實地資財盡可求;恰似猿猴金鎖脫,自歸山洞去來游。
詩意:此卦猿猴脫鎖之象。凡事先難後易也。(悠字本缺。)
解曰:脫除了事。且自寬心。待得時來。堪尋正路。
故事:韓湘子乃八仙之一。其標志為手持花籃。唐朝詩人。姓韓名湘字若雲。湘祖名仲卿。父名會。為韓愈之侄。自少學道。呂洞賓度之登仙。號瑤華帝君。
三七簽、中簽申宮:【李靖歸山】 欲待身安運泰時,風中燈燭不相宜;不如收拾深堂坐,庶免光瑤靜處明。
詩意:此卦風搖燈燭之象。凡事守常則吉也。(動有作運。搖本作瑤。免有作幾。)
解曰:靜處安身。待命守時。支惹非福。守舊相宜。
故事:托塔天王李靖。為封神榜人物。塔能鎮魔。李靖父子(哪吒)協姜子牙伐紂興周。周武王立國初論功行賞。李靖父子辭賞歸山修道。喻風雲(名利)與燈燭(修道)不相合。欲要得道。須棄名利。兩者不可兼得。
三八簽、下簽申宮:【何文秀遇難】 月照天書靜處期,忽遭雲霧又昏迷;寬心祈待雲霞散,此時更改好施為。
詩意:此卦雲霧遮月之象。凡事未遂守舊也。
解曰:家道憂凶。人口有災。祈福保慶。猶恐破財。
故事:(玉釵記)窮書生何文秀琅琅書聲。感動了富家女王瓊珍。吹簫與之相和。後王女出奔。何文秀被陷入獄。王瓊珍剪發改容。歷盡艱辛。終成眷屬。
三九簽、下簽酉宮:【姜女尋夫】 天邊消息實難思,切莫多心望強求;若把石頭磨作鏡,曾知枉費己工夫。
詩意:此卦守常安靜之象。凡事守己則吉也。
解曰:千般用計。枉費功夫。不如守舊。著甚來由。
故事:野史。秦。孟姜女。夫范杞郎(萬喜良)。新婚奉命作長城之役。姜女往尋之。及至。知夫已死。欲尋骸骨歸葬。神為指處咬指出血。點認夫骨。號慟大哭。長城為之崩。婦人守節。自孟女始。
四十簽、中簽酉宮:【武則天登位】 紅輪西墜兔東升,陰長陽消百事亭;是若女人宜望用,增添財祿福其心。
詩意:此卦陰長陽消之象。凡事先難後易也。
解曰:陰利女人。不宜男子。若是求謀。先凶後吉。
故事:武則天本唐太宗之妃。高宗即位。成為皇後。高宗逝世。上朝攝政。後自立則天皇帝。改國號曰周。執政十五年。頗多建樹。但手段卑劣。
四一簽、中簽酉宮:【董卓收呂布】 無限好言君記取,卻為認賊將作子;莫貪眼下有些甜,更慮他年前樣看。
詩意:此卦認賊作子之象。凡事認真作假。(看有作施。)
解曰:只這一著。君子莫錯。牢記在心。不生寂寞。
故事:三國演義。梟雄董卓。以良馬及金錢收賣呂布。又認呂布為義子。後呂布私通董卓愛妾貂蟬。二人交惡。呂布與王允共殺董卓。並勸王允盡誅。董卓部屬。後呂布敗於曹操。擒殺。
四二簽、上簽酉宮:【目蓮救母】 君皇聖後總為恩,復待祈禳無損增;一切有情皆受用,人間天上得期亨。
詩意:此卦天垂恩澤之象。凡事成就大吉也。
解曰:天皇降恩。始終莫忘。晨昏禮念。可宜燒香。
四三簽、上簽戌宮:【行者得道】 天地變通萬物全,自榮自養自安然;生羅萬象皆精彩,事事如心謝聖賢。
詩意:此卦大地交泰之象。凡事大吉無危也。(營本作榮。)
解曰:天生萬物。謀望皆通。福德相助。瑞氣匆匆。
故事:西遊記載。行者本為花果山猴王。訪求仙法。拜須菩提祖師作師父。祖師賜姓孫。法名悟空。歷七年也不知何者為道。祖師打悟空頭三下又倒背著手。悟空明白打三下即三更時份。倒背著手指從後門授道。於是祖師授悟空長生之道。又過三年。更修得七十二變。離家二十年後。返回花果山。
四四簽、中簽戌宮:【姜維鄧艾斗陣】 棋逢敵手著相宜,黑白盤中未決時;皆因一著知勝敗,須教自有好推宜。
詩意:此卦棋逢敵手之象。凡事用機關則吉也。
解曰:欲求心事。恰如圍棋。到底勝利。宜用心機。
故事:三國時。姜維(蜀)與鄧艾(魏)會師祈山。二人皆擺八卦陣。姜維又擺長蛇陣。鄧艾被困。得司馬望救出。喻世事如棋。一子莫錯。
四五簽、上簽戌宮:【仁宗遇仙】 溫柔自古勝剛強,積善之門大吉昌;若是有人占此卦,宛如正渴湡瓊漿。
詩意:此卦積善溫柔之象。凡事貴人和合也。
解曰:天地有感。應驗非常。佛神護佑。得之莫忘。
四六簽、中簽戌宮:【渭水釣魚】 勸君耐守舊生涯,把定心腸勿起歹;直待有人輕著力,枯枝老樹再生花。
詩意:此卦枯木生花之象。凡事自有成就也。
解曰:守舊守舊。事自成就。動則多殃。靜則無咎。
故事:周。姜尚。字子牙。汲人(東海許州人)。道號飛熊。先世封於呂。亦曰呂望。避紂亂居東海之濱。釣於磻溪(渭水)。其鉤為直。意不在魚。志在君相。文王聞其賢。聘為師(丞相) (其時年八十) 。後周伐紂。滅商興周。武王稱曰尚父。封其子丁公於齊。喻靜待時機也。
四七簽、上簽亥宮:【梁灝登科】 錦上添花色愈鮮,運來祿馬喜雙全;時人莫恨功名晚,一舉登科四海傳。
詩意:此卦錦上添花之象。凡事大吉大利也。(運至材成本作護有變新。)
解曰:守舊變新。運至材成。遂平生志。盡皆是命。
故事:宋朝。書生梁灝字太素。山東人氏。雍熙年間。十八歲考得進士。繼續投考未遂。至老年(八十)才一舉登科。狀元及第。
四八簽、中簽亥宮:【韓信掛帥】 昆鳥秋來化作鵬,好游快槳喜飛騰;翱翔萬里雲霄去,餘外諸禽總不能。
詩意:此卦昆鵬興變之象。凡事有變動事。(昆可作左昆右鳥,同鶤,鶤指三尺雞。有山雞變鳳凰或大器晚成之意。千字文欠鵬這常字。卻以鶤喻鵬。游鶤獨運。凌摩絳霄。)
解曰:昆化為鵬。萬禽不能。桂香一折。福祿自增。
故事:韓信。淮陰人。時漢王燒絕棧道。部下將士逃亡甚多。其時。信歸漢逃去。何知之。連夜追信回。翌日王知。怒曰將士逃亡過半。不聞丞相有所追。獨追信。何也。何曰大王如無意東伐。固罷。若與楚爭天下。非信莫當其任。乃拜信為大將。佐漢高帝定天下。虜魏。破趙。降燕。下齊。滅楚。建十大功勛。初封楚王。
⑷ 康巴什的房價
鄂爾多斯康巴什房價跌至3000元 多個項目緩建
銷售員:最低5000元/平方米
鄂爾多斯市從未脫離人們的視線,這個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腹地,與草原鋼城包頭以及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隔河相望的城市,2010年GDP達到2643.2億元,人均GDP已超過北京、上海。而在2000年,該市GDP僅為150億元,10年時間增長了16倍。
之前,許多報道稱,鄂爾多斯房價存在巨大泡沫。而曾被冠以「鬼城」名號的康巴什,更被指為泡沫中的泡沫。
記者在康巴什新區看到,當地確實有大量建築工地,部分工地塔吊已經停擺。只是記者並未找到售價在3000元/平方米的商品房,只了解到幾年前幾個面向內部員工銷售的樓盤價格在3000元~4000元/平方米,目前當地商品房銷售價格仍維持在5000元~10000元/平方米。
「時代財富」是內蒙古文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商住樓盤,總共有720套房。記者與該項目銷售員王先生有過一番對話:
記者:請介紹一下你這里樓盤的情況。
王先生:5到10號樓是已經交房的,現在5號、7號起價是7800元/平方米,中間那棟(6號樓)起價9200/平方米,後面這3號樓起價是8200/平方米。
記者:5到10號樓的銷售情況怎樣?
王先生:銷售了70%多。
記者:現在康巴什有3000多元一平方米的房子嗎?
王先生:據我了解,沒有這個價。
記者:一般是什麼價格?
王先生:康巴什最低起價每平方米5000多元,在神華(神華康城(小區網論壇)項目)那邊,屬於職工樓,也對外賣。靠近市中心的房價一般都在每平方米7600元以上,周邊房價基本都這個價。
記者:有沒有降價措施?
王先生:基本上不用降價,一個是現房,一個是地段認可的比較多。
樓市正處於「僵持」階段
「這兒的成本確實高。」說到降價,「時代財富」一位被稱為「賈總」的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可能性不大。
記者走訪了「神華康城」項目,該小區居民告訴記者,該項目面向神華內部職工銷售價格在每平方米3000多元,實際流入市場的價格需要和轉手的神華職工一對一協商,市場價普遍比內部價要高出一兩千元。
「勝達·園丁小區」也是一個內部銷售項目,其住戶告訴記者,該小區幾年前給予幹部職工、教師的內部價格在3900元/平方米以上。該項目售樓員告訴記者,目前市場價格為6960元/平方米。
李宏告訴記者,根據康巴什官方掌握的房價數據,「在城市核心區,比如紐藍地、錦綉山莊,每平方米在12000元以上,根本沒有3000多元一平方米的。」
記者獲得的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和澤苑」、「地稅祥和二期」、「勝達·園丁小區」等6個項目屬於職工搬遷住房或企業限價房,主要面對政府、事業單位、企業內部人士定向銷售,只有微量以高於內部價的市場價對外公開銷售。
房產企業完全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已建成的住房項目只有東方紐藍地二期、康城三、四期、時代財富等6個項目。不過,康和盛世、億利文瀾雅築、巨力首府3個項目不同程度存在未按合同約定交房的情況。
記者注意到,在上述官方統計資料中,提到「上海證大」、「康雅居」、「盈馨佳苑」等5個未完工項目今年的工程進度「明顯遲緩」。
李宏認為,國際、國內經濟的下行影響、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在康巴什均有不同程度顯現,導致房產企業資金鏈收緊,再加上成本升高利潤攤薄,康巴什樓市目前正處於「僵持」階段。
8年造就康巴什
實際上,被稱為「鬼城」的康巴什,並非外界傳言的規劃入駐百萬人。據悉,到2020年,康巴什規劃入駐人口將不超過20萬人,城區17平方公里土地上,目前常住約8萬~10萬人。
康巴什新區的建設源於鄂爾多斯市的快速發展。有數據顯示,鄂爾多斯已探明煤炭儲量約1676億噸,預計儲量近1萬億噸,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6。依靠2000年開始飛速發展起來煤炭資源開采業,鄂爾多斯掘到第一桶金。之後,隨著外地掘金者的快速大量湧入,鄂爾多斯老城區東勝區人口由不足4萬人膨脹至80萬人,房地產市場隨之繁榮。
不少人對鄂爾多斯市的印象停留在經濟發展初期粗獷的煤炭開采、一夜暴富神話之中;實際上,目前鄂爾多斯市依託煤炭資源,發展了煤炭原料加工和與煤有關的製造業。鄂爾多斯此刻宣傳的「產業轉型」,是謀求在汽車、新能源、旅遊、金融等產業上的發展。而康巴什新區、阿鎮供圖新區正承載著鄂爾多斯市的轉型夢想。
2004年,康巴什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打下第一個地基;2006年,鄂爾多斯市政府搬遷入駐;2007年,地上項目全面開工。官方的說法是,康巴什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在2011年「取得巨大突破」,被認為「建設任務最重」的該年,康巴什新區共實施了252項各類工程項目,其中包括90公里道路、540公里管網、3座電站、23個生態景觀工程、12個廣場公園、8所學校……開工建築總面積1605萬平方米,建成面積232萬平方米。2012年,其新建續建地上項目有195個,預計建成面積不低於500萬平方米。
僅僅8年時間,距鄂爾多斯東勝老城區25多公里、毛烏素沙地邊緣的一個千餘人口小村,已轉變成為鄂爾多斯高原上一座挺立的新城康巴什。李宏表示,康巴什正在按照其規劃發展城市。
⑸ 《中神通王重陽》最新txt全集下載
中神通王重抄陽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襲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一章
咸陽城,人口數百萬之餘,其規模在古時世界上屈指可數,曾多次作為中國古時王朝首府,又是重要的經濟中心,軍事要地,占盡天時地利人和,集天下財富於一身,其繁華程度自不是一般城市可比。但見咸陽城街上人群絡繹不絕,喝賣之聲不斷,熙熙攘攘,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歷代文人墨客多會來此,憑弔古人,感慨當世,也曾創造出多首流出千古的美文。
此時正值宋朝初期,邊疆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太平。
咸陽城東面,一座酒樓臨水而建。酒樓建有三層,四周掛有各種彩色的旌旗,隨著勁風不住地搖擺,顯示出這家店主財力的雄厚。店前,一副金色的橫匾高高掛在門前,上書四個大字「康興酒樓」,這里便是這咸陽城最鼎盛,最為奢侈的地方,在此消費的也大多是一些達官貴人。此樓分為上中下三層,在最高的三層臨窗之處,放眼望去,咸陽城的風景盡收眼底。一條蜿蜒的河流,清澈見底,從窗下流過曲曲折折的穿過市區,水邊垂柳的枝葉幾乎搭進水中,卻又是觸水急收……
以上
⑹ 金王首府:1號樓1305室每平米61887.77元要比1405室6025.55元和1505室6092.22元貴很多呢
如果不是人工錯誤的話,有些房子採用一房一價銷售,不同地方,不同樓層,不同大小,不同戶型,是有可能差別比較大的
⑺ 請介紹喀喇汗王朝
早在公元年,阿拉伯伊斯蘭「聖戰」大軍就開始了對中亞的入侵。在半個多世紀內,已相繼征服了我國唐朝所轄的中亞諸國及這一地區的許多重要城鎮。
據10世紀波斯史學家塔巴里的《世界史綱》與洪均的《元史譯文補證》披露(當代翦伯贊主編的《中外歷史年表》也認同),公元709年,阿拉伯帝國駐伊拉克總督哈查智.依賓.玉素甫曾授命其親信穆罕默德.依賓·卡西木與庫泰拔·依賓。穆斯林二人:伊斯蘭教東征的最後目的地將是中國;二人中誰先征服大唐帝國,誰就是未來的中國總督。
在這個強烈誘惑的鼓舞下,卡西木立即揮師東南先取印度;而不久前才升任阿拉伯駐呼羅珊總督的庫泰拔(亦譯作屈底波),則因在中亞的累累戰功而躊躇滿志,決意直接東向用兵,要與唐安西大都護的主力部隊決一高下。公元715年,唐安西都護呂休璟率1萬大軍進軍中亞,在拔賀那(今烏孜別克斯坦費爾干納)城下給阿拉伯大軍以迎頭痛擊,取得巨大勝利。可惜由於玄宗對大食(即阿拉伯)入侵中亞問題上採取了退讓態度,致使這次戰果未能進一步擴大。
就在當年,庫泰拔的一文勁旅還是跨越了蔥嶺,乘虛攻佔了疏勒都督府(今喀什噶爾),在今日新疆的土地上第一次樹起了伊斯蘭教的大旗。在聲威素著的唐帝國面前,庫泰拔將軍還是保持了頭腦的清醒。他先派出以霍貝拉為首的特使團,帶著駿馬珍寶從疏勒出發去長安,打算以進貢為名探聽虛實。但卻未及作出反應卻禍起蕭牆:阿拉伯的哈里發蘇來曼新登位。擁重兵在外的庫泰拔不服而舉兵謀反,結果失敗被殺。不久。又在崛起於西域的吐蕃大軍的攻擊下,阿拉伯軍隊被迫西撤。伊斯蘭教光顧疏勒猶如靖蜒點水浮光掠影,這一次算是不得要領。
又據唐史與《伽師於闐鄉土志》所記,公元751年,阿拉伯大軍卷土重來,唐安西都護高仙芝率大軍3萬在坦邏斯城下與之大戰,唐軍大敗,死傷被俘2萬多人。西域唐軍元氣大傷。因「安史之亂」隨即爆發,唐朝無暇西顧,於是阿拉伯軍隊在大將結比沙達克率領下,於公元769年第二次進占疏勒,但不久他又在對於闐的「聖戰」中陣亡。最後又被不自覺充當唐朝西照衛十的吐蕃軍隊將其殘部驅趕西撤。
在這一時期,促使阿拉伯帝國及其貴族們發動「十字軍」東征的主要動因,還不是出於傳播伊斯蘭教的需要,而是為了掠奪財富擴張統治勢力。因此阿拉伯人在控制中亞近一個多世紀之後,也才勉強使伊斯蘭教在中亞得到初朱傳播。這對僅受到短暫沖擊的疏勒而言,伊斯蘭教所能施加的影響也就更小得多,況且當地長期占統治地位的佛教勢力也決不可能一觸即潰。但是應該看到,作為伊斯蘭教東傳之先聲,對當地傳統的宗教和居民精神心理必然會帶來某種程度的影響——伊斯蘭教不再是一種不可知的陌生事物,這就為兩個多世紀後伊斯蘭教正式傳入喀什噶爾,打下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基礎。
公元893年喀喇汗王朝布格拉汗奧古勒恰克遷都喀什噶爾後,經10年體養生息,重新在蔥嶺之東崛起。公元904年,奧古勒恰克從喀什噶爾發兵,向仇敵薩曼王朝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復仇戰,獲得了成功。
這次戰役,正值薩曼王朝剛在中亞消滅薩法爾王朝之後;勝利之後的慘敗,使薩曼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日益加劇。薩曼王伊斯瑪依勒的兄弟納賽爾.本.曼蘇爾因與兄長敵對,萬般無奈之下居然逃到喀什噶爾,投向敵國喀嘲汗王朝。
為了爭取一切力量尋求政治上的合作,納賽爾受到了奧古勒恰克的熱情接待。納賽爾給奧古勒恰克帶來了大批本國珍寶和阿拉伯的布匹、糖果,當然也帶來了自身信仰已久的伊斯蘭教。奧古勒恰克對前者表示了衷心的歡迎,對後者卻因祖宗的法規而不得不持保留態度。不過為了留住這位流亡王子以共同打擊薩曼王朝,考慮再三,奧古勒恰克還是答應:把喀什噶爾以北40公里的阿圖什作為納賽爾的棲身之地,同時還在阿圖什修了—『座清真寺供納賽爾及其侍從們使用,以示對他信仰的尊重。這事大約發生在公元905年左右。
喀喇汗王朝的民族構成並不單一,在宗教信仰方面也呈多樣化形態:有漠北草原時代回鵲人舊有的薩滿教和摩尼教,也存在西遷後幾十年間陸續吸收的佛教和襖教(即拜火教);遷都喀什噶爾後,當地也有傳統佛教與襖教並存。因此,喀喇汗王朝在臣民的宗教問題上本沒有許多嚴格限制;但由於與中亞伊斯蘭教主要勢力的薩曼王朝關系交惡,才促使喀喇汗王朝統治集團對伊斯蘭教採取了敵對排斥的態度。
於是,奧古勒恰克為流亡王子納賽爾做了必要安置之後。便下令嚴禁本國臣民接近這一小股穆斯林及其所信仰的伊斯蘭。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這個伊斯蘭教的死對頭奧古勒恰克,在完全不自覺的情況下,讓伊斯蘭教闖入了喀什噶爾本土,使古代新疆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清真寺和第一批遷居這里的中亞穆斯林。
但是.真正自覺地正式向新疆引進伊斯蘭教的第一個先行者,卻另有其人。
公元93年的坦邏斯戰役失利之後,原王朝阿爾斯蘭汗巴茲爾不久也在八拉沙衷去世;奧古勒恰克遷都喀什噶爾後,為了填補後宮的空虛,便續娶了自己的嫂子——巴茲爾妻;巴茲爾年幼的兒子索圖克也隨母親遷居到喀什噶爾。面對王朝大汗法定繼承人的索圖克,奧古勒恰克也曾信誓旦旦,允諾待侄兒成人後就把大汗之位讓給他。但是可以想到,奧古勒恰克是絕對不希望這種允諾變為事實的。
有一天,一文中亞的穆斯林商隊來到喀什噶爾後,前往阿圖什的清真寺作禮拜。年輕的索圖克帶著自己的39名侍衛正在阿圖什…帶游獵。當他看見祈禱的時刻一到,那些商隊的穆斯林們便置身後滿地的珍寶貨物於不顧,無比虔誠專注地面西而跪做「乃瑪孜」時,就強烈地意識到,這種忘我的信仰精神和嚴格的宗教紀律,很可能會在自己未來的大業中化為一種強大的政治凝聚力和軍事力量,可用此擊敗對手橫行天下。於是,他不顧叔父的三令五申,一有機會就跑去阿圖什找薩曼王子納賽爾,學得了不少伊斯蘭教知識。在納賽爾的誘導下索圖克毅然決然的皈依了伊斯蘭教,並暗中在侍衛和青年中發展穆斯林。在這一階段,他不僅用心地攻讀《古蘭經》,而且自取教名為阿不都.克里木,為回鶻(維吾爾)族人名的阿拉伯化開了先聲。
奧古勒洽克終於還是察覺了這一切。這種背叛行為當然只會導致叔侄之間本來就很緊張的關系更趨公開化。公元915年的一個深夜,索圖克帶領自己的穆斯林親軍,在喀什噶爾的皇宮內進行了一場流血的宮廷政變,殺死了不信伊斯蘭教的王朝大汗奧古勒恰克,一舉奪回了喀喇汗王朝大汗之位。據伊斯蘭史料記載,這一年索圖克才16歲。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索圖克.布格拉汗。
作為第一個皈依伊斯蘭教的王朝最高統治者,登台伊始的首要任務,就是想使伊斯蘭教在本國境內得到傳播,而他的地位和權力正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有力保證。
但是,他將不可避免地碰到東遷喀什噶爾後本民族與當地固有佛教勢力的強烈反對和抵制,無論是公開的還是暗中的,這種勢力都會不同程度地阻遏伊斯蘭教在王朝境內的傳播速度。另一方面,還有鞏固統治、開疆拓土與抵禦外敵的繁重任務壓在王朝統治者的肩上。屯駐於故都八拉沙袞的王朝汗室貴族們就寧願保持舊有的傳統和信仰,拒絕與索圖克·布格拉汗合作,當索圖克以武力相威協時,八拉沙袞方面曾向我國中原地區的政權求援。盡管索圖克.布格拉汗於公元942年還是成功地奪回了八拉沙袞,奠定了王朝的統一大業,從而也使喀什噶爾在中亞腹地以驚人的速度繁榮昌盛起來;但終極一生,索圖克·布格拉汗也未能使伊斯蘭教在王朝境內得到廣泛的傳播。他在位的40年間,對王朝境內回鶻民族與其他部族中不信伊斯蘭教者四處征討,公元955年在喀什噶爾去世。為了紀念自己成為伊斯蘭教忠實信徒的那個地方,也為了讓他的後人記信自己為傳播伊斯蘭教而奮戰的一生,他死後被安葬在阿圖什。時至今日,我們還能在那裡看到「蘇丹索圖克麻扎(陵墓)」。這是新疆歷史上第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地方政權首領的陵墓,至今還被新疆穆斯林們視為宗教「聖地」。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4-11-2 下午 10:21:54編輯過]
--------------------------------------------------------------------------------
--作者:蕭讓
--發布時間:2004-11-2 2:06:04
--
二、木薩汗發動聖戰
索圖克·布格拉汗為喀喇汗王朝完成了引進伊斯蘭教的使命去世後,公元955年,他的長子巴依塔什繼位。巴依塔什也像父汗一樣,取教名為木薩·本·阿不都·克里木,上封號為阿爾斯蘭汗。
木薩·阿爾斯蘭汗在喀什噶爾登位後,除了大力發展經濟和文化事業外,也同樣不遺餘力地承繼父業,盡心竭力地在王朝境內傳播伊斯蘭教。
公元960年,正是中原宋王朝正式建立的同一年,中亞呼羅珊(在今阿富汗以北、阿姆河以南)有一個名叫阿不勒哈桑·穆罕默德.卡里瑪提的伊斯蘭教著名傳教士,慕木薩.阿爾斯蘭汗之名,來到了喀喇汗王朝首府喀什噶爾。木薩尊卡里瑪提為師,並採納了他的建議,以和平佈道方式在王朝境內傳教。結果,在這一年之內,一下有了20萬帳近100萬人的突厥語部族依了伊斯蘭教,其中的絕大部分當然都是居住在中亞部分的游牧部族,王都喀什噶爾及其塔里木盆地西緣地帶王朝轄境內,信奉伊斯蘭教大約還要有一個過程。盡管如此,這仍然表明木薩·阿爾斯蘭汗不靠武力推行的王朝伊斯蘭化進程,取得了一種異乎尋常的進展。
有了這樣雄厚的實力,伊斯蘭教就被正式宣布定為喀喇汗王朝的國教。為此,據說在喀什噶爾城內,曾一次宰殺2萬只羊大舉慶賀。按照眾多穆斯林史料記載,以喀什噶爾為中心的喀喇汗王朝,就是從公元960年開始,為國際伊斯蘭教界所正式承認。從此,喀拉汗王朝就成為我國新疆歷史上第一個伊斯蘭化的地方性政權。
伊斯蘭教以喀拉汗王朝的政治、軍事力量為後盾方興未艾,而歷經近千年的佛教勢力也不甘心將自己的基業就此拱手相讓。在喀什噶爾一帶,兩種宗教勢力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合的矛盾。特別是位於喀什噶爾東南地帶的於闐佛教政權,對喀喇汗王朝所形成的威脅日益耿耿於懷,宗教信仰的不同,終於成了兩個地方王朝之間發動戰爭的直接起因。
對偶像崇拜的排斥,使喀喇汗王朝對本境和鄰近地區的佛教勢力不斷採取軍事進攻。喀喇汗王朝時期《突厥語大辭典中收錄的一首戰歌,就是這一事實的真實寫照:
我們像急流賓士,
我們出觀在城中;
我們毀壞佛寺,
我們在佛像頭上撤尿。
這種作法,很難使各地的佛教勢力心平氣和而不採取報復。
從公元963年開始,也就是木薩·阿爾斯蘭汗正式宣布喀喇汗王朝信奉伊斯蘭教之後的第三年,於闐佛教政權就開始發動了針對喀喇汗王朝的軍事進攻,雙方相持不下。
969年7月間,於闐又發大兵進攻喀喇汗王朝,曾一度攻佔喀什噶爾。喀喇汗王朝雖未受到致命的打擊,但想必也受到相當程度的損失。971年(宋太祖開寶四年),於闐國
王尉遲徐拉(即李聖天)曾派遣一名叫吉祥的於闐僧侶,將兩年前從喀什噶爾擄獲的一頭舞象輾轉運送內地,當貢品獻給了宋太祖。這事在《宋史》里有專門記載。
大約在970年前後,喀喇汗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木薩·阿爾期蘭汗在喀什噶爾去世。是在對於闐的戰爭中喪生,抑或因遭受了重大打擊部憤而亡,就不得而知了。
--------------------------------------------------------------------------------
--作者:蕭讓
--發布時間:2004-11-2 2:08:21
--
三、沙場悲歌動地哀
從索圖克.布格拉汗執政開始,就已揭開了在天山南部 延續數世紀之久的宗教戰爭的序幕,為伊斯蘭教在維吾爾族 中最終取代佛教開了先聲。木薩.阿爾斯蘭汗也為乃父的遺 願而耗盡了最後的精力。
但是,這一切還僅僅是開始。悲劇還在繼續。
如果說,對位於喀喇汗王朝西部的世仇薩曼王朝必須毫 不猶豫地加以征服的話;那麼?北方的高昌——龜茲回鶻政 權與南方的於聞(今和田)佛教勢力的猛烈反攻,就更迫使 喀喇汗王朝不得不予以堅決的回擊。木薩。阿爾斯蘭汗之子 阿里·阿爾斯蘭汗就是在這種三面受敵、四處起火的危局中 登上喀喇汗王朝的政治舞台的。
公元917年前後在喀什噶爾繼位的這位新汗,全稱為奧 布里,哈桑.阿里.本·木薩.阿爾斯蘭汗。
阿里.阿爾斯蘭汗即位的當年,於闐的佛教大軍就直逼 喀什噶爾城下。銳氣正盛的阿里在一場成功的防衛戰之後, 把於闐軍壓回喀什噶爾南70餘公里的英吉沙一線。在這里於闐軍組織反攻獲勝,但不甘示弱的阿里再出勁旅,一舉將於闐軍主力驅趕到今葉城縣南部山地,雙方血戰7天7夜誰也 無法取勝,只好各自罷兵而歸。此後,這兩大政權之間的宗 教戰爭消沉了好些年。
不久,迅速恢復了元氣的喀喇汗王朝抓緊有利時機,乘 於闐佛教政權不來找麻煩的空隙,把打擊的矛頭又轉向盤距 在中亞布哈技的薩曼王朝。公元991年,阿里·阿爾斯蘭汗 親率東路軍自喀什噶爾出征,而其堂兄、王朝副汗哈龍.布 格拉汗(為木薩·阿爾斯蘭汗弟蘇來曼之子)則率北路軍由八拉沙衷出發,像兩把鐵鍬一樣夾住了布哈拉城,給了薩曼 王朝以致命的打擊,為數年之後徹底消滅這個宿敵敲響了喪鍾。
但是,正當阿里.阿爾斯蘭汗在中亞打算更有作為之 際,鑽了空檔的於闐佛軍於公元998年再度兵臨喀什噶爾。 他們接受了以往的教訓,不僅以自己強大的軍隊為後盾,同 時策反了喀什噶爾一帶潛伏的佛教勢力里應外合發起了大 規模的武裝暴動,,又一次佔領了喀喇汗王朝的王都。阿里· 阿爾斯蘭汗在中亞撒馬爾罕聞報後,立即火速率軍東救。喀 什噶爾城下一戰,於闐軍與暴動的喀什噶爾佛教徒被迫撤 退,困守喀什噶爾城之南的艾斯克薩城堡拚死抵抗,經過長 達5個月的攻守戰,阿里·阿爾斯蘭汗最後獲勝,於闐佛軍 與喀什噶爾佛教首領一起突圍殺回於闐。
公元998年,於闐佛教政權發動了對喀喇汗王朝的最後 一次、也是攻勢最兇猛的一次進攻。當阿里·阿爾斯蘭汗得 知於闐軍第三次興兵而來,為了復仇,他憤然揮師南下,再 次與敵軍對壘於英吉沙--這是喀喇汗伊斯蘭政權與於闐佛 教政權的分界線。在這里,喀喇汗王朝的鐵騎與越戰越精的 佛教大軍開始接陣。第一回合,阿里的四叔海珊戰死沙場。 第二戰,阿里的二叔艾山又重傷斃命。戰場上,血流漂 杵,陰風凄厲。悲憤萬狀的阿里·阿爾斯蘭汗在一。個慘淡的 黎明向敵軍發動了第三次猛攻。他親率主力拚命搏擊,在狹 窄的陣地上左沖右突,要尋找敵軍統帥決一死戰。在最後的 惡戰中,喀喇汗王朝的這位最高統帥與自己的姐姐艾麗努爾 公主同時戰死疆場。伊斯蘭士兵全軍覆沒。接著,於闐佛軍 與東山再起的喀什噶爾暴動的佛教徒們,在鼓鈸鍾磬聲中, 再一次把戰勝者的大旗插在了喀什噶爾城頭。喀喇汗王朝已 處於危急存亡的嚴峻關頭。
公元998年的英吉沙大戰,幾乎使喀喇汗王朝毀於一 旦。在這危難之際,歷史把中興王朝的利劍交到了玉素甫· 卡德爾汗的手中。
玉素甫。卡德爾汗是奧布里·哈桑·阿里·本木薩· 阿爾斯蘭汗的堂侄,即在公元991年配合阿里·阿爾斯蘭汗 共同夾擊薩曼王朝,而後於993年返回喀什噶爾途中病死的 王朝副汗哈龍的長子。公元996年,當阿里·阿爾斯蘭汗率 軍東救喀什噶爾後,玉素甫·卡德爾汗便以戰功卓著的王族 貴胄身份接手了中亞事務,留守在撒馬爾罕一帶。他與阿 里·阿爾斯蘭汗之子阿赫麥德·阿里聯手,在穩定中亞局勢 和開拓王朝西疆的大業中做出了可觀的努力。
公元998年伊斯蘭教古爾邦節的那一天,由玉索甫·卡 德爾汗與阿赫麥德·阿里所率領的王朝西部大軍徹底擊潰了 薩曼王朝殘部,俘虜了該國的末代君主,在布哈拉仇敵昔日的 王宮中舉行了盛大慶典。但是,就在這喜慶歡呼聲中,卻傳 來了王朝大汗阿里的死訊和王都失守的消息。樂極生悲並未 給玉索甫.卡德爾汗帶來驚慌失措,中亞的輝煌勝利正讓他 躊躇滿志;王朝東部的失利,正是天將降大任進而大展雄圖 的良機、他深信王朝氣數未盡、中興有日。
公元999年,玉素甫,卡德爾汗從駐地撒馬爾罕派出使 節,向中亞伊斯蘭世界求援。由麥達音(即布哈拉)的4位 著名伊瑪木(伊斯蘭教首領)率領的穆斯林志願軍,以及從 巴格達、伽色尼(今阿富汗喀布爾西南)、花刺子模(在中 亞烏孜別克斯坦)等地招募的士兵紛紛加入了進軍喀什噶爾 征討異教徒的行列。這支號稱14萬的伊斯蘭十字軍。翻越帕 米爾高原浩浩盪盪地殺逼喀什噶爾城下,其鋒銳不可當。於闐佛軍與喀什噶爾佛教首領諾古特熱希特被迫放棄喀什噶爾 城一齊向南撤退。玉素甫·卡德爾汗旌麾南指窮追不舍。 於闐佛軍雖早已在今葉城庫木熱瓦特一帶布壘設防,但士氣 正盛的伊斯大軍還是在極短時間內把戰線推進到於闐城 下。於闐王朝首領拒絕改變信仰。更不願俯首就降,只得忍痛棄地,退到昆侖山區去打游擊。
玉索甫·卡德爾汗乘勝追擊,卻忘記了「窮寇勿追」的 原則,竟然驅兵攆上了自己不熟悉的莽莽昆侖,結果在對方 神出鬼沒的數次出擊後,接連損失了來自巴格達的將軍加拉 里丁與花刺子模的將軍卡西姆,但他們依然冒險前進。公元 1000年11月11日,戰線轉移到今策勒縣南部山地的波斯坦 鄉。為了激勵穆斯林們的士氣.喀喇汗大軍在虎視耽耽的敵 軍就在附近的情況下,離開戰馬解下武器。進行了一次大規 模禮拜。於闐佛軍當然毫不猶豫如猛虎撲食般沖下山來,打 得喀喇汗軍一敗塗地。這一場鏖戰,來自麥達音的4位伊瑪 木全部喪生,至今在波斯坦鄉還能看到有名的「四伊瑪木麻 扎」。玉素甫·卡德爾汗於是敗北而歸。這一年多的「聖 戰」,使喀什噶爾到於闐的千里大道兩旁,留下了一座 又一座被後人稱為「舍依德(聖戰殉難之墓)」的麻扎, 到今天仍歷歷在目。
公元10n4年,玉素甫·卡德爾汗把當時喀喇汗王朝大汗 阿赫麥德。阿里·托干汗(即阿里·阿爾斯蘭汗長子)從喀什噶爾驅逐出去,自己在喀什噶爾登上了王朝大汗之位。
公元1006年,經過相當的休整恢復,雄心勃勃的玉素 甫·卡德爾汗再發大兵進擊於聞佛教政權。在一場殊死的決 戰之後,於闐王戰敗身亡。隨著於聞地區的被征服,整個塔 里木盆地西南緣的佛教勢力開始宣告消亡。盡管直到14世紀 初葉,伊斯蘭教還未能跨越庫車以東北,但伊斯蘭教席捲天 山南北的大勢,已形成於玉素甫。卡德爾汗在喀什噶爾執政 的年代。
憑借赫赫武功和強大的政治影響,玉素甫。卡德爾汗在 喀什噶爾站穩了腳跟。當喀喇汗王朝的宿敵薩曼王朝於公元 999年滅亡後,與喀喇汗王朝並肩作戰而日益強大的伽色尼 王朝開始成了喀喇汗王朝在中亞的勁敵。公元1007年,在中, 亞阿姆河以南的巴爾赫一帶,伽色尼王朝調動500頭戰象進 攻喀喇汗軍,喀喇汗軍隊因為沒有同戰象作戰的經驗,結果 慘敗。
玉素甫.卡德爾汗雖已為大汗,但前任阿里·阿爾斯蘭 汗的幾個兒子卻自以為是王朝嫡派而大為不滿。被玉素甫 卡德爾汗趕到八拉沙袞的阿赫麥德。阿里·托干汗與駐中亞 烏孜干城的伊利克納賽爾(阿里次子)都對此耿耿於懷。
1017年春,橫行於華北的遼國契丹軍隊,穿過伊犁河 谷,打到距八拉沙袞約有8天路程的地方。阿赫麥德。阿 里·托干汗進擊獲勝,便激起了承父遺志恢復王朝正統之 心,樹起了反戈大旗,迫使玉索甫·卡德爾汗從喀什噶爾繞 道撒馬爾罕向八拉沙袞進軍。3個多月的征戰,以玉素甫。卡 德爾汗失敗而告終。如果不是托干汗在凱旋途中猝死,喀喇 汗王朝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也就在同一年,伊利克納賽爾也死了,他的三弟曼蘇爾·阿里接手管理王朝西部疆域。這對玉素甫·卡德爾汗無 疑又是個嚴重威脅,他迅速派去了自己的胞弟阿里特勤去中 亞牽制曼蘇爾。沒料想阿里特勤又是個野心勃勃的角色,短 短幾年便佔領了河中地帶(即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廣 大農業區),這里富饒的物產與著名的中亞大城布哈拉與撒烏爾罕都在阿里特勤手中,加上實力雄厚的軍隊,使阿里特 勤敢於揭桿而起,公開向王兄玉素甫·卡德爾汗宣戰。
公元1025年,玉素甫。卡德爾汗藉助伽色尼王朝的力量,從喀什噶爾發大兵央擊阿里特勤。阿里特勤放棄撒馬爾罕 城,逃入錫爾河以北的木尤恩沙漠。對阿里特勤,伽色尼王朝 只求削弱他而免除對自身的危害,並不打算消滅他而少一個 牽制玉素甫·卡德爾汗的力量,所以阿里特勤才得以僥幸逃 脫。但玉素甫.卡德爾汗還是成功地收復了河中地區。在此後 的8年時間里,玉素甫·卡德爾汗繼續南征北討,總算完成了喀 喇汗王朝的一統大業,使喀喇汗王朝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強盛。
1032年,雄才大略的玉素甫.卡德爾汗去世,死後安葬 在王都喀什噶爾。正如登上頂峰就意味著即將下坡一樣,玉素 甫卡德爾汗的去世宣告喀喇汗王朝即將從分裂走向衰落。
玉索甫.卡德爾汗死後,其子蘇來曼.本。玉素甫.阿 爾斯蘭汗繼位。不甘隱居的阿里特勤從沙漠中鑽出來在中亞 東山再起,不承認喀什噶爾的大汗蘇來曼;不過只有兩年, 阿里特勤就壽終正寢了。1034年,伊利克納賽爾的兒子貝利特勤迅速接手了喀喇汗王朝的西部疆域,於1041年起,貝利 特勤自稱布格拉汗,宣布奉行完全獨立的政策,像阿里特勤 一樣絕不承認喀什噶爾的蘇來曼.阿爾斯蘭汗為自己的宗主。此後,在玉素甫,卡德爾汗手中曾經強大統一的喀喇汗 王朝,開始形成了分別以喀什噶爾與撤馬爾罕為中心的東部 喀喇汗王朝與西部喀喇汗王朝。
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喀喇汗王朝長期與中原保持 著密切聯系。公元933年夏,在喀什噶爾的索圖克·布格拉 汗向居於華北的遼朝派出過第一個友好使團,公元940年遼 朝派使團回訪成功;至1068年間,僅據我國正史所記,喀喇 汗朝就向遼朝遺使16次。1009年,自玉素甫.卡德爾汗開 始,向宋王朝派出了第一個友好使團,至1088年間,喀喇汗 朝共向宋朝派出使團達50餘次,有時一年間數次。其中1063年 (宋嘉佑八年),東部喀喇汗王朝大汗托格魯爾·喀拉扦. 馬赫穆德(玉素甫.卡德爾汗的第三子)從喀什噶爾遣使入 宋,宋朝正式冊封托格魯爾為「特進歸忠保順銗麟黑韓王」 (「銗麟」即「金翅鳥」,「托格魯爾」意為「鷲」,其意 暗合,「黑韓王」即「黑汗王」,為「喀喇汗」的漢語直 譯)。1081年(宋神宗元豐四年),東部喀喇汗王朝大汗桃 花石·布格拉。喀拉汗.哈桑·本。蘇來曼,在給宋神宗趙 頊的信中,自稱「有福力量知文法黑汗王」,而稱對方為 「東方日出處大世界田地主漢家阿舅大官家」。因為喀喇汗 王朝的先祖回鶻可汗們,在唐朝時幾代都曾娶唐朝公主,所 以回鶻統治者以後對中原統治者都稱為「阿舅」。民族間的 情誼與政治上的聯系真是歷久而不衰!在維護中華民族統一 的過程中,喀喇汗王朝的功績同樣是不朽的。
⑻ 我在南京市溧水縣城買了一套111.1平方米的房子,4800一平方米,請問領房
名山川泉
蘭山區境內有大小山頭10餘座,均為沂蒙山脈之餘脈。大致分為3支;北支起自蒙山,有蘆山、鐵山、尖山、磨山、桃花山、鳳凰山、白土山、茶山;西支與費縣、蒼山縣境內山脈相連,由北到南有艾山、鐵牛山、卧虎山、霧平山、薛南山等;南支起自金雀山和銀雀山,由北到南伸展到羅庄區境內的鐵礦山、慶去山、大柱山。
境內有沂、沭、枋、涑等大小河流10餘條,均屬淮河流域之沂沭泗水系,流向自北而南或自西而東。注入沂河的主要有蒙河、白雲河、孝感河、柳青河、枋河、涑河、陷泥河、李公河、燕子河。這里僅將著名山川作一介紹。
茶山
古稱嵯岈山,又名茶芽山、茶葉山。位於臨沂城北22.5公里處。山體由紅雜石、石灰石構成 ,海拔高度227.1米,四周綿亘1平方公里。孤峰秀出,雄踞沂河西岸,素聞有「臨沂鎮山」之稱。
民國五年(1916年)修《臨沂縣志·山川》雲:「茶芽山去城四十五里,臨沂之鎮山也。上建文昌宮,古松干章,蒼黝隱然,山陰有石洞。其東麓為諸葛城,舊有諸葛書院,久廢矣。茶芽山之南為桃花嶺,孝河源出於此,又南為八字山。」據說山巔舊有文昌宮,山腰建有白雲寺,寺前有澄金泉,每日所澄之金,適供寺僧一日生活之資。寺僧欲多澄,將泉眼鑿大。神惡其貪,金遂絕跡。山陰那個石洞,稱為王敖洞,據說是王敖修煉之所,後為婦女說破,遂遷去,洞逐漸被泥沙淤沒。
相傳諸葛城乃諸葛亮故里。孝河岸邊的孝友村為王祥故居,八字山相傳系王祥墓地,均在茶山之陽。因而歷代風鑒家認為:泰山山脈迤邐東南行,連綿數百里結聚為茶山,靈氣所鍾,不但出了諸葛亮、王祥那樣的忠臣孝子,而且琅琊臨沂王氏家庭代產偉人,如東晉開國元勛王導、王敦、書聖王羲之等,莫不是茶山風水所致。此山過去並不產茶葉,自從南茶北移後,這里成為產茶區,茶山之名,方得名副其實。茶山附近,有諸葛祖墓和無梁殿等古跡,旅遊事業尚待進一步開發。
艾山
又名華艾山、艾花山,以產艾而得名。位於臨沂城西北14.5公里處。山體由石灰石構成,海拔254.6米,綿亘數十里,為區境第二高峰 。《臨沂縣志·山川》稱:「艾山,城西三十五里,鐵牛山在其東」。鐵牛山,亦稱小艾山。故前人有「大艾如馬小艾駒,兩山相逐 類聯呼」之詩句。早在2700多年前,魯侯與齊侯曾在艾山會盟(《春秋·隱公六年》:「公會齊侯盟於艾」)《沂州志·艾山懷古詩》寫道:「滿山松檜待長空,流水漂花繞澗香;盟會有基人到少,但聞啼鳥送斜陽。」抒發了深深的懷古之情。
艾山多石,遠望如羊群卧起之狀。神話傳說東海龍王之女,為夫家虐待,在艾山牧羊,後經書生柳毅傳書,得返龍宮,而群羊遂化為石。該山東麓的廟上村,立有艾山神祠,本祠山神及神夫人,後論為柳毅龍女,俗呼為「娘娘廟」。今廟上村即由娘娘廟簡化而來。娘娘廟以外,立有柳公祠專祠柳毅,唐《傳奇》中的柳毅傳書故事,被附會移植於此。由於「龍女」之故,此地成為歷代天旱祈雨之處,民間說「有求必應」,靈驗無比。清康熙時兗東道徐惺作《艾山紀事》,記述祈雨靈跡,事雖荒唐,但卻反映艾山香火不絕之盛況,不知何時,「龍女」升為「龍母」,龍母廟前的那口井,便成為「柳毅傳書」之處了。
金雀山與銀雀山
金雀山與銀雀山,舊稱金雀環、銀雀環,位於臨沂城南隅。山體由石灰岩、紫色頁岩構成,海拔只有88米。兩山崗東西對峙,因盛開金黃色、銀白色兩種草花得名。《臨沂縣志·山川》載:「山上舊有王氏書院,系元王佐建。今遺址無考矣。」
這兩座小山山崗之所以名聞遐爾,乃因此山系西漢墓葬區的緣故。1972年至1986年,先後清理古墓70餘座。1972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銀雀山一、二號西漢墓中出土了舉世聞名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10多部先秦古籍。1976年5月,在金雀山9號漢墓中出土了帛畫,並先後在兩山出土了銅器、漆器、貨幣等大批珍貴文物。現在,金雀山和銀雀山墓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沂河
又稱沂水,發源於沂源縣西北部的松山北麓。流經沂源、沂水、沂南、蘭山、河東、羅庄、蒼山、郯城8縣區,由郯城縣吳家道口村入蘇北平原,由新沂河注入黃海。全長574公里,流域總面積17325平方公里,大小支流100多條。區境內,流長34.9公里,流域面積64.93平方公里,河口最寬處1540米。1957年7月,沂河橋頭最大流量為15400立方米/秒。
沂河屬山洪河道,源短流急,歷史上經常發生水患。《尚書·禹貢》中有「淮沂其義,蒙羽其藝」之載,說明4000年前,大禹曾對沂河進行過治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一書,對沂河發源、支流的匯合及沿岸古跡、地名敘述甚祥。新中國建立後,黨和政府對沂河進行大規模綜合治理,相繼開挖分沂入沭、武河分洪道等工程,減輕了下游地區的災害。
孝河
又稱孝感河,位於城北白沙埠鎮境內。發源於茶山南麓之桃花嶺。「東南經孝友村。村,為王元公故里。河,所由名也……至諸葛村入於沂。」(《臨沂縣志·山川》)王元公即王祥,其「卧冰求鯉」故事,婦孺皆知。孝河夏季蘆蒲夾岸,菱荷滿池。冬季上下冰封如玉,稱為「孝河凝冰」,列臨沂八景之一。明人有「銀屏皎潔連川合,碎玉樓層映月寒」詩句予以贊美。由於名人之故,孝河隨之身價百倍,吸引著眾多的文人墨客。
柳青河
因兩岸多柳而得名。《臨沂縣志·山川》載:「柳青河二源:一出茶芽山前雲北湖,西南流;一出費縣汪溝,東至潭家莊入縣境。又東南會半程、棗溝各湖之水與東支會,又東南至岔河村入於沂。」全長34公里,流域面積240平方公里;境內長20.75公里,流域面積218.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531立方米/秒。
柳青河支流除費縣汪溝及區境內小柳青河、鴨子溝等較大略見河形外,其餘皆由李官、白沙埠、半程、棗溝頭境內之溝水匯集而成,每遇大雨,必致泛濫。據史料記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暴雨,中下游村莊、農田均遭水淹。1993年8月4日-5日的特大暴雨,河堤多處決口。徹底治理柳青河,需要進一步努力。
涑河
發源於費縣馬庄鄉的魚鱗山、天井汪山附近。向東流至西單村入區境,經水磨頭村折而北流,過大芝房村折而東南至朱里村,經堰東、堰西村,在蘭山街道的南郭庄分成兩支,南支稱為南涑河,北支為北涑河。
南涑河為涑河南流之故道,流經羅庄區的盛庄、馬廠湖、岑石、羅庄、傅庄等鄉鎮,至郯城縣境注入武河,全長41.2公里,流域面積249.18平方公里,區境長9.9公里,最大流量416立方米/秒。過去,南涑河由於中下遊河道彎曲和分支處無法控制,每到汛期,南北混流,常泛濫成災。1961年,在分支處的郭庄村北建水閘一座,後又進行5次治理,已變害為利。
北涑河為明代嘉靖年間由涇王朱佑舜集民眾開鑿的人工河。引涑河之水直達臨沂城,環城北注入沂河。在城西門外,開鑿分支東南流入青龍河(習稱護城河),環城南於大埠東村北注入沂河,全長30公里(南郭庄以上河段長30.4公里除外),流域面積126.77平方公里,洪峰流量529立方米/秒。
枋河
得名於古代之枋邑,系沂河西岸的一級支流。全長137公里,流域面積3376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寬1200米,入沂口處寬2034米,區境長26.7公里,流經朱保、義堂、棗溝頭、南坊等鎮,於臨沂城東北隅注入沂河。流域面積32.3平方公里,最大過水量6600立方米/秒。
枋河為山洪河道,歷史上為害河。建國後,上游實行封山造林,並修建了水庫,洪災已基本上得到控制,枋河兩岸為小麥、玉米、水稻主要產區之一。
翻花泉
位於半程鎮韓家村。《臨沂縣志·湖泉》雲:「翻花泉,城北四十里,泉瀕小河,沙隨水涌,勢若翻花。對岸有石洞 ,可容數百人。」所謂小河,系指柳青河上游支流。「石洞」民間傳說乃王敖修仙之所。
翻花泉水質甘洌,有舒神暢思之效。可惜一直未能很好的開發。韓家村民以泉水釀酒,味美稱佳。若得重視利用,定有廣闊前景。
名勝古跡彰顯蘭山底蘊
蘭山區名勝古跡眾多,有全國紀念建築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十處。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位於臨沂市政府院內,1982年建立。博物館大門向西,共佔地15畝,周圍紅牆環繞,內植松柏花竹。主體竹簡墓廳,每一座仿古建築,歇山斗拱,灰陶瓦頂。廳內為銀雀山一、二號漢墓復原墓型,原墓中出土文物的復製品按原位置陳放。這兩座漢墓於1972年4月發現並發掘。一號墓出土竹簡4942枚,系《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經》、《曹氏陰陽》、《風角占》、《災異占》、雜占》等先秦古籍;二號墓出土竹簡32枚,系《漢武帝元光元年歷譜》。《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同時出土,解決了千百年來關於兩部書有無和真偽的歷史疑案,成為新中國建國以來考古十大發現之一;《歷譜》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歷譜。
竹簡墓廳後面有一荷池,通過拱形石橋入文物陳列大樓。樓內陳列著上述出土竹簡、大批出土漆器和漢畫像石等文物。其中的西漢帛畫,為珍貴文物。這幅帛畫於1976年5月在金雀山九號墓中出土,置於墓主人棺蓋的麻布之上。是長江以北地區唯一出土的西漢帛畫。畫呈T型,長200厘米,寬42厘米,以紅色細線勾勒,平塗色彩,有紅、藍、白、黑等色。畫面主要內容分為天上、人間、地下3部分。天上有日月,日中有金鳥,月中有蟾蜍和玉兔;人間有蓬萊、方丈、瀛洲3座仙山,山前有一建築物,內有一貴婦人端坐右方,前有侍婢模樣的3個女子侍立,另有一女子手捧容器跪於女主人之前作奉獻之狀。由此開始,連續出現幾組人物生活場面,其中包括樂舞,迎送賓客、紡織、問醫、角抵表演等 ,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大體相似,充分反映了當時中國民間繪畫藝術已居家到很高的水平。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市區東南部。東瀕沂河,風景秀麗。陵園於1949年2月由中共華東中央局揭底,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建立,翌年7月1日產體工程烈士紀念塔、紀念堂相繼落成。後經陸續增建,現有塔、堂、亭、館、墓、坊等15處。陵園佔地19.2萬平方米,規模宏大。198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全國第一批烈士紀念建築重點保護單位。
革命烈士紀念塔: 為五角亭柱式建築。塔高47.5米,塔身正面「革命烈士紀念塔」7個金字,為毛澤東同志題寫,每字高1.5米。塔台正面為山東省人民政府建塔碑文,其它分別是華東局、華東軍政委員會、華東軍區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朱德、劉伯承、陳毅等題詞。塔頂鑲有一顆外接加圓直徑2米的景泰藍質紅五星,光芒耀眼。
革命烈士紀念堂: 座落在紀念塔以北100米處,為傳統宮殿式建築,寬45米,高21.4米,進深19米。聊門影壁之上有周恩來題詞:「人民革命的烈士們永垂不朽!」壁前兩側,陳列著王麓水、趙 、劉炎、張元壽烈士半身石質浮雕像。巨大的石碑上,鐫記得著62576位烈士英名,其中縣團級以上的烈士372名。
紀念塔前的兩側,有7座造型各異的陵墓,分別掩埋著羅炳輝、王麓水、漢斯·希伯、張元壽、劉炎、常恩多、陳明和辛銳(合葬)的忠骨。此外,還有「粟裕將軍骨灰安放處」。
革命戰史陳列館: 位於革命烈士紀念堂左側,1980年興建。館正廳迎門是一題為《氣壯山河》大型群雕,表現工農兵群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艱苦奮斗取得了偉大勝利。環廳殿陳著各種圖片、圖表、實物和文字解說,展示出山東省以至華東地區人民革命的斗爭史,再現了很多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重大革命事件。內容共分為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4個部分;在前兩個部分中,有沂水黨組織的建立和日照、沂水、蒼山三大暴動。第三部分包括1938年的徂徠山起義,1939年八路軍一一五師入魯和白彥爭奪戰,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的建立,1940年聯合大會的召開和山東省最高政權機關「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的成立、大規模的反「掃盪」斗爭等。第四分部是中共華東局、新四軍軍部北移山東和華東局組成,七戰七捷的蘇中戰役,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的成立,萊蕪戰役,孟衣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中國人民歡慶新中國誕生等。
烈士事跡陳列館:位於紀念堂右側,1980年建立,次年8月1日開放館內通過文字說明、圖片、文物等,介紹革命戰爭時期華東地區著名烈士的事跡。內容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犧牲於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王盡美、尹景伊、李清漪、劉之言、孫善師、安哲、鄭天九等11位烈士事跡。第二部分介紹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病逝於華東地區的羅炳輝、陳明、符竹庭、趙 、王麓水、陳若克、張元壽、漢斯·希伯等14位烈士事跡。第三部分介紹解放戰爭時期在華東戰場上英勇捐軀的王吉文、郭繼勝、林茂成、劉加其、胡鳳誥等7位戰斗英雄事跡。館前廳有一題為《前赴後繼》大型群雕,表現革命戰士踏著烈士足跡奮勇前進的豪邁壯舉。
王祥故里
王祥故里位於城北白沙埠鎮的孝友村。因地處於管子湖、澇子湖之間,原名王家雙湖。明萬曆年間為紀念王祥、王覽兄弟,易名孝友村。
王祥,字休徵,東漢末年琅琊臨沂人,歷仕漢、魏、西晉三朝,晉代魏後,拜太保,進封為公爵。晉人干寶所著《搜神記》中,記王祥在嚴冬季節卧冰求鯉奉母故事。《晉書·王祥傳》亦記其「風雨守柰」、「黃鳥入幕」等孝行。元郭居敬將王祥列為「二十四孝」之一。其異母弟王覽以友於兄弟聞名,其母虐待王祥,他百般庇護史長,官至太中大夫。王覽之孫王導,為東晉開國功臣。其曾孫王羲之,系蜚聲海內外的「書聖」。
孝友村南有孝感河,河畔有「王祥卧冰處」碑亭。河北岸有河友祠,內祀王祥、王覽、王羲之像。今僅存遺址。
王羲之故居
位於市內孝棚街西段北側,為王羲之幼年居住處。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東晉官吏、著名書法家。因作過右軍將軍,故世稱王右軍。建興元年(313年)王羲之11歲時,「臨沂諸王」舉族南遷建康(今江蘇南京市),舊居舍為佛寺。後歷代屢有興廢。唐稱開元寺,宋稱天寧萬壽寺。偽齊劉豫時,改名為普照寺。寺內有金代妙濟禪師覺海集唐柳公權之字而成的《沂州普照禪寺興造記碑》,稱為「集柳碑」。《集柳碑》記載了王羲之舊居「東有曬書台,南有澤筆池,一曰洗硯池,皆其遺跡」等情況。
為了紀念王羲之,人們在普照寺和洗硯池之間增建了一座左軍祠,內祀王羲之像,兩邊各有一個童子,左抱「文房四寶」,右抱白鵝,院內立一龍鳳碑。明崇禎十二年(1960年),將原在城南關的忠孝祠移此,建於普照寺西南隅。清乾隆二十四年(1970年),知州李希賢在右軍祠內設立琅琊書院。同治年間,在忠孝祠西側修建了萬善庵,其東原有五賢祠、關公廟,今已無存。
近幾年,人民政府在原址修建了王羲之故居,是以陳列書法、繪畫作品為主的文化公園。內有洗硯池、曬書台、碑廊、書院等,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遊人。
孔子廟
位於市區蘭山路中段北側,整個建築呈長方形,南北長155米,東西寬45米,總面積6975平方米。該廟始建於金代,明、清兩代均重修並增建。《臨沂縣志·秩祀》記載甚祥:「孔子廟,在縣治西,舊在東南,宋靖康毀於火。金守臣高召,卜遷今地,其後再毀再葺,元末兵燹,故址僅存。明洪武二年,知州羅希孟重修。正統年間,知州賀禎再修。弘治間,知州張鳳、吳寅,正德年間知州朱袞,相繼增修。嘉靖三十五年,東兗道任希祖見廟廡圮壞,呈請拆經府殿房重建。清乾隆初,知府李希賢、道光十五年知府熊遇泰、光緒九年知府錫恩,重加修繕。其制:中為大成殿。東西為兩廡。廡北為神廚、神庫。南為戟門。南門為泮池,上有石樑;東門南為照壁。廟後迤東為崇聖祠。」
孔子廟普稱「文廟」,民國三年(1914年)九月為尊孔而改「孔子廟」。現有大成殿、明倫堂及古銀杏樹等,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娘娘廟
娘娘廟位於城西北蘭山街道廟上村。始建年代不詳,北宋景德年間、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修。廟長10.6米,寬9.4米,歇山式頂,頂上走獸等飾型毀於「文化大革命」中,現有一明兩暗的3間殿堂及前廊。
該廟門朝東,意在龍女觀海。廟前原有柳毅廟、關帝廟、鍾樓、戲台等建築,現僅存干圍8.2米的古銀杏樹一株。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集柳碑
金皇統四年(1144年),普照禪寺主事和尚妙濟禪師覺海對寺院進行擴建和修繕,一面請仲汝尚撰寫《沂州普照禪寺興造記》的碑文,一面奔波集唐著名書法家柳公權的墨跡,最後由名記得工仲汝羲精刻於石上。此碑被稱為「集柳碑」。碑高8尺6寸,寬3尺9寸,厚2尺1寸,字徑1.5寸,共1261字。西安碑林里有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因而臨沂的《集柳碑》被稱為「東柳」。
集柳碑於康熙七年(1668年)臨郯大地震中倒丈人城數截,雖經精心復修,但殘缺128字。道光年間,一和尚對該碑加以刮洗,臻使筆劃粗肥,失去原來風貌。日本侵略軍盤踞臨沂時,計劃將這一文物盜走,幸未能得逞。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當作「四舊」砸碎。現存於臨沂市博物館內的集柳碑,系1979年對照數種拓本復制而成。
禹阝國故都遺址
位於城北8公里處的南坊鎮古城村。禹阝系西周初年的封國,乃夏後氏之裔,子爵,姒姓,魯哀公三年(前493年)被魯國吞滅。在古城遺址,曾發現周代至漢代陶器殘片和銅戈、銅、箭鏃等文物。今古城村南「林子」,相傳為禹阝子之墓地。
魯昭公十八年(前525年),禹阝國國君出城督耕,邾人乘機攻襲禹都。禹阝國守門人准備關閉城門時,被邾國人羊羅殺,遂攻入城內。後把禹阝君家屬全部俘虜而走。禹阝子嘆道:「我無家可歸了!」隨妻子一起到邾國。邾庄公將禹夫人還給他,而將其女兒留下,翌年,禹阝夫人娘家親戚、宋國大臣向寧請求宋郡出兵伐邾,圍困了邾國的蟲邑,把禹阝國人全部要回。魯哀公三年魯國伐邾,邾國戰敗,魯國吞並了一度被邾國佔領的禹阝國「沂西之田」。
諸葛城
諸葛城位於城北白沙埠鎮東北6公里,東臨沂河。這座古城遺址,周長4.5公里,今只存殘碑及銀杏樹一株等物。《沂州府志·古跡》稱:「諸葛城,亦名中邱城,在縣東北三十里。《後漢志》琅琊臨沂縣有中邱亭,即此。後諸葛亮來居於此。」這說明諸葛城最早稱為中邱城。中邱城於公元前716年由魯國建築,這從《左傳·隱公七年》「夏,城中邱」的記載中可以證明。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置臨沂縣治。對此,《水經注》、《太平寰宇記》等書都有明確記載。隋大業初年(605年),臨沂、開陽、即邱3縣合並為臨沂縣,治於開陽(今臨沂城),臨沂故城曾因「諸葛亮來居於此」之此,遂易名為諸葛城。
諸葛城舊有「武侯祠」,碑文記載諸葛家族來此「避兵」等事,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歷代文人墨客將諸葛城當作諸葛故里,留下諸多詩文。明代大臣陳玉《諸葛武侯祠》詩雲:「鹿走人間漢鼎移,南陽山色草廬低。卧龍不起扶江表,瞞賊長驅到隴西。謂水古川春雨滑,丈原壘高陣雲迷。年來獨有祠前柏,歲照籠蔥越鳥啼。」明萬曆進士周京《諸葛城》詩雲:「三分籌 已茫茫,魚腹千秋戰壘黃。馬上欲尋卧龍處,空城斜日下牛羊。」
劉疵墓
位於城北南坊鎮洪家店村西北隅。1978年5月臨沂市廣物組對該墓進行發掘。出土一套包括頭、手、足5個部位的金鏤玉衣。玉衣由1140塊玉片組成,從頭罩到腳套長1.8米。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唯一的西漢早期金鏤玉衣。墓主人劉疵身著玉衣,有瑪瑙印章一枚,3把隨葬的鐵劍和兩件銅弩機,說明當系漢宗室成員或有功之臣。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和《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記載:奚涓為漢高祖劉邦舍入,隨劉邦起兵於沛,入咸陽後,官拜郎中。劉邦封漢王後,他為將軍。漢高帝六年(前201年),以軍功封魯侯,食邑4800戶,功比舞陽侯(樊噲)。奚涓後,因無子,封其母疵為侯。疵在位10年,呂後五年(前183年)薨,封除。墓主人劉疵,很可能就是奚涓之母「疵」(《漢書》作底)。
諸葛亮祖塋
諸葛亮祖塋位於茶山東麓。《臨沂縣志·古跡》雲:「諸葛武侯先塋,《府志》:蘭山縣北茶芽山東,其墳砌以碎石,灌以鐵汁。」並作了這樣的註:「諸葛家傳為武侯祖母墓。」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明節,臨沂諸葛氏於墓前立石碑一通,作「諸葛武侯先塋」。
「文化大革命」期間,該墓被石家屯村民毀壞,出土文物散失,現只有一面銅鏡和一件銅俑存於臨沂市博物館。
中共中央華東局舊址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發出《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的指示規定黨的戰略方針是「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決定陳毅、饒漱石等到山東工作,華中局北移山東,和山東分局合並組成華東局,另在華中成立華中分局,受華東局領導。按照中央的部署華中局和山東分局於10月25日在臨沂合並組成中共華東中央局(簡稱華東局),統一領導華中和山東的全盤工作。華東局機關設在西里路南原「德國醫院」的舊房子里(現市電影發行公司),直到1947年2月撤離。其間,臨沂成為華東戰略區政治、軍事中心。
山東省政府舊址
1945年8月13日,山東省政府成立。9月11日臨沂城解放,中共山東分局和山東省政府機關從莒南縣大店遷駐臨沂。省府機關設在原偽「沂州道尹公署」舊址(現臨沂供銷學校)。省交際處設在原「美國醫院」(現臨沂市人民醫院)。此後,臨沂成為山東解放區的首府。
1946年6月全國解放戰爭爆發後,省府除留少數人員在堅持工作外,各廳局大部人員疏散到城南農村辦公。翌年2月中旬,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改山東時,山東省政府離開臨沂。
新四軍軍部舊址
1945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新四軍江南部隊撤到江北,軍部率部分主力挺進山東,陳疫、饒漱石到山東工作。新四軍軍部於10月上旬率部分主力到達山東,陳毅從前線趕到臨沂。軍部設在臨沂西門里路北原「德國天主教堂」後院。羅榮桓在這里向陳毅等人介紹了山東當時的形勢及部隊狀況,共同研究了堵擊徐州國民黨軍隊北上的作戰方案。
1946年1月7日,中央軍委正式決定,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合並,統一指揮山東和華中部隊。陳毅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饒漱石任新四軍政委兼山東軍區政委,黎玉任副政委,陳士榘任參謀長,袁仲賢任副參謀長,鄶同任政治部主任,唐亮任副主任。12月,軍部移至臨沂城東北、沂河東岸的前河灣村(現屬河東區)。次年2月離開臨沂。
⑼ 石獅金王首府與南洋國際哪個小區比較好
您好,石獅金王首府與抄南洋國際哪個小區比較好?
個人覺得南洋國際小區比較好,原因南洋國際小區周圍交通比較方便,小區裡面的環境也非常優美,套房的布局也比較合理!所以個人覺得南洋國際小區比較好!
是這樣的,希望能幫到您!
⑽ 石獅市金王首府1號樓1305室每平米61887.77元要比1405室6025.55元和1505室6092.22元貴很多呢
小某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