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的房地產為什麼會出現泡沫
銀行放貸政策寬松(購買力)+超前消費和投資意識=供不應求(炒房)→價格嚴重背離價值(泡沫) 很容易理解吧.
㈡ 美國房地產泡沫為何引起世界經濟下滑
我給你抄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美國襲資產泡沫破裂以後美國為了救市必然會印刷美元。那麼美元就貶值了。但是中國對美國做的外貿還有大量的賬單沒有了結。但是賬單的數目還是金融危機以前的數量。也就是說以前美國欠債10美元。但是現在10美元已經不值10美元了。只值5美元了。所以現在還你10美元等於只還了5美元。還有導致外貿企業大量的賬單收不回來。因為經融危機導致美國大量企業倒閉。所以從而就影響到中國,造成連鎖反應。中國的外貿公司因為大量的賬單收不回來。導致企業資金周轉不靈。也不得不香銀行貸款來周轉。
因為大量的借貸導致銀行的資金周轉不靈。所以中國為了挽救企業的生命就不得不印錢。最後就導致中國的錢貶值。所以在全球化的時代一個打過的危機就是全球性危機,因為會造成連鎖反應的。
然後其他的方方面面都一樣,因為現在的投資性都是全球性的,中國有公司在美國上市,美國也有公司在中國上市。經濟已經成為了一體了,然後經濟泡沫一跨就形成連鎖反應導致熱錢速度逃亡就更加加速了經濟的奔潰。你要知道泡沫的頂端都是熱錢在支撐著,熱錢一跑,那就跟雪崩沒啥區別的。
㈢ 為什麼美國的房價會比中國低那麼多
為什麼美國的房價會比中國低那麼多?主要的原因有五點?第一是因為美國的土地政策與中國不同,第二是因為美國的生產合理分分布,第三是因為美國的市區資源分配分散開來,第四是因為美國的用戶是跟著人走的,在人生活的哪裡生活擁護就寫在哪裡?
一不方便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房屋尺本成本高,租金回報率高 。因此為什麼美國的房價會比中國低那麼多。
㈣ 為什麼美國的房價會比中國低那麼多
下面居外網來說說美國房價比中國便宜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不難發現在美國,該國家的土地政策與中國相比的話就沒有那麼嚴格。相對來說中國的土地政策比較嚴格,因此也造成了中國房地產業供應太少,同時也間接造成地價上漲。但美國對於土地沒有那麼多規定,所以地價比較低廉。
第二方面就是目前美國的產業分布比價較為合理,在美國,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擁擠在大城市生活。所以對於美國房子需求較少,同時也導致房價不會很高。
第三方面是目前美國的市區資源配置是分散開來的,移民到美國,不難發現現在在美國一般比較有規模的大型醫院和學校以及超市等都是集中在郊外,平時美國人一般都不會選擇去市中心。
第四方面是在美國,戶口是跟人走的,就是人在哪生活,戶口就寫哪。一般規模較大的城市資源都不如小城市比較好等。因此說搶紐約、華盛頓的戶口和房產,大都是外來移民人口。因此說在美國,因為大都市對於本土居民吸引力較小,所以不會有關於美國房價不合理性的困擾。
第五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房屋持有成本高,租金回報率高,房價漲幅溫和,那投機者(只買不租者)靠房價的漲幅都不一定能覆蓋持有成本,而且現金流負向,還賺什麼錢?他自然就會盯著租金回報率去研究。另外,沉重的遺產稅也導致物業很難真的「世代傳承」下來。
但中國房產市場是恰恰相反的:幾乎沒有房屋持有成本、租金回報率極低、房價漲幅驚人。下面我們還是數據說話,對比一下中美房產在房屋持有成本方面的差異:
所以美國房產因為有高昂的持有成本和較高的租金收益,炒房操作空間比中國小得多。大部分人買房不是自己住,也得租出去才能靠租金覆蓋房產稅等成本,這樣就很少空置房屋,有效增加了房源供給,從而抑制房價過快地增長。
㈤ 10年前,美國房價泡沫為何破滅
美國房價泡沫破滅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加息」,聯邦基準利率的持續上行,讓貸款買房者苦不堪言,也讓資金密集型的地產企業高昂的拿地、建造成本問題更加突出,最終房價的持續上漲以企業和居民資金鏈斷裂收尾,而房價的「大潰敗」也促成了悲觀情緒向股市的蔓延和傳導,最終演變為不可挽回的悲劇。
美國房價泡沫破裂是一種基於長遠發展眼光上的高層決策,也是為了對於落後企業進行的出清、調整,讓市場為新時代的科技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契機。
房價不可能一直上漲,經濟發展最終還是需要依賴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去維持的。
㈥ 為什麼美國2001-2007年間,房地產泡沫原因
美國當年的房地產泡沫原因,主要是長期的房地產價格上漲刺激了大量投資的湧入,回使房屋供應量持續大答量增加,直至房屋過剩,這是主因。其次是放鬆監管,金融杠桿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加速了房地產泡沫,最終引發房屋還貸危機、泡沫破裂。
㈦ 房地產泡沫的各國泡沫
由於在經濟衰退時期房屋價格仍然在上漲,有些報告認為衰退還沒有沖走市場上的過量。現有房屋中
間價在2003年於12月比前年同期上升8.4%,總值達到15.14萬美元。匯豐銀行的證券經濟學家莫瑞斯在有關報告中說,價格上漲造成不可持續的形勢,尤其同收入相比。由於匯豐銀行是美國最大的抵押貸款債權人之一,莫瑞斯的報告引起某些人的不悅。莫瑞斯說他的看法是根據公開的經濟數據而不是根據銀行抵押業務方面的信息。
但類似莫瑞斯這樣的懷疑者是少數。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房屋市場仍然有堅實的基礎,那是由於移民購買者的強烈需求、低利率和房屋供應緊張造成的。賓州威切斯特咨詢機構首席經濟學家贊迪說,2001年可能是個相當一段時期的高水平,「但支持房屋市場的因素仍然存在。我認為不會出現廣泛的價格崩潰。」
摩根斯坦利經濟學家波納在一次會議上發表題目為《房屋價格:即將破滅的泡沫》的報告中說,有些參與者爭論說房地產市場肯定要解體,破壞消費者財務並促成經濟衰退。
波納承認,過去五年,房屋價格比以往任何時候上升都快,那些追蹤泡沫的熊派指出,日本股票市場日經指數在1998年達到最高峰之後一年多,日本房地產市場才開始出現裂縫。但波納不認為崩潰就要到來,盡管他預計房屋價格上漲幅度今後幾年將下降到2%-4%。他說,泡沫將在舊金山、紐約、邁阿密和聖地亞哥等高價城市存在下去。他說,2004年現有房屋供應僅僅相當於4個月的銷量,而新房屋供應也只有4個月的銷量,按照歷史標准這些都是很低的數字。
匯豐銀行的莫瑞斯在《美國房地產周期:另一泡沫》的報告中則利用房地產價值和收入的比例作為證據。他說,這一比例就等於房地產業的「價格收益比」。
根據他的計算,目前的房地產價格與收入比值為1.6,同人們的收入相比比較昂貴。這個水平大體上相當於1989年的比率,那是上一次開始房地產價格長期下降的一年。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大部分時期,房地產價格與收入比值通常都在1.2。
莫瑞斯說,目前的房屋高價格被特低利率所掩蓋,特低利率允許消費者降低債務負擔,住上超過他們實際購買力的房屋。今年的利率上漲將引起房屋市場價格下降。他並不認為美國所有地方房地產市場都有問題。房屋價格與收入比率在新澤西、佛羅里達、德克薩斯和伊里諾斯等州仍然相對較低,因為那些地方的收入增長超過房屋價格上漲。但在其他州,尤其是在加州、華盛頓、俄勒岡、密西根和明尼蘇達等西部和北中部,房屋價格與收入比率很高。
在所有城市中,舊金山、波士頓和西雅圖看來風險最大;達拉斯、亞特蘭大和休斯頓由於收入增長超過房價,則是人們最能買得起房屋的地方。但令人驚奇的是,雖然紐約房屋很貴,但人們比20世紀80年代更能買得起。莫瑞斯還說,高檔房屋問題更大,尤其是那些價格超過30萬美元的房屋。 1985年9月,美國、聯邦德國、日本、法國、英國五國財長簽訂了「廣場協議」,決定同意美元貶值。為刺激日本經濟的發展,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非常寬松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美元貶值(大量增發美元)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更加刺激了房價的上漲。受房價驟漲的誘惑,許多日本人開始失去耐心。他們發現炒股票和炒房地產來錢更快,於是紛紛拿出銀行的積蓄進行投機。
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已飆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當時,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到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一般工薪階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能買得起住宅的只有億萬富翁和極少數大公司的高管。
19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房地產價格隨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面崩潰,個人紛紛破產,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
從後果上看,20世紀90年代破滅的日本房地產泡沫是歷史上影響時間最長的一次。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擊了房地產業,還直接引發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受此影響,日本迎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陷入了長達15年的蕭條和低迷。即使到現在,日本經濟也未能徹底走出陰影。
人們常稱這次房地產泡沫是「二戰後日本的又一次戰敗」,把20世紀90年代視為日本「失去的十年」。 全球不良資產解決方案公司(Global Distressed Solutions)的總裁傑克·羅德曼(Jack Rodman)認為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即將崩盤。羅德曼指出,北京約半數的商業房產目前處於空置狀態。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電腦中存有55棟空置寫字樓的幻燈片。他稱,還有10多棟這樣的寫字樓尚未來得及拍照。羅德曼說:「我拍這些照片的目的就是想讓人們明白供給已經嚴重過剩。」
在旨在促增長的政府官員的極力推動下,中國的各家銀行去年提供了相當於1.4萬億美元的貸款,其中大部分用於建造摩天大樓以及其他商業地產。如今,中國內地遍布空置的樓宇。北京去年第三季度的寫字樓空置率達22.4%,在房地產經紀商世邦魏理仕公司(CB Richard Ellis)追蹤的103個市場中位列第九。這一數字還不包括即將投入運營的項目,比如建成後將成為北京第一高樓的國貿三期74層大樓。紐約對沖基金尼克斯聯合基金(Kynikos Associates)創始人詹姆斯·查諾斯(James Chanos)稱:「一個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和固定資產投資泡沫正在形成。想要以溫和的措施抑制泡沫膨脹是非常困難的。」
政策制定者們為此憂心忡忡,他們正試圖抑制推動房地產業發展的資金供給。2010年1月27日,中國銀監會要求銀行界控制貸款的增長。銀監會在其網站上發表通告說,各銀行應該「嚴格」遵循房地產貸款政策。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表示:「中國當局顯然正在努力抑制過多的銀行貸款。」
2010年2月12日,中國央行第二次調高了銀行准備金率。此舉應該有助於減少銀行所持有的可以用於新貸款的資金金額,以減緩貸款增速。
如果中國政府無法為市場降溫而導致房地產泡沫破裂,那麼不良貸款將會激增。上海市有關官員在2010年2月4日表示,如果房地產價格下滑10%,那麼上海的債務拖欠抵押量將增至原來的3倍。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駐北京的分析師朱夏蓮(Charlene Chu)表示,由於向國有企業的一些工業貸款已被用於房地產投資,因此情況可能會比預想的還要糟。她判斷說:「隱藏的房地產風險要比我們看到的多很多。」
㈧ 為何當年美國和日本要擠破房地產泡沫,不能不惜一切代價保房價嗎
當年美國和日本之所以要擠破房地產泡沫,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他們國家的經濟健康持續的發展,最終,就是提高國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穩定。
事實上美國和日本這樣做,現在已經有了結果了。目前日本和美國的經濟如此發達,就是和他們當初擠破房地產泡沫有關系。
實踐已經證明了他們這樣做的正確性與可行性。
為何要擠破房地產泡沫,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呢?
沒有飯吃的情況下,人是什麼事情都可以干出來的,甚至搞不好會出現動亂的情況的。
這個才是最為致命的問題。
所以,只有把房產泡沫給擠破,讓房價回歸理性。堅持房子是用人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而不是用來賺錢的。
若是企業家都把錢投入到了房地產,沒有人干實業了,長期看來就不會有經濟的發展了。最終,受苦的還是大部分民眾呀。
所以說不管哪一個國家,最終只有擠掉房產泡沫,才會讓經濟的發展回到正軌上來,才會有更多的人投身實業,增加實際的就業率,才能提高民眾的整體的生活水平。
㈨ 當年美國和日本要擠破房地產泡沫,不惜一切代價保房價,這是為什麼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間,日本國內的房地產發展得非常迅猛。
房價就如同那飛向太空的火箭一般一路不停地攀升,很多城市的房價在90年代之前就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值。
在日本房價最巔峰的時候,有人估測,如果把日本東京各個區的房子全部折算成金錢的話,那麼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的國土。
另外還有人開玩笑,說如果把日本皇宮周圍的那一塊土地賣出去的話,可以買下整個加拿大。
由此可見,日本當年房價上漲的恐怖。
日本房價上升驚人的原因而日本的房價之所以能上漲得如此恐怖,跟日本人當時所存在的一個共識有關,這個共識就是:房地產是最安全、最賺錢的投資,只可能漲,不可能跌。
在這種共識下,很多日本的有錢人就紛紛把自己手頭里的錢都拿去購買了房子,然後什麼都不想,坐著就等著房子漲價。
此外,很多房地產公司和銀行也因此受到牽連而破產。
房地產公司之所以會破產,是因為房價崩塌,實屬沒有辦法的事情。
而銀行之所以破產,主要是他們向房地產公司以及房屋投資者借出錢後收不回來,因此在連鎖反應下,不少日本銀行也陷入了破產危機。
說到這里,其實我們也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日本政府其實並沒有想完全戳破房地產泡沫的想法,他們最開始只是想抑制一下房地產的不良發展汛頭,沒想到會引發如此之大的危機。
至於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破碎跟日本差不多,主要也是無心之下引發的經濟危機。
㈩ 美國刺破中國房產泡沫,為什麼中國不刺破美國股市泡沫
米國房地產比中國健康,泡沫沒那麼大,不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