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規避房產稅什麼情況要交的
方法一:先購房再結抄婚 王小襲姐為上海人,因結婚需要想與其男友李先生購買一套婚房,她與男友名下皆無任何房產。當前房產稅出台,王小姐得知該套婚房購買後,她若想再購買一套房則需要繳納房產稅了,現在她也不確定該不該出手買房。
B. 企業如何規避房產稅的最新相關信息
房產抄稅的納稅人按照襲規定,房產稅的納稅人是產權所有人。產權屬於全民所有的,由經營管理的單位繳納;產權出典的,由承典人繳納;產權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產所在地或者產權未確定以及租典糾紛未解決的,應由房產代管人或使用人繳納。以上產權所有人、經營管理單位、承典人、房產代管人或使用人,均為房產稅的納稅人。施工企業擁有房產(即為房產的所有權人)的,自然是房產稅的納稅人。 一、房產稅的稅率按照規定,房產稅採用比例稅率、從價計征。實行從價計征的,稅率為 1.2%;從租計征的稅率為12%。 二、房產稅的計稅依據房產稅的計稅依據有兩種:一是房產的計稅余值,二是房產租金收入。 (二)按租金收入計算,其計算公式為:年應納稅額=年租金收入×適用稅率(l2%)以上方法是按年計征的,如分期繳納,比如按半年繳納,則以年應納稅額除以2;按季繳納,則以年應納稅額除以4;按月繳納,則以年應納稅額除以12。
C. 如何合法規避房產稅
方法一:先購房再結婚
王小姐為上海人,因結婚需要想與其男友李先生購買一套婚房,她與男友名下皆無任何房產。當前房產稅出台,王小姐得知該套婚房購買後,她若想再購買一套房則需要繳納房產稅了,現在她也不確定該不該出手買房。
根據《上海市開展對部分個人住房在徵收房產稅試點的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房產稅的徵收對象為本市居民家庭在上海市新購且屬於該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包括新購的二手存量房和新建商品住房)以及非上海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的住房。而居民家庭是以夫妻雙方及未成年子女為單位的。
因此,星瀚律師提醒,若尚未購買房產的男女朋友正准備購房結婚,且婚後有計劃再行購買房屋的,則雙方可以單獨購買一套房屋後再行結婚,如此該家庭即可擁有兩套房屋而無須支付任何房產稅。
2
方法二:人均住房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
高女士一家三口現在居住的房屋面積為50平方米,考慮到小孩漸漸長大,想再行購買一套房屋,她得知人均住房面積若小於60平方米則可以免徵房產稅,但具體如何計算高女士卻不甚清楚。
根據房產稅暫行辦法規定,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且屬於該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合並計算的家庭全部住房面積人均不超過60平方米的,可免予徵收房產稅。房產律師提醒,該「合並計算的家庭全部住房面積」為居民家庭新購住房面積與之前購買的住房面積的總和。同時,該家庭中若有成年子女共同居住的,且該子女無住房的,可計入該居民家庭計算免稅住房面積。
因此以高女士為例,她們家當前住房面積為50平方米,按照規定她可以合並購買的面積為3*60=180平方米,故其可以再行購買一套130平方米以內的房產而無須征稅。因此,星瀚律師提醒,像高女士這種情況,在購房時要特別關注房屋面積的細節,千萬不要超過130平方米,不要只看戶型結構,往往忽視幾平方米的差距就可能帶來長期徵收房產稅的負擔。
此外,星瀚律師還建議,子女已成年的家庭欲再行買房的,最好在其子女購買獨立使用的房屋之前進行買房,如此可擁有更大住房面積而避免繳納多餘的房產稅。
3
方法三:去除已有房屋份額
林小姐為上海人,其名下擁有二套房屋,其中一套為掛在父母所住房屋產權證上,另一套則是結婚後與丈夫所買的房屋。現在小孩已經五歲了,林小姐想賣掉現在住的房屋換套大一點的以改善居住條件,卻得知若要新購房屋則須徵收房產稅,林小姐急的如熱鍋上螞蟻,不知如何是好。
星瀚律師指出,對於本市居民而言,房產稅的徵收重點為「新購」且「第二套」。同時房產稅暫行辦法亦明確規定,居民家庭在新購一套住房後的一年內出售其原有的唯一一套住房的,其新購住房已按暫行辦法徵收的房產稅,可予全部退還。
由此可知,若本案中林小姐將其在父母產證上的份額予以去除(即「去名字」),則其在新房購買後一年內出售原有的用房即可享受上述免徵政策,退還已交的房產稅。
通常來說,去名字可採用贈與或者買賣的方式進行操作。星瀚律師提醒,贈與和買賣方式都需繳納相應稅費,且稅費比例也各有不同。一般而言,若房屋未滿5年,則星瀚律師建議,贈與方式對購房者更為有利,所需稅費遠遠低於買賣(贈與為5%,而買賣比例卻高達9.65%或10.65%);若房屋已滿5年且為普通型住房,則買賣的方式更優於贈與,因為當前政策規定,普通住房已滿五年無須繳納5.65%的營業稅。因此,具體實踐操作中購房者可根據房屋產證取得時間進行選擇。
4
方法四:贈與取得第二套房屋
上海市民吳先生工作後即為父母購買了一套房屋,但產權證只寫了父母的名字。後吳先生自己購買了一套房屋用於自住,現在他的父母將回老家安度晚年,想將吳先生為他們購買的該套房屋通過贈與方式轉為吳先生所有,但房產稅政策出台,吳先生不確定他是否可以通過贈與取得房屋而無須任何繳納房產稅?
根據星瀚律師調查了解,當前房產稅暫行辦法徵收對象為第二套「新購房屋」,對於居民通過贈與所取得的房屋是否需要支付房產稅政策尚未明確規定。因此,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吳先生只需支付相應3%契稅及2%公證費即可受贈取得該房產而無須繳納房產稅。
5
方法五:確權取得第二套房屋
鄭先生於2010年初因多種原因以他人名義購買了一套房屋,後代持者否認其為真正所有權人,現鄭先生打算通過確權訴訟要回自己的房屋。但是考慮到房產稅出台,而鄭先生之前已經購買了一套房屋了,如果訴訟贏了,他不知道拿回來的房子是否屬於免徵范圍?
法律實踐中,在涉及房產相關糾紛中,由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經常出現實質權利人與名義權利人不一致的情況,如房屋登記錯誤、借用他人名義購買房屋以及公房改制引起等,這種名不副實的情況往往導致物權糾紛的產生,致使最終需要對房屋產權歸屬予以確認。
由此可知,確權之訴的最終目的是恢復物的真正歸屬狀態,它沒有產生新的權利義務關系,只是查明物的原來存在的法律關系。因此確權之訴取得的房產不屬於「新購」范疇,鄭先生通過訴訟取得該第二套房產亦無須支付房產稅。
6
方法六:政策規定的其他免徵情況
1、子女成年後,因婚姻等需要而首次新購的住房、且該住房屬於成年子女家庭唯一一套住房的免徵。星瀚律師提醒,對該規定的實踐操作過程中,一般認定:若在父母產證上掛名的夫妻為結婚而新購房屋的,仍屬於免徵范圍,但建議具體以咨詢當地房產交易中心為准。
2、因房屋徵收或拆遷而購買或取得住房的免徵。但是據星瀚律師調查了解,該情況一般僅指被安置人購買動遷方提供的房屋無須徵收,其他情況仍需繳納相應房產稅;
3、符合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引進的高層次人才、重點產業緊缺急需人才,持有本市居住證並在本市工作生活的;
4、持有本市居住證滿3年並在本市工作生活的購房人,其在本市新購住房、且該住房屬於家庭唯一住房的以及其他需要減稅或免稅的住房;
D. 如何才能避免交房產稅
然房地產稅的重要定位之一就是「土地財政的替代者」,就意味著房地產稅需要像所得稅一樣,有有很廣的覆蓋面和龐大的基數作支撐,因此免徵面積以外的(如果有的話)房產都要納稅。
以上海為例,去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780.9萬平方米,如果估值2萬元/平方米,總值就是3561.8億元。去年二手住宅成交面積1539.3萬平方米,同樣按2萬元/平方米估值,總值就是3078.6億元。二者總值為6640.4億元。參考國際慣例,首套房稅率在0.5%左右,一年稅收就是33.2億元。而去年經營性土地出讓金額1632.9億元。
顯然,僅僅對新增交易收稅的話,難以起到補貼財政收入的功效,因此把存量也納入徵收范圍是必然選擇。對一線城市而言,房地產稅達到1千億元級別才能起到比較好的財政支持效果。對於三、四線城市而言,能達到200億~300億就能對土地財政有效補充。
一旦開征,年年繳納,日積月累,還是要割肉不少的,那有沒有辦法能夠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有效地規避呢?編者為你搜集了六招,或許用得著。
開征時機、如何開征、要不要設「免徵額」等都是老百姓關心的。在2017年開征之前,我們該怎麼做才有可能逃過房產稅呢?雖然細則還未正式出台,但如果你能在這幾個方面有效規避,或許你能逃得掉房產稅!
1、套數可不要貪多哦
對於按照家庭擁有房屋的套數征房產稅,專家普遍的觀點是首套房免徵。雖然編者認為按照套數徵收顯失公平,但是不排除部分地方如此施行。因此,手裡房子有多,不住人,不準備留給兒子娶媳婦,留給女兒招女婿的,在房地產稅開征前可以找個合適的時機賣了。
2、想省錢就別搞太大
此前,在上海和重慶試點的房產稅,均劃定了「豁免徵收面積」,使得其最終變成了奢侈品稅。編者認為,此次改革將不同於以往,既然要有龐大的基數支撐,不可能給予人均60平米的豁免面積,有30平米就不錯了,甚至零蛋都有可能。因此,想省錢的話,別搞太大。
3、買普通住宅就好了
不久前網傳「100萬的首套房每月或繳房產稅400元」。不少專家出來辟謠,並稱首套房應該會免徵,但只是「應該」而已。如果首套免徵的話,根本無法起到 「土地財政的替代者」的作用,因此「應該」的不靠譜系數很高。普通老百姓的自有住房買普通住宅就好。至於買得起別墅的,還會怕納稅么。
4、適度在郊區購房子
六月份,深圳樓市領漲全國,但也不是到處都漲,深圳也有跌或者漲不動的地方,比如光明新區。通過稅率高低來引導購房者買中心城區和周邊區域的房子,上海早已有先例,不排除未來得到推廣。若每年評估一次並進行徵收,毫無疑問,適度郊區一點的房子被征稅的數額顯然要少得多。當然,靠郊區的地方產業集合度不高,工作機會少,往市中心上班的成本會高很多,需要算清楚。
5、先買房子,再結婚
根據《上海市徵收房產稅試點的暫行辦法》,房產稅的徵收對象為本市居民家庭在上海市新購且屬於該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以及非上海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的住房。而居民家庭是以夫妻雙方及未成年子女為單位的。
尚未購買房產的男女朋友正准備購房結婚,且婚後有計劃再行購買房屋的,雙方可以單獨購買一套房屋後再行結婚,如此該家庭即可擁有兩套房屋而無須支付任何房產稅。
當然,這只有在一套房免徵稅的情況下才適用。
6、多生小孩,攢面積
如果人均可以享受60平米的免徵權,那麼一家庭里多添一個孩子自然就拉低了人均住房面積,繼而可以逃掉房產稅。可是,現在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那是相當的巨大,如果你恰巧想多要一個孩子,那恭喜,如果僅僅為了逃避房產稅,那請三思(要由人均豁免面積才適用)。
以上說的,地是針對房產稅的規避,至於房地產稅中包含的城市房地產稅,契稅等等等,該交的還是得交哦。
既然房地產稅的重要定位之一就是「土地財政的替代者」,就意味著房地產稅需要像所得稅一樣,有有很廣的覆蓋面和龐大的基數作支撐,因此免徵面積以外的(如果有的話)房產都要納稅。
以上海為例,去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780.9萬平方米,如果估值2萬元/平方米,總值就是3561.8億元。去年二手住宅成交面積1539.3萬平方米,同樣按2萬元/平方米估值,總值就是3078.6億元。二者總值為6640.4億元。參考國際慣例,首套房稅率在0.5%左右,一年稅收就是33.2億元。而去年經營性土地出讓金額1632.9億元。
顯然,僅僅對新增交易收稅的話,難以起到補貼財政收入的功效,因此把存量也納入徵收范圍是必然選擇。對一線城市而言,房地產稅達到1千億元級別才能起到比較好的財政支持效果。對於三、四線城市而言,能達到200億~300億就能對土地財政有效補充。
一旦開征,年年繳納,日積月累,還是要割肉不少的,那有沒有辦法能夠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有效地規避呢?編者為你搜集了六招,或許用得著。
開征時機、如何開征、要不要設「免徵額」等都是老百姓關心的。在2017年開征之前,我們該怎麼做才有可能逃過房產稅呢?雖然細則還未正式出台,但如果你能在這幾個方面有效規避,或許你能逃得掉房產稅!
1、套數可不要貪多哦
對於按照家庭擁有房屋的套數征房產稅,專家普遍的觀點是首套房免徵。雖然編者認為按照套數徵收顯失公平,但是不排除部分地方如此施行。因此,手裡房子有多,不住人,不準備留給兒子娶媳婦,留給女兒招女婿的,在房地產稅開征前可以找個合適的時機賣了。
2、想省錢就別搞太大
此前,在上海和重慶試點的房產稅,均劃定了「豁免徵收面積」,使得其最終變成了奢侈品稅。編者認為,此次改革將不同於以往,既然要有龐大的基數支撐,不可能給予人均60平米的豁免面積,有30平米就不錯了,甚至零蛋都有可能。因此,想省錢的話,別搞太大。
3、買普通住宅就好了
不久前網傳「100萬的首套房每月或繳房產稅400元」。不少專家出來辟謠,並稱首套房應該會免徵,但只是「應該」而已。如果首套免徵的話,根本無法起到 「土地財政的替代者」的作用,因此「應該」的不靠譜系數很高。普通老百姓的自有住房買普通住宅就好。至於買得起別墅的,還會怕納稅么。
4、適度在郊區購房子
六月份,深圳樓市領漲全國,但也不是到處都漲,深圳也有跌或者漲不動的地方,比如光明新區。通過稅率高低來引導購房者買中心城區和周邊區域的房子,上海早已有先例,不排除未來得到推廣。若每年評估一次並進行徵收,毫無疑問,適度郊區一點的房子被征稅的數額顯然要少得多。當然,靠郊區的地方產業集合度不高,工作機會少,往市中心上班的成本會高很多,需要算清楚。
5、先買房子,再結婚
根據《上海市徵收房產稅試點的暫行辦法》,房產稅的徵收對象為本市居民家庭在上海市新購且屬於該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以及非上海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的住房。而居民家庭是以夫妻雙方及未成年子女為單位的。
尚未購買房產的男女朋友正准備購房結婚,且婚後有計劃再行購買房屋的,雙方可以單獨購買一套房屋後再行結婚,如此該家庭即可擁有兩套房屋而無須支付任何房產稅。
當然,這只有在一套房免徵稅的情況下才適用。
6、多生小孩,攢面積
如果人均可以享受60平米的免徵權,那麼一家庭里多添一個孩子自然就拉低了人均住房面積,繼而可以逃掉房產稅。可是,現在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那是相當的巨大,如果你恰巧想多要一個孩子,那恭喜,如果僅僅為了逃避房產稅,那請三思(要由人均豁免面積才適用)。
以上說的,地是針對房產稅的規避,至於房地產稅中包含的城市房地產稅,契稅等等等,該交的還是得交哦。
E. 多套房產如何規避房產稅
母親名下有五套房產,將各個住房轉移到家庭成員名下,每人一套不能內起到規避房產稅的作用(如容果是每戶一套,可以),因為將來的房產稅是以戶為單位,人均居住面積低於一定面積的(比如70平方米),可以免稅。
現在,房產稅立法尚未擺上議事日程。將來房產稅的計稅依據和標准,如何規定,無從知曉。如何規避房產稅,更無從談起。但可以大體判斷,房產稅的計稅依據應該是人均住房面積,如果人均住房面積在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免徵房產稅。
F. 不想交房產稅 六招教你合理避稅
既然房地產稅的重要定位之一就是「土地財政的替代者」,就意味著房地產稅需要像所得稅一樣,有有很廣的覆蓋面和龐大的基數作支撐,因此免徵面積以外的(如果有的話)房產都要納稅。
以上海為例,去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780.9萬平方米,如果估值2萬元/平方米,總值就是3561.8億元。去年二手住宅成交面積1539.3萬平方米,同樣按2萬元/平方米估值,總值就是3078.6億元。二者總值為6640.4億元。參考國際慣例,首套房稅率在0.5%左右,一年稅收就是33.2億元。而去年經營性土地出讓金額1632.9億元。
顯然,僅僅對新增交易收稅的話,難以起到補貼財政收入的功效,因此把存量也納入徵收范圍是必然選擇。對一線城市而言,房地產稅達到1千億元級別才能起到比較好的財政支持效果。對於三、四線城市而言,能達到200億~300億就能對土地財政有效補充。
一旦開征,年年繳納,日積月累,還是要割肉不少的,那有沒有辦法能夠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有效地規避呢?編者為你搜集了六招,或許用得著。
開征時機、如何開征、要不要設「免徵額」等都是老百姓關心的焦點。在2017年開征之前,我們該怎麼做才有可能逃過房產稅呢?雖然細則還未正式出台,但如果你能在這幾個方面有效規避,或許你能逃得掉房產稅!
1、套數可不要貪多哦
對於按照家庭擁有房屋的套數征房產稅,專家普遍的觀點是首套房免徵。雖然編者認為按照套數徵收顯失公平,但是不排除部分地方如此施行。因此,手裡房子有多,不住人,不準備留給兒子娶媳婦,留給女兒招女婿的,在房地產稅開征前可以找個合適的時機賣了。
2、想省錢就別搞太大
此前,在上海和重慶試點的房產稅,均劃定了「豁免徵收面積」,使得其最終變成了奢侈品稅。編者認為,此次改革將不同於以往,既然要有龐大的基數支撐,不可能給予人均60平米的豁免面積,有30平米就不錯了,甚至零蛋都有可能。因此,想省錢的話,別搞太大。
3、買普通住宅就好了
不久前網傳「100萬的首套房每月或繳房產稅400元」。不少專家出來辟謠,並稱首套房應該會免徵,但只是「應該」而已。如果首套免徵的話,根本無法起到「土地財政的替代者」的作用,因此「應該」的不靠譜系數很高。普通老百姓的自有住房買普通住宅就好。至於買得起別墅的,還會怕納稅么。
4、適度在郊區購房子
六月份,深圳樓市領漲全國,但也不是到處都漲,深圳也有跌或者漲不動的地方,比如光明新區。通過稅率高低來引導購房者買中心城區和周邊區域的房子,上海早已有先例,不排除未來得到推廣。若每年評估一次並進行徵收,毫無疑問,適度郊區一點的房子被征稅的數額顯然要少得多。當然,靠郊區的地方產業集合度不高,工作機會少,往市中心上班的成本會高很多,需要算清楚。
5、先買房子,再結婚
根據《上海市徵收房產稅試點的暫行辦法》,房產稅的徵收對象為本市居民家庭在上海市新購且屬於該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以及非上海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的住房。而居民家庭是以夫妻雙方及未成年子女為單位的。
尚未購買房產的男女朋友正准備購房結婚,且婚後有計劃再行購買房屋的,雙方可以單獨購買一套房屋後再行結婚,如此該家庭即可擁有兩套房屋而無須支付任何房產稅。
當然,這只有在一套房免徵稅的情況下才適用。
6、多生小孩,攢面積
如果人均可以享受60平米的免徵權,那麼一家庭里多添一個孩子自然就拉低了人均住房面積,繼而可以逃掉房產稅。可是,現在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那是相當的巨大,如果你恰巧想多要一個孩子,那恭喜,如果僅僅為了逃避房產稅,那請三思(要由人均豁免面積才適用)。
以上說的,更多地是針對房產稅的規避,至於房地產稅中包含的城市房地產稅,契稅等等等,該交的還是得交哦。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8-11,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G. 房產稅怎麼能合理避稅
房產稅徵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從價計征,二是從租計征。
從價計征的計稅依據是房屋的原值扣除減征部分的余額;從租計征的計稅依據是房屋的租金。實際上你只考慮房產稅本身,還沒有考慮別的稅。比如說企業所得稅。對於從價計征的想減少納稅數額唯一的辦法是減少房產原值。但是房產原值如果少了那企業所得稅提折舊時,也就可以。
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個方面,企業所得稅方面避稅:
1、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多積累一些費用票,比如的票、文具發票、洗滌用品、復印紙、墨盒等電腦耗材等各種費用發票。盡量迴避飯費、禮品這類不能全額抵稅的費用。另外對於企業正常的費用支出有許多是沒有正式發票的,只有一張收據,這樣的費用支出要盡量減少。
2、工資,可以按照當地企業所得稅的計稅標准編制工資表,當然要比實際支付工資高(若超出個所稅的標准還要繳納個所稅)。另外領取工資的人員最好是具有退休證的返聘人員,這樣可以少按人數繳納殘疾人保障金(約按職工人數減退休返聘人數*400元左右)。
第二個方面,增值稅方面避稅:
1、在銷貨時,可以針對收現和不要正式發票的業務採取迴避態度,計入往來賬,或也可不入賬處理。
2、在進貨時,對於沒有正式發票的進貨,即使買票也要資金的支出有配套的發票,這樣做可以增大成本,減少毛利。
H. 如何合理避房產稅
1、房產稅問題:社會本矛盾,購房是老百姓的鋼性需求。但房子叫「商品房」。既然是商品,就該遵循商品本該具備的特性,買賣自由原則,買得起就買,買不起就不買。好比在商場里購物,總不能說東西貴就要求降價吧。除非把房子改名不叫「商品房」。但那樣分管城建和經濟口的官員又不願意。他們也要考慮自己的仕途,比如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發現經濟發展緩慢、稅收不高,勢必會考慮下一任的地區長官是否該讓他連任。而對於房地產開發商,他們為了響應用戶黨中央號召(要包括中部崛起),勢必到有發展前景或稅政傾斜度較大地區投資,一方面帶動經濟發展,但商人不是慈善家,都希望利潤最大化。所以,另一方面是為了賺大錢。起先政府用優惠政策引導開發商來投資,等資金投放市場並進了地方財政,政府又一方面為了執政地位、另一方面是為了給老百姓請命、出頭要求開發商降價,甚至出台一些政策讓市場逼迫開發商降價。試問還會有多少開發商來投資?所以只能把「商品房」換個名。否則,貨幣戰爭將導致將來生產出「商品鹽」,你買不?
歸根結底,房價高是政府造成的,寸土寸金的低價也是政府定的。政府要發展一個區域,勢必會從財政撥款以修建很多配套設施,比如銀行、商場、醫院、學校、公交站點,甚至把很多行政部門設立在該區域內。屆時會有人群從很多周邊城市涌進該地區。如果我是開發商,我也會來投資。在生活便利的地塊修建住宅小區,價格絕不會低。沒人會在偏遠山區修單價過萬的小區吧!生活便利的地區必然是人多地少,但購房是剛性需求,這使開發商「有機可乘」。用「有機可乘」實有貶義,但任何商人都會如此。比如面對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時誰又不想把自己的國家的利潤最大化呢?我們堅決用戶黨的領導、支持黨發展經濟建設。但發展經濟建必然會帶來「高房價」。如果一個城市要向國際大都會靠齊,或者要申請直轄市,就要有經濟發展,同時稅收占絕對優勢,但稅收也是從各個行業特別是房地產行業產生,所以政府也不想房價過低。針對這種情況,只能抑制房價快速增長,出台房產稅似乎不大合適,那別人買房向國家交稅時政府為何不在購買環節予以制止(限購令),也是為稅收著想。這跟先用優惠政策「引誘」開發商來投資,等企業繳稅後又要他們降價是一個理。
2、亮化工程和構建節約型社會也矛盾。歷屆地區行政長官都想在任期間使所管轄的區域在稅收上有所提高。一發展了經濟,二給自己升遷帶來籌碼,這很正常。但也不是別人所有好的經驗和管理自己用來也好。其他經濟發達的地區的電價也不完全是財政支出,稅收起了很大作用。稅收是哪來的,難道靠徵收房產稅嗎?稅種越來越多,證明國庫沒了,很多錢在百姓手上。所謂「拉動內需」,就是把左手錢放到右手來。就汽車降價這一現象,先讓很多人買車,買了後又加收稅種,這跟老百姓買房時不制止,交稅後又加收房產稅是一個理。
3、為何公安、城管等部門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不是很好,關鍵在管理。中部崛起政策很好,但不能把人堆積到中部,而是把人中的精英加以集中。很多外地人來務工,那麼在衛生、環保、治安、城管、住房、就業、社保、交通等方面也帶來麻煩,很不好管理。
4、治安案件中很多是外來人作案,因為外來人口中也有很多流竄犯。包括很多郊區拆遷後一夜爆富的小年輕,他們時常是黑皮、光頭、項鏈、休閑服、有的甚至是嗨衣嗨褲到中心城區做沙石霸、開課、吹嘛果、打沙。擾亂社會治安、影響自身和他人身體健康。其實最早中心城區的高級毒品並不產自本城區,而是從郊區流進。人多了,治安成了問題。很多人覺得警察腐敗,可我不這樣想,我尊敬他們,他們個個是好樣的。他們也是人,人都有精神底線,總不能讓每個警察都像少數勞模那樣累病吧。體力再強的運動員也有疲軟之時。有些大城市,警力配備完善,比如上海。聽說上海是全國破案率較高的城市之一。但人家對外來人口和車輛是如何管理的?計算一下,假比上海一天發10起治安案件,每個案件有2--3人負責,破案率能不高?而我們城市,發案率高,且每個警察負責好幾起案件,破案時間必然滯後,破到疲軟之時就會尋求治標不治本的破案手法(腐敗),老百姓又說效率不高,慢作為,受賄等。為何會這樣,就是因為人多了、流竄的人更多。每年逢年過節,外地人都回老家了,我們的城市才最真實。
5、人多了,衛生成了問題,餐館油煙、飯盒、地溝油、無證的私人食品作坊......很多是外地人搞出來的。大部分外地小商販在路邊擺攤設點、違章佔道城管能不管嗎?他們僅為了一己私利不顧及衛生、環保,遭到城管執法,他們對城管印象好嗎?這叫城管局的行風評議怎麼搞?說到餐飲,衛生就不談了,都看得到。包括假冒一次性消毒的碗筷、地溝油、無證的小食品加工場不都是外地人搞的嗎?說句難聽點的話,自己家人吃飯還要外人做,請保姆啊?而且請的很多事不環保、不健康的保姆。但話又說回來,我們城市有很多人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想做、愛面子、將排場,用好吃懶做。如果「自家人」勤勞點,外來人能有污染我們環境的渠道和空間嗎?相反,很多購房者都是外地人啊。我們為何就不能樹立自己的飲食品牌,難道這餐飲業真的很難、很丟面子?如果你們能堅持也可以像外地人那樣買房、買車。
6、人多了,就業也成問題。本城人很多都沒有崗位,還要安排外來人就業,甚至要求民營企業給他們買三金。政府甩包袱?錢從哪來,國家難,民營企業就不難?
7、人多了,汽車降價厲害。買車的人多了,尾氣排放多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永遠跟不上汽車產量和人流量,交很擁堵,省、市領導不會感受到堵,因為他們走到哪都有武警、公安開道。
8、總說貨幣升值、全民GTP如何如何好。其實是對外升值、對內貶值。貨幣是否增值只看物價。(每年都是8個壇子7個蓋,哪有問題蓋哪,治標不治本。)
I. 如何有效規避房產稅和遺產稅
我國尚未開征遺產稅,房產稅目前也僅僅是部分地區試點,要規避只能將房屋登記到非家庭成員的其他人名下。
J. 如何合理規避房屋出租稅收
某商業企業李經理反映他們企業的稅負太重。他們公司有很多庫房,現在公司自己的業務逐步向零庫存發展,他們的庫房大量閑置。近年來,部分閑置的庫房用於出租,但是,租賃過程的稅負高達17.5%,企業負擔過重,有什麼辦法能夠節省點稅款?
李經理反映的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現在我國正處在產業、產品結構調整時期,社會資源不斷地進行優化配置,部分社會閑置資源重新組合在所難免。如何縮短社會資源閑置的周期,利用好這部分閑置資源,使企業能夠保持較低的運行成本,又能依法納稅,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要降低稅負,必須完成房屋租賃與庫房倉儲的轉換。這里要明確租賃與倉儲的含義。所謂房屋租賃是指租賃雙方在約定的時間內,出租方將房屋的使用權讓度給承租方,並收取租金的一種契約形式;倉儲是指在約定的時間內,庫房所有人用倉庫代客貯存、保管貨物,並收取倉儲費的一種契約形式。不同的經營行為適用不同的稅收政策法規,這就為稅收籌劃提供了可能。
《營業稅暫行條例》第二條規定:租賃業、倉儲業均應繳納營業稅,適用稅率相同,均為5%;《房產稅暫行條例》及有關政策法規規定:租賃業與倉儲業的計稅方法不同。房產自用的,其房產稅依照房產余值1.2%計算繳納,即:應納稅額=房產原值×(1-30%)×1.2%(註:房產原值的扣除比例各省、市、自治區可能略有不同);房產用於租賃的,其房產稅依照租金收入的12%計算繳納,即:應納稅額=租金收入金額×12%。由於房產稅計稅公式的不同,必然導致應納稅額的差異,這就預示了稅收籌劃的機會。
以李經理的公司為例,用於出租的庫房有三棟,其房產原值為1600萬元,年租金收入為300萬元。租金收入應納稅額合計為52.5萬元。其中:應納營業稅=300×5%=15(萬元);應納房產稅=300×12%=36(萬元)。應納城建稅、教育費附加=15×(7%+3%)=1.5(萬元)。
現對該公司的上述經營活動進行稅收籌劃。假如年底合同到期,公司派代表與客戶進行友好協商,繼續利用庫房為客戶存放商品,但將租賃合同改為倉儲保管合同,增加服務內容,配備保管人員,為客戶提供24小時服務。假設提供倉儲服務的收入約為300萬元,收入不變,其應納稅額為29.94萬元。其中:應納營業稅=300×5%=15(萬元);應納房產稅=1600×(1-30%)×1.2%=13.44(萬元);應納城建稅、教育費附加=15×(7%+3%)=1.5(萬元)。合計應納稅額為29.94萬元。
兩項比較,可以看出,庫房倉儲比房屋租賃每年節稅22.56萬元,即使考慮到出租變為倉儲後,須增加保管人員,需要支付一定費用,但扣除保管人員的工資費用、辦公費用仍可以節餘十多萬元。長此以往,則效果更好。此次稅收籌劃活動既滿足了稅收法規的要求,又滿足了客戶的需要,同時又達到了節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