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風暴什麼時候過去啊!
n. 美國是這樣的一個國度,其金融實力遠遠超過他的生產能力,其GDP佔全球的比重為35%,而美國資本市場市值佔全球資本市場的54%。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的72%,佔全球貿易結算的58%。顯然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撼動其霸主地位。 現在正在爆發的金融危機,與29年的崩盤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無非是信用被無節制的可以說是惡意的放大,金融危機導致信用危機,進一步是信心崩潰,市場會走到非常不理性的程度。這不是一次局部的危機,其影響之深,時間之長會超越任何一次。 當今的世界與過往不同,難以用戰爭手段直接促成一個帝國的快速崩潰,相信這次美國依然會走出危機。因為這是一個特別善於在危機中發財的國家,正是一戰和二戰的爆發,快速導致了美國的強大。其中發財的一個秘訣是:華爾街虛擬資本泡沫破裂,實物資產留在了美國,這次也會一樣,美國會是最後的贏家。要知道資本根本屬性是逐利的,這是這次其他國家考慮本次危機採取措施時候不能忘記的一個根本出發點。 至今我們從一個細節可以看見,在如此惡劣危機的情況下,還解除了放空禁令,導致10月9日進一步大跌,29年大股災解救危機時候,還是在科立芝執政時,首先開始的就是針對集合基金賣空交易大規模進行調查,這種情況下還允許賣空,危害極大,這只能說明,一些利益集團還在極力維系原有的秩序,還在打腫臉充胖子,在我看來這跟AIG公司高管破產後去度假的性質沒什麼不同,後來才成立了美國證交會。可見維系舊有秩序的力量依然強大,如今美國依然在以老大的姿態想重建一個新秩序,但從這次危機中走出來恐怕要等到 2014年年底了。其中從2011年12月到2014年11月要走三年的實實在在的大熊市。 目前的崩潰才算剛剛開始。29年的時候快速下跌後也曾有過反彈50%的歷史,因此不要以為這次美國股市狂跌後第一次持續的反彈,就可以樂觀地預計危機已經結束。這次下跌是對美國多年牛市的一次總的調整。因此戰略上不是去忙於抄底,而是尋找恰當的機會去做空才是大思路。
㈡ 金融風暴下,中國房地產到底能跌多久
最快都要明年年底才穩定下來啊。
中國經濟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難
金融海嘯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登陸,面對可能到來的經濟衰退,全球正在採取救市措施。在我國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走向如何?我想談幾點看法。
經濟下行難以逆轉
國家統計局20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以此來推算,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因此許多人對中國經濟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勢表示擔憂。
實際上,經濟下滑已經相當嚴重,根據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電量增速已經滑落至3%,1~9月用電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經驗值,這個用電量水平對應的經濟增速應該至少在9%以下。 主要問題在於出口和投資貢獻下降,其中出口貢獻下降了0.9個點。 現在看來,經濟下行加劇正在進行中,很難判斷何時見底,因為未來中國經濟有硬著陸的風險。一旦發生,底可能是一個很長時期。 從金融動盪到全球總需求大幅下降,會存在一個滯後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個很困難的時期。
四大因素影響通脹壓力
國內9月份CPI上漲4.6%,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PPI上漲9.1%,漲幅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PPI與CPI雙降之後,四季度及2009年的
通脹形勢如何?
其實,CPI回落主要是翹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國際商品市場近期大幅下跌。當前國內通脹壓力減輕,四季度通脹有望繼續回落,但2009年通脹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本回答屬◇蓶чī℡ 版權,謝絕粘貼}
西方國家兜底式規模空前的救援計劃,始終是未來中長期內引發通貨膨脹的潛在源頭。就國內來看,幾個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糧食等初級產品的價格會否震盪後返身向上。因為市場流動性疏緩後,資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國經濟沒有出現新的產業亮點的話,只可能有三個去向,消費信貸、新興市場和能源等資源市場。如此一來,商品市場反彈,從而對PPI產生新的推力。 2、財政能力的減弱將迫使政府放鬆價格管制,從而使積壓已久的通脹壓力釋放出來。 3、製造業大量企業倒閉後,製造品的供給層面將產生新的通脹壓力。 4、不得不採取的擴張性貨幣政策與擴張性財政政策將從貨幣供應層面推動物價上漲。
企業最大壓力是外需驟降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增長11.4%。這一數據反映出了企業經營狀況的惡化加劇,增速回到個位數是大概率事件。 企業面臨四大壓力:匯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需驟降。如果歐美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對於一個出口已經佔到GDP40%的國家,是致命的。
現在看來,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穩,主要是上半年訂單延續,而1~9月美國金融危機還沒有從市場明顯擴散至實體經濟層面,美國經濟還維持2%的增長。但是9月份後期,雷曼事件後,感覺明顯不一樣了,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防火牆被沖垮,未來幾個季度美國經濟將進入顯著衰退,溢出效應波及全球,中國出口很不樂觀。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個位數增長。
明年人民幣貶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1.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2.92%。9月份外匯儲備增加214億美元,遠低於當月29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總的看來,7、8、9這三個月資本流入下降很厲害。金融海嘯過後,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撤離應該是一個趨勢,而且正在發生。 美國經濟去杠桿,消費信貸會大幅萎縮,與之對應的新興市場出口模式的經濟前景悲觀。同時,變賣資產大量資本撤離去回補母國金融機構的損失,滿足去杠桿的財務調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趨勢延續下去,不排除中國外儲2009年中期後出現下降的月份。 事實上,2007年,中國經濟已經走到了一個既有經濟模式的盡頭,勞動生產率的進步已經出現明顯拐點。在中國新的模式出現以前,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升值空間已經耗盡。 這一點,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幣匯率已經出現了明顯貼水。2009年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國製造業很脆弱 (建議別復制,復制者檢舉。本回答屬わ蓶yiわ版權)
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製造業影響有多大呢? 在我看來,這是災難性的。因為中國製造業都是大進大出的結構,資源和市場都捏在美歐的手裡。 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得承受原材料價格上升這種輸入型通脹的壓力;而另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又無法將成本壓力外移,因為全球製成品的定價權不在中國,盡管中國被冠以「世界工廠」或者「世界車間」。但現代製造業價值鏈的兩端都不在中國掌控,研發、原材料采購、品牌設計、銷售渠道管理、售後服務、零售壟斷巨頭等等高附加值領域都在美歐手裡。中國製造業只是拿訂單幹活,並不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 這樣的結構非常脆弱,資源和市場雙向一擠,必然是企業大量倒閉。
要做產業價值鏈的延伸
中國是否存在新的增長點支撐經濟呢?對於這個問題,要傷筋動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宏觀上看,主要是調節投資和消費的結構,通過加快資源性產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力度,通過加快居民、政府、企業以及居民與居民之間的財富分配上的調整,堅定地轉向內需消費主導的經濟體。 微觀層面上,企業所謂轉型也好,升級也好,都不準確,並不是把我們勞動密集型趕走,內遷,這些都不能解決問題。中國製造業的問題是處於價值分配鏈的低端,在國際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問題關鍵是做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只有向兩頭延伸,如原材料采購、研發、物流、倉儲、銷售網路、品牌等,才能創造出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從而也就達成了與宏觀目標的一致。 (建議別復制,復制者檢舉。本回答屬わ蓶yiわ版權)
㈢ 十年一次的金融風暴有可能在2017-2018年發生嗎感覺開始形成風暴眼了,什麼都在漲價。
智障。不漲價,經濟怎麼增速。
㈣ 房產證2018辦的到哪年滿三年
從2018年的某月某日起到2021年對應的某月某日止,算滿三年。
㈤ 為啥2018年房地產股票大跌其實2018年房地產利潤普遍超過2017年。
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是兩回事情!股票是大家不看好房地產才會有這樣的表現,實際上房子銷售持平並沒有下降。
㈥ 風暴英雄2018年第一賽季什麼時候開始和結束
准確的說第一賽季是6月15日凌晨結束的
也就是昨天
一直到凌晨四點多第一賽季天梯數據還沒有清空
到5點開始伺服器維護
9點左右維護完成
新版本和馬瑟爾上線
第二賽季開啟
㈦ 2018年的房地產市場會出現拐點嗎市場特徵是什麼
政府「有形之手」的調控力度是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逐漸減弱的。
調控政內策一直非容常嚴厲的北上廣深,穩中略跌的可能性較大。
2016年漲幅較大的熱點二線城市,微跌的可能性也較大。
但在熱點二線城市中,杭州的上漲壓力最大,主要是由於2016年被壓制住了,沒有完成上漲過程。
另外,天津、武漢、成都、重慶、西安等這些弱二線城市上漲壓力也比較大,穩中略升的可能性也較大。
三四線城市分化則較為明顯。
那些處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市圈高鐵一之內,人口和產業吸附能力較強的城市,房價走勢與二線城市基本一致。
㈧ 2018年的房產形勢是走高,還是下行呢
2018年的房產會形成兩級階層分化,改善性和剛需性,兩者的區劃會越來越明顯,這也是一個社會成專熟發展的必然結果屬,預支相對應的社會階層的逐漸分化穩態。
改善性~生活品質
剛需性~滿足基本居住
近的:社會住宅形勢,您可以參看西方發達國家現在的形態
遠的:您可以研究一下歷朝歷代,京畿之地的房產分布和發展都基本如此,社會越成熟,階層分化越明顯 北京當下正處於一個窗口期~轉型,改善型住宅、生活品質、居住舒適度,等這些圍繞「幸福生活」所衍生的住宅方面的名詞,無一不是在體現房子由傳統的居住功能,到最求生活品質轉變,這也是現在市面的很多高端項目,都配比了*修、科技系統、只能家居、人車分流、樓間距大小、園林景觀設計等等,整個的是一個居住理念的升級,所謂住宅里的馬太效應,好的越好,差的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