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民幣加入sdr對房價是利好嗎
對於房地產的影響
至於對中國房價的直接影響,短期內幾乎為零,但在長期看來,人民幣加入SDR對房地產行業還是一大利好。
對於房地產這一資金密集型行業而言,不得不關注的是房企的融資環境。現在很多上市的房地產企業,其境外負債多為美元和港元負債,期限比較長,而且多採用固定利率的安排。而人民幣「入籃」之後,人民幣更有信譽,海外的投資者對中國的市場更有信息,地產商可以跟國外投資者接到更多、更便宜的債。當然,在融資成本的節省之下之下,省了錢的地產商,是否會將房子便宜賣出仍是個未知數。
除此以外,「入籃」之後,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上升,地產商到海外投資造房子賣,可避免「換匯」而帶來的經濟損失,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房企們配置海外資產時也將變得更簡單。這對近一兩年來紛紛加大海外投資的房企們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入籃」對房地產行業而言長期還是利好
有些人說,「入籃」之後,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國內過高的房價會導致一大批國人大舉買進外國的房子,從而導致中國房價崩盤。小編只想說這完全是無稽之談,紐約的房價還是北京的N倍呢,國外的房價有些是低,但是一大筆的維修費用就足足壓得你喘不過氣。那些哭著喊著要移民的人,就算出去了也得回來賺錢。
而「入籃」之後,隨著人民幣的信譽的提升,外資將更大規模地流入中國,保不齊會流入樓市,再次推高房價!
其實,「入籃」的巨大象徵意義在於,它將倒逼中國的金融制度改革。總的來說,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還將推動人民幣資本市場、債券市場產品的國際化,改善中國金融市場環境。而具體到房地產,比如剛剛准備啟動的公積金證券化,可以讓你獲取房貸變得更快速。而這些對房地產行業來說長期還是利好。
⑵ 為什麼要提高房地產自有資金
很簡單,像你做生意一樣,如果錢都是借來的,自己投入的資金少,那麼萬一生意很差,入不敷出,那麼你賺的錢可能不夠還債,那債務糾紛不就跟隨而來?社會影響會很大。
地產更復雜,地產本身是個高杠桿的生意,開發商除了三成多自有資金,其它主要源於銀行信貸、股市及信託資金,並且國內房產主要都是預售,就是賣期樓啊,如果開發商自有資金不足,市場下滑,那麼不單止會影響銀行的還貸、股市以及信託,還會影響房子本身及購房者。預售出去的房子,萬一建不好,那不是爛尾?——所以現在像廣州這些城市都會有監管帳號,就是避免開發商將售樓款挪作他用,只能用於本項目建設。另外開發商自有資金不足,還會影響其它下游產業的款項支付啊。
說白了,就是如果不提高他的自有資金,就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可能會影響國民經濟、金融體系、下游企業及我等購房者。
⑶ 假如把房地產資金趕到股市,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假如房地產資金真趕到股市去,很自然就是利空房地產利好股市,將會產生以下不同重要影響:
(1)房價肯定會大幅降價
房價也是靠資金來維持或者推高的,一旦資金撤離樓市,房價是有價無市,無人買房開放商資金面臨回籠問題,只能被迫降價出售回籠資金,直接蔓延到全國樓市持續降價;對於樓市抽資金就如股市抽資金一樣,股市發生系統性風險!
(7)房地產股票走跌
房價大幅降價,開發商就直接面臨虧損,也就是地產相關上市公司業績直接出現虧損,從而影響二級市場投資者對地產股的排斥,直接拋出地產股買其他,直接讓地產股缺乏資金支撐走出下跌行情,享受不到牛市帶來的喜悅
(8)水泥,鋼鐵,建材等相關股票出現滯漲
水泥、鋼鐵、建材等相關上市公司直接性收房地產降價的影響,促使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訂單減少,影響上市公司業績,從而直接影響股票的表現!
當房地產資金抽離進入股市後,相關行業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會造福一批股市投資者,也會使地產大鱷資產縮水,炒房客負債累累!
⑷ 銀監會嚴禁理財資金違規進入樓市對房地產股票是利好還是利空
硬要說的話,是利空,理財資金多多少少是會進入房地產和股市的,不過其內實這個容規定對股市的影響不大對房地產有一點點沖擊,也無大礙,因為理財資金本身就是追求安全性,這些有風險的市場會投但是不會占很高比重,不過這樣反過來說是保障了理財資金的安全,總的來說對以上兩個市場有影響但影響不大。
⑸ 大量的資金湧入房地產市場投資,為何引起房價上漲解釋通俗點。
房地產屬於有限資源開發,由於價格以市場為導向,當出現大量生產的同時,首版先會提升權原有成本(地價),再提升其房價。由於現階段是人口紅利期(勞動力高峰期)於是使得房屋需求加速。加之使其投機者也進行買賣來賺取差價。於是真正自用者則要付擔更高的價錢去購買自己的房產。
⑹ 為什麼人民幣升值對於房地產是利好
人民幣升值,人民幣資產也會升值,這是肯定的。
但,市場忽略了一點專,人民幣資產屬的增值是針對人民幣以外的貨幣而言的,不是針對人民幣而言。也就是說,人民幣升值並不會使房地產的價格相對於人民幣上升。
學者說,因為人民幣要升值,所以,外資會進來購買人民幣資產。但這只能在需求和供給之間起作用,外資購買人民幣資產的目的不是這些資產要漲價,而是因為在獲得幣值上升的收益的同時,可以獲得租金、股息等投資收益。更何況他們是要走的。所以,人民幣資產對於人民幣的漲跌,還是決定於資產本身是否在價值區間。
否則,我們假設人民幣對於美圓升值至1:1,則上海的房子價格為1萬美圓/平。豈不變成世界上最貴的房子了?這時的房子價格會漲還是跌?
⑺ 為什麼人民幣升值對房地產是利好
人民幣升值導致外資大量湧入,樓市虛假繁榮。
人民幣升值利好房地產與金融業,這句話雖然在市場上廣為流傳,但是大多數投資者對其中的作用機制並不十分明確。近期房地產類和金融類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屢遭打壓,使投資者更是對此有些不明就裡。目前,比較流行的解釋有兩種,一種是貨幣升值利好房地產和金融業是普遍存在的國際經驗;二是貨幣升值後房地產和金融
業的外幣價值增加,這會吸引境外資本收購房地產和金融資本,而這些產業資本的本幣價值也將因國際資本的收購水漲船高。
對於認真的投資者,這兩種解釋都不能令人滿意,因為沒能解釋貨幣升值利好房地產與金融業的因果關系鏈條。在沒有弄清具體作用機制的前提下,國際經驗的證據顯然說服力不足,中國有數不清的例子都和國際經驗大相徑庭,中國經濟獨一無二的增長模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境外資本青睞房地產與金融業,也需要理由,人民幣升值以後坐享匯率變動收益是個理由,但這個理由並不充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外資只要是把美元兌換成了人民幣標注的資產,無論是地產和金融,或者是銀行存款、債券、其他產業投資,只要美元換成了人民幣資產就能夠分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的收益。之所以外資在眾多人民幣資產中更加青睞房地產和金融業,所看重的顯然並非匯率變動收益,還需要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支撐房地產和金融業相對於其他人民幣資產的比較優勢。
解釋貨幣升值如何利好房地產與金融業,我們需要明確其中的因果關系鏈條,需要來自經濟基本面的解釋。為了繞開經濟學術語,以下我們通過一個極端的例子說明其中的因果關系。例子雖然極端,但更有利於理解問題。
貨幣升值與房產偏好
讓我們假定有這么一個家庭。家庭總收入1600元,支出只有兩種,一是租房花去800元,二是商場購物800元。住房消費與商場購物消費的一個關鍵區別在於,住房消費只能由本國提供,不能借外國的房子住;但是商場購物可以是本國商品,也可以是外國商品。在國際商品套利的作用下,無論是本國商品還是外國商品,本國商場裡面的商品與國際市場上同類商品價格相同,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是8∶1,800元人民幣在國內購買的商品等價於100美元在國際市場上購買的商品。這時候,我們假定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一倍,從8∶1升值到了4∶1。對於這個家庭而言,同樣是1600元的收入,但是購買力發生了變化,可以用800元租原來的房子,另外800元現在變成了200美元,可以購買兩倍於貨幣升值前的商場商品,家庭收入的實際購買力因為貨幣升值而提高了很多。面對購買力的提升,家庭的選擇往往不是增加一倍商場購物消費,而是在提高商場消費的同時,把多出的一部分錢用於換租更大更好的房子。還是1600元的收入,貨幣升值一倍以後,家庭會用比原來更多的錢租更好的房子,這不僅會提高市場上房租的價格,同時還會提高房地產本身的價值。房地產價格會因為貨幣升值水漲船高。
現實遠遠比上面的例子復雜得多,但復雜之處僅是增加了摩擦力,不會改變方向。比如貨幣升值一倍後,商場中的商品價格並不會立即下降一倍,而是在一個較長的時間里緩慢、持續下降(在通貨膨脹大於零的條件下表現為價格上漲幅度的下降),甚至有些商品(尤其是農產品)價格由於很少參加國際貿易根本對匯率調整不做出反應,家庭實際購買力不會像上面例子中提升的那麼快、那麼多。但是,這只是個時間和幅度的問題,如果從一個較長的時間區間看,這種機制的作用非常明顯。貨幣升值與房地產價格提升之間的關系是高速增長經濟體中非常普遍的現象,得到了廣泛的國際經驗支持。
貨幣升值與金融需求
金融業收益於貨幣升值原因相對復雜,但是機制與上面房地產業升值受益於貨幣升值有類似之處。繼續利用上面的例子,不同之處在於家庭支出除了租房和普通商品之外,還包括教育、醫療、交通、娛樂等一系列服務性支出。貨幣升值的作用在於提高了家庭收入實際購買能力的同時,會帶來家庭支出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增加對房地產、教育、醫療、交通、娛樂等一系列只能由本國提供的、難以參加國際市場定價的商品和服務支出。這些支出的增加會導致這些商品和服務投資需求增加,並進一步導致能源和上游原材料產業投資需求增加。正如我們目前看到的對房地產、教育、醫療、交通、娛樂設施需求的增加,以及由這些消費升級帶動的以鋼材、電力為代表的原材料和能源等眾多投資需求的增長。這些投資需求的增長對於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業來說,意味著更高的信貸需求和利潤增加,金融業資產價值也因此提升。
從資源配置角度看,貨幣升值的本質特徵是國內不同產業產品之間相對價格的調整,與相對價格調整相伴,一方面會看到僅服務於本地的服務業發展,並由此推動相關上下游產業信貸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還會看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出口和進口替代部門面臨嚴峻的外部生存壓力,以及這些產業內部激烈的兼並重組和產業升級換代。後面一種情況對於銀行信貸需求而言,既有一些貸款需求下降甚至是壞賬的危險,同時還有來自於兼並重組和產業升級換代的新增貸款需求。綜合來看,如果出口和進口替代部門在體制上足夠靈活,能夠通過管理改善和技術進步擺脫貨幣升值的負面沖擊,並由此實現了產業升級,這些產業對銀行部門也是利大於弊。
根本因素還是經濟增長
以上我們從房地產需求和信貸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貨幣升值對地產和銀行業的影響機制。但從更廣泛的角度看,故事並不完整。貨幣升值、不同產業間產品相對價格調整,以及對房地產和金融產業的影響,都只是經濟增長故事的不同表現,是結果而不是最終原因。最原始的動力還是生產率提高,尤其是以出口和進口替代部門為代表的貿易品部門生產率提高。如果貿易品部門生產率提高不能得到保障,貨幣升值和後面的一系列故事都不能成立。無論是境外資本還是國內資本,將貨幣升值看做是對房地產和金融業的利好,本質是看重經濟增長對這些產業發展的利好,這些基本面范疇的利好只有在較長的時期內才能完成。
⑻ 今天降息,為什麼證券,房地產大漲
降息意味著資本的存款的收益就降低,那麼就會有很多資金從存款流向別處,那麼股票和房地產就會有很多的資金青睞,那麼股票市場的交易來就會大起來,那就意味著券商的收入也就跟著增大,預期的利好,就會帶來大漲。
⑼ 為什麼說降息對房地產來說是利好
1、對房地產來說,降息是非常好條件,首先地產商的貸款成本降低了,貸版款利息減少,這樣就減權少了成本,會刺激更多的房地產商投資房地產。
2、二是市場資金增加,有利於地產的發展和寬松。
3、由於降息,存在銀行的錢如果接著放到銀行,收益減少,不劃算,為了獲得更大的收益,更加願意去購房獲得更大的收益,刺激購房者的買房熱情。
⑽ 人民幣升值對房地產是利好還是利空
人民幣升值對房地產的影響
房地產市場是我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人民幣升值必然對房地產市場的決策主體產生重要影響。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主要分兩類:一類是真實需求,包括自主型需求和投資性需求;另一類是虛擬性需求,即投機性需求。其一,從自住需求的角度來看,中國正處於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時期,城鎮居民住房結構的升級和農村人口的轉移加劇了對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人民幣升值意味著進口商品價格的下降,從而帶動國內一般消費品價格的走低,人民的實際收入增加,用於購房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收入效應導致了對房地產市場需求增加。其二,從投資性需求的角度來看,面對通貨膨脹的威脅和負利率的壓力,儲蓄者將房屋作為一種貨幣保值增值的手段。其三,人民幣升值的投機性需求可能是推高住房價格的主要因素。資本具有天生的逐利性,與投資性需求看重房地產市場的成長不同,投機只是一種短期的買賣差價的套利行為。目前在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強烈下,使得大量熱錢通過直接投資項目下和貿易項目下的各種合法和非法渠道進入境內並轉化為人民幣資產,並預期可以獲得很大的升值和獲利空間。
對供給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將增加開放商的土地儲備價值,在建工程和存貨價值也會增加;幣值上升也會降低房地產行業建築材料、住宅設備進口價格,降低開發商的建設成本。人民幣升值增強了國外資本進入房地產領域的信心,國外資本不僅直接購買物業,同時也直接加大了於國內房地產企業的合作力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房地產行業的資金來源。部分實力雄厚的企業甚至進行直接投資,如凱德置業(中國)自1994年進入國內以來,就一直活躍在房地產投資與開發市場,目前在華投資總規模已達120多億元人民幣。房地產開發投資領域盡管面臨調控壓力,但投資回報率仍然高達30%,因此,房地產開發仍然是資金追逐的投資「樂土」。
人民幣升值效應對房市的作用渠道分析
預期效應
國際熱錢之所以大量流入中國,主要是豪賭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所致。當一個國家的幣值升值時,在升值前如把外幣換成本幣,一旦本幣升值,投資者將本幣兌換成外幣就能獲得與本幣升值幅度相應的收益。這促使投資者追逐該國或者地區的資產,而最有吸引力的就是股票和房地產,因為投資者不僅能夠從人民幣增值中收益,而且能夠獲得股票和房地產本身增值的收益,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盡管自2005年匯改至2007年底,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為12%,但這樣的升值幅度並未達到國際熱錢的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從中國台灣地區和日本來看,台灣地區自1985年以來,新台幣持續升值,同時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大批熱錢流入台灣套匯,致使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大量熱錢湧入房地產市場,導致了房地產價格瘋狂暴漲。1985年1美元兌40.6新台幣,到1992年達到1:24.52,七年內升值比例達到70%。從日本的情況來看,1985年日本「廣場協議」簽署後,日元迅速升值,從1美元兌換240美元迅速下跌到1986年的160,之後日本政府實施了錯誤的貨幣政策使得大量的超額貨幣流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泡沫。我國自2005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和股市同步大幅上漲,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泡沫,應該說和國際熱錢的湧入有很大關系。
從貨幣的資本化率理論來看,在其他影響房地產價格和貨幣資本化率不變的情況下,當人民幣升值預期已經實現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升值幅度時,在短期內會有大量的國際熱錢湧入房地產市場。目前人民幣升值已經達到了15%,但是和國外金融機構預計的25%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樣依然給熱錢一個穩定的升值預期並且這種預期在緩慢升值的條件下還將被強化。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PPP)並以發展中國家的物價為基準,人民幣的理論匯率值甚至達到一美元兌換5.63元(關世雄,2003)。進入2008年以來,截止4月9日,人民幣元/美元=7.0025(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匯率即將進入「6」時代,從房地產市場的來看,在2007年10月以來股市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大量的熱錢依然會囤積在房地產市場並導致房地產價格繼續居高不下。
通脹效應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1.5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3.32%。外匯大量流入導致外匯占款不斷增高,貨幣環境寬松、流動性充裕,給銀行擴張信貸提供了資金條件,加大了金融宏觀調控的難度。至2007年以來,存款准備金不斷上調,但是國內的流動性依然未能緩解,使得通貨膨脹高企,很大程度上是國際熱錢的湧入導致外匯占款的增加使得貨幣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在通脹高企的背景之下,人們為了避免通脹的損失,會傾向於拋出貨幣,轉而投向保值增值能力較強的資產,使得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資產使得房地產泡沫的發生。
房價兩年來出現了比較快速的上漲,泡沫逐漸累積,已經遠遠高於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住房問題關繫到國計民生,房地產市場關繫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穩定住房價格,調控房地產市場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