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房地產破產了會有什麼後果
一說起買房就離不開開發商,眾所周知,近兩年因為調控的升級,樓市進入蕭條期,今年更是因為疫情原因,樓市直接進入寒冬期,可以說,今年樓市發展很不理想,大量房企因為資金斷裂,或其他原因紛紛宣布破產倒閉,從去年到至今,共有512家房地產宣布破產,數量為之眾多。
從房地產業興起以來,購房者與開發商就是水火不容的關系,房企不僅抬高房價,在房屋質量方面更是弄虛作假,有些氣憤的消費者更是生氣說道:某某開發商怎麼還沒有倒閉。如果大量開發商破產倒閉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後果一、爛尾樓不斷增多
開發商在房子產生的這一個環節佔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說沒有開發商就沒有房子,可見開發商在房子產生這一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在房子建好到出售這一環節也是有諸多風險,開發商出價從國家手裡拿到土地後就加緊動工,如果在修建的過程中,開發商資金鏈斷裂,並且無資金流流入,那麼開發商會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會宣布停止建造樓盤,會宣布倒閉,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都會有爛尾樓出現。
例如印度,印度與我國的情況很相似,17年5月印度開始房地產調控之後,2019年年初,大量的開發商破產倒閉,導致印度爛尾樓遍布。
例如20世紀80年代的海南,那時的海南剛建省,大量的有志青年紛紛來瓊發展,但也是因為後面的黑色風暴,導致經濟受損,大量開發商紛紛遠走海南,留下大量的爛尾樓,時間長了,爛尾樓成危樓,民眾的安全受到極大的危害。
後果二、人心惶惶,社會動盪不安
房地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房地產業與我國的各個行業都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簡單來說,房地產業與各行業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毀俱毀。
想想看,如果大量的房企倒閉,其它行業也會跟著受影響,輕則資金損失,重則社會經濟不穩,所以,大量房企破產倒閉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出現要小心了。
所以,不要期待房價會降成白菜價一樣期待大量房企倒閉,
❷ 啥叫去房地產化
回顧以往的房地產調控實踐,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中央往往會放鬆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最典型的情況是2008年底的政策大逆轉。今年的情況則明顯不同:自年初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明顯的下滑的勢頭,但中央一直強調「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上半年我國GDP增速已經跌破8%,而中央在7月下旬還派出督察組到各地檢查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落實情況。
這一切暗示著,中國的宏觀經濟決策正在選擇新的方向,「去房地產化」成為新的共識。
觀察過去10年中國經濟的運行軌跡就會發現,依靠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可以拉動經濟快速增長,可以創造「高增長、低通脹」的完美組合。當房地產價格不斷上升時,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出賣土地獲得巨額資金,而且通過增加金融杠桿獲得數以萬億計的融資,當這些資金投資到基礎設施後,對經濟增長形成了強有力的推動。並且,房價的不斷上升使居民的財富不斷「轉移」到政府和企業手中,居民用於一般消費的資金減少,CPI可以在貨幣快速擴張的背景下持續在低位運行,2000年以來的CPI年度漲幅比2000年前的20年要低近50%。
但這樣做的後果同樣十分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收入分配結構嚴重惡化。土地價格的上漲導致居民的財富被「剝奪」,而政府收入和企業的財富快速增加,結果是居民消費佔GDP的比例越來越低,經濟結構嚴重扭曲。從GDP的構成看,居民消費佔比從2000年前的50%以上降到了現在的35%左右,差不多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對於一個大國經濟來說,這是不可持續的,也是非常危險的,一旦國際經濟出現較大的波動,中國經濟就會有失速的風險。
其二是產業空心化。土地價格的快速上升不僅導致工業及服務業的成本大幅度提高,降低了老百姓的創業激情,而且導致資源向房地產市場集中。在民營經濟集中的浙江省,最有實力的企業都在搞房地產開發,資金實力稍弱的就參與炒房、炒地,企業家對製造業越來越沒有興趣。
其三,惡化了社會治理結構。在土地價格上漲的刺激下,基層政府與居民及農民之間的土地矛盾越來越尖銳。
過分倚重房地產的中國經濟運行蘊含著巨大的風險,中國經濟需要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
未來的10年對於中國來說十分關鍵,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挑戰是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突破這個陷阱,中國經濟就會邁向發達經濟體,中華民族的復興夢想就會成為現實。從日本、韓國等國成功的案例看,中國經濟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是兩點,一是理順收入分配,二是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要實現這兩個條件,都必須遏制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中國經濟要實現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去房地產化」,這不僅是短期的政策取向,更是一個長期的戰略問題。
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中國經濟的「去房地產化」知易行難。土地價格一旦停止上漲,就會出現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對經濟與金融產生巨大沖擊。從去年第三季度以來,隨著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的放緩,鋼鐵、水泥、煤炭、石油化工、家電等行業立即出現產能過剩的困境,經濟增長速度掉到了8%以下。這恐怕只是一系列「壞消息」的開端,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
中國的房價在過去10年幾乎一直呈現上漲狀態,「房價只漲不跌」已經成為市場宗教般的信仰。而類似的故事在日本和東南亞很多國家都上演過。這些國家的經驗表明,房價不僅會跌,而且可能會跌得很慘,漲得越多則跌得越深。房價上漲的邏輯往往是一樣的:出口順差推動本國信用的擴張,信用擴張刺激投資擴張,投資擴張提高居民收入,推動房地產價格上漲。但如果投資的擴張導致產能過剩時,則國際資本開始撤離,一切繁榮的景象都將落幕。
產能過剩與房價下跌互為因果。當出現產能過剩時,產品價格下跌,企業利潤下降,工資收入減少,就業惡化,結果必然是房地產價格下跌;房價下跌會導致房地產投資減少,鋼鐵、水泥等工業產品需求減少,產能過剩必然出現。
當前,我國的工業普遍出現了產能過剩現象,但房地產價格還相當堅挺。這符合資產價格「大牛市」的特徵。因為房價上漲的時間持續太久,沒有人相信房價會下跌,開發商的「降價促銷」立即招來大批投資者搶購。當房價真正開始下跌,產能過剩的矛盾將更加尖銳,經濟增長速度還將進一步放緩。
因此,唯有堅持「去房地產化」,努力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產業結構,中國經濟才能迎來大有希望的明天。
❸ 如果房價死扛不降,會有什麼後果
其實房價只要保持不再繼續提升,那麼就代表著房價下降了,最終會慢慢擠掉現有的水分,成為一個合理的水平,這是為什麼呢?
20年前,房子一平方米價格為3000元,當時一個月的工資1000元,這個價格不得不說,是難以承受之重,一年不吃不喝只能買4平,25年才可以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泡沫高嗎?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房價繼續保持高價位,該買的早買了,買不起的低房價都買不起,高房價更是買不起。所以分兩頭講,沒買房的一直攢錢買房子可一直買不起,因為這類人就不是賺大錢的,一年攢不下錢,等明白過來,會把以前的拼搏精神墜落到走歪門邪道或者隨便混日子。再說房地產商,這個房價雖然看似賺的多,但很難賣出去,等於堵死了流通管道,坐等跳樓,他們根本不懂薄利多銷,不給沒房沒結婚的人的生活下去的希望,最後兩敗俱傷。
總結
房價保持不變不可怕,怕的是一直不斷持續增長下去,特別是其增長的幅度遠遠高於我們收入的增長幅度。
❹ 房地產導致的最嚴重後果會是什麼
無家可歸。。。。。
❺ 房地產崩盤會有什麼後果
我給你舉個例子吧
沒有房地產之前
中國的物價水平基本持平
米皮就是一塊五一碗
大米1塊一斤
中國人民銀行造的錢基本等於中國的商品價格
後來有人發現蓋房子可以掙錢
可是地皮錢
建造錢需要好多
從哪來
就從銀行貸款吧
本來流通的貨幣量正好等於商品價格
這樣的話
就迫使銀行不得不多印一部分錢來滿足開放商貸款
這樣的話
多印刷的錢就等於中國樓市價格
崩盤的前提是有泡沫
所謂的泡沫是
中國樓市的價格不斷的上漲
比如原來這套房子只值100W
但是有了房價泡沫
這套房子就漲到了150W
多出來的50W就是泡沫
後來參與的開放商本來造一模一樣的房子只需要100W
可是漲價後
就不得不像銀行貸款到150W
這樣銀行就要多印刷50W的紙幣
這就是崩盤前夕
紙幣的購買力嚴重小於商品的通脹力
國家不得不通過多印製紙幣來縫補窟窿
這是個惡性循環
崩盤後
我這套150W的房子降價到50W了
我賠本賣出去
還欠銀行100W呢
那這個銀行的壞賬就轉嫁到了老百姓身上
在崩盤前150W等於這套房子錢
但是房子降到50W了
就說明原來150W的紙幣一下貶值到50W了
你想想這多麼恐怖
多出來的那麼多錢
就會形成一個很龐大的銀行呆壞賬
多出來的錢就會導致空前的通貨膨脹
這是崩盤最怕人的地方
至於崩盤是怎麼產生的
這個也好理解
中國老百姓都有買房安置的傾向
房價太高
就會抑制消費
消費
貿易和投資是經濟發展的三大馬車
老百姓為了買房攢錢(因為他要存錢啊)
就抑制了國內消費
國內消費低迷
就會導致很多工廠關門
工人失業
繼而使得老百姓的收入普遍降低
這時候房子就不得不降價了
房子降價後
開放商即便賣出去了也是割肉
這時候就會形成銀行呆壞賬
銀行為了補窟窿
就要將呆壞賬轉嫁出去
比如這次經濟危機中的次貸危機
就是銀行將呆壞賬變成了債券
賣給了其他投行
個人意見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❻ 「去房地產化」是什麼意思
1、在市場營銷領域,去化率是在一定時間段內的銷售率,來自台灣的說法。在房地產領域稱為銷售率,主要指某一特定時期內某產品的銷售量占總量的百分比。在房地產銷售行業使用頻率較高。
2、如2009年第二季度,X小區 90平米戶型的銷售率=(該戶型累計銷售套數÷該戶型總套數)×100%。
3、去化率=銷售套數/總套數。去化量等同於銷售量。
(6)去房地產化什麼後果擴展閱讀:
去庫存對促進經濟增長,預防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1、庫存過量影響房地產投資增速,進而影響GDP增長
自2014年1月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連續下滑,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2015年末,房地產投資增速已從兩年前的20%以上跌至1%,為1998年房改以來中國經歷的最差投資數據。
2015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2015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
最直觀的數據體現是2015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的負增長。2015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2811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7%,降幅比1-11月份收窄1.4個百分點。
2015年全國房地產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增速2015年全國房地產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增速
我國房地產投資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一直維持在50%左右,因此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的大幅回落,是影響GDP增長和產業需求的主要因素。而影響房地產投資增速的重要原因,是房地產庫存過高導致的產能過剩,需求不足,這使房地產去庫存成為經濟發展的痛點。
2、高庫存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我國商業銀行的貸款結構中,房地產業的直接間接貸款占據主要地位。地方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向商業銀行融資,抵押的主要是土地等實物資產的產權價值。樓市長期高庫存狀態,作為抵押物的土地等實物資產的價值就會大幅度下降,銀行資金有可能出現支付鏈的斷裂,從而引發金融危機。
❼ 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有什麼後果
房地產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後必然會破裂,而一旦破裂又必然會給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其影響的范圍因房地產的產業關聯度高而非常廣泛。地產市場會崩潰,房價下跌,沒人接盤,因為很難判斷底部。破裂首先危及的是我們的金融系統,主要是銀行,會出現大量壞賬、呆賬,接下去處理不好可能就是蕭條。嚴重時會導致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發生,大批工廠倒閉、失業人數劇增、犯罪率激升、社會風氣敗壞、維持社會穩定的成本大大增加,隨時可能會引發社會危機。
破滅之後最大影響的是居民,從中國國情看,中國人最大的兩塊資產一般在股市和房地產(也就是固定資產),房地產暴跌,直接影響股市大跌,中國居民資產至少縮水50%以上,當然企業也一定會受到影響,國內資源礦業可能會被收購,而居民問題最終會造成社會問題和區域問題。 次之,影響城市發展形象,削弱競爭力房地產泡沫的生成和破滅都會對一個城市的健康發展產生不良影響。房地產泡沫的生成階段造成了虛假繁榮,重投機、輕生產,降低城市勞動生產效率,市場秩序紊亂,房價飛漲,甚至影響到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打亂整個城市的正常經濟生活節奏,城市健康發展受到較大的影響。同時,一旦房地產租金和價格高漲,增加了商業活動成本,使最終的產品和服務價格上升,商業競爭力下降;會影響城市對投資商的吸引程度,結果使一部分投資轉移到其他經營成本更低的城市。房地產泡沫一旦破滅後,會造成城市經濟的蕭條和企業不良債務纏身,甚至金融機構產生大量壞賬、呆賬;最終會在很大程度上破壞城市投資環境,降低城市競爭力。
❽ 房地產泡沫對中國有什麼危害
一、經濟和社會結構失衡
由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房地產持有者與非房地產持有者、大都市圈與地方圈的資產差距越來越大,招致社會分配新的不公,嚴重挫傷勞動者的積極性,帶來了深刻的社會問題。
二、金融危機
房地產業與銀行的關系密切主要是由房地產業投入大、價值高的特點決定的。
三、生產和消費危機
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往往伴隨著經濟蕭條,股價下跌,企業財務營運逐漸陷入困境。股價下跌使企業發行的大量可轉換公司債權在長期內不能轉為股權,從而給企業帶來巨額的償債負擔;此外,地價和股價下跌也使企業承受了巨大的資產評估損失和被迫出售土地及股票的銷售損失。
四、引發政治和社會危機
隨著房地產泡沫破裂和經濟危機的發生,大量的工廠倒閉,失業人數劇增。
(8)去房地產化什麼後果擴展閱讀:
預防:
1、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監控和管理
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的改變,往往會引起其他因素的連鎖反應,包括國家稅收、勞動就業、居入、金融環境、企業利潤,等等。
2、 建立全國統一的房地產市場運行預警預報制度
加強和完善宏觀監控體系應當通過對全國房地產市場信息及時歸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場運行情況做出評價和預測,定期發布市場分析報告,合理引導市場,為政府宏觀決策作好參謀。
3、 強化土地資源管理
政府應當通過土地資源供應量的調整,控制商品房價格的不合理上漲。要根據房地產市場的要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應量和各類用地的供應比例,切實實行土地出讓公開招標制度,控制一些城市過高的地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房地產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