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美國人自己不炒房
中國是因為有些人認為長時間租房,總覺得這是別人的房子。 買房子已經成為許多人結婚時的必要選擇。 許多人沒有這種能力, 還有一些有錢人惡意炒作,導致了今天的房價異常。但是美國人自己不炒房,主要是後續費用多且變現困難。
如果你想賣掉它作為二手房是相當困難的。 代理費用為6%-7% ,每次中介人都要向業主展示房屋的清理情況,以免客戶不喜歡。來來回回很多時間都是浪費,有時一兩年都賣不出去,而且房主還要定期維護自己的房子。即使出售了,也要有第三方檢查,窗戶、門、屋頂、地板哪裡出了問題,業主需要修理,否則對方會覺得業主不愛房子,可能不會買。
② 美國人為什麼不炒房,不炒股
眾所周知,美國人不炒房、不炒股、不存錢,卻能一人數卡在手,刷遍全球無憂愁。底氣與信心來自何方?
相反,中國人炒房、炒股,拚命存錢,卻不敢花錢,他們出國旅遊搶購奢侈品、卻自帶快餐面。原因何在?你想過嗎?
為什麼說美國人不炒房?美國老百姓擁有獨棟別墅,就像中國農民擁有前院後院的農家庭院一樣,不值得炫耀,也不需要一家購買兩套。美國人認為房子就是用來自己住的,一套就好。他們認為,將家庭財富全部「凍結」在不動產上,是傻子行為,是財富的浪費,他們認為創業、投資、消費都是更好的選項。美國人習慣今天花明天的錢,你讓他將錢都「存」在房子上,這是不可思議的。
當然,中國人是炒房的,甚至是全民炒房,尤其在大中城市裡,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一般都擁有兩、三套以上的住房。今天中國城裡人最大的負債就是房貸按揭。
為什麼說美國人不炒股?據MorganStanley今年6月底的統計數據:在美國股市交易額中,散戶交易佔比僅為11%,而且這11%的散戶大多不是「炒股」,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股票投資」,它是「為養老而投資」的家庭理財的一小部分。
不過,中國股民卻偏好炒股,甚至可以將全部「身價」都押進股市,而且尤其偏好「短炒」,他們頻繁進出股市,股票換手率極高,炒概念、炒題材、跟庄買單,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炒股」。據官方統計,在牛市時,A股散戶交易佔比可高達90%,在熊市時,散戶交易佔比可降至85%左右。
為什麼說美國人不存款?信用卡消費在美國非常發達,它足以抵補存款應急功能。在美國家庭總資產107.9萬億美元中,家庭存款及現金(含貨幣基金)僅為11.39萬億美元,佔比僅為10.56%。
相反,在中國家庭總資產中,房子與存款應該是最重要的,佔比也是最大的,而炒股可以與銀行存款隨時切換。2016年底,中國家庭存款余額為60.65萬億元,請關注這一數字背後的變化,這是在全民炒房、囤房的前提下,銀行存款大搬家之後的數字。否則,這將是一個更大的天文數字。不過,我們的央行只有家庭存款統計,沒有家庭總資產和家庭金融資產統計,因此,無法橫向比較。
③ 在美國為什麼房子不能炒
不炒復房子,也沒有制必要炒房子,
因為作為其合法的GONG 民
從出生,就享受高福利
我有一同學在那裡,
她的小孩
從生下來,就有 發的奶,
定期到檢查,也可以報一部分
如果小孩營養不夠,有社區出具證明,
可以另外領取補貼,
父母不可以虐待 小孩
否則,兒童福利署會找上門
另外,美國有物業稅,也就是類似我們的房產稅,
但是更嚴 格地,
在美國。買房容易,養房相對要貴些
不過人家可是 永久性 產權,
④ 為什麼美國的超級富翁很少是搞房地產的
產業結構不一樣,美國不靠剝削百姓賺錢,99年政府一次減免房屋稅務,就相當於中國當年總產值的二分之一。美國主要靠第三產業賺錢,電子、科技、文化。
香港和大陸房產還不同,香港是金融中心,之所以房子貴就因為要留住注入香港的金融資本,香港地產商賺的是來外資本,比如李嘉誠的維多利亞港,原來不值錢,但是國際資本注入以後翻了幾十倍,富商可以在香港買億萬豪宅,錢也多數來自香港以外。香港一共才200萬人口,靠平民買房子,香港根本不可能出那麼多富商。
中國大陸的地產商和政府賺的是老百姓的錢,就是實行當年蘇聯的5年計劃,把百姓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來拉動經濟,也叫再投資。本來的房屋價格應該是收入五分之一,其他的錢就可以買更好的衣服、車子、食物,「也可以不花」。但是如果這樣就流出了政府管轄以外,政府為了強制百姓消費,就需要拉高房價。政府賣地,然後高額貸款給買地的地產商,恆大、萬達每年給銀行的利息都要幾十億,政府再收稅。然後政府再拉高房價,繼續貸款給地產商,政府自娛自樂,爽了地產商,就是百姓活的累。
美國本身是一個高速、高效、高額的消費市場,不需要政府拉動,而富商們世界聚攏財富讓後繼續在美國消費、上稅、投資。美國聚集了世界37%的富豪,順便提一下第二是日本27%。這些富豪都是軟體,微軟、GOOGLE、甲骨文、亞馬遜·····,金融,摩根大通、運通、花旗·····,化工,保潔、科氏,文化,迪士尼、電影、歌曲,雖然歌星收入只有幾千萬,但是連續的產業鏈帶來上百億的收入。
地產商在美國只不過是眾多資本家之一,如果地產商想和政府靠拉高房價賺錢,其實也可以,但是就會壓低了軟體、化工、金融產業。其他人肯定不同意啊,老百姓也不同意,民選政府,敢這么干當時就彈劾了。「老子就喜歡換車,幹嘛全花在買房上!」
⑤ 美國的房子那麼「便宜」,為什麼美國人不搶著買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印象中美國的房子就很「便宜」。那美國的房子是不是真的那麼便宜呢?實際上如果和國內的一二線城市相比,美國的房子確實是比較便宜。如果不是去那些富人區買房,大部分地區的房價都在20萬-40萬美元之間,也就是140萬-280萬人民幣左右,而且都是有車庫、有前後院的大別墅,相對於國內一線城市至少四五百萬起,而且才百來平米的房子而言,美國的房子確實是比較便宜了。
綜上所述,美國當前的房價相對於我們國內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來講是比較便宜,但是對於沒有多少存款的美國人來講持有房產的成本太高,所以這是美國人為什麼不搶著買房的原因。
⑥ 外國人為什麼不炒房地產
中國民間長久以來,一直缺乏國際投資的經驗,這導致去海外買房的投資者,憑借的依然是在國內炒房的慣性。這就註定海外炒房成功率,仍會處於一個非常低的水平。
在北京的一次房展會上,客戶在海外房產展區咨詢。CFP供圖
「每當有人問我,在美國有別墅是什麼滋味,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貴。」黃鑫說。
2009年上半年,黃鑫在美國南加州買下了一幢獨棟別墅,前有花園,後有泳池,「總價才50萬美元。」黃鑫告訴記者。用在上海市區買一套兩居室的錢,買了一套「和美國大片里富豪住的一樣」的別墅,讓溫州老家的親戚們嘖嘖稱贊了好幾天。
每當看到別人拿著別墅照片羨慕不已的樣子,黃鑫就對自己的投資充滿了信心,盡管買房之後,僅僅過戶、驗房、保險,就又花去了令他咋舌的5000美元。
滿足和樂觀的情緒,伴隨了黃鑫很久,這也直接促成了他的親戚們紛紛報名參加海外購房團,「抄帝國主義的底。」
直到接到代理公司要錢的電話,黃鑫才發現,在美國養一套別墅,絕不像在中國那麼容易。
「每年地產稅要交8000美元,社區管理費要3600多美元,房子的日常保養、草坪整理,一年也要10000多美元。」黃鑫說。
美國養房的經歷,還解開了他腦子里存在多年的很多疑惑「以前看電視上,美國人沒事就在家修修補補,剪剪草坪,那時候還納悶,美國人的休閑生活還真特別。現在才知道,那是因為請工人太貴了。請工人修草坪,一個小時要好幾十美元。不修,隔壁鄰居還要告你。」
收益,卻完全沒有預想中的高。「美國是個透明的社會,大家的判斷都很一致,這幢別墅的收益,就應該是不到5%的租金回報,以及5%左右的房價升值。」黃鑫說,高成本和低回報,讓他很快就動了脫手的心思。
但如果真的出手,又要支付一大筆錢:相當於房價10%的所得稅、房產經紀人的傭金、過戶稅和其他手續費,總額約為4萬美元。
兩難之下,曾在上海炒房多年的黃鑫恍然大悟:為什麼美國有錢人不比中國少,卻沒有人炒房。
⑦ 德國人為什麼不炒股票與房地產
有風險,大多數買保險
⑧ 為什麼外國人不在中國投資房地產
一個是觀念,還有一個就是人生規劃。國內外國人大多在一線城市,別人也不是傻子,而且消費觀念相對來說也沒有我們對於房子的依賴那麼明顯,顯而易見租房子甚至住酒店劃算。還有主要是因為大多都是跨國企業到中國來工作的,別人沒打算在這里待一輩子,就是工作賺錢,別想太復雜,很可能過幾年就調動回去了
⑨ 老外來了:歐美人為什麼不炒房
從我所認識的外國朋友那裡,事實上學中文的也沒有那麼多,沒有那麼流行回,原答因首先是中文很難,其次就是好處沒有那麼多吧。
日語倒是蠻多人學的,舉個例子吧,十個外國人有2個學中文,5個學日語,剩下的就是其他語言了。
這只是我從的外國朋友那裡了解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