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真的想問一句,政府搞房地產,到底是為了什麼
1、解決老百姓的住房需求;
2、舊城區的改造;
3、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增加稅收;
4、出讓金、土增稅等是財稅收入;
大致想到這些。
② 為何國家和政府深度干預房地產業
原因:復
1、為了抑制惡性投機制需求。平衡房地產供求關系,糾正扭曲的消費偏差;
2、為了平息房價狂飆形成泡沫,防止高房價引發的泡沫經濟及虛假經濟增長,調整崎形地產經濟,避免因經濟過熱可能造成的社會動盪;
3、由政府性質及國家性質決定,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利益的執行者與捍衛者,必須調控房地產,防止其過熱對人民的危害
4、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決定——我國政府有宏觀調控保持市場經濟平穩運行的職能,故而干預房地產市場。
補充:
房地產市場是從事房產、土地的出售、租賃、買賣、抵押等交易活動的場所或領域。房產包括作為居民個人消費資料的住宅,也包括作為生產資料的廠房、辦公樓等。所以,住宅市場屬於生活資料市場的一部分,非住宅房產市場則是生產要素市場的一部分。房產也是自然商品,因而建立和發展從事房產交易的市場是經濟運行的要求。
③ 政府為什麼熱衷於房地產
不是政府熱衷於房地產,而是房地產業是建築行業的主力軍,而建築業又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任何國家的政府都必須重視這一塊。
④ 為什麼地方政府熱衷於房地產投資
第一個抄原因是土地財政,在一些襲地方,土地直接稅收及城市擴張帶來的間接稅收佔地方預算內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讓金凈收入占政府預算外收入的60%以上。在「土地財政」上,一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運用行政權力把集體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後,進行招拍掛,價格就會翻幾番。方面,在現行的房地產稅費政策下,地方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這種巨大的利益誘惑,必然大大刺激地方政府的賣地沖動;另一方面,「土地財政」對抬高房價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地價的不斷攀升和房地產稅費過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房價的飆升,而房地產稅費最終會轉化為商品房成本,由購房者買單。「要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土地財政』困局,改變單純依靠土地出讓金和房地產稅收為主要收入的財政現狀,應該盡快開征物業稅。」
第二個就是土地出讓價計入GDP數據,為了撈統計數據,晉升資本,一手推高房價地價。
⑤ 政府為什麼要調控房價
很多人都認為是為了調控房價,保障民生,其實這只是中央政府調控的目的之一,政府調控房產是一石多鳥的長遠之策:
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改變那種依靠大拆大建、依靠高投入推動經濟發展的粗放方式,所以,觀察中央的政策,可以發現一方面政府在調控房產,一方面逐步推進資源的價格改革(即使面臨嚴峻的物價形勢依然堅定推進),同時出台多項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立足長遠,高瞻遠矚。政府也知道新興產業的發展不能很快見效,所以為保經濟增長,一方面打壓房地產,同時加大政策性住房的建設、加大對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的建設,保持投資的穩定。中國的未來,在新興產業,不在房地產!
二是保障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這個我就不多說了
三是轉變政府職能、培育地方政府穩定財源的需要,現在的地方政府通過土地運作發展經濟,做出政績已經是普遍想像,城市的土地是有限的,而且在地價高漲、拆遷日益規范和拆遷成本不斷高漲的情況下,未來兩三年很多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會面臨無地可賣的境況,所以現在中央政府推進房產保有稅並不是單純為了打壓房價,一個稅種從推出到完善,總有幾年的時間。幾年之後,房產保有稅將成為地方政府穩定而可靠的財政收入,現在的房地產大躍進,就是放水養魚。另外,我們從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中可以發現,現在對地方政府的考核越來越全面,不在單純依靠經濟指標了,從環保、節能減排到群體性事件的處置、保障性住房建設,都實行問責制,以後地方政府必然弱化經濟職能,而向服務性政府轉變。
四是防止金融泡沫,逐步推進金融市場改革的需要,房地產的投資屬性和可抵押按揭的特點,實際上已經具有較高杠桿的金融屬性,所以抑制房地產泡沫,可以有效地防範金融風險向銀行集中,打擊境外熱錢的湧入,為平穩推進金融市場改革創造條件。
看到很多所謂專家的觀點,真的很痛心!不知道是沒水平還是收了利益集團的黑錢,不敢講真話!
⑥ 政府為什麼不直接經營房地產
這涉來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問題,你想房源地產業涉及多少部門多少領域,能做地產的人都是社會上呼風喚雨的任務,即便不到那個程度,這么多地產商在一起,其實力也非同小可。其與中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中央如果自己開公司建房,壓低價格,必然會嚴重損傷這些人的利益,他們就會採取各種手段阻止這一情況的發生,更何況政府自己的央企也在做地產,自己砸自己他會做嗎。
令一方面,很多地產商是在拿銀行的錢抵押建房,房價下跌,銀行要不到錢,就會令銀行產生巨額虧損,這些錢都是老百姓的,這其中的厲害關系一環扣一環,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層面非常廣,政府也沒有什麼辦法,最後就想了個保障房,但只有有戶口的才能辦,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不過能解決點是點。這以後要是鬧得跟美國一樣就嚴重了,以後的發展還要觀望~~
⑦ 為什麼國家那麼重視房地產業
這是由幾個原因的:
1、房地產的地位很特殊,它屬於一個火車頭行業,版它可以拉動的相關產業很多,比權如建築需要鋼材吧?需要木材吧?需要勞動力吧?需要運輸吧?總之,一個房地產項目可以帶動很多相關行業,而且可以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
2、日本80年代的經濟衰退首先就是表現在房地產市場的衰退上,到目前為止,日本的房價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房價之一
3、中國由於特殊國情,跟國外的金融市場存在讓人眼紅的利差,很多國際熱錢湧入國內,而熱錢的主要投向就是房地產,為了保衛國家的經濟發展成果,不使經濟出現倒退,國家出台政策嚴格控制房地產投機行為
4、涉及到居民收入再分配,房地產行業的投機行為容易拉大社會上的居民收入差距
5、目前的房地產投機已經不屬於理性的投資范疇,羊群效應明顯,而非理性的投機,容易引起經濟倒退
所以國家很重視房地產業。
⑧ 政府為何調控房地產
調控房地產目的如下:
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改變那種依靠大拆大建、依靠高投入推動經濟發展的粗放方式,所以,觀察中央的政策,可以發現一方面政府在調控房產,一方面逐步推進資源的價格改革(即使面臨嚴峻的物價形勢依然堅定推進),同時出台多項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立足長遠,高瞻遠矚。政府也知道新興產業的發展不能很快見效,所以為保經濟增長,一方面打壓房地產,同時加大政策性住房的建設、加大對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的建設,保持投資的穩定。
二是保障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
三是轉變政府職能、培育地方政府穩定財源的需要,現在的地方政府通過土地運作發展經濟,做出政績已經是普遍想像,城市的土地是有限的,而且在地價高漲、拆遷日益規范和拆遷成本不斷高漲的情況下,未來兩三年很多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會面臨無地可賣的境況,所以現在中央政府推進房產保有稅並不是單純為了打壓房價,一個稅種從推出到完善,總有幾年的時間。幾年之後,房產保有稅將成為地方政府穩定而可靠的財政收入,現在的房地產大躍進,就是放水養魚。另外,我們從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中可以發現,現在對地方政府的考核越來越全面,不在單純依靠經濟指標了,從環保、節能減排到群體性事件的處置、保障性住房建設,都實行問責制,以後地方政府必然弱化經濟職能,而向服務性政府轉變。
四是防止金融泡沫,逐步推進金融市場改革的需要,房地產的投資屬性和可抵押按揭的特點,實際上已經具有較高杠桿的金融屬性,所以抑制房地產泡沫,可以有效地防範金融風險向銀行集中,打擊境外熱錢的湧入,為平穩推進金融市場改革創造條件。
⑨ 為什麼地方政府那麼喜歡搞房地產開發請深入分析。
搞房地產開來發能給地方自政府帶來豐厚的利益回報。實際上房價如此之高,很大一部分利潤是被地方政府拿走了。地方政府抬高地皮價格,地方政府收各種地稅,地方政府收各種房產所得稅等等,這些行為都直接抬高了房產商的開發成本,也就進一步抬高了房價。你看這些年地方政府蓋的辦公樓一個比一個豪華,地方官員坐的車一個比一個高檔,奧迪A6都嫌沒面子,還想坐賓士寶馬,堪稱世界之最,這些錢從何而來?主要還是房產業帶給他們的利益。你看過去的十年很多領導撈的錢包鼓鼓,吃的肥頭大耳,這些錢很大一部分也是房產業帶給他們的。地方政府無所不能,強迫銀行貸款給房產業,搞開發,由於房價太高,結果造成鬼城現象,銀行資金斷裂,最後害死的是普通老百姓,造成的惡果是很多人努力一輩子也買不起房,造成的更大的惡果是地方銀行有破產的危險要靠中央銀行救世,央行大量印錢導致人民幣貶值,物價也水漲船高。當然,之所以地方政府能這樣,還是我們的中央政府給了它們這樣的權力,實行地方政府自己養自己的體制,這種結果就是必然的。現在新一屆中央政府開始收權和整頓,我不知道是不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⑩ 政府為什麼不代替開發商搞房地產呢
政府自己蓋房子,成本遠遠高與開發商,第一政府具有壟斷性,沒有競爭力,他的錢版來自於國家權的國民的國庫,做什麼事都任意報銷。再者,建築技術人員都是自己安排,沒有競爭力,技術是否過關都能說,那些建築工人態度是否積極都說不定。交給開發商,由社會來選擇,那個開發商信譽好,建築質量好,都已經經歷長時間的考驗了,開發商的建築技術人員也是不斷地更新與挑選,留下來的都是頂尖的技術人員,從而保障了建樓的安全性。並且開發商注重利益,所以他的建築速度也很快,監督力度也高,所以當今社會的選擇是由開發商來搞建築,而不是政府。謝謝,我只能回答這么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