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房地產這個專業怎麼樣和物流比哪一個就業前景更好
我個人還是看好物流這個專業!!
雖然說目前,國內好象是房地產比較興旺,但應該看到其中的假象.
從國外來看,物流更有發展前景,而且對一個女孩來講,我也認為物流更合適一點!!
❷ 房地產還能興旺多久
中國有多少人?
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是多少?
有多少人要進城?
有多少新一代的人正准備結婚並繁衍下一代?
說房地產不行的人是仇富心理作怪,人家比你有錢了就咀咒人家不行了?
首先,我國的新一代沒有了城鄉之分了,從上學起都在城鎮,大學畢業後有幾個說自己是農民?條件好喝不好的都想留在城裡,而這是一種進化,人們開始摒棄葉落歸根的傳統了,走哪裡都能生存,但盡量可以坐公交、看電影、上酒吧、上公園,這部分人不需要買房嗎?
第二、城市功能化和規劃的失調。過去N多年的我國城市規劃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多時候的規劃存在於專家說和當家說,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隱患?這是必然的!而且隨著城市發展的進步深化,功能化增強了城市改造的進度,大拆大建的時代才剛剛開始。要問為什麼不是在這里三言兩語說的清楚的,不懂得就別看了。
其三、新舊更替、貧富循環將增加住房需求。大家要說房地產不行了就是好像是說老子有房子子,老子沒兒沒女的沒有兒女要結婚生孩子,所以老子不要房子,而且這個社會都像我一樣,那是不是說我們人口可以降下來,沒有第四第五代了?孩子們會隨著環境流動,也會長大成人會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居住的地點和物業,這不是購買力嗎?孩子們還要有孩子的!窮人不會永遠窮,他們也會發現房子的功能和舒適度需要提升。富人也有別的需求,任你加稅加價,人家能消費的起,不是每個人因為貴了就不買了,照著那些唱衰地產人的想法,路易威登的銷售都是假的!
其四;社會進步的變化會帶來房地產新的契機。我們都在國內抱怨各種城市的擁堵,什麼原因?重建一個北京比改造一個北京更便宜!這就是道理了。什麼都在發展,都要適應需求才能跟的上時代!
大家可能都說房子太貴了?首先看看房價上漲水平吧?什麼都在漲,而房地產直接關聯行業有72個,包括農業、冶金、家電、建材、能源、化工、服務。。。。。。,等等等等,都在漲的時候卻只有人關注房子漲了?房子是武大郎?人家吃東西長個兒他就不漲?買房要量力而行,誰都想買北京的房子那北京就貴了,你是哪兒人回哪兒去看看房子貴不貴,消費不起說明你還不行。
一個問題關系國家民生,但大部分人都只會用屁股想一下就給出定義,這些人沒有什麼價值,我不恨跟他們罵戰,因為這樣別人分不清誰是傻子!
❸ 房地產服務行業是干什麼的
房地產服務行業(即地產服務業)是指與房地產業相輔相成、共存共生回的偏向於房答地產行業的服務業。
房地產綜合服務業包括研發、規劃、設計、銷售(包括樓盤代理、經紀)、物業管理、投資顧問、評估等相關行業。在房地產產業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設計和銷售,處於中間環節的製造附加值最低。
房地產綜合服務業的發展方向代表著房地產產業結構演化走向、城市轉型方向和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房地產綜合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徵。房地產業在現有條件下,要走出一條全新的房地產發展道路,關鍵在於能否全面創新建設房地產綜合服務業。
(3)房地產之後什麼經濟興旺擴展閱讀:
房地產綜合服務業發展經驗表明,建設房地產綜合服務業必需三個基本條件:
1、一是巨量的房地產信息,並且實現即時通訊與信息完全共享。
2、二是遍布城市社區和主要街道的連鎖門店。
3、三是具有先進的信息處理系統和較高的管理水平。
這樣才能把房地產一、二、三級市場有效聯動起來從而形成強大的產業鏈。
❹ 房地產公司的重要性是什麼意義是什麼
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起重要作用,是增強國民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產業。由於房地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它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房地產業直接推動經濟的增長
投資、消費、進出口三項是國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而房地產業是構成投資、消費、進出口三大增長發動機的主要拉動力量。我國自1998年實行住房市場化改革,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以來,房地產業進入持續穩定發展的時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大。從1998年到2007年,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從3614.23億元上升為25288.8億元,年均增長24.14%;房地產業增加值從1998年的3434.5億元上升為2007年的11854.3億元,年均增長14.76%;高於年均國內生產總值12.8%的增長速度。
2.房地產業帶動性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房地產業除了直接推動經濟增長外,由於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鏈中處於中間環節,具有很強的關聯效應。能通過前向效應帶動建材、冶金、機械製造、金融等產業,通過後向效應帶動裝修、家電、金融保險、儀表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房地產業的興旺繁榮能夠有力地帶動很多產業的興旺繁榮。房地產業對其他產業關聯度達1.416,其中對金融保險業和商業的帶動效應最大,為0.145,兩者並列第一,而對建築業的關聯效應為0.094,居第二,與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均值相近。所以,當經濟發展面臨需求不足或者其他困難時,通常都會採取相應的房地產市場宏觀經濟政策,以發揮房地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這一特點來拉動經濟增長。
3.改善人民的居住和生活條件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要內容之一就是民生問題,而住房問題是重要的民生問題,直接關繫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加快城市住宅建設,解決人民住房緊張的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件大事。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是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改善居住質量,滿足人民群眾物資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需求。在房地產業迅速發展的近十年,全國新建住宅和人均住宅面積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4.房地產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不斷加大
財政收入是衡量政府財力的重要指標,政府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范圍和數量,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財政收入的充裕狀況。財政是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彌補市場失靈,以國家為主體參與的社會產品分配活動。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動,又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稅金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房地產企業上繳稅金近十年持續增加,從1998年的139億元快速增長到2007年的1660億元,房地產企業上繳稅金占財政收入比重由1.41%上升到3.24%,對財政收入的貢獻不斷加大,在財政收入中佔有較重要地位。
❺ 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什麼行業反而興旺(要正當行業)
在經濟蕭條的時候,大量優質資產可以進行收購.等經濟復甦再一起售出.
經濟蕭條的話,資產評估機構應該比較繁忙一些..但是利潤就不知道了..
❻ 房地產還能興旺多久
目前中國的城市化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大量農村人口或是民工或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畢業生,大量的人口湧入城市,隨著人口的增加各項基礎設施都會顯得不足,其中就包括房地產,只要城市還在擴張城市人口還在增加房地產業還是會興旺一段時間的,可能中間會出現調控來抑制房地產市場如今年,或許會因為一些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導致市場的蕭條如98年,但是這些都只是暫時的,房地產從比較長遠的一段時間總體上還是上升的還是會興旺一段時間的。
❼ 需要幾個房地產泡沫造成經濟崩潰的較詳細案例。
從1985年香港房地產市道復甦算起,到1997年房價則上升了近10倍,並且在1997年到達頂點後,泡沫開始破滅,樓價一路下跌,至2003年年中香港樓價已下跌70%左右,導致大量負資產——持有物業的市場價值已經跌至按揭金額以下——人士產生,給香港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這一輪周期性上漲歷時13年,下跌過程達6年,至2003年底才慢慢有復甦的跡象。
1997-98年金融風暴的「尾巴」在香港掠過,威力無比。由於香港採用了固定匯率制度,內部成本和價格結構無可避免地向下調整,造成不少痛楚,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本地生產總值下降,失業率上升等。盡管香港經濟基本因素維持穩健,但上述形勢正為炒家營造了發動攻擊的有利條件。1998年夏天,香港的貨幣和金融市場果然受到嚴重的投機沖擊,金融體系的健全受到威脅。到1998年8月,特區政府毅然在股票和期貨市場上進行了一場具爭議性的干預行動,擊退了炒家。在這次入市行動中,特區政府購入以當時市值計約150億美元的香港股票。到1999年9月,該批股票值已升值至260億美元,也保住了港元的聯系匯率制度,但是,香港投資者卻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戶均損失達到250萬元港幣。許多家庭因此破產,萬劫不復。
1997-98年金融風暴襲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壓力下,經濟架構及社會現狀出現實質改變,知識經濟使以往的商業模式新陳代謝大大加速,很多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投資及職位越來越不受保障,貧富懸殊、社會分化、工作及生活方式改變等問題亦令他們感到不安。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認為,令香港人之中出現大量物業富翁和其後出現數以十萬計的負資產家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整個區域的經濟結構轉型和變化所致。
這些年,筆者跟各個層面的香港人打交道,他們中一部分人似乎仍然未能從資產爆破的震盪中恢復過來,並產生了一種非常負面的心理狀態,香港評論家稱之為「資產泡沫爆破癥候群」,其特徵是為當前的處境和問題,跟香港人接觸發現,普遍都有一股子氣,應該說是一股怨氣,那就是需要尋找替罪羊。政府、公營機構、企業、銀行、傳媒、內地新移民,上海、新加坡與香港爭奪亞洲金融中心地位,甚至鄰近地區的崛起,都成為香港人埋怨的對象。1998年以後,香港人的自我形象愈來愈低落,社會氣氛愈來愈意氣用事,二者相互交織,逐漸形成惡性循環,長此下去,香港社會的動力,會在內耗中消磨殆盡。
香港總面積只有1078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00萬,能夠開發利用的土地不到總面積的30%。所以香港政府一直非常謹慎地沿用較為嚴格的土地供應政策。在香港,對於房地產,人們通常稱之為物業(Property),在美國,當地人則稱之為住屋(Home),物業和住屋兩者所指的,其實是同樣一樣東西,都是人們居住的這個建築空間。仍有微妙不同,「物業」一詞強調的是轉售的價值,而「住屋」一詞著重的是功能方面。「物業」包含住屋的功能,同時也有保存財富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曾經不斷上揚的地產改變了香港人的投資和消費習慣,有不少人傾其所有投資在房地產上。在城市化過程之中,政府不斷建設新市鎮的一系列政策(如公共設施完善等),直接推動房地產市場走強。香港幾十年來都享有增長,主要基於過去幾代人的努力及堅定不移的信心,西方經濟蓬勃及中國持續增長亦為這個區域增添動力,每次經歷危機或金融風暴,香港社會所得的最大裨益是信心的建造。而這種信心又體驗在房地產的興旺之上。港府每年財政預算的30%左右來自土地拍賣,政府從地稅和印花稅上獲得的收益經常在財政收入之中占據重要的比例;同時香港的大地產開發商又是上市公司,從這些公司的股票交易中政府又可間接得利。另外,曾經火爆了十幾年的房地產不僅製造了像數家香港巨型家族企業財團,而且也催生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隊伍。香港700萬人口中,高峰時期,幾乎有接近一成人在從事著房地產業從調研到建築到銷售等一系列工作。
不僅如此,香港銀行的主要業務也是給房地產貸款,因此銀行的贏利也和房地產有密切關系。香港的問題在很多方面都與危機前過度樂觀的心理因素有關。在經濟持續上升的年代,人們對於物業的信心會隨著財富的儲存而水漲船高,國際游資流入帶動房地產升值,房地產升值使得人們信心倍增。其實,作為一個區域性的國際金融中心,資產價格不斷暴漲,本來已蠶蝕香港的競爭力。香港要發揮它的金融優勢,就必須讓房地產價格降下來。
香港地產泡沫的形成與1990年代港英政府嚴控土地供應量密切相關。1990年代初,在香港經濟蓬勃發展拉高土地需求的時候,港英政府並沒有增加土地供應量。1995年以前,香港每年私人和政府蓋的房子加起來不超過4.5萬套,遠低於市場需求。到1996年的時候,在香港要買房,還得先花150萬港幣買一個「買樓的號」。1997年,特區政府接管香港後,為了遏制漲得離譜的房價,高調推出「八萬五計劃」,即政府每年推出8.5萬套政府補貼公屋,以不到市場價兩成的價格出售給合資格人士。這年夏天的亞洲金融風暴,使房價一瀉千里。大傷元氣的香港私人房地產業再遭遇大量政府補貼公屋的沖擊,顯得雪上加霜。香港2001年8月份的個人破產數超過了1997年全年的破產數。另外,以對房地產商貸款和為買樓人做按揭為主要業務的香港銀行普遍出現了壞賬。
香港房地產泡沫破滅的教訓主要表現在:第一,房地產市場規模龐大,涉及到千家萬戶,而且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其上漲和回落,往往以數十個月作為單位。因此,千萬不能急於求成,希望看到調控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來應對房地產市場這個龐然大物發展帶來的種種挑戰。第二,經濟重心不能過分集中於房地產行業,必須多元化。香港經濟被房地產行業套牢,而且,幾大家族壟斷經營,完全扼住了香港經濟的咽喉。李嘉誠等少數家族財團從事房地產壟斷經營,在外資的推動之下,加速推動香港資產的泡沫化,使得香港的經濟基礎極其脆弱。第三,必須強化金融系統風險防範機制。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過後的6年中,香港的地產價格陰跌不止,但香港銀行的貸款拖欠率僅有小幅增加。雖然出現了很多警告的聲音,大量出現的負資產也並沒有危及香港的金融系統。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奇跡。這得益於自由市場充分競爭一百多年之後,香港銀行業形成的自身嚴謹的風險控制機制。第四,香港市場狹小,土地資源稀缺,人口密度大,容易形成「房荒」。為了緩解這一局面,防止出現下一輪房地產泡沫,特區政府應該開發港九西部地區,推進與深圳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