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禹的事跡
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歷來傳頌不絕。堯的時代洪水已泛濫成災,為患下民。《孟子·滕文公上》所載孟子對洪水時期的敘述,最為生動逼真,他說:「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由於洪水為害,人們生存極其艱難,故爾滿目荒蕪,荊榛遍野,野獸出沒,人煙稀少。堯用鯀治水,9年無功。《尚書·洪範》說:「昔鯀堙洪水。」《山海經·海內經》中有個神話,說鯀偷竊了天帝的寶物「息壤」,這是一塊長生不止、能堆山成堤的寶土,鯀用它去堙塞洪水,但不見成效。從此中可以推測,鯀治水患的方法很成問題,主要是用壅塞的辦法,水無處可去,東堵西決,此堵彼溢,仍然為患,所以治水9年,「績用弗成」。
禹受命治水,並有益和後稷作助手。他「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故「勞身焦思」,發憤治好水患。禹這個人聰慧機敏,勤懇踏實,言行一致,又能身為表率。他走遍天下,「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攆(攆是一種登山用具,置於盾下,上山前齒短,後齒長;下山前齒長,後齒短)」,踏勘水情地勢,規劃治水大計。
禹治洪水採用的方法,大約是接受其父失敗的教訓,以疏導為主。如孟子所說,「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不是用人力去與大自然對抗,而是順其自然,因勢利導,給洪水找出路,所以他是「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洪水導入長江,排入大海,終於有所歸依。黃河為害最甚,所以大禹治水時,在黃河上下得功夫最多。他上溯黃河源頭,從積石山疏導到龍門,然後南到華陰,東折至砥柱(修三門峽水庫時已炸掉),又至孟津等處。「禹以為河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為敗,乃廝(義為分)二渠以引其河」。
由於黃河上游地勢高,到中下游平原地區,水勢太急,容易成災,故分其水勢,開引渠道,最後輸入渤海。另外《墨子·兼愛中》有禹「鑿為龍門」的傳說。《呂氏春秋·愛類篇》有較詳細的記述:「昔上古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河出孟門,大 溢逆流,無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盡皆滅之,名曰「鴻水」。禹於是疏河決江。」是說在大禹治水以前,黃河沒有龍門以下的河道,水蓄不泄,一片汪洋澤國;大禹鑿龍門、發呂梁,將水引至下游,導入大海,才解除了水患。東漢高誘說:「龍門,河之厄,在左馮翊夏陽之北。」即今山西河津縣與陝西韓城縣之間黃河峽谷上的禹門口。《水經注》卷四記:「昔者,大禹導河積石,疏決梁山,謂斯處也。即經所謂龍門矣。《魏土地記》曰:「梁山北有龍門山,大禹所鑿,通孟津河口,廣八十步。岩際鐫跡,遺功尚存。」這就是悅,禹鑿龍門的傳說,曾被人們認為是歷史上的真實事跡,還有人去龍門觀察過鑿山的痕跡。
大禹治水,最感人的是關於他本身的傳說。他在治水中表現的艱苦卓絕的作風,忘我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在中國人民心目中歷久彌新。間在外治水,無暇顧及家庭,顧及兒女私情。《莊子·天下篇》載:「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書》所述的,是禹娶塗山氏之女為妻,新婚僅三四天,便出發治水,兒子夏啟呱呱墮地,他沒有見過一面。孟子說,「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史記》中所載,是「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無論8年還是13年,總之是很長時支川三千,小者無數。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如此。」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競至於形容憔悴,大腿上沒剩下多少肉,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禹的形象,就是這樣一位茹苦救世的聖人。
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同時注意人民生計,指導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治水患時就考慮到興修水利,修築溝渠,使其兼具排水和灌溉的功能。《尚書》中有「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即不但疏通大江大河,還開通了田間溝渠。《史記·五帝本紀》還說;「(禹)令稷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命後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一方面救濟災民,一方面組織農業生產,提倡種植水稻。所以在先秦時期人們的心目中,禹和後稷同為農耕的始祖,後稷尚且是繼承禹的事業。《詩經·閉宮》說:「(後稷)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論語·憲問》中說:「禹稷躬稼而有天下。」顯然,大禹教民耕種與治理洪水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尚書》中有一篇《禹貢》,記述了大禹劃分九州的傳說。九州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各州的山川方位和走向、土壤性質、物產分布,貢賦的等級和物品等情況,以及進貢經行的路線,也都有記載。這是禹在治水過程中,建樹的又一件偉大業績。九州是中國最早的行政區劃,無論其可信程度如何,人們總是習慣把中國稱為九州。因為是大禹劃分九州,故古代人又常把中國稱為禹域。
由於大禹勛勞卓著,「於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數聲樂,為山川神主」,受到普天下人民的愛戴和擁護,帝舜就將他確定為繼任人選,禪位於他。據說禹也像舜一樣,曾讓天下於舜子商均,但「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後」。禹的都城,傳說非一。晉代皇甫謐說,禹「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平陽是堯時舊都,即今山西臨汾市,晉陽為今太原市,安邑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人多信禹都安邑之說。
禹為天子,其傳說以節儉為特色。孔子說:「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由他的飲食菲薄,衣服粗惡,宮殿卑陋,自奉甚為儉約,但對朝政大事、國計民生絲毫不加吝惜,祭祀辦得隆重,禮服十分美觀,更注意水利,特別盡力修整田間溝渠,以利農業。可見節儉是為了治國安民。
又傳說禹曾征伐三苗,親臨戰陣,勇武神威,戰功卓著。《墨子·兼愛下》載有《禹誓》,即禹征三苗時的誓師之詞。同書《非攻下》說禹在征三苗時,射中三苗的將領,「苗師大亂,後乃遂幾(幾義為衰微)」。這樣的傳說,使禹的形象更富有立體感,而不僅是勤勞為民的一個側面。
禹的時代,天子的權威似比堯舜時更大。傳說「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聲勢可謂浩大。禹不但大會諸侯,而且還有對諸侯的生殺之權。《韓非子·飾邪篇》說:「禹朝諸侯之君會稽之上,防風之君後至,而禹斬之。」這個傳說又刻畫出禹嚴厲暴烈的一面。
禹在年老時,選擇皋陶為繼承人,但皋陶先死,禹後來東巡死於會稽,授政於益。益讓天下於禹子啟,而諸侯都去朝見啟,啟遂登上天子之位。但另有一個傳說,是禹傳位於啟,「益干啟位,啟殺之」;益要與啟爭奪最高權力,結果失敗被殺。無淪如何,從禹啟傳承開始,中國歷史進入了「家天下」的時代。
禹與堯舜同是歷來備受頌揚的聖王,但又有獨特之處。人們對禹,除崇敬仰慕之外,又有親切之感、感激之情。他治理洪水的功績,後人追懷緬想,由衷贊嘆感激:「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龜乎:」如果沒有大禹治水,這塊地方恐怕只有魚,不會有人了。他辛勞為民的作風,尤其讓勞動人民覺得親切貼近,故先秦時代墨家即效法大禹,艱苦救世,「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禹的精神,千百年來,一直具有感召力量。
禹的傳說,本世紀初的疑古學派曾作為一個重要問題加以研究,認為禹的傳說出現最早,不過與夏王朝並無關系,而是由古人觀念中開天闢地的神人逐漸衍化過來,形成傳說故事的。顧頡剛說:「我以為禹或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當時鑄鼎象物,奇怪的形狀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動物的最有力者;或者有敷土的樣子,就算他是開天闢地的人。流傳到後來,就成了真的人王了。」他又引《說文》「禹,蟲也」的說法,故「禹是一條蟲」遂成為疑古學派招致攻擊的口實。
【史學家的評論】
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普遍認為,許多民族都有洪水時代的傳說,只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說洪水被治服,反映了克服自然、人定勝天的偉大民族精神。啟繼禹位,禪讓制終結,表明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的過渡基本結束,奴隸制國家形成。禹是部落聯盟階段的最後一位英雄人物,也是世襲王權時代的第一位君主。
【大禹的貢獻】
大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治水是與治國養民結合進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時,還指導人們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大興水上運輸,重建家園。每治理一個地方,都主動團結氏族部落酋長,完善政權建設,使百姓安居樂業。史書記載,洪水退去後,一塊塊平原露出水面,他帶領人們在田間修起條條溝渠,引水灌溉,種植粟、黍、豆、麻等農作物,還讓人們在地勢低窪的地方種植水稻。不僅治理水患獲得巨大的成功,而且農業生產也取得了進步。孔子曾頌揚禹治水的功德說:我簡直找不到他的一點缺點,他的宮室簡陋卻沒有想到改善,而是盡全力賓士水土,開溝洫,發展農耕,鼓勵人民從事勞動。(參《論語•泰伯篇》
大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極高的威望。舜召集各氏族部落酋長開慶功大會,賜給他用美玉琢磨而成的玄圭,以示其豐功偉績。並將其封於今日的河南禹州一帶。當舜年老時,眾人一致推舉禹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大禹的戰績】
禹接位後,中原各部落逐步形成以夏族為中心的領導集團。禹在這個集團中的地位已初具王權性質。他讓治水時專司刑罰的皋陶制定了一些規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聽號令者,就要以刑罰來懲辦。禹還有組織的對不聽教化多次叛亂的苗族進行征伐,打敗了苗軍,打死了三苗酋長,勢力范圍達到江淮流域。之後,「四方歸之,闢土以王」(太平御覽卷823引《隨巢子》)。舜死後,禹守孝三年,仍按傳統的禪讓制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史記•夏本紀》)禹於是再即天子位。
【大禹分九州】
禹把全國分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進行管理,他還「南省方,濟於江」(《淮南子•精神訓》),到南方巡視,在塗山(今安徽蚌埠市西)約請諸侯相會。禹為紀念這次盛會,把各方諸侯部落酋長們送來的青銅鑄成九個鼎,象徵統一天下九州。
【大禹的威嚴】
禹還特別重視恩威並濟,加強教化。傳說西部有個部族叫有扈氏,好戰而不願服夏。禹採取一邊用兵征服,一邊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終於臣服於夏。東南地區古稱「九夷」,即九個較大的部落。禹為加強對其統治,幾次出巡該地區,傳播中原文化和禮教,受到當地百姓尊敬和禮遇。他沿途向當地人詢問習俗,鼓勵農耕,告其農時,播種五穀,教育部族酋長們講禮儀,知法度,不以強凌弱,和睦相處。同時又宣布,若有不聽教化者,要以兵征討,決不客氣。當時,古越部落酋長防風氏,總想獨霸一方,自稱越人各部落之長,不聽禹的命令。禹在苗山大會上當眾命令將他處死,並暴屍三天。各地諸侯、方伯深知禹的威力和禹的神聖,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沒有參加朝見禹王的氏族部落聽說此事,也紛紛向大禹進貢稱臣。
由於禹是活動在崇山一帶的夏部落的首領,故被稱為夏後氏,他的兒子啟所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就被稱為夏。夏王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原始社會的結束、階級社會的開始,是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夏禹的都城所在地】
關於夏禹的都城所在地,亦有多種說法。根據文獻記述和考古發掘的資料印證,今天鄭州登封告成鎮的王城崗為禹都之地應較有說服力。因為登封告成鎮位於嵩山腳下,正是夏族先民聚居的地方。夏禹立國選都,自然要把自己的祖居地作為首選。另外,古書多處有「禹都陽城」的記載或者類似說法,而考古工作者在這里發現了豐富的與「陽城」有關的文化遺存,出土的陶器上印有「陽城倉器」和「陽城」等戳記,說明在東周時期這座城還叫陽城,其名應該是從「禹都陽城」沿襲而來。同時,在王城崗1957年曾發現東西並列的兩座龍山文化晚期城堡,距今約4100年左右,正好在夏代初年的時間框架內,並且已有了夯築而成的城牆。城內有大面積的建築基址、青銅器殘片和刻有原始文字的陶器殘片。近年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項目中,又在王城崗古城西側發現一座大城,面積約30萬平方米。大城的北城壕向東延伸將王城崗古城圍護其中,由此許多專家推測,王城崗古城為大城的宮城或宗廟社稷之所在,因而斷定 「禹都陽城」就在鄭州登封王城崗。
另有眾多史料記載大禹都城應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古代大禹因治水有功,受封於此,禹之子啟繼位後,在山西夏縣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史稱夏朝。
大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之一,大禹治水所衍生出的豐富意義,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為華彩的一章。
巴蜀大地,文明悠久,人傑地靈,從遠古時代開始,就產生了許多至今仍光輝無比的神話傳說,反映著古老的巴蜀人民在文化進步的漫長路途中堅韌的進取精神和美妙的想像能力,成為巴蜀文化大觀園中引人入勝的一個生動世界。
這里,江河眾多,從遠古開始,就一直水害頻仍,危及著廣大勞動人民的生命財產。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巴蜀人民充分發揮了勇敢戰斗精神,與水害進行了頑強的斗爭,取得了一系列偉大的勝利。他們在與水害作斗爭的同時,憑著自己的想像能力,創造了一個個征服、戰勝自然災害的神話傳說,以體現他們古樸而又復雜的心理現實。
大禹在巴蜀治水及其神話傳說,便最為生動、最為精彩、最為顯著地表現了這一巴蜀勞動人民的真實心理,井沉澱為巴蜀文化和中國水文化的精品之一。
② 鈞瓷有名氣嗎
鈞瓷很有名氣。2008年,鈞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鈞瓷發端於東漢,是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被稱為國寶、瑰寶。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獨有的國寶瓷器,憑借其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復雜的配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湖光山色、雲霞霧靄、人獸花鳥蟲魚等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和奇妙韻味,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國成立後,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恢復鈞瓷燒制,鈞瓷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鈞瓷生產工藝與水平都得到了劃時代的提升,鈞瓷不斷作為國禮現身世界。
鈞窯的故鄉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以市轄的神垕鎮一帶的窯廠最為集中和著名,禹州市境內發現古鈞窯址147處,經專家認定歷史上不同朝代的窯爐就有260多座。
禹州的鈞瓷,被稱為「國寶」、「瑰寶」。鈞窯是我國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它的主要貢獻在於燒製成艷麗絕倫的紅釉鈞瓷,從而開創了銅紅釉之先河,改變了以前中國高溫顏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開拓了新的藝術境界,鈞瓷是因宋徽宗時期曾在近禹州市內古鈞台附近設置官窯專門燒制御用瓷而得名。
③ 禹州市商務局局長是誰
組 長:上官建平(商務局局長)
副組長:董永順(商務局副主回任科員)
成 員:董偉遠(商務局安全科科長)
郭西答城(商務局安全科科員)
湯天欣(百貨公司經理)
石向陽(食品公司經理)
萬世新(商業樓經理)
耿玉興(興曄有限公司經理)
董慧芳(民爆專營公司副經理)
曹明懷(禹宏有限公司經理)
白超鋒(五交化公司經理)
④ 禹州的同志們,給我說幾個好玩的地方啊。
風景名勝鈞官窯址博物館:河南禹州鈞窯址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禹州市鈞官窯路北段,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鈞官窯遺址保護區內,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館藏,從禹州歷史文化傳承角度展示鈞瓷文化的起源、發展的歷史脈絡、文化背景、地域特徵;從鈞瓷藝術發展規律角度展示鈞瓷各個時期的實物特徵、工藝特點、藝術價值、發展水平;從製作工藝上,恢復和展示鈞瓷的柴燒、煤燒、拉坯成型等傳統的製作工藝。讓人們在縱向上對鈞瓷的歷史沿革、文化傳承、工藝發展,在橫向上對鈞瓷現代發展水平、藝術成就全面的直觀的了解,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弘揚鈞瓷文化。 神垕古鎮:神垕鎮位於禹州市西南。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積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區域特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神垕古鎮」之名歷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產各種陶瓷,「神垕古鎮」被譽為全國唯一「活著的古鎮」。悠久的歷史給神垕鎮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目前,神垕鎮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各種古寺廟、古民居、古祠堂等40餘處,大多數分布於以老街為核心,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內。 大鴻寨:大鴻寨風景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邊陲鳩山鄉境內,為伏牛山系余脈。主峰大鴻寨高1156米,駐足山巔,俯視遠眺,萬壑縱橫,群山拱圍,峰巒疊翠,氣象萬千。集自然、山、水、洞、林為一體,其優美而豐富的自然生態旅遊環境,符合人們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是少有的自然生態旅遊區之一。 禹州森林植物園: 禹州森林植物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葯用植物園。禹州森林植物園佔地面積213.3公頃,森林覆蓋率89.9%。匯集國內外各類植物1200多種,其中珍稀植物116種。全園共分9個景區、3個景觀帶、107個景點。可春踏芳草,聞百花之香;夏棲濃蔭,聽流水潺潺;秋觀紅葉,看楓林之醉;冬賞百梅,看雪花飛舞;四時景色各有妙趣。是以森林野趣為主體,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科研科普、生產示範、會務接待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生態型森林植物園。 白沙湖:白沙湖位於禹州西北30公里,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集觀光、會務、度假、娛樂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白沙水庫東起二龍山,西接逍遙嶺。景區內有石崖峭壁,石雕佛龕,石徑幽壑,飛瀑清泉,湖心小島,遊艇帆船,古木幼林,畫壁勾檐,粼粼碧波,柔軟沙灘。一年四季、一日四時,陰晴雨雪,旦夕晨昏,景隨時易,景隨步移。您可以乘扁舟盪漾,可以坐快艇穿梭,可以篝火野營,可以夜聽松濤波聲曉看紅日青山。景區東嶺關是三國時期關羽保護二位皇嫂「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時「過五關斬六將」的第一關,至今還遺存有「義勇武安王廟」。廟前有戲樓和望嵩橋等文化遺跡。 逍遙觀:逍遙觀游覽區位於禹州市淺井崆峒山麓,是軒轅黃帝訪上古哲人廣成子的發生地。逍遙觀為一處道觀建築,是傳說中古代軒轅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而成仙得道之地,有「天下第一觀」之稱,保留有眾多的古建築,而且在布局方面,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娘娘寶劍、黑龍河、老龍澗,娘娘蛋石、千年牡丹以及高原古寨、山泉瀑布把這里裝扮得既神秘又靈秀,這里青山環抱,溪水潺流,風景秀麗,遊人至此會油然產生一種「清心悅目飄飄欲仙」之感,自然、人文景觀的美妙組合使世人仰慕。形成了以逍遙觀為中心,有30多個景點組成的黃帝遺跡游覽區。 周定王陵: 周定王陵景區由明代周定王墓、王妃陪葬墓及其周圍的自然景觀所構成。這里風光秀麗,景點繁多,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周定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及其王妃們的墓區。墓區左邊是青龍嶺,右邊有卧虎山,主峰坐北向南,山嶺呈彎曲狀向左右兩邊延伸為椅子形。周定王墓就坐落在椅子的環抱之中。鳥瞰整個山貌,在此形成「二龍戲珠」。形成龍虎把門之勢。周定王陵背靠明山,面對陘山,左有青龍山,右有白虎山,是一塊風水寶地。? 畫聖故里:畫聖祠位於禹州市西南鴻暢鎮山底吳村。村中舊有畫聖神祠一座初創於唐朝末年,文革中被毀,公留殘碣數片。新修的畫聖祠,背靠九龍山。前有山門,兩壁繪有吳道子的傳世名作;門內有碑廊,樹有名人書畫碑刻;東西廂房,陳列有道子珍跡遺物;畫聖大殿,正對三峰山陽的道子墓、飲牛坑、祖師洞和謎語峰。殿後有角門,真通十八連環彩石洞,山下是蘭河,乘遊艇可觀看吳道子垂釣台。是一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諧、品休閑娛樂與文化底蘊相聯的一方聖地。 古鈞台:古鈞台又名夏台。現位於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老校區。是夏啟大宴諸侯、舉行開國典禮的地方。「鈞台之享」被成為中國第一國宴。此後,夏代諸帝踐位、中央施政、與諸侯商議國事都在此,成為夏「皇宮帝苑」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因「夏桀囚商湯於鈞台」,所以古鈞台也被稱為「中國第一座監獄」。現存古鈞台系康熙十八年(公元1697年)重建,為磚石結構,略呈方形,高4.4米,闊7.4米,台下有洞,進深6.15米。南面正中有洞門,寬2.46米,高2.87米,塊石拱券,上額書「古鈞台」,洞門兩側有磚刻對聯,上聯「得名始於夏」,下聯「懷古幾登台」。台上築起的亭殿為雙重檐,兩滴水宮殿式,周圍有24根明柱支撐,紅柱黃瓦,透花門窗。四邊圍以青石雕刻欄桿,石欄20塊,上刻與夏啟有關的歷史典故、風景文物畫圖,整體建築古樸典雅,巍峨壯觀。 禹王鎖蛟井:禹王鎖蛟井是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而建造。據歷史傳說,遠古時代洪水泛濫,皆因水中的一種怪獸——蛟龍作祟。這種蛟龍能在水中興風作浪,鼓動水勢,沖垮人們所築的堤防,淹沒土地村莊,致使無數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大禹在眾神的幫助下,將九條蛟龍一一制服,並把其中的一條禁錮在一口八角井中。人們就把這口井稱為「禹王鎖蛟井」。禹王鎖蛟井為歇山亭榭式建築,亭子挑角起脊,上覆青灰色古瓦,殿內粉壁彩屏,外壁檐下繪有24幅有關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殿內有一座高達2.84米的大禹像,坐落於鎖蛟井邊,井口以巨石掩蓋,石上穿有鐵索一條垂於井口 ,青石雕刻的蛟龍頭部淺露於水面,俯視井中隱約可見。 此外禹州境內還有大禹像、禹王廟、禹山、禹州城隍廟、文廟、天寧寺、朝陽門清真寺、柏山文峰塔、後漢祖劉知遠的睿陵、張良洞、懷幫會館、十三幫會館以及紙坊湖、十里潁河湖、科技文化廣場等歷史古跡與自然風景。
⑤ 禹州市神後鎮古傳說
傳說還是比較多的。建議查看http://ke..com/view/174798.htm金火聖母相傳有個朝代的皇帝做了一個夢,看到一對紅似殊砂、鮮似雞血、晶瑩透亮的花瓶,十分惹人喜愛。第二天,他派大臣四處查訪,終於打聽到是神後鎮燒的,皇帝傳下聖旨,讓神後窯工為他燒制出夢中所見的花瓶。鈞瓷窯變不易掌握,生產條件又落後,十窯九不成。可是皇帝的聖旨誰敢違抗呢?有個窯工經過千辛萬苦,總算把花瓶燒出來了,送給皇帝一看,皇上大怒,當著群臣說:「這些東西和我夢中所見的根本不一樣。」接著又傳下一道聖旨,十天之內燒不出夢中花瓶;所有窯工滿門抄斬。窯工們日夜趕燒,期限快到,仍然燒不出來。有個窯工之女名叫艷紅,不但長得美麗,而且心地善良,從小跟父輩學會了瓷器的造型和燒制手藝,此時大禍臨頭,艷紅決心以身試火,讓自己的血氣滲入籠中,凝結在花瓶上。她想,反正燒不成也是死,燒成了可以給父老兄弟免去一場災難。主意一定,當爐火燒到決定釉色的關鍵時刻,她登上窯頂,一頭栽進窯里,但見窯中紅光彌漫,紅浪滔滔。出窯時,一對玉般晶潤、血般艷紅的花瓶亭亭玉立在匣缽之中。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善良的姑娘,為她蓋了廟、塑了像,讓子孫後代懷念她。這就是後來傳說中的金火聖母。雞血紅古時候,神垕有個老窯工叫王鈞,老伴去世早,收養了一個兒子,起名王小,在大劉山騶虞河邊以燒制鉤瓷為生。有一天晚上,王鈞剛睡下,蠓隴中聽見有人喚道:「王鈞醒來,王鈞醒來。」他起來看看,屋內連個人影也沒有,翻個身又人睡了。不大一會兒,只見一道紅光,照得小屋如同白晝,王鈞翻身坐起,只見一位紅光滿面的白發老人坐在床邊。老人對王鈞說:你燒造鈞瓷不得秘訣,我今奉玉皇太帝之命,特來點化於你。但凡仙之間不能通話,我手書二字,啟發於汝。」說著操起一根柴火棒寫起來。王鈞一看,是「心血」二字。正待細問,老人將手一擺,又寫道:「天機不可泄露,得秘訣之後,子孫造福人類,不可漁利他人,否則,得而復失。」寫罷,飄然而去。第二天,王鈞醒來,回憶昨晚之事,原來是一場美夢。說起王鈞手藝,真是出類拔萃,七里長街同行無一可比。他做的鈞瓷如碗、盤、爐、鼎、瓶、洗、盆、缽等,設計合理,造型大方,就是掌握不住火候,燒出的產品常因釉向下流走過多造成報廢,使他傷透了腦筋。昨晚仙翁指點,可是人的鮮血何處尋呢?左思右想,毫無辦法。最後拿定主意,自己以身試火,取得經驗傳給子孫。他將養子王小叫到跟前,將仙翁指點自己試火一事告訴兒子。王小撲通跪下說:爹爹,萬萬不能,萬萬不能啊。王鈞臉色嚴肅,扶起兒子說:「我兒不必多慮,天意如此。」王小見父親主意已定,也暗地裡打定了主意。幾天後,父子倆將坯子上好釉裝進窯里,點上火,連燒三天三夜,只見窯內濃煙翻滾,火苗不住地往上躥。王鈞雙眼布滿血絲,汗流滿面,對兒子說:「孩子,就看今夜了,我餓了,你去拿個饃來。」王小不知是計,回身拿饃去了。王鈞目視蒼天大呼:「蒼天有靈,莫負老漢一生心血。說罷,脫光衣服,爬到窯頂,跳進熊熊的窯火中。王鈞往火中一跳,立刻急壞了暗中相助的自發仙翁。他在窯旁整整蹲了三天三夜,只等今夜助王鈞一臂之力,誰知王鈞竟縱身跳人窯火中,頓足嘆道:「罪過!罪過!」他見事已不可挽回,遂用手點化。只見窯內濃煙頓消,紅浪翻滾。王小拿饃回來,見到父親衣服,一切明白,遂大叫一聲,氣絕於地。悠悠間,王小來到大劉山上,看到一位白發仙翁正在和爹爹談話。王小急忙趕到跟前,拉著仙翁的手說:「救救俺爹。」仙翁說:「此乃天數,命該如此,也是老夫罪過。你要繼承父業,做好鈞瓷,貢獻世人。汝父今已位列仙籍,不必為慮。」言盡,拉著王鈞直上天空。王小抬頭看時,只見半空中飄落下一張紙條,拿起一看,上書「可用雞血代替」六個大字。再說,眾鄉鄰見王鈞已死,慌忙救醒王小,他擦了擦充血的雙眼,看看窯中火勢,只見各種造型的鈞瓷作品像塗了一層顏色一樣,五光十色,艷麗奪目,十分好看。恍惚中,好像看見父親身影一樣。他悲痛地對鄰居們說:「不管這一窯是什麼紅色,都叫雞血紅。」果然,出窯後顏色最好的就數雞血紅了。此外,還有玫瑰紅、海棠紅、茄皮紫等顏色。人們為了紀念王鈞,在神後火神廟里塑了他的像。數百年過去了,這故事一直在神垕流傳。鈞釉宋朝時,陽翟一帶民間普遍燒造青釉瓷器,有一老婦領著幾個兒子燒一座瓷窯。一天開窯時,突然出現了幾件帶有紅紫斑的彩釉瓷器,老婦喜出望外,想必是「窯神爺」顯靈,忙喚全家老小,到伯靈翁廟燒香磕頭。但燒第二窯時,卻又不見這種釉色了。老婦甚是納悶,為啥「窯神爺」不靈了?這時,她忽見作坊屋地下有不少銅屑,就問兒子誰撤的?兒子都說不是自己撤的,只有一個過路的銅匠,前天在這里宿過一夜。老婦心想,莫非紅釉和這銅屑有關系?於是就把銅屑配在釉里,果然又燒成比第一次更鮮艷、更美麗的玫瑰紫釉。消息傳開,遠近窯場都紛紛仿效製作。後來,又有巧匠把銅礦石配在釉里,也燒成了紫紅釉。從此,青釉器就不是單純的一色釉,而是有多種多樣的色調,彷彿在蔚藍的天空中忽然涌現出片片紅霞那樣美麗。蚯蚓走泥紋「蚯蚓走泥紋」是鈞瓷釉面上一種特殊的紋路,形似蚯蚓在泥地上爬過留下的痕跡,呈蜿蜒曲折而又長短不同的線狀,有的為單線條,有的為多線條相互交叉。這種紋路源自宋鈞官窯,為鈞瓷所獨有,是鈞瓷窯變的藝術特徵之一。關於蚯蚓走泥紋,在禹州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原先禹州城北關的潁河水很深,水裡邊生活著魚鱉蝦蟹等水族。水族有個共同的首領,叫做「頭王」。這頭王至高無上,掌握著水族們的生殺大權,厲害得很。蚯蚓那時候也生活在水裡,和螃蟹、螞蝦一樣在水裡游來游去。蚯蚓還和螃蟹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螃蟹頭上的兩個鉗子無意間夾斷了螞蝦的兩根長須,螞蝦就到頭王那裡去告狀。這螞蝦精得很,它為了能告倒螃蟹,就偷偷送給頭王一顆夜明珠,頭王一見十分歡喜,就收下了。常言道: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頭王受了賄,就向著螞蝦,於是判螃蟹有罪,要用爐火燒死。蚯蚓聽說了這事,很為螃蟹不平,就去找頭王評理,頭王哪能聽得進去,不由分說,也判蚯蚓與螃蟹同罪,一塊處死。兩個行刑的水鬼押著螃蟹和蚯蚓來到岸上,四處尋找有爐火的地方,轉來轉去,來到潁河南岸的鈞窯場,剛好見窯工們正在裝窯。兩個水鬼就乘人不備,把螃蟹和蚯蚓裝進了放鈞瓷釉坯的籠盔里。螃蟹趴在了一個雞心盤上,蚯蚓趴在了一個鼓釘洗里。兩個水鬼在暗地裡看著窯工們把窯裝好,封住了窯門,只待點火了,就返回水裡向頭王復命去了。一會兒,窯工們就把窯點著了火。頓時窯里煙霧彌漫,熏得螃蟹直流眼淚,眼淚都滴在了雞心盤上,它受不了了,就掙扎著往盤外爬,終於爬出了盤子。這時窯里溫度已升起來了?螃蟹還是被燒成了灰。蚯蚓呢,開始也在鼓釘洗里往外爬,但鼓釘洗邊沿兒高,蚯蚓爬得又慢,沒多會兒也被燒成了灰。這窯鈞瓷住火後開窯,窯工們發現有個雞心盤里出現了不少像珍珠樣的斑點,有一件鼓釘洗上出現了很多像蚯蚓爬過一樣的紋路。窯工們覺得這種斑點和紋路很好看,就分別起名叫「珍珠點」和「蚯蚓紋」。從此以後,凡是在這個窯里燒出的鈞瓷,窯窯都有幾件帶蚯蚓紋的,間或也有珍珠點出現。窯工們都感到很神奇,不知是咋回事兒。但是潁河裡的水族們知道,這是螃蟹和蚯蚓的冤魂不散啊!不該死罪,硬被判成死罪,這實在是天大的冤枉!螃蟹和蚯蚓被爐火燒死後不久,蚯蚓的後代們覺得這個頭王太霸道,不想再在水裡受欺負,就搬家來到了陸地上,拱到土裡去呆著。但完全離開水還不行,看哪兒土濕,就往哪兒去,還經常在濕泥地上爬來爬去。後世的人見了,只知道蚯蚓會拱土、走泥,人們就把「蚯蚓紋」改稱為「蚯蚓走泥紋」了。五子登科瓶的由來在鈞瓷諸多的品種中,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造型,它由六個葫蘆組成,中間是一個大葫蘆,大葫蘆的周圍有五個小葫蘆與之連成一體,這個器型的名字叫《五子登科》。說起這個《五子登科》,還有一段不尋常的來歷。在我國宋朝,有一個姓竇,名禹鈞,號燕山的人,年輕時發奮苦讀,連年趕考卻一直未能考中。後來結婚成家,心灰意冷,已無意求取功名。他膝下有五個兒子,即儀、儼、侃、仲、僖,個個聰明伶俐。他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兒子們的身上,決心教導他們成材。他讓孩子們閱讀自家豐富的藏書,用良好的教育方法指導孩子們的學習,同時把他過去學習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得失都講授給孩子們聽,加上他這幾個兒子的刻苦努力,一個個陸續登土皇榜中舉了。這件事在當時轟動很大,朝野上下人人盡知,一時傳為美談。有了這件事,當朝皇帝就想廠若是天下做父母的都能像竇燕山這樣教子有方,使子孫後代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為國盡忠,何愁我宋室天下不代代強盛。為鼓勵天下百姓都效法竇燕山,讓世人都努力學習,勤奮攻讀,有志於功名,皇帝就傳下兩道聖旨:第一,把竇燕山教子成材的事跡編人正在定稿的蒙學讀本《三字經》中,流芳百世;第二,做一件永久性的器物,來紀念這件事,並限期半年完成。丞相接旨後,立即去辦。第一件事,丞相讓主持編寫《三字經》的大臣去辦,很快就辦妥了。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字經》中有了這樣幾句話:「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義方,是指為人處世的規矩、法度、道理等,泛指家教。但第二件事,丞相頗費思量,限期已過了一月,還沒考慮出來。在選用什麼材料上,丞相一直拿不定注意。有一天,丞相正在書房靜坐沉思,門官來報,說是專管進貢瓷器的官員來訪。丞相一聽,眼睛一亮:對呀,這件永久性的器物何不做成瓷器呢?瓷器是放不壞的,而且又美觀。丞相當下就決定選用瓷器來作紀念品,並且要用鈞窯的瓷器。他選用鈞瓷有兩個原因:一是竇燕山名叫禹鈞,丞相博學多才,馬上聯想到出產鈞瓷的陽翟是大禹的故鄉,那裡還有大禹之子夏啟即位大享諸侯的遺跡「古鈞台」,而鈞台附近就是御用鈞窯場。丞相心裡說,用鈞瓷作紀念物品可能是天意。二是鈞瓷晶瑩玉澗,五彩斑斕,名列五大名瓷之首,不像其他瓷器的色調那麼單一。丞相命貢瓷官在限期之內,燒造出寓意深刻的鈞瓷貢獻給皇上,完成聖上旨意。貢瓷官領命後,不敢懈怠,回到鈞窯場,馬上命人設計畫圖,制訂製作方案。最終選定用吉祥葫蘆來完成這一重要使命。器物造型是中間一個大葫蘆,周圍有五個小葫蘆與大葫蘆連成一體,五個小葫蘆寓意五個兒子,大葫蘆寓意科舉。葫蘆與「福祿」諧音,而且有「千秋萬代(蔓帶)」的寓意,正合皇上永久性的旨意。鈞瓷窯工們白天黑夜不停地輪流干,從制坯、上釉到燒成,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操作,不敢有一絲馬虎。經過多次失敗,終於在最後的限期內燒制出了一件精美的窯變鈞瓷珍品。貢瓷官把這件鈞瓷珍品用絹布小心翼翼地包了一層又一層,馬不停蹄,星夜護送到京城丞相府,丞相進宮親自奉獻給皇上。皇上一看,只見六個寶葫蘆閃閃發光,釉色紫紅相映,釉面上數條彎曲的紋路形如蚯蚓走泥,煞是好看,而且選材恰當,寓意深刻。皇上看後龍顏大悅,下旨嘉獎丞相、貢瓷官及鈞窯工匠,並御賜這件鈞瓷叫做《五子登科》。《五子登科》的名字也就這樣流傳下來,一直沿用到現在。觀音瓶「觀音瓶」造型是鈞瓷常見的一個品種,其基本形體是喇叭口、脖頸內收、豐肩、圓腹、直腿到足,與人們所見的美術作品中觀音菩薩手上所持凈瓶相似。民間傳說,觀音所持的凈瓶實際上就是一個鈞瓷瓶,是鈞瓷藝人送給觀音的,觀音非常喜愛,後來就成為隨身攜帶的一件寶物,用於盛甘露、降甘霖,普度眾生。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年禹州一帶大旱,烈日炎炎,禾苗枯黃。一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雲游到此,看到此情此景,善心大發,要施法降甘霖下場透雨,拯救禹州黎民百姓。觀音心想:「東海水深,取之不盡,何不用它一用?但山高路遠,用什麼東西把水盛過來呢?聽說這一帶出產一種寶瓷,用寶瓷瓶來盛水豈不是很好?」觀音來到一家窯戶門口,輕叩柴門,門開了,開門的是一位姑娘,名叫彩虹。彩虹認出是觀音菩薩,跪倒就拜,請求觀音菩薩快救禹州百姓。觀音說:「我就是為這事來的,快起來吧。把你家的鈞瓷寶瓶借給我用用。」彩虹一聽,高興極了,趕忙回屋拿出一個精美的鈞瓷寶瓶,並一再說要把這個寶瓶奉送給觀音菩薩。觀音見她心誠,就愉快地收下了。觀音來到東海上空,把寶瓶口朝下,嘴裡念念有詞,只見大海里一股水柱直沖上來,鑽進寶瓶口裡。觀音用寶瓶吸罷水,返回到禹州上空,手捧寶瓶開始行雨。寶瓶里每往外滴出一滴水,就化作傾盆大雨。寶瓶里不停地滴水,大雨不停地下。地里的莊稼喝足了水,禾苗直挺挺地往上長,變得綠油油的。禹州一帶的黎民百姓奔走相告,感謝觀音菩薩降下甘露。觀音看雨水已經下足,就收起寶瓶,駕著樣雲到其他地方普度眾生去了。雨過天晴,各家各戶又開始照常幹活兒。彩虹姑娘有心思,她照原先送給觀音菩薩的那個瓶樣,又燒制了許多鈞瓷瓶,並取名叫「觀音瓶」——這就是觀音瓶造型的由來。由於觀音瓶造型簡潔,線條流暢,比較適於鈞釉的變化,加上與觀音菩薩有一定的聯系,有吉祥幸福之意,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到現在還盛燒不衰。
⑥ 河南禹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鈞官窯址博物館 :河南禹州鈞窯址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禹州市鈞官窯路北段,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鈞官窯遺址保護區內,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館藏,從禹州歷史文化傳承角度展示鈞瓷文化的起源、發展的歷史脈絡、文化背景、地域特徵;從鈞瓷藝術發展規律角度展示鈞瓷各個時期的實物特徵、工藝特點、藝術價值、發展水平;從製作工藝上,恢復和展示鈞瓷的柴燒、煤燒、拉坯成型等傳統的製作工藝。讓人們在縱向上對鈞瓷的歷史沿革、文化傳承、工藝發展,在橫向上對鈞瓷現代發展水平、藝術成就全面的直觀的了解,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弘揚鈞瓷文化。 神垕古鎮 :神垕鎮位於禹州市西南。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積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區域特色的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神垕古鎮」之名歷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產各種陶瓷,「神垕古鎮」被譽為全國唯一「活著的古鎮」。悠久的歷史給神垕鎮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目前,神垕鎮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各種古寺廟、古民居、古祠堂等40餘處,大多數分布於以老街為核心,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內。 大鴻寨 :大鴻寨風景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邊陲鳩山鄉境內,為伏牛山系余脈。主峰大鴻寨高1156米,駐足山巔,俯視遠眺,萬壑縱橫,群山拱圍,峰巒疊翠,氣象萬千。集自然、山、水、洞、林為一體,其優美而豐富的自然生態旅遊環境,符合人們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是少有的自然生態旅遊區之一。 禹州森林植物園 : 禹州森林植物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葯用植物園。禹州森林植物園佔地面積213.3公頃,森林覆蓋率89.9%。匯集國內外各類植物1200多種,其中珍稀植物116種。全園共分9個景區、3個景觀帶、107個景點。可春踏芳草,聞百花之香;夏棲濃蔭,聽流水潺潺;秋觀紅葉,看楓林之醉;冬賞百梅,看雪花飛舞;四時景色各有妙趣。是以森林野趣為主體,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科研科普、生產示範、會務接待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生態型森林植物園。 白沙湖 :白沙湖位於禹州西北30公里,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集觀光、會務、度假、娛樂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白沙水庫東起二龍山,西接逍遙嶺。景區內有石崖峭壁,石雕佛龕,石徑幽壑,飛瀑清泉,湖心小島,遊艇帆船,古木幼林,畫壁勾檐,粼粼碧波,柔軟沙灘。一年四季、一日四時,陰晴雨雪,旦夕晨昏,景隨時易,景隨步移。您可以乘扁舟盪漾,可以坐快艇穿梭,可以篝火野營,可以夜聽松濤波聲曉看紅日青山。景區東嶺關是三國時期關羽保護二位皇嫂「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時「過五關斬六將」的第一關,至今還遺存有「義勇武安王廟」。廟前有戲樓和望嵩橋等文化遺跡。 逍遙觀 :逍遙觀游覽區位於禹州市淺井崆峒山麓,是軒轅黃帝訪上古哲人廣成子的發生地。逍遙觀為一處道觀建築,是傳說中古代軒轅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而成仙得道之地,有「天下第一觀」之稱,保留有眾多的古建築,而且在布局方面,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娘娘寶劍、黑龍河、老龍澗,娘娘蛋石、千年牡丹以及高原古寨、山泉瀑布把這里裝扮得既神秘又靈秀,這里青山環抱,溪水潺流,風景秀麗,遊人至此會油然產生一種「清心悅目飄飄欲仙」之感,自然、人文景觀的美妙組合使世人仰慕。形成了以逍遙觀為中心,有30多個景點組成的黃帝遺跡游覽區。 周定王陵: 周定王陵景區由明代周定王墓、王妃陪葬墓及其周圍的自然景觀所構成。這里風光秀麗,景點繁多,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周定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及其王妃們的墓區。墓區左邊是青龍嶺,右邊有卧虎山,主峰坐北向南,山嶺呈彎曲狀向左右兩邊延伸為椅子形。周定王墓就坐落在椅子的環抱之中。鳥瞰整個山貌,在此形成「二龍戲珠」。形成龍虎把門之勢。周定王陵背靠明山,面對陘山,左有青龍山,右有白虎山,是一塊風水寶地。 畫聖故里 :畫聖祠位於禹州市西南鴻暢鎮山底吳村。村中舊有畫聖神祠一座初創於唐朝末年,文革中被毀,公留殘碣數片。新修的畫聖祠,背靠九龍山。前有山門,兩壁繪有吳道子的傳世名作;門內有碑廊,樹有名人書畫碑刻;東西廂房,陳列有道子珍跡遺物;畫聖大殿,正對三峰山陽的道子墓、飲牛坑、祖師洞和謎語峰。殿後有角門,真通十八連環彩石洞,山下是蘭河,乘遊艇可觀看吳道子垂釣台。是一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諧、品休閑娛樂與文化底蘊相聯的一方聖地。 古鈞台 :古鈞台又名夏台。現位於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老校區。是夏啟大宴諸侯、舉行開國典禮的地方。「鈞台之享」被成為中國第一國宴。此後,夏代諸帝踐位、中央施政、與諸侯商議國事都在此,成為夏「皇宮帝苑」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因「夏桀囚商湯於鈞台」,所以古鈞台也被稱為「中國第一座監獄」。現存古鈞台系康熙十八年(公元1697年)重建,為磚石結構,略呈方形,高4.4米,闊7.4米,台下有洞,進深6.15米。南面正中有洞門,寬2.46米,高2.87米,塊石拱券,上額書「古鈞台」,洞門兩側有磚刻對聯,上聯「得名始於夏」,下聯「懷古幾登台」。台上築起的亭殿為雙重檐,兩滴水宮殿式,周圍有24根明柱支撐,紅柱黃瓦,透花門窗。四邊圍以青石雕刻欄桿,石欄20塊,上刻與夏啟有關的歷史典故、風景文物畫圖,整體建築古樸典雅,巍峨壯觀。 禹王鎖蛟井 :禹王鎖蛟井是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而建造。據歷史傳說,遠古時代洪水泛濫,皆因水中的一種怪獸——蛟龍作祟。這種蛟龍能在水中興風作浪,鼓動水勢,沖垮人們所築的堤防,淹沒土地村莊,致使無數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大禹在眾神的幫助下,將九條蛟龍一一制服,並把其中的一條禁錮在一口八角井中。人們就把這口井稱為「禹王鎖蛟井」。禹王鎖蛟井為歇山亭榭式建築,亭子挑角起脊,上覆青灰色古瓦,殿內粉壁彩屏,外壁檐下繪有24幅有關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殿內有一座高達2.84米的大禹像,坐落於鎖蛟井邊,井口以巨石掩蓋,石上穿有鐵索一條垂於井口 ,青石雕刻的蛟龍頭部淺露於水面,俯視井中隱約可見。 此外禹州境內還有大禹像、禹王廟、禹山、禹州城隍廟、文廟、天寧寺、朝陽門清真寺、柏山文峰塔、後漢祖劉知遠的睿陵、張良洞、懷幫會館、十三幫會館以及紙坊湖、十里潁河湖、科技文化廣場等歷史古跡與自然風景。
麻煩採納,謝謝!
⑦ 河南潛力最強的縣級市禹州GDP比市區高,未來會怎樣發展
此外,它還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是華夏故都,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孕育了韓非、呂不韋、張良、吳道子、晁錯等歷史名人,擁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留和深厚的歷史基礎,這也成為徐昌的重要旅遊組成部分,令人感興趣如果朋友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資源來這里,努力發展的話,很有可能在將來很有可能為撤市設區。
⑧ 禹州景點哪個比較好玩的地方
鈞官窯址博物館:河南禹州鈞窯址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禹州市鈞官窯路北段,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鈞官窯遺址保護區內,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館藏,從禹州歷史文化傳承角度展示鈞瓷文化的起源、發展的歷史脈絡、文化背景、地域特徵;從鈞瓷藝術發展規律角度展示鈞瓷各個時期的實物特徵、工藝特點、藝術價值、發展水平;從製作工藝上,恢復和展示鈞瓷的柴燒、煤燒、拉坯成型等傳統的製作工藝。讓人們在縱向上對鈞瓷的歷史沿革、文化傳承、工藝發展,在橫向上對鈞瓷現代發展水平、藝術成就全面的直觀的了解,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弘揚鈞瓷文化。 神垕古鎮:神垕鎮位於禹州市西南。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積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區域特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神垕古鎮」之名歷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產各種陶瓷,「神垕古鎮」被譽為全國唯一「活著的古鎮」。悠久的歷史給神垕鎮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目前,神垕鎮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各種古寺廟、古民居、古祠堂等40餘處,大多數分布於以老街為核心,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內。 大鴻寨:大鴻寨風景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邊陲鳩山鄉境內,為伏牛山系余脈。主峰大鴻寨高1156米,駐足山巔,俯視遠眺,萬壑縱橫,群山拱圍,峰巒疊翠,氣象萬千。集自然、山、水、洞、林為一體,其優美而豐富的自然生態旅遊環境,符合人們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是少有的自然生態旅遊區之一。 禹州森林植物園:禹州森林植物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葯用植物園。禹州森林植物園佔地面積213.3公頃,森林覆蓋率89.9%。匯集國內外各類植物1200多種,其中珍稀植物116種。全園共分9個景區、3個景觀帶、107個景點。可春踏芳草,聞百花之香;夏棲濃蔭,聽流水潺潺;秋觀紅葉,看楓林之醉;冬賞百梅,看雪花飛舞;四時景色各有妙趣。是以森林野趣為主體,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科研科普、生產示範、會務接待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生態型森林植物園。 白沙湖:白沙湖位於禹州西北30公里,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集觀光、會務、度假、娛樂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白沙水庫東起二龍山,西接逍遙嶺。景區內有石崖峭壁,石雕佛龕,石徑幽壑,飛瀑清泉,湖心小島,遊艇帆船,古木幼林,畫壁勾檐,粼粼碧波,柔軟沙灘。一年四季、一日四時,陰晴雨雪,旦夕晨昏,景隨時易,景隨步移。您可以乘扁舟盪漾,可以坐快艇穿梭,可以篝火野營,可以夜聽松濤波聲曉看紅日青山。景區東嶺關是三國時期關羽保護二位皇嫂「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時「過五關斬六將」的第一關,至今還遺存有「義勇武安王廟」。廟前有戲樓和望嵩橋等文化遺跡。 逍遙觀:逍遙觀游覽區位於禹州市淺井崆峒山麓,是軒轅黃帝訪上古哲人廣成子的發生地。逍遙觀為一處道觀建築,是傳說中古代軒轅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而成仙得道之地,有「天下第一觀」之稱,保留有眾多的古建築,而且在布局方面,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娘娘寶劍、黑龍河、老龍澗,娘娘蛋石、千年牡丹以及高原古寨、山泉瀑布把這里裝扮得既神秘又靈秀,這里青山環抱,溪水潺流,風景秀麗,遊人至此會油然產生一種「清心悅目飄飄欲仙」之感,自然、人文景觀的美妙組合使世人仰慕。形成了以逍遙觀為中心,有30多個景點組成的黃帝遺跡游覽區。 周定王陵:周定王陵景區由明代周定王墓、王妃陪葬墓及其周圍的自然景觀所構成。這里風光秀麗,景點繁多,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周定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及其王妃們的墓區。墓區左邊是青龍嶺,右邊有卧虎山,主峰坐北向南,山嶺呈彎曲狀向左右兩邊延伸為椅子形。周定王墓就坐落在椅子的環抱之中。鳥瞰整個山貌,在此形成「二龍戲珠」。形成龍虎把門之勢。周定王陵背靠明山,面對陘山,左有青龍山,右有白虎山,是一塊風水寶地。? 畫聖故里:畫聖祠位於禹州市西南鴻暢鎮山底吳村。村中舊有畫聖神祠一座初創於唐朝末年,文革中被毀,公留殘碣數片。新修的畫聖祠,背靠九龍山。前有山門,兩壁繪有吳道子的傳世名作;門內有碑廊,樹有名人書畫碑刻;東西廂房,陳列有道子珍跡遺物;畫聖大殿,正對三峰山陽的道子墓、飲牛坑、祖師洞和謎語峰。殿後有角門,真通十八連環彩石洞,山下是蘭河,乘遊艇可觀看吳道子垂釣台。是一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諧、品休閑娛樂與文化底蘊相聯的一方聖地。 古鈞台:古鈞台又名夏台。現位於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老校區。是夏啟大宴諸侯、舉行開國典禮的地方。「鈞台之享」被成為中國第一國宴。此後,夏代諸帝踐位、中央施政、與諸侯商議國事都在此,成為夏「皇宮帝苑」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因「夏桀囚商湯於鈞台」,所以古鈞台也被稱為「中國第一座監獄」。現存古鈞台系康熙十八年(公元1697年)重建,為磚石結構,略呈方形,高4.4米,闊7.4米,台下有洞,進深6.15米。南面正中有洞門,寬2.46米,高2.87米,塊石拱券,上額書「古鈞台」,洞門兩側有磚刻對聯,上聯「得名始於夏」,下聯「懷古幾登台」。台上築起的亭殿為雙重檐,兩滴水宮殿式,周圍有24根明柱支撐,紅柱黃瓦,透花門窗。四邊圍以青石雕刻欄桿,石欄20塊,上刻與夏啟有關的歷史典故、風景文物畫圖,整體建築古樸典雅,巍峨壯觀。 禹王鎖蛟井:禹王鎖蛟井是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而建造。據歷史傳說,遠古時代洪水泛濫,皆因水中的一種怪獸——蛟龍作祟。這種蛟龍能在水中興風作浪,鼓動水勢,沖垮人們所築的堤防,淹沒土地村莊,致使無數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大禹在眾神的幫助下,將九條蛟龍一一制服,並把其中的一條禁錮在一口八角井中。人們就把這口井稱為「禹王鎖蛟井」。禹王鎖蛟井為歇山亭榭式建築,亭子挑角起脊,上覆青灰色古瓦,殿內粉壁彩屏,外壁檐下繪有24幅有關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殿內有一座高達2.84米的大禹像,坐落於鎖蛟井邊,井口以巨石掩蓋,石上穿有鐵索一條垂於井口 ,青石雕刻的蛟龍頭部淺露於水面,俯視井中隱約可見。 此外禹州境內還有大禹像、禹王廟、禹山、禹州城隍廟、文廟、天寧寺、朝陽門清真寺、柏山文峰塔、後漢祖劉知遠的睿陵、張良洞、懷幫會館、十三幫會館以及紙坊湖、十里潁河湖、科技文化廣場等歷史古跡與自然風景。
⑨ 褚河是不是鎮
褚河是一個鎮
是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下面的一個鎮
地處禹州東大門,東接許昌,西鄰禹州市區南街范坡,下轄37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