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房地產市場什麼時候讀過寒冬期!
如果把房地產市場用四季表示其興衰的話,就要從2003年以前說起,朱總在任時推行房改政策,自此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是為春天。當時是保障的經濟適用房與市場化商品房並進,符合市場規律,並且政府的職責也沒有缺位。但是,溫總上台後,市場化過分依賴,政府職能的監管及保障職能沒有落實,致使出現房地產的市場畸形發展,成為兼具適用功能與投資功能的雙性物品,而出現房價一高再高,脫離成本、脫離正常的需求關系,是為過熱,也就是夏天。最近2008年至今,國家發現錯誤,於是進行強制的行政干預,一系列政策先後出台,逐漸對房地產市場進行糾正,相對於過熱,而形成現在的秋天之勢,隨著調控的逐漸深入,堅持,所謂的房地產寒冬也就到來。
糾正的目的不是扼殺,而是拯救。
明年的新一屆領導上台後,十二五規劃的落實的客觀要求,發展的總基調的不可違抗,必然要求進行保障房與市場房的齊頭並進。所以,房地產市場的寒冬過後,將是新的春天,將是一個更加規范、更加符合經濟規律的合理利潤空間的房地產市場的到來,過熱的十年將會不在重現,有點錢有點地能進入房地產的局面也將不復存在。
所以,時下的寒冬不會太長,隨著明年下半年十八大的召開,將逐漸明朗。
㈡ 中國房地產市場什麼時候對外開放
目前沒有消息。
金融市場目前准備開放的行業只有銀行業,
今年11月份即解除一切對內保護政策,
允許外資銀行進入,增設支行。
房地產市場目前國內僅在政策層面進行調整,
例如:限制炒房行為、規范房地產經營、拆遷規范化等等。
希望幫到你,祝你好運~~
㈢ 中國房地產市場從何時火爆起來
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從2000年以來進入本世紀,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改革在新的一波房地產投資熱潮的推動下迅速升溫。
1、2001年房地產投資6245億元,佔全社會總投資36898億元的16.9%,到2004年房地產投資升高到14480.75億元,占社會總投資58620.28億元的24.7%。
2、與此同時,政府也出台多項優惠政策,以期望房地產業成為新興的支柱產業。
使用的方法包括:退還個人所得稅,降低交易契稅,放寬銀行貸款條件,加大房地產業扶持力度等等。
3、在這種背景下,房價開始迅速竄升,這波房價波動中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
(3)市場發房地產要比較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1、2000年的上海的房屋每平方米均價為3326元,到2004年時均價已上升至6385元,漲幅達到92%。
2、2001年,上海只有4%的住宅售價超過8000元/平方米,2003年這一數字達到16%。
3、到2005年第一季度,有40%的住宅成交價格超過8000元/平方米, 而市中心的房價更大多已經突破16000元每平方。
4、而中國大陸其他城市的房價也幾乎以同樣的增速不斷向上:杭州的房價早於上海開始其向上突進的趨勢,但也比上海更早遭遇到市場的反擊。
5、北京的房價漲幅也相當驚人,其中國大陸最高房價城市的地位至2003年初才被上海超出,房價的漲幅不但集中於中心城市,同時也蔓延到了一些二級城市。
6、所有這些問題的核心之一在於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即地方政府依靠高額的土地出讓金來補充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
7、開發商賺取高額的利潤而政府收取開發商高額的出讓金。
8、高地價,高利潤,就有了超出當地平均居民家庭年收入10倍20倍的房價,在這一利益鏈條的捆綁下中國大陸的高房價才持續升高。
㈣ 我國房地產市場開始迅猛發展是始於哪一年
我國房地產繁榮和迅猛發展始於1998年的住房制度貨幣化改革。
房地產發展的五個階段:
(1)1978~1991年的理論突破與起步階段,土地法、規劃法的制定與實施,為房地產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
(2)1991~1995年非理性炒作與調整階段,鄧小平南巡後南方房地產炒作盛行,最終硬著陸,房地產陷入低迷期。
(3)1995~2003年相對穩定的協調發展階段,隨著中國的福利分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朱鎔基任上終止福利分房,全面啟動住房貨幣化改革,掀起國內開發新高潮。
(4)2003~2007年,調控、反調控與總體反思階段,部分地區市場過熱現象抬頭,政府密集出台各項調控措施。
(5)2007年~至今,房地產行業全面調整的新常態階段,房地產逐步步入微利時代,行業回歸正常。
(4)市場發房地產要比較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1.0時代」與「2.0時代」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在建國後相當長時間內是完全的福利房時代,沒有商品化的房地產市場。改革開放後,房地產市場的改革也開始啟動,但顯然沒有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快,直到1998年後才進入真正的商品化時代。
1、中國房地產「1.0時代」——福利分房時代
1949-1978年高度福利化時代。這一時期我國是一個高度計劃經濟型社會,以福利形式分配住宅。「統一管理,統一分配,以租養房」,實施公有住房實物分配製度。
城鎮居民的住房主要由所在單位解決,各級政府和單位統一按照國家的基本建設投資計劃進行住房建設,住房建好後,結合級別、工齡、年齡、居住人口、輩數,人數、有無住房等一系列條件分給員工居住,收取極低廉的租金。
自1978年起,中央就開始大力解決城鎮居民的住房問題,經過各地的實踐和積淀,到了1994年,總結了前一個階段的工作經驗,出台了一個綜合性的文件。
即《國務院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象徵著城鎮住房制度正式改革之路正式啟動。這一時期住房公積金制度推行,一部分人開始購買公房。
2、房地產「2.0時代」——商品房時代
為刺激內需,推動住房制度改革,1998年7月,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在這份中國房改的標志性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在中國沿襲了約4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壽終正寢,中國房改向著市場化的方向邁進。
3、中國房地產「3.0時代」——租售並舉時代
網路-房地產市場
㈤ 誰知道房地產市場大概什麼時候崩潰現在買房合不合適
崩潰,想是不可能.
不過到時可能成為二手市場.
想要新房的快點行動.
㈥ 中國房地產什麼時候開始大范圍漲價
房價是從年左右開始起漲的,其原因是:
1.商品房開發成本不斷提高
(1)徵用土地費與日俱增。由於土地的稀缺性和競爭的激烈,使得近年來土地徵用費不斷上漲,地價越來越高。開發商把這些成本轉
嫁到消費者身上,房價自然上升了幾倍。
(2)折遷安置費強勁上漲。拆遷安置費用大,各項合理不合法因素多,補償費用高,使得該項成本總體呈上升趨勢。
(3)前期工程費上升較快。經調查,10年來開發項目前期工程費上升了近3倍,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多部門收費。據統計,開發項目在實
施之前必須交納各項費用達30餘項,最終都消化在房價中,致使房價上升。
2.商品住房需求旺盛
一是我國廣大中小城市正處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發展時期,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導致對住房需求的增加。二是多年來住房消費觀念扭曲。
沒有宣傳自住其力和適度消費,導致人們普遍地急於要買房、要買大房、要買好房,從而形成對住房市場的過高期望和強大壓力。三是住房
保障制度的欠缺。本來城鎮居民的住房不可能完全靠市場來解決,一部分收入處於中等以下的居民應該通過政府的幫助解決適當的住房。
1998年國務院決定停止住房實物分配以來,國家提出了住房保障的各項政策並要求各地落實。可是,各地普遍注意了住房市場的發展,卻忽
視了住房保障件大事,以至於不少中低收入居民無奈地加入了住市場,增加了住房市場的壓力。四是政府對於住房機抑制不力。多年來,不
少地方尤其是經濟欠發達中小城市視房地產價格上升為小事,反而認為財政以從中得到實惠,有意無意地縱容房地產價格的升。在此思想的
指導下,將住房的短期炒作視為市和經濟的繁榮而歡迎或默認,對於投機行為的抑制弱無能甚至放任自流,從而放大了需求,推動了住價格的快速上升。
3.住房結構失衡
長期以來,大部分中小城市居民住房消費習慣住大房,據調查,從2004年以來,魯南地區某市開發建設的商品住房,110平方米以上大
戶型住房超過70%,8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住房不到10%,可以看出,大面積住房的比率過高。住房供應結構不合理,浪費土地資源,扭曲
住房需求,抬高商品住房平均價格,不利於解決普通居民家庭的住房問題。 表1:魯南地區某市與全國平均房價對比表(略)
4.商品住房存在投機炒作行為
房地產開發商針對消費者「買漲不買落」的購房心態營造商品房漲價氣氛、投機炒作現象,某些房地產開發商甚至聯手惡意炒地、囤房虛售、
哄抬房價進行投機的行為。
5.開發商追求高利潤使得房價增長
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十大高利潤行業中,房地產業名列榜首。開發商取得的高利潤不僅僅是通過降低成本獲取,更多的是通過提高商品住房的售價獲得。
6. 經濟發展的持續增長
從宏觀背景來看,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已經持續了十多年,這一勢頭還將持續下去。盡管未來的發展速度可能有若干調整,但是,快速增長的
總趨勢是很難逆轉的。經濟的熱和旺,必然傳遞到住房市場及其價格上來。
㈦ 房地產是什麼時候興起的
第一階段:理論突破與試點起步階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論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產權等觀點。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統建辦公室率先掛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開發總公司,拉開了房地產綜合開發的序幕。1982年國務院在四個城市進行售房試點。1984年廣東、重慶開始徵收土地使用費。1987至1991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起步階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開招標出讓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開始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1991年開始,國務院先後批復了24個省市的房改總體方案。
第二階段:非理性炒作與調整推進階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啟動,住房公積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開始啟動。1992年後,房地產業急劇快速增長,月投資最高增幅曾高達146.9%。房地產市場在局部地區一度呈現混亂局面,在個別地區出現較為明顯的房地產泡沫。1993年底宏觀經濟調控後,房地產業投資增長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後開始復甦。
第三階段:相對穩定協調發展階段(1995至2002年)
隨著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為新的消費熱點。1998以後,隨著住房實物分配製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實施,房地產投資進入平穩快速發展時期,房地產業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第四階段:價格持續上揚,多項調控措施出台的新階段(2003年以來)
2003年以來,房屋價格持續上揚,大部分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明顯。隨之而來出台了多項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
詳細: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歷史大致這樣:首先從1981年開始,在深圳和廣州開始搞商品房開發的試點,在這以前,國內只有房地產開發,沒有商品房開發,事業單位或者企業單位造房子主要是用於內部職工福利分配的,包括政府造房子也是用於福利分配,沒有房地產市場。由於當時搞試點比較成功,後來就小范圍的開始試點開發。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視察後發現特區搞市場經濟建設之後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房地產開發非常成功,認為開發區的經驗值得向全國推廣,於是他就吹響了中國房地產開發的號角,由沿海城市一帶開始展開,特別是在海南、北海、廣州、深圳等這些大城市,但時間不長,由於海南的房地產市場形成了嚴重的泡沫。
1993年朱鎔基總理到海南視察,發現海南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場迅速形成了非常嚴重的泡沫。於是朱鎔基總理一聲令下:停止銀行貸款。銀根收緊後使剛剛起來的房地產市場立馬遭到重創,造成的結果是從1993年下半年到1998年上半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始終波瀾不興。
1998年對中國房地產業來說是關鍵之年,分水嶺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開發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紛紛賣掉退出市場。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開始發生變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產發展的政策,主要一個是取消福利分房,也就是意味著所人們要取得住房,都要到市場上去買房,通過市場來解決住房問題,這種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內爆發,並大幅快速上升。這政策的第一效應就是「趕末班車」——凡是有錢的單位紛紛購買現房,把當時市場上所有當時賣不掉的現房一掃而空。這時的房改政策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而金融政策和稅收政策又創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不斷地降低利率,還有按揭門檻降低,當時首付只要30%、20%,有的銀行甚至提出零首付。還有價格政策,在這之前商品房的價格受到物價局的管制,不能隨便漲價,是限價的。但是在這時候取消了這些管制,為後來開發商漲價提供可能,這以後開發商自己喜歡怎麼定就怎麼定,開始亂漲價。於是1999年至2003年為中國房地產業高速增長期。2003年到達高峰,暴露出房價過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導致嚴重的社會矛盾,房地產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04年開始實施宏觀調控,主要特徵是收緊土地與信貸兩個閘門,以調控供給為主。
2005年中央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主要特徵是供給與需求雙向調控,以調控需求為主。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2006年,成交量開始上升,但是好景不長,因為當長三角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在下雪的時候,北京、深圳、廣州這些城市卻是一片艷陽天,房價漲得很快,就像以前的長三角,結果導致3月份調控的政策又進一步加強。
2006年的宏觀調控主要特徵是以調整房地產產品結構為主。目前的房地產正在發生一系列的轉變: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由以投資主導向以消費主導轉變、由短期投資向中長期投資轉變、由以土地為中心向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由以增量市場為主向以存量市場為主轉變、由普漲普跌現象向有漲有跌現象轉變、由籠統市場向細分市場轉變。
中國房地產價格的走勢,1998年開始起到的房地產市場到2003年,這一輪的上揚達到高峰,然後從2003年到2007年都在頭部橫盤整理,2004年調控供給、2005年調控需求、2006年調控結構、2007年繼續調整,估計到2007年底差不多調整完畢,然後,隨著2008年奧運會這個東風的作用,中國新的一輪房地產,在把頭部轉化為底部以後,又有一波上揚。這個過程當中所有的風險被釋放、泡沫被消減、結構被調整,不合理的狀況被緩解,積壓的房子被消化,這就為下一輪發展夯實了基礎,從2008年開始新的一輪平穩增長,這是一個台階式的上揚,這是中國房地產發展的特徵。
㈧ 房地產要到什麼時候才會好轉
樓主您好,以下是相關資料 在2007年年末達到頂峰之後,2008年的房地產業便急轉之下。 2月9日記者從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住宅產業商會獲悉,房地產行業要在2009年的下半年才會慢慢好轉。在這種背景下,繼汽車等九大產業的振興規劃確定之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上報了房地產業長期發展規劃,等待國務院的批准通過。 三大城市存貨壓力巨大 樓市2009年前途不明 美國金融危機的蔓延,中國的樓市也進入持續調整期,存貨壓力已開始在土地市場逐步顯露出來。作為龍頭行業,房地產業的發展情況與整個經濟大環境直接相關,同時也影響著建材業、家電業等關聯行業的發展和走勢。 日前,國際房地產顧問「五大行」之一的戴德梁行發布報告稱:由於全國一級土地市場庫存「主動性積壓」,約12億平方米土地仍滯壓於房產商手中。 另據瑞銀亞洲房地產研究部近日所做研究顯示,這些「主動性積壓」正對一些上市房企的業績形成不小威脅——土地價值的縮水導致一些企業步入兩難境地:若不進行土地成本「減計」,這些企業將極有可能在接下來的兩年盈利能力大幅走低;若進行「減計」,不少企業2008年凈利潤都將是「負數」。 春節期間以往被開發商視為黃金周,但今年春節廣州樓市成交比去年同期減少20%以上;上海在大年初三、初四兩天,全市新房成交量則只有24套;在北京,開發商紛紛打出劈價牌促銷,減幅甚至高達百萬。 2009年的房地產市場在公眾的觀望中顯得神秘莫測。雖然在接受采訪時,中糧地產的董秘表示,樓盤的銷售在逐漸趨穩,尤其是二手房市場目前有不小的改觀,但對2009年的總體走勢卻並不敢輕易下結論。 振興規劃已提交國務院 專家認為3月份會有結果 房地產市場在2008年下行的經濟走勢中艱難前行。盡管2008年下半年,政府出台的房地產政策出現大掉頭,各地方政府的「救市」呼籲也甚囂塵上,但政策的效果在短期內尚不明顯。 在這種背景下,繼汽車等九大產業的振興規劃確定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長期發展規劃出爐。 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住宅產業上會會長聶梅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向國務院提交了房地產業振興規劃方案。「不管是從企業來說,還是從政府和消費者來說,都希望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有一個新的發展。這個事情是確定的,但最後以「長期規劃」的出現,還是以「振興規劃」出現,這個是形式問題,並不重要。」 記者了解到,這個規劃的總體原則已定,主要是要以長期發展的思路與策略,改變目前房地產行業只有「短期調控」而無「長期發展」的單一現狀。同時記者獲悉,在這份方案中,將包括金融產品創新、融資、信貸支持、商業地產選址規劃等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內容。 聶梅生表示,房地產也振興規劃會在人大之前或人大會上表決,即三月份肯定會有結果。「振興規劃的方案是由政府相關部門起草的,由企業和社團共同參與,但主導者仍是政府部門。應該能夠通過。我認為房地產業好轉會在下半年。」 同時,聶梅生在分析後表示,房地產業振興規劃能夠最終通過,並不那麼重要。因為房地產市場是按市場規律涅槃,還是由政府出台政策來加速這個過程,即在政府的一攬子方案後有一個新生,目標都是一樣的。「畢竟,房地產業是一個自主產業。不管是政府出台也好、還是地方出台也好,該做的都已經做了,該提的建議都已經提了。下一步該怎麼走,具體還是要靠企業,企業才是整個經濟的細胞。」 許多老百姓仍買不起房 房地產振興是否有必要? 在房地產振興規劃消息傳出之前,就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房地產市場無需振興計劃。去年年底,深圳萬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石(王石博客,王石新聞,王石說吧)曾經提到,房地產市場的問題根本上就是要形成有效的公平的房地產市場秩序,而不是政府各種各樣的救市。 對於即將出台的房地產振興規劃,泛海建設董秘陳家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房地產業是一個自主產業,國家出台政策扶持固然很好,但最終是否能夠良性發展,依靠的仍是企業自身的經營。 除房地產行業外,醞釀振興的其他九大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從經濟總量看,2007年,九行業的工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佔GDP的比重三分之一。也構成我國實體經濟的主要部分。實際上,九個重要行業在確保國家產業、金融、社會就業和保障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房地產行業確有與上述九大行業不同的特殊性,隨著前幾年房地產泡沫的產生,對於房地產行業的拯救過程中應該吸取國內外歷史經驗。 「以古為鑒可知興衰。」上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房市步入明顯的調整跡象。在樓市自身的調整動能已經非常強烈的情況下,日本擔心房地產泡沫破滅給經濟發展帶來危害,便出台措施,試圖阻止泡沫的破滅。但最終日本沒有能夠拯救樓市,反而延長了樓市的調整期,使得樓市經過了一個更加漫長的寒冬和更加痛苦的深幅調整——被經濟學界稱為「失去的10年」。 早在兩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黃皮書就曾指出,「雖然中日的國情不同,但是以增大房地產泡沫為代價來擴大內需的教訓不應在我國重演。」 以上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From:關注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