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擴張的優缺點是什麼為什麼因為擴張死掉了很多企業他們依然要擴張等等
第一問:
優點:
企業擴張是積累資金、融資、壯大、佔有市場、提高知名度、創造專高利潤、屬短期發展猛飛的的關鍵所在。有點像賭博一樣。翻倍甚至成倍的翻。這就是企業為什麼寧願倒閉關門也要博一博的關鍵所在。有時,機率一層都達不到,也會孤注一擲!
缺點:
盲目擴張,資金鏈不足;
資金達到,時間短,無周全計劃與全局關注,因產品質量問題、市場動盪、惡性競爭導致破產;
產品技術力量不過關,直接流產(特別是快速產品與電子產品);
人員、設備、原料出現斷層流產;
影響環境,政府強迫流產。
第二問:
商場如戰場,好的機會是不會給任何企業、任何人有周詳的計劃、充分的時間,都在考驗企業家的膽商、智慧,甚至要求頭腦風暴。當你一步一個腳印,隨可安於現狀。但也只是在苟延殘喘。例1:70年代的自行車,80、90年代的摩托車,90至今的轎車年代就是最後的證明,自行車還能存在,隨有濤聲依舊,但於是一種鍛煉身體的器材了。例2:柯達的下場。數字的沖擊已經告訴柯達要改變,一味守舊將被淘汰!
『貳』 為什麼房地產開發存在土地規模經營
土地流轉中應始終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現在,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流轉規模和流轉比例,靠行政命令下指標、定任務、趕速度,問題就出在急於求成、干預過多,代替市場作用,代替農民作主
近期,一些地方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急於求成,對中央政策存在誤解誤讀,導致農村土地流轉過快過急,需要切實加強引導,促進土地流轉規范運行。記者就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有關問題,采訪了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
流轉要規范有序進行
當前,各地在土地流轉上積極性很高,土地流轉呈現加快發展的態勢。截至2013年底,全國承包耕地流轉面積3.4億畝,流轉比例達到26%。經營面積在5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超過287萬戶,家庭農場超過87萬個。
張紅宇說,當前土地流轉總體是平穩健康的,但在快速發展中,部分地方也出現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土地流轉涉及農民切身利益,關系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村和諧穩定,在這個問題上,方向要明,步子要穩。既看到發展的必然性、明確性,堅持改革創新,鼓勵實踐探索,又要看到過程的長期性、復雜性,須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能搞大躍進,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揮。總的講,土地流轉要規范有序進行、平穩健康發展。
「土地經營規模不是越大越好。」張紅宇說,在現有生產條件和農村人口仍然很多的情況下,土地經營規模過大會影響土地產出率和農民就業,不利於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因此,要充分考慮地區差異、自然經濟條件、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確定本地區土地經營的適宜規模。
由承包農戶自主決定
農村土地流轉涉及承包農戶、規模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多方利益,到底誰說了算?張紅宇說,土地流轉是資源配置的過程,應由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法律規定,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實行農戶家庭承包經營,依法承包土地、流轉土地是農民的核心權益,土地是否流轉、價格如何確定、形式如何選擇,均應當由承包農戶自主決定,由農民說了算。因此,在土地流轉中要始終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現在,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流轉規模和流轉比例,靠行政命令下指標、定任務、趕速度,損害了農民利益,問題就出在急於求成,越位了、干預過多,代替市場作用,代替農民作主。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政府必須維護好農民利益,要搞好管理服務,發揮規范和引導的作用。在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上,目前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政府主要通過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公開市場,加強土地流轉合同管理等方式,為農戶承包經營權流轉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流轉耕地不能「非農化」
近年來,工商資本大面積租賃和經營農戶承包地的情況越來越多。「目前,工商企業直接租賃農戶承包地的比例還不高,但流轉面積增長的速度很快,2012年流轉入企業的土地面積比上年增長34%,2013年比上年又增長了40%。」張紅宇表示,工商企業進入農業,既要看到其在籌集資本、技術示範、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優勢和引領作用,又要看到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戶承包地,存在用工成本高、管理效率低、擠占農民就業空間等諸多隱患。因此,對工商企業進入農業既要鼓勵引導,又要加強監管。工商資本進入農業要帶領農民,而不是代替農民。
對流轉後的土地用途有沒有政策導向和要求?張紅宇認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農民可以「非農化」,耕地不能「非農化」。從調查看,一些地方土地流轉後「非糧化」傾向明顯,有的甚至用來搞休閑度假村和房地產開發等「非農」建設。這勢必危及18億畝的耕地紅線,給國家糧食安全帶來隱患。制止「非農化」要堅持用途管制,嚴禁破壞、污染、圈佔閑置、撂荒耕地,嚴禁借土地流轉之名搞旅遊度假村、房地產等「非農」建設。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滿意請採納!
『叄』 為什麼企業規模越大成本越低
產量大了,會帶來如下好處:
一是企業面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增強,這樣原材料進價就會便宜一些;
第二是企業產量大,設備的使用率就高一些。相對而言設備的固定成本變化不大。
結合上述兩方面因素,產量大必然會引起成本的下降。
(3)為什麼房地產企業都要擴大規模擴展閱讀:
范圍:
本次制定的《統計上大中小型企業劃分辦法(暫行)》,並未涉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中的全部企業和單位,具體僅對以下5個類別規定了劃型標准:
第一類為工業,包括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共三個行業門類;
第二類為建築業;
第三類為批發和零售業;
第四類為交通運輸、郵政業(不包含倉儲業);
第五類為住宿和餐飲業。這5個類別涵蓋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7個行業門類,673個行業小類,佔全部行業小類的74%左右。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尚有13個行業門類沒有確定企業劃型標准,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有些行業缺乏基礎統計數據,無法進行有效的測算和分析而暫不劃型;
二是一些特殊行業,如金融業,其產品、運作方式和監管體系與一般行業差異較大,需另行研究制定;
三是包括「居民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在內的6個其它行業門類以及倉儲業,這些行業的企業劃型標准將在國家有關普查完成之後,再根據實際統計情況另行研究制定。
『肆』 為什麼企業的規模不能無限擴大
應該這樣說,企業的規模不能盲目地無限擴大 當任何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都會出現瓶頸,經營策略,或者資金短缺等等問題,這個時候要麼融資上市,要麼轉型,所以說不能夠無限的擴大!
『伍』 為什麼企業規模不擴大,產量增加,成本增加
企業規模不擴大,抄一般可以理解為既有的生產設備、生產廠房(即空間)等是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產量從零開始增加的過程中,襲工人的生產率由於可以相互協作、設備夠用等因素而提高。
但是,當產量達到這一規模時的最優時,再增加產量,就可能面臨工人不夠或設備不夠的情況。如果雇傭工人,用工成本增加,而百與工人配套的機器或生產空間沒有增加,導致工人效率降低度;如果不雇傭工人,那麼增加產量可能是以工人更長時間工作為代價的,同樣要增加用工成本。
以上是比較形象的描述,如果問用微觀經濟學的觀點說,就是在規模固定的情況下,工人、產房、設備等形成一種均衡,此時邊際答利潤為0.如果增加產量,而其他不變,會導致邊際利潤低於0.
『陸』 為什麼說房地產業仍是納稅大戶
房地產業一度以「暴利」聞名,但其在稅收、就業等方面的貢獻不可忽視。近年來,隨著平均利潤率下降,「暴利」的說法不再,但其稅收貢獻仍然較大。
根據Wind的數據,2017年,130家A股房企的凈利潤總額為2134億元,同期「支付的各項稅費」指標則達到2628億元。凈利潤與納稅的比例為1:1.23,相當於房企每掙得1元錢利潤,同時也繳納各項稅費1.23元。
由於房地產業對地方財政和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該現象往往被稱為「房地產財政」或「土地財政」。上海易居研究院將土地財政收入分為兩部分,分別是房地產稅收(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契稅、耕地佔用稅、土地增值稅等五個稅種)收入和土地出讓金。
按照該機構的統計,2017年,上述兩項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47.7%,較2016年上升7.1個百分點。時隔兩年後,重回45%以上。
上海易居研究院還指出,利用土地換取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還包括: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低價轉讓工業用地進行招商引資,而後享受外資企業帶來的稅收效應;以大拆大建的方式進行城市擴張,享受由城市擴張、土地佔用以及房地產開發帶來的稅收;以土地儲備中心、政府性公司和開發區為載體享受向銀行進行土地抵押融資的收入。
不同城市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有所不同,其中,三四線城市因產業聚集程度不足、棚改規模偏大等,被認為依賴性相對較高。
上海易居研究院指出,房地產市場發展周期決定了未來房地產市場難以像過去一樣為地方財政帶來源源不斷且保持增長的收入,房地產市場將轉為存量市場,土地財政不是長久之計。
分析人士5月3日指出,對房地產企業而言,稅負偏重是一直以來較有爭議的話題。目前來看,房企的稅賦比重相對固定,但隨著房地產稅改革的推進,未來房企總體稅賦壓力將有所減輕。
以上內容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廣州)
『柒』 為什麼房地產公司開發項目老喜歡成立個新的子公司做開發呢
1、方便以後融資,項目公司的股份融資,比較容易,而用集團的股份融資牽涉太多。
2、獨版立核權算,損失和責任只限制於項目公司內,風險可控。
3、地方政府出於把稅留在當地的考慮,也會要求集團成立項目公司。
這樣房地產公司開發項目成立個新的子公司,不會因為一個項目有問題而影響其它項目的開發建設(比如被法院查封)。
(7)為什麼房地產企業都要擴大規模擴展閱讀
房地產企業大部分項目在公司注冊地之外,異地經營時如何選擇經營主體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項目部、分公司和子公司是常見的三種選擇。
1、異地經營架構選擇是多維決策,不是單維度決策,必須考慮多種影響因素,而且各種影響因素的作用可能是相互矛盾的。
2、很多時候,選擇不是要尋求最優結果,事實上大多數情況下沒有最優結果,只有有限信息下的次優決策,或者說「兩害相權取其輕」。
3、猶如短板效應一樣,異地經營決策中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決策因素往往是決策者最擔心和最不能接受的那個影響因素。
『捌』 為什麼企業要不斷地擴大規模
佔取市場,賺取更多的利潤。
『玖』 為什麼調控房地產要減少房地產企業貸款規模房地產企業不正是增加供應的,對降低房價不正有好處嗎
道理是這么個來道理,但是要自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這就像是賣方與買方的博弈,但是可以肯定地說,任何一方的完全失敗,對我國的發展都是不利的。怎樣理解呢,現在的房地產不像之前的那樣,只是蓋一間簡單的住房,而是涉及到鋼鐵、家電、建材、建築等一系列產業的綜合體,這樣的綜合體,對於我國政府維持GDP的持續增長、解決不斷增加的就業壓力是必須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機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我覺得這也是開發商真正有恃無恐的地方;但是另外一方面,房價過高百姓又不得不買的話,又會導致老百姓沒有多餘的錢去買其他的日常用品,進而導致國內需求的急劇下降,對經濟的發展又是不利的,也是政府不想看到的。所以既要經濟的平穩發展,又要不傷害雙方的利益,這就需要一個平衡點,但是平衡點是多少,我們不知道,需要時間來解決。稍微注意一點的話,你會發現,房地產的急劇膨脹,是在全球股市急劇下跌不久之後。所以我認為中國現在的不健康的房地產,是金融危機的產物(當然肯定有地方政府的暗箱操作,略去)。而且我覺得有可能現在的房地產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綁架了中國的銀行業,中國政府投鼠忌器,不敢太狠而已。純屬個人理解而已,呵呵!
『拾』 為什麼房地產業的生產方式必須轉型
相關推薦
房地產市場報告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微利時代房企醞釀漲價 房地產行業趨勢分
股市震盪房地產投資趨熱 樓市金九銀十可
萬科回應天津爆炸波及住宅小區 房地產行
1998年,我國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住宅市場從此走入市場化。盡管自2005年起,為抑制市場過熱的勢頭,房地產調控政策陸續出台,一度被戲稱為「十年九調」,但這十年依然成為房地產市場發展最活躍的時期。然而,牛市總有終結的一日。行業進入了中速而穩定發展的「白銀時代」,房價普漲的時代終結,市場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
「從最初的簡單解決住房問題,到後來的希望改善住房環境,發展到現在的要求住得舒適、環保節能……在房地產市場發展進程中,人們對房子的居住要求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精神層面的需求開始逐漸顯現。」沈洵說,隨著城市擴張和各種規劃的逐步實施,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房地產業作為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也跟隨城市發展的步伐經歷著自我形式的變遷。
盡管房地產「黃金時代」已經終結,但在「白銀時代」,房企仍有大把機會。
「首先,中國仍處於城鎮化階段,據測算,每年還將釋放出10億平方米的基本住房需求,這依然是一塊很大的蛋糕。」沈洵說,目前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已達到70%左右,而國家不過50%出頭。根據國務院去年發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規劃,到2020年要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當前的53.7%提高到60%左右,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這將帶來巨大的住房需求。「房地產企業只要跟著國家的發展戰略走,還是會有市場的。」
不過他也提醒,隨著人均住房面積的提高,品質改善型需求會越來越高。在房價單邊上漲時代終結的背景下,房子的商品屬性會更加明顯,誰的產品品質好,誰就能搶到有限的客戶,這將更加考驗房企的「內功」。【談現狀】
市場持續活躍,達到歷史同期較高水平
在各項新政的利好下,今年無錫的房地產市場逐漸回暖,市場成交活躍,成交量達歷史同期高位,住房價格進一步企穩回升。
據統計,剛剛過去的8月,無錫市區商品房成交面積53.6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2%;住宅成交均價7910元/平方米,環比7月份上漲了129元/平方米。所以從整體來看,無錫的房地產市場還是比較平穩的,說明市場仍然是以居住型為主要需求。
從成交結構來看,7、8月份市區商品住宅成交平均面積達120平方米左右,包括別墅、大平層等在內的高端住宅迅速入市,說明改善型需求正在逐步釋放。
不僅僅是商品房市場熱度不減,二手房市場也持續在高位運行。8月,二手房成交面積27.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3.51%;二手住宅成交面積24.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8.22%。目前,二手房成交量幾乎已經佔到了無錫整個房地產市場成交的1/3,這從一定層面說明了市場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與此同時,外地人在錫購房的比例也在提升。從以前的10%到15%,提高了現在30%左右,也由此可見無錫作為宜居城市的對外吸引力正在與日俱增。【談互聯網+】
如果你不駕馭它,遲早會被淘汰
2015年,品牌房企通過與互聯網門戶平台聯合營銷,以O2O模式形成多平台推廣網路,深度挖掘互聯網創新和房地產的契合點,有效拓展了營銷覆蓋的寬度和深度。
「互聯網營銷手段持續創新,比如眾籌、電商平台、房地產O2O等形式的出現,顛覆了房地產行業傳統營銷形式,成為今年行業的一大亮點。」沈洵說,目前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庫存壓力大,傳統的銷售模式已經遠遠不能解決企業去化壓力的問題,房地產企業積極通過嘗試各種方式創新營銷管理機制,提出新穎的營銷策略是好事,「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升級你必須要去面對,如果不去駕馭它,那麼遲早會被淘汰」。
談話中,沈洵提到了已經在無錫出現的一些互聯網與房地產業「觸電」的案例,比如,集購物、代收包裹、公共事業繳費等便民服務功能於一體的「櫻桃屋」便民服務中心。通過與大型小區物業合作,這類服務中心能幫助物業更精準地為居民服務,通過服務改變其運營和管理模式。「以前開發商把物業視作一個包袱,開發完了就把所有後續工作往物業公司身上一堆。但是現在大家想法改變了,物業公司成了金礦,大家都期待合作,希望能從合作當中獲得利潤。」沈洵說,互聯網時代,房地產市場也發生了變化,以買方市場為主導,最大限度爭取客戶資源,成為增強企業業績提升的源動力。
【談外來大鱷】帶來多元化的產品與營銷模式
近年來,以萬科、萬達、保利、綠城、雅居樂、富力等為代表的大量外來品牌房企開始湧入無錫房地產市場,在給市場帶來更豐富內容與活力同時,也給本土房產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
「外來大鱷迥異於本土房企的市場秉性,讓無錫樓市變得更加多元,對樓市營銷也產生了深遠影響。」沈洵認為,外來大鱷進入無錫,給無錫樓市帶來了更多元化的產品、更先進工藝技術,這有利於整個房地產行業進步。不過,對本土房產企業的沖擊肯定也是存在的。「房企此消彼長,這是市場的一種正常波動。企業不進則退,這是商海的鐵律,只不過這一鐵律在最近幾年的房地產市場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他認為,面對外來大鱷的強勢來襲,本土房企必須依靠對本地歷史文化、人文背景、社會環境的洞悉與深耕,以及自身的重新定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更加穩固的品牌影響力。【談困難與機遇】前進的道路上遇到困難是常態
然而,樓市在前進過程中,遇到的並非都是「正能量」。比如,有的房企過度追求開發速度而忽視了產品質量,有的以過度追求量的提高而忽視產品的個性……「在前進中遇到困難是正常現象,而且這將成為一種常態。」沈洵認為,目前無錫樓市面臨的最大問題依然是去庫存,即便新推盤速度已經緩之又緩,前期過度開發造成的積壓依然導致去化周期較長。
在他看來,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回歸理性,暴利時代一去不復返。「利潤20%到30%很正常,有的只有10%,甚至虧損。」沈洵說,盡管如此,依然有大型房企在拿地。「這是一種新動向,當國家政策發生變化時,房地產企業如何來把握機遇?」
文中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房地產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設計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