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五代十國的歷史
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黃巢起義後,唐朝名存實亡,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907年,朱溫建立後梁,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960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979年滅北漢,自此基本結束了自晚唐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十國乃稱其「大」者,實際上還有不少割據政權。關於五代十國的理解,狹義上為五代十國本身,廣義上一般以此代指這一歷史時期。
五代十國(907~960年)
後梁 ( 907-923 ) 後唐 ( 923-936 ) 後晉 ( 936-946 ) 後漢 ( 947-950 ) 後周 ( 950-960 )
▪ 吳國 ( 892-937 ) ▪ 南唐 ( 937-975 ) ▪ 前蜀 ( 891-925 ) ▪ 後蜀 ( 925-965 ) ▪ 閩國 ( 893-945 )
▪ 楚國 ( 896-951 ) ▪ 南漢 ( 905-971 ) ▪ 南平 ( 907-963 ) ▪ 吳越 ( 893-978 ) ▪ 北漢 ( 951-979 )
⑵ 如果要了解五代十國這段歷史,我應該看什麼書
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黃巢起義內後,唐朝名存實容亡,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907年,朱溫建立後梁,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960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979年滅北漢,自此基本結束了自晚唐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十國乃稱其「大」者,實際上還有不少割據政權。關於五代十國的理解,狹義上為五代十國本身,廣義上一般以此代指這一歷史時期。 北宋薛居正《舊五代史》及歐陽修《新五代史》。北宋路振撰《九國志》,其孫路綸續作《荊南志》,遂稱《十國志》,其後劉恕《十國紀年》。
⑶ 建國商住樓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石家莊建國商住樓
城市:石家莊
樓盤位置:北宋路與煤機街交口西北角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多層,板樓,
公交線路:中山路上:1路、5路、21路、28路、41路、42路、60路、90路省民航站下車北行150米即到;
建華大街上:21路、57路、73路建華百貨大樓站下車北行100米即到
其他交通方式:北宋路自西向東,至煤機街交匯處,西北角即到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4800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28%,共2棟樓,停車位免費停車
周邊配套:幼兒園:長安區第四幼兒園、小精靈幼兒園、金童幼兒園
中小學:石家莊市第九十二中學、石家莊市翟營大街小學
大學:河北醫科大學葯學院萄基地、石家莊市廣播電視大學曙光教學部
商場:福興百貨、河北省醫葯公司惠康醫葯商場、北固超市談固購物廣場
醫院:石家莊市腎病醫院、鐵三醫院、三鐵醫院
郵局:中國郵政翟營大街郵電局、中國郵政裕東郵電所
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翟營南大街儲蓄所、民生銀行ATM
其他:黑土地飯店、雲鳳閣飯店、慶帝大酒店、瑞豐商務中心
內部配套:安全管理:自由出入
衛生服務:定期打掃
小區入口:入口朝南,在北宋路上
小區內有休閑公園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⑷ 想了解一下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
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黃巢起義後,唐朝名存實亡,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907年,朱溫建立後梁,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960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979年滅北漢,自此基本結束了自晚唐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十國乃稱其「大」者,實際上還有不少割據政權。關於五代十國的理解,狹義上為五代十國本身,廣義上一般以此代指這一歷史時期。
五代十國(907~960年)
後梁 ( 907-923 ) 後唐 ( 923-936 ) 後晉 ( 936-946 ) 後漢 ( 947-950 ) 後周 ( 950-960 )
▪ 吳國 ( 892-937 ) ▪ 南唐 ( 937-975 ) ▪ 前蜀 ( 891-925 ) ▪ 後蜀 ( 925-965 ) ▪ 閩國 ( 893-945 )
▪ 楚國 ( 896-951 ) ▪ 南漢 ( 905-971 ) ▪ 南平 ( 907-963 ) ▪ 吳越 ( 893-978 ) ▪ 北漢 ( 951-979 )
目錄
基本概況釋義
基本信息
特點
名詞來源
歷史年限
五代嬗遞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十國割據前蜀
後蜀
吳
南唐
吳越
閩
楚
南漢
南平(荊南)
北漢
藩鎮並立晉
岐(鳳翔)
定難(夏)
燕(盧龍)
趙(成德)
北平(義武)
殷
武平
清源(泉漳)
朔方(靈州)
其它政權
帝王世系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北漢
後周
岐
楚
吳越
前蜀
後蜀
吳
燕
南漢
南唐
閩
南平(荊南)
藩王列表唐朝末期藩王
五代藩王
十國藩王
社會經濟農業
手工業
對外貿易
賦稅
兵役
政治制度中央集權
法律
軍事
主要戰爭
史籍資料基本概況 釋義
基本信息
特點
名詞來源
歷史年限
五代嬗遞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十國割據 前蜀
後蜀
吳
南唐
吳越
閩
楚
南漢
南平(荊南)
北漢
藩鎮並立 晉
岐(鳳翔)
定難(夏)
燕(盧龍)
趙(成德)
北平(義武)
殷
武平
清源(泉漳)
朔方(靈州)
其它政權
帝王世系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北漢
後周
岐
楚
吳越
前蜀
後蜀
吳
燕
南漢
南唐
閩
南平(荊南)
藩王列表 唐朝末期藩王
五代藩王
十國藩王
社會經濟 農業
手工業
對外貿易
賦稅
兵役
政治制度
中央集權 法律 軍事主要戰爭史籍資料展開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釋義
五代十國,是「五代」與「十國」的合稱,有時也稱為「五代」,一般認為是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這一歷史時期。 五代十國示意圖(943年)
在此五十四年間,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合稱「五代」。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或同時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這十幾個政權統稱「十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十國」只是稱其「大」者,實際上還有不少割據政權。 關於五代十國的理解,一般分為狹義與廣義角度的兩種解釋。在狹義上一般理解為「五代十國」本身。在具體歷史運用實踐中,往往以此代指這一歷史時期,使得定位與理解更為嚴謹,這就是廣義上的理解。
基本信息
1.五代基本情況一覽表 序號 朝代 都城 統治年代 開國皇帝 滅亡
1 後梁 汴州(今河南開封) 907年——923年 太祖朱溫 滅於後唐
2 後唐 洛陽(今河南洛陽) 923年——936年 庄宗李存勖 滅於後晉
3 後晉 汴州 936年——946年 高祖石敬瑭 滅於契丹
4 後漢 汴州 947年——950年 高祖劉知遠 滅於後周
5 後周 汴州 950年——960年 太祖郭威 滅於北宋
2.十國基本情況一覽表 序號 朝代/政權 都城/首府 統治年代 開國君主 滅亡
1 吳國 廣陵(今江蘇揚州) 892年——937年 太祖楊行密 滅於南唐
2 南唐 金陵(今江蘇南京) 937年——975年 烈祖李昪 滅於北宋
3 前蜀 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891年——925年 高祖王建 滅於後唐
4 後蜀 成都 925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滅於北宋
5 閩國 長樂府(今福建福州) 893年——945年 太祖王審知 滅於南唐
6 楚國(南楚) 長沙府(今湖南長沙) 896年——951年 武穆王馬殷 滅於南唐
7 南漢 興王府(今廣東廣州) 905年——971年 高祖劉䶮 滅於北宋
8 南平(荊南) 江陵府(湖北荊州) 907年——963年 武信王高季興 滅於北宋
9 吳越 西府/杭州(今浙江杭州) 893年——978年 太祖錢鏐 滅於北宋
10 北漢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951年——979年 世祖劉崇 滅於北宋
3.五代十國時期其餘割據政權情況一覽表 序號 政權名稱 都城/首府 稱號/地位 姓名 統治時間 滅亡/結束
1 趙國 鎮州(今河北正定) 趙王 王鎔 883年-921年 滅於後唐
2 北平國 定州(今河北定州東) 北平王 王處直 907年—921年 滅於後唐
王都 921年—929年
3 晉國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晉王 李克用 891年—908年 建立後唐
李存勗 908年—923年
4 岐國 鳳翔府(今陝西鳳翔) 岐王 李茂貞 907年—923年 滅於後唐
5 定難 夏州(今陝西靖邊北) 定難節度使
夏國公 李思諫 895年—908年 建立西夏
李彝昌 908年-909年
定難節度使
朔方王 李仁福 909年-933年
定難節度使
夏國公 李彝超 933年-935年
李彝殷 935年-967年
李光睿 967年-978年
6 盧龍、燕國 幽州(今北京) 盧龍節度使
燕王
皇帝 劉守光 907年—913年 滅於晉國
7 殷國 建州(今福建建甌) 皇帝 王延政 943年—945年 滅於南唐
8 武平(湖南) 潭州(今湖南長沙) 武平節度使 劉言 950年—953年 滅於北宋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權 962年—963年
9 清源(泉漳) 泉州(今福建泉州) 泉漳都指揮使
清源節度使 留從效 945年—962年 滅於北宋
清源節度使
泉漳留守 留紹鎡 962年—962年
清源節度使 張漢思 962年—963年
陳洪進 963年—978年
10 朔方(靈州) 靈武(今寧夏靈武) 朔方節度使
潁川郡王 韓遜 900年—914年 滅於西夏
朔方節度留後
靈武節度使 韓洙 914年—928年
朔方節度留後 韓澄 928年—929年
朔方節度使 康福 929年—932年
朔方節度留後 張希崇 932年—939年
陳留王
朔方節度使 馮暉 939年—952年
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朔方留後 馮繼業 952年—954年
西平王、靈州知州 裴濟 ?年—1002年
11 靜海(安南)
交趾(今越南河內) 「靜海」政權定位有爭議,此略,詳情參見「靜海節度使」 走向獨立
12 歸義(
西漢金山國) 敦煌(今甘肅敦煌) 「歸義」政權定位有爭議,此略,詳情參見「歸義軍節度使」 滅於西夏
13 河西 涼州(今甘肅武威) 「河西」政權定位有爭議,此略,詳情參見「河西節度使」 滅於西夏
特點
五代十國本質上是中晚唐的藩鎮割據的延續,早在晚唐時代這些藩鎮已經存在,至唐亡後這些藩鎮仍存在,而且割據更加劇烈,由是者維持了數十年。五代十國的政權基本上都為曇花一現,因為有實力的將領經常發動兵變奪權,如李嗣源、李從珂、石敬瑭、郭威等人都是靠兵變上台的。另外,五代十國又是戰火紛飛的年代。由於沒有一個穩定的對十國有壓倒性的中原王朝,各個割據政權間戰斗不休,統治者多重武功而輕文治。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鎮,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故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是戰爭頻繁,政權屢有更迭。五代十國大多開國之君出身於社會中下層,這也是此時期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
名詞來源
中國古代以正統史觀為主,因五代建立於中原地區,占據著原唐朝都城的中央地區,
五代十國地圖(14張)並以正統自居,是當時傳統的中央朝廷,故後來的史學家著五代史,而十國及其餘政權被稱為「割據勢力」。 「五代十國」一詞與政權定位最早來源於北宋薛居正《舊五代史》及歐陽修《新五代史》。新、舊五代史均將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統稱為「五代」。而《新五代史》又分別為五代時期眾多割據政權中具有代表性且稱制的十個割據政權著了「十國世家」,繼而產生了「十國」的定位,並首次提出「五代十國」這一稱謂。北宋路振撰《九國志》,其孫路綸續作《荊南志》,遂稱《十國志》,其後劉恕作《十國紀年》。「五代」便多與「十國」合稱使用,「五代十國」便作為較之「五代」更為嚴謹的一個歷史名詞別稱逐漸流傳開來。 近代部分史學家根據傳統歷史學理論,將北漢歸於後漢殘余政權,又將桀燕、岐國兩個割據政權列入,於是產生了「五代十一國」這個新的名詞與政權定位解釋來代指這一歷史時期,不過由於歷史沉澱與傳統習慣,一般使用仍以「五代」和「五代十國」為主。
歷史年限
關於五代十國的年限,一般傳統的說法為:北宋建立於960年,作為中原地區主體政權的「五代」結束,歷史主體進入北宋時期,因此五代十國存在於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期間;另一說為:北宋滅亡「十國」中的北漢於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國的歷史時期為公元907年到979年。 1.年限爭議 這兩種最為普遍的 五代十國中期中國形勢圖
說法尚存在爭議,其根本分歧在於:1、對五代十國理解的角度和立場存在廣義與狹義的差異;2、對「五代」與「十國」作分割或捆綁式理解的差異;3、對政權定位的差異。 第一種說法大多基於「正統」史觀,以五代為歷史主體。大多史學家及學者認為,這一時期對中原王朝稱臣的部分「十國」國家,以及其餘諸多奉中原王朝為正朔的政權,可以定位為中原王朝的諸侯國或者藩屬國以及地方割據政區,甚至其餘未臣服政權和它們一樣也被視為割據勢力,而五代的主體地位也因此更加堅定。這同時也是將「五代十國」簡稱為「五代」,或將這一時期直接稱為「五代」的重要原因。第二種說法基於北宋建立時實際分裂局面尚存的事實,將「五代」與「十國」既分割又捆綁式地片面理解。 2.實際起止 實際上「十國」中諸如吳、吳越、閩、南漢、楚、前蜀以及其他割據政權岐(鳳翔)、盧龍(燕)、定難(夏)、朔方、成德(常山)、魏博(鄴)等,它們均建立於五代之前。甚至包括五代的後梁、後唐兩個政權的前期雛形梁(宣武)、晉(河東)也建立於唐朝末期。所以事實上在唐朝正式滅亡之前,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已經基本形成。直至979年北宋滅亡北漢,才基本結束這一分裂時期,實現了對中國大部的統一。而五代十國時期的定難(夏)、朔方、靜海、河西、歸義等割據政權,北宋王朝並未實現對它們的統一。定難走向獨立,並統一了朔方、河西、歸義,建立了西夏王朝;而靜海政權開始分裂,並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最終成為獨立國家(即今天的越南)。究其根本,五代十國這一分裂時期在本質上遠不止五十三年,自黃巢起義後一直到北漢滅亡,分裂割據時間共長達近一百年。
⑸ 各朝代特別是五代十國的野史的書籍有哪些
這類的書抄有很多,比如北宋薛居正《舊五代史》及歐陽修《新五代史》。
北宋路振撰《九國志》,其孫路綸續作《荊南志》,遂稱《十國志》,其後劉恕《十國紀年》。
新舊《五代史》、《資治通鑒》,《五代會要》,《冊府元龜》等
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黃巢起義後,唐朝名存實亡,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907年,朱溫建立後梁,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960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979年滅北漢,自此基本結束了自晚唐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十國乃稱其「大」者,實際上還有不少割據政權。關於五代十國的理解,狹義上為五代十國本身,廣義上一般以此代指這一歷史時期。
⑹ 有誰能給我梳理一下五代十國的一段歷史
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黃巢起義後,唐朝名存實亡,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907年,朱溫建立後梁,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960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979年滅北漢,自此基本結束了自晚唐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十國乃稱其「大」者,實際上還有不少割據政權。關於五代十國的理解,狹義上為五代十國本身,廣義上一般以此代指這一歷史時期。
五代十國(907~960年)
後梁 ( 907-923 ) 後唐 ( 923-936 ) 後晉 ( 936-946 ) 後漢 ( 947-950 ) 後周 ( 950-960 )
▪ 吳國 ( 892-937 ) ▪ 南唐 ( 937-975 ) ▪ 前蜀 ( 891-925 ) ▪ 後蜀 ( 925-965 ) ▪ 閩國 ( 893-945 )
▪ 楚國 ( 896-951 ) ▪ 南漢 ( 905-971 ) ▪ 南平 ( 907-963 ) ▪ 吳越 ( 893-978 ) ▪ 北漢 ( 951-979 )
目錄
基本概況釋義
基本信息
特點
名詞來源
歷史年限
五代嬗遞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十國割據前蜀
後蜀
吳
南唐
吳越
閩
楚
南漢
南平(荊南)
北漢
藩鎮並立晉
岐(鳳翔)
定難(夏)
燕(盧龍)
趙(成德)
北平(義武)
殷
武平
清源(泉漳)
朔方(靈州)
其它政權
帝王世系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北漢
後周
岐
楚
吳越
前蜀
後蜀
吳
燕
南漢
南唐
閩
南平(荊南)
藩王列表唐朝末期藩王
五代藩王
十國藩王
社會經濟農業
手工業
對外貿易
賦稅
兵役
政治制度中央集權
法律
軍事
主要戰爭
史籍資料基本概況 釋義
基本信息
特點
名詞來源
歷史年限
五代嬗遞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十國割據 前蜀
後蜀
吳
南唐
吳越
閩
楚
南漢
南平(荊南)
北漢
藩鎮並立 晉
岐(鳳翔)
定難(夏)
燕(盧龍)
趙(成德)
北平(義武)
殷
武平
清源(泉漳)
朔方(靈州)
其它政權
帝王世系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北漢
後周
岐
楚
吳越
前蜀
後蜀
吳
燕
南漢
南唐
閩
南平(荊南)
藩王列表 唐朝末期藩王
五代藩王
十國藩王
社會經濟 農業
手工業
對外貿易
賦稅
兵役
政治制度
中央集權 法律 軍事主要戰爭史籍資料展開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釋義
五代十國,是「五代」與「十國」的合稱,有時也稱為「五代」,一般認為是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這一歷史時期。 五代十國示意圖(943年)
在此五十四年間,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合稱「五代」。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或同時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這十幾個政權統稱「十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十國」只是稱其「大」者,實際上還有不少割據政權。 關於五代十國的理解,一般分為狹義與廣義角度的兩種解釋。在狹義上一般理解為「五代十國」本身。在具體歷史運用實踐中,往往以此代指這一歷史時期,使得定位與理解更為嚴謹,這就是廣義上的理解。
基本信息
1.五代基本情況一覽表 序號 朝代 都城 統治年代 開國皇帝 滅亡
1 後梁 汴州(今河南開封) 907年——923年 太祖朱溫 滅於後唐
2 後唐 洛陽(今河南洛陽) 923年——936年 庄宗李存勖 滅於後晉
3 後晉 汴州 936年——946年 高祖石敬瑭 滅於契丹
4 後漢 汴州 947年——950年 高祖劉知遠 滅於後周
5 後周 汴州 950年——960年 太祖郭威 滅於北宋
2.十國基本情況一覽表 序號 朝代/政權 都城/首府 統治年代 開國君主 滅亡
1 吳國 廣陵(今江蘇揚州) 892年——937年 太祖楊行密 滅於南唐
2 南唐 金陵(今江蘇南京) 937年——975年 烈祖李昪 滅於北宋
3 前蜀 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891年——925年 高祖王建 滅於後唐
4 後蜀 成都 925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滅於北宋
5 閩國 長樂府(今福建福州) 893年——945年 太祖王審知 滅於南唐
6 楚國(南楚) 長沙府(今湖南長沙) 896年——951年 武穆王馬殷 滅於南唐
7 南漢 興王府(今廣東廣州) 905年——971年 高祖劉䶮 滅於北宋
8 南平(荊南) 江陵府(湖北荊州) 907年——963年 武信王高季興 滅於北宋
9 吳越 西府/杭州(今浙江杭州) 893年——978年 太祖錢鏐 滅於北宋
10 北漢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951年——979年 世祖劉崇 滅於北宋
3.五代十國時期其餘割據政權情況一覽表 序號 政權名稱 都城/首府 稱號/地位 姓名 統治時間 滅亡/結束
1 趙國 鎮州(今河北正定) 趙王 王鎔 883年-921年 滅於後唐
2 北平國 定州(今河北定州東) 北平王 王處直 907年—921年 滅於後唐
王都 921年—929年
3 晉國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晉王 李克用 891年—908年 建立後唐
李存勗 908年—923年
4 岐國 鳳翔府(今陝西鳳翔) 岐王 李茂貞 907年—923年 滅於後唐
5 定難 夏州(今陝西靖邊北) 定難節度使
夏國公 李思諫 895年—908年 建立西夏
李彝昌 908年-909年
定難節度使
朔方王 李仁福 909年-933年
定難節度使
夏國公 李彝超 933年-935年
李彝殷 935年-967年
李光睿 967年-978年
6 盧龍、燕國 幽州(今北京) 盧龍節度使
燕王
皇帝 劉守光 907年—913年 滅於晉國
7 殷國 建州(今福建建甌) 皇帝 王延政 943年—945年 滅於南唐
8 武平(湖南) 潭州(今湖南長沙) 武平節度使 劉言 950年—953年 滅於北宋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權 962年—963年
9 清源(泉漳) 泉州(今福建泉州) 泉漳都指揮使
清源節度使 留從效 945年—962年 滅於北宋
清源節度使
泉漳留守 留紹鎡 962年—962年
清源節度使 張漢思 962年—963年
陳洪進 963年—978年
10 朔方(靈州) 靈武(今寧夏靈武) 朔方節度使
潁川郡王 韓遜 900年—914年 滅於西夏
朔方節度留後
靈武節度使 韓洙 914年—928年
朔方節度留後 韓澄 928年—929年
朔方節度使 康福 929年—932年
朔方節度留後 張希崇 932年—939年
陳留王
朔方節度使 馮暉 939年—952年
靈州大都督府長史
朔方留後 馮繼業 952年—954年
西平王、靈州知州 裴濟 ?年—1002年
11 靜海(安南)
交趾(今越南河內) 「靜海」政權定位有爭議,此略,詳情參見「靜海節度使」 走向獨立
12 歸義(
西漢金山國) 敦煌(今甘肅敦煌) 「歸義」政權定位有爭議,此略,詳情參見「歸義軍節度使」 滅於西夏
13 河西 涼州(今甘肅武威) 「河西」政權定位有爭議,此略,詳情參見「河西節度使」 滅於西夏
特點
五代十國本質上是中晚唐的藩鎮割據的延續,早在晚唐時代這些藩鎮已經存在,至唐亡後這些藩鎮仍存在,而且割據更加劇烈,由是者維持了數十年。五代十國的政權基本上都為曇花一現,因為有實力的將領經常發動兵變奪權,如李嗣源、李從珂、石敬瑭、郭威等人都是靠兵變上台的。另外,五代十國又是戰火紛飛的年代。由於沒有一個穩定的對十國有壓倒性的中原王朝,各個割據政權間戰斗不休,統治者多重武功而輕文治。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鎮,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故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是戰爭頻繁,政權屢有更迭。五代十國大多開國之君出身於社會中下層,這也是此時期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
名詞來源
中國古代以正統史觀為主,因五代建立於中原地區,占據著原唐朝都城的中央地區,
五代十國地圖(14張)並以正統自居,是當時傳統的中央朝廷,故後來的史學家著五代史,而十國及其餘政權被稱為「割據勢力」。 「五代十國」一詞與政權定位最早來源於北宋薛居正《舊五代史》及歐陽修《新五代史》。新、舊五代史均將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統稱為「五代」。而《新五代史》又分別為五代時期眾多割據政權中具有代表性且稱制的十個割據政權著了「十國世家」,繼而產生了「十國」的定位,並首次提出「五代十國」這一稱謂。北宋路振撰《九國志》,其孫路綸續作《荊南志》,遂稱《十國志》,其後劉恕作《十國紀年》。「五代」便多與「十國」合稱使用,「五代十國」便作為較之「五代」更為嚴謹的一個歷史名詞別稱逐漸流傳開來。 近代部分史學家根據傳統歷史學理論,將北漢歸於後漢殘余政權,又將桀燕、岐國兩個割據政權列入,於是產生了「五代十一國」這個新的名詞與政權定位解釋來代指這一歷史時期,不過由於歷史沉澱與傳統習慣,一般使用仍以「五代」和「五代十國」為主。
歷史年限
關於五代十國的年限,一般傳統的說法為:北宋建立於960年,作為中原地區主體政權的「五代」結束,歷史主體進入北宋時期,因此五代十國存在於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期間;另一說為:北宋滅亡「十國」中的北漢於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國的歷史時期為公元907年到979年。 1.年限爭議 這兩種最為普遍的 五代十國中期中國形勢圖
說法尚存在爭議,其根本分歧在於:1、對五代十國理解的角度和立場存在廣義與狹義的差異;2、對「五代」與「十國」作分割或捆綁式理解的差異;3、對政權定位的差異。 第一種說法大多基於「正統」史觀,以五代為歷史主體。大多史學家及學者認為,這一時期對中原王朝稱臣的部分「十國」國家,以及其餘諸多奉中原王朝為正朔的政權,可以定位為中原王朝的諸侯國或者藩屬國以及地方割據政區,甚至其餘未臣服政權和它們一樣也被視為割據勢力,而五代的主體地位也因此更加堅定。這同時也是將「五代十國」簡稱為「五代」,或將這一時期直接稱為「五代」的重要原因。第二種說法基於北宋建立時實際分裂局面尚存的事實,將「五代」與「十國」既分割又捆綁式地片面理解。 2.實際起止 實際上「十國」中諸如吳、吳越、閩、南漢、楚、前蜀以及其他割據政權岐(鳳翔)、盧龍(燕)、定難(夏)、朔方、成德(常山)、魏博(鄴)等,它們均建立於五代之前。甚至包括五代的後梁、後唐兩個政權的前期雛形梁(宣武)、晉(河東)也建立於唐朝末期。所以事實上在唐朝正式滅亡之前,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已經基本形成。直至979年北宋滅亡北漢,才基本結束這一分裂時期,實現了對中國大部的統一。而五代十國時期的定難(夏)、朔方、靜海、河西、歸義等割據政權,北宋王朝並未實現對它們的統一。定難走向獨立,並統一了朔方、河西、歸義,建立了西夏王朝;而靜海政權開始分裂,並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最終成為獨立國家(即今天的越南)。究其根本,五代十國這一分裂時期在本質上遠不止五十三年,自黃巢起義後一直到北漢滅亡,分裂割據時間共長達近一百年。
⑺ 石焦幼兒園是國辦的還是私人的
國企 石焦幼兒園歡迎您加入 石焦幼兒園位於長安區談固西街2號(談固西街與北宋路交叉口西南角)地理環境優越,是一所全日制企業幼兒園。幼兒園分設大、中、小、托班,進行分班教學,班內教學設備齊全,兒童生員充足。現面向社會招聘優秀教師,要求熱愛幼教工作,責任心強。有經驗者優先。 公司行業: 教育/培訓 公司...類型: 國企 公司規模: 20人以下 公司地址: 談固西街2號談固西街與北宋路交叉口西南角
⑻ 朱仙鎮怎麼樣
朱仙鎮是中國四大名抄鎮之一。
朱仙鎮的襲歷史,源遠而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孕育了早期人類文明。
春秋時鎮東南築有啟封城,這時的朱仙鎮已經形成了小型居民聚居點。
北宋末期,首次出現了見諸史料記載的「朱仙鎮」稱號。
明清時期,朱仙鎮因賈魯河的開通而走向鼎盛,成為「南船北車」的轉運處和貨物集散地,經濟發到,商業繁榮,並躋身「中國四大名鎮」之列。
(8)國大地產北宋路怎麼樣擴展閱讀:
朱仙鎮隸屬於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位於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城鎮西南部,距離開封市區22.5公里,南接尉氏縣,東臨祥符區范村鄉、萬隆鄉,北接鼓樓區仙人庄社區,西臨西姜寨鄉。
整個鎮域介於北緯34°31′—34°41′、東經114°12′—114°20′之間,南北寬約14公里,東西長約11公里,鎮域總面積92.15平方公里。
⑼ 北國超市談固店在哪
石家莊北國超市談固店的具體位置在翟營大街與中山路交叉口北行100米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