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產開發 > 如何發展房地產業資金

如何發展房地產業資金

發布時間:2021-03-04 15:19:09

A. 房地產市場如何拓寬融資渠道

這個問題就是錯的。房地產市場是宏觀經濟分析的概念,融資渠道是具體的戰略規劃,這兩個怎麼可能放在一起呢?
房地產企業如何拓寬融資渠道
房地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其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中國人民銀行121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的頒布實施,在為房地產投資過熱現象降溫的同時,也使資金密集型房地產業產生了「釜底抽薪」的危機感和焦慮感。國家信貸新政策下,房地產業如何沖破融資困境,保持穩定健康發展?本文就這一話題談一點粗淺看法。
一、房地產企業融資現狀
(一)融資規模持續增長
近幾年來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房地產業每年的資金來源總量不斷上漲,2001~2005年短短4年裡,全國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總量上漲了1.8倍(參見表1-1)。
(二)銀行信貸是房地產融資的主要渠道
僅以上表2001年數據為例。2001年房地產業資金來源總計7696億元,其中:國內貸款1692億元,佔21.99%;自籌資金2184億元,佔28.38%;其他資金來源3671億元,佔47.69%。可見,銀行貸款、自籌資金、其他資金總計占總資金來源的98%左右,呈三足鼎立的態勢,看起來比較合理。但是經過仔細分析可以發現,自籌資金中只有55%左右為自有資金,30%~40%為企業從銀行獲得的流動資金貸款,其餘為各種施工企業墊款或材料商墊款;其他資金來源中,80%以上為個人購房者交付的各種定金及預收款。這樣總計起來,有60%~70%資金直接或間接來自銀行信貸的支持(部分企業甚至達到70%~80%)。
(三)股票融資債券融資在房地產金融中所佔比例小
2002年以前國家對房地產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控製得非常嚴格,截至2005年末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只有80家,僅佔全部上市公司總量的2%,佔全部房地產企業總量的0.16%。依據表1-1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債券融資在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中的比例一直很低,且2002年以來呈現快速下滑的趨勢,平均只佔0.001%左右。
(四)房地產資金信託活躍
2002年底投向房地產業的信託財產共計24.08億元,佔全部信託財產總額的2.82%,比年初增加12.61億元,增幅109.93%。尤其是在2003年6月央行出台121號文件後,全國許多房地產開發商都把目光投向了房地產信託業務。2004年我國房地產信託業繼續以較高速度增長,直到2005年9月中國銀監會頒發212號文件——《關於加強信託投資公司部分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以下簡稱212號文),對信託融資進行嚴格限制,給我國剛剛有所起色的房地產信託業又上了一道「緊箍咒」。
二、房地產企業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融資渠道過於單一
從上面對表1-1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我國房地產企業開發資金來源中有60%~70%直接或間接來自銀行,只有少數企業的自有資金能達到目前35%的銀行貸款要求,相當部分開發企業的自有資金不足10%。這種高負債的財務結構,加劇了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不利於整個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
(二)銀行體系所承擔的風險與收益不對稱
作為自負盈虧的企業,銀行對外投資講求的是風險與收益的對等性。而我國目前銀行業從房地產業獲得的僅僅是固定的利息收益,承擔的卻是整個房地產業高負債的財務結構所導致的行業風險,風險和收益處於極度的不對等狀態,再加上各種違規貸款的存在,整個房地產金融面臨巨大風險,不利於銀行體系的穩定。
(三)缺乏多層次房地產金融體系
就房地產體系而言,目前我國仍沒有形成多層次的豐富的房地產金融體系,專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機構、投資機構、擔保機構和保障機構缺位嚴重;缺乏規模化、多元化的房地產金融產品體系;缺乏獨立有效的房地產金融市場中介服務體系;缺乏房地產金融二級市場等等。
(四)房地產金融市場的監管和調控機制尚不完善
目前,我國房地產金融市場的法規建設相對於房地產市場發展而言是滯後的,除《商業銀行法》中有關銀行設立資金運用規定外,還沒有專門的房地產金融監管框架,房地產金融業務的有關規范也有待於制訂。
(五)房地產企業融資瓶頸亟待突破
為防範整個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央行於2003年6月頒布實施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對房地產開發鏈條中的開發貸款、土地儲備貸款、個人住房貸款、流動資金貸款、施工企業墊資、自有資金比例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嚴格規定,使房地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資金瓶頸,房地產信貸新政下如何融資成為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必須盡快解決好的關鍵問題。
三、房地產企業融資策略分析
(一)發展多元化直接融資
銀行貸款融資是典型的間接融資,具有短期性特徵,到期還本付息的財務風險也較大。因此應大力拓展多元化直接融資渠道,除適度放寬股票融資政策限制和培育完善房地產債券市場以外,還可以發展市場化直接融資,建立多層次的房地產金融體系。
1.大力培育房地產信託融資方式
房地產信託是信託金融工具在房地產業中的應用。目前我國房地產信託基本上參照銀行貸款的有關條款執行,很大程度上是銀行貸款的變種,但信託公司在委託貸款方面的監控、管理、經營能力和經驗可能不如銀行,因而很難起到有效的風險分散和風險管理作用。此外,我國目前真正意義上的信託投資機構並不多,且絕大多數在房地產信託融資方面並無良好建樹。因此,一方面應建立和培養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房地產信託投資機構,另一方面應在加強對房地產信託監管的同時,通過完善房地產金融市場,規范和發展信託融資方式,使之成為房地產業融資的一條主要通道。
2.培育地產金融二級市場,推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就是將金融機構發放的住房抵押貸款轉化為抵押貸款證券(主要以抵押貸款作為擔保的債券),並通過二級市場進行交易,轉賣給市場投資者,以達到融通資金和把抵押貸款風險分散給市場眾多投資者的目的。二級市場(個人房貸市場)的運作不僅使得一級市場(開發貸款市場)有了穩定的資金來源,而且極大地增強了住房抵押貸款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有效實現了風險分散和風險管理的目標,同時也為證券市場提供了一種具有較高信譽的中長期投資工具。在美國,經過聯邦金融中介機構擔保過的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金融產品,具有類似於政府債券的信譽。而且由於二級市場產品相對於政府債券具有更高的收益率,受到保險、養老基金等中長期投資者的歡迎。目前,我國的房貸證券化試點已進入方案設計階段,各地宜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推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進程。
3.建立多層次房地產金融體系
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幹預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多層次房地產金融體系,以促進我國房地產金融業發展,加速銀行資金周轉,降低銀行金融風險。
4.建立和完善相應法律制度配套措施
規范各種融資行為並加強監督管理,以防止在降低銀行風險的同時產生新的隱患,引發新的金融風險。如對房地產證券化給予明確的法律依據;加快修訂《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盡快出台《產業投資基金法》等等。
(二)進一步完善間接融資
我國是一個間接融資占絕對比重的國家,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銀行間接融資仍然是房地產企業融資的最主要渠道。因此,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銀行間接融資渠道,更好地為房地產企業提供服務。
1.推進間接融資形式多樣化
目前雖然各大銀行在個人按揭貸款方面創新不斷,但在房地產企業融資方式上缺乏創新。建議銀行業針對房地產企業的特點和現狀,提供一些有特色的信貸服務,如建立一種將中外銀行、擔保機構有效結合,為企業提供貸款的融資方式,具體可採取的模式,如:中資銀行+外資銀行;中資銀行+信用擔保機構;中資銀行+信用擔保機構+擔保企業;中資銀行+擔保企業甲+擔保企業乙,等等,為企業提供各種擔保和抵押貸款。
2.創新變直接融資為間接融資的方式
直接融資雖然形式多樣,但對於大多數房地產企業來說真正能用上的方式卻不多,相反,從銀行獲得貸款支持這種最為普通的間接融資方式是多數開發企業比較容易接受和實現的融資方式。建議更多的開發企業積極嘗試探索將直接融資轉化為間接融資的新融資途徑。
(三)探索建立組合式融資模式
組合式融資就是將各種融資方式在房地產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進行有效合理的組合,使其不但能夠滿足房地產企業發展,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例如,在成立初期採取自有資金+吸收股權投資的組合融資策略,吸收新的投資者進入,成立項目合資公司,實行利潤分成,進行原始資本積累;在成長期採取銀行信貸+商業信用或吸收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的組合融資策略;在成熟期採取信託融資+國外投資基金合作;在衰退期適當收縮投資規模或吸收實力雄厚的開發企業或投資機構的加盟。

B. 房地產業給經濟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根據相關理論知識做出實證研究來找出相應的合理途徑。對於象中國這樣一個工業承載專基礎薄弱屬,又處於後發劣勢的發展中國家,需要一個像房地產行業那樣能大范圍帶動經濟尤其是落後地區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在這一點上不能盲目與發達國家相比。至於說到房地產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拉動經濟與穩定經濟的重要性。

C. 房地產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相關資料推薦: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設計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房地產開發未來10年,我國房地產行業將進一步加快轉型發展,一些中小房企將被淘汰出局,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在激烈的競爭中,更多房企將在品牌、資金、技術產品研發、項目管控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開發出質量好、品質佳、低成本、節能低碳型的商品房,房地產業將持續穩定地向前發展。

趨勢之一,房地產開發行業利潤率逐漸降低並趨於合理水平

過去的10年,房地產處於上升期。由於主要依賴房改、GDP高速增長、寬松的貨幣政策、快速的城鎮化進程和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高度依賴等因素,導致房地產業利潤率快速增長(沒有哪一個行業像房地產行業一樣能夠承受超過20%利率水平的融資成本),遠超其它行業的平均利潤水平。

國土資源部2011年5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大多數城市房地產開發利潤率普遍在10%以上,中高檔房地產平均利潤率更高,一般達到30%~40%。根據中國社科院(住房綠皮書《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0-2011)》)的數據顯示,我國房地產業平均毛利率為55.72%,相對於國際通行的房地產利潤率為5%,中國房地產業的利潤相當驚人。

隨著本輪調整效果的逐步顯現,依賴土地增值獲取高毛利率的可能性變小,企業獲得效益將主要由企業的競爭能力決定,而不是單單靠外在資源。未來10年房地產業利潤水平將逐步回歸到市場各行業的平均利潤水平,即大概在8%~10%之間,暴利時代將不復存在。

趨勢之二,積極採用新材料、新技術,大力發 展綠色建築

鼓勵應用建築節能新技術、新材料,大力發展綠色建築是國家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比如,採用改進房屋建築門窗保溫氣密性能強的中空玻璃、熱輻射鍍膜玻璃等新型玻璃;應用優質新型牆體材料;利用地下熱能保持房間恆溫的地源熱泵技術;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太陽能技術等。日前財政部、住建部專門發文,鼓勵在公共建築、民用建築集中連片推廣使用太陽能光電技術,進一步提升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水平。今年光電建築應用政策要向綠色生態城區傾斜,向一體化程度高的項目傾斜。綠色生態城區應當以宜居、綠色、低碳為建設目標,以居住功能為主,把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比例作為約束性指標,綠色建築應達到一定比例,從整體上實現資源節約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

除了鼓勵性政策以外(包括財稅部門給予相應的稅費減免),國家還會採取強制性措施,推動綠色建築的發展。按照住建部的要求,「十二五」期間將加大全面支持綠色建築發展的力度。如在土地「招、拍、掛」中設置前提條件,規定不是綠色建築不能投標;大面積建設推廣綠色建築的,則享有優先條件;對綠色建築設專項補貼等。未來5年,每年將評定星級標准認證建築達到300~500個,在「十三五」時期,將全面實現綠色建築的目標。

報告顯示,目前一些品牌地產公司在實施綠色建築項目認證、新材料新技術應用和建築部品體系成套技術的集成運用上走在了前列,一部分成果已應用在實際項目中。從已通過的綠色建築三星認證和美國LEED認證的項目來看,盡管建造成本略有增加(一般不超過10%),但隨著普及宣傳,通過綠色建築認證的項目數量增長勢頭非常快,市場也逐漸了解和接受,具備低碳節能環保作用的綠色建築已經開始深入人心。例如萬科,在2009年制訂了向綠色建築項目轉型的發展戰略,宣布自
2011年6月1日起,萬科所按照住建部的要求,「十二五」期間將加大全面支持綠色建築發展的力度。如在土地「招、拍、掛」中設置前提條件,規定不是綠色建築不能投標;大面積建設推廣綠色建築的,則享有優先條件;對綠色建築設專項補貼等。未來5年,每年將評定星級標准認證建築達到300~500個,在「十三五」時期,將全面實現綠色建築的目標。

目前一些品牌地產公司在實施綠色建築項目認證、新材料新技術應用和建築部品體系成套技術的集成運用上走在了前列,一部分成果已應用在實際項目中。從已通過的綠色建築三星認證和美國LEED認證的項目來看,盡管建造成本略有增加(一般不超過10%),但隨著普及宣傳,通過綠色建築認證的項目數量增長勢頭非常快,市場也逐漸了解和接受,具備低碳節能環保作用的綠色建築已經開始深入人心。例如萬科,在2009年制訂了向綠色建築項目轉型的發展戰略,宣布自
2011年6月1日起,萬科所有具備條件的開工項目,都將參照不低於綠色建築一星的標准進行設計和建造。

趨勢之三,房地產開發模式強調專業細分與合作

目前國內多數房地產開發商,往往既是投資商又是開發商,項目開發的資金來源除了自籌之外,主要依賴於銀行等融資渠道和購房款。一些開發商還有自己的設計單位、營銷公司、施工承包隊伍和物業公司等。

隨著房地產開發的推進,分工合作將更加細化。從資金、開發、規劃、設計、建設以及銷售,各個環節均由

高度專業化的公司分別承擔。隨著高度專業化的分工與合作,各個環節將充分顯示出只做自己最擅長的分工與合作的優勢。開發商在整個開發經營過程中,更多的是發揮一個資源整合或綜合協調的作用,更多的是主要依靠投資商、承包商、營銷代理商等之間的專業化合作。

未來還將實現投資商和開發商角色的分離。資金除了銀行渠道之外,將廣泛引入社會資本,包括信託、私募股權、企業債、IPO上市等,房地產開發商更像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管理型公司。目前,我國房企IPO和股市融資受政策抑制,短期內很難改變,因此,私募股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趨勢之四,融資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要求更高

房地產開發是資金密集性行業,在當前限購、限貸的不利環境下,房企良好的融資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至關重要。房地產開發應該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合理控制財務成本、保持合理的負債率和良好的現金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房企的資金來源中,企業自籌比例已上升至43%以上,個人購房預售款比例在25%以上,商業銀行貸款只佔15%左右。而銷售不暢、市場預期不好,形成了對房企的資金壓力,迫使企業去尋找高成本的融資渠道以填補資金需求的缺口。

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國內融資渠道,除了上市資本市場和銀行系統外,大部分選擇信託方式,少數選擇民間借貸。而一些拓展海外融資渠道的做法值得借鑒。最初的融資主要是針對單一的項目,以後逐漸開始嘗試以公司制的形式,與海外成熟金融機構進行長期合作。這種從鬆散型的項目投資合作轉變為公司制的緊密型投資,是基於大型房企進一步做大規模和做強實力的戰略考慮。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僅靠幾家房企之力顯然是不夠的,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給國內房企帶來幫助。海外成熟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對投資管理的規范運作,對提升國內房企的管理水平和質量,將起到重要作用。

趨勢之五,品牌化經營、精細化管理和標准化制定

在調控和市場的風險中,如何使房企保持核心競爭力,實現穩步健康的發展,已成為當前一個突出的問題。預計更多的房企,將把注意力集中到關注品牌、資本、產品和營銷能力上來。

房企的品牌經營,歷來被認為是企業的軟實力,而要實現企業的高利潤和高附加值,必須注重品牌的培養和樹立,重視品牌的有效表現和宣傳手段、重視購房者的需求研究和市場發展變化等。在實踐中,許多知名房企的品牌化經營,使項目的促銷手段和銷售價格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相比之下,中小房企的項目工程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欠缺,缺少成熟的產品,產品定位比較隨意,項目的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偏離較大,這就更應該注重項目的標准化和精細化管理,這也是中小房企擴大經營規模的基礎條件。

趨勢之六,營銷成為核心和關鍵環節

如果說房企的融資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營銷環節則是實現盈利的至關重要環節。強大的營銷能力可以最終實現資金回籠和資金增值,同時也能提高項目投資方的信心和實現市場預期,從而使房企的資金進入良性循環,並得以持續開發經營。

目前,國內多數開發商與專業化的營銷代理公司進行合作,房地產營銷代理公司參與到項目的整體規劃、從戶型設計到每一套房子該如何銷售等每一個細節,協助開發商最終實現銷售目標。一些有品牌、有規模的房地產營銷代理公司,由於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也介入了新房的分銷業務,通過建立各種形式的客戶會,定期舉辦各種活動,以提升客戶資源的利用率,增加客戶對品牌房企的忠誠度,促進了營銷市場的繁榮。

D. 房地產行業發展如何

不管房抄地產巨頭承認與否,房地產是個暴利行業是不爭的事實。那麼,房地產的暴利來自於哪裡呢?筆者從房地產巨頭的「高談闊論」中悟出了其獲暴利兩大手段。
所謂兩大手段,其一,空手套白狼。從每年的胡閏財富榜來看,近些年來,房地產行業產生的暴發戶是最多的。筆者認為,房地產行業內之所以多產暴發戶,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從房地產行業可以通過「空手套白狼」的手段「白手起家」。
一些膽大的開發商從銀行貸一大筆款子,再從政府拿地,轉手出去就能大賺一筆,或直接開發住房,則賺得更多。還有的人借老百姓保命錢——社會基金等拿地和開發房地產,用公共資金賺取暴利,把公共資金置於房地產的開發風浪中。
如何想了解更多房地產行業信息,建議你下載一個「肇慶房地產」搜索引擎,都是關於房地產行業的信息,資訊非常豐富。如果幫助到你了請記得採納!

E. 如何分析和確認房地產開發企業自有資金求答案

《通知》再一次強調了房地產企業申請銀行貸款的自有資金比例不得低於30%並且將其列在了第一條,充分顯示了央行對這一政策底限的重視。事實上這一政策標准早已不是第一次提出來了,在央行歷次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檢查中都將低於這一標准發放貸款視為商業銀行違規經營的主要問題之一。這個規定的根本出發點就是要求開發商投入一定的自有資金,承擔一定的市場風險.維護放貸銀行的資金安全,從而維護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但是為什麼一個簡單的數字標准會成為眾多商業銀行經常被詬病的焦點,則值得央行和商業銀行思考。拋開個別商業銀行確有違規經營的本意外,問題產生的原因應歸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自有資金的標准判斷存在差異,二是缺乏根據開發企業的經營及財務狀況分析其籌集自有資金能力的依據。央行《通知》相較以往有了一個明顯的進步,它給出了自有資金的內涵,明確指出自有資金是指所有者權益,即企業凈資產。但是這一判斷標准並非「完美無缺」,它僅僅是商業銀行在審查房地產企業貸款中的一個判斷底限,不能籠統地不加分析地照搬在信貸審批中。

F. 如何實現房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以人為本":8到1?兩者的關系如何、市)的統計中,各類園區規劃佔地面積達3.6萬平方公里,超過了現有城市的建設用地總量,必然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我們在了解GDP的重要作用的同時。長期以來我們對發展和增長的概念是模糊的和混淆的,關於什麼是發展,近2600萬畝土地閑置,截至2003年上半年,13年來全國累計收取的土地出讓金已達6000多億元。但與此同時,全國的商品房空置率卻有增無減;沖突"。未來幾年我國房地產業、住宅產業的發展將步入一個高位盤整的階段,隨著舊區改造節奏的適度調節,隨著軌道交通網路的健全和延伸,房價上升速率過快、商品房供應結構不合理,同比多增1006億元;1998年至2000年,個人住房貸款年均增長112.8%:15,當高收入階層的需求逐漸被消耗掉後。
由於體制原因、巨大的上升空間,各地政府為了資金、"GDP"、村自行設立和尚未上報的開發區;在對24個省(區、教育、科技。
"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強調的是增長的可持續性、公平性和系統性,強調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面發展--這也是"三個代表"的具體要求。按照學術理論界的解釋。我們不能按發達國家的收入來衡量我國的房價,聯合國人居中心與世界銀行認為,況且房價的對比要考慮通貨膨脹、科技含量。另據來自銀行方面統計現示,全國商業銀行的房地產開發貸款由1998年的2680億元增長為2001年的6600億元,年均增長25%、文明和精神狀況,公平分配資源);圈地運動"、城市發展與GDP增長
"土地是財富之母",必然會出現種種的"、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都無不與我國的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土地資產的運作有關,GDP是一年當中本國(本地)國民和外國人(外地人)在本國或本地所生產的商品與服務的附加價值總和,收入增加同GDP增長比率不同步,將可能會出現消費斷層現象。從長期來看,中國房地產業無疑是前景光明的。樓價的上升應該是盤整式或稱波浪式、螺旋式緩慢上升,不經過小幅盤整而直線上升是不扎實的,否則樓價的大起必然隱含巨大的風險,違規土地出讓、轉讓所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每年也達100億以上),GDP的真實增長及增長效率受到了挑戰、"、房價與"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
高房價、"圈地運動"能帶來大量的建設資金並能帶來區域經濟(GDP)的增長這是不爭的事實,人們還往往通過簡單的與發達國家的房價比較來說明我國的房價還有持續,房地產住宅將逐步步入一個理性發展期、裝修成本(全裝修);、各路"熱錢"的湧入、輿論的高度一致且一片"利好",樓市處於",也必須了解它的局限性。
第一,GDP不能反映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銀行房貸高速增長(據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說,2003年以來風險較高的房地產開發貸款增加偏多,前三季度開發貸款增加1350億元,洋人決不可能支撐本土樓市,過度的房地產外來投資(投機)固然短期內對區域經濟有貢獻但長期來看對整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未必有利,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我們收入水平低這樣一個事實,未來中國住宅消費的主體一定是本土中低收入家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不能反映一國經濟增長的效率和質量,現在外資在我國的投資和出口中所佔的比重不斷增加,他們相當部分資產會外流。
第三,GDP不能全面反映人們的福利狀況,但就目前和今後幾年來說,即文化;(多空雙方分歧加大)的"上升築頂"階段,據初步統計;高位放量",那麼,無一不把房地產作為區域經濟的支柱產業,持續大規模的舊區改造,持續發展是主觀的,而可持續發展是客觀的,我們追求GDP的增長,很有必要、生態環境、文化,一套住房的合理價格應該是居民家庭年收入的2-3倍,象日本東京居民的年收入與房價比大約在1:4.8,而我國大部分城市是1,全國現有各級各類開發區3800多家;圈地運動",幾乎被所有城市列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首選目標和重點突破口,其強調正確處理和協調人口、資源。我國當前的經濟體制正處在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由於舊的體制和秩序尚未徹底打破,必然會出現種種的利益重組和再分配;另外按國際衡量房價與收入關系的價格收入比指標來看,我國的房價高於國際標准,尤其是我國沿海發達城市,地區房價更是高估,即使作最保守的估計、房地產稅收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最主要資金來源。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省級以上900多家開發區中,國家批准規劃近3000萬畝,已經開發的僅占規劃總面積的13.5%。如果調控不好是新一輪住宅開發的風險積聚過程;三是系統性,房地產和整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挑戰。
三,相當一部分中高價樓盤將面臨市場競爭的洗禮。通過理性分析我們發現,房價短期內上升過快、過高,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未必有利,其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提高了區域經濟的商務成本,不利於進一步吸引外資,不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會削弱產業的競爭力進而影響商品的出口,最終會影響居民的就業和收入;
二是造成對土地資源的過分依賴和形成大量閑置土地,有透支未來收益和資源之嫌,對可持續發展不利;
三是在收入增長不同步的情況下,會增加老百姓的即期支出從而影響未來和其他支出,近幾年來,老百姓的房貸額疊創新高,先"負"起來一族不斷擴容;
四是對大中城市帶來了人口、交通、環境、資源的壓力日益增大,城市的水電煤等基礎配套不堪重負,近幾年來城市供水、供電緊張,城市"臃腫病"日益明顯。當前,不少地方經濟對房地產和固定資產依賴過高,200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1.9萬億,同比增長31%,房地產開發投資3817億元,同比增長34%,遠遠高於GDP的增長速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投資乘數效應,加上房價過高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帶來了GDP的持續高漲(我國房地產和建築業的增加值達9000億元,占整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接近9%,每年拉動國內生產總值約2個百分點,而且這種狀態仍有上走之勢),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消費需求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產業能級不高的可持續發展隱患。因此,怎樣正確、辨證處理好經濟發展和增長之間的關系並使其相和諧?怎樣正確、辨證看待當前的高房價與經濟增長?怎樣保證大多數中低收入居民"居者優其屋"並保持生活質量的同步提高?怎樣保持高中低房價的合理結構以及房地產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些問題非常迫切地擺在了各級政府和理論學術界的面前,"沒有遠慮,必有近憂",惟有實事求是的理論創新和突破,惟有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才能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就象當年如果沒有"真理標准問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討論和理論突破,就不可能有後來的"改革、開放"政策及當前的國民經濟大好形勢一樣。
四、房地產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當前,我國房地產和國民經濟總體形勢不錯,改革開放25年來,中國經濟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9.4%,可以說是"沒有近憂",但為了國民經濟的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我們又"必須有遠慮"。
1.進一步完善土地管理體制土地市場的規范運作是住宅產業、城市健康發展的基石,土地市場的"惡庄"行為更具隱蔽性和危害性
目前,政府已有所動作,我們從國務院18號文以及國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在強化對土地使用的審批和監督,從源頭上完全控制土地一級市場的供應,並根據經濟、社會、人口、產業發展狀況適時適量推出土地供應,做到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與市場需求相統一,並且全國、各地的土地供應要有統一的協調機制,國家、省市級政府加大對土地供應的宏觀調控力度,嚴防土地失控現象重演,嚴防透支未來等方面已經開始加強管理力度。同時,國家正在逐步建立正確的土地供應結構,使土地出讓一律按"三公"原則實行招投標、拍賣制度,杜絕土地市場黑箱操作及"空手道"現象,防止土地市場的炒作和國有資產的流失。對土地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建議政府出台的相關法律、政策要規范運作,要有約束性和嚴肅性,可以通過收回、收購、兼並、拍賣、儲備等方式實現政府對土地的壟斷,政府當前最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收緊土地的口子,按法律法規該收回的堅決收回,該拍賣的堅決拍賣,讓土地回到真正有實力、真正需要土地干實事的開發商手中,俗話說的好:"長痛不如短痛"、"姑息養奸是要貽誤戰機的",此類例子,國內外不勝枚舉;另外對轉讓土地所獲得的收益,政府要控制其收益的比例並通過稅收等形式收取一定的級差收益,防止因炒賣土地而導致的不合理"暴富",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進而防止房價的大起大落。
2.加強學術研究
確立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這樣一個良好的理論學術氛圍,要以理論聯系實際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制定相關政策,指導房地產乃至城市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理論研究、爭鳴的目的在於求真,而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理論的貧乏和滯後會影響房地產的健康發展,城市發展呼喚系統性、經濟學的理性思考,城市發展不需要"隨風型"、"事後諸葛亮型"的"評論家"。中國是個發展中的大國,又是一個人均土地資源稀缺的國家,我國人均耕地不及世界的三分之一,大城市的人均土地資源更稀缺,國土開發不允許無節制佔用土地,更不允許透支未來。必須立足於中國發展實際、區域特點,順應歷史潮流而動。各地各級政府在國土(房地產)可持續發展方面要下大力氣研究和謹慎決策,要循序漸進,要研究可持續地(土地)資源利用和可持續的購買力。未來我國住宅建設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一定是本土的廣大中低收入階層,要加大中低收入階層居民用房的建設力度,這是國情和民情所決定的,也是"三個代表"的具體要求。要研究國內外的宏觀經濟形勢,研究市場的真實需求(當前許多大城市房地產存在大量投資需求),適當調控舊區改造的力度和節奏,循序漸進,注意均衡發展、防止大起大落。近幾年來房地產對GDP的貢獻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大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的環境、就業、人口、道路交通、水電煤等能源支持壓力也明顯增加。因此,必須加強對城市經濟、社會、環境、人口協調發展的綜合研究。土地是一種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也是我們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為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好當前的大好形勢,進一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切實協調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我們一定要珍惜稀缺的土地資源。過度的"政績、形象"工程,過度的"圈地",把本該在未來數十年的出讓的土地收益放在當前使用,必將損害千百萬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長遠利益和子孫後代的利益,城市發展並不是簡單的"以地生財"。
3.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實現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當前GDP增長對房地產、交通、基礎建設依賴過高,其明顯地帶動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擴大了投資的乘數效應。政府靠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來拉動內需(1998年-2002年,我國累計安排長期建設國債6600億遠,項目投資總規模32800億元,到2002年底累計完成投資24600元,在這5年裡,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5%),一旦政策的效應發生遞減(如舊區改造的逐步減少、集中買房以後的時間斷層周期、房貸政策的調整、高價房供應偏大等),一旦房地產出現過熱調整,對整個宏觀經濟將產生十分重大的影響,需引起高度重視和綜合、全面、深入的研究;況且人們的消費、投資短期內過度向房地產傾斜,也會造成經濟學意義上所說的"擠出效應"即表現為其他消費的緊縮,這也許是我國最近幾年除房價以外其他商品價格均下跌、國民經濟仍未擺脫通貨緊縮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長率、新開工增長率均超過了銷售增長率,並且供需結構失衡,潛在壓力增大。因此,怎樣走好"科教興國"這"華山天險一條路"籍以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怎樣以"信息化來帶動和促進工業化"?怎樣提高產業結構的能級以及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已顯得迫在眉睫,必須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
4.要逐步完善市場經濟秩序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制經濟和信用經濟,要理論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和人才創新,要轉變政府職能,盡快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誠信制度,催生和扶持真正的品牌企業、公建市政文化教育配套、生態環境改善及利息(貸款)等因素並且要有參照系,不能簡單論之?什麼是增長,在目前的我國的經濟結構中,投資比率明顯高於消費比率;和"陣痛",都有其確定的適用范圍,誇大其適用范圍和過分強調它的作用,全國大約有一億多平方米空置商品房。另外土地的閑置狀況也非常嚴重,尚不包括鄉,據調查,我們往往用GDP(國內生產總值)來作為考量經濟增長的指標,眾所周知、健康、可持續發展。
第二,GDP不能准確反映一國財富的變化;方興未艾,土地出讓收入,資源和環境的破壞和透支能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協調,我國房地產業的興起,新一輪的土地";
第四。房地產無效供給和有效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並有擴大的趨勢,況且還有大量的銀行貸款和稀缺土地資源的浪費(據有關資料統計,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各地又幾乎同時把房地產作為各自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房地產貸款余額從1998年末的3106億元上升到2003年9月末的21327億元),增長和發展就和諧、統一了。
二,不能全面反映一國的人文狀況。由此可見,發展不同於增長,增長不是發展的目的,而是發展的手段,只要我們的增長具有可持續性、公平性和系統性特徵並且堅持"。但任何一項統計指標。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則:
一是可持續性;二是公平性(同代人、代際公平?這是我們首先必須認識清楚的問題;和"政績",不能反映人們收入狀況的差異一、關於增長和發展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從各國的住宅發展史中可以得到印證,隨著中低價住宅供應的增加和住宅結構的日趨合理,隨著房地產貸款政策的調整、鎮,除部分價格和價值相符的物有所值的高檔商品房繼續受國內外成功認識青睞及大量中低價位住宅因存在廣泛需求而價格堅挺外、交通、經濟與社會間的相互關系的共同發展戰略;。土地資產作為城市最大的、價值最高的存量資產和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就總體房地產住宅的價格而言隨著其內在品質的提高將穩中微升,但其內在結構必定是有升有降,漲跌互現

G. 如何提高房地產行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房地產行業是資金密集型的高風險行業。房地產企業往往有較大比重的資金需要向金融部門、其他企業籌措,一般貸款額都很大。同時,房地產的開發經營具有涉及面廣、投資周期長、資金回收慢、經營風險大等特徵。因此,房地產企業要實現良性發展,獲得可持續性核心競爭能力,必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一、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問題

(一)企業通常採用傳統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目前,我國許多房地產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又是經營者。特別是在財務管理上,企業的財務負責人及會計、出納等多是由投資者的親屬擔任。這勢必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企業存在著不依法建賬、兼職做賬、突擊做賬、以票代賬、白條抵現的現象;企業管理者集權現象嚴重、職責不分、越權行事,導致財務管理工作的無章、無序和混亂狀態;暗箱操作盛行、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納稅風險增大,偷稅、漏稅現象嚴重;企業沒有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即使有,也難以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公正性。

(二)財務管理機制薄弱。當前,大部分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還處於初始的會計核算階段,尚沒有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戰略規劃、實施、控制方面強有力的作用。
1、財務制度不健全。沒有建立嚴格的財務核算制度,包括賬實核對、賬證核對、賬賬核對在內的會計核算程序沒能得到切實有效的貫徹,會計資料的相關性、真實性和可靠性比較差;財務上的內部控制機制要麼沒有設置,要麼形同虛設,很容易造成資金的內部盜用和流失。

2、財務管理多屬「被動反映型」。僅停留在記賬和編制財務報表的財務會計階段;財務預測、決策、控制、分析等管理職能基本處於空白,缺乏用於支持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信息。

3、資金的籌措和使用沒有計劃,缺乏現金流量管理觀念。特別是在經濟效益良好的情況下,可選擇的投資機會多,更容易忽視財務管理,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加大了企業風險控制的難度。

我國房地產企業多屬民營經濟成分。據有關資料顯示,企業平均壽命僅為三年左右。很多企業之所以難以持續發展,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財務管理水平低下,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房地產企業必須正視自身的財務背景,大力規范財務管理體制,加強財務管理工作。

二、提升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對策

(一)優化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現代企業制度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要求的產權關系明確、治理結構嚴謹、責權關系對等、籌資渠道廣泛、制約機制健全、企業規模可以迅速擴大並能穩定持久經營的一種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要求,就是產權的股份化、組織的公司化和管理的制度化。即,通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減少投資者對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干預,使管理人員專心企業日常管理,完善管理理念和企業管理制度,在生產經營中有效使用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調動經營者和廣大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切實解決房地產企業傳統家族式管理帶來的規模小、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管理混亂、綜合競爭力弱等問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房地產企業發展的方向,是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的必然選擇。

(二)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為促進房地產企業核算型財務向管理型財務轉變,使財務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手段之一,保障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房地產企業必須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

1、完善財務會計體系。(1)科學設置會計科目。根據《企業會計制度》、《新企業會計准則》和管理控制要求,科學設置會計科目。如,在開發產品科目中盡可能細化核算對象,保證按產品名稱或樓號進行開發產品的歸集;在開發成本和銷售收入科目中,根據產品或樓號設置土地費用及下級明細科目、前期費用及下級明細科目等各項開發成本費用項目,細化成本對象,以便於進行不同產品的營利能力分析。(2)統一會計核算程序。企業的會計科目設置要保持統一,在此基礎上增加適當的靈活性;會計單據格式、種類和使用方法要保持統一;財務數據記錄和歸集程序、賬務處理程序、結賬與會計報表編制和上報程序要保持統一。

2、建立管理會計系統。建立管理會計系統的主要任務是設立責任中心。責任中心是指,按照管理目標,根據各職能部門、項目公司、項目部等組織單元承擔的職責,將其分別確定為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責任中心管理是按照每個責任中心的職責分別制定其績效考核指標、標准、辦法,並通過責任中心績效報告的形式動態反映各責任中心每月、每季度和每年度業務執行情況,進而能夠對各責任中心的業績進行客觀評價。同時,設置科學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向管理層及時反饋銷售進度、項目開發成本、項目管理成本、綜合效益等信息,支持管理層的經營決策行為。

3、健全預算會計體系,實現財務管理預算化。房地產企業的預算會計體系主要包括項目預算與資金預算兩項內容。項目預算是企業以開發項目作為預算對象,對項目建設中將會發生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費用、工程開發成本、開發間接費用、經營收入、借款計劃等內容進行的整體預算。資金預算是指公司在對各責任中心的資金需求和使用計劃進行匯總後,根據整體資金狀況,對企業資金的整體協調運作所制定的規劃。企業財務部門應圍繞目標利潤編制預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構建企業財務預算指標體系。同時,要加強管理,堅持月度分析、季度考核、年度總評相結合的預算分析和考核原則,定期檢查、嚴格考核、落實責任、兌現獎懲措施,形成以財務制度為主對經濟行為定性約束,以財務預算為主對經濟行為進行定量約束的格局。

4、強化資金管理。(1)在資金的籌措管理方面,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強企業的信用管理。信用是企業興衰的標識,信用良好的企業,將能獲得條件優厚的長期低息貸款,企業將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去開發經營更多的房地產項目。其次,資金的籌措要有計劃。再次,應逐步擴大項目的自有資金比例,這樣就可以使大部分貸款利息支出轉變為企業的盈利。(2)加快資金周轉,加強資金運用管理。首先,加快資金流轉。由於受多種因素影響,房地產企業的開發項目往往不能按時完工,佔用大量的資金,資金流轉不暢,嚴重的會把企業拖垮。因此,企業應盡快處理掉「拖拉工程」。其次,加強企業現金管理。盡可能使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的期限保持一致,最好是應收賬款回收的期限較應付賬款交付的期限短,這樣就可以保證按期支付應付賬款,使企業避免過多的利息負擔及資金佔用。第三,防止企業過度預支資金,否則,一旦發生債務危機,就會危及到企業的生存。第四,嚴格控制管理費用的支出。房地產開發企業要防止講排場、講面子、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等現象。

5、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完善內部審計制度。房地產企業在制定財務會計制度時,應當遵循針對性、操作性和強制性原則,制定一套符合企業實際的財務管理制度:一是要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統一負責企業的資金融通、現金出納、財務管理、工資核算、固定資產等的預算編制、決算實施工作;二是要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如現金、采購、報銷、稽核等制度,實行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要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強化監督機制。

房地產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內部審計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內部審計工作要從事後的財務收支審計向經濟效益審計、管理審計、內部控制制度評價、工程項目預(決)算審計、專項審計等領域發展。要善於發現問題,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從而提高整個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6、提高納稅籌劃水平,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在稅法及相關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納稅籌劃,是一項國家支持、企業得益的工作。企業財務部門應不斷提高納稅籌劃水平,遵循一定的納稅籌劃原則,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運用適當的納稅籌劃方法,減輕稅收負擔,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入,努力實現企業涉稅零風險和利潤(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H. 如何分析和確認房地產開發企業自有資金

《通知》再一次強調了房地產企業中請銀行貸款的自有資金比例不得低於30%並且將其列在了第回一條,充分顯示了央行對這答一政策底限的重視。事實上這一政策標准早巳不是第一次提出來了,在央行歷次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檢查中都將低於這一標准發放貸款視為商業銀行違規經營的主要問題之一。這個規定的根本出發點就是要求開發商投入一定的自有資金,承擔一定的市場風險,維護放貸銀行的資金安全,從而維護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但是為什麼一個簡單的數字標准會成為眾多商業銀行經常被詬病的焦點,則值得央行和商業銀行思考。拋開個別商業銀行確有違規經營的本意外,問題產生的原因應歸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自有資金的標准判斷存在差異,二是缺乏根據開發企業的經營及財務狀況分析其籌集自有資金能力的依據。 央行《通知》相較以往有了一個明顯的進步,它給出了自有資金的內涵,明確指出自有資金是指所有者權益,即企業凈資產。

閱讀全文

與如何發展房地產業資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