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AB兩公司同時入用你,你將會做如何選擇
30歲之前,誰給的錢多給誰干。這是人生資本的重要積累階段,且有好的身體,所有回的痛苦都不是問題,有資本賭答。人生的重要階段,一定要好好把握。
35歲之前,乾的舒心且給的錢還可以就給他干。這個階段是人生經驗積累及財富積累的階段,經濟必須獨立。
35歲至退休,這是人生最難的抉擇點,兩種選擇,最好的選擇是自己開公司,但也是最壞的選擇,成王敗寇不好說。另外的選擇是找一家有實力的公司干,最主要的是有抗風險能力,不能輕易倒閉,因為您可能在這里干至退休!
Ⅱ 博弈論,管理經濟學
1)假定人都是自私的,兩人都會向著對自己能獲得作大利益的方向走,甲認為版對方會坦白權,因為甲認為乙是自利的,自己若不坦白,會被判刑10年,若坦白則5年,一也會如此思考對方。因此兩人都會坦白,所以為5年。
2)在現實中,因為兩人同時作案,從而會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也會考慮到如果被抓後的結果,兩人同時得知若都不坦白則判一年,因此兩人被判一年的幾率較大。然而,不免出現一方自利行為,從而出賣對方,使得最大利益偏向一方。而對於兩人都坦白的情況就比較少,因為兩人在現實中可能都會適當的考慮共同的最大利益。
Ⅲ 誰能具體詳細的解釋博弈論
用案例來抄解釋,我想最直襲接,我最早接觸的也是這個。
在博弈論中一個最著名的的事例就是「囚徒困境」:兩個共同作案的偷竊的小偷被警察逮住,在警察局單獨關押,如果一方與警察合作,招認並工人出自己與對方以前所做的違法的事情,而對方不招認,招認方將不受重刑,無罪釋放,另一方則會被判重刑10年,如果對方都與警察合作共同招認,則各判刑5年,而如果雙方均不承認,因進查找不到其他證明他們以前違法的證據,則只能對他們的小偷行為進行懲戒,各判刑3個月。這兩個小偷將做如何選擇?
在這個困境中囚徒最後結果是當場釋放還是被判(10年、5年、3個月),這不僅曲解解決於該囚徒的決定而且還取決與另一個囚徒的決定。
囚徒困境的支付矩陣為:
甲 乙 招認 不招認
招認 各判刑5年 甲:判刑10 年 乙:當場釋放
不招認 甲:當場釋放 乙:判刑10年 各判刑3個月
其實在這個囚徒困境中,兩個囚徒均招認是一個穩定的結果,這個共同「招認」也是他們選者中存在的唯一的納什均衡。
Ⅳ 建立一個房價博弈模型(給出假定,建立模型,設定變數,求解模型),要求運用博弈論知識,模型簡單點即可
信科的吧?小心楊老師看到噢!
Ⅳ 博弈論在分析市場競爭中有什麼作用
博弈論是從利益主體的行為特徵人手,由於理論本身的嚴謹性和精確性,並且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當企業面臨著創新與競爭的抉擇的時候,企業所需要的是作出及時的、適當的、明智的決策,而博弈論就為企業經營者的競爭性決策行為指出方向,並提供科學的經營管理新方法。另外,對於企業家而言,博弈論不僅為深入確切地研究企業的競爭管理提供方法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它那深邃的思想、認識觀念和分析角度的客觀性,將為企業家的決策思維增加新的內容和啟發。
一、博弈論
一、博弈論簡介
博弈論,英文為game theory ,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候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的,也就是說,當一個主體,好比說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選擇受到其他人、其他企業選擇的影響,而且反過來影響到其他人、其他企業選擇時的決策問題和均衡問題。
二、博弈論的基本概念
博弈論在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候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的時候,必須考慮一個主體,好比說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選擇會受到其他人、其他企業選擇的影響,而且反過來影響到其他人、其他企業選擇時的決策以及這樣的決策所出現的結果。
博弈論可以劃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之間的區別主要在於人們的行為相互作用時,當事人能否達成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則是非合作博弈。博弈論的基本概念包括:參與人、行動、信息、策略、支付函數、結果、均衡。
"參與人",是指博弈中選擇行動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決策主體(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團體,如國家、企業)。
"行動",是參與人在博弈的某個時點的決策變數。
"策略",是參與人選擇行動的規則,它告訴參與人在什麼時候選擇什麼行動。
"信息",是指參與人在博弈中的知識,特別是有關其他參與人(對手)的特徵和行動的知識。
"支付函數",是參與人從博弈中獲得的效用水平,它是所有參與人策略或行動的函數,是每個參與人真正關心的東西。
"結果",是指博弈分析者感興趣的要素的集合。"均衡",是所有參與人的最優策略或行動的組合。上述概念中,參與人、行動、結果統稱為博弈規則,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規則決定均衡。以下用房地產開發商的例子說明。
設想有一家房地產開發商A正在考慮是否要在某地開發一棟新的寫字樓。他面臨的選擇是開發或者不開發。如果決定開發,必須總共投入4億元人民幣。如果決定不開發,則由於前期費用,將損失0.5億元。在作這個決定時,他關心的當然是開發是否有利可圖。
像房地產這樣的市場充滿著風險。風險首先來自於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需求可能大,也可能小。風險的另一方面是競爭對手--房地產開發商B。假設也面臨與同樣的決策問題。是否投入4億元資金開發一棟同樣的寫字樓。
假定如果某地段上有兩棟樓出售,需求大時,每棟售價可達6億元,需求小時售價為3億元;如果市場上只有一棟樓出售,需求大時售價為7億元,需求小時為5億元。這樣,有以下可能的結果:
1.需求大,A開發,B不開發;A的利潤為3億元,B的利潤為—0.5億元。
2.需求大,A不開發,B開發;A的利潤為一0.5億元,B的利潤為0。
3.需求大,AB同時開發,AB的利潤各為2億元。
4.需求大,AB都不開發,A的利潤為一0.5億元,B的利潤為0。
5.需求小,A開發,B不開發,A的利潤為1億元,B的利潤為0。
6.需求小,A不開發,B開發,A的利潤為一0.5億元,B的利潤為1億元。
7.需求小,AB同時開發,AB的利潤各為一1億元。
8.需求小,AB都不開發,A的利潤為一0.5億元,B的利潤為0。
在這個例子中,無論A還是B,在決定是否開發時,不僅要考慮市場需求的大小,而且還要考慮對方的行動。若雙方同時做出決策,每一方在作出自己的決定時並不知道對方的決定,再假定市場信息雙方都已知,如果市場需求大,雙方都會開發,各得利潤2億元;如果市場需求小,一方是否開發依賴於他認為對方是否開發:如果認為對方會開發,最好是不開發;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如果市場需求是不確定的,是否開發依賴於各自在多大的程度上認為市場需求大及對方是否開發。比如說,如果雙方都認為市場需求大的概率為50%,那麼,不論對方是否開發,每一方的最優決策是開發,因為在最壞的情況下,可帶來1億元的期望利潤,而不開發,對於來說會有0.5億元的損失。
二、博弈論在市場競爭中的運用
一、市場競爭
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中同類經濟行為主體為著自身利益的考慮,以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排斥同類經濟行為主體的相同行為的表現。市場競爭的內在動因在於各個經濟行為主體自身的物質利益驅動,以及為喪失自己的物質利益被市場中同類經濟行為主體所排擠的擔心。
市場競爭的方式可以有多種多樣,比如,有產品質量競爭、廣告營銷競爭、價格競爭、產品式樣和花色品種競爭等,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市場競爭策略。通常我們按市場競爭的程度把市場競爭劃分為如下兩種類型: (1)完全競爭。 指一種沒有任何外在力量阻止和干擾的市場情況。 (2)不完全競爭。 一般是指除完全競爭以外、有外在力量控制的市場情況。
不完全競爭包括以下3種類型: ①完全壟斷。 ②壟斷競爭。 ③寡頭壟斷。
二、納什均衡與重復博弈
在一個納什均衡,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如果其他參與者均不改變各自的最優策略。納什均衡可以普遍的應用於分析市場行為。
假設在一汽車市場上有兩個競爭對手為A和B。AB都想利用促銷的方式來取得市場優勢,以便獲得更大的利潤。當A的經理們正在謀劃如何促銷才能提高市場佔有率時,他們既知道B的經理也在想同樣的事,有知道B的經理們知道A的經理們正在想什麼。反之亦然。由此我們可以用標准型來表示AB雙方在促銷博弈中的策略組合,而AB促銷手段為降價與不講價。
B
降價 不降價
(1,1) (3,0)
(0,3) (2,2)
A 降價
不降價
從上述矩陣可以看到,如果AB都不採取降價促銷的策略,那麼兩家支付分別為2,而如果AB都採取降價促銷的方式,那麼兩家的支付分別為1。顯然雙方都不降價對雙方有利。
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A可能會推斷:加入B 不降價,我也不降價,那麼我與B各維持各自的市場份額,支付為2。但如果我降價,則可以提高我的市場佔有率,可以把支付增至3。另外,加入B降價,我不降價,我的市場佔有率將下降,支付變為0。而如果我也降價,至少可能維持原來的市場佔有率,雖然這樣雙方的支付會變為1。因此,不管對手怎做,降價促銷對A總是有利的。同理,B也會得出相同的結論。因此「降價——降價」的戰略組合為優勢戰略。
不過盡管納什均衡在市場行為的博弈分析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仍有許多在理論上不能自足的地方。在納什均衡中,企業方在選擇自己的策略是,把競爭方的策略當做是給定的,不考慮自己的選擇如何影響對手的選擇。這個假定只是在研究動態博弈論時成立,在動態博弈論中則不太適用。
動態博弈是一種反復進行的博弈,重復博弈是動態博弈的一種特殊情況。在重復博弈中,一個結構相同的博弈被重復多次。在上例的情況下,假如同樣的博弈可以無限重復的進行下去,那麼企業方的行為也會發生變化,可以在(2,2)上形成納什均衡點。也就是說,A意圖與B一起組成「不降價——不降價」的戰略合作關系,A可向B表示自己的戰略。如果B也採取「不降價」戰略,A將一直選擇「不降價」戰略;如果B半途變卦而「降價」,A則從下一階段起一直採取「降價」戰略。在此,B可以看到,若與A合作,每階段所獲支付為2。若不與A合作,可能暫時(或一次)獲得了支付,但以後的支付一直為1,這顯然是下策。因此B傾向是合作的。(2,2)點在無限重復的博弈中就可以成為納什均衡點。可見,通過重復多次的博弈能夠吸引競爭企業之間趨向合作。
Ⅵ 關於兩道博弈論的問題
不好弄格式 第一道題你寫個博弈矩陣
都培訓 凈收益都是 10-5-3=2
A培訓 B不培訓(假設專一定會挖走人 且挖走後屬 A的生產率是5% B是10% 題目這里沒交代清楚) 那麼A收益為-3 B為5
同樣A不培訓 B培訓 A收益5 B為-3
都不培訓 收益都為0 很顯然博弈的參與者是AB兩個工廠 他們的戰略是不培訓 均衡都一樣 就是 都不培訓
第二題 兩個都等待是00 一個走 一個前行分別是1 5 和5 1 都前行時-100 -100
1 不存在佔有均衡(我懷疑是最優策略 即無論對方如何選擇 我都有最優的一個方法 可能翻譯不一樣) 存在2個納什均衡 即一個等待 一個前行(因為一個選定 另一個就選定 並且雙方都沒有改變的動力。
2 理性的司機可以選擇先行者優勢 表明自己一定不會停 讓納什均衡變成自己前行 對方等待。
3 若安裝紅綠燈 納什均衡便唯一了 即紅燈的人等待 綠燈的前行
Ⅶ 高分求一個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的案例,並用博弈理論的基本概念分析這個案例。(復制粘貼勿入)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06-02 11:42 一、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納什均衡
納什均衡是著名博弈論專家納什(John Nash)對博弈論的重要貢獻之一。納什在19
世紀50年1951年的兩篇重要論文中,在一般意義上給定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並證明了解的存在性。正是納什的這一貢獻奠定了非合作博弈論的理論基礎。納什所定義的均衡稱之謂「納什均衡」。
(一)占優策略均衡
占優策略(dominant strategies)是指這樣一種特殊的博弈:某一參與人的策略可能並不依賴於其他參與人的策略選擇。換句話說,無論其他參與人如何選擇自己的策略,該參與人的最優策略選擇是惟一的。
以博弈論中最為著名的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為例,說明占優策略均衡原理。兩個合夥作案的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獲。警方懷疑他們作案,但警方手中並沒有掌握他們作案的確鑿證據。因而,對兩個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實的認定及相應的量刑完全取決於他們自己的供認。假定警方對兩名犯罪嫌疑人實行隔離關押,隔離審訊,每個犯罪嫌疑人都無法觀察到對方的選擇。同時,警方明確地分別告知兩名犯罪嫌疑人,他們面臨著以下幾種後果可以用表10-2表示。該表又稱為「收益矩陣或得益矩陣」。從表10-2中可以看出,每個犯罪嫌疑人都有兩種可供選擇的策略:供認或不供認。而且,每個犯罪嫌疑人選擇的最優策略不依賴於其同夥的策略選擇,
表10-2 囚 犯 困 境 的 收 益 矩 陣
囚犯B
供認 不供認
囚犯A 供認
不供認
-8,-8 -1,-10
-10,-1 -2,-2
在博弈中,如果所有參與人都有占優策略存在,可以證明,博弈將在所有參與人的占優策略的基礎上達到均衡,這種均衡稱為占優策略均衡。上面提到的囚犯困境中的「A供認,B供認」就是占優策略均衡解。
囚犯困境的問題是博弈論中的一個基本的、典型的事例,類似問題在許多情況下都會出現,如寡頭競爭、軍備競賽、團隊生產中的勞動供給、公共產品的供給等等。同時,囚犯困境反映了一個深刻問題,這就是個人理性與團體理性的沖突。例如,微觀經濟學的基本觀點之一,是通過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在人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可以達到全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囚犯困境對此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重復剔除的占優策略均衡
在每個參與人都有占優策略的情況下,占優策略均衡是非常合乎邏輯的。但遺憾的是在絕大多數博弈中,占優策略均衡是不存在的。不過,在有些博弈中,我們仍然可以根據占優的邏輯找出均衡。
智豬博弈(boxed pigs)是博弈論中的另一個著名的例子。假設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端有一個豬食槽,另一端安裝了一個按鈕,控制豬食的供應。按一下按鈕,將有8個單位的豬食進入豬食槽,供兩頭豬食用。兩頭豬場面臨選擇的策略有兩個:自己去按按鈕或等待另一頭豬去按按鈕。如果某一頭豬作出自己去按按鈕的選擇,它必須付出如下代價:第一,它需要收益相當於兩個單位的成本;第二,由於豬食槽遠離豬食,它將比另一頭豬後到豬食槽,從而減少吃食的數量。假定:若大豬先到(小豬按按鈕),大豬將吃到7個單位的豬食,小豬只能吃到1個單位的豬食;若小豬先到(大豬場按按鈕),大豬和小豬各吃到4個單位的豬食;若兩頭豬同時到(兩頭豬都選擇等待,實際上兩頭豬都吃不到豬食),大豬吃到5個單位的豬食,小豬吃到3個單位的豬食。
智豬博弈的收益矩陣如表10-3所示。表中的數字表示不同選擇下每頭豬所能吃到的豬食數量減去按按鈕的成本之後的凈收益水平。
表10-3 智 豬 博 弈 的 收 益 矩 陣
小豬
按按鈕 等待
大豬 按按鈕
等待
3,1 2,4
7,-1 0,0
從表9-3中不難看出,在這個博弈中,不論大豬場選擇什麼策略,小豬的占優策略均為等待。而對大豬來說,它的選擇就不是如此簡單了。大豬場的最優策略必須依賴於小豬的選擇。如果小豬選擇等待,大豬的最優策略是按按鈕,這是,大豬能得到個單位的凈收益(吃到4個單位豬食減去2個單位的按按鈕成本),否則,大豬的凈收益為0;如果小豬選擇按按鈕,大豬的最優策略顯然是等待,這時大豬的凈收益為7個單位。換句話說,在這個博弈中,只有小豬有占優策略,而大豬沒有占優策略。
那麼這個博弈的均衡解是什麼呢?這個博弈的均衡解是大豬選擇按按鈕,小豬選擇等待,這是,大豬和小豬的凈收益水平分別為2個單位和4個單位。這是一個「多勞不多得,少勞不少得」的均衡。
在找出上述智豬博弈的均衡解時,我們實際上是按照「重復剔除嚴格劣策略」(iterated elimination of strictly dominated strategies)的邏輯思路進行的。該思路可以歸納如下:首先找出某參與人的嚴格劣策略,將它剔除,重新構造一個不包括已剔除策略的新博弈;然後,繼續剔除這個新的博弈中某一參與人的嚴格劣策略;重復進行這一過程,直到剩下惟一的參與人策略組合為止。剩下的話這個惟一的參與人組合,就是這個博弈的均衡解,稱為「重復剔除的佔有策略均衡」(iterated dominance equilibrium)。所謂「嚴格劣策略」(strictly dominated strategies)是指:在博弈中,不論其他參與人採取什麼策略,某一參與人可能採取的策略中,對自己嚴格不利的策略。
由表10-3可以看出,無論大豬選擇什麼策略,小豬選擇按按鈕,對小豬是一個嚴格劣策略,我們首先加以剔除。在剔除小豬按按鈕這一選擇後的新博弈中,小豬只有等待一個選擇,而大豬則有兩個可供選擇的策略。在大豬這兩個可供選擇的策略中,選擇等待對大豬是一個嚴格劣策略,我們再剔除新博弈中大豬的嚴格劣策略等待。剩下的新博弈中只有小豬等待、大豬按按鈕這一個可供選擇的策略,就是智豬博弈的最後均衡解,從而達到重復剔除的占優策略均衡。
智豬博弈聽起來似乎有些滑稽,但智豬博弈的例子在現實中確有很多。例如,在股份公司中,股東都承擔著監督經理的職能,但是,大小股東從監督中獲得的收益大小不一樣。在監督成本相同相同的情況下,大股東從監督中獲得的收益明顯大於小股東。因此,小股東往往不會象大股東那樣去監督經理人員,而大股東也明確無誤地知道小股東會選擇不監督(這是小股東的占優策略),大股東明知道小股東要搭大股東的便車,但是大股東別無選擇。大股東選擇監督經理的責任、獨自承擔監督成本是在小股東占優選擇的前提下必須選擇的最優策略。這樣以來,與智豬博弈一樣,從每股的凈收益(每股收益減去每股分擔的監督成本)來看,小股東要大於大股東。
(三)納什均衡
前面我們討論了占優策略均衡和重復剔除的策略均衡。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有相當多的博弈,我們無法使用占優策略均衡或重復剔除的策略均衡的方法找出均衡解。例如,在房地產開發博弈中,假定市場需求有限,A、B兩個開發商都想開發一定規模的房地產,但是市場對房地產的需求只能滿足一個房地產的開發量,而且,每個房地產商必須一次性開發這一定規模的房地產才能獲利。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對開發商A還是開發商B,都不存在一種策略優於另一種策略,也不存在嚴格劣策略:如果A選擇開發,則B的最優策略是不開發;如果A選擇不開發,則B的最優策略是開發;類似地,如果B選擇開發,則A的最優策略是不開發;如果B選擇不開發,則A的最優策略是開發。研究這類博弈的均衡解,需要引人納什均衡。
納什均衡是指在均衡中,每個博弈參與人都確信,在給定其他參與人選擇的策略的情況下,該參與人選擇了最優策略以回應對手的策略。納什均衡是完全信息靜態博弈解的一般概念,構成納什均衡的策略一定是重復剔除嚴格劣策略過程中不能被剔除的策略。也就是說,沒有一種策略嚴格優於納什均衡策略(注意:其逆定理不一定成立),更為重要的是,許多不存在占優策略均衡或重復剔除的占優策略均衡的博弈,卻存在納什均衡。
與重復剔除的占優策略均衡一樣,納什均衡不僅要求所有的博弈參與人都是理性的,而且,要求每個參與人都了解所有其他參與人都是理性的。
在占優策略均衡中,不論所有其他參與人選擇什麼策略,一個參與人的的占優策略都是他的最優策略。顯然,這一策略一定是所有其他參與人選擇某一特定策略時該參與人的占優策略。因此,占優策略均衡一定是納什均衡。在重復剔除的占優策略均衡中,最後剩下的惟一策略組合,一定是在重復剔除嚴格劣策略過程中無法被剔除的策略組合。因此,重復剔除的占優策略均衡也一定是納什均衡。
下面我們以博弈論中經常提到的性別戰(battle of the sexes)為例,說明納什均衡解。談戀愛的男女通常是共度周末而不願意分開活動的,這是研究問題的前提。但是,對於周末參加什麼活動,男女雙方往往各自有著自己的偏好。假定某周末,男方寧願選擇觀看一場足球比賽,而女方寧願去逛商店。再進一步假定:如果男方和女方分開活動,男女雙方的效用為0;如果男方和女方一起去看足球賽,則男方的效用為5,而女方的效用為1;如果男方和女方一起去逛商店,則南男方的效用為1,女方的效用為5。根據上述假定,男女雙方不同選擇的所有結果及其效用組合如表10-4所示。
表10-4 性 別 戰 的 收 益 矩 陣
女 方
看足球 逛商店
男 方 看足球
逛商店
5,1 0,0
0,0 1,5
在這個博弈中剔除兩個嚴格劣策略以後,剩下的新博弈中,無法剔除嚴格劣策略。因此是一個納什均衡。這里有兩個解,即男女雙方一起去看足球賽和一起去逛商店。除非有進一步的信息,如男方或女方具有優先選擇權,否則,我們無法確定男女雙方在上述博弈中會作出什麼樣的選擇。
以上我們討論了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本節的以下部分,我們討論完全信息動態博
Ⅷ 如何看待房地產調控中的「多重博弈」
新華網上海7月15日電(記者 葉鋒)近期,一則「珠海樓市雙限令松綁」的消息在微博上廣為傳播。雖然珠海有關部門很快進行否認,但敏感的輿論再度猜測地方政府「微調」樓市政策的意圖。
樓市博弈愈演愈烈,這是對政府自身決心和能力的重要考驗。一旦把握不當,便可能對市場自身運行、政府公信力都形成負面效應。合理看待並應對樓市調控遭遇的多重博弈,甚為關鍵。
此前,類似的地方「微調政策」傳聞已多次出現。或是提高貸款額度,或是放寬稅收標准,有些則是調整甚至試圖取消限購,不一而足。一些試探之舉順利「闖關」,不少措施則被中途叫停。
市場和行政力量的博弈也在明顯加劇。雖然政府部門幾次「喊話」調控不放鬆,但市場仍出現了一些讓人擔憂的跡象:一些城市又出現了排隊買房、開發商漲價,樓盤降價面和降價幅度均在縮小;「地王」再度歸來,房價上漲預期強化。此外,信貸政策的變化,客觀上也在助推房地產市場的回暖。
在市場內部,開發商、二手房房東、購房者之間的博弈更是從未停歇。近段時間,「樓市已見底」「穩增長必先『救市』」等聲音甚囂塵上,不少擔心房價上漲的購房者已放棄等待、爭相出手。
中央政府已關注到市場面的新動態:「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地價出現環比微升,6月份一些城市新建住宅價格出現環比上漲,目前房地產市場信息比較混亂,市場對房價走勢的預期出現一些變化,群眾普遍擔心房價反彈。」
今年上半年,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1430億元,同比減少4342億元,下降27.5%;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6.6%,增速比一季度和上一年分別回落6.9個和16.3個百分點;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996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0.0%。
國務院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近期的接連表態,再次向市場傳遞出「調控不放鬆」的明確信號。地方政府和房地產企業絕不能低估中央調控樓市的決心和能力。一旦引發房價快速反彈,便可能進一步招致嚴厲調控,使樓市理性調整的步伐受阻,對各方都帶來不利影響。
但現實問題也需要正視。比如,部分剛需因市場預期不明而持續觀望,合理的購房需求難以釋放;保障房、教育、水利等與土地出讓金掛鉤的民生支出受到「拖累」;鋼筋、水泥、家裝、家電等幾十個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也持續低迷。
從長遠來看,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商品住房供不應求的矛盾將持續一段時間,房地產市場化改革不容遲滯;一旦行政手段「用葯」過重、時間過長,便可能對市場本身的正常運行造成干擾,為後市埋下更深的隱患。
對此,要把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作為一項長期政策,同時也要從土地、稅收、融資等各個方面入手,覆蓋供地、建設、銷售等各個環節,建立起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房這些「合理房源」的政策支撐體系乃至法律框架,使「增加有效供應」真正落到實處。
對地方政府和房地產企業來說,調控將成為常態,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也將步入相對平穩的增長區間,指望依靠房價暴漲賺「快錢」的時代已經過去,降低對房地產的依賴、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房地產調控是一場「攻堅戰」,是對企業的歷練,更是對政府的考驗。如經濟學家許小年所說:欲降房價,必先扭轉市場預期;欲扭轉預期,必先調整利益;欲調整利益,必先推動體制改革。
Ⅸ 房地產公司開發一小區是由AB兩個組團組成,土地增值稅清算是要等A和B組團都完成竣工後一起清算還是怎樣
分期開發的,要分別清算。未分期開發的,應該合並在一起清算。
此外,如果立項是分別辦理的,也可以分開清算。立項是在一起的,且未分期開發的,一起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