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進行房地產市場分析
在沒有得出定位之前,不要說什麼「競爭分析」之類的話,因為不同的產品和客戶群體決定了需要爭奪的市場蛋糕是不一樣的,而且即使爭奪相同的蛋糕,也有一個時序問題,好比老子不會跟兒子去搶媳婦一樣的道理。 競爭是什麼,是對需求資源的爭奪。考慮競爭,需要考慮需求的類型(什麼樣的蛋糕),需求市場的增長情況(多大的蛋糕)和需求的時機(什麼時候能吃蛋糕)。 供給主要指的是產品,需求主要指的是客戶,市場分析包含產品分析和客戶分析,不要再錯誤地把市場分析、產品分析、客戶分析作為彼此獨立的部分來說了,彼此之間的包含關系必須搞清楚,別犯基本錯誤。 分析產品或者分析客戶,有一個不怎麼提起的前提條件,就是按照市場化手段尋找解決問題的機會。實際上,解決問題,並不一定需要靠市場化的手段。如果能用非市場化的手段解決問題,市場分析那一套東西可以弱化,否則顯得非常迂腐和書生氣。 非市場化的手段很多,例如行政干預,人為設障礙,法律干涉,高層溝通,強制規定等等。當然,很多東西上不得檯面,但是確實能夠解決問題。 實際上,傳統的產品對應客戶需求的市場分析模式存在一個最大的前提,就是默認了某種產品具有特定的功能,通過貨幣交換的方式能夠滿足客戶某種需求。實際上這個前提是會被改變的——真正需要的不是產品或者功能,而是產品或功能產生的效果,只要能夠產生效果,產品或者功能的形式並不重要;是不是一定需要貨幣方式來交換?用權益方式來交換(例如股份、使用權等)是一種新的思路;難道一定要滿足某種現存的需求?挖掘需求或者創造需求也是可行的思路。 我認為,新的市場分析模式應該是:設計或者構思要達到的效果;設計一種價值交換方式;創造或者引導出某種需求,從而創造一種新的市場。——這實際上是商業模式設計,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市場分析。l 傳統市場分析的思考維度 供給的規則是什麼ü 供給的產品形式是什麼?ü 不同產品形式對應的價值交換區間是什麼(即價格段)?ü 產品主要集中在哪裡供應?空間格局是什麼?ü 供給的產品是什麼時候出現的?ü 供給的產品哪種多?哪種少?主次結構是什麼?ü 價值交換的方式(例如銷售還是持有)的效果評價 供給的變化是什麼ü 供給的總量是多少?每年的增量是多少?每年的增率是多少?ü 新供給的產品會出現在哪裡?ü 新的產品形式是什麼?ü 新的供給產品會在什麼時候出現?ü 有沒有可能促使供給變化的重要事件、節點?發生在什麼時候?(例如重大基礎設施,重大活動,特殊規劃確定等) 需求的規則是什麼ü 主流的價值交換區間在哪裡(市場主流總價段)?ü 消化速度的情況§ 整體消化速度§ 個案消化速度 最高速度 低速水平 一般速度水平ü 需求的類型ü 不同類型需求人群對應的購買力的結構ü 價值交換的方式(例如購買還是租賃) 需求的變化是什麼ü 每年的消化量是多少?每年消化的增量是多少?每年的增率是多少? (是剛性的市場還是彈性的市場?)ü 有沒有可能發生促使需求變化的重要事件、節點、設施?發生在什麼時候? (是平穩發展還是轉折變化?)ü 可能帶來的需求類型的變化預測ü 有沒有可能發生主流價值交換區間變化的情況? 尋找機會在哪裡ü 在哪裡有機會?(區位的機會)ü 在什麼時候有機會?時機到了沒有?ü 在哪種價值交換方式下有機會?ü 在哪種價值交換區間下有機會?ü 這樣的機會能維持多長時間?ü 實現價值的速度會是什麼情況?ü 我是機會的創造者、引領者?還是紅利的分享者、跟隨者?ü 如果打破現有常規,存在哪些可能性?§ 市場的可能性有哪些?§ 非市場手段實現的可能性有哪些?l 市場分析的寫作方式 想法和說法是不一樣的——需要一定的思考維度來想清一個問題,但是表達的方式不能完全按照思考的邏輯來,而是按照一個能被人理解的邏輯來。 因此,供給和需求要對應著來說,說了供給的規則,你就需要緊接著說需求的規則;說完供給的變化,就需要接著說需求的變化。這種寫作方式容易被人理解。
㈡ 目前房地產業的困境該怎麼應對呢
目前房地產業的困境最致命的就是資!!!
因此:
首先、千方百計找資專金,哪怕是利率比較高的,注屬意一定要合法的!安全的!一定要頂住不能停工,哪怕慢一點,「不怕慢,就怕站!」
其次、盡快的找到合作夥伴,最大限度的讓利,注意不管怎麼艱難,還是要選擇相對比較溫和一點的,千萬不能飢不擇食,慌不擇路的選擇了狼一樣的,反而把自己吃啦!
㈢ 政府應如何規范房地產市場行為
為保證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有效實施,一般採用經濟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政策方法四種。
1、經濟手段
即通過運用價格、稅收、利率等經濟杠桿,來充分調控房地產市場的運行和發展,以經濟刺激來引導人們的經濟活動。
2、行政手段
即通過國家和政府部門的行政權,通過行政管理的手段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例如,制定房地產市場發展規劃,以控制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方向;通過規定房地產市場主體的資格、活動原則、經營范圍、權力和義務來控制房地產管理企業的經營活動。
3、法律手段
即通過房地產立法和房地產執法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通過制定各種房地產法律法規來規范我們的經營,保護合法經營,打擊非法經營,維護房地產市場的正常運行。
4、政策的方法
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政策方法,是指國家通過制定和組織實施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的若干政策,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該方法具有適應性強、針對性強、易於取得較好的效果等特點。
(3)如何應對房地產市場擴展閱讀:
黨的十六大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困難群眾基本安居問題得到解決。不斷完善房地產市場,滿足人民多層次住房需求;同時,繼續統籌城鄉發展,加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力度,改善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條件。
經過不斷探索和努力,城鄉住房建設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堅持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的結合,加快改善住房系統、機制和政策適合中國國情,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項目,進一步加強農村危舊房改造房屋,並努力確保城鄉居民獲得住房。
㈣ 北京市近年來如何對待房地產市場
近年來,北京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方向,圍繞政府和市場、供給和需求、當前和長遠、新房和存量房四個關系,深入推進房地產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
另一方面,大力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進一步發揮租賃市場解決市民居住問題的重要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大力推進《北京市住房租賃條例》立法工作,努力推動盡快進入立法審議程序。同時結合北京實踐加快完善住房租賃政策措施,起草《關於加快發展和規范管理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從加大租賃住房供應、建立監管平台、規范租賃關系、落實租賃賦權、加強行業監管等方面提出規范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具體措施,引導居民形成先租後買的梯次消費模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已於8月17日-25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待北京市政府批准後將正式發布實施。
㈤ 如何防止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
《五年規劃》提出,要切實加強需求側綜合管理,穩定市場運行。包括:
健全市場調控機制。以供求關系為導向,因區施策,實行差異化調控政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遏制投資投機炒作,引導需求穩步釋放,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推進拆遷保障貨幣化。在棚戶區改造等城市有機更新中實行實物安置和貨幣補償相結合,以貨幣補償為主,在征地拆遷中大力推行貨幣化安置,在住房保障中實行租金補貼為主的租、售、補三位一體保障體系,鼓勵被拆遷居民和住房保障對象通過市場自主購買、租賃住房。
統籌商品房、拆遷房、保障房房源。市場供求偏緊、房價上漲幅度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時,國有房地產投資運營公司加大住房建設和房源籌集力度,以市場方式向被拆遷居民和保障對象定向出售、出租,全面滿足需要。市場供過於求、商品住房庫存偏高時,國有房地產投資運營公司可向社會采購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作為儲備房源。
拓展商業地產需求。鼓勵商業辦公用房業主積極引入衛生醫療、文化娛樂、休閑旅遊、體育健身、教育培訓、養老健康等帶有民生和基本配套屬性的功能性產業。政府可通過購買、租賃商業辦公用房的方式解決社區用房、醫院、學校等公建配套。
此外,成都還將通過做大做強開發企業等措施,加快推動房地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科學發展。《五年規劃》提出,到2021年,將培育1-2家本土房地產擬上市企業。加快推進行業整合,著力打造一批億元級、超大型、全國性品牌物管企業。到2021年,全市年產值達510家以上。
㈥ 你如何看待現在房地產市場 ^_^
如果是剛需房,在國家限價和倡導房子用來住的政策下,可以考慮考慮下手買了。如果用來投資,保持謹慎!
㈦ 居民如何應對房地產市場的泡沫
國家應制定相抄應政策,控制高房價,讓居民買得起房。中國的政策是推進城鎮化建設,但是中國又是一個13億元人口的大國,必須修建60-90平方的房子才符合中國的國情。為了節喲土地,必須向高層發展。為了鼓勵居民買房,要實行平方越小的房子價格越價廉,反之,90平方以上的房子應隨平方的爭多,價格也隨之上漲。跟水價、電價一樣,用的越多價格越貴,只有這樣才能符合中國的國情。並且不允許個人炒房,作為一條政策,解決打擊之!中國推進城鎮化建設才能成功。人民才不為住房而憂、而愁。這是中國的國情因素所決定的。你說我說的對嗎?
㈧ 如何應對房地產市場競爭風險
房地產風險源於債務,舉債越多,風險越大。舉債多與儲蓄少密切相關:如果所有購房者都用儲蓄買房,則不但房價被推高的空間有限,而且即使房價下降也不會影響銀行資產負債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中國銀行2.79+0.020.72%
表。
反過來,如果購房者全靠舉債買房,則不但房價可持續上漲,而且房價下跌必然導致銀行損失。現實中,我們看到的是二者的結合:購房者動用儲蓄(首付)越多,銀行的風險暴露和潛在損失越少;反之,則反是。
舉債過多是房地產業風險之源
房地產業很容易舉債過多。從需求看,第一,房地產開發商追求高股權和資產回報率的動機自然驅使其舉債。第二,房產價值和有限儲蓄間的巨大差距,自然使購房者產生舉債需求;尤其是在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下,購房者會多舉債以實現住房消費或投資獲利。
從供給看,銀行、資本市場和政府幹預,為房地產業舉債過多提供了可能,原因在於:
第一,從微觀看,銀行現行的風險管理水平,難以有效控制貸款規模和確保貸款質量。第二,只要居民收入增長,債務通常會至少同比例增長。這即是所謂「債務加速器機制」,它會使微觀風險管理技術效力下降。第三,從外部監管看,監管寬容和政府幹預也會助長舉債。鑒於房地產業對消費、投資和政府收入的巨大作用,許多國家都支持甚至干預房地產業發展,鼓勵發展房地產信貸業務。
與房地產業債務過多相伴的,往往是銀行貸款標準的放鬆。一些本來不具備償債能力的居民和企業終究會違約,導致銀行出現不良貸款。貸款增長和貸款標准放鬆導致房價高漲;而不可能永遠上漲的房價一旦回落,「債務加速器機制」就會導致更多借款人的貸款與價值比率(Loan-to-Value Ratio)和債務與收入比率(Debt-to-Income Ratio)上升,甚至使許多房產變現價值低於貸款額,進一步形成銀行不良貸款。房價的下降和借款人違約的增加會迫使銀行嚴格貸款標准,從而使借款人不但難以獲得新貸款,出現信貸緊縮、房價進一步下降和經濟緊縮。
綜上所述,舉債過多是房地產的風險之源,而儲蓄率過低、監管寬容和政府幹預加劇舉債過多。因此,保持較高儲蓄率,加強監管和減少政府幹預,是縮減房地產風險的重要辦法。
中國房地產風險之源
目前中國房地產風險相對小於其他國家,且相對容易控制,原因在於:
首先,支持中國房地產發展的基本面因素仍然存在。城市化進程和居民收入增加,決定了對房地產的實際消費需求依存,經常項目盈餘,儲蓄大於投資,沒有依賴外國資金。其次,即使房價下跌,中國銀行體系受到的沖擊有限。因為購房者所動用的儲蓄占商品房交易金額近三分之二,住房抵押貸款佔全部信貸比重遠低於美國。第三,政府有比較充足資源來應對與房價下跌有關的風險。政府不但有10多萬億元儲蓄存款,而且有包括土地在內的大量國有資產(如國有企業、土地和自然資源)。
然而,在別國發生作用的一些房地產風險機制,已經在中國顯現。例如,銀行間的激烈競爭,使銀行為保證和爭取市場份額而增加放貸,並可能放鬆貸款標准。再如,貸款與價值比率和債務與收入比率對房價和居民收入的變化十分敏感。如果房價下降,則即使貸款規模不變,貸款與房價比率會上升,借款人通過出售房產來償還貸款的能力下降。如果收入下降,則債務與收入比重上升,借款人在有生之年償還債務的能力下降。房價的下跌和居民收入的下降會在「債務加速器機制」作用下,形成逆向循環。
從趨勢看,中國房地產風險之源,將表現為可用儲蓄下降及其引致的債務增加。所謂可用儲蓄,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可以利用的儲蓄資源。該儲蓄既可能源自國內居民、企業和政府,也可能源自國外投資者。當前,中國的可用儲蓄主要是源自國內。歷年儲蓄的積累反映為金融資產的積聚。
中國儲蓄量佔20國集團儲蓄總量的比重,從2000年的7%上升到2009年的25%,居全球首位。金融市場越發達,金融的表現形式越多。自1992年商品房改革以來,儲蓄不但為中國房地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而且極大地降低了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和信貸風險暴露。高儲蓄是防範房地產業舉債過多和金融風險上升的關鍵。
中國房地產業面臨的風險考驗
對中國房地產至關重要的儲蓄,將可能面臨三方面的沖擊:
第一,本輪信貸激增的沖擊。國際經驗表明,信貸激增最終會在若干年後出現一些銀行不良貸款,其多少取決於貸款標準的放鬆程度和貸款質量的下降程度。無疑,這將是對近年來銀行改革實際效果的檢驗。銀行風險控制水平越高,則銀行不良貸款越少,國民儲蓄損失越少。不論這些不良貸款最終以何種方式解決,最終都會表現為國民儲蓄的損失。
第二,居民儲蓄佔比相對下降的沖擊。居民儲蓄對於國民儲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盡管自1999年以來一路下降,中國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依然在40%以上。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和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的下降,會減損可用儲蓄規模。因此,政府採取的提高居民收入政策的持續性和廣泛性,以及計劃生育人口政策的調整,將對緩解這一儲蓄下降趨勢至關重要。
第三,國內富人資產重配帶來的風險。目前中國居民財富的存在形式,主要為居民存款、持有債券、股票、信託產品、私募基金、房地產等。
居民的資產配置將直接影響房價。如果財富分配相對平均,則普遍性的對房地產的實際消費需求足以支持房價穩步走高。但當居民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時,這些人將其資產配置到國內外其他金融資產的行為將沖擊房價。
即使在中國不開放資本項目的情況下,國內外經濟和投資環境變化——如美國提高利率、國內實際利率繼續為負、國內經濟增長率下降,投資收益率下降和風險上升、人民幣升值預期逆轉——會促使一些投資者通過地下錢庄以及虛報進出口和海外上市融資規模等方式,向國外重配資產。事實上,目前這個資產轉移現象已經出現。
在當前國內較多投資機會和較好收益率的情況下,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國內資產對富人仍有吸引力,但本次全球金融危機提醒我們,任何平時看似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都可能打破這種均衡,導致國內可用儲蓄下降,並沖擊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
總之,中國房地產可能將面臨三個層面風險的考驗:本輪信貸激增帶來的銀行不良貸款、居民儲蓄佔比相對下降、國內富人在全球范圍內資產重配。三者都會導致國內可用儲蓄下降和債務上升壓力,從而使「債務加速器機制」發揮作用。
中國能否成功承受住第一層面風險的考驗,取決於近年銀行改革的實際效果和現在政府掌握的資源;能否成功承受住後兩個層面風險的考驗,取決於政府能否進一步推進關鍵改革。
作者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本文為個人觀點
平議
房市調控當治本
房地產風險源自舉債,其後果將由全社會埋單。
房地產的資金流動,最終可簡單歸結為銀行與購房者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在房市向好時,即使購房者違約也不會發生不良貸款。但是,當房價下跌時,如果購房者違約,房屋變現價值將無法抵補貸款。為防止風險擴散,房價下跌要以貸款質量為保證。
在現實中,持續上漲的房價會使銀行忽視安全性和流動性,利率管制導致商業銀行競爭激烈,為尋求利潤空間而放鬆貸款標准。這引發銀行放貸過度,刺激人們舉債購房的需求,推高房價,一旦房價下跌,潛在低標准貸款者的違約必然導致銀行壞賬發生。
房價下跌必然會讓銀行自食其果,亡羊補牢。此時銀行提高新發貸款的標准,又會降低購房者貸款買房需求,並可能會引發開發商新項目現金流斷流,造成房市萎縮,進而產生連鎖反應。而這一切都源自對銀行貸款的過度依賴。
因此,房價下跌和貸款質量下降,是導致房地產風險擴散,甚而造成經濟衰退的主要因素。政府不應一味打壓房價,那樣只會飲鴆止渴,讓事情更糟。銀行應當加強體制改革,提高自身營運能力;購房者應當減少對銀行貸款的依賴,增加儲蓄購房的比率,而這需要以居民收入增長為保障。
㈨ 如何做好房地產行業
下半年房企直面三大難題:融資收緊、拿地競爭、銷售乏力
2019年被房地產行業普遍視為市場「小年」,那麼,前7月房企業績如何?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1-7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達636.7億元,規模破千億元的房企增加至15家。同時,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TOP100房企累計業績同比增速在4%左右,行業整體規模增速較2018年顯著放緩,房企各梯隊銷售金額門檻較去年同期都略有提升。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整體下半年對於房企來說都是壓力頗大的階段,面臨的融資收緊、拿地競爭、銷售乏力的壓力甚至會明顯高於上半年。
銷售過千億房企達15家
房地產資源繼續向龍頭企業集中。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1-7月,房企銷售額穩步增長,共有15家銷售額突破千億元。
具體來看,2019年1-7月,銷售額超過千億元的企業均值為2043.7億元,TOP10房企銷售業績同比增長率均值為12.7%。碧桂園、萬科、恆大、保利、融創銷售額超2000億元;中海、綠地、新城等10家房企銷售額超1000億元位列第二陣營;500億~1000億元、100億~500億元的企業分別為23家、62家,銷售額均值分別為693.2億元、275.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7月各梯隊房企的的銷售金額門檻均有提升,TOP100房企門檻提升至155.6億元。
從銷售面積來看,房企銷售面積TOP100均值達461.0萬平方米。2019年1-7月份,銷售面積超千萬平方米的企業達9家,碧桂園、恆大、萬科銷售面積穩居前三,保利、融創、綠地分列其後,其中碧桂園銷售面積最高為4786.1萬平方米。
2019年1-7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TOP10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指研究院認為,前7月房企銷售業績穩步增長,行業進入精細化競爭階段,企業在融資、拿地、產品打造等均面臨挑戰。在融資方面,國家嚴控房地產金融風險,房企資金壓力不減,在此情形下,房企積極通過多渠道進行融資,融資規模保持增長。
張波告訴記者,整體下半年對於房企來說都是壓力頗大的階段,面臨的融資收緊、拿地競爭、銷售乏力的壓力甚至會明顯高於上半年。以往三季度由於處於暑期,天氣炎熱,往往是傳統意義上的淡季,而四季度的銷售量往往會占據上半年乃至全年的三分之一強。而今年則有所不同,房企的沖刺階段已經從四季度前置到三季度,三季度能否抓住機遇快速拉動銷售,成為房企全年能否完成即定目標的重要一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前7月百強企業集中提升再次趨緩,其中TOP10和TOP20集中度提升速度均較2018年提升1個百分點,而TOP30之後集中度提升速度明顯下降。
「雖然大型房企同比增速放緩,但是仍高於全國成交總量,增長的絕對數仍處於較高規模,因此對於集中度的提升仍是主要力量,但提升速度將會放緩。」億翰智庫研究總監於小雨表示。
房企如何完成全年目標?
實際上,規模房企中如龍湖、世茂在7月已有意放緩腳步。從土地端可見,7月有近6成百強房企單月拿地金額遠低於前6個月平均值,建業、合景泰富等甚至本月尚未拿地。當然,也有萬科、中海等現金流充足、融資成本低、抵禦風險能力強的規模房企,拿地熱情繼續高漲。
「在上半年積極補充土儲之後,放緩投資節奏有助於這些房企控制風險。」有機構人士分析指出。
克而瑞認為,在房企投資布局方面,一線城市由於供給有限,基本處於穩定水平,三四線城市需求釋放見頂,熱度不再,房企正撤離。在「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調控基調下,土地市場回歸理性之時,二線城市或迎來投資良機。
相較拿地,或許「促銷售、抓回款」是大多數房企下半年主要把持的策略。結合典型房企的銷售目標來看,大部分企業有60%以上業績目標需要集中在下半年完成。
於小雨指出,7月單月房企銷售增速掉頭繼續下行,但基於前期銷售目標完成情況,預計全年完成企業銷售目標壓力不大。「主要因為2019年初,全國銷售規模增速大幅下降成為行業共識,在此背景下,2019年企業銷售目標增速大幅下調,普遍維持在20%~30%。然而2019年上半年行業實現超預期增長,因此全年的業績完成壓力並不是太大,但也難以實現高增。」
張波告訴記者,對於負債率過高的房企,當下重點必然還是將企業的負債率降到合理水平,適當犧牲一些規模化速度,甚至是通過將部分項目轉讓的方式來快速實現資金迴流都是非常理性的做法。對於非正常事件影響的房企,本質上社會還是會更多關注於企業本身,只要企業的產品本身具有競爭力,長期來看企業的美譽度還會持續提升,因此更為重要是的將焦點放到企業自身經營上來,這或是應對危機的有效舉措。
張波認為,對於增速放緩的房企而言,在沖銷售的同時,控風險依然是重點。如已有部分城市郊縣區域地塊流拍,熱度分化顯著,房企投資就需更加謹慎,策略上聚焦二線城市優質地塊,不拿高價地,警惕土拍過熱核心城市未來的調控風險。可關注有產業支撐部、人口導入的三四線城市。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㈩ 樓市該如何防範化解市場風險
信貸資金借通道抄為房地襲產企業融資、消費貸變「首付貸」變相流入樓市……盡管近年來我國採取了不少房地產調控政策,但仍有不少資金通過各種手段流向房地產市場,提高了杠桿率,加大了市場風險。
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還有賴於良好的市場環境。機構違法違規操作勢必會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住建部明確,要加大房地產市場秩序規范整頓力度,始終保持高壓嚴查態勢,嚴厲打擊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