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買房大產權和小產權有什麼區別
大產權和小產權區別:
1、按產權歸屬
開發商的產權叫大產權,購房人的產權叫小產權,之所以如此劃分是因為購房人的產權是由開發商的產權分割來的。
2、按合法性
國家不發產權證,而是由鄉鎮政府發產權證書的叫小產權。鄉鎮政府發放的產權證書實際上不是真正的產權,這種房屋沒有國家發放的土地使用證和預售許可證,有關部門不會予以備案。
3、按交易稅費
所買的房再次轉讓時如果不用交付土地出讓金,那麼為大產權。如果仍然需要補繳土地出讓金,這樣的產權叫小產權。
4、按轉讓時限
個人想要轉讓小產權房,必須在購買滿五年之後才能夠進行。個人想要轉讓小產權房,必須在購買滿五年之後才能夠進行。
5、按銷售對象
小產權房的建設用地一般是歸鄉集體所有,並且這類房產只能由這個鄉的村民購買居住。大產權房的用地是由國家(也就是當地)劃撥或者轉讓的,銷售對象可以是任何人。
(1)養老地產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購房前注意事項:
在購房前,購房者要清楚該房屋的產權年限、用地性質、建築屬性。
1、清楚產權年限再購房
不管是二手房還是新房都要了解產權年限,尤其是二手房產權年限。比如說,1995年開發商買到該房屋的土地使用權,並且使用權是70年,但是實際上2017年新房主買下該房後使用年限只剩下48年。
但《物權法》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
2、辨別房子的用地性質
不同的用地性質有著不同的建築屬性與產權年限,購買新房時,購房者可以查看開發商的《土地使用證》與《商品房銷售(預售)許可證》;購買二手房時,購房者可以看房屋產權證上的房屋性質與規劃用途。
3、有房屋未必有產權
一些所謂的「小產權房」,如佔用集體土地違法建設的住房是沒有產權的,不能進行上市交易,無法辦理合法的產權手續。購房者應該清楚「小產權」的風險。
在我們買房之前,一定要弄清楚房屋的產權問題,是大產權房還是小產權房。如果是大產權房,是40年、50年,還是70年,並要了解剩餘的產權年限是多少!
2. 理財是什麼意思呢
投資,指國家或復企業以及個制人,為了特定目的,與對方簽訂協議,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互惠互利,輸送資金的過程。又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等。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
3. 年薪五十萬左右的人都是干什麼的
首先說,年薪50萬,是指打工者的年薪(薪酬福利包),不應該包括老闆、投資人(職業炒股者)、自由職業者、個體創業者、微商、網紅、明星、作家、畫家、音樂家等非職場人士。其實,還應該排除靠股權、分紅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人群。他們拿的不是年薪,是年收入。還有,就是要排除兼職、投資等被動收入。
PS:所以,選擇大於努力,從一開始就要挑選高薪行業、高薪公司。LinkedIn(領英)是全球領先的職場平台,優秀的公司和優秀的精英都在那裡。你花10秒,移步下圖,看看就知道。
我相信題主問的是,什麼職業什麼職位,能達到年薪(薪酬福利包)達到50萬元。這是一個專業的人力資源術語,不要無限放大范圍,否則誤導題主。比如,某人職業是國企中層,年薪20萬,副業年入30萬,如果說他年薪50萬,誤導孩子進入這家國企,他奮斗一輩子也達不到年薪五十萬。
正規的企業人力資源部都會購買年度薪酬報告,裡面都有各行各業、各層各級職位的年薪數據。專業術語,往往看市場價格的中位數,不是平均中間值,而是中位數(自行學習),年薪50萬元的人群,大概有以下幾種:
第一,優質公司的高管人員,比如,一般傳統行業的總監、VP、CEO等高層管理人員,普遍高於年薪50萬元。
第一,優質互聯網、高科技、醫療行業公司以及優質外企的中層管理人員。比如,某訊、某巴、某為、某葯等知名公司的部門經理就能拿到年薪50萬。
第二,優質證券、投行、基金以及外資銀行、知名民營銀行的中層管理人員、核心業務營銷人員。比如,某證券公司部門經理、某民營銀行部門經理、網點負責人,基本都能拿到年薪50萬以上。
第三,傳統行業公司的高管人員。企業再差,行業再沒落,高管還是能拿到年薪50萬的。
PS:所以,你要拿高薪,要麼是技術大牛,要麼是管理人才。然而,要爬到中高層次職位,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智商是基礎,情商是關鍵,能力很重要,做人做事更關鍵,懂得用智慧擺平前進路上的障礙,才能升到金字塔的中高部位。看書有沒有用?肯定有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不懂烏合之眾的心理,除非你天生悟性好,否則,你必須讀讀這本書。
第四,高薪類的央企、特別優質的國企,中層人員也能拿到年薪50萬。比如,某石油,設計院、國際事業公司、銷售公司的中層(處級)都能拿到年薪50萬。
第五,一般企業外派到海外工作的主管級以上人員,基本都能拿到年薪50萬。
第六,其他獨角獸類創業公司、軟體開發類、新媒體類、圖書出版類、房地產類、新興產業類、教育培訓類、新能源類、設計類、藝術類,等等,這類公司里的中層和業務骨幹,也能拿到年薪50萬。
排除以上這些行業、公司,其他群體,如果想拿到年薪50萬,非常難,也非常少。行業和公司的天花板,就擺在那裡。
還有就是城市之間的差別。一線城市、珠三、長三等經濟發達城市,人工成本起步價就高。三四線城市,一般企業總經理也就拿到年薪50萬,中層人員年薪20萬就是可以鼻孔朝天走路了。
PS:要在職場上混得風生水起,沒有智慧,沒有手段,沒有心狠手辣的手腕,那是絕對不行的。你以為走到中高層,拿到年薪50萬,就是因為他懂技術嗎?懂技術能創造很大的價值,但是把懂技術的人才駕馭好了,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要想爬升到中高層職位,不看這幾本書,會走一些彎路。
如果非要提什麼建議的話,寫三句話:
第一,選擇大於努力。你要想拿到年薪50萬,就要朝著一線城市和經濟高度發達的珠三、長三地區奔跑。概率性最大。
第二,雖然說行行出狀元,但是行行都有天花板和起跑線。所以,你要選擇朝陽專業,這是一條捷徑。互聯網、人工智慧、新能源、高科技、醫療、教育培訓、軟體、游戲等行業,起步價就是高。比如,BAT/TMD等企業,應屆生入職起薪,基本都在20萬以上,否則,名校生根本不去啊。
行業術語:標桿型企業,實行領先性薪酬策略。追趕型企業,實行跟隨性工資策略。
第三,雖然說學歷不等於資歷,文憑不等於水平。但是,高薪企業,你連大門都進不去,扯什麼「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呢。所以,你要努力學習,爭取考名校和強勢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