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不是房地產專家 真看不懂中國的樓市如何走
對地方政府來說,有比賣地更快更多的收入的時候,地價就下來了
地價下來了,開發商取地成本降低了,房子就會便宜一些
人民幣不貶值,物價下降的時,原材料費用降低了
房子也會便宜一些
年輕人不再往主要城市扎堆,而家鄉也能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的時候,房價就會相對均衡,而且漲幅比例將會非常遲緩
再一個,我國人口變少後,房價也會大幅下降
但是這幾條可能實現嗎?
或許有可能,但是未來十年,地產行業可能仍然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2. 中國的房地產是怎麼了
中國人口14億了
3. 未來中國的房地產趨勢如何啊
當報紙,電視,都在喊「降降降!!」的時候,就在漲。
當他們不喊的時候,就要降了。
正如一個地方啥時候要拆遷呢??正是這里的居民開始大興土木,家家戶戶開始翻蓋、加蓋房屋的時候。
4. 談談中國房地產走向的趨勢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徐壽松、陳芳)年初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房價持續攀升。按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調查數據,4月至10月的房價漲幅分別為:5.4%、6.4%、7.1%、7.5%、8.2%、8.9%、9.5%。這種持續上升的走勢,與近年相比大同小異。不同的是,中國樓市的國際性背景日益明顯。
房價的外部因素
今年,國家與地方通過戶型結構調整、供求比例調整、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金融與稅收等一系列手段,對房地產行業不斷進行調控,但房價沒有停下上漲的腳步。其中原因復雜,而一個重要因素,是流動性過剩加劇房地產的供求緊張。
在這方面,導致房價上行的外部因素不可不察。
在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情況下,中國的資產價格膨脹帶有深刻的全球化背景。首先,全球經濟失衡嚴重,特別是前些年,主要經濟體的低利率政策及外匯儲備的增加等因素,導致流動性全球過剩。其次,今年以來,能源、礦產等資源性產品在全球范圍內供需矛盾加大,價格不斷走高,傳導到國內,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預期增強。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錢逢勝分析,土地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過多的資金追逐較少的土地,必然造成土地價格上漲。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此前公布的《2007年3季度中國房地產市場報告》顯示,70個大中城市土地交易價格上漲15%,環比增加1.5%,其中居民住宅用地交易價格上漲16.2%。
在相同的國際背景下,房地產市場成為眾多其他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韓國為地價的「一飛沖天」而發愁,日本地價走出16年來的低谷開始上行,而英國、美國的地價盡管今年開始下滑,但在2006年以前已上漲多時,都對經濟保持穩定發展帶來威脅。
對於中國,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境外資金流入逐利,更是攪動了並不平靜的樓市,給房地產市場發展帶來新的復雜性。
顯然,國際投行、海外基金投資中國房地產的熱情高漲。知名外資中介行世邦魏理仕的研究報告顯示,僅2007年第一季度,外資收購上海物業總成交金額達38億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份,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利用外資371億元,同比增長65.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0.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業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占同期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達到24.1%,比2006年提高近11個百分點。
德意志銀行(亞洲)董事總經理王仲何分析,進入中國內地樓市的外資已涌現三波:第一波主要是來自香港、日本等地的亞洲資金,第二波是歐洲資金,第三波是美國、中東等地的資金,由傳統的專注於一線城市,正向二、三線城市擴展。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不久前完成的《境外熱錢在國內非正常流動調查報告》認為,越來越多的國外熱錢投資到國內樓市,博弈人民幣升值,刺激房價過快增長。
在流動性過剩背景下,通脹預期導致手有餘錢者首選買房置業,住房保障缺位使得購買力不足者也被裹挾提前入市。中國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解釋說,一方面,資本市場發展為居民調整資產組合提供了條件,居民對持有儲蓄存款的偏好降低;另一方面,隨著物價水平上升,實際負利率情況越發嚴重,存款搬家,資金加速湧入資產市場。
次貸危機的警示
5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重要信息:已實施十年之久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將調整為「從緊的貨幣政策」。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莊健分析:「貨幣政策從『穩健』轉為『從緊』,而不是『適度從緊』,這在中國近年來比較少見,說明宏觀調控的政策分量加重。」專家認為,雖然中國經濟增長形勢總體比較平穩,但是房地產等一些領域仍存在信貸投放過多等問題。
2007年對中國樓市產生深刻和潛在影響的外部事件莫過於美國次貸危機。從2002年起,美國房價每年漲幅逾10%,2005年暴漲17%。隨後,美聯儲不斷加息,利率達5.25%後,房價開始「跌跌不休」,次級房貸難以償還、債券信用危機爆發。一大批貸款機構和抵押貸款經紀公司破產,投資銀行的高管們紛紛離職,危機至今仍在擴散。
專家認為,盡管我國情況與美國大不相同,但次貸危機仍給我們敲響了警鍾。有關專家稱,房價快速上漲有可能帶來兩方面後果:
一是大量的資金和其他資源過度追逐房地產,將使製造業升級缺乏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支持,妨礙經濟結構升級,影響長期競爭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呂政指出,房地產市場投資資本的活躍,將提高當地工商業成本,打破資本平均利潤率規律,抑制資金對企業創新的支持。
二是銀行房貸規模急速擴張,風險可能向金融機構轉移。央行在《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對房貸違約風險發出警示,「住房抵押消費貸款增長很快,違約風險已有抬頭趨勢」。
「但對於樓市泡沫,現在只能一點點擠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指出,高房價問題不僅僅是房地產行業的問題,上關乎數萬億元的商業貸款和個人貸款,下涉及幾十個相關行業,中間還夾雜著千家萬戶。這決定了任何過速的「休克療法」都是危險的,樓市調控不能指望畢其功於一役,只能採用「漸進療法」,在發展中「以時間換空間」。即邊通過不斷釋放調控信號來干預市場預期,邊切實增加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房的有效供給,以舒緩供求關系;同時,收緊房貸,讓銀行緩釋風險。
在借鑒海外經驗中「歸位」
據調查,在新加坡,民用住宅主要由政府組屋和商品房兩部分組成。其中,類似於中國經濟適用房的政府組屋由政府投資修建,價格也由政府統一規定,以低價出售或出租給中低收入階層使用。據悉,在過去40多年裡,新加坡政府共修建了近100萬套組屋,目前新加坡全國約有84%的人安居在組屋中。而商品房的購買者主要是收入較高的二次置業者、投資者或者外國公民。
專家認為,我國在住房制度安排上已出現喜人的「歸位」:保障的歸保障,市場的歸市場。
8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明確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說:「這是繼1998年房改之後的又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房改。」
事實上,中國新時期的住房保障體系正在建立:
——「二元管理」,界定了政府和市場邊界,住房保障與市場分離。政府責任在提供保障性住房,市場化商品房則由市場配置。
——「三分需求」,即對於低收入人群,政府最重要的職責是搞好廉租房,讓買不起房的居民或者進城打工的農民工能夠租得起房、住得上房。為此,中央今年在財政超收中將安排49億元,加上地方財政共近幾百億元用於廉租房建設。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008年將加快面向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廉租住房建設。對於中等收入人群,政府則加大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力度,使經濟適用房大多數面向中等收入者。對於高檔住房,主要靠市場調節。
——「四管齊下」,國土資源部已出台文件,規定開發商不付清全部地價不得分期發放土地證,這是「促供給」;央行、銀監會出台政策,要求提高第二套以上住房的首付比例,這是「抑需求」;擴大廉租房政策的覆蓋面,這是「補保障」;經濟適用房大多數也要面向中等人群,這是在「調預期」,讓中等收入者別再追漲。
5. 中國房地產發展趨勢如何走向
中國城市化發展大勢趨勢,地方可定也要鼓勵本地區的房地產業的開發,既能增加財政收入,又能增加業績。產業熱度不會大減。房價不會太低,甚至會反彈。
6. 中國的房地產情況與趨勢如何
我知道得不多 但我覺得關於房地產的政策真的很矛盾
一方面 大城市的房價是很高的 可以說是因為不發達地區的人們都往發達地區去 造成需求增加 而我國土地是公有的 政府和房產商是聯系在一起的 這個行業並不是完全自由競爭的 所以房價有虛高 泡沫破了受損失的是炒房人
另一方面政府在打壓房價卻又不放地多建房子 這很難讓人理解 因為需求多了供給不增加想壓低價格根本不可能 我不知道壓價會不會使越來越多的人都往大城市擠 不發達地區更加中空 如果政府不想我國人口都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 那就應該尊重價值規律 要不就多放地擴大城市規模 不然房價根本不可能降
權威的說法
產業評價
中國房地產業在中國改革開放20年當中的發展速度是比較快的。到目前為止,中國房地產業在投資開發總量、竣工面積和銷售總額幾個方西都已經達到相當大的規模、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日益走向規范。房地產業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它對改善中國城鄉居民的居住條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從另一方面看,目前中國的房地產業還處於起步、成長階段,無論在技術含量,還是管理水平上都還是比較落後的,雖然中國房地產企業數雖多、從業人員多,但真正有實力、高素質、高水平的企業還是非常少的,何況中國的大多數房地產開發企業尚未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管理體制上存在許多弊端,綜合競爭力較弱。
比較分析
就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上的競爭而言,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與國外經濟發達國家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相比,既有明顯的優勢,也有明顯的不足或劣勢,其優勢表現為:
1、更熟悉中國當地的房地產市場;
2、更了解中國當地人們的需求;
3、有良好的社會資源優勢;
4、勞動力成本較低。
其劣勢表現為:
1、企業發展歷史短,經驗不足;
2、企業規模較小,資金實力較弱;
3、企業管理水平低,營銷手段落後,市場競爭能力有限;
4、從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服務意識較差。
二、加入WTO給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帶來的影響
加入WTO將給中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這已經為國內大多數專家學者所公認,但讓這種機遇和挑戰停留在概念和認識階段是不夠的,深入細致地分析一下這種機遇和挑戰對中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是有意義的。
1、入世將帶來中國房地產市場需求的較大增加。原因是:1)外商用商品房需求增加。國外廠商來華投資建廠的數量增多,銀行業、保險業、中介服務業等外商開設的分支機構和營業場所增多,外商來華人員增多、帶動中國國內工業廠房、辦公用房、營業用房和購租住宅的輻求大大增加;2)中國國內住房的有效需求擴大。入世帶動經濟發展,居民就業機會增多,收入增加,購房支付能力相應提高;3)中國房地產市場需求的檔次提高。由於收入增加,對居住物業的舒適性、享受性要求提高;同時收入差距拉開,促使住房消費需求層次更加分明。這將給中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帶來質和量兩個方面的發展機遇,即廣闊的需求空間和多樣化的需求層次。
2、由於需求增長的拉動作用和外商對中國房地產的投資增加,會促使中國房地產業投資量增大,商品房供給量上升。伴隨外商投資引入的先進設計、技術和設備,特別是高科技、智能化,會促使中國商品房供給質量提高。這將影響和分化中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一方面中國的一些房地產開發企業有機會利用自己的優勢「本地」資源和國際化的強勢資源進行強強聯合,迅速提升自己在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沒有把握好自身「本地」資源優勢的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會因失去競爭能力而逐漸退出市場。
3、由於入世後關稅降低,帶來進口建材價格下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產品建築成本會隨之下降,加之競爭加劇,國內建材市場價格也會不同程度下降,預測短期內房價會趨於下降。從長遠趨勢看,商品房房價構成中的一些不合理收費也將會逐步取消,稅費會日趨規范,房價趨向合理化。如果考慮到需求增長的拉動因素和土地資源的有限性,商品房價格會呈現出穩步上揚的整體趨勢。這將使中國的房地產業走上「成本決定」的軌道。「機會利潤空間」、「權力利潤空間」將逐漸消失,一些缺乏成本控制能力的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會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
4、外商進入增多必然引起中國房地產市場竟爭加劇,而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運行規則的建設雖有所進步,但仍不健全,突出表現在土地有償使用與無償使用並存、商品房與非商品房並存、外銷房與內銷房並存的「雙軌制」,這將與WTO的規則出現明顯的沖突。這就提出了健全體制、完善規則的迫切需求。入世會加速上述問題的解決,這將使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成為公平競爭的平台,給有市場運作實力的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了發展的良好機遇,同時也會使「機會型開發企業」和「保護型開發企業」逐漸退出市場。
5、入世後,預計國外知名的大型房地產企業集團進軍中國房地產市場會有較大增加,這些企業實力強,挾資金、技術、銷售、物業管理等優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中國現有的2萬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由於歷史的、體制的原因,長期存在著規模小、資金少、服務差、資質低等問題,處於劣勢,缺乏競爭實力;同時,中國大量國有房地產企業還處於轉制過程中,企業制度還不健全,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相適應。有實力的外商進入後,會給國內眾多的房地產企業帶來較大的沖擊。這對中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是一場巨大的考驗。
6、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發展歷史較短,從全國范圍看尚處於初期階段,且地區發展不平衡,70%左右的投資開發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企業的技術素質和管理素質較低,開發、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環節的體制、機制不健全,同國外成熟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入世初期在與外商競爭中勢必處於不利地位。
7、入世後外國金融勢力將大舉進軍中國房地產金融保險業,憑借其資金實力、金融技術和金融人才優勢,在中國房地產金融市場上獲取較多的市場份額。而中國房地產金融剛剛起步,房地產保險十分薄弱,完善的房地產金融體系尚未建立,房地產金融保險必然受到較大沖擊。
8、國外的房地產業已經成為其本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增加值一般佔GDP的10%左右。中國房地產業目前佔GDP比重才達到4%,即使上海也只達到了5.2%。入世將從多方面促進中國房地產業逐步走向成熟,進一步成長為支柱產業,提高其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14000000
7. 中國的房地產還能走多遠
隨著第三產業的興起,就業率遠比GDP增長更重要,畢竟現在中國的人口結構、農民版工就業權、服務業市場與之前已大為不同。而在過去維穩的思維下,一些產能過剩的僵屍企業、劣質的地方基建項目霸佔了各種資源空間,窒息了新興產能、新興需求的發展。所以淘汰掉落後的產能,建立僵屍企業退出機制對於中國經濟轉型是關鍵一環。
決策層為避免房地產業過快下滑,採取一系列維穩政策並無不妥。但房地產業在經濟中的權重應該逐步減小,因為中國經濟再也不能被房地產業所綁架了。
當中國不再靠房地產業來支撐經濟之時,就必須要想辦法如何引導民間消費和投資的拉動,並且致力於調整經濟結構(去過剩產能),而只有民間內需真正啟動了,中國經濟才能可持續發展。縱觀世界經濟史,也沒有一個國家僅是靠房地產泡沫就能讓經濟長期繁榮穩定。
8. 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走向如何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追溯到中國房地產的起步階段開始說起,從1998年至今中國房地產走過了20餘年回,這一說這答一路走來中國房地產業一路高歌,同時各種大大小小的調控層出不窮,那麼這一次的調控是空前的,調控時間最長,調控力度最大的。那麼反過來講中國住房結構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那麼我們也不難發現中國住房結構任然屬於剛需占據中國房地產的主流,那麼,我個人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那麼如果打破中國房地產的不合理結構,更重要的就是地方政府放棄以賣地為主要財政來源,當地價回歸合理,這樣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就趨於平穩,首先是開發商的成本下降,那麼房價就趨於平穩,就極大於改變中國房地產的不合理結構。
9. 中國房地產走向
【調控不排除適時微調 首套房利率上半年可能回落】剛剛過去的2011年,中國樓內市「屢調屢漲」的容怪象終結。http://house.focus.cn/news/2012-01-04/1701705.html2012年樓市交易僵局能否打破,長效機制能否建立,保障房的「穩定器」作用能否發揮……這是展望2012年乃至以後中國樓市的關鍵看點。
10. 中國房地產行業如何走向
房地產的問題其實就是一個政府減負,到中央政府追求高GDP增長率,地方政內府追求高額財政收入及容經濟增長率,權勢階層追求權力尋租的問題.
在廣大市民弄明白一平方米的實際造價不到700元錢後,以及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政府腐敗加劇,人們愈發不滿,社會愈來愈可能動亂後,會降低一些.但永遠別想降到合理的水平.
房地產的剛性需求很大,並且是可壟斷的,是政府和政府的走狗壟斷的.
現在房地產會降,但隨時可能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