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房地產當中的容積率是什麼意思
容積來率,是指一個小源區的總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對於發展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2,綠地率應不低於30%。但由於受土地成本的限制,並不是所有項目都能做得到。
❷ 請問房地產里所說的容積率指的是什麼
容積率:項目用地范圍內總建築面積與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值。 計算公式: 容積率=總建築面積÷總用地面積 當建築物層高超過8米,在計算容積率時該層建築面積加倍計算。 容積率越低,居民的舒適度越高,反之則舒適度越低。 所謂「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總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對於發展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綠化率也是如此。綠化率較高,容積率較低,建築密度一般也就較低,發展商可用於回收資金的面積就越少,而住戶就越舒服。這兩個比率決定了這個項目是從人的居住需求角度,還是從純粹賺錢的角度來設計一個社區。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3,綠化率應不低於30%。但由於受土地成本的限制,並不是所有項目都能做得到。 一、容積率的內涵及其特性 容積率是指在城市規劃區的某一宗地內,房屋的總建築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分為實際容積率和規劃容積率兩種。通常所說的容積率是指規劃容積率,即宗地內規劃允許總建築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容積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強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價水平的差異。因此,容積率是城市區劃管理中所採用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從微觀上影響地價最重要的因素。容積率具有如下特性: (一)容積率表達的是具體「宗地」內單位土地面積上允許的建築容量。宗地是地籍管理的基本單元,是地球表面一塊有確定邊界、有確定權屬的土地,其面積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綠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設施用地等。容積率只有在指「宗地」容積率的情況下,才能反映土地的具體利用強度,宗地間才具有可比性。 (二)容積率(R)、建築密度(C)與層數(H)之間有一定關系。建築密度是指在具體「宗地」內建築物基底面積與宗地面積之比。當宗地內各房屋的層數相同,且對單個房屋來說各層建築面積相等時,三者之間的關系可表示為:R=C·H,此種情況下,建築層數與容積率成正比例關系。 (三)容積率可以更加准確地衡量地價水平。人們購買土地使用權的目的是為了對土地進行開發,建設房屋。 房屋的單方開發成本=房屋單方造價+樓面地價+稅+費 樓面地價=宗地總價/宗地內允許總建築面積=土地單價/容積率 因此,樓面地價比單位地價更能准確地反映地價的高低。 (四)容積率存在客觀上的最合理值。在一般情況下,提高容積率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但建築容量的增大,會帶來建築環境的劣化,降低使用的舒適度。為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相協調,城市規劃中的容積率存在客觀上的最合理值。 二、容積率對地價的影響規律 影響地價的因素很多,雖然各因素影響地價的途徑各不相同,但其作用機制可抽象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影響土地收益來影響地價,二是通過影響土地供求關系影響地價。收益機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地供給的經濟剩餘量,市場供求關系使地價相對經濟剩餘量產生波動,決定了土地供給的經濟剩餘量的分配,使地價的變化趨於復雜化。容積率對地價的影響規律,同時受收益機制和市場供求關系的作用,總體說來,區位條件愈優越,地價水平愈高,供求矛盾愈突出,土地規劃控制愈嚴格,容積率對地價的影響程度愈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遵循「報酬遞增遞減規律」。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土地純收益會隨著土地投資的增加而出現由遞增到遞減的特點。作為城市建設用地,容積率對地價影響的報酬遞增遞減規律表現在:在建築密度一定時,容積率的增加,主要引起房屋層數的增多,隨房屋層數的增多,開始時由於基礎工程費及地基處理費的分攤,單方造價降低;當層數達到一定值時,就需要加固基礎、增加電梯、加強抗震等,單方造價由下降轉為上升,而單方售價則由於建築容量的增大造成的建築環境質量下降而呈遞減趨勢。當單方售價等於單方造價時,土地收益達到最大,土地價格也達到最高,此時的容積率為最經濟容積率。若繼續增大容積率會因單方售價低於單方造價而使土地投資收益開始下降,地價也隨之開始下降。如(圖一),MC為單方造價,MR為單方售價,某一容積率L時的地價是該容積率下的總收益(DCGF面積)減掉投資者資本、勞力的正常利潤,剩餘部分即為地價。當容積率等於M時,單方造價等於單方售價,土地開發的邊際收益為0,總收益(DCNF面積)達到最大,地價達到最高,M為最佳容積率。超過這個容積率,地價開始向反方向變化,隨容積率提高而下降。 (二)容積率對地價的作用程度與城市規模成正相關關系。首先,城市規模大,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高,地價總體水平高,樓面地價占房屋單方開發成本比例高,通過降低樓面地價來降低房屋單方開發成本效果明顯,而小城市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低,地價總體水平低,房屋開發單方成本主要受房屋單方造價影響,通過降低樓面地價降低房屋開發單方成本效果不明顯,而且房屋層數達到一定數值後若繼續增加層數會增加單方工程造價;另外,大城市有比較系統的城市規劃資料,土地開發受規劃控制比較嚴,而小城市規劃控制一般不嚴格,容積率的確定往往具有隨意性,許多地方沒有容積率這個指標限制,或有,但控制不嚴,而且有的地方政府為樹城市形象,往往鼓勵建築物向空中發展,愈高愈好,容積率在這些小城鎮缺乏實際操作意義。所以,城市規模愈大,容積率對地價的影響愈明顯,地價隨容積率的變化幅度愈大。 (三)容積率對同一城市不同區位地價的作用程度不同。城市中心區位條件優越,土地利用集約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需求量、土地稀缺程度、規劃控製程度均高於其它區域,特別是城市邊緣區,投資者的激烈競爭使地價隨容積率變化的幅度保持或接近土地收益機製作用下的地價隨容積率的變化規律;而在其他地區則隨著土地利用收益、土地需求量及其稀缺程度降低,容積率對地價的作用程度隨之下降。因此,容積率對地價的影響程度在同一城市表現為從中心向外圍逐漸減弱。 (四)容積率對不同類型用地地價的作用程度不同。商業用地對區位條件反應最敏感,只能布局在少量區位條件優越的沿路區域,土地稀缺程度、供求矛盾比住宅、工業用地突出,容易形成賣方市場,眾多用地者的競爭促使容積率增加產生的經濟剩餘主要以地價形式表現出來,歸土地所有者所有;住宅用地對區位條件反應的敏感程度比商業用途弱,但比工業用地強;工業用地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圍,不但受區位條件影響最不敏感,而且受工藝流程的制約,在很多情況下沒有容積率的限制。因此,在同一城市中,容積率對不同類型地價的影響程度由強到弱依次為商業、住宅、工業用地。
❸ 什麼叫做容積率房地產都有什麼術語呢請分別解釋,謝謝。
容積率是總建築面積除以總佔地面積的百分比
居住空間 系指卧室、起居室(廳)的使用空間。
卧 室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間。
起居室(廳) 供居住者會客、娛樂、團聚等活動的空間。
廚 房 供居住者進行炊事活動的空間。
衛生間 供居住者進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動的空間。
使用面積 房間實際能使用的面積,不包括牆、柱等結構構造和保溫層的面積。
套 型 按不同使用面積、居住空間組成的成套住宅類型。
層 高 上下兩層樓面或樓面與地面之間的垂直距離。也就是一層房屋的高度。在1987年發布的《住宅建築模數協調標准》中,明確規定了磚混結構住宅建築層高採用的參數為:2.6米、2.7米、2.8米。
室內凈高 樓面或地面至上部樓板底面或吊頂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凈高和層高的關系可以用公式來表示:凈高=層高-樓板厚度。即層高和樓板厚度的差叫「凈高」。
住宅開間 住宅的開間就是住宅的寬度。在1987年頒布的《住宅建築模數協調標准》中,對住宅的開間在設計上有嚴格的規定。磚混結構住宅建築的開間常採用下列參數: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
住宅進深 住宅的進深就是指住宅的實際長度。在1987年實施的《住宅建築模數協調標准》中,明確規定了磚混結構住宅建築的進深常用參數: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5.4米、5.7米、6.0米。為了保證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採光和通風條件,進深不宜過長。
平 台 供居住者進行室外活動的上人屋面或住宅底層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露 台 一般是指住宅中的屋頂平台或由於建築結構需求而在其他樓層中做出大陽台,由於它面積一般均較大,上邊又沒有屋頂,所以稱作露台。
過 道 住宅套內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間。
壁 櫥 住宅套內與牆壁結合而成的落地貯藏空間。
壁 龕
利用牆體厚度的局部空間,存放日常用品的部分
吊 櫃 住宅套內上部的貯藏空間。
躍層住宅 套內空間跨躍兩樓層及以上的住宅。
走 廊 住宅套外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間。
架空房屋 指底層架空,以支撐物體承重的房屋,其架空部位一般為通道、水域或斜坡。
閣 樓 指位於自然層內,利用房屋內的上部空間或人字屋架添、加建的使用面積不足該層面積的暗樓,不計層次。
騎 樓 指建在馬路旁,底層的一部分是人行道的樓房。
單元式房屋 指整樓設計分割為由多個可獨立出售或出租的部位及各種特定功能的共用部位組成的房屋。如商品房、拆遷安置房、綜合樓等類型。
幢 是指一座獨立的、同一結構的、包括不同層次的房屋。
廊 泛指聯接房屋牆體以外,有圍護結構和檯面,作為通道的建築物。一般不具備構成「房屋」的相應條件。
柱 廊 有頂蓋,有廊台、有支柱或兼有一側圍護牆體的供人通行的建築物,如長廊、迴廊等。
檐 廊 在屋檐下有頂蓋、有廊台和建築物相連的作為通道的伸出部位。
挑 廊 挑出房屋牆體外,有頂蓋、有圍護物(如欄桿)、無支柱的通道。
通 廊 指聯接建築物間,有頂蓋、有廊台,具備一定形式的通道。在地面上的稱底層通廊或長廊、迥廊;高出地面的,二層以上的則稱架空通廊。
門 廊 指建築物門前突出的,有頂蓋、有廊台的通道。如門斗、雨罩、雨蓬等。
陽 台 泛指有永久性上蓋、有圍護結構、有檯面、與房屋相連、可以活動和利用的房屋附屬設施,供居住者進行室外活動、晾曬衣物等的空間。根據其封閉情況分為非封閉陽台和封閉陽台;根據其與主牆體的關系分為凹陽台和凸陽台;根據其空間位置分為底陽台和挑陽台。
封閉陽台 原設計及竣工後均為封閉的。
非封閉陽台 原設計或竣工後不封閉的陽台。
凹陽台 凹進樓層外牆(柱)體的陽台。
凸陽台 挑出樓層外牆(柱)體的陽台。
底陽台 房屋一層的陽台。
挑陽台 房屋二層(含二層)以上的陽台
房屋總層數 房屋總層數為地上層數加地下層數之和。房屋所在層數系指房屋的層次,採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層數用自然數表示,地下的層數用負數表示;房屋層高在2.20米(含)以上的計算層數。
房屋地上層數 一般按室內地坪以上計算;採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內層高在2.20米(含)以上的,計算地上層數。
房屋地下層數 指採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下的,其室內層高在2.20米(含)以上的地下室的層數。
自然層 一般指樓層高度在2.28米以上的標准層次及在2.70米以上的住宅。
技術層 指建築物的自然層內,用作水、電、暖、衛生等設備安裝的局部層次。
附屬層(夾層) 指介於自然層之間的夾層。
假 層 指位於自然層以上,層高不是全部為2.20米以上的非正式層,不計層數,如屋面層。
避難層 高層建築中用作消防避難的樓層。
自然層數 按樓板、地板結構分層的樓層數。
中間層 底層和最高住戶入口層之間的中間樓層。
標准層 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樓層。
結構(設備)轉換層 建築物某樓層的上部與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該樓層上部與下部採用不同結構(設備)類型,並通過該樓層進行結構(設備)轉換,則該樓層稱為結構(設備)轉換層。
❹ 在房地產中有一個詞叫「容積率」我想知道是什麼
容積率襲(Plot Ratio/Volume Fraction):項目用地范圍內總建築面積與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值。 計算公式: 容積率=總建築面積÷總用地面積 當建築物層高超過8米,在計算容積率時該層建築面積加倍計算。 容積率越低,居民的舒適度越高,反之則舒適度越低。 所謂「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總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對於發展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綠地率也是如此。綠地率較高,容積率較低,建築密度一般也就較低,發展商可用於回收資金的面積就越少,而住戶就越舒服。這兩個比率決定了這個項目是從人的居住需求角度,還是從純粹賺錢的角度來設計一個社區。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3,綠地率應不低於30%。但由於受土地成本的限制,並不是所有項目都能做得到。
❺ 房地產開發中的容積率是什麼意思
容積率:項目用地范圍內總建築面積與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值。
計算公式:
容積率=總建築面積÷總用地面積
當建築物層高超過8米,在計算容積率時該層建築面積加倍計算。
容積率越低,居民的舒適度越高,反之則舒適度越低。
所謂「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總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對於發展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綠化率也是如此。綠化率較高,容積率較低,建築密度一般也就較低,發展商可用於回收資金的面積就越少,而住戶就越舒服。這兩個比率決定了這個項目是從人的居住需求角度,還是從純粹賺錢的角度來設計一個社區。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3,綠化率應不低於30%。但由於受土地成本的限制,並不是所有項目都能做得到。
一、容積率的內涵及其特性
容積率是指在城市規劃區的某一宗地內,房屋的總建築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分為實際容積率和規劃容積率兩種。通常所說的容積率是指規劃容積率,即宗地內規劃允許總建築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容積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強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價水平的差異。因此,容積率是城市區劃管理中所採用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從微觀上影響地價最重要的因素。容積率具有如下特性:
(一)容積率表達的是具體「宗地」內單位土地面積上允許的建築容量。宗地是地籍管理的基本單元,是地球表面一塊有確定邊界、有確定權屬的土地,其面積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綠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設施用地等。容積率只有在指「宗地」容積率的情況下,才能反映土地的具體利用強度,宗地間才具有可比性。
(二)容積率(R)、建築密度(C)與層數(H)之間有一定關系。建築密度是指在具體「宗地」內建築物基底面積與宗地面積之比。當宗地內各房屋的層數相同,且對單個房屋來說各層建築面積相等時,三者之間的關系可表示為:R=C·H,此種情況下,建築層數與容積率成正比例關系。
(三)容積率可以更加准確地衡量地價水平。人們購買土地使用權的目的是為了對土地進行開發,建設房屋。
房屋的單方開發成本=房屋單方造價+樓面地價+稅+費
樓面地價=宗地總價/宗地內允許總建築面積=土地單價/容積率
因此,樓面地價比單位地價更能准確地反映地價的高低。
(四)容積率存在客觀上的最合理值。在一般情況下,提高容積率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但建築容量的增大,會帶來建築環境的劣化,降低使用的舒適度。為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相協調,城市規劃中的容積率存在客觀上的最合理值。
二、容積率對地價的影響規律
影響地價的因素很多,雖然各因素影響地價的途徑各不相同,但其作用機制可抽象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影響土地收益來影響地價,二是通過影響土地供求關系影響地價。收益機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地供給的經濟剩餘量,市場供求關系使地價相對經濟剩餘量產生波動,決定了土地供給的經濟剩餘量的分配,使地價的變化趨於復雜化。容積率對地價的影響規律,同時受收益機制和市場供求關系的作用,總體說來,區位條件愈優越,地價水平愈高,供求矛盾愈突出,土地規劃控制愈嚴格,容積率對地價的影響程度愈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遵循「報酬遞增遞減規律」。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土地純收益會隨著土地投資的增加而出現由遞增到遞減的特點。作為城市建設用地,容積率對地價影響的報酬遞增遞減規律表現在:在建築密度一定時,容積率的增加,主要引起房屋層數的增多,隨房屋層數的增多,開始時由於基礎工程費及地基處理費的分攤,單方造價降低;當層數達到一定值時,就需要加固基礎、增加電梯、加強抗震等,單方造價由下降轉為上升,而單方售價則由於建築容量的增大造成的建築環境質量下降而呈遞減趨勢。當單方售價等於單方造價時,土地收益達到最大,土地價格也達到最高,此時的容積率為最經濟容積率。若繼續增大容積率會因單方售價低於單方造價而使土地投資收益開始下降,地價也隨之開始下降。如(圖一),MC為單方造價,MR為單方售價,某一容積率L時的地價是該容積率下的總收益(DCGF面積)減掉投資者資本、勞力的正常利潤,剩餘部分即為地價。當容積率等於M時,單方造價等於單方售價,土地開發的邊際收益為0,總收益(DCNF面積)達到最大,地價達到最高,M為最佳容積率。超過這個容積率,地價開始向反方向變化,隨容積率提高而下降。
(二)容積率對地價的作用程度與城市規模成正相關關系。首先,城市規模大,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高,地價總體水平高,樓面地價占房屋單方開發成本比例高,通過降低樓面地價來降低房屋單方開發成本效果明顯,而小城市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低,地價總體水平低,房屋開發單方成本主要受房屋單方造價影響,通過降低樓面地價降低房屋開發單方成本效果不明顯,而且房屋層數達到一定數值後若繼續增加層數會增加單方工程造價;另外,大城市有比較系統的城市規劃資料,土地開發受規劃控制比較嚴,而小城市規劃控制一般不嚴格,容積率的確定往往具有隨意性,許多地方沒有容積率這個指標限制,或有,但控制不嚴,而且有的地方政府為樹城市形象,往往鼓勵建築物向空中發展,愈高愈好,容積率在這些小城鎮缺乏實際操作意義。所以,城市規模愈大,容積率對地價的影響愈明顯,地價隨容積率的變化幅度愈大。
(三)容積率對同一城市不同區位地價的作用程度不同。城市中心區位條件優越,土地利用集約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需求量、土地稀缺程度、規劃控製程度均高於其它區域,特別是城市邊緣區,投資者的激烈競爭使地價隨容積率變化的幅度保持或接近土地收益機製作用下的地價隨容積率的變化規律;而在其他地區則隨著土地利用收益、土地需求量及其稀缺程度降低,容積率對地價的作用程度隨之下降。因此,容積率對地價的影響程度在同一城市表現為從中心向外圍逐漸減弱。
(四)容積率對不同類型用地地價的作用程度不同。商業用地對區位條件反應最敏感,只能布局在少量區位條件優越的沿路區域,土地稀缺程度、供求矛盾比住宅、工業用地突出,容易形成賣方市場,眾多用地者的競爭促使容積率增加產生的經濟剩餘主要以地價形式表現出來,歸土地所有者所有;住宅用地對區位條件反應的敏感程度比商業用途弱,但比工業用地強;工業用地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圍,不但受區位條件影響最不敏感,而且受工藝流程的制約,在很多情況下沒有容積率的限制。因此,在同一城市中,容積率對不同類型地價的影響程度由強到弱依次為商業、住宅、工業用地。
❻ 房地產業中的『容積率』是什麼意思啊
您好,容積率就是總建築面積除以用地面積。建築面積指的是每棟樓所有層的面積總和。用地面積指的是小區的佔地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