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做庫存的戰略規劃
答案可以寫一本書:注意幾點:
1、產品更新的速度;比如短生命周期產品回,最大限度答減少產品庫存;
2、產品生產出來速度,比如原材料經常短缺;
3、配合市場營銷部門,新品大量鋪貨時,庫存量一定要跟上;
4、生產商是否有規模經濟性,一次生產十萬件成本將可以大大降低,可以考慮大量生產。
考慮因素太多了,如果要優化,可以考慮首先把現在庫存出貨情況做一個一年統計,逐步改進。
㈡ 國美戰略合作夥伴一覽
廣州市信景技術有限公司
廣東志高空調股份有限公司 ·志高空調
惠浦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英特爾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長虹彩電
卡西歐(上海)貿易有限公司 ·卡西歐數碼相機
高威達數碼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高威達MP3
默洛尼衛生潔具(中國)有限公司 ·阿里斯頓熱水器
深圳偉嘉電器有限公司 ·偉嘉電吹風·偉嘉電動牙刷·偉嘉電水壺
德賽電子(惠州)有限公司 ·德賽電話機
廣州松下空調器有限公司 ·松下空調
夏普商貿(中國)有限公司 ·夏普彩電
廣東萬家樂燃氣具有限公司
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 ·波導手機
佛山市富士寶電器科技有限公司 ·富士寶電磁爐
廈門森寶集團有限公司
TCL數碼電子事業本部 ·TCL筆記本·TCL台式電腦
萬利達集團有限公司 ·萬利達碟機·萬利達MP3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中興手機
青島海信營銷有限公司簡介 ·海信彩電
海成(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海爾IA視聽事業部 ·海爾碟機
海南立升凈水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三菱數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三菱手機
青島海爾電子有限公司 ·海爾彩電
東莞華強三洋電子有限公司 ·三洋彩電
大連東芝電視有限公司
櫻花衛廚(中國)有限公司 ·櫻花抽油煙機·櫻花灶具
艾歐史密斯(中國)熱水器有限公司 ·史密斯熱水器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海爾熱水器有限公司 ·海爾熱水器
廣東萬和集團有限公司·萬和熱水器·萬和消毒櫃·萬和灶具·萬和抽油煙機
珠海市金正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金正碟機·MP3時尚數碼·金正復讀機
深圳市安吉爾電器有限公司 ·安吉爾飲水機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 ·惠普台式電腦·惠普筆記本·惠普列印機
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 ·創維彩電
青島海爾洗碗機有限公司·海爾抽油煙機·海爾灶具·海爾洗碗機 ·海爾消毒櫃
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夏新手機·夏新碟機·夏新家庭影院·夏新彩電
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東莞市奇聲電子實業有限公司 ·奇聲家庭影院·奇聲碟機 ·奇聲迷你音響
西門子終端通訊設備(上海)有限公司 ·西門子電話機
汕頭高新區德昕電器有限公司 ·德昕電磁爐
寧波威妮電器總廠 ·威妮電暖器
深圳市邦君實業有限公司
柯尼卡美能達光學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柯尼卡美能達光學相機
·柯尼卡美能達數碼相機
北京華旗資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愛國者MP3
長虹朝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 ·朝華MP3
·朝華MP4
深圳市愛多科技有限公司 ·愛多MP3
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科龍空調
·科龍冰箱
TCL空調器(中山)有限公司 ·TCL空調
廈門華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廈華彩電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康佳彩電
·康佳冰箱
·康佳手機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TCL冰箱
·TCL洗衣機
·TCL彩電
·TCL手機
·TCL電話機
樂金電子(中國)有限公司 ·LG彩電
·L G碟機
·LG家庭影院
·LG手機
·LGMP3
·LG洗衣機
·LG空調
·LG冰箱
·LG微波爐
江蘇春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春蘭空調
江蘇新科電子集團空調器製造有限公司 ·新科空調
青島澳柯瑪集團空調器銷售有限公司 ·澳柯瑪空調
傑科電子有限公司 ·傑科碟機
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 ·方太抽油煙機
·方太灶具
·方太消毒櫃
深圳市愛多科技有限公司 ·愛多碟機
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三星彩電
·三星空調
·三星冰箱
·三星洗衣機
·三星手機
深圳市浦諾菲電訊有限公司
聯想移動通信科技公司 ·聯想手機
佛山市順德區簡氏家用電器廠
浙江心連心電器有限公司
上海楚喬衛浴電器有限公司 ·楚楚浴霸
杭州老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老闆抽油煙機
索尼愛立信移動通信公司 ·索尼愛立信手機
佛山市聯強電通貿易有限公司 ·尚朋堂電磁爐
廣東美的生活電器製造有限公司
廣東美的微波爐製造有限公司 沁園 ·沁園飲水機
廣東龍的集團有限公司 ·龍的吸塵器
浙江蘇泊爾炊具股份有限公司 ·蘇泊爾電磁爐
TCL家庭電器(南海)有限公司 杭州奧普電器有限公司 ·奧普浴霸
艾美特電器有限公司 ·艾美特電暖器
·艾美特電風扇
PCHOME 電腦之家
中國家電網
海爾
㈢ 國美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低價
企業開拓市場,在市場中取得優勢地位或保住已有地位的主要方法,無非兩種:一是確立價格優勢;二是確立產品優勢。像國美這樣的純商業企業,不可能在產品方面確立絕對優勢。因為它不可能開發、研製出獨到的新技術、新產品,其它企業有競爭優勢的產品也不可能只讓國美壟斷經營。如果要使企業快速發展,有競爭優勢,只能在價格和經銷產品的特色上下功夫。從現在看,國美是成功的。
一、價格競爭是商業企業最有效的競爭手段
在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包括現在,價格競爭是受人排斥、指責的。在新聞界,很多人將降價競爭等同於低層次、低水平、低檔次的競爭。認為降價競爭,打價格戰,就是惡性競爭,就會擾亂市場秩序,應該受到禁止。有的政府部門對此也沒有清醒認識,如在幾年前,有關部門為了制止一些行業出現的價格競爭,還推出過鼓勵企業間、相關行業協會制定「自律價」的辦法,反對企業進行降價競爭。
實際上,絕大多數價格競爭是正常的、正當的。因為企業的市場競爭行為,很多是通過價格行為實現的。西方經濟學中微觀經濟學的另一個名稱,就是「價格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在現有市場環境、技術條件下,企業如何在市場競爭中,採取合適的價格策略,以取得市場競爭優勢。
對有自己產品的生產性企業來說,產品的價格優勢與品質優勢是同樣重要的,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來自產品的「性價比」。對不從事生產,只經銷其它企業產品的純商業企業來說,競爭優勢主要來自價格。這種價格不僅指商品在商店的銷售價格,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消費價格。對消費者來說,購買商品支出的價格不僅包括直接購買商品的費用,還包括坐車等必要支出、是否方便、時間耗費等。因此,商店因位——探析國美的低價營銷策略置優勢而可能為消費者節省的支出、方便等因素,實際上也是消費者支付價格的一部分。商店為消費者節省了車費等支出,購物方便,節省了時間、減少了麻煩,就等於為消費者降低了價格。這就是為什麼商業企業選址很重要的原因。
有的人不主張價格戰,反對降價競爭,而主張打質量戰、服務戰、品牌戰,認為這才是高層次的競爭。實際上,這與價格競爭沒有本質區別。所謂質量戰、服務戰是在一定價格水平上的,價格水平未變而提高了質量,與降價沒有什麼區別,這是一種隱性降價。如果價格上升的速度超過了產品質量上升的速度,同樣不為消費者接受。
降價對消費者來說,得到的好處是最直觀的。在產品質量不變情況下,直接降價,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一目瞭然。所謂的質量戰、服務戰,經營企業是存在瞞天過海、欺詐消費者機會的,由於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很容易被欺騙,一些企業就是將質量提高當幌子,作為提價借口的。
降價不僅可以成為提高某個企業競爭力的手段,有時對生產某類商品的整個行業都有利,會擴張該商品的整個市場規模。這涉及到需求的價格彈性問題。目前我國消費者的整體收入水平還比較低,電器類消費品仍是大項消費支出,大多數消費者對家用電器類消費品的價格很敏感,家電類消費品的價格富有彈性,降價會使很多消費者的消費門檻降低,不僅可以擴大整個市場需求,也可增加消費者的福利。
二、低價位進入、低價位經營、快進快出,風險更小
從國美的發展看,國美實行的價格競爭是有一定特色的。很多企業也採取價格競爭手段,但一般是先將價格定得較高,或定在一般水平上,用降價作為渲染、吸引顧客的手段或者最後甩賣積壓、滯銷、過季、技術即將過時或已過時商品的手段。這種價格競爭,只是企業的一種經營策略,低價不是常態,不是經常性的。大多數時候,是被動降價或被迫降價。
國美是將價格競爭作為一種基本的經營戰略。價格處於低水平是經常性的,是一種常態,是作為經營、營銷戰略使用的。商品價格從一開始就定得較低,從開始就主動採取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的價格,將顧客吸引過來。
國美價格競爭的經營戰略可以用兩點概括:其一,所有商品的銷售價格從一開始就是以低價開始的,經營過程中也維持相對的低價;其二,商品價格一旦定價後,一般不再大幅降價。在其它企業因季節、技術、滯銷等原因採取降價手段前,已經將購進的商品銷售完畢或基本銷售完畢。這種經營方法,是以商品的快進快出為前提的。避免了商品積壓難以銷售、因技術問題最後不得不大幅降價的風險,加速了資金流動速度,使經營產品更靈活,更適應產品升級換代的要求。
三、低價位進入、低價位經營的基本條件是低成本
在競爭性市場,一個企業是否能採取低價位經營策略,取決於其經營成本的高低。如果經營成本較高,不存在較大盈利空間,就不存在採取低價位競爭的條件。採取低價位競爭策略,是不能以低盈利水平、低盈利能力為代價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是經營失敗。
低價位帶來的銷售規模的擴大以及單位銷售成本的降低,應使企業的盈利總量更大。低價位經營的目的不能是低盈利水平和低盈利能力,而是高盈利水平和擴大了的盈利能力。這樣才能使企業更具活力,更有競爭力,更有成長空間。
像國美這樣的商業企業,經營成本主要取決於兩種因素:一是經銷商品的購進成本;二是各種運輸、經營成本。包括商品的采購費用、運輸費用、損耗、倉儲費用、租店費用、員工工資、財務成本等。壓低其中任何一項費用,都可對降低成本有一定的影響。
在上述費用中,租店費用和商品購入價格所佔比例最大。國美在店鋪選址方面顯然有充分的考慮。在剛進入時,以北京為例,選擇的店址都在三環附近,現在看,三環附近都已比較繁華,但在國美剛進入時的1987年,北京三環附近的大多數地方還是比較偏遠的近郊區,房租價格比較低。這些地方離消費人群也不遠,路程消費者還能接受。當時其它企業的商業成本較高,國有商業企業經營機制又不靈活,於是給了國美以低價位進入和低價位經營的空間。正是由於選址和成本兩方面的優勢,使國美有了以較低價格水平進入家電業經營的條件。如果沒有店鋪租金和進價方面形成的低成本基礎,國美在進入家電經營時,就不大可能採取比大商店價格低得多的競爭策略。
真正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的,是消費者價格,並不完全是經營者價格。只有消費者價格較低,對消費者才有競爭力。經營者價格只是決定消費者價格高低的一種因素,消費者價格還包括消費者采購、運輸等成本和是否方便等因素。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程度也必須考慮。在北京,國美最初是在三環附近選擇店址,這在當時,消費者在交通上沒有太大的不便,而且不會增加太多的交通等采購費用。而在當時,消費者對價格普遍比較敏感,電器在當時是大宗消費品,也是家庭花費最大的消費品,當時人們工資水平普遍不高,需要積累多年才能擁有購買大型家電的能力,國美以比其它商店低幾十元甚至幾百元的價格水平銷售商品,對當時月工資一般在100-200元,多的也就是300-400元的消費者來說,吸引力很大是無疑的。因此,國美取得了銷售額迅速提升、企業迅速成長的結果。
四、採取低價位價格競爭策略要注意市場環境
國美採取低價位價格競爭策略進入家電市場的外部環境是不能不提的。因為這種環境目前已經不存在。
國美是1987年在北京最先出現的,在當時北京的家電經營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都是國營企業,其成本很高、機制不活、效率低下、固守傳統體制下的經營模式,國美很容易就可以取得成本和價格上的優勢。當國美採取低價競爭策略時,這些企業採取的是企圖利用非市場力量「封殺」辦法,藉以使國美處於不利地位,比如聯合限價,迫使供貨企業不給國美供貨等。這些辦法其實都不是正規的市場競爭手段。當時國有商業企業的體制、機制決定了這些國有企業不可能採取有效的競爭手段,而長期形成的低效率、高成本經營模式,使這些企業也無力開展有力的低價位競爭。所以,效率較高、成本較低的國美進入以後很快就站穩了腳跟並不斷實施企業擴張。
但現在,國美這樣企業的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一是加入WTO,國外大零售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這些競爭對手有著很高的經營效率和經驗;二是國內企業的機制變得越來越靈活,國有企業,尤其是新進入的民營企業,也會採取過去與國美一樣的低成本、低價位策略進行競爭。所以,再像過去那樣採取對國有企業價格優勢的競爭策略,正在逐漸失去存在的環境。
新形勢下要繼續保持價格競爭上的優勢,仍然必須保持成本上的優勢,這主要取決於規模經營。規模經營主要從兩方面降低成本,一是在經營商品的大批量進價方面;二是在經營產品的運輸、配送方面。
㈣ 如何制定倉庫戰略
指定倉庫戰略就是要擴大倉庫的庫存時,倉庫能夠容納更多的物品。從而佔有更多的商品儲藏優勢。
㈤ 國美電器的企業發展戰略
「國美現象」被一些學者稱為「商業資本的重新抬頭」。商業資本是連接生產廠家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過去,這個橋梁的主動方主要是供應商。但是,現在這一過程發生了變化,商業資本作為零售終端的代表在推動市場拓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它代表著未來市場趨勢和需求方向生產廠家索取「消費者剩餘」。「國美現象」的真實意義就在於商業資本的抬頭。 一、「國美現象」的由來 國美電器從1987年一家100平方米的小門店開始起步。1990年,國美創建了一種新的供銷模式,為其日後稱雄國內家電零售業打下了堅實基礎:即脫離中間商,與廠家直接接觸,搞包銷制。在當時,國美的這種做法引起了業界的種種爭議,大家褒貶不一。 1991年,電器商品還處於求大於供的狀況,「國美電器」率先在《北京晚報》中縫做報價廣告,藉助廣告這一現代營銷手段引導了顧客消費和消費者與媒體的新型互動關系,走出了坐店經營的傳統模式。十幾年來,國美的中縫廣告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資訊,同時也贏得了「中縫大王」的美譽。隨著國美走出北京、走向全國,報紙中縫已成為百姓選購家電時的指向標,買電器前翻閱中縫已成為一種各地消費者共同的習慣。 1993年,國美電器總公司在北京前門成立,所有店鋪統一命名為「國美電器」。 1996年,以長虹為首的國產家電崛起,國美迅速調整主營結構,由先前單純經營進口商品轉向國產、合資品牌家電。 2000年,真正使得國美電器聞名全國的是在家電行業所爆發的價格戰。這一年的夏天,中國的彩電業再次爆發價格戰,而與以往降價不同的是:此次價格戰不是由彩電廠家挑起,而主要由大商家操作。其中,國美電器是風頭最勁的一家。國美把長虹彩電的價格降到了讓人吃驚的地步。於是,長虹的一個聲明出台了,措辭相當激烈,矛頭直指國美。然而,國美全無反應,降價仍然在繼續。於是,彩電降價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現象發生了。即一個大的零售終端能在降價過程中要挾廠家,而廠家沒有任何脾氣。價格戰過後的故事就更精彩了。國美在全國攻城掠地的步伐逐漸加快。同年10月,國美拿出價值數千萬元的大單來讓廠家提供合乎自己要求的產品。如此大的生意自然能引無數廠家競折腰。最終,廈華、索尼分別與國美簽訂了1800萬元、2564萬元的供貨合同,彩電采購總量達10850台。12月上旬,國美又開出億元采購訂單,分別與榮事達和TCL簽訂8000萬元和1.5億元的銷售合同。2003年4月,國美狂拋22億元空調訂單。成功的商業資本運作,使國美在家電行業價格戰中屢戰屢勝,使商家不再是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中的價格執行者,而成為價格的主宰者。 二、「國美現象」的啟示 在人們的印象中,國美的經濟神話主要是和價格戰相連的。低價是國美的戰略,也是國美受到消費者青睞的主要原因。國美的低價理論是:進價越低銷量越大。在賣方市場時,國美靠薄利多銷迅速在京城站穩了腳跟。而今,在買方市場時,國美靠勤進快銷,大批量包銷、定製、招投標采購來降低進貨價格,再靠低價去不斷開拓市場。 近年來,國美主要運用低價戰略,征服了所到之處的大部分市場。所以,人稱國美是「價格屠夫」、「瘋狂殺手」。然而,「國美現象」給人們的啟示不僅僅是其成功的低價戰略,還涉及到中國市場經濟和零售企業營銷的方方面面。 首先,首先,「國美現象」是商業資本在經濟領域的重新抬頭。這在我國向市場經濟轉變和體制改革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商品流通是實現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剩餘價值的過程,離開流通,所有社會經濟生活的參與者都無法按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來運轉。可以說,商業資本是市場經濟發展和體制轉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動力,更是市場經濟鏈中的重要一環。然而,在我國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商業資本卻在弱化,這也是我們面臨一些經濟難題的深層次原因。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起步於放開價格,是從流通領域,從活躍商業開始的。然而,這些年的經濟增長卻主要依靠生產領域的擴張實現,比如鋼鐵產量的大幅增長、特區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鄉鎮企業的崛起,商業資本受到弱化。在商業資本弱化的背景下,許多大企業被迫自辦流通,從批發一直到消費者,商家往往只被看成廠家的銷售部門。
㈥ 對國美戰略的建議
精耕細做,加強每個分店的盈利能力!
㈦ 國美在創業階段的經營模式及資本運營方式是什麼
㈧ 如何與集團客戶成戰略合作夥伴
將專業的事情交給更專業的人去做,確保經營和產品生產的過程和結果具有頂級專業水準。在社會分工體系中,房地產企業的責任和作用是整合各種資源,塑造符合市場需求的房地產產品;將房屋產品的形成過程劃分各個不同專業製造過程,從市場上尋找更專業的承包商,並且協調各專業承包商之間在生產製造過程中的關系,以實現產品製造和銷售的目標。 房地產企業的專業能力表現在綜合、管理和整合協調方面的能力。尋找更專業的承包商是房地產企業最重要的管理內容之一,房地產企業在這方面的掌控能力直接影響了其產品的設計和品質,以及經營銷售、顧客關系等其他方面的表現。房地產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之一是甄別和聘請優秀的承包商的能力。從規劃設計、施工建造、產品采購、市場營銷、物業服務各個環節獲取最佳的、最具有合作精神的供應商,以打造符合目標客戶要求的高品質產品,實現合作雙方企業經營的效益目標是房地產企業最關注的問題,也是企業持續發展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優秀的戰略合作夥伴能夠在高品質、高效率,避免質量成本,避免不確定性風險,分享經驗等多方面提供獨特的價值,這些對於高品質產品是十分重要的,並且大幅降低不確定性所導致的各種隱性成本和風險。 超級供應商關系是指企業和供應商之間建立在高度信任、真誠相待並客觀對待結果基礎上的合作關系。本田和豐田等日本汽車製造商,正是通過與超級供應商的合作而把福特和通用汽車遠遠地拋在了身後。它也許是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最佳合作方式。只要運用得當,並按照本文所列出的原則行事,那麼,超級合作關系就能夠為合作雙方帶來巨大的利益。 你的企業是否會與供應商進行合作?也許絕大多數人對這個問題都會做出肯定的回答。然而,什麼叫「合作」?我們必須對合作進行更為嚴格的界定,以體現客戶與供應商之間在各個層面上的合作關系。這些層面主要包括業務關系、績效指標、公司間溝通、管理層態度以及根本目標等。讓我們先來看看客戶與供應商合作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超級供應商。這種合作方式的根本目標被定得如此之高,乃至它與其他各種合作方式的差異是毋庸置疑的。有公司稱:「與超級供應商的緊密合作,意味著我們將會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順利實現成本效益翻番的目標。」 超級合作,優勢明顯我們以本田為例。在六年時間里,本田通過與少數幾家超級供應商的通力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此期間內,美國的消費價格指數上漲了11個百分點,而本田的某主要競爭對手不禁有些沾沾自喜,因為他們將其物料成本的上漲幅度控制在了7個百分點以內。這點小小的成就在本田面前就顯得相形見絀了。在與超級供應商的通力合作下,本田實現了19%的成本縮減,並從競爭對手那裡贏得了26%的市場份額。本田所取得的成就說明:與供應商建立並維持一種超級合作關系,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利益,這是傳統上較為鬆散的「客戶-供應商」關系所無法比擬的。本田正是通過與少數幾家關鍵的供應商建立良好的關系,並悉心加以維持,從而極大地縮減了成本,並擴大了市場佔有率。那麼,本田又是如何在美國實現上述成就的呢?他們是否人盡可親地與每一家供應商進行合作呢?事實並非如此。很多企業都成天地把合作、供應商合作夥伴關系等名詞掛在嘴邊,但常常都是紙上談兵而已,頂多隻是把它當作談判時的一種手腕罷了。而建立超級供應商關系卻需要客戶與供應商雙方都付出艱辛的努力。這種關系的建立應重質不重量,也就是說企業應集中處理好那些能夠帶來差異化競爭優勢的供應商關系。在過去的10年中,汽車行業的發展佐證了企業利用超級供應商關系獲取主要競爭優勢的事實。具體來說,本田和豐田等日本汽車製造商,通過與超級供應商的合作而把福特和通用汽車遠遠地拋在了身後。東西方文化在處理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繫上的作風迥然不同。日本式的供應商關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誠實、正直,以及對結果持有的一種客觀的態度之上。 除了文化以及共享價值觀等問題,超級合作關系通常還要求企業能極大地降低供應商的風險,從而更好地對供應商的生產或服務能力加以利用。文化沖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過高度協作、減少內部交易流程,以及在各個操作層面上的緊密合作,就能夠收獲這種關系所帶來的回報。要想讓超級供應商關系成為現實,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並且沒有任何捷徑可取。企業必須長期堅持相互信任、誠實、正直以及對結果的客觀態度,而不應對關鍵供應商進行並不明智的壓榨。企業和供應商雙方還應長期進行流程改進,以不斷地降低成本,提高價值。強調超級合作關系給供應商帶來的利益,與強調它給客戶帶來的利益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超級供應商可以為其合作夥伴提供成本加成價,而為合作夥伴的競爭對手提供市場交易價格。由於超級供應商具有更高的生產效率,那麼,當它以市場價格為其合作夥伴的競爭對手提供產品或服務時,就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回報。 層層遞進,合作無間那麼,超級合作關系是如何得以建立起來的,其建立的過程又應該經過哪些步驟呢?首先我們應該將合作劃分為四個不同的層次。供應商關系是一個不斷發展、演變和選擇的過程。從一個層次上升到另一個層次,需要經歷某種特定的變化過程,這個變化過程對於超級合作關系的建立影響深遠。製造商與供應商之間從沒有合作到高度合作需要經歷四個層次。高度合作關系要求製造商積極協助供應商獲得成功,並提升其競爭地位。超級合作關系是合作的最高層次,它要求客戶必須積極地協助供應商變得比其競爭對手更加強大,從而獲得優惠待遇作為回報。第一層:針鋒相對關系。這是企業傳統的采購策略:采購部門採用「步步為營」的談判技巧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策略強調的就是砍價或對供應商加以利用,這在采購部門司空見慣。然而,這種關系意味著供應商缺乏動力去為客戶提高其產品或服務的性價比。供應商也不會與那些眼睛只盯著如何砍價的客戶,分享他們的創新成果。結論是:針鋒相對的關系也許可以幫你砍到最具競爭力的價格,從而避免了處於競爭劣勢,然而卻很少能夠給你帶來任何競爭優勢。在超級合作關系中,客戶必須積極協助供應商變得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加強大,從而獲得優惠待遇作為回報。這並不意味著采購部門應該放棄這種談判的手段。實際上,對於許多采購項目來說,這都不失為一種好手段。例如那些對你來說並非至關重要的采購項目,而且自己也並非該供應商的主要客戶時,為什麼不爭取拿到最低價格呢?不過,作為客戶方,你要小心使用衡量指標。如果「低價」是衡量采購部門業績的惟一指標,這種談判手段就可能會成為采購部門所慣用的手段,並且他們會將其運用到所有供應商身上。然而,不能讓所有的供應商關系都演變成這樣。
第二層:協作關系。許多采購關系都是企業和供應商雙方在供應鏈管理上的合作。這種關系通常只是作為企業之間現有產品和服務的交換關系而存在,而很少超越互相可接受的合作范圍。供應鏈關系中的共同成本是雙方協商的結果。客戶與供應商一起努力降低這些成本,對庫存進行管理,同時對整體質量水平進行控制。此外,雙方還共享有關銷售、客戶回饋以及交易信息,從而使得雙方的經營更有效率。第三層:合作關系。合作關系僅占客戶與供應商關系種類中的一小部分。合作關系強調的是同時為雙方創造價值,而不是相互爭奪控制權,也不是把焦點放在如何砍價上面。合作關系是在協作關系之上發展而來的,致力於實現合作關系價值的最大化。通過合作,雙方可以共同開發或對共有知識產權加以利用,從而實現合作關系價值的最大化。合作關系有助於合作雙方提高生產率,對共同參與的產品開發工作也有促進作用,而不像在協作關系中只是將焦點放在價格和交易成本之上。合作關系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雙方的溝通也必須保持通暢且誠信。這樣,合作雙方才能夠為了實現長期目標而共同努力。雙方更多地將重點放在如何培養新的競爭力、新觀念以及新技術上,以加強雙方的合作,並且為客戶提供更多的產品組合。第四層:超級合作關系。成為「超級供應商」並非是要讓供應商成為一個無所不能的巨人,而是讓雙方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有些製造商在采購工程和對標方面進行投資,並且開發了「應有成本」或「絕對最佳成本」等成本模型。這些模型以及用以構建這些模型的采購工程方面的知識,可幫助他們從供應商處獲取更低的價格。然而對「針鋒相對」型的客戶-供應商關系來說,其價值就顯得非常有限了。相反,如果超級供應商對絕對最佳成本模型的結果加以利用,則會帶來最佳成本利潤率。只要管理得當,供應商就可以通過對富有競爭力的情報、新知以及工程技術專長加以利用,從而獲取競爭優勢,以應對對手的競爭。超級合作關系中的客戶方會動員全公司上下和各個職能部門,努力為所選擇的幾家供應商創造顯著的競爭優勢。相應地,客戶方也要求供應商能夠為自己創造競爭優勢。這就要求企業摒棄許多傳統的采購行為和觀念。
有效合作,准備多多這給首席采購官帶來了怎樣的啟示呢?企業應該如何做才能創建更有效的合作關系呢?應該如何邁出走向超級合作關系的第一步?有哪些要求是企業的采購部門和其他部門必須達到的呢?最好從一家供應商開始。采購部門需要分析哪家供應商是超級合作關系的最佳對象,以及如果超級合作關系獲得成功的話,哪一家能夠為企業帶來預期的利益。此外,你還需要考慮哪家供應商能夠與企業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並且相互給予最惠待遇。雙方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創建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合作關系,並且設立一套持久的衡量指標體系。在著手創建超級合作關系之前,企業應該確保自己已經做到了以下幾點:·采購部門應該有一套有別於「砍價到底」的獲取競爭優勢的戰略方針、衡量指標和企業宗旨。·所需采購的產品或服務領域已經確定,而且在該領域存在創建超級合作關系的機會。·合作雙方的各個職能部門都會積極參與到超級合作關系的創建中來,並給予全力支持。·已組建相應的組織架構,以對超級合作關系進行持續的衡量、溝通和改進。它是負責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持續溝通、協調的機構。超級合作關系需要一定的外交手腕。左右搖擺、目光短淺、缺乏合作觀念的企業是無法創建並維持超級合作關系的。企業需要挑選能夠勝任這項任務的合適人選,作為采購部門的負責人。 衡量標准,逐漸提高在對結果進行衡量時,採用上文提及的「絕對最佳成本模型」作為客觀和以事實為基礎的標桿,是至關重要的。合作雙方的目標就是為了獲得顯著的競爭優勢,這是一項絕對指標而非相對指標。一旦超級合作關系業已確立,舊有的針對供應商關系的衡量指標就已經不適用了。不言而喻,超級合作關系必須能夠給雙方帶來令人矚目的成果,因為企業和供應商都為此付出了比其他各類采購關系要多得多的努力。與在供應鏈上的合作關系不同,超級合作關系的衡量指標不僅應聚焦於供應鏈的全面改進或價值創造的最大化上,還要聚焦於超級合作為雙方帶來了哪些競爭優勢。超級合作關系能夠改進傳統的生產效率指標,然而,合作雙方必須在對所獲利益和所累積的經驗加以利用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衡量標准。超級供應商也會在與其他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對其新獲得的競爭能力加以利用。超級供應商能夠最為有效地為其他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意義在於,他們可以要求其他客戶付出更高的價格!當然,企業與超級供應商之間應該就哪些經驗和措施可以和其他客戶分享進行開誠布公的討論。然而,設立太多條條框框的做法並不值得鼓勵,因為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合作雙方的市場競爭地位,以及相互為對方創造競爭優勢。如果超級合作關系能夠帶來如此誘人的成效,那為什麼各大製造商沒有爭先恐後地加以實施呢?簡單地說,這是因為超級合作關系的建立需要一個擁有充分授權的采購職能部門,以及企業高層在戰略方針方面的全心投入和努力。這種關系的建立需要長期的投入和關注,而且企業上下必須都對此深信不疑。多數企業在推行內部措施方面困難重重,而長期與外部保持合作關系又讓他們覺得不太自在。此外,依賴采購部門作為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助推器尚未獲得廣大企業的認可。長期來看,采購職能必將發展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席采購官必須確保采購部門的員工擁有相應的技能。只要處理得當,企業和員工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必將取得顯著的成效。 Corey Billington是IMD采購和運營管理方面的教授,Carlos Cordon是IMD流程管理方面的教授,Tom Vollmann是IMD製造管理方面的教授
㈨ 如何成為跨國公司的戰略供應商
五年前我參加一家跨國電梯企業的全球供應商大會,會上沒有一家中國本土供應商。而今已經有了三家本土供應商,他們逐漸從為中國市場供貨轉而成為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瓦錫蘭推進裝置(無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葉雲龍先生說,中國本土製造企業發展迅猛。但大部分本土供應商都存在一個問題:小打小鬧地短期供貨卻無法成為跨國企業的核心供應商,進而進入全球供應鏈體系。
為什麼中國本土供應商難以成為核心的供應商?葉雲龍認為,一方面,本土企業已經無法單純地將便宜當做敲門磚。另一方面也應反問本土供應商一個問題:你是否從客戶的角度考慮過他們的需求?實際上,大多數的跨國公司都已經在逐步確立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戰略。這意味著跨國公司傾向於在戰略層面將生產和供應鏈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這是基於成本的壓力,也有可能是市場正在向這些地區轉移,需要就近供貨。但在這一轉移過程中,跨國企業正面臨極大的阻力,比如決策層面、采購層面、供應商層面甚至技術層面的挑戰。
除此之外,跨國公司還面臨著轉移後的風險。如果切換成發展中國家的供應商,跨國公司需要對供應商的質量標准、交貨期、對原材料等標準的要求等一一把控嚴格。尤其是當生產本土化後,有部分原材料看似可以替換,但是對整體質量體系產生了影響。對於跨國企業職業經理人而言,換還是不換?這對於他們五年或者更短的任期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更加增加了替換供應商的阻力。在實際案例中,不少本土供應商確實能夠降低3%-5%的成本,但是一旦出現無法及時供貨,或者客戶對質量投訴等問題,替換後省下的成本遠遠無法彌補產生的損失。值得本土供應商警醒的是,跨國企業一旦下決心轉移供應鏈至發展中國家,這種長期戰略層面的決定將會從研發、質量、采購、企業形象等多個層面考慮。這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為,這也是為何跨國企業對於血汗工廠或者環境污染非常敏感的原因。
期望成為核心夥伴的本土供應商,有必要了解卡在最後的一關可能是你完全忽視的環節:比如是否遵守法律,工人工作環境是否安全。這些細節決定了跨國企業是否公開承認你成為他們的重要戰略夥伴。
從小做起 定位要高
我的建議是從小做起,定位要高。葉雲龍說,一方面本土企業可以從小訂單開始做,逐漸培養信任感,另一方面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以符合歐美或者日本企業的行業質量標准。
實際上,在國內原材料成本低、製造業人力便宜的優勢逐步喪失的背景下,國內的供應商應該看到自身真實的競爭優勢是什麼,以及可能帶給客戶的增值空間。如果客戶期望是快速反應時間,交付成本降低,本土供應商就應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保證產品質量。這是一個簡單的算術:因為換成本土供應商,成本下降了3%。但如果出現質量問題或者延誤供貨,這些節省的成本都將一筆勾銷。
小公司與大公司
了解跨國公司的決策規則和平台標准,是本土製造企業的必要功課。很多白手起家的本土創業者已經習慣了救火式的解決問題方式。中國的行業特色、用工環境、政策要求也給予了這種柔性管理以可能性。但對於歐美跨國公司而言,ERP系統要求每個項目都有著嚴格的審批程序、風險分析、團隊決策以及技術指標確認,需要層層審核,最終才能促成行動。
本土企業家往往會覺得為什麼一個不大的問題會引起客戶那麼大的反應呢?在他們看來依靠救火可以解決的問題,在客戶組織內部可能意味著整體流程的重復。而且中國企業家所習慣的積極客氣、上門解決、吃飯送禮等方式,往往只是安撫了客戶的采購人員。真正做購買決策的卻並不是采購部門,可能只要有一個部門反對,整個項目就無法繼續進行。這樣的負面影響一次兩次無法消除,最終會造成合作的破裂。因此,從某種意義上,本土供應商不應僅滿足於提供合格的貨品,而是要滿足跨國公司的長期供應商評估體系指標,在質量、成本、交貨、安全、法律、健康等多個層面完善運營。
成功的案例:A是一家位於南通的電梯行業配套供應商,曾經與通力電梯、迅達電梯等跨國企業有簡單的附件配套供應。作為補充性質的供應商,A一開始僅能獲得一些小訂單。A並不滿足於此,開始邀請外部咨詢公司加強內部的團隊管理,以虛心好學的方式從客戶端學習企業管理和改善的方法,並且積極參加客戶發起的改善活動。隨著通力電梯年產量兩年翻三番,通力電梯對中國供應商提出了更精益的要求。而大部分的供應商對苛刻的要求並不理解,反而表示可以通過增加庫存來減少通力電梯的供貨疑慮。
A公司首先決定先詢問通力電梯為什麼要提出如此苛刻的要求?在了解背景後,A公司主動要求進行精益改善,同時投入資產建立研發團隊。該公司經理挖到了一位熟悉行業和客戶需求的工程師,以加強對新產品的研發。一旦客戶有針對亞太市場的新產品設計推出,A公司立即從保證生產質量的角度,提出工藝改善的建議。一兩次之後,客戶對該公司的能力、態度和服務都產生了認可。最後通力電梯在新產品的設計階段就拉入A公司合作,或者直接外包某個小設計給A公司。自此A公司逐漸與其他競爭者拉開了距離,逐漸替代了原來的供應商。
點評:本土供應商最節約成本的方式就是借船出海,搭跨國企業精益活動的便車。因為按照民營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規模,很難獨立地去建立精益系統。如果與跨國企業共同改善,可以有充分的資源學習改善,自然而然地帶動內部提升。此外,本土供應商應主動加強知識產權的掌控力,比如與國外研究院合作,或者投資建立自己的研發團隊,才能拉開與競爭者的差距。實際上,只有十年左右的行業積累才能夠真正談得上產品創新和研發。
本土供應商應積極了解跨國企業集團運營的模式。通過積極參與全球供應商大會,去歐美客戶的工廠參觀,配備專業人員等方式,從excel開始,逐漸建立與客戶配套的ERP體系。甚至在內部衡量指標,比如KPI考核、管理團隊等方面都應有相應配套。
失敗的案例B公司是一家跨國造船廠的配套供應商。近來該公司越來越陷入尷尬的境地。客戶對自己的供貨狀況並不滿意,而自己也覺得該業務盈利率不高,是一個雞肋。在最初合作的時候,B公司可是意氣風發,覺得該業務潛力無限,有著強大的盈利潛力。在購買了圖紙和大設備,投錢做了船級社資質認證之後,B公司覺得投資已經到位,就等著賺錢了。但客戶卻屢屢在供貨中發現質量問題。B公司對此的態度是,客戶一開始並沒有提出這一質量要求,那麼我只能按照一開始的要求去生產。對於B公司來說,它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去了解行業以及客戶的要求和規范。這導致在生產過程中,一旦客戶有新產品投產,生產會不斷地出現新問題,B公司也因此一直處於被投訴的局面。
點評:B公司的問題在於,一開始認準是個賺錢的機會,但並沒有對怎樣做好行業的供應商有充分的准備和足夠的投入。甚至沒有問,要做到什麼樣的水平和狀態才能成為比較好的供應商。B公司一直處於被投訴的局面,這與企業本身的定位有關。改革開放三十年,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僅僅剛剛完成初步發展的階段。造船行業也是最近五年獲得了迅速發展,但產業的核心部件技術也全部被跨國公司掌握。因此,國內配套企業如果要加入全球供應鏈,就應瞄準未來的機會,對於技術規范要求要有時間和金錢上的准備。前期的投入會很辛苦,但這是不可以跳過的一步。
有時候本土企業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跨國公司的采購人員提出有一個潛在的大合作機會,在此之前是否能先打個樣品,做一次小額交易。於是該本土企業就投資了設備,建立車間。但實際上跨國公司的內部決策並不可能由采購部門單方面決定。所以說,這種溝通不是在談承諾性,而是一種可能性。但本土企業反而因此有了不切實際的期望,認為投資一定能賺錢。實際上這種合作都需要三至五年的磨合和了解。
總結十幾年前靠關系能拿訂單,或者誰下手快就能拿到第一桶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歐美企業挑選供應商的過程,是一個謹慎而漸進的過程。如果本土企業用激進的做法去合作,反而欲速則不達。更有一些企業在談判過程中,反而要求客戶先給予保障性的訂單,再優化管理,提高生產能力。如果不能滿足條件,則不會進而改善生產狀況。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導致了中國本土供應商無法立足於全球舞台。這種決策決定了只能獲得短期回報,或者成為供應商後進退兩難。
其實關鍵的核心在於:本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一方面作為企業的決策者要審視整個行業的狀況,確定長遠的發展目標;另一方面應加大對團隊成員以及知識產權,生產標準的投入,設備投入反而不應操之過急。只有達成與客戶的戰略協同,才能真正成為客戶的核心合作夥伴。此外,急功近利的心態也不利於長期合作關系的建立。一家數百年歷史的跨國企業經歷了十幾次經濟危機,有著對抗寒冬的經驗和基礎。因此本土企業沒必要一遇到寒冬就擔心撤退,看到訂單下降就慌亂無序。戰略夥伴必然需要長期的磨合和理解。
㈩ 國美和蘇寧是怎樣的營銷模式
一是強化產品、服務,追求差異化。二是強化與市場的對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