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九十年代日本政府是怎麼擠破泡沫的為什麼這么做
日本經濟泡沫特徵及破滅的始末
當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經濟」在1989年最後一天破滅時,它標志著日本「增長奇跡」及其20多年海外商業快速擴張的終結,轉而陷入一輪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蕭條時期,這是自二戰以來日本遭遇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蕭條。
一、日本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
日本泡沫經濟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1987——1989年是泡沫經濟的極盛時期。隨著1985年《廣場協議》的簽訂,日元開始急劇升值。1988年日元匯率升至1美元兌120日元,與1971年固定匯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結果導致日本出口商品價格上漲,從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貿易市場的競爭力,但政府所採取的一系列財政或金融的措施使國內需求大增。
(1)由日元升值走向「擴大內需」。為了減輕日元大幅升值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避免與歐美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同時也迫於美國政府要求日元升值、開放市場、擴大內需及實現貿易平衡等方面的強大壓力,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國家投資、私人投資和個人消費支出擴張為引擎的內需型增長策略,從而在日本掀起了一輪大規模基礎設施與房地產建設的高潮。土地資源的匱乏直接導致了房地產投機熱,投資膨脹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的迅猛擴張。
(2)國內經濟快速增長拉動「有效需求」膨脹。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日本經濟步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增速名列發達國家榜首,在經濟一派繁榮的氛圍籠罩下,企業和消費者變得更為自信、樂觀,投機變得更富激情、大膽,東京的房地產與股市一並上漲不止。
(3)「流動性過剩」為股市「火上澆油」。一向保守的日本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期才緩慢展開金融自由化的進程。80年代中後期這一進程加快,1985年日本開始放開存款利率。隨著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業務管制的放鬆,金融市場規模急劇膨脹。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國內日元資金過剩,經濟過熱,形成了所謂的「流動性過剩」的格局,這為日本股市泡沫埋下了重大隱患。
二、日本經濟泡沫的主要表現
1988——1989年,公司投資急劇膨脹。伴隨高股價,新股票發行的快速升值,當銀行在不動產方面尋找資金投向時,股票發行便成為公司融資的一個重要來源。反過來,公司利用它們持有的不動產進行間接的股市投機,從而形成了不動產與股市雙重泡沫——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及日經225股價指數持續暴漲。
(1)股價持續猛烈暴漲。1985年末,日經225股價指數收於13083點, 1989年末收於38916點,四年間日經225指數累計上漲197.45%。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佔到全球股市總市值的41.7%,並趕超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1989年底股票總市值繼續膨脹至896萬億日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0%。
(2)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是日本泡沫經濟的兩大根本「支柱」。當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凱歌高奏之時,日本房地產價格也正在瘋狂,不斷上漲。據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的調查,日本6大主要城市的商業區地價指數,若以1955年為100,到1965年則上漲超過了1000,到1988年則超過了10000,也就是說,日本城市房地產價格在33年間上漲了100倍,而同期名義國民生產總值上漲卻不足40倍,製造業工人的平均工資上漲不到20倍。1990年高峰期時,東京商業區的地價漲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區地價則漲至1985年的2.3倍。與此同時,由於日元巨幅升值,也嚴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購與海外投資熱情。
1990年,隨著日本股市泡沫的率先破滅,日本房地產泡沫也隨之破滅。
三、泡沫經濟對日本的沉重打擊
1989年5月,政府緊縮其貨幣政策以抑制諸如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東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萬億日元(摺合2.07萬億美元)股票市值瞬間消失,房地產價格從投機巔峰陡降下來,從而使日本經濟陷入了「泡沫經濟」破滅後的蕭條之中。
(1)銀行業受到嚴重打擊。在日本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形成過程中,銀行始終是充滿激情,並推波助瀾,且從中大為受益。然而,雙泡沫破滅的同時,日本銀行業也遭受了滅頂之災的報復與打擊。股市暴跌,上市銀行再融資受阻;房地產泡沫破滅,不動產貸款成為呆帳;企業效益徒降,銀行不良資產劇增。80年代的泡沫經濟直接為90年代中期日本銀行赤字風暴與金融危機埋下了歷史隱患。
(2)證券業出現空前蕭條。隨著股市泡沫的破滅,日經225指數一路直線下跌,幾乎毫無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當歐美股市及新興股市均紛紛上漲至歷史新高時,而日經225指數卻低收至13785點。與此同時,日本經濟也經歷了長達10年之久的持續蕭條。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來的最低點7607點。2006年底,當大多數歐美及新興股市再次刷新歷史新高時,日經股市才終於緩過氣來,便勉強收在了近五年來的新高點17225點,與歷史最高點38916點相比,卻相去甚遠,大致相差約21700點。
(3)對企業與消費者的猛烈沖擊。虛假的繁榮背後,其實是由企業和消費者來承受這一切後果的。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直接打擊了本國企業和居民的信心,投資信心嚴重受挫,企業不良資產增加,銀行不良貸款劇增,個人消費萎縮,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失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紀90年代,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實際年均增長率為1.1%,而且就連這1.1%的增長也是日本政府累計10次動用財政手段刺激景氣(「景氣對策」總規模高達136萬億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強獲得的。由此可見,日本人要想再次見到80年代中後期平均5%的經濟增長已是十分困難的了。
Ⅱ 日本房產泡沫後什麼行業最火
動漫產業、新材料產業、日本汽車產業、汽車玻璃、汽車金屬材料、汽車電子等相關產業、日本的旅遊業。
第一,動漫產業。
自從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後,經濟出現停滯,很多年輕人開始研究動漫產業。現在日本就是全球最大的動漫作品出品地,占據全球動漫出版市場的60%以上份額,在歐美國家佔比更是達到了80%。
日本的動漫產業非常發達,無論是聲優、音樂、畫風等都是世界領先的,像哆啦A夢、火影忍者、灌籃高手等相信大多數人都聽說過或看過。
實際上,日本也並不是單靠出動漫產業來賺錢。面是靠動漫產業的衍生產業,來賺取更多的利潤。
比如,日本動漫衍生的玩偶、游戲製造、影視作品出版、會展娛樂等,甚至動漫產業還帶動了日本旅遊產業發展。每年到日本旅遊的人當中,有15%是專程奔著日本動漫去的。日本動漫產值高達230萬億日元,是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
第五、日本的旅遊業
在各方協同配合下,日本地方旅遊業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雖然日本政府10月1日起,正式將消費稅從8%提高到10%。但消費稅的提高,並沒能影響我國赴日遊客的熱情。數據顯示,十一期間,中國人赴日自由行比例增長近30%,一些過去比較冷門的日本城市,其觀光人數也有大幅提升。
Ⅲ 高房價,為什麼不學當年日本那樣主動刺破房地產泡沫
首先建議你了解一下日本的房價和人均收入
前幾天我接到一個電話,賣東京的公寓,價格摺合人民幣大概在6w+每平,而日本的地產泡沫已經炸了一次了,這個大家都知道
而國內在北京的5環的70年產權住宅價格大概在4-6w每平
我的觀點1:人民幣持續貶值的情況下,目前為止房價還未上漲到老百姓完全承受不起的情況
如果說國內房地產「泡沫」真的破了會怎麼樣呢?
銀行或可能破產,在大量貸款購房的我國,如果地產不再是投資手段的一種,大量炒房客群(這批人購房不一定用自己的資料)將拒還貸款,房子歸銀行收回,銀行進行拍賣,但是屆時除剛需人群外極少有人接盤,等於銀行向開發商購房再便宜出售給買房人,這種情況若出現將會有大量銀行宣布破產。
開發商不再取地或延緩取地周期,會導致建築類,材料類,營銷類等大量人員失業或被迫轉型
受開發商取地影響,作為地方政府,因土地市場交易冷清,政府將極大的減少賣地收入及相關的地產行業稅收,沒錢,就沒發開發建設。
總的來說我的觀點,國家層面講:不會坐視房地產所謂的「泡沫」真的爆炸,屆時地方政府將受到巨大的經濟沖擊;同時也等於間接放寬了由村進城的限制,而作為公民角度講的話,往更大的城市追尋更好的生活一直是千百年來我們生活的主基調,畢竟我國建國不足百年,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地產泡沫的破滅之前,我們也一定要有個可以取而代之向國家提供持續收入的支柱型產業出現才可以。
Ⅳ 日本當年的房地產泡沫真的是自己主動刺破的嗎
日本經濟衰落可不光是房產泡沫那個簡單。 我們國家房產已經有泡沫了雖然國家一內直捂著不讓房價過容度上漲 但是國家他也有捂累的那一天,現在的政策也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罷了,再不出台釜底抽薪的政策,泡沫破碎也只是時間問題。 我們現在和當初日本很像很像
Ⅳ 日本樓市的興衰史,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日本經濟實力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強勁的出口,讓日本經濟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匯率走高,銀行低利率,國外熱錢湧入,日本又推出稅制改革,一下子日本彷彿進入了最好的時代。
日元的升值,帶動了國內物價的下降,整個國家的經濟全部由內需拉動。金融行業繁榮,也讓更多的企業放棄了主業,轉為投機,普通員工的工資也飛漲。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經濟學家紛紛說,傳統經濟理論對日本不適用,日本正在創造「新的經濟規律」。
於是,日本人買了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徵——洛克菲勒大廈,買了美國電影的象徵——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買了加拿大的森林,澳洲鐵礦,香港最貴的房子,日本女人買了70%法國生產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結隊飛去泰國打高爾夫……
那時的日本房地產更是不可一世,一個東京市的地價就可以買一個半美國。一間900萬的公寓,在泡沫時代可以賣出16.5億日元的高價。簽訂完廣島協議的1986年,東京平均房價直接暴漲120%,1991年樓市頂峰,平均能到272萬日元每平米,而東京市區更是高達1450萬每平米。
到後來,大家都買不起房了,達到了無力承受的地步。於是民眾開始抗議了,希望政府提高利率,出台房產稅壓制房價。正好政府也認為經濟過熱房價過高,加上賣土地的錢不是自己的,但是房產稅收的錢妥妥的是自己的,於是順應民意開征房產稅,另外提高利率。
加息和房產稅是壓制房價最有效的大殺器,每一個效果都很好,雙劍一合璧,日本房價直接崩了。到了1992年日本經濟就不能正常運作了。房價下跌最狠的是1991年,跌幅達到20%-30%。
隨著房價無休止下跌看不到希望,投資炒房客開始大量拋盤,惡性循環,房子越來越廉價。雖然房子越來越廉價,窮人卻依然買不起。因為經濟風暴來臨是無人可以倖存的,大量企業倒閉,工薪階級首當其沖,失業率飆升,大批日本人被套死在樓市中,一輩子給銀行打工償還債務。
(5)日本如何主動刺破房地產擴展閱讀:
泡沫破裂後許多日本居民成為千萬「負翁」,家庭資產大幅度縮水,長期背上嚴重的財務負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嚴重影響正常消費。日本銀行及非銀行機構的不良債務高達100萬億日元,最後成為壞賬的達到幾十萬億日元。
日本房價從1991年開始就一直跳水,一直跌到了2002年才回暖。2001年最低谷時,東京平均房價已經從91年的272萬每平米(人民幣15萬)跌到了61萬每平(人民幣3萬)。房價崩塌,會連帶整個經濟體,結果就是企業倒閉,萬業具廢。
Ⅵ 日本當年怎麼刺破房價泡沫的
首先日本政府來是主動通源過連續加息刺破房地產泡沫的,後果是房地產崩潰,穩定了匯率。股市一年就已經到頂。個人覺得主動總比被動好。
我們不能因為其結果讓日本陷入所謂的失落的多少年,就說日本上了廣場協議的當,自廢武功。如果站在當時的歷史時點上,這是不是就是最優選擇,或說最不壞的選擇?如果選則其他方式,結果會不會更差?
Ⅶ 日本是自己刺破房地產泡沫的嗎
日本泡沫經濟始於1986年,隨後在1991年崩盤。當時,日本市場認為土地的需求遠大於供給,專且股票不會貶值。屬很多公司不擇手段搶地皮,日本的土地價格也被炒上了天。在1991年刺破泡沫前的4年裡,日本的地價瘋狂上漲超過200%,甚至和比自己國家大1.5萬倍的美國地價相當。其實當時日本政府已經沒有能力阻止它不破了。
Ⅷ 當年美國、日本為何要主動戳破房價泡沫
最近有人提問,為什麼當年美國和日本非要擠破房地產泡沫?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保房價呢?對此,我認為當年美國和日本政府的做法是明智的,因為房地產泡沫,一旦興起,就要主動戳破,這樣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而試圖通過干預市場走勢,不讓房價調整,雖然能夠起到遲滯,房地產泡沫破裂的作用,但是若是房地產泡沫真的破裂,那後果就難於了,經濟可能進入長期衰退期。因為他們知道房地產泡沫被吹大之後,要想跑是跑不掉的,再說發達國家經濟底子厚,最多經濟遲滯幾年,民眾生活質量不會下滑,當然,發達國家也看到吹大房地產泡沫是一條不歸路,之後美國和日本都去發展高端製造業,經濟發展反而更健康了,所以與其將房地產危機往後拖,越拖越嚴重,還不如主動刺破,換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空間,這也是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Ⅸ 日本為什麼敢刺破樓市泡沫
日本政府其實並來沒有做什麼去刺源破樓市,是樓市自己已經達到了一種不得不破的狀況了。
當時日本政府為了刺激日本的經濟發展,採用了寬松的財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ies),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及股市。1985年,美國貨幣開始貶值,大量國外的資本逐漸開始流入日本房地產,致使日本房地產的價格迅速提升,達到美國的4倍之多。
但到了1991年,大量國際資本開始撤出日本(因為當時很多國家開始使用了expansionary demand side policies),導致日本樓市泡沫開始破滅,房價開始暴跌。
日本房價暴跌,從宏觀經濟學的凱恩斯AD/AS模型上可以看出,AD迅速向左移動,使得日本的實際輸出(real output)大幅度減少,低於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時的real output。此時,因為日本所需要的real output減少,工廠就不需要生產這么多的商品(goods and services),打來了大量的失業,直接引發日本財政問題,進入經濟衰退期(recession)。
純手打,無抄襲行為,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