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產開發 > 古代房地產叫什麼

古代房地產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1-01-03 14:44:59

1. 古代的房產局叫什麼

到了宋朝,抄房地產交易就襲活躍了。不僅能拿錢買,還能拿東西換。《鐵圍山叢談》里說,書法家米芾想在江南丹陽置個大宅子,到處找人打聽。他一哥們兒呢,則惦記上米芾手裡的一件寶貝了。什麼東西啊?一方硯台。這硯台叫硯山,原來是李後主的,一尺多長,前有手指粗的「山峰」三十六座,兩邊是坡,中間鑿成研池,反正是好寶貝。於是呢,這位就幫著米芾踅摸地方,終於找見甘露寺下臨江的一塊古墓,據說是晉唐時人的住所,背山面河風景好,還有好多參天古樹。這之後,就召飯局了,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高興,米芾就拿硯台換了這塊地,後來在這里造了個大宅子,起名叫「海岳庵」。

2. 中國古代的房屋中介叫什麼

牙、儈這兩個字就是指中介職業。

3. 古代有「房地產」嗎

中國復的房地產時代,真正是從1998年開始的制,那時國家實行房改,不再福利分房了.所以,,房子成了商品,開始掏錢購買的.古代,房地產也是有的,不是有賣房子嗎,但是那時沒有人專門生產房子來銷售實現利潤.西方國家的房地產已經上百年了,我們國家才剛起步.

4. 古代的樓盤叫啥也取五個古代樓的名字,要好聽的

古代沒喲開發商,哪有樓盤,人少地方大,隨便你建。樓的名字你參照北京很多店鋪的名字就好了

5. 房地產在古代是什麼樣

「首都」買房一樣難
從古至今,房子的地理位置一直都是決定其價格的重要因素。比如現在北京的房價就是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幾倍甚至數十倍,這在古代也是同樣的。
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32歲參加工作,是當時的正九品「校書郎」,也就類似現在的一個處級幹部。身為唐朝有編制的公務員,白居易工資不低,1個月就能拿到一萬六千錢,他的正常開銷大概有七千五百錢,剩下的八千五百錢他都好好存起來。就這樣存了十年,他還是沒能在長安買下一套房子。沒辦法,他只好跑到陝西的渭南城(就像北京附近的通州)置了套房產,平時在長安租房上下班。
只能向鄰居買房
西漢建國後,朝廷在官僚階層搞了一次大型的分房分地運動。這次分房分地是按照「爵位」標准進行的,在秦漢時期,爵位被劃分為20等,王以下最高的爵位為「徹侯」,最低則為「公士」。如果你身為徹侯,朝廷就會分配300畝(約合20萬平方米)地給你當宅基地,任你在之上建房;而最低級的「公士」,朝廷也會分給你一塊長寬各為30「步」(1步相當於1.43米),即1840平方米的土地讓你來蓋房。
但朝廷頒布了一個規定:「欲益買宅,不比其宅,勿許。」也就是說除非咱們倆的房子挨著,我要賣房了,你才可以買。這是一種限制房產交易的政策,與我國古代的稅收政策息息相關。當時朝廷主要由人頭和財產為依據征稅,而家有多少人多少財產,全是人們自己上報的。為了避免偷稅漏稅,朝廷鼓勵鄰居揭發檢舉。在古代鄰居絕對是除家人外對你最了解的人了,一旦鄰居發現什麼蛛絲馬跡把你告了,情況屬實的話,你的財產官府就要沒收一半,另一半則獎勵給舉報的鄰居。限購房屋相當於限制了一個人頻繁搬家的可能,可以讓鄰居更多地了解你,防止你偷稅漏稅。
買賣房屋要先問親鄰
到了唐朝之後,買賣房屋的限制比秦漢時要鬆了不少,但是還是有一條現在看來有些「霸道」的要求:想要賣房,一定要先問親友要不要,親友不要再問鄰居,鄰居也不要,或者親鄰出的價格不公平,你才能將房產賣給他人。到宋朝時,還要弄個「問賬」,上面寫好自己要賣房的原因等,只有所有族人和鄰居全簽字同意你賣房,你才能與其他買家進行交易。
其實,這種規定是為了保護當時的宗族制度。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的社會基礎就是宗族制度,一切的不動產在法律和道德兩個層面都是個人與族人所共有的,尤其是房屋這種由祖上遺留的房產,如果未經叔伯兄弟同意就出售,很可能傷害其情感與利益。為了維護這種基礎制度的穩定,減少宗族內部的糾紛,朝廷規定在賣房前一定要先徵求親屬的同意,也為了政府能更好地控制每一戶居民,減少征稅、破案、統計人口的難度。
控制炒房的高招
在明清時期,是沒有人會去囤房的,其原因就是「找房款」制度。「找」是「找補」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剛開始我賣房時賣了你1萬塊,過了些日子,我發現房價已經漲到了5萬塊了,那麼我擁有一次讓你「找補」給我房款的機會,即賣方向買方追討一部分貨款,以補足商品的價值。康熙六十年的時候,江蘇省武進縣的居民劉文龍將自己的一畝八分地以七兩銀子的價格賣了出去。時隔八年,劉文龍以「原價輕淺」為由,又委託中介向買主「找」了一兩銀子。自明清到民國時期,「找房地款」的現象可謂是屢見不鮮。
清朝政府明文規定,允許賣方「憑中公估找貼一次」。即使買賣雙方已經錢貨兩訖,房子也過戶到買主名下了,如果後來房價漲了,賣方仍有權利讓買方再掏一次錢!而且在歷朝歷代,朝廷往往都會限制一個人擁有園宅地的面積。如果購買超過指標,那麼每超一畝就得挨十大板!

6. 古代對房地產中介的稱呼是什麼

中國古代對交易中介人的主要稱謂 ,有過駔儈、牙人、經紀等多種 ,其中牙人是始見於唐代而為後代所長期沿用的一種主要稱呼。

7. 現在房子被稱為房屋、房產,那古代房子有什麼稱謂呢

1、廊:原是指房檐下的過道,後演變成多種形式,如:長廊、短廊、迴廊、飛廊、半壁廊等。

2、榭:台上的木結構建築叫榭,特點是只有楹柱花窗,沒有牆壁。臨水者叫水榭。

3、廡:原是指高堂下四周的走廊,即廊屋;後來正房對面和兩側的小屋子都稱廡(wǔ)

4、廂:廂,古漢語中又寫作「箱」。《說文解字》中說:「凡堂之內,中為正室,左右為房,所謂東房、西房也。」這里所說的東房、西房,指的便是廂房。據漢代的資料顯示,古人在堂室外還築有一道牆。其中,北半部分,即房與牆之間的間隔叫做東夾西夾,南半部分叫做東堂西堂,也叫東廂西廂。

有一種觀點認為,廂指的是君王辦公的正室東西方向的屋子。《周昌傳》有:「呂後側耳於東廂聽。」後來,人們將南北向分布的正房兩側的房子通稱為「廂房」。

5、舍:「舍」泛指房屋。《說文解字》中說,「舍」指的是市居之所,包括客棧、旅館、廬室之類。在古語中,天子所賜的舍稱為侯館;客棧之類稱為旅舍。人們也以「舍」作代詞使用,借指破舊或簡陋之家。如「廬舍」「茅舍」、「寒舍」等。

6、軒:軒是有窗檻的長廊或小室。原是指車上邊較高的部位(低的部位叫輊),古時一種有帷幕而前頂較高的車也叫軒。陶潛《飲酒》詩:「嘯做東軒下。」杜甫《夏夜嘆》詩:「開軒納微涼。」又殿堂前檐下的平台亦稱軒。古時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台上接見臣屬,稱「臨軒」。

7、齋:古代的齋室一般指的是書房和學校。齋,常含清心雅靜、讀書思過之意。

8、寢:說到寢,人們經常想到的就是卧室。《爾雅·釋宮》中說:「無東西廂有室日寢。」也就是說,在古代,沒有東西廂的堂室總稱為寢。到了周代大寢為堂,小寢為室。寢還有指代帝王宮室的意思。後來,人們將很多人睡覺的大房間稱為寢。

9、樓:所謂的「樓」指的是很多層的屋子,在古代稱為重屋。《古詩十九首》中有「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可見,當時的「樓」和現在所指的「樓」相差無幾。只是,據古籍記載,古時候,人們住的樓大多是木製或南方竹製二層樓。樓上並不住人,而是放些雜物。

10、閣:作為古代一種特有的建築形式,「閣」最初指的是閣板。後來,閣成了與樓相對應的架空小樓房。多為四邊形或多邊形,周圍雕欄迴廊,作藏書、游園遠眺之用。在南方,樓房上的小房間也被稱為閣。古代有些女子居住的場所亦有「閣」之稱,因而,女子出嫁有「出閣」的說法。

8. 古代的房蓋叫什麼有雅稱嗎

中國古建築屋頂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盝頂等。

其中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又分為單檐(一個屋檐)和重檐(兩個或兩個以上屋檐)兩種,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可衍生出卷棚頂。

古建築屋頂除功能性外,還是等級的象徵。其等級大小依次為: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重檐攢尖頂>單檐廡殿頂>單檐歇山頂>單檐攢尖頂>懸山頂>硬山頂>盝頂。

此外,除上述幾種屋頂外,還有扇面頂、萬字頂、盔頂、勾連搭頂、十字頂、穹窿頂、圓劵頂、平頂、單坡頂、灰背頂等特殊的形式。

1、廡殿頂:

即廡殿式屋頂,宋朝稱「廡殿」或「四阿頂」,清朝稱「廡殿」或「五脊殿」,日語稱寄棟造是中國、日本、朝鮮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

在中國是各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的,高於歇山式。明清時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時和日本也見於佛寺建築。但在福建沿海地區和琉球的民居為了防風而採用廡殿頂。

廡殿頂是「四齣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一說戧脊)共五脊組成,因此又稱五脊殿。由於屋頂有四面斜坡,故又稱四阿頂。

廡殿頂又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頂之下,四角各加一條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宮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廡殿頂,而故宮的英華殿、弘義閣、體仁閣則為單檐廡殿頂。

2、歇山頂 :

即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今稱,又名九脊頂。為古代中國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歇山頂亦有傳入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稱為入母屋造。

歇山頂的出現晚於廡殿頂,其樣式最早可見於漢闕石刻,在漢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畫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頂。現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築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禪寺大殿。

3、懸山頂:

即懸山式屋頂,宋朝時稱「不廈兩頭造」,清朝稱「懸山」、「挑山」,又名「出山」,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也傳到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日語稱切妻造。在古代,懸山頂等級上低於廡殿頂和歇山頂,僅高於硬山頂,只用於民間建築,是東亞一般建築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懸山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其特徵是:各條桁或檁不像硬山那樣封在兩端的山牆面中。而是直接伸到山牆以外,以支托懸挑於外的屋面部分。也就是說懸山建築不僅有前後檐,而且兩端還有與前後檐尺寸相同的檐。於是其兩山部分便處於懸空狀態,因此得名。

懸山頂是兩面坡屋頂的早期樣式,但在唐朝以前並未用於重要建築。和硬山頂相比,懸山頂有利於防雨,而硬山頂有利於防風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懸山,北方則多硬山。

4、硬山頂:

即硬山式屋頂,是中國傳統建築雙坡屋頂形式之一。房屋的兩側山牆同屋面齊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後兩面坡,左右兩面山牆或與屋面平齊,或高出屋面。

高出的山牆稱封火山牆,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災發生時,火勢順房蔓延。然而從外形看也頗具風格。常用於中國傳統民間居住建築中。

5、攢尖頂

建築物的屋面在頂部交匯為一點,形成尖頂,這種建築叫攢尖建築,其屋頂叫攢尖頂。攢尖式屋頂,宋朝時稱「撮尖」、「斗尖」,清朝時稱「攢尖」,是古代中國傳統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日語稱寶形造。

其特點是屋頂為錐形,沒有正脊,頂部集中於一點,即寶頂,該頂常用於亭、榭、閣和塔等建築。在日本則常用於茶室。

6、盝頂

盝頂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頂部有四個正脊圍成為平頂,下接廡殿頂。盝頂梁結構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頂部是平頂的屋頂四周 加上一圈外檐。

盝頂在金、元時期比較常用,元大都中很多房屋都為盝頂,明、清兩代也有很多盝頂建築。例如明代故宮的欽安殿、清代瀛台的翔鸞閣就是盝頂。

經常用在帝王廟中的井亭的頂口,古代的井亭上面是露天的,稱之為盝頂。

9. 古代人的房子叫什麼

宮: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廟,前者如:故宮,後者如:雍和宮。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寶殿,後者如:太和殿。

室:房屋或內室。前者仲長統《昌言·理亂》有句:豪人之室,連棟數百。後者《禮記·問喪》有句:入室又弗見也。

府:舊指大官、貴族的住宅,今指國家元首辦公或居住的地方。前者如:賈府,後者如:總統府。

邸:高級官員的住所,如:官邸。

宅:居住地方。《韓非子·詭使》有句:無宅容身。

廂:正房兩側房屋,如:西廂房。

宇:屋檐,後泛指房屋。《史記·秦始皇本紀》有句:各安其宇。

閱讀全文

與古代房地產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