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做房地產銷售的么我遇到瓶頸了咋辦
什麼樣的瓶頸描述一下,自身的還是工作的?怎麼發現了自己的瓶頸呢?
『貳』 面對房地產將怎樣開展工作,採取什麼措施做到最好
看你是什麼崗位了——————————報建的-房地產開發建設要根據法律的規定進行,政府相關政策也是根據法律規定製定的,在工作過程中要熟悉建築房地產法律法規和政府相關規定。一般有《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城鄉規劃法》、《建築法》、《城市房地產經營管理條例》、《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合同法》、《物權法》、《物業管理條例》等。
工程的總工程師-
房地產開發公司總工程師崗位職責
1、由總經理提名,董事會任命。配合總經理工作。
2、負責制定公司各職能業務版塊工作范圍、崗位職責、業務成果審查確認工作。
3、負責公司各職能業務版塊的技術指導、業務培訓、職能管理工作。
4、負責工程相關圖表、設計文件的內、外審核簽發工作;
5、處理施工過程中的重大設計、施工質量問題、參加工程質量驗收工作。
6、審查確認與工程相關的各種合同文本條款的合法性,可操性。
7、審查確認與工程相關的合同支付、合同結算的合法性、准確性。
銷售的----
1.營銷策略的制定:
項目營銷策略的制定是基於對整個市場的充分了解基礎上的
了解你的對手:他們賣什麼,他們怎麼賣的,他們為什麼賣得好(或不好)
了解你的客戶:他們想買什麼,他們為什麼願意買
了解你的項目:我們賣什麼,我們賣給誰,我們怎麼賣
當房地產銷售經理對這些問題的答案都爛熟於胸的時候,行銷策略自然不在話下
2.銷售節點
一般根據工程建設進度,項目銷售策略、財務控制等方面來制定
而銷控通常分為四個階段:認籌期,公開期,強銷期和尾盤期。
房地產銷售經理就要合理的掌控每一個銷售節點,使整個項目有計劃的進行
古人有雲:不謀一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
房地產銷售經理其實就是導演,劇本拿來之後,整個項目的各個重點階段已經瞭然於胸,那麼項目就可以隨便玩,執行的過程中要注意不斷修正,與時俱進
3.案場管理
案場管理一般是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因為管理是我們從小接觸最多的,從出生開始你就被你父母管理,上學被老師管理,上班又被領導管理。
那麼怎麼才能做好這件看似簡單其實及其復雜的事情呢?
一句話:因人而異
關於管理的文章實在是太多,在這里我也不想過多贅述
最後提醒你一句: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
一點淺見,希望能對樓主有些幫助
制定銷售計劃,努力完成銷售任務,及時准確提供市場信息及客戶意見,管理好銷售團隊。房地產銷售經理職責:
1、主持售樓中心的整體運作工作,組織實施公司有關銷售方面的決議,負責完成公司下達的銷售任務。
2、制定階段性銷售計劃,組織實施售樓部年度工作和銷售計劃,並完成銷售計劃。
3、協助和參與項目銷售策劃。
4、擬訂售樓部內部管理機構設置方案及各職位的職責范圍和標准。
5、與人事部門共同擬訂售樓部的基本管理制度。
培訓銷售人員,指揮協調現場人員,營造銷售氣氛,輔助成交。
7、擬訂售樓中心傭金提成及獎勵方案。
8、對銷售現場的整體監督、管理與控制。
9、制定售樓中心員工的具體管理規章。
10、提請聘任或者解聘本部門員工。
11、及時提交銷售報表,匯報所收集的信息、意見及出現的問題。
12、制定員工的招聘、教育與培訓計劃。
13、定期對本部員工進行考核、考查,對多次考核、考查不合格的員工進行處罰或解聘。
負責本部門各項業務(如銷售、合同、按揭、催款)的完成。
(及時協調和處理解決客戶與業主的各類投訴並反饋有關信息,認真做好售前和售後的各項服務工作。
16、負責售出單位認購書的簽收與審核。
17.參與項目策劃工作,負責售樓處、樣板房方案及裝修標准方案的制定工作和組織實施工作。
18、行使公司和上級授予的其他權利
等等---------------------------------------------------------------------------------------------------------------
『叄』 房地產企業管理瓶頸及解決思路
房地產企業管理瓶頸及解決思路
隨著土地供應、銀行信貸、房屋預售、個人按揭等一系列涉及房地產業宏觀調控政策的出台,中國房地產業的經營環境在進行著最為深刻的變化,房地產市場在走向規范和成熟的同時,亦面臨著機遇和挑戰。
房地產業界普遍認為,2004年8月31日國家建設部關於土地轉讓相關制度的正式實施,成為了房地產發展史的分水嶺——「8·31」之前,房地產市場的利潤來源主要是發展商獲得土地及運作土地的能力;「8·31」之後,利潤來源則主要是依附於土地之上的房產創新與增值,以前通過協議拿地及運作土地贏利的模式開始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透明、更具競爭力的土地獲取渠道,贏利模式也從土地贏利向產品贏利轉變,對資本的需求更大,對產品的創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意示著中國從此由「地產時代」進入了「房產時代」。
從目前整個行業的總體情況來看,基本還處於小、散、亂階段,房地產企業規模小、實力小、市場資源分散。全國注冊房地產企業60000萬多家,但實際上比較活躍的不過6000家左右,像萬科、萬達這樣具有規模的企業少的可憐。
而隨著2005年「國八條」,2006年「國六條」的相繼出台,土地交易方式的變革和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宏觀調控,不僅改變了房地產開發商的贏利模式,更加速了行業重新洗牌的進程,促使房地產企業向規模化、集團化轉型。
既然房地產行業的規模化、集團化既然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事情,那企業就應該認識和尊重這種事實,及早的調整與改變現行的管理體制,打好提前量,為行業競爭做好鋪墊。
由於房地產行業的特殊性,關注管理提升的房地產企業並不是很多,通過多年對房地產行業和管理咨詢行業的關注,我們從如下幾個方面加以闡述,希望給房地產行業的管理者一個提醒,如果對這方面有進一步的需求,可以直接同我們聯系。
一、戰略與運營方面
眾多房地產企業根本就沒有什麼戰略規劃及少許的管理運營體系,完全是靠關系,搞到一塊地皮,賺一筆就走的項目公司,既然是項目公司,那就會「財聚人散」,不可能有什麼企業核心競爭力 。其中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戰略規劃太虛,對企業發展沒有任何必要性,二是不清楚戰略是什麼東西,該如何操作?對於第一種情況,關鍵是對戰略規劃認識不清楚,沒有好的方法去執行形成的戰略規劃,變得戰略規劃僅僅是被用來展示給對方的東西,在這方面我們採用的是我們自己創造的FS-PDCP營運模式,可以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對於第二種觀點,關鍵是因為企業沒有操作戰略規劃的經驗和步驟,不知道企業戰略該如何去梳理,採用什麼流程和方法去梳理,在這方面,我們創立的FS-PTP絕對是企業戰略規劃的有效武器。
其實在房地產行業中,也有好多企業採用過外部咨詢的方式進行過管理提升,在這方面,萬科是做的比較早和好的一個,但是對於多數房地產企業來說,這還是個新鮮的事物,對於「Mc兵敗實達」「洋咨詢水土不服」等事件印象深刻。其實完全依靠外腦來制定企業戰略發展規劃,如果完全(可能)不切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那就根本無法執行。戰略規劃如同花拳綉腿,中看不中用,這個是目前好多企業都經歷過的。
所以,在我們的實際經驗中,我們認為企業的實際和咨詢企業的有效結合是必須的。
1) 企業研究制定戰略發展規劃,必須要全力參與並緊密配合,具體落實行動方案,採用合適的業務流程(運營管理)來支持(FS-PDCP)。一旦戰略規劃和戰略運營管理脫節,戰略規劃形同擺設,失敗也就是肯定的了。
2) 企業制定發展規劃不能完全找咨詢企業出點子,否則自己不一定完全接受,只會依賴。沒有融入自己的思想,就無法真正有效地實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企業主總擔心戰略規劃的泄漏,擔心這種泄漏對企業會產生巨大影響,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首先,咨詢機構肯定是做好保密工作,這是咨詢機構的職業道德所在,其次戰略規劃可以復制,但是如何執行戰略規劃卻無法復制,這個與企業的現有資源有關,第三,咨詢企業提供的更多的是企業戰略規劃的科學方法在企業中的實際操作,而不是企業的現有戰略是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地產行業會逐漸從發展走向成熟,凡事總有代價,如果企業不提前考慮戰略規劃和戰略實施,將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劣勢。企業的發展是屬於「有眼光」的人的。
二、組織方面
組織搭建是戰略保證實施的先決條件,也是企業運營最前端和重要的部分,但是由於房地產行業的特有現實,該行業目前還處在發展階段,在該階段以「項目」運營的方式比較多,所以在組織建設上,多數採用的是「以人定崗」「以事設崗」。這種組織結構的方式主要瓶頸在於:
1.理解不當:組織變革就是機構和人員的增減
很多房地產企業在企業組織需要進行改造的時候,便單純地在機構和人員的增減上面做文章。殊不知,機構和人員的變化,會牽涉到相應的流程、職能、職權等方面的變化。如果只進行數量上的簡單加減而忽略了內在相關因素的變化,這樣的組織改革是不會成功的。把企業組織從個別角度、某個局部去理解,就不能收到組織整體優化的效果。
2.理解不透:為精簡而精簡
不少房地產企業未能充分理解精簡機構的意義,單純地將其作為組織設計的標准。這些企業的領導者懷著滿腔的熱情也在搞改革,結果卻是「為精簡而精簡」:一種情況是,機構撤並後,覺得不適應工作需要,又趕緊恢復,或是以新的面目出現,「新瓶裝舊酒」,結果人員減了又增;另一種情況是,在部門人員精簡後,未能加強培訓和改進管理工作,員工的工作習慣和責任心跟不上,只是對付眼前的日常事務,工作越做越粗,產生明減暗不減等現象。
3.盲從:照貓畫虎
一些房地產企業領導者看到大勢所趨,不得不對本企業進行組織機構改革。舉例:曾經有一家企業,發現新設立了企業管理辦公室,便詢問其原因,才知道,這是照葫蘆畫瓢,看到同行別的企業成立了便趕緊也拼湊了出來的。抄襲別的企業的組織條文和方式,就等於放棄了弄清自己特定組織及其環境的特殊方面的機會。企業領導缺乏對本企業組織的深刻認識,當外部形勢要求進行組織改革時,便東拼西湊地抄襲其它企業的做法,沒有考慮企業組織的需要,也沒有科學地設計新組織的功能,其結果當然是可笑的,甚至是有害的。
4.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有的企業領導對企業組織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在組織設計時,採取「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法。某個時候銷售工作比較重要,就增加銷售人員,而另一時候生產常常出現問題,便又加強生產部門的力量;今天這幾個部門之間的協調較多,就增設一個副總經理進行處理,明天哪幾個部門又產生了矛盾,又增設一個副總經理,等等。組織設計和變動沒有全面和系統的考慮和安排,勢必會造成組織結構的無序和業務流程的混亂。
既然有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操作呢?根據房地產行業的現實狀態,我們一般按照下列步驟進行操作,這些操作在企業實際運作過程中,效果是明顯的。
1) 梳理/建立公司的戰略目標體系,我們將該戰略體系細化成長中短期目標,根據這種結構化的目標體系,明確公司的不同階段的發展方向及任務。
2) 根據結構化的目標體系要求,明確公司必須執行的價值鏈,通過對價值鏈地有效分析,明確「以客戶為導向」的價值鏈模塊。這是組織結構搭建最重要一個環節。
3) 根據公司價值鏈模塊和組織建設「十原則 」建立公司的組織業務結構,這是一個職位做事情的重要標准,也是其績效考核的基礎,多數企業採用的關鍵業績指標,其根源也來自這里,然而,在目前大多數企業中,這種描述是非常不清晰,有些出現斷節,有些出現重復,變得組織內部矛盾沖突不斷,總經理把大量的時間都浪費到了這些實踐中。
4) 在此基礎上,我們會會同企業自身建立企業組織行政結構,根據其要做的事情決定人財物的優先關系,這也是一個職位做事最基本和重要的權利,然而在大多數房地產行業體系中,這種人財物的許可權並不是明確,多數情況都是總經理說了算,使得組織結構形同虛設,失去了其本來的作用。
5) 同樣完成「公司中長期組織結構(行政和業務)建議」,為企業未來戰略和組織變革指明方向。
三、企業管控方面
企業管控是企業實際操作中可以控制到的有效層次,每個人對企業管控理解不同,我們通過多年的管理咨詢,積累了企業需要的最基本的管控內容,這種管控內容我們把它稱為:FS-6P模型。
企業FS-6P管控模式依託於企業5力分析基礎之上,綜合考慮企業財務增長和客戶服務,並通過特殊的渠道將這種價值傳遞給我們的最終客戶。根據價值鏈原理,我們將其依次解析為:
P1—-財務管控
P2—-客戶管控
P3—-渠道管控
P4—-質量管控
P5—-組織管控
P6—-供應商管控
我們將逐一做說明:
◆ P1 財務管控――應對「企業生命線」
財務是企業的生命線,也是企業生存之根本,企業所有運作都必須圍繞財務指標來完成。隨著房地產行業的不斷發展與走向成熟,現有環境決定了房地產行業利潤越來越低,內部消耗越來越大。《2006年度北京房地產行業狀況》中我們看到52%的房地產企業是有虧損的,究其原因,有政策調控、市場競爭、材料漲價、施工復雜、周期長等客觀條件,也有管理水平低下、材料管理計劃失衡、人員流失等主觀原因。根據這種主客觀原因,我們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通過(FS-BSC和FS-QFD)建立基於成本控制和利潤增長的財務預算體系。
『肆』 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遇到資金緊張問題,現在周轉不過來了,如何處理啊
現在房地產抄行業已經回暖了啊,不像以前那麼冷了;
首先要做好你們的口碑,尤其是當地人的說法;
提高你們企業的銷售水平,只有銷售出去,才能提高效益;
還有去銀行貸款來,這樣你們就有資金了,可以做很多事情,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做的,不過要交利息的;
還有找那些搞投資的,只要你的東西吸引他們,速可貸是可以合作的,算是共同開發,共同受益吧。
還有看你們頭的人脈關系了,要是好的話,可以借來很多的,這也是不錯的辦法
『伍』 房產公司發展遭遇瓶頸,我該怎麼辦
任何行業,都來有一個瓶自頸期,或者天花板。
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突破。
所謂的突破,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好的效益。
這種就需要用非常手段,對原有的固態化的東西做調整。
從人員結構上做調整,從公司發展的長遠角度去調整,等等。
只有不斷的做優化處理,才有可能突出重圍。
加油~
『陸』 房地產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我個人任務,工作總結的目的是總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遇到問回題自己是通過什麼答途徑去解決的,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法。
做置業顧問要把握住如何和客戶溝通?如何使客戶信服?以及自己對房地產銷售的理解?和其他同事比較下,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feichengsyx
『柒』 舊城改造 瓶頸如何突破
自1998年以來,中國城市化水平幾乎每年都以1.5%的速度遞增。據資料統計,截至2007年底,全國城市化率已達43.9%,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將達到60%。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與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的老區(即舊城)不僅存在物質性老化問題,而且存在結構性和功能性衰退,城市落後的基礎設施已跟不上城市發展的步伐,更無法滿足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因此對舊城的發展和更新改造已成為中國很多城市面臨的大問題,對現有城市進行更新改造已成為城市化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土地的有償使用,房地產業的發展,大量外資的引進,更進一步推動了舊城更新的發展。舊城更新對迅速改善城市環境,加速城市與經濟發展具有諸多好處,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對舊城更新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改善發展的策略。
一、現階段舊城的特徵
(一)歷史性
舊城區一般是城市內部比較古老的、陳舊的衰退地區,基本上是隨城市的產生而產生,經過城市的長期演變沉澱下來的,並伴有一定的文物古跡,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因此時間長、具有一定的歷史性是其基本特徵。
(二)落後性
落後性首先是指居住和公用設施都已落後、功能老化的城市環境。其次是指那些當時表現不太明顯,還不適應將來需要,到了一定時期才能明顯暴露出其落後性的那些城市區域。這種落後性與前述歷史性是相聯系的。一座城市,不能等到整體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時才去改造,也不可能同時進行整體改造,只有分期分區進行改造。因此,隨著時間的流轉,就會有一些城區的功能逐漸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發展落後的城區。
(三)復雜性
舊城改造不僅要考慮區域內部各項設施的合理和先進,還要考慮與周圍地區以至整個城市的聯系和協調;不僅要滿足城市居民在物質環境方面的需求,還要滿足城市居民在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舊城改造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舊城之內,還會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空間系統;舊城改造不僅要考慮當前的經濟效益,而且要考慮長遠的社會和環境效益。
(四)綜合性
舊城區對整個城市來說,是一個局部。但就這個局部來說,則是個整體。無論是改造落後的工業區、商業區、居住區區域內的主體設施與基礎設施、公益設施、交通運輸網路等等,都是必須具備的。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與整個城市相連接。
二、現階段舊城更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從建築學角度單純考慮物質環境的改善
從目前的舊城改造實踐及文獻可以看出,一些城市在「改善舊城環境、提高城市生活水平」的口號下進行改造時,急於求成,把舊城改造僅理解為「拆舊建新」、「拆危解困」,僅注重外觀的規劃建設,不注重在改造中城市功能的更新,忽視城市發展中產業的升級換代。這種「外科手術式」的改造結果是,破房危房被拆除,代之以現代風格的商業建築、辦公樓、居住小區和城市綠地,城市舊貌換了新顏,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城市的現代生活要求,而城市的功能卻得不到有效的置換,缺乏內在的城市產業的支撐,不能適應城市經濟發展的需要,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二)黃金地段爭相開發,偏街背巷無人問津
在一些位於繁華地段,人口和建設密度較低的舊城區,由於其區位優勢具有較大的開發價值和豐厚的利益回報,在政府相關扶植政策的鼓勵下,往往會得到房地產商的爭相改造和優先改造。與此相反,地處偏街背巷,市政公用設施基本癱瘓、交通堵塞,房屋破舊、急需改造的地段,則成了無人問津的棄兒。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公,激化了貧富懸殊引起的社會矛盾,給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三)片面強調文物保護,不能對古建築有機更新
歷史文化古跡是一個城市的記憶和歷史見證,濃縮了城市的精華,對有價值的古建築進行保護是城市的責任。但以往的實踐中對舊建築保護存在比較簡單化的看法,一是認為改造是原封不動的保護,或者是推倒重建,二是片面強調對古建築單體進行靜態保護,而忽略了對古建築功能的有機更新。事實上,對歷史遺留的古建築可有拆、留、改、建等多種模式,在歷史風貌保護區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核心保護、協調性保護與開發性保護相結合。
(四)缺乏公眾參與
由於舊城改造涉及較多的利益主體,許多利益難以有效的協調,致使公眾參與的改造項目常常進展緩慢、難以順利進行,直接影響到開發商的利益。因此,舊城改造的項目常常排斥公眾的參與,即使允許公眾參與,由於房產開發商占據主導地位,居民與其也完全處於不平等的地位,致使有效的公眾參與難以實現。缺乏公眾參與的改造項目,由於不能吸取各方意見,往往會使原有居民的利益受損,也未必會使未來使用者滿意。因此,居民往往會對大規模的舊城改造產生抵觸情緒,容易產生嚴重的糾紛,從而給社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新時期舊城更新的發展策略
(一)城市基礎設施優先建設
城市基礎設施猶如一個人的心臟和筋骨,它是城市活力與效率的重要保證,是城市現代化水準的重要體現,也是城市發展的決定因素。而舊城區基礎設施陳舊、落後、不齊全、不配套,是我國舊城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嚴重製約了舊城改造的速度和城市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舊城改造的突破口,在改造中尤其要加強對水、電、氣、道路交通等設施的建設。基礎設施的統一建設、聯片成網有利於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改善投資環境,有利於城市功能的更新。舊城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要跟上整個城市開發建設的步伐,而且應體現城市核心地區基礎設施現代化的率先作用。
(二)著重加強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完善
位於城市中心的舊城區,是發展商業、金融、貿易、信息等第三產業的優良地。使原以居住為主,商業服務設施不夠發達的舊城區得到改造,並真正成為城市的核心,是舊城更新的重要內容。產業結構的巨大變化將帶來城市結構的巨大變化。隨著城市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第三產業結構布局與第二產業結構布局要求的巨大差別也就必須在城市結構布局中反映出來,以第三產業為核心的城市中心區自然首當其沖。只有從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而不是單純從建築的美觀角度出發進行舊城區的改造,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舊城區功能完善及可持續發展。
(三)強化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
傳統建築、歷史城鎮、歷史街區的保護和更新已成為目前全球城市發展的主題之一。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對舊城進行大規模更新時,不僅要注重對傳統建築單體的保護,更要注重對歷史街區的保護和有機更新,充分挖掘古建築和歷史街區豐富的文化內涵,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在「破舊」中「護舊」,「護舊」中「立新」,從而創造出一個富有特色的「新城」。「保護好,恢復和重新利用現有的歷史建築和古建築必須同城市建設結合起來,以保證這些文物有經濟意義,並繼續使之有生命力。」《馬丘比丘憲章》里這段關於歷史古跡保護的名言在今天對我們的舊城更新依然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四)要以政府政策為主導
舊城更新要達到高標準的目的,首先應從總體上對舊城更新進行全面研究,制定一個系統的舊城更新規劃。制定舊城更新規劃一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技術標准,二是要處理好近期改造與遠期建設、局部改造與城市整體協調發展的關系,還要與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及控制性詳規相銜接,避免造成混亂和矛盾。另外,要搞好舊城改造還要研究制定與舊城改造相應的地方政策法規,做到依法管理,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政府需運用政策法規、經濟手段等多種辦法進行有力調控,制定合理的獎罰規定,建立舊城更新評價標准體系等。
(五)鼓勵公眾參與
城市是千百萬人生活的有機載體,因此在舊城更新中涉及到居民權益的,政府應該設立溝通渠道,能夠傾聽公眾的聲音,建立公眾參與的良好的制度環境。公眾參與的做法可以有:向公眾提供宣傳品、征詢資料查閱,放網頁,邀請公眾發表意見;進行問卷調查和民意調查;社會工作者等非政府組織團體開展服務工作,擴大宣傳,收集意見;邀請專業、學術團體加人公開探討,邀請公眾和相關組織參加公眾論壇,咨詢意見。在公眾提出意見和建議後,政府繼續優化概念、綱要、規劃,參考對重建的意見和建議改進後,再召開公眾參與活動進行介紹。鼓勵公眾參與引入了民主機制,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做到了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在政府與受更新影響居民之間架設了解、溝通、協商、反饋的平台。2004年,廣州市越秀區在舊城擬改造的區域內,對業主、住戶發放征詢調查問卷,公示規劃方案,召開業主大會等做法,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六)努力改善舊城生態環境質量
綠色空間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城市的現代化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高低的重要標准。我國舊城一般都比較擁擠,綠地與空地面積所佔比例太少,環境質量相對較差。舊城改造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改善舊城的空間環境質量,增加綠地、公園、廣場等開敞空間及文化、娛樂、體育設施場地,提高舊城的防火、防災、防震能力,消除「三廢」污染,凈化、美化舊城的戶外環境。鑒於現代社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美國著名的現代社會環境建築規劃師與評論家凱文.林奈(Kevin lynch)在他的《Site Planning》一書中大力呼籲:爭取空地,是擺在規劃師面前的一項嚴肅的斗爭任務。
四、結論
城市是個連續發展的過程,舊城更新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自我完善和提高,舊城更新的意義就在於合理使用土地,完善城市功能。鑒於我國目前舊城的現狀,在新時期下,舊城更新應注重「質」的提高,而不是著重在「量」的增加上。而舊城更新又是個復雜的過程,在更新中既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展現城市的魅力,又能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在舊城更新中如何有更多的創新的思路,這些將在以後的研究中作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