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產開發 > 商業地產商戶最重視什麼

商業地產商戶最重視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14 08:02:55

⑴ 商業地產有何難點

商業地產招商的問題和特點商業地產招商的特點是目標商戶主次分明,租金、租期差異大,招商持續時間長、難度大、技術要求高。主力店租期長、租金便宜,中小型店的租期比較短(一般是三年)、租金比較高,往往是主力店的3到10倍。招商時間長,對一般商業地產項目來說,都是從業態組合開始一直持續到開業,招商開業之後還經常會進行商戶調整,一般來說現在的項目沒有半年時間是很難招滿的。從第一次談主力店到簽約,最快也要半年時間,主力店對項目不容易把握,並且現在連鎖經營的商家還不夠充分,零售業放開之後情況有所好轉。招商是手工活,要一針一線地做,我們現在招商都不做廣告,全部是一家一家來談,要很有耐心。關於商業地產招商存在的問題。第一是招商難,難在哪裡;第二是招什麼商家進店以及如何確定租金和簽定租約。從商家不願意進場的心態來看,一種是覺得這個地方不行,沒有投資價值;第二種是覺得還有其它項目可以洽談,但是對這個項目又吃不準(當然這有可能是項目自身造成的原因);第三種就是覺得項目還是可以做起來的,但是不十分合適;第四種是覺得項目挺好的,但就是進不去,可能是太貴或者其它條件太高。出現招商難的問題不能完全說是因為商家少,而是項目沒有針對性,對商家的把握沒有那麼准,所以招商只有從商家的角度考慮問題,才可以更有針對性一些,成功率也會更高一些。招什麼樣的商家進店,看起來是招商工作,實際上的核心問題還包括購物中心的基本定位,因為每一種定位會針對不同的商家,比如設計思想、經營理念,另外就是現在還有不少項目仍然是不管張三李四,誰給的租金高就請誰進,雖然現在這樣做的變得很少了,大部分商業地產項目都有完整的商業和品牌規劃。招什麼商家進店決定著購物中心以後賣什麼,怎麼賣,賣給誰的問題。確定租金的難點在哪裡?我們都希望實現高租金,或者快點回籠資金,但是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培育市場的問題;商家希望租金低,太高他們會走。實際上現在很多項目對租金的看法和起步時已經不太一樣了,除了那些很大的品牌店,有很多商家在租金判斷標准上並不是十分准確,我們也同深圳做連鎖商業的老總進行過探討,他們對位置的判斷很多是帶有直覺性質的。現在看很多項目的租金可能很高,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看能不能經營下去,不是看眼前的租金,而是要看兩到三年之後的租金,那時候的租金基本上會是穩定的。 招商有三個階段,一個是滿場,二是穩場,三是旺場,三年之後正常情況下每年會有5%的調整。開始的租金並不代表以後還會是這個樣子,反而是招一些好的商家進來,把經營做得旺盛起來是更長遠的。租金策略上有整體價位、租金形式、租期時間,現在除了面積比較大一些的主力店之外,一般的店租約就是三年時間,三年期間會有很大的變化,或者可以在到了三年時間的時候把租金稍微調高一些。大店的風險其實也很大,他們做得不好也會撤離。第二關於租約的問題。有的項目被商戶看中了,但是總是磨蹭不願意簽約,或者沒過幾天就又推翻了,這其中租約上的問題佔了很大的成分。現在租約上存在的問題就是發展商不願意簽,希望有多一點的利益,租約制定明確有好處,發展商會獲得廣大商家的信任;另外一點導致租約不簽的原因是發展商對合同不夠重視,合同中經常會遺漏很多東西,很多表面的東西在合同上都沒有體現出來,而這些內容確實又是經常會碰到的;發展商基本上是在追求簡單化,只要商家每個月能繳納足夠的租金就可以了,發展商不想搞得太復雜。

⑵ 商業地產最需要的是什麼

品牌競爭力,沒有競爭力的地產自然會被市場淘汰,比如說剛剛獲得武漢「最具競爭力商業地產」稱號的竹葉山中環商貿城,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很強,店鋪自然賣得旺。

⑶ 做商業地產要思考什麼

思考一:商業定位
商業定位很關鍵,是服務於本小區的,是輻射周邊的,還是服務於全市的。如果是服務於本小區的,那麼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有了,就沒什麼問題。如果是服務於全市的,那麼差異化經營非常重要,一定要有特別吸引人的地方。
據了解:固定消費人口每年大致維持在一定水平上,當然也有一定比例的增加。即使今年市場上增加了100萬的商業面積,這個比例也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實際上若要成功,還需要與現有的商業去搶飯碗,那麼肯定不是所有的都能吃飽,最終成為贏家的只有少數一部分。所以發展商做項目時,除了定位之外,還要考慮很多其他的東西。
思考二:已出售的物業需要管理嗎?
現在,開發商的普遍心理是盡快將物業出手,至於出手之後,要不要進行商業物業的管理,有的開發商壓根沒想過,有的則是有心無力,因為在底商全部銷售之後,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完全歸屬業主的,開發商無權干涉。
正因為如此,開發商缺乏對項目的整體控制力,散戶自身調節的經營風險很大,出現了許多失敗案例。開發商不規劃商業業態,致使進駐的業態與居住人群的消費習慣、消費能力、品位對接不好,大家都受損失。開發商品牌受損失,樓盤的品質下降,租金下降,業主和投資者未來不能獲得高額穩定的租金收益,投資受損。
由於商業地產涉及到兩種業態、三個過程,關繫到四方利益,事關重大,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品牌開發商在出售商業地產後,也一定要做商業物業的規劃。商業與房地產開發是兩個不同的行業,案例的不成功,原因主要是信息的不對稱。開發商不應盲目的建設開發,應該先招商,讓懂商業的人在開發前期加入進來,哪些地方該如何走線,該設計什麼樣的結構等等,這樣項目比較容易獲得成功。
涉及了三個過程,第一個過程是開發商開發項目,是以億為單位來計算的,是開發行為。第二個過程是投資人把項目分割後買下,是以百萬為單位來計算的,是投資行為。第三個過程是承租人租賃商鋪,是以幾十萬為單位計算的,是一種經營行為。三個過程中,涉及的人、事和責、權、利頗多,應該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者、協調者。
關繫到四方利益,開發商、投資人、經營者,包括周邊居住的業主都有利益。所以,開發商應該積極承擔這一角色,對商業物業進行統一的管理。關於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問題,專家給開發商支了個招:賣之前要與買家簽一個補充協議,限制他們在規定的業態范圍內進行招租或經營。
思考三:二級市場亟待建立
目前,居民住宅的二、三級市場已經建立並逐步形成。但商鋪二級市場還沒有出現。到底商鋪二級市場有沒有發展空間?有關專家認為:「商鋪二級市場的發展空間非常大,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一、一般來說,同一地段的商鋪價格應該是同一地段住宅價格的5-7倍,而目前只是2倍,有巨大的價格炒作空間,這個空間不是在一級市場實現的,必然要在二級市場實現。這就好比股票,不會在發行環節暴漲多少,而是在二級市場炒出來的。因此,炒作空間決定了要有發達的商鋪二級市場。
二、首次投資商鋪,帶來的問題是風險特別大,結果無論是好或不好,都會延伸出二級市場。如果好的話,就如同住宅的押舊換新似的,投資者想換一個更大更好的;如果不好,投資者就急於要出手。
三、是不動產投資只是投資的一個方向,不動產的優勢在於高收益的同時風險較低,但隨著金融投資品種的不斷增多,投資者的投資方向有可能發生轉變,就會把原來的投資品種吐出來。」
看來,如果說一級市場是「晴雨表」的話,那麼二級市場就是「溫度計」了,能更直接、更准確地反映商業地產的價值。
思考四:三級市場的開拓
商鋪的三級市場,即包租市場,是由異地投資置業延伸出來的。比如,外省人、外國人投資商鋪後,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去打理瑣碎的事宜,而同時投資者又要求穩定的投資回報,這就需要中介人或中介公司幫助投資人在三級市場進行出租。
其實,包租市場在南方發展得已經非常成熟了,有專家估計,未來包租市場主要有兩個延展的領域,一個是高端住宅市場,另一個是商鋪。
思考五:商業地產講求地段嗎?
眾所周知,住宅地產的選址規律一是地段,二是地段,三還是地段。那麼商業地產也講求地段嗎?回答應當是肯定的,也有實例為證。
以沃爾瑪進駐石景山為例,就是一失敗的商業地產案例。沃爾瑪當初選址的時候,套用了美國的觀點,認為有錢人是住在郊區的,周末會開車到超市大量采購。建成後,大量去沃爾瑪的卻不是原來預想中的人群,因為石景山附近居住的是層次比較低的人群,只有他們會就近購買,有錢人誰也不會為了買日用品,開車跑到5公里以外。而且層次較低的人群對沃爾瑪200元的會員制很不能接受,一聽說買東西先交200元辦卡,立馬就走人了。由此可見,商業地產在選址時不能完全套用西方的概念,地段還是很重要的。
思考六:商業業態體現商鋪價值
據悉,在有「商鋪之城」美譽的香港中最賺錢的、單價最高的商鋪,只是一個幾平方米的商鋪,這個商鋪是用來賣魚丸的。由此看來,衡量商鋪價值並不是取決於業態的大與貴,而是租金利益最大化和人流的多少。而現在很多開發商在商業業態規劃方面還是在一味地求大,求貴。
什麼樣的業態是適合進底商的,什麼樣的業態是適合進商場的,商場中一層擺什麼,二層擺什麼,這都是有商業規律的。想想幾大知名商場,它們的擺設有驚人的雷同,第一層化妝品、珠寶,二層女裝,三層男裝,五層美食,最關鍵的是為什麼會雷同?難道沒有人勇於打破這個布局嗎?不是沒有,太平洋剛開業時曾經做過嘗試,但最終還是改回去了。再比如社區底商,只適合頻繁消費的、小額的、同質化的商業業態,因為沒有一個人會為了買一包煙跑到5公里以外,在樓底下買的和5公里以外買的是同樣的一個東西,反之,也沒有一個人會在自己家的樓底下買冰箱彩電和名貴的時裝。可見,遵循一定的商業規律,可以避免資源的浪費。
此外,商業業態的變化也很有趣。像以前買車都只去兩個地方,一個是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另一個是北方汽車交易市場。現在卻出現了很多汽車品牌的專賣店,市場開始細分了,不再是大而全的展示,而是針對某一階層的消費人群進行服務。
思考七:實現商業與房產的價值對接?
研究商業業態的規律、業態的變化,研究商業與房地產的結合,是目前擺在開發商面前、經紀公司面前最棘手的問題。
可以預見,未來經紀公司的遠大發展前景,就是成為既懂商業運作又懂房地產運作的專業公司,站在地產與商業之間,為開發商提供包括商業前期顧問、策劃營銷、出售出租的完善的服務流程,告訴開發商應該建多大的商業,商業業態是如何搭配的,甚至建立並發布商鋪指數,幫助開發商實現商業與房地產最有價值的對接,充分實現商業地產的一、二、三級市場聯動。

⑷ 商業地產營銷的關鍵是什麼

一、招商難度遠大於銷售,傭金上要有側重。
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一線的「置業代表」往往青睞銷售。為什麼呢?因為銷售後回款,他便可領取很高的傭金,而且這個過程很簡單,大多適用於投資客,這類業主的特點大多是不太懂商業運營,而追求投資回報。在實際操作中,只要銷售員明確告之單價、面積、商鋪位置,以及區域大概租金,合同就可以鑒定了!某種程度上,開發商的銷售員比投資業主更專業!
而招商會難的多,一般來講,選址的人都很熟悉區域租金和租賃的商業條款,租賃合同中對租金、物業費、空調費、取暖費、停車費、消防手續、裝修手續、廣告位、免租期、付款方式等都會有明確約定,而且大一些的商鋪不是選址員能確定的,一般要報給地區經理、地區總經理、甚至商業總部總經理,其要親自察看區位、房型,以及合同條件,然後才會確定。甚至這些高級職位的人,可能會親自參與談判。這時,開發商的招商專員相對商家選址人員來說,不如人家專業。這個談判過程很長,難度也很高,有時十幾個條件中,只要一個條件談不攏,或者電力供應、結構形式、或物業服務內容有爭議,就談不成。
所以在市場上,招商人員很難招,而銷售人員很好找,就是這個道理。解決方法是對招商人員,在工資和傭金上,要有所側重。
二、招商人員在數量上要多於銷售人員,要保持相對穩定。
對銷售人員,很多項目實行「末位淘汰制」,但對於招商人員,由於談判周期長、難度高、專業性強,所以要求人員相對穩定,講究「跟蹤」,不是「一蹴而就」的急於求成。項目招商人員,一般按業態分工,人員數量,應該2-3倍於銷售人員,考核周期要加長,考核標准也要針對招商技能和專業性及責任心三方面。
三、 招商要善於藉助專業招商機構
在招商過程中,開發商手中掌握的商家資源是有限的,而一些專業招商機構,則掌握著大量的商家資源,更重要的,它們對商家的選址要求很熟悉,他們對談判會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通過實際經驗,對品牌商家,或大面積的商鋪招商,往往中介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實際工作中,可以在招商部門中,專門設置代理行(中介)管理組,負責與之鑒定合作合同,和與其所帶領的商戶的談判對接,這樣,往往起到「借船出海」的重要作用。
四、帶租約銷售,是大多數開發商接受的商業地產運營形式
在商業地產開發過程中,除了上市公司,或者極少數對資金要求不高的開發商外,大多數對現金流有明確的要求,這就要求處理好售與租的關系。
既然是商業地產運營的核心是招商,公司又要求營銷部門回款,那就出現了「帶租約銷售」這種模式,才能夠巧妙解決兩方面的問題。
「帶租約銷售」就是招商在前,銷售在後,又要將二者巧妙結合在一起,讓他們成功對接,在操作中對招商部門和銷售部門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對營銷總監,要求其比較全面,妥善處理好租房與業主的關系。
商業地產常被簡單的理解為商場、商鋪,MALL,步行街之類的購物中心(區),其實,商業地產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商業地產依託的應該是一個泛商業的概念。用於商業用途或者具備商業功能的地產稱之為商業地產。它應該包含了:商業街,商場,MALL,寫字樓,酒店,公園,零售業等等。狹義商業地產是專用於商業服務也即經營用途的物業形式,主要經營內容有零售、餐飲、娛樂、健身、休閑等,他們在開發模式、融資模式、經營模式以及功能用途等方面都有別於住宅、公寓、寫字樓等物業類型。
編輯本段商業地產的六大要素
一、 只租不售
做商業地產,是長期投資,不是做住宅銷售。這種性質決定需要較長的市場培育期,來獲得長期穩定的現金流,不能搞短平快,不能簡單以實現短期現金流平衡為目的。
二、准確定位
(一)定地址
選址非常重要,能在成熟的商業區域為首選,也可以選址在有升值潛力的新區或郊區。萬達在寧波的項目,綜合面積45 萬平方米,商業面積25 萬平方米,這個項目在新區。為什麼選在新區?第一,旁邊有行政中心,工商、稅務、保險、銀行都搬過去。第二,附近規劃有大的居住區,大約10 平方公里,現在這個地塊正在大規模開始建設,而且地價、房價比較貴,平均房價6000 元左右,將來消費層次高。在這做購物中心開始可能人流量不大,但將來升值潛力大。商場上有句名言,「一步差三成」。還有句話叫「隔街死」。所以商業選
址絕非拍腦袋心血來潮,一定要反復研討,一定要看政府長期規劃多方面綜合評估。
(二)定客戶
目標客戶要選好。我們也有教訓,第一批做了六個單店,沃爾瑪一樓賣出去做精品店,一平米2、3 萬元,因為售價高,租金高,只能經營服裝、皮具等高利潤商品,但實際上經營不好。我們很奇怪,為什麼沃爾瑪那麼大的人流一樓的人氣不旺呢?經過反復觀察,沃爾瑪每天有幾萬人進出,但只有百分之幾的客戶進入一層精品店。因為沃爾瑪是針對大眾客戶,而精品店的客戶是高端消費者,兩者的定位不符。從第七個店開始,我們開始組合新的模式,把百貨、電影城、美食廣場、數碼廣場組合在一個購物中心裏面。這些主力店的客戶,與我們精品店的客戶,是基本吻合的。所以凡是做了組合店的,問題就少多了。
(三)定規模
購物中心規模,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商業地產有兩個最核心的指標,一是業主的平方米租金收入,二是經營者的平方米銷售收入。10 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每平方米月租50 元;20 萬平方米購物中心由於規模大增加招商難度,招商時就要適當降租,每平方米月租40 元,那說明10 萬平方米就是最佳規模。現在做購物中心出現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求大。我聽到一件事,安徽一個地級市要做一個購物中心,規劃面積53 萬平方米,我感到很害怕。這個地方有多大,有多少人去購物?就我們自己的經驗來看,在中國做購物中心,無論多大的城市,一個購物中心面積最好是10 萬平方米左右。
最大面積也不要超過20 萬平方米,超過20 萬的,增加的都是無效益或低效益面積。

⑸ 商業地產運營的核心本質和關鍵點是什麼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商業地產運營的核心是市場定位。按照商業地產項目市場調研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市場定位是制定基本策略的重要步驟。環境分析、市場分析、發現機會市場、確定目標市場、確定營銷策略、是市場定位的基礎,市場定位是項目成敗的轉折點。

商業地產運營的關鍵點是(一)定地址選址非常重要,能在成熟的商業區域為首選,也可以選址在有升值潛力的新區或郊區。萬達在寧波的項目,綜合面積45 萬平方米,商業面積25 萬平方米,這個項目在新區。為什麼選在新區?第一,旁邊有行政中心,工商、稅務、保險、銀行都搬過去。第二,附近規劃有大的居住區,大約10 平方公里,這個地塊正在大規模開始建設,而且地價、房價比較貴,平均房價6000 元左右,將來消費層次高。在這做購物中心開始可能人流量不大,但將來升值潛力大。商場上有句名言,「一步差三成」。還有句話叫「隔街死」。所以商業選址絕非拍腦袋心血來潮,一定要反復研討,一定要看政府長期規劃多方面綜合評估。(二)定客戶目標客戶要選好。我們也有教訓,第一批做了六個單店,沃爾瑪一樓賣出去做精品店,一平米2、3 萬元,因為售價高,租金高,只能經營服裝、皮具等高利潤商品,但實際上經營不好。我們很奇怪,為什麼沃爾瑪那麼大的人流一樓的人氣不旺呢?經過反復觀察,沃爾瑪每天有幾萬人進出,但只有百分之幾的客戶進入一層精品店。因為沃爾瑪是針對大眾客戶,而精品店的客戶是高端消費者,兩者的定位不符。從第七個店開始,我們開始組合新的模式,把百貨、電影城、美食廣場、數碼廣場組合在一個購物中心裏面。這些主力店的客戶,與我們精品店的客戶,是基本吻合的。所以凡是做了組合店的,問題就少多了。(三)定規模購物中心規模,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商業地產有兩個最核心的指標,一是業主的平方米租金收入,二是經營者的平方米銷售收入。10 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每平方米月租50 元;20 萬平方米購物中心由於規模大增加招商難度,招商時就要適當降租,每平方米月租40 元,那說明10 萬平方米就是最佳規模。做購物中心出現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求大。我聽到一件事,安徽一個地級市要做一個購物中心,規劃面積53 萬平方米,我感到很害怕。這個地方有多大,有多少人去購物?就我們自己的經驗來看,在中國做購物中心,無論多大的城市,一個購物中心面積最好是10 萬平方米左右。最大面積也不要超過20 萬平方米,超過20 萬的,增加的都是無效益或低效益面積。(四)定業態一個商業項目的成與敗,可以說在業態定位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80%,剩下的20%,就取決於操作團隊的實力了。業態定位就好比一個軍團的作戰計劃,在總方針的指導下,迂迴機動作戰。業態的定位首先就決定了整個商業項目的功能布局、建築結構布局等多方面的因素,好的定位也能最大程度的節約項目的建設成本。業態定位應該是以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為原則,不應過度的追求新、奇、特,有些商業項目的業態定位相當的新穎,可在招商過程中卻舉步維艱,從而極大的影響了項目的銷售或經營。

⑹ 商業經營:如何為商業地產增值

商業地產,商業先行。商業之中,商業的經營管理好壞決定了商業鋪面的價值。 與經過十多年市場化發展的住宅房地產業相比,中國的商業地產在短短兩三年內迅速發展,成為了投資人眼裡的新創富支點。目前,許多商業地產項目在前期銷售時均可在短期內銷售得很好,但在後期經營時卻面臨一些困難。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一些商業地產開發商大都由住宅轉向商業,缺乏商業經營管理的經驗,且沒有良好的融資渠道,只能以傳統的銷售模式銷售商鋪,因此在後續經營時常會遭遇窘境。 一位資深的地產策劃人士指出,目前商業地產經營主要有兩種模式,即"只租不售"和"租售結合"。"只租不售"的經營模式商具有比較統一的產權,可以進行整體統一的經營管理,並不斷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始終保持市場競爭力。這種模式追求的是物業的長期利潤最大化,但開發商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和良好的融資渠道,很難面對沉重的資金壓力。另一種"租售結合"的經營模式雖然解決了前期開發的資金壓力,但因產權的不統一,容易導致項目整體經營無法協調,難以管理,對開發商的品牌和長遠發展形成不利影響。 對此,一些開發商們也採取了不少解決方案,如採取"部分銷售、統籌經營管理"的經營模式,即開發企業在開發之前預先做好商業物業的整體營運規劃,然後將部分經營面積對外發售。發售同時,接受小業主委託,將物業交由商業管理公司統一經營。為了保證項目的穩定經營,開發商只將小部分營業面積進行公開發售,以保證對整體項目的控制權,同時以"返租、保租、包租"等形式,獲取小業主的經營權,從而比較好地解決了投資主體分散與統一經營的矛盾。 也有專家建議,商業地產要盡可能地規避後期的經營風險,在經營管理上可以選擇實力雄厚的知名商業運營商家,知名商家一般在長期的商業經營運作中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具有較強商業經營管理能力及吸引消費能力,消費群體的認同感與忠誠度比較高,市場競爭能力與持續經營的能力比較強;另一方面針對自身項目素質,判斷商場具有市場經營前景,不能為了引進大商家而泥沙俱下,確保可持續經營。

⑺ 什麼是商業地產業態分析,著重要從哪些方面分析

/商業地產項目運作之要素分析近年來我國商業地產發展勢頭迅猛,成為許多大地產商的投資重點。商業地產緣何會熱氣沖天呢?其原因有二:第一,近幾年城市的擴張迅速,為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政府在城市規劃中對新型商業布局留下了很大空間,這為商業地產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商機。第二,就全國的中等以上城市講,普通房地產已經進入了一個成熟期,政府各項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土地資源緊張、競爭壓力加大、利潤水平下降。而很多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的地產商在尋找新的投資行業、新的投資項目時,商業地產高於普通住宅的投資回報無疑是具有強烈吸引力的。大連的地產商的綜合實力雖較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稍遜,但在東北地區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扶持下,東北各城市的發展建設已經全面提速,大連則成為各地商業地產項目招商的重點。萬達集團步入商業地產取得的巨大成功,也對大連地產商走出大連,到其它城市開發商業地產項目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商業地產和普通房地產究竟有何不同呢?其實商業地產指用於各種零售、餐飲、娛樂、休閑、服務等經營用途的房地產形式,從經營模式和使用功能上區別於普通住宅、公寓、寫字樓、別墅等房地產形式。在項目開發上商業地產和普通房地產更是有著本質的區別。普通房地產用途相對簡單,面對的客戶群相對單一,而且絕大多數採用相對比較簡單的開發——銷售的模式。商業房地產的形式多樣,規模相對較大,小的往往也有有幾千平,規模大的商業房地產如SHOPPINGMALL項目,可以達到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平方米。其經營多採用開發商整體開發,項目統一經營管理,以收取租金為投資回報的形式為主。還有將商鋪分割出售產權獲取開發利潤的,這種方式所佔的比例較小。那麼成功的商業地產項目開發要注意哪些要素呢?第一、 翔實的市場調查房地產企業尤其是在本地搞開發的企業對市場調查通常比較輕視。也難怪,對於住宅開發只要把綜合地價、容積率、競爭對手的房價等幾個要素弄清楚,基本上就可以作出決策了。至於小區規劃、戶型設計、配套、綠化等基本上屬於下一步營銷策劃的工作范圍了。但用這個套路來開發商業地產是絕對不行的,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開發商業地產項目應該非常重視市場調查。幾年前有一家美國企業曾想與我市一家著名企業合作,在天津街開發一個大型商業地產項目,經過細致市場調查後他們認為條件不具備,扔下幾十萬美金撤了。他們如果沒有經過調查分析盲目上馬的話,那最後的損失恐怕遠遠不止幾十萬。市場調查的內容根據項目的具體不盡相同,但有些基礎的市場調查是相通的,包括市場環境調查(稅收政策、金融政策、招商引資土地政策和產業發展政策、城市建設規劃和區域規劃、城市發展戰略等),經濟狀況調查(項目所在城市的經濟結構、居民收入水平、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投資理財觀念以及對外貿易和外商投資的發展情況),市場現狀調查(現存各類業態形式的實際運行狀況、硬體設施、業戶構成、損益情況等)。第二、 理性的效益分析如果光看招商指南或當地合作方提供的可行性報告來做商業地產的投資決策,那麼恐怕根本沒有不可以做的項目,當然其風險之巨是顯而易見的。那麼拿著自己企業搞的或由外腦提供的較為令人樂觀的市場調查報告,是不是就可以馬上作出投資決策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這也是由商業地產的特性決定的。以中小型專業市場項目為例,調查結果顯示某市的現存相關市場檔次不高、管理水平不高,而其租金卻偏高。參照這個租金水平來預測收益,資金回收周期將非常短,其回報率是非常高的。但這個分析卻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市場的「市」。一個市場運營到成熟期,其「市」也相對穩定,經營業戶收入較為穩定,消費者對市場的認可程度也非常高。既使我們投資的市場交通更為便利、硬體設施更加先進、管理水平也更高,但要達到「場」興市 「旺」租金收入相對穩定的程度,仍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市場的培育期。這個周期可由科學的市場營銷手段加以縮短,但想跳過這一階段是不可能的。效益分析不可忽視的還有一點就是對將來出現競爭對手要有充分考慮。既然商業地產已經成為投資熱點,其競爭的激烈程度也是不容低估的。我們投資的商業地產項目已經進入或尚未進入穩定收益時期,周邊區域會不會有新的類似項目冒出來,應予以提請考慮,競爭對手肯定要從未們預計的利潤中分一杯羹,甚至兩敗俱傷。第三、 充足的資金
沒什麼資金沒經驗沒學歷想做一番大事怎麼辦

⑻ 當前商業地產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商業運作與來房產銷售自的剝離。為買房子而做商業,就是擾亂行市的;
二、商業地產操作是高投入、長周期的,實力小的企業謹慎嘗試;
三、商業操作是復合型專業交錯的工作,專業人做專業事。這是個綜合性較高的事情,是一個團隊是事情,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別有「一人興邦」的心態;
四、因為顯性周期長,急脾氣、掙快錢心態的企業,慎入;
五、商業不能人雲亦雲,拿來主義、跟風這種做派,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的,要不得。
哎,也就一說,沒幾個企業能做到。請自行斟酌吧。

⑼ 投資商業地產應考慮哪些因素

選擇成熟商圈是第一要素;特色是生命力之所在;不熟不做是必勝法則。

⑽ 商業地產的存在到底提供了什麼價值

商業地產的高度發展和優化是對人類社會相當有益的行業。但,因為立場不同專,著力點不同,及就屬會滋生本末倒置的情況。中國的商業地產之路,還需要走很遠。運營和招商的大局觀,一定要有。放水養魚的培育期一定要有,沒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

閱讀全文

與商業地產商戶最重視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